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versity of Soil Fauna Communities in the Karst Cave Wetland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被引量:2
1
作者 LAN Hongbo RAN Jingcheng +3 位作者 YAO Wuqing WANG Wanhai YAO Zhengming MENG Huil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6期66-70,共5页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the soil fauna community in the karst cave wetland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was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3,820 soil fauna was obtained, belonging to 31 orders, 11 classes, and 3 phyla...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the soil fauna community in the karst cave wetland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was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3,820 soil fauna was obtained, belonging to 31 orders, 11 classes, and 3 phyla. The dominant groups were Araneae, Coleoptera and Hymenoptera, accounting for 48.90% of the total catch. There were 18 common groups and 10 rare groups. The divers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anzhai karst cave wetland had the largest soil fauna 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and that the Dongsai karst cave wetland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groups and individual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oil fauna in the karst cave wetlands was analyzed: the number of soil fauna individuals showed a downtrend in summer, autumn, spring and winter; there were the highest number of phytophagous soil fauna, followed by predatory soil fauna and saprophagous soil fau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FAUNA Functional group karst CAVE wetland Maolan
下载PDF
基于水箱模型的会仙岩溶湿地睦洞河小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2
作者 孔纯正 张红艳 +3 位作者 代俊峰 吕玉娟 李子涛 万祖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63,共6页
受岩溶地貌分布和岩溶发育的影响,岩溶地区降雨径流过程复杂,径流模拟有助于识别岩溶地区径流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会仙岩溶湿地睦洞河小流域岩溶地貌特点,建立双水箱并联错时模型,采用以Excel为基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优... 受岩溶地貌分布和岩溶发育的影响,岩溶地区降雨径流过程复杂,径流模拟有助于识别岩溶地区径流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会仙岩溶湿地睦洞河小流域岩溶地貌特点,建立双水箱并联错时模型,采用以Excel为基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优选。以睦洞河小流域实测出流量为评价依据,采用相对误差、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和相关系数对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径流模拟效果进行评价,率定期的年均相对误差为7.5%、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为0.63、相关系数为0.72,验证期的年均相对误差为10.5%、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为0.56、相关系数为0.63,说明模型能够在研究区得到良好的模拟效果。对睦洞河小流域水箱模型径流模拟的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下渗性能、岩溶快速流和慢速流的存在以及岩溶基流等岩溶地貌特点主要影响岩溶小流域的径流分配和产流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箱模型 岩溶湿地 径流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桂林市会仙岩溶湿地水资源特征及有效调控
3
作者 黄奇波 邹胜章 +6 位作者 覃小群 陈学军 代俊峰 焦友军 李腾芳 莫凌云 宋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2-732,762,共12页
会仙湿地是“漓江之肾”,对漓江补水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湿地水资源调蓄功能较弱,严重制约了湿地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会仙湿地为示范区,对湿地核心区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和睦洞湖分散排泄系统流量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并实... 会仙湿地是“漓江之肾”,对漓江补水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湿地水资源调蓄功能较弱,严重制约了湿地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会仙湿地为示范区,对湿地核心区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和睦洞湖分散排泄系统流量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并实施水资源调控措施。结果表明:会仙湿地岩溶含水层对大气降雨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但调蓄功能较弱,雨季后若连续2个月无降雨地下河基本断流;会仙河通过桂柳古运河补给睦洞湖,补水效果取决于会仙河大坝的蓄水高度,当会仙河大坝蓄水高度小于149.25 m时,会仙河无法对湿地进行有效补水,对该大坝重修可增加对睦洞湖湿地的补水效果。针对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具有管道集中径流、流量大、水量充足的特征,在地下河采取了上游“蓄”和“引”,中游“堵”,下游“拦”的三级调控工程使地下河水位从出口到八仙湖段1 km范围内提高70 cm,可缩短狮子岩地下河溶洞湿地低水位期1个月以上。针对睦洞湖分散排泄系统地下水具有分散排泄的特征,采取出口“拦”的水资源调控技术,成功将出口水位抬高30 cm,核心区水位抬高10~20 cm,使睦洞湖湿地低水位期推迟2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岩溶湿地 蓄水高度 地下河系统 分散排泄系统 桂林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景观类型及其美学价值
4
作者 邹胜章 阳静 +4 位作者 周长松 樊连杰 卢丽 林永生 王佳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1期110-113,共4页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集“山、水、田、园、沼、运”等景观要素于一体,以睦洞湖为中心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的核心景观,且具有生物景观丰富、人文景观深厚的特点。田园与岩溶湖泊、沼泽湿地、岩溶峰林、...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集“山、水、田、园、沼、运”等景观要素于一体,以睦洞湖为中心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的核心景观,且具有生物景观丰富、人文景观深厚的特点。田园与岩溶湖泊、沼泽湿地、岩溶峰林、溶洞与地下河、古桂柳运河及其附属桥渠建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会仙岩溶湿地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 岩溶湿地 古桂柳运河 景观 美学价值
下载PDF
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对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陈运霜 沈育伊 +6 位作者 曹杨 王紫卉 徐广平 孙英杰 黄科朝 滕秋梅 毛馨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2-2246,共15页
【目的】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硫库的变化,厘清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硫形态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湿地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 【目的】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硫库的变化,厘清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硫形态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湿地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典型桂林会仙喀斯特天然沼泽湿地为对照(沼泽湿地),以由其转变而来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即水稻田、旱地、果园、养殖地和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30和30—40 cm共4个土层的样品,分析各形态有机硫含量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结果】1)与沼泽湿地相比,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硫储量、酯键硫、碳键硫以及残渣态硫含量均呈降低趋势。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键硫、酯键硫和残渣态硫占有机硫的比例分别为39.08%~63.54%、22.91%~34.28%、13.55%~28.46%,与沼泽湿地相比,酯键硫和残渣态硫占比降低,碳键硫占比升高(P<0.05)。2)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硫含量范围在158.41~442.18 mg/kg,全硫含量范围在180.22~510.83 mg/kg,全硫平均值为345.53 mg/kg,低于世界土壤全硫含量均值(700 mg/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40 cm土层土壤全硫和有机硫含量均值大小整体表现为:湿地>水稻田>旱地>养殖地>果园>弃耕地,湿地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在0—40 cm土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较于沼泽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均降低,水稻田、旱地、果园、养殖地和弃耕地降幅分别为18.19%、27.48%、39.72%、33.81%和51.77%(P<0.05)。【结论】会仙喀斯特天然湿地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全硫和有机硫含量显著下降(P<0.05),全硫含量(98.06~222.87 mg/kg)小于我国南方10省耕作层土壤全硫平均值(299 mg/kg)。土壤有机碳、全氮、含水量和芳基硫酸酯酶是土壤有机硫形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减少湿地人为垦殖,有利于维持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养分的平衡与生态系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硫 有机硫形态 芳基硫酸酯酶 土地利用方式 喀斯特湿地
下载PDF
岩溶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磷的吸附解吸
6
作者 陈荣枢 吕媛菲 +9 位作者 王珊 黄祚水 蔡伟豪 钟荣蓉 宣丽珍 严深燕 覃英凤 梁建宏 黄慧敏 朱婧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文章选取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荒地)的表层土(0~20 cm)和深层土(20~40 cm)及河流底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不同磷浓度的吸附曲线,计算出磷最大吸附容量(Qm)、磷吸附能(K)、最大缓... 文章选取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荒地)的表层土(0~20 cm)和深层土(20~40 cm)及河流底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不同磷浓度的吸附曲线,计算出磷最大吸附容量(Qm)、磷吸附能(K)、最大缓冲容量(MBC),通过曲线拟合得到被吸附磷的解吸率(a)。结果表明:(1)荒地对外源磷吸附率高于农田、果园土壤及河流底泥;在中低浓度的磷添加下(≤2 500 mg·kg^(-1)),深层土对磷的吸附率均大于表层土;(2)Langmuir模拟揭示:河流底泥的Qm为4 961.61 mg·kg^(-1),但K很低(0.034 kJ·mol^(-1)),因此MBC较小(171.82);荒地表层土的磷吸附特征则与前者正好相反,MBC较大(255.10)。农田和果园土壤的磷吸附特征值介于两者之间;(3)土壤磷吸附主要受土壤质地及pH控制;河流底泥的a值(11.9%)高于其他土壤,表层土a值高于深层土,a值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农田和果园对磷吸附量大,但固持能力弱,有较大的磷淋溶风险;荒地表层土则在湿地中起到固持磷、降低富营养化风险的作用;河流底泥的磷极易释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长期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吸附 解吸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岩溶断陷盆地湿地成因类型及水流系统特征研究
7
作者 张华 王波 +6 位作者 高瑜 康晓莉 王宇 刘绍华 康晓波 罗为群 赵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2-684,共13页
云南断陷盆地岩溶湿地众多,是云南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各种原因,造成湖泊淤积、水面面积缩小以至消亡,滇东地区的湖泊退化较为明显,近30年内有20多个天然湖泊过早消亡。文章开展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内具有代表性的通海湖泊退化... 云南断陷盆地岩溶湿地众多,是云南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各种原因,造成湖泊淤积、水面面积缩小以至消亡,滇东地区的湖泊退化较为明显,近30年内有20多个天然湖泊过早消亡。文章开展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内具有代表性的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三种类型典型岩溶湿地研究,主要研究湿地的成因类型及特征、湿地“三场”(径流场、水化学场、温度场)特征,分析岩溶断陷盆地内天然形成的湿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影响因素及定量评价水环境质,以及岩溶湿地自然及人为影响因素、影响形式、作用强度、效应和水源减小、污染加剧、水质下降、湿地萎缩等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质水量是其退化的主要原因;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受湿地内地下补给、净化、修复,水质总体较好;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受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地下水总体丰富。文章研究成果为岩溶断陷盆地湿地的保护、科学研究、利用、生态修复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类型 湿地特征 水流系统 水环境 湿地修复 岩溶断陷盆地
下载PDF
喀斯特湿地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8
作者 李海杰 高成广 《绿色科技》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喀斯特湿地研究现状及进展,以WOS和CNKI中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了喀斯特湿地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发文国家为中国...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喀斯特湿地研究现状及进展,以WOS和CNKI中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了喀斯特湿地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发文国家为中国和美国;从研究热点看,国内外在水质特征、水文特征、生态系统特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研究热度,其中水质特征的研究热度最高;研究热点差异在于国内比较注重喀斯特湿地典型区域研究,国外则注重研究喀斯特湿地演化过程;根据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推断,未来国内外喀斯特湿地研究可能都还会以喀斯特湿地水质特征为主,对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以及修复的研究可能也是未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湿地 CITESPACE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在岩溶湿地需水量计算中的应用
9
作者 吴沛霖 潘越 +1 位作者 吴卫熊 梁学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4,43,共6页
为进行岩溶湿地生态修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湿地需水量计算。以会仙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多年平均水位的条件下,采用Mike21模型进行了湿地需水量和补水方案的二维数值模拟。通过建立良丰站与会仙湿地内部水位相关关系,得出湿地多年平... 为进行岩溶湿地生态修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湿地需水量计算。以会仙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多年平均水位的条件下,采用Mike21模型进行了湿地需水量和补水方案的二维数值模拟。通过建立良丰站与会仙湿地内部水位相关关系,得出湿地多年平均水位为148.86 m。在此水位条件下,计算得出湿地的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分别为386.51万m^(3)和367.20万m^(3),总体需水量为386.51万m^(3)。通过地表水系分析,确定了会仙河—古桂柳运河的补水路径,以5m^(3)/s的流量进行补水,模拟结果显示,补水后湿地水面率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需水量 补水方案 Mike21模型 数值模拟 会仙岩溶湿地
下载PDF
云南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77
10
作者 田昆 陆梅 +3 位作者 常凤来 莫剑锋 黎良才 杨永兴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42,共8页
利用原状土就地取样野外定位研究方法,对云南西北高原的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的2年定位研究表明,纳帕海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表现为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沼泽类型改变,沼泽旱化、沙化,中旱生植物侵入,沼泽发生逆向生态演替,生... 利用原状土就地取样野外定位研究方法,对云南西北高原的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的2年定位研究表明,纳帕海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表现为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沼泽类型改变,沼泽旱化、沙化,中旱生植物侵入,沼泽发生逆向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养分衰减退化,土壤酶活性降低,水质变劣.分析了引起纳帕海湿地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表明人为活动干扰是引起其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生态环境 驱动机制 退化 旱化 沙化 纳帕海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典型水生植物δ13C特征与固碳量估算 被引量:20
11
作者 章程 谢运球 +3 位作者 宁良丹 玉宏 汪进良 李凤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为促进目前岩溶碳汇稳定性和速率等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分析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主要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碳酸酐酶活性与植物碳同位素值显著正相关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不同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HCO-3的比例。结果表明,湿... 为促进目前岩溶碳汇稳定性和速率等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分析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主要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碳酸酐酶活性与植物碳同位素值显著正相关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不同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HCO-3的比例。结果表明,湿地核心区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在4.86~64.73tC/(a·km2)之间,挺水植物为15.68~453.01tC/(a·km2),平均值为76.74tC/(a·km2)。按平均值计算会仙湿地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为4 466.27tC/a,即在会仙湿地岩溶地下河补给的HCO-3中约47%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固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固碳效果明显,是碳汇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碳同位素 岩溶湿地 固碳量 桂林会仙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近40年演变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39
12
作者 蔡德所 马祖陆 +1 位作者 赵湘桂 王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选择1969年、1997年和2006年3个时相多平台高分辨率时序系列遥感图像资料,采用遥感反演分析方法,对广西会仙岩溶湿地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数字贴膜合成技术,对早期灰度图像资料湿地土壤湿度信息的提取效果良好。分析结果表明:会... 选择1969年、1997年和2006年3个时相多平台高分辨率时序系列遥感图像资料,采用遥感反演分析方法,对广西会仙岩溶湿地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数字贴膜合成技术,对早期灰度图像资料湿地土壤湿度信息的提取效果良好。分析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是以岩溶沼泽、湖泊为主的综合型湿地,近40年来自然湿地面积从42 km2减小到目前约15 km2,表明湿地生态结构逐步从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G IS空间分析表明:湿地退化是人类经济活动破坏湿地地表水文结构、过度开发湿地土地资源的直接结果,提出了会仙岩溶湿地的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会仙 岩溶湿地 生态遥感监测 湿地演化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60
13
作者 吴应科 莫源富 邹胜章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独特功能。会仙岩溶湿地面积达120km2,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之肾,但目前已严重退化,仅及原湿地面积的20%,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为...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独特功能。会仙岩溶湿地面积达120km2,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之肾,但目前已严重退化,仅及原湿地面积的20%,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为此,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抢救性保护,这对于桂林市的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桂林国际山水旅游名城的战略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自然保护区 抢救性保护 相思埭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世杰 蔡德所 +3 位作者 张宏亮 沈德福 赵湘桂 李春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100,共7页
为探讨亚热带地区岩溶湿地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在桂林会仙典型的岩溶湿地进行野外考察和连续柱状沉积岩芯采样,在寺湖和狮子潭钻取获得各长77 cm和57 cm的沉积岩芯,对其沉积年代学、营养盐元素、地球化学元素等方面进行高精度、高分辨... 为探讨亚热带地区岩溶湿地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在桂林会仙典型的岩溶湿地进行野外考察和连续柱状沉积岩芯采样,在寺湖和狮子潭钻取获得各长77 cm和57 cm的沉积岩芯,对其沉积年代学、营养盐元素、地球化学元素等方面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样品分析,获得寺湖近450年来和狮子潭近200多年来的环境演化记录。结果表明:狮子潭经历了公元1810年以前的沼泽化过程而后又演化成湖泊沉积环境;寺湖在近450年来一直为湖相沉积,但经历了小冰期中的多次冷暖和干湿的气候波动;湿地沉积环境变化在过去主要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制约,在气候的冷湿期有利于湿地的发育,而暖干时期则不利于湿地的发育。最近几十年气候的持续变暖和人类围垦活动的加剧对湿地环境变化的影响巨大。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环境变化 沉积记录 桂林会仙湿地
下载PDF
岩溶湿地分类系统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祖陆 蔡德所 蒋忠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受特殊水文地质结构的影响,岩溶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与非岩溶地区的湿地有明显的差异。首次给出"岩溶湿地"的科学定义,阐述"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对各种岩溶湿地的性质、功能和形成、演化规... 受特殊水文地质结构的影响,岩溶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与非岩溶地区的湿地有明显的差异。首次给出"岩溶湿地"的科学定义,阐述"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对各种岩溶湿地的性质、功能和形成、演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依据湿地的成因→水文特征→植物群落类型的分级分类标准对岩溶湿地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思路,初步构建了岩溶湿地的专业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岩溶湿地 湿地分类体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建利 吴华 +3 位作者 喻理飞 范怡雯 严令斌 袁丛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1-477,共7页
【目的】调查研究贵州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和植被特征,为丰富草海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数量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 【目的】调查研究贵州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和植被特征,为丰富草海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数量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针叶林、针阔林、灌丛、灌草和退耕荒坡植被类型等调查样点进行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调查。【结果】不同坡度乔木群落中壳斗科植物出现率最高,其在草海湿地流域乔木群落中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坡度灌木群落中蔷薇科植物出现率最高,杜鹃花科、忍冬科次之;草本群落中一年生草本植物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现出增加趋势;禾本科植物出现率最高,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趋势,菊科植物出现率次之,呈现出先降后增趋势。【结论】壳斗科、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是构成草海湿地流域森林群落的主要植物组成部分。对草海湿地流域进行植被生态修复时,乔木应多选用壳斗科植物,灌木应多选用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植物,草本应多选用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并考虑所选植物的生活型与地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湿地流域 森林植物群落 结构特征 贵州
下载PDF
科学保护“桂林之肾”:会仙岩溶湿地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邹胜章 周长松 +5 位作者 朱丹尼 林永生 樊连杰 谢浩 王佳 李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53-357,共5页
会仙岩溶湿地是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最大的岩溶湿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研究意义。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会仙湿地——“桂林之肾”呈现出退化趋势,保护与恢复会仙湿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本文从形... 会仙岩溶湿地是亚热带低海拔地区最大的岩溶湿地,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研究意义。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会仙湿地——“桂林之肾”呈现出退化趋势,保护与恢复会仙湿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本文从形成原因、演化趋势、退化成因等角度对会仙湿地进行了系统介绍,并从地质、水文地质等角度对湿地修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会仙岩溶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会仙岩溶湿地的修复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 岩溶 湿地 退化 修复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会仙岩溶湿地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晖 蒋忠诚 +3 位作者 尹辉 王月 李建鸿 喻崎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7-271,共5页
借鉴条件调查法(CVM)中有关受偿意愿(WTA)和支付意愿(WTP)的基本原理及调查方法,调查了解会仙湿地周边居民的生态受偿意愿和桂林市市区居民对会仙湿地的生态支付意愿。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花费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湿地... 借鉴条件调查法(CVM)中有关受偿意愿(WTA)和支付意愿(WTP)的基本原理及调查方法,调查了解会仙湿地周边居民的生态受偿意愿和桂林市市区居民对会仙湿地的生态支付意愿。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花费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1)会仙岩溶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为512 484 929.2元/年,平均39 180元/(hm2·a);(2)适宜的生态补偿值为16 144.5元/(hm2·a)。(3)适宜的生态补偿的方式应该为现金补偿、政策补偿和智力和技术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岩溶湿地 生态补偿 会仙
下载PDF
基于群落数量特征的喀斯特湿地森林群落优势种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建利 吴华 +3 位作者 喻理飞 范怡雯 严令斌 袁丛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5,共8页
草海湿地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湿地湖泊,具有典型高原喀斯特湿地特征,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对其展开各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对草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1-2]、土壤重金属污染[3-5]、浮游... 草海湿地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湿地湖泊,具有典型高原喀斯特湿地特征,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对其展开各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对草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1-2]、土壤重金属污染[3-5]、浮游植物与水生生物时空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而对草海湿地流域汇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典型标准样地调查法、群落数量特征和Kikvidze-Ohsawa优势种判定法,对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海喀斯特湿地流域森林群落主要以松科(P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Asteraceae)等植物为主。(2)采用IV-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随坡度的增加优势种比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在斜坡,灌木和草本群落拐点在陡坡。(3)采用SDR4-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灌木和草本群落优势种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为陡坡。(4)结合植物群落数量与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析发现,群落数量指标所包含信息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对群落优势种的研究中,应选择包含种群信息量较多的群落数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喀斯特湿地 森林群落 群落数量特征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水化学昼夜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0
作者 章程 汪进良 +1 位作者 谢运球 王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5-1241,共7页
岩溶区地表河流与岩溶湖水化学的动态变化及水生植物固碳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岩溶作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性,即短时间尺度属性的认识。本文利用自动化高精度在线监测和高密度取样,探讨岩溶湖(地下河水补给)水化学的昼夜动态变化... 岩溶区地表河流与岩溶湖水化学的动态变化及水生植物固碳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岩溶作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性,即短时间尺度属性的认识。本文利用自动化高精度在线监测和高密度取样,探讨岩溶湖(地下河水补给)水化学的昼夜动态变化及不同水生植物的影响。受气温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白天水温、pH、溶解氧、无机碳同位素值呈同步上升,而Ca2+、HCO-3含量、电导率下降。沉水植物群落分布区水化学等指标昼夜变幅大于挺水植物群落分布区,水温、pH、Ca2+、HCO-3、溶解氧、无机碳同位素值在挺水植物区的昼夜变化幅度分别为4.42°C、0.65、18 mg/L、0.8 mmol/L、14.02 mg/L、-2.27‰(δ13C V-PDB),在沉水植物区则分别上升到6.32°C、1.43、24 mg/L、1.5 mmol/L、23.86 mg/L、-5.03‰(δ13C V-PDB),说明沉水植物区的钙沉降与固碳效率更高。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岩溶湿地水生生态系统,估算岩溶区水生植物固碳潜力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水化学 昼夜变化 水生植物 桂林会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