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中Keratin 17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纪慧芹 杨朝纲 +1 位作者 邓双 钟君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角蛋白17(Keratin 17,KRT17)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KRT17在CRC数据库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RT17蛋白在95对CRC临床样本组织... 目的分析角蛋白17(Keratin 17,KRT17)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KRT17在CRC数据库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RT17蛋白在95对CRC临床样本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分析发现,KRT17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其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并预示较差的总生存期(P均<0.05)。免疫组化验证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t=45.704,P<0.001),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保持一致;KRT17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脉管浸润及神经侵犯显著相关(P_(均)0.05);生存分析显示,KRT17高表达组CRC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χ^(2)=8.510,P=0.004);进一步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RT17高表达是影响CRC患者总生存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R=2.015,95%CI:1.219~4.457,P=0.018)。结论KRT17在CRC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且其高表达预示着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有望成为CRC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eratin 17 生信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KRT17蛋白表达水平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张晓峰 宋芳 朱林忠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检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血清角蛋白17(KRT1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LACC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目的:检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血清角蛋白17(KRT1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70例LACC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KRT17蛋白的浓度,根据其中位数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盆腔无进展生存期(P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的差异,以评价KRT17蛋白在采用新辅助化疗的LA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LACC患者血清KRT17蛋白浓度中位数为0.65μg/L,所有患者的KRT17蛋白浓度范围为0.49~1.26μg/L。34例患者为低表达组,36例患者为高表达组。血清KRT17蛋白浓度用于预测LACC患者的NACT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CI(0.816,0.97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81.6%。血清KRT1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57.23和48.75个月;中位OS分别为58.1和55.5个月;中位PPFS分别为56.9和49.9个月;中位DMFS分别为57.1和50.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KRT17表达水平升高与LACC患者PFS、OS、PPFS、DMFS缩短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KRT17蛋白在LACC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其升高水平可作为NACT治疗LAC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7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介入化疗 疗效
下载PDF
Small interfering RNA targeting of keratin 17 reduces inflammation in imiquimod-induced psoriasis-like dermatitis 被引量:1
3
作者 Chun-Ying Xiao Zhen-Lai Zhu +4 位作者 Chen Zhang Meng Fu Hong-Jiang Qiao Gang Wang Er-Le D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4期2910-2918,共9页
Background:Psoriasis is a 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with 2%to 3%prevalence worldwide and a heavy social-psychological burden fo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As the exact pathogenesis of psoriasis is sti... Background:Psoriasis is a 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with 2%to 3%prevalence worldwide and a heavy social-psychological burden fo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As the exact pathogenesis of psoriasis is still unknown,the current treatmen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Thu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ind a more effective therapy for this disease.Keratin 17(K17),a type I intermediate filament,is overexpressed in the psoriatic epidermis and plays a critical pathogenic role by stimulating T cells in psoriasis.Therefore,we hypothesized that inhibiting K17 may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psoriasi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K17-specific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on mice with imiquimod(IMQ)-induced psoriasis-like dermatitis.Methods:Eight-week-old female BALB/c mice were administered a 5%IMQ cream on both ears to produce psoriatic dermatitis.On day 3,K17 siRNA was mixed with an emulsion matrix and applied topically to the left ears of the mice after IMQ application every day for 7 days.The right ears of the mice were treated in parallel with negative control(NC)siRNA.Inflammation was evaluated by gross ear thickness,histopathology,th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CD3+T cells and neutrophils)using immunofluorescence,and the expression of cytokine production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he obtained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evaluated by unpaired t-tests and a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The severity of IMQ-induced dermatitis on K17 siRNA-treated mice ear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n NC siRNA-treated mice ears,as evidenced by the alleviated ear inflammation phenotype,including decreased ear thickness,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CD3+T cells and neutrophils),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chemokine expression levels(interleukin 17[IL-17],IL-22,IL-23,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and 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0)(P<0.05 vs.the Blank or NC siRNA groups).Compared to the NC siRNA treatment,the K17 siRNA treatment resulted in increased K1 and K10 expression,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keratinocyte differentiation(vs.NC siRNA,K17 siRNA1 group:K1,t=4.782,P=0.0050;K10,t=3.365,P=0.0120;K17 siRNA2 group:K1,t=4.104,P=0.0093;K10,t=4.168,P=0.0042;siRNA Mix group:K1,t=3.065,P=0.0221;K10,t=10.83,P<0.0001),and decreased K16 expression,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vs.NC siRNA,K17 siRNA1 group:t=4.156,P=0.0043;K17 siRNA2 group:t=2.834,P=0.0253;siRNA Mix group:t=2.734,P=0.0250).Conclusions:Inhibition of K17 expression by its specific siRNA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inflammation in mice with IMQ-induced psoriasis-like dermatitis.Thus,gene therapy targeting K17 may be a potential treatment approach for psori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RIASIS keratin 17 Small interfering RNA IMIQUIMOD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宫颈癌组织中KRT17 KLF4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常畅 高静 李志强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811-1816,共6页
目的:宫颈癌(CC)组织角蛋白17(KRT17)、Kruppel样因子4(KLF4)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确诊为CC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为CC组和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RT17、KLF4... 目的:宫颈癌(CC)组织角蛋白17(KRT17)、Kruppel样因子4(KLF4)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确诊为CC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为CC组和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RT17、KLF4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KRT17、KLF4与CC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相比,CC组KRT1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KLF4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KRT17和KLF4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表明,KRT17阳性表达组患者3年内累积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KLF4阳性表达组患者3年内累积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KRT17和KLF4表达是影响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C组KRT1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KLF4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密切关系,对C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角蛋白17 Kruppel样因子4 预后
下载PDF
KLF4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Keratin 17表达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帅 谈园 +1 位作者 殷秀琴 罗宏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7-802,共6页
目的 通过探讨转录因子KLF4在调节角蛋白17(Keratin 17,KRT17)表达中的作用,揭示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RT17过度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为银屑病组,10例健康人皮肤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 通过探讨转录因子KLF4在调节角蛋白17(Keratin 17,KRT17)表达中的作用,揭示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RT17过度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为银屑病组,10例健康人皮肤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银屑病皮损组织及正常皮肤标本中KLF4的表达水平,检测HaCat细胞中KLF4过表达叠加组蛋白乙酰转移酶EP300(E1A binding protein p300,EP300)干扰后KRT17的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检测银屑病皮损组织及正常皮肤样本中KRT17启动子区KLF4结合水平及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检测HaCat细胞中KLF4过表达叠加EP300干扰后KRT17启动子区KLF4结合水平及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KLF4与EP300的相互作用.结果 银屑病组皮损组织KLF4表达水平、KRT17启动子区KLF4结合水平及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皮肤标本(P<0.01).与转染对照组相比,KLF4过表达组KRT17表达水平升高(P<0.01);KLF4过表达叠加EP300干扰组KRT17表达水平低于KLF4过表达组(P<0.01)和转染对照组(P<0.05).与转染对照组相比,KLF4过表达组KRT17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升高(P<0.01);KLF4过表达叠加EP300干扰组KRT17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低于KLF4过表达组(P<0.01)和对照组(P<0.01).Co-IP证实KLF4与EP300能形成蛋白复合体.结论 过度表达的KLF4通过协同EP300上调KRT17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介导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RT17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角蛋白17 kruppel样因子4 E1A结合蛋白p300
原文传递
角蛋白17基因敲除加剧糖尿病小鼠的创面愈合障碍
6
作者 鲍丹 郭蕊 侯道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60,共7页
目的 探究角蛋白17(keratin 17,Krt17)基因敲除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6周龄野生型小鼠和Krt17基因敲除小鼠,利用60%高脂饲料喂养4周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d),连续5 d)联合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于造模... 目的 探究角蛋白17(keratin 17,Krt17)基因敲除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6周龄野生型小鼠和Krt17基因敲除小鼠,利用60%高脂饲料喂养4周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d),连续5 d)联合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1周,小鼠异氟烷全身麻醉,背部剃毛,用6 mm环钻制造在体的皮肤圆形损伤;于制造创面后第8天,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KRT17在创面近端中的表达和定位及病理组织学分析;并于制造创面后第0、2、4、6和8天拍照记录,计算伤口愈合速率。结果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KRT17主要在小鼠毛囊中表达;当皮肤受到损伤时,创面近端的角质形成细胞中KRT17的表达显著升高;而糖尿病小鼠创面中KRT17的表达较对照组小鼠显著下调。与野生型小鼠相比,Krt17基因敲除小鼠的伤口愈合速率显著降低;创面局部炎症反应更持续。结论 Krt17基因敲除加剧了糖尿病小鼠的创面愈合障碍,Krt17可能是参与该病理进程的重要调控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7 糖尿病创面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人甲床来源的脱细胞支架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指甲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7
作者 薛鑫鑫 刘士波 +3 位作者 刘飞 姜洪涛 王培 李小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究人甲床来源的脱细胞支架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指甲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至2023年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进行截指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废弃甲床组织,制备成脱细胞甲床支架,使用试剂盒检测参照组(未脱细胞组)... 目的探究人甲床来源的脱细胞支架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指甲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至2023年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进行截指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废弃甲床组织,制备成脱细胞甲床支架,使用试剂盒检测参照组(未脱细胞组)与脱细胞组(脱细胞甲床支架组)中总胶原蛋白含量、残留DNA含量;将脱细胞甲床支架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进行共培养14 d。比较对照组(hMSCs组)与共培养组(脱细胞甲床支架+hMSCs组)体外细胞分化能力及指甲干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5,角蛋白17,G蛋白偶联受体6(Lgr6)以及β-联蛋白(β-catenin)蛋白]含量。结果脱细胞组总胶原蛋白含量为(189.62±45.45)μg/mg,低于参照组[(196.02±41.93)μg/mg],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细胞组中DNA含量为(0.41±0.15)μg/mg,明显低于参照组[(0.87±0.13)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4 d后,共培养组吸光度值为1.09±0.07,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1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4 d后,共培养组角蛋白15、角蛋白17、Lgr6、β-catenin含量分别为(39.56±5.09)、(45.83±4.01)、(5.74±0.99)、(146.79±5.34)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4.28)、(10.47±3.19)、(0.93±0.67)、(67.28±7.4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细胞甲床支架中的DNA有被清除、保留胶原蛋白,与hMSCs共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正常,且可诱导hMSCs向指甲干细胞分化,为临床上治疗甲床缺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5 角蛋白17 人甲床 脱细胞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指甲干细胞
下载PDF
靶向角蛋白17基因的小干涉RNA对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岩 王刚 +2 位作者 刘玉峰 孙林潮 沈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利用RNA干涉技术诱导角蛋白17(K17)基因沉默,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KC)增生和凋亡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合成两条含有针对人K17mRNA序列的正义和反义寡核苷酸,退火后与表达载体psilencer3.1-H1neo相连接,经鉴定后转染人角质形成... 目的利用RNA干涉技术诱导角蛋白17(K17)基因沉默,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KC)增生和凋亡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合成两条含有针对人K17mRNA序列的正义和反义寡核苷酸,退火后与表达载体psilencer3.1-H1neo相连接,经鉴定后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检测转染细胞K17 mRNA与蛋白水平的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人K17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r3.1/K17,检测到瞬时转染的HaCaT细胞中K17的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了明显的G1期阻滞并证实凋亡的存在,电镜下观察到凋亡小体。结论对于增生活跃的角质形成细胞,K17的表达对其增生、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影响。靶向K17的siRNA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7 角质形成细胞 RNA 干涉 银屑病
下载PDF
白介素22调控角质形成细胞表达角蛋白17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巍 史晓蔚 +1 位作者 呼蕾 王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IL)-22对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表达角蛋白(K)17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IL-22(0~100μg/L)作用24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K17mRNA表达水... 目的:研究白介素(IL)-22对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表达角蛋白(K)17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IL-22(0~100μg/L)作用24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K17mRNA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法)、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K17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aCaT细胞经12.5、25.0、50.0、100.0μg/L的IL-22作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K17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的HaCaT细胞相比,12.5μg/L组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而25.0、50.0、100.0μg/L组的mRNA及蛋白表达则明显上升(P<0.05),并且随着IL-22浓度增高,K17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多。免疫荧光染色图片显示,随着IL-22浓度的增高,HaCaT细胞胞质中K17蛋白荧光染色增强。结论:IL-22可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HaCaT细胞表达K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2 角蛋白17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30、M65及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婷婷 马晓鹏 +3 位作者 温彦丽 戴光荣 冯义朝 张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M30、M65及IL-17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AP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82例)和急性重症胰腺炎(44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M30、M65及IL-17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AP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82例)和急性重症胰腺炎(44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107例为对照组,分别于第1、2、4天分析3组患者血清中M30、M65、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以及血清M30/M65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及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第1、2、4天时其血清M30、M65、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值均<0.05),而M30/M65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P<0.001);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第1、2、4天时其血清M30、M65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P值均<0.001),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M30/M65值则在第1天时显著低于轻度胰腺炎患者(P值均<0.001),但IL-17在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65和IL-17在诊断AP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 AP发作后24 h血清M65、IL-17水平和M30/M65值可能成为早期评估AP严重程度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角蛋白18 白细胞介素17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角蛋白17在寻常性银屑病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佳纹 肖生祥 +4 位作者 任建文 霍佳 安金刚 邹四新 周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0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17(keratin17,K17)在寻常性银屑病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50例纳入寻常性银屑病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蛋白激酶B(p... 目的探讨角蛋白17(keratin17,K17)在寻常性银屑病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50例纳入寻常性银屑病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K1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并比较寻常性银屑病组进行期与稳定期患者的Akt、K17、VEGF表达水平,研究K17表达水平对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丝/苏氨酸激酶(phophatidylinsotitol-3-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K17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寻常性银屑病发生的具体机制。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组患者Akt、K17、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的Akt、K17、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结论 K17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下,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活化相关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在促进寻常性银屑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K17→T细胞→细胞因子→PI3K/Akt信号通路→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这一具体信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T淋巴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角蛋白17
下载PDF
ck17和ck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储德强 颜雨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5-677,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7(ck17)、19(ck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78例OSCC根治标本中ck17和ck1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正...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7(ck17)、19(ck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78例OSCC根治标本中ck17和ck1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中ck17、ck19均未见阳性表达;OSCC中ck17、ck1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61.5%。ck17、ck19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ck17、ck19在OSCC的高表达可能对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角蛋白17 角蛋白19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IL-17A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角蛋白17表达及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永申 魏明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体外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角蛋白17(K17)表达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液培养Ha Ca T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组、抑制剂组...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体外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角蛋白17(K17)表达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液培养Ha Ca T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组、抑制剂组,空白对照组仅加DMEM高糖培养基,诱导组加入含50μg/L IL-17A的DMEM高糖培养基,抑制剂组加入含50μg/L IL-17A的DMEM高糖培养基和10μmol/L STAT3抑制剂Piceatannol。收集培养的Ha Ca T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K17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K17和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诱导组细胞增殖A值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均<0.01);诱导组K17mRNA及K17、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均<0.01)。结论 IL-17A能够上调体外培养的Ha Ca T细胞K17表达,其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TAT3来实现,表明IL-17A在银屑病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与K17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角质形成细胞 角蛋白17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银屑病
下载PDF
多发性脂囊瘤角蛋白17基因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欣 杨艳 +3 位作者 马少吟 田歆 唐亚平 张锡宝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脂囊瘤(SM)角蛋白17基因的突变,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抽取多发性脂囊瘤患者、患者父母以及100例正常人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角蛋白17外显子1及其侧翼和外显子6... 目的:研究多发性脂囊瘤(SM)角蛋白17基因的突变,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抽取多发性脂囊瘤患者、患者父母以及100例正常人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角蛋白17外显子1及其侧翼和外显子6进行扩增,并对其PCR产物直接进行双向测序以检测突变。结果:在家系中两例患者第42位密码子由CTG突变为CCG,结果导致角蛋白17 V1区杂合错义突变(L42P),即亮氨酸由脯氨酸替代,而此家系中的正常人和与该家系无关的100例正常人的DNA测序结果未发现此突变。结论:此家系中患者表型可能由角蛋白17基因头区的L42P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17 基因突变 多发性脂囊瘤
下载PDF
人角蛋白17的序列分析及辅助性T细胞表位预测
15
作者 沈柱 王刚 +1 位作者 刘玉峰 菅金龙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本文对角蛋白 17的序列和辅助性T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分析预测 ,为一定遗传背景下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紊乱引发银屑病这一观点提供了研究基础。方法 :以氨基酸组成、疏水性和亲水性分析以及氨基酸替换和二级结构分析的结果为参考 ,... 目的 :本文对角蛋白 17的序列和辅助性T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分析预测 ,为一定遗传背景下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紊乱引发银屑病这一观点提供了研究基础。方法 :以氨基酸组成、疏水性和亲水性分析以及氨基酸替换和二级结构分析的结果为参考 ,以HLADR限制性预测方法为主 ,进行K17的辅助性T细胞表位综合预测。结果 :与HLADR7相关的T细胞辅助性表位可能在 5~ 15肽段、15 0~ 190肽段、2 70~ 30 0肽段和 315~ 35 5肽段 ;与HLADR4相关的T细胞辅助性表位可能在 1~ 10肽段、5 0~ 70肽段、110~ 170肽段、2 70~ 35 0肽段和 4 0 0~ 4 2 0肽段。结论 :本研究为下一步人工合成多肽或表达相应肽段筛选银屑病反应性辅助性T细胞表位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细胞表位 角蛋白17
下载PDF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皮损组织中K17、IFN-γ、PC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娟 李宗恒 +2 位作者 唐利 李燕 陈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26,111,共4页
目的观察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皮损组织中角蛋白17(K17)、干扰素γ(IFN-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27例,取其皮损组织作为A组,取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作为B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P... 目的观察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皮损组织中角蛋白17(K17)、干扰素γ(IFN-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27例,取其皮损组织作为A组,取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作为B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PCNA、K17和IFN-γ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组增殖指数26.24%±6.60%,B组10.47%±4.77%,P<0.01。A组K17、IFN-γ的光密度值均高于B组(P均<0.01)。B组K17与IFN-γ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2,P>0.05),A组K17与IFN-γ表达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可能与皮损组织中PCNA、K17、IFN-γ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角蛋白17 干扰素Γ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当归多糖通过抑制角蛋白17表达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活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自荣 王飞苗 +3 位作者 潘萍 赵生魁 金小雅 雷德军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ASP)对角蛋白17(K17)介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和增殖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0. 5,0. 1,0. 05 mg/m L) ASP处理人乳头瘤病毒(HPV)11型基因组的HaCaT细胞(HPV11. HaCaT) 24 h,qRT...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ASP)对角蛋白17(K17)介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和增殖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0. 5,0. 1,0. 05 mg/m L) ASP处理人乳头瘤病毒(HPV)11型基因组的HaCaT细胞(HPV11. HaCaT) 24 h,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K17水平变化,1 mg/m L ASP处理HPV11. HaCa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ki-67和PNCA的表达; MMT试剂盒检测1 mg/m L ASP处理下HPV11. HaCaT细胞增殖活性变化。构建K17过表达(pcDNA3. 1 (+)/K17)载体并转染KC细胞48 h继续用ASP (1 mg/m L)处理24 h;检测K17的水平变化及细胞增殖活性变化。结果:使用1 mg/m L ASP抑制HPV11. HaCaT细胞中K17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呈浓度依赖趋势。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1 mg/m L ASP使K17、Ki67及PNCA的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SP作用下,HPV11. HaCaT细胞增殖率均下调(P <0. 01)。pc DNA3. 1(+)/K17对HPV11. HaCaT细胞增殖率的促进作用被ASP阻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ASP通过抑制K17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为银屑病和尖锐湿疣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角蛋白17 角质细胞 增殖活性
下载PDF
角蛋白17与银屑病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秋楠 魏志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1期62-64,共3页
角蛋白17作为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过度表达,被认为是银屑病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角蛋白17是一种自身抗原,携带某些和链球菌M6蛋白相似的表位。这些表位可以刺激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促进银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继而... 角蛋白17作为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过度表达,被认为是银屑病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角蛋白17是一种自身抗原,携带某些和链球菌M6蛋白相似的表位。这些表位可以刺激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促进银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继而进一步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产生角蛋白17。研究表明角蛋白17/T细胞/细胞因子自身免疫环路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角蛋白17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银屑病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7 自身免疫环路 银屑病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抑制角蛋白17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
19
作者 朱自荣 王飞苗 +3 位作者 赵生魁 潘萍 雷德军 金小雅 《西部医学》 2019年第6期857-862,共6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蛋白17(K17)介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EGCG处理人乳头瘤病毒(HPV)11型基因组的HaCaT细胞(HPV11.HaCaT)12 h,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角蛋白1 7表达;流式细胞术Annexi...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蛋白17(K17)介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EGCG处理人乳头瘤病毒(HPV)11型基因组的HaCaT细胞(HPV11.HaCaT)12 h,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角蛋白1 7表达;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和碘化丙锭(PI)双染检测50 mg/L EGCG处理下KC、HaCaT及HPV11.HaCaT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检测银屑病和尖锐湿疣患者病理切片中K17以及Caspase3的表达,构建K17过表达(pcDNA3.1(+)/K17)载体并转染KC与HaCaT细胞48 h继续用EGCG(50 mg/L)处理12 h;检测K17的水平及细胞凋亡.结果 EGCG可在12 h抑制KC、HaCaT和HPV11.HaCaT细胞中K17表达(P<0.05),呈浓度依赖趋势;银屑病和尖锐湿疣病理切片中K17表达范围增多但Caspase3的染色范围减少,K17表达上调,但Cleaved-Caspase3显著下调(P<0.05).使用高浓度50 mg/L的EGCG作用下,KC、HaCaT和HPV11.HaCaT细胞凋亡率均上调(P<0.01).pcDNA3.1 (+)/K17对KC、HaCaT细胞凋亡率的抑制作用被EGCG显著逆转(P<0.01).结论 EGCG通过抑制K17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为银屑病和尖锐湿疣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角蛋白17 角质形成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角蛋白17 对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的影响
20
作者 曾晓龙 严安 +2 位作者 严妍妍 高雅 王小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96-499,505,共5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17(KRT17)对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又分为4组(n=4)。模型组大鼠腹腔内注射10%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DC)溶液,隔日1次,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同等体... 目的:探讨角蛋白17(KRT17)对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又分为4组(n=4)。模型组大鼠腹腔内注射10%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DC)溶液,隔日1次,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后第7、15、22、30天,腹腔内注射麻药并处死各组大鼠。颈动脉采血,留取胰腺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胰腺组织中Ⅰ型胶原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中KRT17蛋白的表达;并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含量,用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生化指标。结果:第15、22、30天组胰腺组织中I型胶原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22、30天组胰腺组织中I型胶原表达水平高于第7、15天组(P<0.05)。第15、22、30天组胰腺组织中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第22、30天组胰腺组织中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葡萄糖含量高于第7天组(P<0.05);第22天组胰腺组织中葡萄糖含量高于第15天组(P<0.05);第30天组胰腺组织中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葡萄糖含量高于第15天组(P<0.05)。第15、22、30天组胰腺组织中KRT17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第22、30天组高于第7、15天组(P<0.05)。结论:在腹腔注射DDC溶液诱导的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中,随着胰腺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深,KRT17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7 胰腺纤维化 Ⅰ型胶原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