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8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淀粉样蛋白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神经元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刘伟 吴鸿波 +2 位作者 杨红秀 刘春静 李丽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切入点,研究其在模型的表达以及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探讨Aβ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对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10日龄新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切入点,研究其在模型的表达以及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探讨Aβ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对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10日龄新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模型后2、4、8、24 h心脏灌注,分别检测脑组织中Aβ、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蛋白表达,BACE1的mRNA表达。使用BACE1抑制剂干预,实验分为三组,缺氧缺血组、抑制剂组和溶剂组,抑制剂组在缺氧缺血后即给予BACE1抑制剂AZD3293处理24 h后再次检测以上指标。结果:APP、Aβ的蛋白表达、BACE1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在建模后呈时间依赖的上升,24 h达到高峰。同时,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在建模后也呈时间依赖的上升,24 h达到高峰。而在缺氧缺血2 h后,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之后逐渐降低,24 h最低。当使用BACE1抑制剂后,Aβ及BACE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而BACE1mRNA的表达没有变化(P>0.05)。同时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同时,Bcl-2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新生鼠HIBD时Aβ产生增多,应用BACE1抑制剂可降低Aβ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轻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缺氧缺血 脑损伤 凋亡 神经元 新生鼠
下载PDF
上调缺氧诱导因子对老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邹田田 李艾芳 +4 位作者 杨欢 胡云 戴晓雯 古丽尼格尔·艾尔肯 陈春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9-443,474,共6页
目的:分析上调缺氧诱导因子(HIF)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40只SPF级健康老年雄性C57小鼠为研究对象,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1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C、D组均构建小鼠心肌... 目的:分析上调缺氧诱导因子(HIF)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40只SPF级健康老年雄性C57小鼠为研究对象,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1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C、D组均构建小鼠心肌I/R损伤模型,C组于缺血前2 h腹腔注射100 mg/kg HIF-1α激活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MOG)],D组于缺血前2 h腹腔注射15 mg/kg HIF-1α抑制剂[2-甲氧基雌二醇(2-ME2)]。比较四组小鼠给药前、给药1、2 h的心率、心肌收缩张力、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心肌梗死面积情况,以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HIF-1α及α-微管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1、2 h,B组、C组和D组小鼠的心率、心肌收缩张力、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较给药前均降低,且D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2 h,B组、D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危险区/左心室、梗死区/左心室、梗死区/危险区水平均低于C组,且D组低于B组(均P<0.05);B组、C组、D组小鼠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且D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C组小鼠的α-微管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组、B组、D组(均P<0.05),但A组、B组、D组小鼠的α-微管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调HIF可改善心肌I/R损伤小鼠的心脏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HIF-1α及α-微管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 Α-微管蛋白 老龄小鼠
下载PDF
miR-582-5p靶向调控FOXO1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颜海峰 吴小红 +2 位作者 林欲庆 霍开明 王莹莹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582-5p(miR-582-5p)靶向调控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90只新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NC)组、模型(HIE)组、miRNA对照(LV-miRNA-NC)组、miR-582-5p过表... 目的 探讨微小RNA-582-5p(miR-582-5p)靶向调控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90只新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NC)组、模型(HIE)组、miRNA对照(LV-miRNA-NC)组、miR-582-5p过表达(LV-miR-582-5p)组、miR-582-5p过表达+mRNA对照(LV-miR-582-5p+LV-NC)组、miR-582-5p过表达+FOXO1过表达(LV-miR-582-5p+LV-FOXO1)组。除NC组外的各组大鼠建立HIE模型,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Real-time PCR检测miR-582-5p和FOXO1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582-5p和FOXO1靶向关系,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TUNEL和Neu N荧光双标共定位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OXO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miR-582-5p和FOXO1具有靶向关系,与NC组比较,HIE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FOXO1表达、神经元凋亡率、FOXO1、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miR-582-5p表达降低,海马组织出现病理损伤(P<0.05);与LVmiRNA-NC组比较,LV-miR-582-5p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FOXO1表达、神经元凋亡率、FOXO1、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miR-582-5p表达增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好转(P<0.05);LV-FOXO1可以逆转LV-miR-582-5p对于HIE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miR-582-5p可以直接靶向负调控FOXO1表达,减少HIE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对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创伤 神经系统 叉头框蛋白O1 微小RNA-582-5p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缺血缺氧微环境对青光眼治疗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文黎 魏宇娇 +3 位作者 孙志超 倘孟莹 陈爽 张丽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青光眼是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严重威胁人类视觉健康。当前常规治疗方法是使用眼药水、手术等方式以降低眼内压,但是临床长期疗效差强人意。青光眼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为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退行性改变及凋亡,临床及... 青光眼是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严重威胁人类视觉健康。当前常规治疗方法是使用眼药水、手术等方式以降低眼内压,但是临床长期疗效差强人意。青光眼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为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退行性改变及凋亡,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缺血缺氧微环境的改变常常会加重RGCs的凋亡,而如何延缓甚至抑制其凋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气血理论是中医核心概念之一,中医药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标的作用特点,对于复杂病理机制所导致的视网膜缺血缺氧微环境改变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中药在保护RGCs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该文就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和复方制剂在保护RGCs的有效性及潜在机制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更有效地抑制RGCs凋亡、改善视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缺血缺氧 微环境 中医药
原文传递
PKM2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菡阳 张艳 曾彬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PKM2是丙酮酸激酶的同工酶之一,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KM2在缺血损伤心脏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等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血损伤。PKM2治疗心肌缺血具有潜在前景,... PKM2是丙酮酸激酶的同工酶之一,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KM2在缺血损伤心脏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等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血损伤。PKM2治疗心肌缺血具有潜在前景,可能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M2 心肌缺血 缺氧诱导因子1Α 活性氧 血管新生
下载PDF
缺氧后处理通过piRNA-005854调控衰老心肌细胞自噬发挥保护心肌作用
6
作者 迟宏扬 杨慧霞 +6 位作者 郝银菊 杨安宁 白志刚 焦运 熊建团 马胜超 姜怡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54-2060,共7页
背景:缺血后处理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来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其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待研究。目的:探讨piRNA-005854在衰老心肌细胞缺氧后处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给予心肌细胞8 mg/mL D-半乳糖9 d诱... 背景:缺血后处理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来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其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待研究。目的:探讨piRNA-005854在衰老心肌细胞缺氧后处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给予心肌细胞8 mg/mL D-半乳糖9 d诱导其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衰老情况;衰老后细胞给予缺氧/复氧处理和缺氧后处理,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MB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衰老心肌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ULK1及其磷酸化ULK1的表达;qRT-PCR检测piRNA-005854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用piRNA-005854 inhibitor及piRNA-005854 mimics转染衰老心肌细胞并进行缺氧后处理,Western blot检测LC3Ⅱ、p62和ULK1及其磷酸化ULK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D-半乳糖诱导9 d后心肌细胞出现明显衰老;②与正常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增加(P<0.01);LC3Ⅱ/Ⅰ表达升高、p62表达降低、ULK1磷酸化水平升高、piRNA-005854表达升高(P<0.01);③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缺氧后处理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减少(P<0.01);LC3Ⅱ/Ⅰ表达明显降低(P<0.05)、p62表达升高(P<0.01)、ULK1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piRNA-005854表达降低(P<0.01);④转染piRNA-005854 inhibitor后,LC3Ⅱ/Ⅰ表达降低(P<0.01),p62表达明显升高(P<0.05),ULK1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转染piRNA-005854 mimics后,LC3Ⅱ/Ⅰ表达显著升高,p62表达降低,ULK1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1);⑤结果表明,piRNA-005854介导的ULK1依赖性自噬水平降低是衰老心肌细胞缺氧后处理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NA 自噬 衰老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氧/复氧 缺氧后处理
下载PDF
缺血缺氧脑瘫大鼠的时效研究
7
作者 米晓阳 单海军 +4 位作者 介小素 廖伟伟 曹彩红 张英英 侯玉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基于缺血缺氧脑瘫大鼠神经功能评分(Zea-Longa评分)、脑组织肉眼观和大脑海马区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缺血缺氧模型脑瘫大鼠的有效时长。方法:选取3周龄斯泼累格·多雷(SD)健... 目的:基于缺血缺氧脑瘫大鼠神经功能评分(Zea-Longa评分)、脑组织肉眼观和大脑海马区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缺血缺氧模型脑瘫大鼠的有效时长。方法:选取3周龄斯泼累格·多雷(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的Rice-Vannucci方法建立脑瘫模型,造模后第1、7、14、21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第7、14、21天分批处死大鼠并取脑组织,观察各组大鼠左侧脑组织,检测海马区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一般情况:造模后第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侧瞳孔缩小、姿势异常、自发或夹尾左旋、自主活动减少、兴奋性降低、肌肉颤动、头颤,抽搐,抓取时抵抗反应明显,随着时间延长,以上异常行为逐渐消失,造模后21 d基本消失不见,但左侧瞳孔一直小于对侧;Zea-Longa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7、14 d Zea-Long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肉眼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7、14及21 d大鼠左侧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坏死;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7 d、14 d 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周龄缺血缺氧脑瘫模型大鼠的有效时长为14~21 d,可干预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模型 脑瘫大鼠 有效时长 一般情况 神经功能评分 脑组织肉眼观 胱天蛋白酶-9 胱天蛋白酶-3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婷婷 王钦鹏 +3 位作者 刘晓庆 蔡珂 魏阳阳 梁成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脑血管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深入了解,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的治疗手段也受到部分限制。研究显示,线粒体功能障...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脑血管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深入了解,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的治疗手段也受到部分限制。研究显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线粒体功能对于改善脑缺血神经细胞的损伤至关重要。文章就线粒体动力学的分子机制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 线粒体动力学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坏死性凋亡 铁死亡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婷婷 王钦鹏 +3 位作者 刘晓庆 蔡珂 魏阳阳(综述) 梁成(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机制之一。脑组织缺血可引发多种分子的级联反应,导致功能障碍线粒体的堆积。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诱导线粒体自噬的激活,通过清除受损或去极化线粒体来维持神经元细胞的稳态。研究表... 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机制之一。脑组织缺血可引发多种分子的级联反应,导致功能障碍线粒体的堆积。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诱导线粒体自噬的激活,通过清除受损或去极化线粒体来维持神经元细胞的稳态。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及其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缺氧 线粒体自噬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程序性细胞死亡
下载PDF
基于HIF-1α-VEGF-EPO信号通路探究电针干预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血管新生的机制
10
作者 王玉 刘芳 +3 位作者 姚晓雯 高云云 宋宗胜 唐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基于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通路探究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曲池”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通路探究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曲池”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模型复制后4 h电针“百会”“水沟”和左侧“后三里”(“足三里”)、“曲池”,疏密波,频率5~100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14 d。假手术组、模型组同等抓取固定,不进行治疗。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损害情况,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HE染色观察脑缺血半暗带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皮质CD34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区皮质HIF-1α、VEGF、EPO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CD34阳性细胞数、HIF-1α、VEGF、EPO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rCBF显著减少(P<0.05),HE染色可见大量神经元坏死;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减少(P<0.05),rCBF、CD34阳性细胞数及HIF-1α、VEGF、EPO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脑缺血半暗带区病理学改变均有所好转。结论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曲池”能激活HIF-1α-VEGF-EPO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CD34阳性细胞数量,介导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从而提高MCAO大鼠rCBF,改善脑组织结构和功能,且治疗效果具有时间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新生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信号通路 电针
下载PDF
机械灌注技术在脑组织缺血保护中的应用及展望
11
作者 宋翔宇 贾志博 +3 位作者 崔梦一 陈蕾佳 彭江 赵亚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6-99,F0003,共5页
机械灌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肝、肺、肾和脑等器官的保护,在脑组织保护方面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相关手术、失血、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损伤的辅助治疗。机械灌注技术能够及时恢复缺血性脑组织血供或提供低温环境降低脑组织代谢,... 机械灌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肝、肺、肾和脑等器官的保护,在脑组织保护方面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相关手术、失血、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损伤的辅助治疗。机械灌注技术能够及时恢复缺血性脑组织血供或提供低温环境降低脑组织代谢,可以减少脑组织神经元以及脑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破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脑组织机械灌注方式种类多样,哪种可作为最佳脑组织保护策略仍未达成有效共识,但并不影响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机械灌注技术对组织器官和生命整体的保护具有巨大潜力,未来希望创建更好的脑机械灌注技术平台,以应对各种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情况。同时,也可将其应用于各种严重创伤引起的血液循环停滞致脑组织损伤患者,在更大程度上救治当前常规治疗方案无法救治的脑组织损伤病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灌注技术 脑血管损伤 脑缺氧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α1-抗胰蛋白酶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文冬 宋娟 +4 位作者 张含 杨禄祥 岳宇阳 张新玲 王永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成年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日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7)、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生理盐水组(n=27)、HI+AAT组(n=27)。通过HI法建立未成熟...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成年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日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7)、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生理盐水组(n=27)、HI+AAT组(n=27)。通过HI法建立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模型。HI+AAT组分别于HI前24 h、HI后立即及HI后72 h腹腔注射AAT(50 mg/kg);HI+生理盐水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7 d和55 d进行头颅磁共振T2加权成像扫描。2月龄时利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成年期小鼠的静态、动态和协调性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HI损伤小鼠造模后7 d头颅磁共振T2加权像呈现高信号,可见脑白质明显损伤;造模后55 d脑白质损伤仍存在。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HI+生理盐水组小鼠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平均压强、最大压强、爪印宽度、平均速度、身体速度、步幅长度、摆动速度、步态模式AA占比、爪印耦合(左后爪→左前爪)占比降低(P<0.05);HI+生理盐水组爪间距离、步态模式AB占比、位相滞后(左前爪→左后爪)占比升高(P<0.05)。与HI+生理盐水组小鼠相比,HI+AAT组小鼠平均速度、身体速度、步幅长度、摆动速度(右前爪)升高(P<0.05)。结论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在成年期可表现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而应用AAT可改善其部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白质损伤 Α1-抗胰蛋白酶 Catwalk步态分析 小鼠
下载PDF
半夏有效成分环阿屯醇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梁雅婷 姜雅宁 孙永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目的探究半夏有效成分环阿屯醇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从1~3日龄的SD雄性大鼠乳鼠上提取原代心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ypoxia/Re... 目的探究半夏有效成分环阿屯醇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从1~3日龄的SD雄性大鼠乳鼠上提取原代心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组、环阿屯醇低剂量组(3μmol·L^(-1))、环阿屯醇高剂量组(10μmol·L^(-1))和SB203580组。各组预给药干预后,在缺氧培养箱中缺氧培养3 h,正常培养箱中复氧培养3 h复制缺氧/复氧模型。利用CCK-8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p-p38 MAPK的表达水平。在体内实验中,将7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组,环阿屯醇低、中、高(0.2、0.5、1.0 mg·kg^(-1))剂量组。手术前7 d连续给药,通过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结扎30 min,再灌注24 h的方式制备MIRI模型。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小鼠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的缺血梗死面积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p38 MAPK、p-p38 MAPK、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体外实验中,与H/R组相比,环阿屯醇预处理组和SB203580组的心肌细胞活力有明显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P<0.05),可以下调IL-6表达水平(P<0.01),降低p-p38 MAPK/p38 MAPK的比值(P<0.05,P<0.01)。体内实验证明,与I/R组相比,中、高剂量环阿屯醇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LVEF、LVFS及CO值(P<0.05,P<0.01),减少心肌缺血梗死面积(P<0.05),提高心肌功能,有效保护心肌组织纤维,下调小鼠血清中CK-MB、LDH、cTnI、IL-6和TNF-α水平(P<0.05);环阿屯醇高剂量组降低p-p38 MAPK/p38 MAPK的比值(P<0.05),减少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环阿屯醇预处理可以保护小鼠心功能,减轻M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磷酸化,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阿屯醇 缺氧/复氧 缺血/再灌注损伤 p38 MAPK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朱秋梦 石佳琦 +2 位作者 吕玮 张昕 肖云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丁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给... 目的观察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丁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d)丁香酚及30 mg/(kg·d)盐酸地尔硫[艹卓]灌胃14 d,假手术组、MIRI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于末次给药1 h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处仅穿线不结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摘取大鼠心脏,TTC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比。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丁香酚作用于MIRI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LDH水平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MIRI组(P均<0.05)。与MIRI组比较,丁香酚低剂量组共有10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94个基因上调、441个基因下调;丁香酚中剂量组共有5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7个基因上调、316个基因上调;丁香酚高剂量组共有19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51个基因上调、811个基因下调。丁香酚各剂量组与MIRI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酚作用于MIRI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免疫反应、氧气输送、急性期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染色体、细胞外基质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趋化因子的活动、载氧活性、钙离子结合等。丁香酚各剂量组与MIRI组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酚作用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其中以HIF-1信号通路富集得分最高且差异最明显。结论丁香酚可抑制大鼠MIRI,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录组学 HIF-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多肽CRY-14保护心肌对抗缺血缺氧损伤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丁晶晶 冯宪真 +3 位作者 周军 沈啸翼 陆红 徐仲卿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目的研究多肽CRY-14在心肌缺血缺氧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分析多肽CRY-14对缺血缺氧后H9C2心肌细胞增殖、氧化应激的影响。通过M型小动物心超比较多肽CRY-14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 目的研究多肽CRY-14在心肌缺血缺氧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分析多肽CRY-14对缺血缺氧后H9C2心肌细胞增殖、氧化应激的影响。通过M型小动物心超比较多肽CRY-14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的影响。小鼠心脏组织HE染色、Tunel染色以及Masson染色评估多肽CRY-14干预后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脏组织学及凋亡的变化。此外,Western Blot实验初步探讨多肽CRY-14发挥心肌保护功能的机制。结果在细胞水平,多肽CRY-14可以缓解缺血缺氧对H9C2心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轻缺血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在体水平,CRY-14可以缓解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变,提高LVEF、LVFS,降低LVEDD、LVESD。CRY-14可以明显改善小鼠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肌纤维化程度。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提示CRY-14可以下调缺血缺氧后H9C2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以及PARP的表达,CRY-14可以上调缺血缺氧后H9C2心肌细胞HSP70的表达。结论多肽CRY-14可通过改善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水平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SP70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低氧 肽类 肌细胞 心脏 细胞增殖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Using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to study ischemia-hypoxia injury in rat brain slice
16
作者 WANG Xiaoying XING Hong +2 位作者 HE Qihua XU Jialing WU Benji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The level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cellular necrosis in rat living brain slices during brain ischemia-hypoxia injury have been observed using a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LCSM) with double labeling of fluore... The level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cellular necrosis in rat living brain slices during brain ischemia-hypoxia injury have been observed using a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LCSM) with double labeling of fluorescent probes D-399 (2, 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and propidium iodide (Pl). The hypoxia and/or reoxygenation injury in rat brain slices is markedly decreased by pretreatment with L-NG-nitro-arginine (L-NNA) and N-acetylcysteine (NAC), showing that the nitric oxide (NO) and other free radic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rain ischemia-hypoxia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brain ischemia-hypoxia INJURY lipid peroxide 2 7-dichIorofluorescin diacetate.
下载PDF
LncRNA MIAT靶向miR-204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刘美苓 安影丹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究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临床上靶向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该研究于2021年6—12月进行,购买PC12细胞后对其进行OGD/R诱导,在诱导后的细胞中分别... 目的探究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临床上靶向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该研究于2021年6—12月进行,购买PC12细胞后对其进行OGD/R诱导,在诱导后的细胞中分别转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过表达载体及微RNA-204模拟物(miR-204 mimic),以对应的载体阴性对照(pcDNA3.1-NC)或模拟物阴性对照(mimic-NC)作为阴性对照,以未转染PC1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MIAT与miR-204的表达;CCK-8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与凋亡;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抗炎性因子IL-10的表达。RNA下拉检测MIAT在miR-204上的富集;通过starbase预测LncRNA MIAT与miR-204的结合位点,随后采取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ncRNA MIAT与miR-204的靶向结合。结果与空白对照组[1.011±0.113,1.001±0.002,1.473±0.224,(8.16±0.84)%,(96.75±6.73)ng/L,(46.28±2.84)ng/L,(39.45±1.45)ng/L]相比,OGD/R组细胞中LncRNA MIAT表达显著降低(0.362±0.085),miR-204表达显著升高(2.234±0.306),细胞活力显著降低0.806±0.115,凋亡率显著增加[(28.25±4.13)%];炎性因子IL-6[(525.19±15.62)ng/L]、IL-1β[(292.54±19.54)ng/L]的表达显著增加,抗炎性因子IL-10的表达(14.33±2.36)ng/L显著降低(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198±0.324,0.811±0.117,(8.16±0.84)%,(96.75±6.73)ng/L,(46.28±2.84)ng/L,(39.45±1.45)ng/L],MIAT过表达后OGD/R细胞中miR-204表达显著降低1.373±0.268,细胞活力显著升高1.137±0.116,凋亡率显著降低(28.25±4.13)%;炎性因子IL-6(525.19±15.62)ng/L、IL-1β(292.54±19.54)ng/L的表达显著降低,抗炎性因子IL-10(14.33±2.36)ng/L的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MIAT过表达的OGD/R细胞相比,MIAT过表达载体和miR-204模型物共转染的OGD/R细胞中miR-204表达显著升高,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炎性因子IL-6、IL-1β的表达显著升高,抗炎性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在OGD/R诱导的PC12细胞中,低表达LncRNA MIAT促进miR-204表达上调,最终促进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PC12细胞 缺氧缺血 细胞低氧 卒中 长链非编码RNA 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 微RNA-204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丙氨酸抑制PKM2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
18
作者 王茜钰然 高靖辰 +2 位作者 葛承延 王倚天 万芪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丙氨酸(Ala)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Ala对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表达水平的调节。方法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并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将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以及OGD/R后Ala干预组(OGD/R+Ala)... 目的研究丙氨酸(Ala)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Ala对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表达水平的调节。方法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并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将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以及OGD/R后Ala干预组(OGD/R+Ala),应用CCK-8方法检测Ala干预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la对OGD/R模型神经元内PKM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随机将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以及MCAO后Ala干预组(MCAO+Ala),每组12只,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内Ala含量的变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各组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la干预对缺血损伤脑组织中PKM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CK-8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神经元存活率及PKM2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86.88、20.83,P<0.05),OGD/R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KM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t_(LSD)=4.65、10.95,P<0.05);OGD/R+Ala组细胞存活率较OGD/R组显著增加,PKM2蛋白表达较OGD/R组明显下降(t_(LSD)=4.98、4.69,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受损神经元内Ala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TTC结果显示,Ala干预使MCAO模型大鼠缺血面积减少(F=83.90,t_(LSD)=3.4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AO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PKM2表达水平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3.60,t_(LSD)=5.10,P<0.05),Ala干预后脑组织中PKM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_(LSD)=6.20,P<0.05)。结论Ala可能通过抑制PKM2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丙氨酸 丙酮酸激酶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通过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抑制心肌细胞缝隙连接功能
19
作者 柏雪 高鸿 +5 位作者 黄祥 严旭 胡廷菊 陈锐 安丽 宋雨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后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和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c...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后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条件培养液对心肌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和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control)组、常氧(normal)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ARP-100(ARP)组、H/R组和H/R+ARP组。荧光划痕技术评价缝隙连接功能,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43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胶酶谱法测定条件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2)将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ARP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I/R+ARP组,每组8只。微电极阵列技术采集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和持续时间,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心肌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x43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R组Cx4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磷酸化水平下调(P<0.01),荧光扩散范围变窄(P<0.01),MMP2活性增加(P<0.01);ARP-100可降低大鼠I/R模型中心律失常评分(P<0.01)。结论:H/R处理的大鼠CFs条件培养液可影响大鼠心肌细胞中Cx43的表达、磷酸化水平及缝隙连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H/R诱导的条件培养液中MMP2活性增加有关,抑制MMP2活性可减少大鼠离体全心I/R模型中心律失常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新型氮氧自由基HPN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梁恒 钱军 +1 位作者 刘志鹏 罗红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30-236,245,共8页
目的 探究新型氧氮自由基HP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中缺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MCAO/R模型组、假手术组、HPN低、中、高剂量组(100、150、200 mg/kg),每组12只,模型组及HPN给药组采... 目的 探究新型氧氮自由基HP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中缺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MCAO/R模型组、假手术组、HPN低、中、高剂量组(100、150、200 mg/kg),每组12只,模型组及HPN给药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构建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以仅分离右侧颈内动脉的假手术大鼠为对照,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各组脑区半暗带区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大脑皮层中缺氧相关蛋白HIF-1a和VEGF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中缺氧相关蛋白HIF-1a和VEGF的表达。结果 与MCAO/R模型组相比,HPN给药组中大鼠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大脑皮层中HIF-1a和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HPN低剂量组相比,HPN中、高剂量组大脑皮层中HIF-1a和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新型氧氮自由基HP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中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且随着HPN给药剂量的增加,对神经保护作用越明显,并显著调节缺氧相关蛋白HIF-1a和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氮氧自由基4-羟基2-取代苯基硝基氮氧化物 脑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