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modern 14C reservoir effect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lakes 被引量:1
1
作者 DU Ding-ding LI Zhi-wen +4 位作者 HU Hai-ping BAI Yong-hui LI Wen MUGHAL Muhammad Saleem QIAN Hai-Y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12期3179-3189,共11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iable age in the lake sediment profile mainly depends on the AMS 14C dating technique.However,the presence of the 14C lake reservoir effects(LREs)restricted for using radiocarbon dating in lak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iable age in the lake sediment profile mainly depends on the AMS 14C dating technique.However,the presence of the 14C lake reservoir effects(LREs)restricted for using radiocarbon dating in lake sediment,especially in dry and cold areas with a scarce plant cover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Hence,the discussion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LREs is crucial.This paper selected 15 lakes(17 sediment and 3 plant samples)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o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LREs and their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In our study area,14 lakes were all affected by the LREs.The minimum 14C year is 5900 a BP towards the deep water area,whereas the maximum 14C year is up to 7185 a BP in the margins of Lake Heihai.The maximum 14C year is up to 7750 a BP,and the minimum 14C year is present-day carbon in the 15 lakes.One furthe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LRE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lake are mostly owing to the contribution of exogenous carbonate.The results displayed that the LREs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alinity,moreover,the LREs of saltwater lakes or salt lake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freshwater lakes due to the possible supply of old 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with a long residence time in the lakes.Moreover,the contribution of calcit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on the LREs.Additionally,the LREs differences are affected by the source of organic matter.The lake with groundwater supply shows large LRE due to likely being influenced by crustal and ancient CO_(2) upri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Hydro-chemistry indexes lake surface sediments lake reservoir effects
原文传递
Screening Effect of the Diffusive Boundary Layer in Sediments of Lake Aha in the Suburbs of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10
2
作者 万国江 黄荣贵 +1 位作者 普勇 万曦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7年第4期347-352,共6页
The redox cycle of iron and manganese is a major geochemical process at the boundary layers of lake sediments. Lake Aha, which lies in the suburbs of Guiyang City,Guizhou Province, China, is a medium-sized artificial ... The redox cycle of iron and manganese is a major geochemical process at the boundary layers of lake sediments. Lake Aha, which lies in the suburbs of Guiyang City,Guizhou Province, China, is a medium-sized artificial reservoir with seasonally anoxic hypolimnion. Long-term sedimentary accumulation of iron and manganese resulted in their enrichment in the upper sediments. In the anoxic season, Fe2+ and Mn2+, formed by biological oxidation, would diffuse up to overlying waters from sedlments.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Fe2+ increased later and decreased earlier than that of Mn2+. Generally, sulfate reduction occurred at 6 cm below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hereas, in the anoxic season, the reduction reached upper sediments, inhibiting the release of Fe2+. The Fe concentration of anoxic water is quickly decreased from high to low as a result of reduction Of the sulphu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贵阳市 氧化还原作用 沉积物 地球化学 边界层
下载PDF
Eco-compensation effects of the wetland recovery in Dongting Lake area 被引量:18
3
作者 XIONG Ying WANG Kel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389-405,共17页
Eco-compensation is 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nstrument for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 cost.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restoring wetland ecosystem fun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 Eco-compensation is 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instrument for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 cost.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restoring wetland ecosystem fun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Whether the project of lake recovery can be successful depends on the compensation to the farmers who have lost their original benefit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wetland ecosystem recovery by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Aiming at the wetland recovery of the Dongting Lake,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pro- grams of the lake recovery and flood control in this area has been challenged by the heavy task of population resettlement, so it is an ideal area for case studies to reach the academic objectives proposed as the above.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experimentation, this research evaluated the benefit losses of the resettled farmers and the increased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 caused by wetland recovery, and furthermore, the value of eco-compensation for relocated farmers was calculated by consid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armers' compensation appeal. The value of eco-compensation for relocated farmer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was 6084.5 yuan per household by synthetic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n wet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Moreover, this article took Dongting Lake area as a cas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basic issues of the eco-compensation by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that was who should pay, who should be paid, how much the payment was and what the payment means was, which sought the mechanism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eco-compensation and prompted the people's enthusiasm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recovery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eco-eompensation service value of ecosystem effect EVALUATION Dongting lake area
下载PDF
Effects of main range and strength factors on change of COD in a shallow lake 被引量:2
4
作者 Fan Cheng xin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1-57,共7页
A model invol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 conservative matter (COD) and main range factors(loading, water stage) and strength factor (temperature) in a shallow lake has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less chan... A model invol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 conservative matter (COD) and main range factors(loading, water stage) and strength factor (temperature) in a shallow lake has been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less change of water stage area curve in certain extent, broader distribution in pollution sources and more homogeneous in quantity of heat. The effects of COD inflow and /or outflow, and hydro meterological factors upon COD content in Lake Taihu were calculated and simulated und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oadings and regimen. The result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model are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field data. The error of the model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 model environmental factor effects shallow lake.
下载PDF
河湖长制背景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路径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冠军 刘卓 +2 位作者 戴向前 庞靖鹏 刘啸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0期42-46,共5页
河湖长制是一项基于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结构而设计的重大制度创新,实施7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不仅涉及工程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理念、制度和管理层面突破... 河湖长制是一项基于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结构而设计的重大制度创新,实施7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不仅涉及工程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理念、制度和管理层面突破创新的挑战。在分析河湖长制制度效能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保护治理和制度政策3个维度探讨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建议:以河湖长制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有力手段和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将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河湖治理效能,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河湖保护治理;以建设幸福河湖为目标,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各项任务落实;将健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作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政策制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制度效能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路径选择 幸福河湖
下载PDF
脉冲降水和凋落物对温性草原土壤碳矿化激发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祉蕴 王奕钧 +2 位作者 杨艳丽 杜岩功 陈克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888,共10页
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输入均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但温性草原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对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脉冲式降水频次(0~2次)、凋落物添加和对照处理,通过14 d室内培养试验,开展脉冲式降... 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输入均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但温性草原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对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脉冲式降水频次(0~2次)、凋落物添加和对照处理,通过14 d室内培养试验,开展脉冲式降水(P)、凋落物添加(L)及两者交互作用(L+P)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显著促进矿化速率和累计碳矿化量,增幅为L+P>P>L>CK。L及L+P处理均产生极显著正激发效应,且L+P>L。3种处理均提高了MBC,降低了电导率。L和L+P处理下碳矿化速率与pH值、NO_(3)^(-)-N显著正相关,与MBC,MBN呈负相关关系,P处理与MBC,NO_(3)^(-)-N显著负相关,与pH值、NH+4-N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添加及其交互作用显著促进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土壤碳矿化速率和激发效应,增强其碳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效应 凋落物添加 土壤碳矿化 激发效应 青海湖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浅水型湖泊水环境治理目标可达性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毛毅 饶世雄 +3 位作者 陈铁 江山 范乐 魏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当前湖泊水环境治理仍然面临着湖泊水质的实际改善效果与工程方案预期不相符的难题,特别是城市浅水型湖泊,其受外源污染、底泥释放、降雨冲击等因素,对治理成效扰动响应更为剧烈,因此,进行多因素成效评估对城市浅水型湖泊水环境治理尤... 当前湖泊水环境治理仍然面临着湖泊水质的实际改善效果与工程方案预期不相符的难题,特别是城市浅水型湖泊,其受外源污染、底泥释放、降雨冲击等因素,对治理成效扰动响应更为剧烈,因此,进行多因素成效评估对城市浅水型湖泊水环境治理尤为重要。采用InfoWorks ICM模型,以武汉市墨水湖为例,搭建浅水型湖泊水质水动力模型,依据气象水文、城市开发建设、湖泊污染情况等现状数据,基于模型计算原理,研究COD、NH_(3)-N、TP等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不同工况情景下湖泊水质的可达性,评估规划拟建工程的实施效果,可为同类湖泊水环境治理工程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 浅水型湖泊 目标可达性评估 水动力水质模型
下载PDF
基于耦合湖模式的城市边界层模式研究太湖的气象与环境效应
8
作者 严子婧 刘红年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本文发展了一个耦合的城市边界层—湖泊模式(RBLM-Chem-Lake),通过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对模式的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太湖冬季和夏季对周边地区气象特征和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天太湖对周边气象环境产... 本文发展了一个耦合的城市边界层—湖泊模式(RBLM-Chem-Lake),通过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对模式的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太湖冬季和夏季对周边地区气象特征和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天太湖对周边气象环境产生了明显的降温效应,而夜晚出现了明显的升温。冬季夜晚周边地区升温达到0.4~0.6℃,白天可以使得周边气温降低1~2℃。夏季夜晚使周边地区升温可达1~1.5℃,白天使得周边气温降低1~2℃。(2)太湖对周边地区气温的影响范围夏季远高于冬季,夏季影响范围可达到80 km,冬季影响范围平均为5 km。此外,太湖使得湖区平均边界层高度下降,湿度上升,使得苏州市区垂直风速减弱,这种影响同样在夏季更为明显。(3)太湖的存在总体上使湖区和周边地区PM_(2.5)和臭氧的质量浓度增加。在冬季PM_(2.5)污染个例中,太湖导致区域夜晚PM_(2.5)质量浓度下降,下降幅度达到4~5μg·m^(-3)。而在白天,太湖区域500 m高度以下PM_(2.5)质量浓度增加,幅度达到25~30μg·m^(-3),在500 m高度以上质量浓度下降约5~10μg·m^(-3)。夏季的臭氧污染日个例中,白天,在太湖的东岸以及苏州市区臭氧的质量浓度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可以达到10~12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城市边界层模式 湖泊效应 湖模式 空气污染
下载PDF
长江-鄱阳湖顶托作用评价指标研究
9
作者 陈璐 邓金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长江与鄱阳湖形成的江湖交汇系统存在复杂的河床演变与物质能量交换,江湖顶托关系是影响江湖水量交换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整个区域的水资源、防洪、灌溉、航运、生态有着重要影响。以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区为研究对象,从动量基本方程出发,... 长江与鄱阳湖形成的江湖交汇系统存在复杂的河床演变与物质能量交换,江湖顶托关系是影响江湖水量交换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整个区域的水资源、防洪、灌溉、航运、生态有着重要影响。以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区为研究对象,从动量基本方程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估长江与鄱阳湖顶托强度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顶托强度指标——顶托角。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顶托角整体上没有发生趋势性变化,说明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变化不明显。但从年内变化来看,在枯水期,由于三峡水库的补水作用,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明显增强;在汛期,由于三峡水库的削减洪峰以及汛末蓄水,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弱。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变化会在4~6月使湖水滞留湖区,易发生流域性洪水;在7~10月加速湖水的入江,使鄱阳湖的低水位形势持续恶化。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和鄱阳湖的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关系 顶托作用 顶托角 三峡水库 鄱阳湖 长江
下载PDF
鄱阳湖水沙与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效应研究
10
作者 葛士林 黄国鲜 +4 位作者 任倩慧 王志超 许新发 徐晨辉 徐力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8,共13页
为了开展鄱阳湖水沙、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变化的研究,收集了鄱阳湖“五河”七口水文站1958-2021年的径流量和悬沙浓度数据、1965-2020年鄱阳湖湖口入江水道地形数据、2003-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73-2018年湖区围垦遥感解译等数据,采... 为了开展鄱阳湖水沙、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变化的研究,收集了鄱阳湖“五河”七口水文站1958-2021年的径流量和悬沙浓度数据、1965-2020年鄱阳湖湖口入江水道地形数据、2003-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73-2018年湖区围垦遥感解译等数据,采用统计、对比、双累计曲线及质量守恒法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五河”入湖沙量变化趋势、鄱阳湖入江水道地形变化以及鄱阳湖TN、TP滞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90年代起“五河”入湖总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②鄱阳湖出口河段河床于2000-2010年期间在深度10.0~12.0m中滩河床发生了强烈下切和横向展宽,2010-2020年下切显著减缓,中滩河床还存在横向展宽的可能.③出入湖TN、TP通量与出入湖泥沙通量成正比.④鄱阳湖2003-2021年逐年TN、TP滞留率显著降低.研究显示:鄱阳湖“五河”流域各大中型梯级水库的建设使得鄱阳湖湖区多年来沙量显著降低,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及闸坝体系在2000年后水土流失韧性增强;但湖区采砂挖沙和航道整治等使得鄱阳湖出口河段河床显著下切;采砂挖沙活动导致鄱阳湖湖盆沉积物受到扰动,使得沉积物中的氮磷被释放出来,增加了出湖TN、TP通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鄱阳湖TN、TP滞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鄱阳湖 水沙过程 湖盆演变 滞留效应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地形梯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孝媛 叶长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26,共12页
[目的]准确评估“三生”用地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 [目的]准确评估“三生”用地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三生”用地转型过程、生态环境效应及其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 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活用地大幅增长(1 063.45 km^(2)),生态用地持续减少(997.41 km^(2)),生产用地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的用地转型模式为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的侵占。(2)时序变化上,2000—2010年,随着工矿生产用地和城乡生活用地的扩张,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428下降至1.424;2010—2020年,伴随着生态用地的恢复以及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内部格局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424升至1.447。(3)空间分布上,整体上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以南昌大都市圈为中心的中部生态环境质量低值区和以宜春市、景德镇市、上饶市为中心的东西部生态环境质量高值区。(4)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低质量区的分布指数下降,高等级质量区逐渐呈优势分布;2000—2020年,低质量区趋向于向高地形梯度转移,较高质量区和高质量区的下移趋势明显。[结论]20年间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土地利用转型导致了用地属性及其空间格局的双重变化,建议在布局各类用地时,既要注重对生产、生活用地的“总量控制”,又要保证生态用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梯度分异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太湖底泥—水界面总溶解态磷的Fick扩散释放通量研究
12
作者 刘环 朱伟 +2 位作者 侯豪 谈正伟 季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2-1742,共11页
太湖蓝藻暴发与水体中总溶解态磷(TDP)密切相关,而底泥是否向水中释放TDP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由于太湖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的TDP之间存在3~5倍的浓度差,因此会存在TDP的Fick扩散过程。针对Fick扩散计算仍然未能精确地考虑含有机磷时... 太湖蓝藻暴发与水体中总溶解态磷(TDP)密切相关,而底泥是否向水中释放TDP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由于太湖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的TDP之间存在3~5倍的浓度差,因此会存在TDP的Fick扩散过程。针对Fick扩散计算仍然未能精确地考虑含有机磷时的扩散系数等问题,本文在考虑有机磷的影响、孔隙率、温度等变化的条件下进行了监测和计算。基于全湖30个采样点的现场调查数据,使用只有无机磷扩散系数20%左右的扩散系数计算太湖TDP年Fick扩散量约为127.8 t;磷的Fick扩散量与上覆水磷浓度相同,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敏感性分析表明:相对于温度变化,有机磷的占比和孔隙率的取值对于Fick扩散量的计算值有更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平衡 底泥释放 Fick扩散 有机磷扩散系数 底泥孔隙率 温度影响 太湖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2 位作者 王燕 邹长新 侯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0-5973,共14页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之一。通过构建“生态干扰变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生态成效变化”逻辑框架,运用时空对比分析方法,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态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增长了0.1%、生态连通度降低了0.5%、植被覆盖度指数提升了10.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1.5%,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1%,固碳量增加了2.8%,表明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干扰增加,部分类型生态系统破碎化有所加剧,但总体生态系统格局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质量和各生态功能均有提升,修复成效显现。研究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能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先进经验,对科学指导中国更好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工程 生态成效评估 框架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的退圩还湖实施效果监测
14
作者 蒋志昊 石一凡 +3 位作者 王金东 宋亚君 钱程 况曼曼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
为弥补传统人工复核退圩还湖进度时空分辨率低、耗时长的缺点,利用无人机搭载高精度激光雷达对平旺湖退圩还湖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基于获取的激光点云数据,采用工作流的技术方法,建立平旺湖DEM和DSM及坡度精细化模型,实现退圩还湖区域内... 为弥补传统人工复核退圩还湖进度时空分辨率低、耗时长的缺点,利用无人机搭载高精度激光雷达对平旺湖退圩还湖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基于获取的激光点云数据,采用工作流的技术方法,建立平旺湖DEM和DSM及坡度精细化模型,实现退圩还湖区域内排泥场和成湖区空间信息的特征提取。采用同期GPS现场测量成果和高分遥感影像分别对高程、面积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激光雷达高程总体中误差为0.023m,其中岸线高程提取精度略低于水面,提取的面积与高分影像人工目视解译结果对比精度达99.3%,且更加接近退圩还湖实施方案的要求,表明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有效运用于退圩还湖工程的动态监测,为掌握工程实施效果、科学调整工程进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机载激光雷达 激光点云 退圩还湖 实施效果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船舶噪声对菜子湖越冬大白鹭的行为影响分析
15
作者 杨龑 郝好鑫 +4 位作者 蔡金洲 成波 陈晓娟 王素娟 江波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明确船舶噪声对水鸟的影响范围阈值,为通航船舶管理和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航道为研究区域,采用模拟噪声法研究船舶噪声对长江中下游常见越冬候鸟大白鹭(Ardeaalba)的正常栖息活动、警戒和飞行行为的影响,分析大... 明确船舶噪声对水鸟的影响范围阈值,为通航船舶管理和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航道为研究区域,采用模拟噪声法研究船舶噪声对长江中下游常见越冬候鸟大白鹭(Ardeaalba)的正常栖息活动、警戒和飞行行为的影响,分析大白鹭对船舶噪声的响应阈值。结果表明:距声源151~200 m时,船舶噪声增加会干扰大白鹭正常栖息活动、增加警戒行为,一段时间后可能产生适应性,100 dB(A)会影响飞行行为但总体较小;200 m外的大白鹭种群,随着船舶噪声源强增加,其正常栖息活动基本不受干扰,仅在100 dB(A)时飞行行为比例小幅增加,但各类行为基本不受影响。研究采用基于模拟噪声的水鸟行为影响程度分析方法,有效实现了船舶噪声影响范围的阈值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鹭 水鸟保护 船舶噪声 行为影响 菜子湖
下载PDF
滇池螺类碳汇分布储存特征研究
16
作者 邸雪嫣 诺家兵 +3 位作者 胡承磊 张继来 邓毅书 苏友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容量法测定碳酸钙含量,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ArcGIS 10.2和Origin 2022软件进行绘图,探究滇池湖区螺类的碳汇效应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螺蛳数量最多,占56.99%;其次为方格短沟蜷... 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容量法测定碳酸钙含量,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ArcGIS 10.2和Origin 2022软件进行绘图,探究滇池湖区螺类的碳汇效应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螺蛳数量最多,占56.99%;其次为方格短沟蜷、蚌、钉螺滇川亚种;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数量较少,占比不足1.00%。(2)不同螺类之间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方格短沟蜷的壳体表面积最大且固碳能力最佳,平均碳含量为112.94 mg/g;其次是钉螺滇川亚种;蚌和螺蛳的碳含量相对较低,均值在70.00 mg/g左右。(3)除方格短沟蜷外,其他3种螺类的碳固存含量均与其壳高、壳宽及壳重呈负相关。滇池湖区的螺类碳汇大部分汇集于方格短沟蜷中,其次是数量最多的螺蛳。该研究结果可为滇池及其周边地区的碳储量评估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区 螺类 形态学 碳汇效应 固碳能力
下载PDF
湖陆风对滨湖夏季气温和岳阳市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
17
作者 黄菊梅 覃鸿 +2 位作者 袁泉 陈世文 王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利用逐日逐时气象资料对岳阳市主城区2019-2021年夏季城市热岛强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东洞庭湖湖陆风对滨湖夏季气温以及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47、1.11℃,最低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89、2.03℃... 利用逐日逐时气象资料对岳阳市主城区2019-2021年夏季城市热岛强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东洞庭湖湖陆风对滨湖夏季气温以及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47、1.11℃,最低气温郊区较城区、滨湖低1.89、2.03℃,最高气温城区较郊区高0.61℃、郊区较滨湖高0.63℃。白天城区气温高于郊区,郊区气温高于滨湖;夜间城区气温与滨湖相当,且明显高于郊区。各区逐时气温变率郊区最大,城区次之,滨湖最小,三者在23时-次日06时相当且变化较小。城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比郊区高1.47、0.61和1.89℃,对应城市热岛强度分别为弱、弱、中等。08-19时城市热岛强度为弱,20时-次日07时为中等。滨湖09-18时湖风强,19时-次日08时陆风弱。湖陆风与各区气温以及城市热岛强度均极显著相关。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强于白天湖泊冷效应,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和夜间湖泊热效应受站点与滨湖和郊区的距离远近影响的强度不同,离滨湖越近的城市站白天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越小,夜间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陆风 城市热岛 东洞庭湖 湖泊效应 夏季
下载PDF
中国新疆博斯腾湖现代碳库效应研究
18
作者 杜丁丁 张成君 李志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9-1288,共10页
碳库效应存在影响了14 C测年的准确性,制约了沉积物在湖泊研究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位于典型西风环流带的新疆博斯腾湖现代碳库效应,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水化学等方法,探讨了博斯腾湖碳库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最大现代... 碳库效应存在影响了14 C测年的准确性,制约了沉积物在湖泊研究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位于典型西风环流带的新疆博斯腾湖现代碳库效应,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水化学等方法,探讨了博斯腾湖碳库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最大现代碳库年龄为3535年,最小为现代碳,集中在670~945年。而过去碳库效应集中在1033~2200年。深水区表现为碳库年龄较小且稳定;在入湖口碳库效应最大,富水生植物浅水区碳库效应最小。与过去碳库年龄相比较,现代碳库效应整体表现更为年轻。研究发现,博斯腾湖口受流域外源“死”碳影响,深水区受湖水与大气CO_(2)交换率差异影响,富水生植物浅水区可能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此外,核爆效应也对博斯腾湖现代碳库效应产生了影响,可能导致最高约1000年的年代误差。利用深水区放射性碳比活度(pMC)平均值与大气碳比活度差值(~18%),得出深水区沉积物存在约846年现代碳库效应,再经核爆效应校正后得出博斯腾湖存在最高约1800年碳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现代碳库效应 变化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四元联系数集对分析的河湖长制建设效果评价
19
作者 王硕 唐德善 杨艳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7,6,共6页
为科学评价河湖长制建设成效,从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工程建设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执法与组织实施6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河湖长制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序关系法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通过乘数合... 为科学评价河湖长制建设成效,从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工程建设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执法与组织实施6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河湖长制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序关系法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通过乘数合成法组合主客观权重求得最终权重,构建基于四元联系数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辽宁省14个设区市2022年河湖长制建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辽宁省河湖长制建设效果落实情况较好。大连、鞍山、抚顺、营口和朝阳实施效果最好;盘锦总体评价等级最低,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建设效果评价 四元联系数 集对分析 辽宁省
原文传递
穿湖隧道超大尺度混凝土施工期的温度效应
20
作者 姚潇南 张孟喜 刘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穿湖隧道对混凝土的防渗要求很高,而混凝土的温度效应与其开裂息息相关.采用高性能双光栅温度-应变式传感器对隧道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以及应变进行监测,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现场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侧墙存在裂缝... 穿湖隧道对混凝土的防渗要求很高,而混凝土的温度效应与其开裂息息相关.采用高性能双光栅温度-应变式传感器对隧道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以及应变进行监测,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现场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侧墙存在裂缝且引起了渗漏.依据现场施工情况,运用有限元法对浇筑的隧道进行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影响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入模温度越高,其内外温差就越大;入模温度升高10℃,内外温差增加1.46℃;在夏季施工时,应注意对混凝土原料进行降温处理,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小于30℃;环境温度下降越多,混凝土内外温差就越大;环境温度下降20℃,内外温差增加6.38℃;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当养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保温时,建议采用木模板进行养护,但拆模时间不宜早于6 d,否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内外温差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湖隧道 超大尺度混凝土 温度效应 入模温度 环境温度 模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