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视史学刍议 被引量:17
1
作者 蒋保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共5页
影视史学是指历史学家“以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的一门学问 ,而不是指有关历史影视的研究。影视史学概念的问世不仅表明影视等视听媒体可以用来表现历史 ,而且也表明影视史学和传统的书写史学可以比肩发展。... 影视史学是指历史学家“以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的一门学问 ,而不是指有关历史影视的研究。影视史学概念的问世不仅表明影视等视听媒体可以用来表现历史 ,而且也表明影视史学和传统的书写史学可以比肩发展。但是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影视史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不能对书写史学构成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史学 视听媒体 历史影视 书写史学 挑战
下载PDF
“史论”体范式与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史家的史观和史学方法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3期87-94,I0006-I0008,I0003,共10页
关于电影史观与史学方法的探讨,其表层是电影史著书写中史料与史论的关系与构成问题,本质上是在一个全球化的崭新文化视野下中国电影史学的学术主体性如何评估和如何安置的问题。在中国电影史学领域,对于这一命题自觉和认真反应的是20世... 关于电影史观与史学方法的探讨,其表层是电影史著书写中史料与史论的关系与构成问题,本质上是在一个全球化的崭新文化视野下中国电影史学的学术主体性如何评估和如何安置的问题。在中国电影史学领域,对于这一命题自觉和认真反应的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史家。他们在当时视为新兴思潮的苏联社会科学理论的感应下,有意识地将外来意识形态引入中国电影史学领域,开始自觉地尝试运用"史论体"与"发展史"史学模式来撰写电影史著作,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结构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论体”史学范式 左翼电影史学 学术自主性与原创性
下载PDF
作为华语电影史中变异/另类档案的电影海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45,共13页
电影海报旨在引起公众观看电影的欲望,但其图文的暗示经常超越意在的意识形态或主题信息。构图、明星与视觉指涉(如时装和其他互文)中的多余信息让电影海报成为变异的对位文本,因为海报催生了多层意义流通的一个动态机制,其媒介跨越多... 电影海报旨在引起公众观看电影的欲望,但其图文的暗示经常超越意在的意识形态或主题信息。构图、明星与视觉指涉(如时装和其他互文)中的多余信息让电影海报成为变异的对位文本,因为海报催生了多层意义流通的一个动态机制,其媒介跨越多种艺术媒体和类型(如绘画、书法、摄影、设计、文学、戏剧和音乐)。电影海报因此介入媒体间性或跨媒体性,不可避免地指涉某种身外之物,某种隐蔽、变异或另类之物,某种与时空措置之物。本文以方保罗的《银光:1920-1970香港电影图说历史》(香港三联,1997年)为例,论证电影海报乃是华语电影史学领域中尚待开发的档案。方保罗的图说历史尝试了研究香港电影史的另类途径,其中对断裂、碎片、并置和差异的强调与后现代文学史类似。本文继而分析20世纪50-70年代香港、台湾和内地(祖国大陆)的华语电影海报,以论证电影海报乃是华语电影史与视觉文化中一种变异、另类的档案,期待一种猜测性阅读,以建构开放、多元的视觉意义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海报 另类档案 变异 后现代文学史 猜测性阅读
下载PDF
历史影视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融合之考——基于影视史学视域
4
作者 章云峰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而课堂教育教学则是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主渠道。文章基于影视史学相关理论,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程,探讨了历史影视与纲要课程两者结合的必...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自不必言,而课堂教育教学则是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主渠道。文章基于影视史学相关理论,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程,探讨了历史影视与纲要课程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期在新时代下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任课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并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真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史学 历史影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PDF
本雅明式的收藏家,或新电影/媒体史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剑青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4-59,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阐释"收藏"这一本雅明史学的重要概念,以理解本雅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学,进而探索其作为电影史学研究新思路、新方法的可能性。文章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收藏"的三个步骤:"收",... 本文试图通过阐释"收藏"这一本雅明史学的重要概念,以理解本雅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学,进而探索其作为电影史学研究新思路、新方法的可能性。文章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收藏"的三个步骤:"收",收罗藏品;"藏",整理陈列;"赏",凝视和体验,以更"清晰"地勾勒出作为史学概念的"收藏"的理论形象。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新电影/媒体历史活动中与本雅明式的收藏—历史学家最为亲厚的媒体考古学家的历史实践活动,考察新电影/媒体史的突破和困境。本文指出当今的媒体考古学家表现出了本雅明笔下福克斯式的收藏—历史学家的双重属性,在他们身上革命性、批判性的新历史观念和根深蒂固的、教条化的旧历史撰写方法矛盾共存。这是实践者面对理论的两难窘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收藏 媒体考古学 新电影史学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观点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淳之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3-56,共4页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史研究是“重写中国电影史”学术倡导中的第一批实践成果。立足于电影史学史的研究方法,以90年代重要的电影史著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该时期电影史研究中的新视野与新观点。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90年代 中国电影史学史
下载PDF
电影史学现状评估与建构目标及评价标准研究
7
作者 孙萌 贺诗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电影史研究关系中国电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中国影视学科学术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基础。中国电影史书写与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再到成熟的历史过程,总体上来看,已有的史学著述包括通史研究、专门史研究与断代史研究,这些成... 电影史研究关系中国电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中国影视学科学术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基础。中国电影史书写与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再到成熟的历史过程,总体上来看,已有的史学著述包括通史研究、专门史研究与断代史研究,这些成果在数量、史料发掘与运用、史学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更加细化、专门化的评估标准下体现出各自风格特征。电影史写作与研究主体需要加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的现代性转化,在主体性、真实性、国际性、创新性等方面寻求突破,建构更加丰富多样、包容开放的史学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体系 电影史学 现状评估 建设目标 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影像之热与电影史的物质性:燃火、银盐和景观 被引量:5
8
作者 何谦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9,共10页
影像之热,即电影生产、影像媒介及其历史书写中的“热”,是穿越大银幕、片场、剪辑台、观影地、档案馆、放映场景及其他不同空间流动的物质能量。从热这一视角探讨电影与物质环境世界之间的复杂互动,可从燃火之热(银幕内外火的奇观)、... 影像之热,即电影生产、影像媒介及其历史书写中的“热”,是穿越大银幕、片场、剪辑台、观影地、档案馆、放映场景及其他不同空间流动的物质能量。从热这一视角探讨电影与物质环境世界之间的复杂互动,可从燃火之热(银幕内外火的奇观)、银盐热(菲林胶片及由其而来的物质危机和恋物焦虑)以及作为景观的热(热能媒介、热带性的殖民建构)三种形态入手,这有助于反思电影及影像史书写的物质性,并批判回应全球地缘政治与环境危机失衡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 胶片 热能量 环境媒介 影像史书写
原文传递
历史的截面:1924年的中国电影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望莉 商野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2期40-50,共11页
在新电影史学理论的观念启迪下,借用“年鉴式”的电影史研究方法将1924年作为窥察中国早期电影发展的一个截面,并认为1924年是中国电影全面勃兴的关键之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层出不穷的电影事件推动了民族影业的初兴、电影理论的生发、民... 在新电影史学理论的观念启迪下,借用“年鉴式”的电影史研究方法将1924年作为窥察中国早期电影发展的一个截面,并认为1924年是中国电影全面勃兴的关键之年,正是在这一年中层出不穷的电影事件推动了民族影业的初兴、电影理论的生发、民族电影类型及传统的初步确立,以及专业电影人才的培养等,深刻改变了中国早期电影的面貌,为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商业浪潮及作为整体的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奠定了物质、人才、理论与创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4年 中国电影 早期电影 新电影史学 重写电影史
原文传递
空镜影史:一种迈向非人的变体谱系
10
作者 孙松荣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4期23-32,共10页
比起动辄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艺术史,电影史实在显得微不足道。若算足,中外影史不过百余年。当中,影片与相关电影活动乃为中枢,先有影才有史,影史书写故可谓相对晚来产物。百年来中西影史发展历程,采线性为主的国族书写及尤其潮浪群雄的... 比起动辄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艺术史,电影史实在显得微不足道。若算足,中外影史不过百余年。当中,影片与相关电影活动乃为中枢,先有影才有史,影史书写故可谓相对晚来产物。百年来中西影史发展历程,采线性为主的国族书写及尤其潮浪群雄的作者论历久不衰。自电影百年以降,华语电影史或台湾地区电影史横向地向跨地、跨国、全球化及华语语系等框架敞开。与此同时,跨学科、跨文化及跨媒介等方法论的更迭则方兴未艾。本文拟以空镜头思辨现当代影史编撰学的某种发展缩影,并将之提炼以展开影像艺术新论的潜在形态。首先,空镜头作为堪比中性或过渡状态的电影语法其来有自,关于其穿越国际与在地的动线轨迹足以构成文化本质主义或特殊主义的多重论辩(爱森斯坦、费穆、小津安二郎、侯孝贤);其次,它亦具前景化意义,能够凸显时间性、反思性与批判性(安东尼奥尼、韦拉斯塔古);再次,面对全球气候变迁危机等挑战,空镜头则一反常态,未必只能被架置于人类中心论,而可跃居成为得以近距离地测绘地表体现震荡世界之主体(西川智也、葛霍特、布汀斯基),连带地影响当代影史编撰学的走向,并形塑出自身变体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镜头 影史编撰学 变体谱系 人类世电影 非人转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