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和初步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庆霖 董荣真 +2 位作者 邢向英 苗佳旭 李玉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9-123,129,共6页
以蓝藻的共生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谢产生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进行发酵条件的筛选、分离纯化和初步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产生抗生素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的沙氏培养... 以蓝藻的共生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谢产生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进行发酵条件的筛选、分离纯化和初步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产生抗生素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的沙氏培养基:蔗糖30.0 g/L和蛋白胨12.0 g/L;发酵曲线表明该抗生素的合成与菌体的生长关系为生长非偶联型;通过样品液的分离纯化以及初步表征确定该抗生素在25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以乙腈:0.02 mol/L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体积比为5∶95)为流动相时,其保留时间为4.1031 min,分子量为163.0182;双缩脲和茚三酮反应均呈阴性。该抗生素的发现为Simplicillium属的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纯化 表征
原文传递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色素的分离表征及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庆霖 崔江坤 +1 位作者 邢向英 王瑶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4期93-99,共7页
对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胞外色素进行分离纯化、表征,特性研究以及培养基优化。通过酸化的乙酸乙酯萃取、蒸干、甲醇复溶、过滤得到高纯度真菌DT06胞外色素,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其表征,测定其抗... 对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胞外色素进行分离纯化、表征,特性研究以及培养基优化。通过酸化的乙酸乙酯萃取、蒸干、甲醇复溶、过滤得到高纯度真菌DT06胞外色素,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其表征,测定其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然后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和响应面法对色素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1)DT06所产黄色色素是一种新色素,最大吸收峰为285 nm,为多羟基化合物;(2)DT06色素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清除能力,在高温、强光及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颜色变深、产生沉淀;(3)DT06色素合成的最佳培养基为:NaNO_3 0.68 g/L,K_2HPO_4 0.48 g/L,MgSO_4·7H_2O 0.037 g/L,CaCl_2·2H_2O 0.036 g/L,葡萄糖18 g/L,CS 14.5 mL/L,TM 1 mL/L,培养基优化后的色素产量是优化前的1.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表征 抗氧化 稳定性 响应面
下载PDF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对雨生红球藻生长与脂类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燕然 邢向英 +2 位作者 董庆霖 于仙永 史康丽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0-1005,共6页
文章将雨生红球藻与抗生素合成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在不灭菌条件下混合培养(NM)以促进微藻脂类和虾青素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与灭菌单独培养(AH)和不灭菌单独培养(NH)的雨生红球藻相比,NM的雨生红球藻生物量(2.45 g/L... 文章将雨生红球藻与抗生素合成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在不灭菌条件下混合培养(NM)以促进微藻脂类和虾青素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与灭菌单独培养(AH)和不灭菌单独培养(NH)的雨生红球藻相比,NM的雨生红球藻生物量(2.45 g/L)分别提高了56%和119%,脂类产量(0.837 g/L)分别提高了112.4%和279%,虾青素产量(88.84 mg/L)分别提高了74%和175%;平均生长速率[194.2 mg/(L·d)]分别提高了60.8%和133.1%,平均比生长速率(0.25 d-1)分别提高了19%和31.6%;平均脂类合成速率[69.75mg/(L·d)]分别提高了112.5%和278.66%,平均脂类比合成速率[28.47 mg/(g·d)]分别提高了36.15%和97%;NM的雨生红球藻细胞中适合生产生物柴油的C16~C18脂肪酸的含量达到了8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培养 雨生红球藻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 生物量 脂类 虾青素
下载PDF
桑白盾蚧病原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的致病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妮 谢映平 樊金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从太原市白蜡树上采集的自然染病死亡的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菌株号为TYL001。经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该菌株为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用该菌株5种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0×10^6孢子... 从太原市白蜡树上采集的自然染病死亡的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菌株号为TYL001。经过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该菌株为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用该菌株5种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0×10^6孢子/m L、5.0×10^6孢子/m L、1.0×10^7孢子/m L、5.0×10^7孢子/m L、1.0×10^8孢子/m L)感染桑白盾蚧雌成虫,感染6d后,孢子悬浮液对桑白盾蚧的感染率分别为80.00%、83.33%、86.67%、90.00%、93.33%,说明该菌株对桑白盾蚧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且有浓度效应;感染症状出现的高峰期在72–120h之间,且孢子浓度越大,感染症状出现的越早;5种孢子浓度的感染中时IT50依次为106.95h、97.00h、91.46h、87.73h、79.38h,说明感染致病所用时间也具有浓度效应。本研究为生物防治桑白盾蚧提供了新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盾蚧 病原真菌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分离鉴定 感染
原文传递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所产多糖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庆霖 李彤彤 +2 位作者 邢向英 郜海娇 王瑜琴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7,共5页
对蓝藻共生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DT06)胞外多糖的分散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行研究。通过醇沉法提取DT06胞外多糖,并检测多糖溶液分散性对pH、温度及离子的稳定性;采用接种不同的微生物于平板培养基的方法来考察多糖的微生物可... 对蓝藻共生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DT06)胞外多糖的分散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行研究。通过醇沉法提取DT06胞外多糖,并检测多糖溶液分散性对pH、温度及离子的稳定性;采用接种不同的微生物于平板培养基的方法来考察多糖的微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DT06多糖对物质颗粒和微生物细胞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尤其是对微藻细胞的分散性最为突出:0.3 g/L的多糖能够使4.0 g/L的绿藻细胞(干重)均匀分散长达2周。DT06多糖的分散性在pH4~10、温度(4~30)℃以及K_2HPO_4、Na_2SO_4、NaCl和KCl存在的条件下保持稳定,但被较高浓度的Ca^(2+)、Mg^(2+)和Li^+抑制。这3种离子抑制50%分散性的浓度分别为1、10、50 mmol/L。此外,DT06多糖不能被酿酒酵母、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降解而只能被黑曲霉和淡紫拟青霉缓慢代谢。由于微藻是生物柴油的原料,因此DT06多糖独特的分散性和低生物可利用性使其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以及生物柴油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DT06) 胞外多糖 分散性 表征 微生物可利用性
原文传递
雨生红球藻与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混合培养并添加NaHCO_(3)处理高含氮磷废水
6
作者 吕杰 刘晓航 +3 位作者 邢向英 董庆霖 刘旺 李文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37-3447,共11页
为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氮磷,使用未灭菌的废水混合培养雨生红球藻和抗生素合成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DT06)。结果表明:最佳藻菌细胞比为30:1。在此条件下: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00%、83.3%和88.2%;添加0.6 g·... 为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氮磷,使用未灭菌的废水混合培养雨生红球藻和抗生素合成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DT06)。结果表明:最佳藻菌细胞比为30:1。在此条件下: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00%、83.3%和88.2%;添加0.6 g·L^(-1)NaHCO_(3)后,氮磷去除率进一步提高至100%,同时微藻生物量、脂类和虾青素含量分别增加至1.95 g·L^(-1)、0.39 g·g^(-1)和27.9 mg·g^(-1)。因此,雨生红球藻-真菌DT06添加NaHCO_(3)的培养模式为废水处理和生物柴油/虾青素生产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菌藻混合 脱氮除磷 生物柴油 虾青素
原文传递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菌株分离鉴定及斜面培养基配方优化
7
作者 刘宇光 刘栋 +3 位作者 冷悦 唐敏 王欢 王淑敏 《菌物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36-41,共6页
分离并鉴定了采自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1株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优化了斜面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培养基质对S.lanosoniveum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最适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 分离并鉴定了采自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1株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优化了斜面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培养基质对S.lanosoniveum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最适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8℃培养温度下,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5 g/L,酵母粉2.5 g/L,KH;PO;1.5 g/L,马铃薯200 g/L,琼脂粉20 g/L,p H自然,为生防菌剂及抗生素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斜面培养基配方 生长速率
原文传递
白色拟青霉分离鉴定及优势毒力菌株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汉成 吴天乐 +2 位作者 陈绍基 陆航琼 周荣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74,共8页
用选择性培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6株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采用PCR扩增、克隆了6株真菌的核糖体ITS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6株真菌的序列长度为616 bp.系统进化分析发现,6... 用选择性培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6株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采用PCR扩增、克隆了6株真菌的核糖体ITS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6株真菌的序列长度为616 bp.系统进化分析发现,6株真菌与白色拟青霉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GeneBank NO. KT878334、 MT001191)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相似性为99.9%~100%.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表明,6株真菌为S.lanosoniveum.采用孢子浸渍法,用含量为1×108个孢子/mL的孢子悬液侵染家蚕3龄幼虫进行优势毒株筛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累积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2.30%,最低为30.78%.其中,S.lanosoniveum-Sl05,Sl06菌株接种7 d后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4.62%和89.29%,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3.96 d和3.73 d.S.lanosoniveum-Sl05,Sl06菌株为家蚕3龄幼虫致病的优势毒力菌株.本研究为S.lanosoniveum菌株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拟青霉 鉴定 优势毒力菌株 筛选
原文传递
宁夏苦豆子中产苦参碱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余永涛 何生虎 赵清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643-2654,共12页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各分离菌株的生物碱成分。对能够产生生物碱的真菌ITS和SSU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从苦豆子中共分离到27株真菌,其中23株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Simplicillium属真菌,4株为不产孢菌;筛选出E1、E3和E5这3株能够产生苦参碱的内生真菌,均属于Simplicillium属真菌,其菌丝中苦参碱的含量分别为20.4、17.4和37.6μg.g-1。【结论】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该3株产苦参碱内生真菌均为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苦参碱 内生真菌 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下载PDF
一株褐煤内源菌对平庄褐煤的溶解转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成建国 马力通 +2 位作者 赵文渊 刘云颖 林雨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4,共9页
从内蒙古平庄褐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溶解转化褐煤真菌,命名为HM-M5,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基因鉴定、产胞外酶特性及溶煤效果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对褐煤形貌和溶解转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 从内蒙古平庄褐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溶解转化褐煤真菌,命名为HM-M5,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基因鉴定、产胞外酶特性及溶煤效果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对褐煤形貌和溶解转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M-M5经基因鉴定为白色拟青霉(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褐煤可促进菌株HM-M5分泌漆酶(Lac)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且该菌株对酸处理褐煤溶解转化率高达66.2%。SEM分析结果显示,菌丝可以侵入褐煤内部,在胞外过氧化物酶系作用下将褐煤大分子结构溶解转化为小分子物质。GC-MS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萃取得到的4种芳香类产物分别为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邻苯二甲酸辛二酯、7-异丙基-1,1,4a-三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和1-甲基-7-(1-甲基乙基)菲,且这4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占总萃取物含量的91.4%,这些物质均为价值较高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分离到的拟青霉可高效溶解转化褐煤,主要的褐煤转化产物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芳香类物质,且产物种类较少,易于分离纯化,更易于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气相色谱-质谱 白色拟青霉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生物转化 高值化学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