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g Henry Ⅴ: A Model of the Ideal Kingship
1
作者 周朝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264-269,共6页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a patriotic song and heroic epic in praise of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Henry V (1387-1422) made to England, who represents Shakespeare’s ideal of a good king and aspiration for the national uni...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a patriotic song and heroic epic in praise of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Henry V (1387-1422) made to England, who represents Shakespeare’s ideal of a good king and aspiration for the national unity of England under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mon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 Henry the FIFTH IDEAL kingship
下载PDF
Keystone and the Divine King:A Study on the Nyikang of the Shilluk and Divine Kingship
2
作者 Wang Wenlan Zhang Yahui 《民族学刊》 2016年第3期98-102,共5页
In his famous book The Golden Bough,]ames Frazer mentioned one special custom found along the shores of Lake Nemi in Italy. The forest king who lived beside Lake N e m i, was not only once a prisoner, but also the mur... In his famous book The Golden Bough,]ames Frazer mentioned one special custom found along the shores of Lake Nemi in Italy. The forest king who lived beside Lake N e m i, was not only once a prisoner, but also the murderer of his predecessor. W hy did the K ing have to be kille d ? How could he be k ille d ? This was the very starting point of James Frazer’s divine kingship study. This was in contrast to the common idea held in many cultures, that kings, or even gods, would d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ine kingship Nyikang CUSTOM to k ILL the KING ( regicide) DUAL structure
下载PDF
Kingship in Nepal: Envisioning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3
作者 Purna Bahadur Karki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9期675-687,共13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prospect of kingship in Nepal. It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people's perspective on dismissed monarchy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Nepal. There was little voice on Nepali monarch...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prospect of kingship in Nepal. It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people's perspective on dismissed monarchy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Nepal. There was little voice on Nepali monarchy system, yet many individuals and researcher expressed the need for monarchy to build nation and keep its culture, tradition, and nation unity. To promote the democratic system, political parties should practice democratic norms and respect rules of law in real life rather than just in talk. For the express of people voice and envision prosperous Nepal,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tribute to the need of monarchy back in Nepal far its savereignty and unity. The paper gives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kingship in Nepal and discusses incompetent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monarchy in Nepal. It identifies that to unite the Nepal and Nepali and give the nation soci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it needs any form of monarchy in Nepal. The past and present, despite of political systems, social movement, and practice seen from the political parties were failed several times to fulfill people's mandate, such as holding election, writing constitution. The field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include apathetic attitude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toward establish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Nep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ship NATIONALISM conflict resolution CONSTITUTION
下载PDF
Kingship and Counsellorship in the Works of William of Malmesbury
4
作者 刘铭 《World History Studies》 2023年第2期20-36,共17页
The rich writings of William of Malmesbury provide many materials on his thoughts of kingship and counsellorship.Many scholars emphasise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uccessful kings and their ecclesiastical advisors in W... The rich writings of William of Malmesbury provide many materials on his thoughts of kingship and counsellorship.Many scholars emphasise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uccessful kings and their ecclesiastical advisors in William's works,but royal counsellors are a bigger group,and a clear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gship and counsellorship in William's works is still absent.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n counsel and counsellors before the twelfth century and William's own interpretations of kingship and counsellorship.William inherited the previous emphasis on the personal qualities of royal counsellors and the necessity of clerical oversight,but he also showed new concerns over the secular counsellorship,which modified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discourse.Furthermore,his various ways of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unsellors and kings demonstrated the interplay between kingship and counsellorship.The strong,humble king and the wise,righteous counsellors,whether from the Church or secular nobles,together achieved an equilibrium and constructed the ideal political structure in William's thou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 of Malmesbury kingship Royal Counsellors
原文传递
周初“天命论”之建构
5
作者 刘光洁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4-44,共11页
周初“天命论”作为其政权合法性的终极依据,是在殷末宗教困境和信仰危机的具体情势下,充分利用旧有神灵体系和信仰结构进行的一场尊古改制的宗教变革运动。以“惭德”形式展现的政权合法性诉求,是周初“天命论”建构的最初源动力,“天... 周初“天命论”作为其政权合法性的终极依据,是在殷末宗教困境和信仰危机的具体情势下,充分利用旧有神灵体系和信仰结构进行的一场尊古改制的宗教变革运动。以“惭德”形式展现的政权合法性诉求,是周初“天命论”建构的最初源动力,“天命”与“王权”的关联是周初“天命论”建构的逻辑起点,而民众对“皇天上帝”的信仰则是其现实有效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君权神授”政治传统的基础上,周人一方面以“天”代“帝”,使“天”位于“帝”之上,另一方面又将“皇天上帝”并称而皆作为至上神的指称,由此实现了“天”与“帝”的相融相分。这不仅唤起了民众的信仰,重新确立了“天命”本身的权威性、可信性,而且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混言无别而析言有异的“天”“帝”二维一体至上神信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王权合法性 惭德 皇天上帝
下载PDF
熊十力《大学》诠释思想新探
6
作者 刘莉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熊十力从“本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用不二”等思想出发,对《大学》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发明经典中的精神与智慧。他的《大学》诠释有着融贯的整体性,无论三纲领还是八条目,都是在阐明“天德王道”。“天德王道”的概念与“内... 熊十力从“本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用不二”等思想出发,对《大学》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发明经典中的精神与智慧。他的《大学》诠释有着融贯的整体性,无论三纲领还是八条目,都是在阐明“天德王道”。“天德王道”的概念与“内圣外王”相比,更突出了一体性,而减弱了内外之别。熊十力对《大学》的思想进行了三重拓展:第一,道德不是强加的规范,而是自发的良知,这一良知又是“天德”,是本体的自性,它不仅包含万善,而且是动态变化、生生不已的;第二,良知不仅仅是道德,科学精神、理性和知识都是良知的必要组成部分,正确地量度事物才能使良知呈现自身、实现其作用;第三,实现王道的主体由君、官、士拓展到所有人,人人均应发挥自身的生命精神,健动奋进,止于至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熊十力 本心 天德 王道
下载PDF
亚当·斯密、哈耶克与英国普通法的演进
7
作者 朱华辉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4年第3期129-149,199,200,共23页
英国自由被视作政治中道与渐进主义的典范,这尤其体现为其不可追溯的普通法传统与宪制的连续性。哈耶克就曾视英国历史为一种自发秩序,并认为苏格兰启蒙运动发扬了这一辉格史学精神。然而,作为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亚当... 英国自由被视作政治中道与渐进主义的典范,这尤其体现为其不可追溯的普通法传统与宪制的连续性。哈耶克就曾视英国历史为一种自发秩序,并认为苏格兰启蒙运动发扬了这一辉格史学精神。然而,作为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亚当·斯密实际上反驳了哈耶克继受的辉格史学。斯密认为普通法并非习俗的自发产物,而是诺曼征服后秩序重组的革命性成果;为普通法律师所敌视的衡平法庭则是不可或缺的外部补足。斯密对普通法与英国历史的理解展现了其“怀疑主义辉格派”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哈耶克 《法理学讲义》 普通法 王权
下载PDF
以“人”为视角:先秦天人范畴的形成
8
作者 王振红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7,123,共16页
先秦时期,天人范畴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形成。原始社会早期人神杂糅,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天人不分,天与人的观念自然无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人对神灵、自然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天人初步分离,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 先秦时期,天人范畴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形成。原始社会早期人神杂糅,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天人不分,天与人的观念自然无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人对神灵、自然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天人初步分离,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开始建立,这为天人范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殷人率民以事神,以各种方式与手段沟通神灵,无比虔诚地祭祀上帝、自然神、祖先神;殷人对上帝神灵的虔诚既有迷信的成分,又包含着探索外在世界的积极态度,殷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殷周之际至西周时期,周人将天、天命与政权的合法性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纯正的道德是获得天命的必要条件;同时,周人认为“德”亦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并通过礼乐制度将道德熔铸于人的行为之中。至此,天与人的内涵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天人范畴因此而定型,成为塑造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方向的核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天命 王权 天人范畴
下载PDF
民本归于王权:“阴阳组合结构”中的儒家政治理论
9
作者 陈林 周尔祥 《武陵学刊》 2024年第5期41-48,共8页
先秦时代战争频发,诸子在探寻弭战策略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理论。儒家政治理论以民本、正义为特征,其他一切观念皆由此引申而出。义利之辨是儒家民本观念的核心议题,儒家反对不义之利、追求公利、倡导以义制利,以“义”制约先秦... 先秦时代战争频发,诸子在探寻弭战策略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理论。儒家政治理论以民本、正义为特征,其他一切观念皆由此引申而出。义利之辨是儒家民本观念的核心议题,儒家反对不义之利、追求公利、倡导以义制利,以“义”制约先秦时代普遍存在的好战、逐利倾向。义利之辨作用于政治实践层面,则有了王霸之辨,它聚焦政权之正当性与政制之合法性问题。儒家有关王道理想的设计是其对良好政治的系统性阐释,它主张摒弃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杜绝工具化地利用民众。在儒家政治理论中,民本的政治归宿乃是王权,二者在“阴阳组合结构”中成为儒家重整秩序、消弭战争、实现善治的思想武器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理论 民本 王权 “阴阳组合结构” 义利之辨
下载PDF
关于罗刹女仰卧图的人类学分析
10
作者 旦增顿珠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本文根据藏族传统历史文献《柱间史》的相关记载,首先对建造大昭寺过程中经历的纷繁细节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文献中描述的罗刹女仰卧之状进行了解读。最后,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揭示吐蕃王朝建立之初应对复杂文化形... 本文根据藏族传统历史文献《柱间史》的相关记载,首先对建造大昭寺过程中经历的纷繁细节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文献中描述的罗刹女仰卧之状进行了解读。最后,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揭示吐蕃王朝建立之初应对复杂文化形势和政治形势的策略如何寓于神话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间史》 松赞干布 佛教王权 人类学
下载PDF
The Emergence of Kingship in China: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gship and Composite State Structure in the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
11
作者 Wang Zhenzho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年第2期5-21,共17页
In ancient China,true kingship was supreme rule over all under Heaven by the royal houses of the Xia,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the Three Dynasties).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e Dynasties’plural but unified... In ancient China,true kingship was supreme rule over all under Heaven by the royal houses of the Xia,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the Three Dynasties).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e Dynasties’plural but unified composite state structure,and its birth was signaled by the emergence of the Xia dynasty.At the time,kingship was related to the appellation“king”(王wang),but was not absolutely equated to it.On the one hand,whenever oracle bon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textual records refer directly to“king(s),”the word refers to the Shang and Zhou kings;but on the other,some bronze inscriptions preserve the use of“king”to refer to the chieftains of smaller tribal states in remote areas.When a supreme dynastic ruler bore the appellation“king,”this indicated the kingly power of the royal house;but when the ruler of a small remote state called himself“king,”the word expressed rule over his state.The appellation“king”was used for these two different levels because the Chinese character“王”and the corresponding royal title originated in the shape of the battle axe that symbolized command of armies.The Xia dynasty was not China’s first state,for in the age of Yao,Shun and Yu numerous local states had organized themselves into tribal federations.Xia dynasty kingship,where the king was“common ruler of all under Heaven”(天下共主tianxia gongzhu)developed out of the power wielded by the hegemonic chieftains in the age of very large tribal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ship dynastic state composite state structure huaxia system of rites
原文传递
“中国”作为“中道之国”——基于儒家仁性论的视角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41,共14页
从世界范围内的精神突破视域来看,“中国”的内涵有三代以上到三代以下的转化。三代以上的中国是“帝王所都为中”与“天地之中”的结合,它是宇宙论王制秩序中统治者沟通天人的神圣空间;三代以下的精神突破运动,则将“中国”的内涵从帝... 从世界范围内的精神突破视域来看,“中国”的内涵有三代以上到三代以下的转化。三代以上的中国是“帝王所都为中”与“天地之中”的结合,它是宇宙论王制秩序中统治者沟通天人的神圣空间;三代以下的精神突破运动,则将“中国”的内涵从帝王的政治主体中解放出来,面向天下的每一个人,它意味着生存论的中道真理在其中敞开、运作的“中道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宇宙论王制 生存真理 中道
下载PDF
头人为什么造土司的反:王权视角下对清末民国西南边疆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少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2,共10页
清末及民国年间川康藏区改土归流之际或之后,头人群体崛起并反对、挤压乃至取代土司是颇为常见的地方军事政治景观。受神性王权理论的启发,基于现有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及地方文史材料,本文指出土司是地方社会认知中的王,而头人则应归为百... 清末及民国年间川康藏区改土归流之际或之后,头人群体崛起并反对、挤压乃至取代土司是颇为常见的地方军事政治景观。受神性王权理论的启发,基于现有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及地方文史材料,本文指出土司是地方社会认知中的王,而头人则应归为百姓群体,二者属于“陌生人-王权”观念中的外来统治者与土著二元范畴。头人造反是土司制度消亡之际,边疆地区维持社会活力、寻求群体内部完整性和对外独特性的一种尝试。关于王权神圣化的讨论,本文指出土司权力受到多重限制,土司制度已经成为自上而下地容纳、调谐从王朝正统意识形态到边疆社会独特性的容器。这一重新理论化的努力,既回应王权理论中对王权危机约束机制不足的问题,也为理解边疆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治理提供历史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头人 神性王权 神圣王权 改土归流
下载PDF
西周王巡与王权运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坤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5,共9页
西周王巡活动反映了早期王权运作的特点。周王常行至畿内大贵族的宫庙,对隶属于大族的小宗宗子或师氏等中下级贵族加以册命赏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宗法势力,形成王与大小贵族权力相维的体制。周王频繁巡行于西周多座都邑之间并处理政务... 西周王巡活动反映了早期王权运作的特点。周王常行至畿内大贵族的宫庙,对隶属于大族的小宗宗子或师氏等中下级贵族加以册命赏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宗法势力,形成王与大小贵族权力相维的体制。周王频繁巡行于西周多座都邑之间并处理政务,弥补了早期交通条件及管理手段的不足,同时亦是对都邑内贵族势力的制衡。周王亦常巡至畿外,裁决涉及地方族邦的诉讼,召集邦君、诸侯举行宴饮、大射等活动,借此拓展王权的影响及考察诸侯是否忠顺等。春秋以后随着统治制度的完善,君主频繁巡行失去了必要性,巡游逐渐被视为君权任性的表现,开始受到某些道德原则或制度的约束,儒家所提倡的巡守之制正是针对早期王巡活动所做的制度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王权 巡守
下载PDF
《度邑》与武王征会典礼——兼论殷商周初的王政
15
作者 张怀通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20-29,共10页
《度邑》开头一句话“维王克殷国,君诸侯及厥献民,征主九牧之师,见王于殷郊”,记载了武王举行征会典礼活动的史实,时间是牧野之战胜利后的第五天戊辰日,地点是商都郊外即今河南安阳殷墟,对象是诸侯、献民、九牧。武王征会的目的是“讨贰... 《度邑》开头一句话“维王克殷国,君诸侯及厥献民,征主九牧之师,见王于殷郊”,记载了武王举行征会典礼活动的史实,时间是牧野之战胜利后的第五天戊辰日,地点是商都郊外即今河南安阳殷墟,对象是诸侯、献民、九牧。武王征会的目的是“讨贰”,就是《世俘》记载的戊辰日“吕他命伐越戏方”,以及班师途中接连进行的讨伐商纣与国的行动。武王征会以上博简《容成氏》记载的商汤在伐桀之后“征九州之师,以略四海之内”为已知源头。汤武征会根植于商周时代复合型国家结构之中,表明殷商周初的王政是“有限权力的中国王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会 讨贰 登民 王政
下载PDF
统一视角下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腊比以法治国研究——以《汉穆腊比法典》、书信和铭文为依据
16
作者 陈艳丽 李海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7,共14页
经过30余年的外交斡旋和军事征服,古巴比伦国王汉穆腊比于公元前1755年重建了两河流域的统一王权,结束了该地区200余年的政治分裂局面。而文化传统、习俗和法律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以及公民的身份认同等问题,对新兴的巴比伦帝国... 经过30余年的外交斡旋和军事征服,古巴比伦国王汉穆腊比于公元前1755年重建了两河流域的统一王权,结束了该地区200余年的政治分裂局面。而文化传统、习俗和法律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以及公民的身份认同等问题,对新兴的巴比伦帝国的治理提出了挑战。《汉穆腊比法典》、铭文和书信等出土文献表明,他承继了两河流域原有的国家治理传统,以“王权神授”的理念宣扬其统治的合法性,在建立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法治精神的指导下,以法确立和维护巴比伦的社会秩序,保护其臣民的财产权利和生命安全。汉穆腊比以法治国的理念和举措,为考察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治理理念和传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王国 汉穆腊比 统一王权 以法治国
下载PDF
金蛇王权与中国想象:在多重历史维度中重塑晚明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121,共13页
5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帝国史》一直在国际学术界有着重要的文化影响。其作者门多萨在16世纪的西班牙语语境下,把大明皇帝独享的权力符号——“龙图腾”误读与误译为了一种用金线绣成的蛇纹饰,以此引发了汉语学界关于“以蛇译龙”问题的... 5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帝国史》一直在国际学术界有着重要的文化影响。其作者门多萨在16世纪的西班牙语语境下,把大明皇帝独享的权力符号——“龙图腾”误读与误译为了一种用金线绣成的蛇纹饰,以此引发了汉语学界关于“以蛇译龙”问题的讨论,笔者把这种“他者”塑造的权力符号简称为“金蛇王权”。多年来汉语学界也关注到了此问题,但并未对此概念的文化表征意义及其在欧洲语境下被他者看视的合法化过程进行解读。这组问题触及如何解读域外中国形象的问题,然而,现下学人的研究普遍忽视了通过文献细读来认知中国形象与作者书写立场之间的内在逻辑统一性。因此,本文基于对16世纪西班牙语文献的释读,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金蛇王权”是以他者视域经由文化调适建构而成的一种异质文化符号,隐喻中国形象在16世纪欧洲的正面出场,而这种改写则与贯穿整部读本的同一化书写立场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蛇王权 晚明 中华大帝国史 中国想象 文化调适
下载PDF
《亨利四世》与“国王的两个身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云霄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3年第4期29-44,197,共17页
都铎时期法学家建构的“国王的两个身体”理论,深刻渗透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之中。莎士比亚的诗学构想不仅关注“国王的两个身体”理论与王权合法性的关系,更着力展现国王的自然之体与政治之体之间的冲突与张力。这种张力打... 都铎时期法学家建构的“国王的两个身体”理论,深刻渗透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之中。莎士比亚的诗学构想不仅关注“国王的两个身体”理论与王权合法性的关系,更着力展现国王的自然之体与政治之体之间的冲突与张力。这种张力打破了国王二体之间的平衡,促成国王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促进了国王自然之体与政治之体的世俗化。这一世俗化转换摧毁了神圣王权的建构,暗合了早期近代政治思想史从神圣王权到现实政治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四世》 国王的两个身体 王权世俗化 莎士比亚
下载PDF
乌尔第三王朝御赐印章与国家治理
19
作者 晁雪婷 董晓博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3期16-24,M0003,共10页
乌尔第三王朝御赐印章是目前已知这一时期规格最高的印章,伴生于舒勒吉强化王权的改革之中,最初作为委任状少量颁发给亲信以加强对地方的监督管辖。在舒辛时期御赐印章的使用臻于完善,部分持有者甚至可以代表国王处置王室物资,行使类似... 乌尔第三王朝御赐印章是目前已知这一时期规格最高的印章,伴生于舒勒吉强化王权的改革之中,最初作为委任状少量颁发给亲信以加强对地方的监督管辖。在舒辛时期御赐印章的使用臻于完善,部分持有者甚至可以代表国王处置王室物资,行使类似钦差的权力。至伊比辛时期,随着王权衰落及对地方控制力的下降,御赐印章呈泛化使用之势。通过对乌尔第三王朝御赐印章的颁发和使用情况的统计,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能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王权形态及政治体制运行提供新的微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第三王朝 滚筒印章 御赐印章 王权神化
下载PDF
王亥的历史地位——兼论原始王权的产生
20
作者 王震中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3-19,共7页
王亥是甲骨文即有表现的商人先公先王中第一个被称为“王”的首领。从甲骨文中“亥”的字形来看,有以鸟为图腾的痕迹,但商族并不属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系,从夏朝开始,夏人、商人、周人都是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王亥被称为“王”,是因... 王亥是甲骨文即有表现的商人先公先王中第一个被称为“王”的首领。从甲骨文中“亥”的字形来看,有以鸟为图腾的痕迹,但商族并不属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系,从夏朝开始,夏人、商人、周人都是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王亥被称为“王”,是因为此时的“王”所具有的力量中,主要是继承了来自玄鸟崇拜的神性和神力,其“王”的观念主要表现的是宗教性。王亥称“王”的意义,体现的是当时原始王权的产生。王亥是早期形态的王,他所具有的王权仅限于商族内部,尚不能支配商族之外的其他部族或邦国,与夏商周王朝国家的“一统王权”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亥 鸟图腾 华夏民族 原始王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