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国”与“外土”:周代铜器铭文所见的两个疆域概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坤鹏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周代铜器录卣铭中的“内国”及戎生钟铭中的“外土”构成了一对在内涵上密切相关的疆域概念。这两个概念有特定内涵,“内国”意为“内域”,在铭文中指以郑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腹地,这一地区自夏代至两周一直是早期王朝的核心疆域。“外... 周代铜器录卣铭中的“内国”及戎生钟铭中的“外土”构成了一对在内涵上密切相关的疆域概念。这两个概念有特定内涵,“内国”意为“内域”,在铭文中指以郑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腹地,这一地区自夏代至两周一直是早期王朝的核心疆域。“外土”为周王朝领土的外层区域,其地存在着大量的土著族群。不过作为周王朝能够有效管辖的区域,该区仍属周王朝之疆域。“内国”与“外土”作为一对疆域概念,反映了周王朝疆域形态及疆域治理均具有多层次性的特征。“内国”是王朝疆域的内层,由王廷所任命的内服职官加以治理。“外土”则是王朝疆域的外层,周王朝于此广设侯、伯贵族以治理土著族群并威慑在其之外的敌对势力。至于“外土”之外的区域,亦可能受到周人的军事打击,但周王朝已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其地已非周之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内国 外土 疆域
下载PDF
文通字顺的西周康王之诰命——大盂鼎铭文新释
2
作者 李守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0,共10页
大盂鼎铭是西周早期唯一接近三百字的完整长篇铭文,内容丰富,堪比《尚书》中的一篇周诰。周诰佶屈聱牙,向来难读。大盂鼎的文字释读问题基本上解决,铭文虽然大致可通,但其中有多处依旧不顺,学者多有争议。本文着眼全篇,从用字、构词、... 大盂鼎铭是西周早期唯一接近三百字的完整长篇铭文,内容丰富,堪比《尚书》中的一篇周诰。周诰佶屈聱牙,向来难读。大盂鼎的文字释读问题基本上解决,铭文虽然大致可通,但其中有多处依旧不顺,学者多有争议。本文着眼全篇,从用字、构词、句法、仪节等不同角度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已有观点进行审视取舍,提出己见,疏通全篇。文中区分了铭文中“在”与“才”古今用字的不同,补证“在”读为“载”与“士”;与小盂鼎仪节互证,确定了“妹辰有大服”的含义;从全篇着眼,读“二三正”为“二三政”,等等。重新释读的大盂鼎铭文文通字顺,略无佶屈聱牙之弊。传世周诰比西周金文难读的主要原因是传抄讹误,随着出土文献材料的增多,彼此相证,有望让西周文献逐渐回归文通字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盂鼎 西周 诰命仪节 虚词用字
下载PDF
西周时期南阳地区的封国和方国
3
作者 张丹 宋飞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西周时期,今南阳地区内分布有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模的国家。然而,迄今尚未见有对此进行探讨的专文。将文献记载同考古发现结合起来并相互参验,对西周时期今南阳境内众多的国家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发现西周时期南阳地区的封国和方国有楚国、... 西周时期,今南阳地区内分布有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模的国家。然而,迄今尚未见有对此进行探讨的专文。将文献记载同考古发现结合起来并相互参验,对西周时期今南阳境内众多的国家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发现西周时期南阳地区的封国和方国有楚国、申国、谢国、吕国、蓼国、唐国、鄀国、鄂国、养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南阳地区 方国 封国
下载PDF
由义尊与义方彝等周初铜器论及西周早期年代
4
作者 朱凤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铜器 何尊 武王克商年 西周早期王年
下载PDF
论西周宗法制度中的限度与调适
5
作者 王进锋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重要的制度,它在很多方面形塑着西周社会,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宗法制虽然在西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却有着与生俱来的限度,即该制度排斥后天人力、个人情感、选贤任... 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重要的制度,它在很多方面形塑着西周社会,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宗法制虽然在西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却有着与生俱来的限度,即该制度排斥后天人力、个人情感、选贤任能,完全按照先天自然来决定继承者。正因为宗法制的限度,西周现实生活中对宗法制调适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有意或无奈地主动调适;二是蓄意地违背制度和武力破坏;三是遵守宗法制前提下小宗对大宗的超越。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来说,西周宗法制度的阻碍力远远大于促进力,但当时人的调适行为也为社会流动留下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限度 调适
下载PDF
西周朝服制度研究
6
作者 骆浩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自周公制礼作乐起,中国古代文明全面进入礼制时代,冠服制度成为礼制物化的重要形式。西周朝服为《周礼》所载,与冕服相比,朝服兼具更多的行政功能和部分礼制功能。西周朝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冠服制度都有深远影响,但其在制度构... 自周公制礼作乐起,中国古代文明全面进入礼制时代,冠服制度成为礼制物化的重要形式。西周朝服为《周礼》所载,与冕服相比,朝服兼具更多的行政功能和部分礼制功能。西周朝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冠服制度都有深远影响,但其在制度构建理念、服饰应用上与后世不同,这是由西周独特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朝服 制度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西周凤鸟纹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家昕 戚孟勇 《设计》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引入符号学概念对西周凤鸟纹与文创产品设计之间的符号联系与意义进行探究,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的同时,也拓宽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播路径。从符号学理论的语构、语义、语用3个方面切入,分析凤鸟纹在不断演变中始终保留的本体... 引入符号学概念对西周凤鸟纹与文创产品设计之间的符号联系与意义进行探究,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的同时,也拓宽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播路径。从符号学理论的语构、语义、语用3个方面切入,分析凤鸟纹在不断演变中始终保留的本体纹样形制,运用打散、简化、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概括,最后通过图形推演完成产品设计。为中国传统元素的活化提供了拓展性思路,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植入提高了国风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设计理论融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媒介中活化的同时也为现代文创产品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凤鸟纹 符号学 文创产品 设计手法 实践方案
下载PDF
论西周金文族徽的种类、数量及其变化
8
作者 黄端胜 雒有仓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3-30,共8页
西周金文族徽既有不同于商代晚期的族氏名号,也有对商代晚期族氏名号的大量沿袭。这是殷遗民族群在西周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反映。目前学术界对西周金文族徽尚缺乏全面的整理与研究。通过对西周金文族徽种类、数量的整理与统计可知,西周中... 西周金文族徽既有不同于商代晚期的族氏名号,也有对商代晚期族氏名号的大量沿袭。这是殷遗民族群在西周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反映。目前学术界对西周金文族徽尚缺乏全面的整理与研究。通过对西周金文族徽种类、数量的整理与统计可知,西周中后期的族徽种类和数量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原因除了这一时期周文化的强势影响外,主要与西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殷遗民对周文化的认同有关。正确认识西周金文族徽种类、数量的上述变化,对于深入认识西周社会组织结构、家族形态、族氏迁移流动以及民族融合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单一族徽 复合族徽 种类 数量
下载PDF
襄阳楚史的成长期
9
作者 陈礼龙 熊选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襄阳楚史分为楚族形成、成长、强盛、衰落和涅槃五个时期。成长期上承楚族形成期,下讫强盛期。其上限为西周初的熊绎,下限至春秋初的熊眴,大约286年的历史。成长期的楚国面对西周处在劣势中,周强楚弱,楚只有在困顿中前行,砥砺中奋进,其... 襄阳楚史分为楚族形成、成长、强盛、衰落和涅槃五个时期。成长期上承楚族形成期,下讫强盛期。其上限为西周初的熊绎,下限至春秋初的熊眴,大约286年的历史。成长期的楚国面对西周处在劣势中,周强楚弱,楚只有在困顿中前行,砥砺中奋进,其发展脉状大致上为:起—落—起—落—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楚史 成长期 楚国 西周 荆山
下载PDF
西周时期殷遗民在采邑生存情况探究——以贾里村遗址为例
10
作者 曾一苇 杜勇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98,共8页
贾里村遗址与殷遗民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对贾里村遗址的研究可以揭示商代晚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状况,进而推测殷商的衰落过程和殷遗民的命运,对了解殷商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贾里村遗址这一具... 贾里村遗址与殷遗民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对贾里村遗址的研究可以揭示商代晚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状况,进而推测殷商的衰落过程和殷遗民的命运,对了解殷商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贾里村遗址这一具有晚商文化因素的西周遗存以及其他殷遗民遗存,来探究西周时期殷遗民在采邑中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遗民 采邑 西周 贾里村遗址
下载PDF
泾河流域西周墓葬特征所见的多元文化因素
11
作者 陈珂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8,共12页
泾河流域作为周人的西土地区,人群变动频繁,文化因素交织,墓葬所反映这一地区的人群主要由周系、商系、土著系和北方草原系族群构成。泾河流域与西周王朝盛衰可能存在密切联系。西周早期,周王室派遣殷遗民去戍守该地区;西周中、晚期,周... 泾河流域作为周人的西土地区,人群变动频繁,文化因素交织,墓葬所反映这一地区的人群主要由周系、商系、土著系和北方草原系族群构成。泾河流域与西周王朝盛衰可能存在密切联系。西周早期,周王室派遣殷遗民去戍守该地区;西周中、晚期,周王朝与西北戎狄的频繁战争导致周戎关系逐步恶化,周王室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也不断被削弱,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在对泾河流域多元人群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文化因素分析与族属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认为应在分区的基础上,探索古人的分类标准,即总结出不同人群的族属代码,并加强考古背景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西周时期 墓葬遗存 文化因素 族属
下载PDF
个性探索与争鸣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生态--以华岗与郭沫若的学术分歧和互动为例
12
作者 李瑞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2,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间的论辩与互动反映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性。郭沫若与华岗的学术互动承“社会史大论战”余绪,围绕生产工具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西周社会性质及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展开。华岗着力批判唯心论,郭沫若则在《历史人物》...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间的论辩与互动反映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性。郭沫若与华岗的学术互动承“社会史大论战”余绪,围绕生产工具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西周社会性质及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展开。华岗着力批判唯心论,郭沫若则在《历史人物》中对唯心论进行“再阐释”予以回应。郭沫若因华岗的批评而改易旧著篇目,但在《历史人物》中增入旧文《屈原研究》以示坚持“西周奴隶说”。华岗以郭为目标,批评其将鲁迅类比孔子、韩愈及庄子,但未获郭直接回应。两人间互动依托具体学术问题展开,尖锐的论争实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中活跃争鸣氛围的生动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岗 郭沫若 西周社会性质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周代的“孝道”论与“孝治”观
13
作者 祁志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2-19,F0002,共9页
周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道德觉醒时代。在周代的道德观念中,“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孝”指对父母、长辈的供养、尊敬。周代继承从上古到夏商祭祖活动中的“孝行”并加以改造,从中抽象出自觉的、理性的“孝道”观念。《尚书·... 周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道德觉醒时代。在周代的道德观念中,“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孝”指对父母、长辈的供养、尊敬。周代继承从上古到夏商祭祖活动中的“孝行”并加以改造,从中抽象出自觉的、理性的“孝道”观念。《尚书·周书》《诗经》明确记载了西周的孝道观念。春秋末期,孔子、曾子对此作了重要发展。在此基础上,《孝经》提出以孝平天下的“孝治”观,孟子对“孝道”涵义作了进一步发展。战国后期,《礼记》《荀子》对“孝道”内涵作了补充和深化。《左传》《战国策》以赞美的态度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孝行,彰显着儒家“孝道”观念在这个时期思想界的影响和地位。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综合周代的孝道、孝治思想,提出“务本莫贵于孝”。文章基于对周代典籍的个案研究,对散见于其中的孝道思想做了集中的分析评述,对今天的家庭伦理、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孝道观念 孝治思想 内圣之道 外王之道
下载PDF
周代“内圣外王之道”系统评析
14
作者 祁志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3-20,共8页
周代重人轻神,认为人间的幸福最终由人自己决定,于是区别于殷人热衷于探索占卜的“神道”,转而热衷探讨“人道”。周人探讨的“人道”,是围绕着“内圣外王”的思路展开的。“内圣”指自我道德修养,“外王”指经邦济世。对于士大夫而言,... 周代重人轻神,认为人间的幸福最终由人自己决定,于是区别于殷人热衷于探索占卜的“神道”,转而热衷探讨“人道”。周人探讨的“人道”,是围绕着“内圣外王”的思路展开的。“内圣”指自我道德修养,“外王”指经邦济世。对于士大夫而言,“内圣外王”之道要求坚持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天下有道就出仕济世,兼济天下,天下无道就深藏归隐,独善其身。对于君主而言,“内圣外王”之道要求以身作则,“成己而后成人”,通过“内圣”赢得民心,称王天下。“内圣”是“外王”的依据,“治人”不过是“修身”的延伸。本文依据对周代典籍的全面研究,首次系统梳理、评述、阐释了周代“内圣外王”的“人道”思路与系统。其中强调的“身治而后治人”“内圣而后外王”的思想,在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道德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强烈的现实警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人本 人道 内圣之道 外王之道
下载PDF
新出隋《施睿墓志》考
15
作者 郑旭东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3,112,共5页
2021年,隋《施睿墓志》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樱花广场基建工地内。志主施睿为南北朝时期北迁之南士。南北朝时期有大量的南人北迁,其自身的文化优势得以在关中地区迅速发挥出来,填补了关陇地区的文化缺失。
关键词 施睿墓志 南朝士族 南人北迁 西魏北周
下载PDF
山东无棣县发现晚商至西周早期煮盐遗存
16
作者 游丽霞 燕生东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0-80,F0003,共12页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沾化以及莱州湾南岸近同。调查和钻探发现了地下卤水坑井,面积较大的盐灶,煮盐后形成的草木灰、红烧土、盔形器碎片堆积,以及各类坑池堆积,其规模、结构和布局与莱州湾南岸同时期盐业遗址相同,说明其制盐工艺流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棣 晚商至西周早期 盐业遗址群 盔形器
下载PDF
说散氏盘中的“鞭”字及我国早期的鞭刑
17
作者 徐子黎 李冰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散氏盘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盘铭记载了“夨”国、“散”国二小国土地纠纷之事,铭文中有一字作“■”形,学者对此字释读不一,本文结合其他相关字形及铭文内容,认为此字当以“鞭”字为是。该字形上面为俯身“人”形,下面是人手执鞭之状,中... 散氏盘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盘铭记载了“夨”国、“散”国二小国土地纠纷之事,铭文中有一字作“■”形,学者对此字释读不一,本文结合其他相关字形及铭文内容,认为此字当以“鞭”字为是。该字形上面为俯身“人”形,下面是人手执鞭之状,中间以一竖形笔画和人形相连。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早期,执行鞭刑时,犯人是俯身在地,并不是站着或跪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氏盘 “鞭”字 鞭刑 西周
下载PDF
从食膰到赐胙:周代赐胙礼的演进及其历史背景
18
作者 邹家兴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赐胙礼作为一种天子赠与诸侯祭肉的仪式,源于天子与诸侯分享祭肉的礼仪。天亡簋铭文显示,周武王时期已经出现了诸侯参与助祭和分食祭肉的仪式,这种仪式为后来的统治者所继承并发展成为一种常规的礼制——食膰礼。赐胙礼则是在王权走向... 赐胙礼作为一种天子赠与诸侯祭肉的仪式,源于天子与诸侯分享祭肉的礼仪。天亡簋铭文显示,周武王时期已经出现了诸侯参与助祭和分食祭肉的仪式,这种仪式为后来的统治者所继承并发展成为一种常规的礼制——食膰礼。赐胙礼则是在王权走向衰弱而诸侯走向崛起的特殊政治环境中,由食膰礼发展而来的一种变体。赐胙礼表现为周天子将祭肉赐予强大的诸侯,在表彰诸侯功业的同时,换取诸侯的政治支持。赐胙礼对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政治关系有一定的维系作用,同时象征了政治天命由天子向诸侯的让渡。随着周王朝政治体系的崩溃,赐胙礼也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脤膰 天亡簋 天命 诸侯霸政
下载PDF
补说西周金文句首“■”字用法——兼与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商榷
19
作者 孙永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看,读“■”为“且”也不可信;又据《尚书》以“嗟”或“咨”等开头的常见句式,能够反证杨树达“叹词说”是正确的。此外,“句首”之“句”的定义当为具有完整句意的句子,而非分句。朱文所引用之10例金文铭文,并非都是严格的句首“■”字之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下载PDF
西周文学制度与早期中国文学精神特质之生成
20
作者 赵磊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在殷周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意识形态建构不自觉地促生了西周的文学制度。西周文学制度肇基于礼乐,孕育了独特的文学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礼乐书写制度彰显指向现实的精神向度,教化主题促生... 在殷周之际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周公制礼作乐的意识形态建构不自觉地促生了西周的文学制度。西周文学制度肇基于礼乐,孕育了独特的文学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基因。具体表现为:礼乐书写制度彰显指向现实的精神向度,教化主题促生趋向温婉中和的审美取向,农业经验涵养深厚的历史理性精神,礼乐文献承载形成体例独特的文学表达。西周文学制度依“礼”“教”“经”“体”之制度四维建构了早期中国文学精神特质的生成场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在后世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礼乐制度 文学制度 精神特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