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cystoid macular edema: leukostasis and related cytokines 被引量:2
1
作者 Yoo-Ri Chung Young Ho Kim +2 位作者 Seung Yeop Lee Hye-Eun Byeon Kihwang L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7期1202-1208,共7页
Cystoid macular edema(CME) is the abnormal collection of intraretinal fluid in the macular region, especially in the inner nuclear and outer plexiform layers. CME leads to 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var... Cystoid macular edema(CME) is the abnormal collection of intraretinal fluid in the macular region, especially in the inner nuclear and outer plexiform layers. CME leads to 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retinal diseases, such as diabetic retinopathy, retinal vascular occlusion,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uveitis. Although various retinal conditions lead to CME, a shared pathogenesis of CME is involved in these diseases. Accordingly, the pathogenesis of CME based on vasogenic mechanisms is first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including 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 leukostasis, and inflammation. We then describe cytotoxic mechanisms based on retinal Müller cell dysfunction.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will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ME for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STOID MACULAR EDEMA CYTOKINE leukostasis PATHOGENESIS
原文传递
Inflammation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possible roles in pathogenesi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被引量:13
2
作者 Lei Tang Guo-Tong Xu Jing-Fa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76-982,共7页
Diabetic retinopathy, characterized as a microangiopathy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diabetic patients. Many clinical features observed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such as ... Diabetic retinopathy, characterized as a microangiopathy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diabetic patients. Many clinical features observed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such as capillary occlusion, acellular capillaries and retinal non-perfusion, aggregate retinal ischemia and represent relatively late event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fact, retinal microvascular injury is an early event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involving multiple biochemical alterations, and is manifested by changes to the retinal neurovascular unit and its cellular components. Currently, intravitreal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erapy i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nd benefits the patient by decreasing the edema and improving visual acuity. Howeve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spond poorly to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reatments, indicating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ccumulating evidence confirms that low-grade inflamm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s multiple 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interleukin-1β,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re increased in the vitreous and retina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 These inflammatory factors, together with growth factor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ontribute to blood-retinal barrier breakdown, vascular damage and neuroinflammation, as well as pathological angiogenesi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complicated by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nd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addition, retinal cell types including microglia, Müller glia, astrocytes,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and others are activated, to secrete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ggravating cell apoptosis and subsequent vascular leakage. New therapies, targeting these inflammatory molecules or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hibit retinal inflammation and prev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gression. Here, we re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o date, summarize the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propose inflammation-based treatments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macular ed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inflammation therapy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iabetic retinopathy hyperreflectivity foci INFLAMMATION inflammatory cells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ukostasis MICROGLIA Müller cells
下载PDF
化疗后急性肾损伤并发严重乳酸酸中毒
3
作者 涂远茂 彭灿灿 +1 位作者 王晶晶 程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6-300,共5页
老年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氟马替尼治疗后出现急性肾损伤3期、肿瘤溶解综合征,伴发严重乳酸酸中毒、白细胞淤滞症。停药并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病情迅速逆转。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乳酸酸中毒 白细胞淤滞症 肿瘤溶解综合征
下载PDF
7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白细胞清除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罗军 杨杰 +2 位作者 赖永榕 周吉成 梁金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5-426,共2页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使用 CS- 3 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 7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清除术。结果 经白细胞清除术后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 <0 .0 0 1) ,高粘...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使用 CS- 3 0 0 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 7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清除术。结果 经白细胞清除术后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P <0 .0 0 1) ,高粘滞血症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 ,3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结论 白细胞清除术能迅速降低白细胞数 ,减轻高粘滞血症 ,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清除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白细胞瘀滞 治疗
下载PDF
白细胞分离术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孟广强 王立茹 +4 位作者 陈以娟 张晶晶 王敏 郭慧霞 武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66-571,共6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离术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AL)白细胞淤滞临床症状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HAL患者病例资料,观察白细胞分离术对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白细胞淤滞症状、早期病死率、1...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离术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AL)白细胞淤滞临床症状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HAL患者病例资料,观察白细胞分离术对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白细胞淤滞症状、早期病死率、1周期化学治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2周期化学治疗后总CR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结果分离组患者白细胞分离后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白细胞计数降至20×109/L时间,分离组短于未分离组(P=0.011)。对于白细胞淤滞所致的I型呼吸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分离组患者改善率高于未分离组(P<0.05)。白细胞分离组与未分离组早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白细胞分离术对于HAL患者的1周期化学治疗后CR率、2周期化学治疗CR率及OS无影响(P>0.05)。结论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小剂量化学治疗药物较单纯小剂量化学治疗可以较快地降低HAL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更好地改善HAL患者白细胞淤滞所致的I型呼吸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白细胞分离术并未改善HAL患者早期病死率,化学治疗后CR率及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分离术 白细胞淤滞
下载PDF
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被引量:4
6
作者 赖永榕 周建生 +2 位作者 罗军 周吉成 梁金清 《广西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378-380,共3页
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3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进行白细胞清除术。术后病人的白细胞数显著低于术前,每次治疗清除的白细胞数为2.0×1011~4.2×1011个。35例(92%)病人的自觉症状如头... 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3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进行白细胞清除术。术后病人的白细胞数显著低于术前,每次治疗清除的白细胞数为2.0×1011~4.2×1011个。35例(92%)病人的自觉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乏力、胸闷、发热、骨关节疼痛、呼吸困难等显著改善。2例术前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征象的病人术后症状迅速缓解。20例(52.6%)病人术中出现口麻、手麻等低血钙症状,经补钙后迅速缓解,不影响治疗。说明白细胞清除术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措施,无严重不良反应,但须配合化疗才能获得持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清除术 白细胞瘀滞
下载PDF
白细胞淤滞和维甲酸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原因分析(附5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陆德炎 陈唤青 +3 位作者 吴芳颐 顾桂兰 徐瑞容 杨锦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59-62,共4页
52例初诊APL患者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其中5例在治疗后1月内早期死亡。除1例因APL本身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所致的颅内出血外,其余4例死于与ATRA治疗相关的白细胞淤滞或维甲酸综合征。结合有关文献复习了这... 52例初诊APL患者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其中5例在治疗后1月内早期死亡。除1例因APL本身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所致的颅内出血外,其余4例死于与ATRA治疗相关的白细胞淤滞或维甲酸综合征。结合有关文献复习了这些严重合并症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并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淤滞 维甲酸 综合征 白血病 急性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死亡23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新月 吴裕丹 +1 位作者 彭孝廉 邹萍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统计了我所1993年1月至1994年8月期间急性白血病(AL)合并颅内出血死亡病例23例。死亡原因为血小板减少、高白细胞血症、DIC和肝损害等。表明早期死亡(ED)组主要与高白细胞血症和血小板减少有关。分析了颅内出血... 统计了我所1993年1月至1994年8月期间急性白血病(AL)合并颅内出血死亡病例23例。死亡原因为血小板减少、高白细胞血症、DIC和肝损害等。表明早期死亡(ED)组主要与高白细胞血症和血小板减少有关。分析了颅内出血与FAB分型、病情缓解与否,化疗、合并感染及贫血的相互关系,得出M5型、化疗、原发病未控制及合并感染是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的结论。探讨了颅内出血的临床先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淤滞
下载PDF
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颖超 曹励之 +3 位作者 俞燕 张朝霞 张国元 殷小成 《疑难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23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清除术,术后进行化疗,同时选择14例同期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单纯化疗作为对照,比较2者疗效。结果 经白细...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23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清除术,术后进行化疗,同时选择14例同期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单纯化疗作为对照,比较2者疗效。结果 经白细胞清除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所有患者的自觉症状显著改善,治疗组完全缓解率达47.8%,明显高于对照组(28.6%,P<0.01);治疗组早期病死率为17.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清除术能迅速降低白细胞数,减轻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时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完全缓解率,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清除术 化疗 白细胞淤滞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早期死亡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广强 陈以娟 +7 位作者 郭慧霞 王敏 武悦 李星 尚禹汐 李茜 白珊珊 王立茹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年第2期113-115,135,共4页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早期死亡的原因,分析其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HAML患者(非M3型)在确诊后7d内早期死亡的病例(15例)和非早期死亡病例(52例)的临床特征。结果:15例(22.4%)早期死亡,原因分别为颅内...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早期死亡的原因,分析其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HAML患者(非M3型)在确诊后7d内早期死亡的病例(15例)和非早期死亡病例(52例)的临床特征。结果:15例(22.4%)早期死亡,原因分别为颅内出血(10例)、心力衰竭(2例)、肺栓塞(1例)、重度肺部感染(1例)及呼吸衰竭(1例)。早期死亡组白细胞淤滞分级评分(LGS)≥2分、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LDH)及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非早期死亡组(P<0.05)。2组之间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骨髓原/幼细胞比例、法美英(FAB)分型、尿酸、肌酐的差异不明显(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DH为HAML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白细胞淤滞、出血、脏器衰竭和感染是HAM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血LDH水平是HAML患者是否发生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 早期死亡 白细胞淤滞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常见近期并发症
11
作者 何文娟 陈智超 胡豫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科危重症,早期死亡风险高,其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病理生理学机制。白细胞淤滞、肿瘤溶解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其常见的近期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科危重症,早期死亡风险高,其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病理生理学机制。白细胞淤滞、肿瘤溶解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其常见的近期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密切监测以减少早期死亡风险,为后续治疗提供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血症 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淤滞 肿瘤溶解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高白细胞白血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敏 王立茹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白血病患者周围血象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时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HLL),发生率约占白血病的10%~20%。HLL属高危型白血病,病理生理基础是白细胞淤滞,临床可发生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患者周围血象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时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HLL),发生率约占白血病的10%~20%。HLL属高危型白血病,病理生理基础是白细胞淤滞,临床可发生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早期病死率高达30%-54%。治疗上需迅速降低白细胞数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进一步行正规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 白血病 白细胞淤滞
原文传递
黏附分子CD56、CD44、CD54、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星 王立茹 +6 位作者 崔建英 陈以娟 张晶晶 郭慧霞 武悦 王敏 秦亚溱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56、CD44、CD54、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57例AM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6、CD44、CD54、CD11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ML患者白细胞计数、白...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56、CD44、CD54、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57例AM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6、CD44、CD54、CD11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ML患者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淤滞及早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CD56仅在AML组表达(AML组表达率为35.1%,正常对照组0,P<0.05),其在AML高白细胞(HAML)组的表达率(53.3%)高于AML非高白细胞(NHAML)组(28.6%),白细胞淤滞组(62.5%)高于无白细胞淤滞组(28.9%)(P<0.05);2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4的平均荧光强度在HAML组显著高于NHAML组(P<0.05),其表达与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46,P<0.01)。CD56、CD54、CD11a在HAML组与NHAML组、无白细胞淤滞组与白细胞淤滞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L患者中HAML组、白细胞淤滞组患者的早期病死率(33.3%、25.0%)分别明显高于NHAML组、无白细胞淤滞组(0、0)。结论:CD56在HAML患者和白细胞淤滞患者有更高的表达率,有可能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CD44在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可能参与HAML的发生。CD54、CD11a与HAML及白细胞淤滞的关系不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淤滞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CD56 CD44 CD54 CD11A
原文传递
白细胞淤滞分级评分在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降白细胞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广强 陈以娟 +3 位作者 张晶晶 郭慧霞 武悦 王立茹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12期729-731,739,共4页
目的应用白细胞淤滞分级评分(LGS)评价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降白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HA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LGS系统进行评分,分析LGS与患者白细胞淤滞症状和早期病死率的关系,并分析降白细胞... 目的应用白细胞淤滞分级评分(LGS)评价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降白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HA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LGS系统进行评分,分析LGS与患者白细胞淤滞症状和早期病死率的关系,并分析降白细胞治疗后LGS变化。结果54例HAML患者中M1 1例,M2 16例,M4 10例,M5 20例,未分型7例。LGS0分3例,LGS1分15例,LGS2分17例,LGS3分19例。LGS≤2分患者中自细胞淤滞所致的I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早期病死的发生率均低于LGS3分的患者(P〈0.05)。降白细胞治疗后HAML患者LGS较治疗前改善(P〈0.0001)。其中降白细胞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分离组LGS改善率高于未分离组(P=0.008)。37例患者接受诱导化疗,1个周期化疗后20例获得完全缓解,LGS≤2分患者完全缓解率与LGS3分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结论LGS能够反映HAML患者白细胞淤滞的程度,可以评价降白细胞治疗后白细胞淤滞改善情况,LGS高预示更高的早期病死率。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小剂量化疗较单纯小剂量化疗能显著降低L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白细胞淤滞分级评分
原文传递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LFA-1和Mac-1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秀莲 张伟华 +2 位作者 乔振华 范星火 李殿青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5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相关抗原-1(LFA-1)(CD11a)和巨噬细胞-1(Mac-1)(CD11b)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淤滞及向组织浸润中的作用及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初诊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D11a和C...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相关抗原-1(LFA-1)(CD11a)和巨噬细胞-1(Mac-1)(CD11b)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淤滞及向组织浸润中的作用及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初诊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D11a和CD11b的表达,并与AML患者的FAB亚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治疗缓解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ML细胞上表达的CD11a[(36.476±22.641)%]和CD11b[(26.955±12.328)%]明显高于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19.625±12.328)%]和CD11b[(15.513±6.296)%];在AML患者的不同FAB亚型中,CD11a和CD11b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M3中CD11a表达有减低趋势,而在M4和M5中CD11b表达有增高的趋势;相关分析显示,CD11a和CD11b的表达与AML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阳性细胞≥20%作为CD11a阳性,阳性细胞≥30%作为CD11b阳性,CD11a和CD11b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浸润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而缓解率低于阴性患者。结论LFA-1和Mac-1在AML患者的白细胞淤滞及向组织浸润中起了一定作用。二者在AML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白细胞增高和髓外浸润以及缓解率降低有关。因此,LFA-1和Mac-1在AML患者的高表达可能是AML患者预后较差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LFA-1 MAC-1 白细胞淤滞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武贝 胡群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急性白血病发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都很高,且显著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并可增加其病死率.急性白血病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识别其特点在诊断和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笔者拟就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发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都很高,且显著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并可增加其病死率.急性白血病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识别其特点在诊断和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笔者拟就急性白血病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急性白血病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双表型 急性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出血 血栓栓塞 白细胞停滞
原文传递
急性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瑜 郑波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35-542,共8页
急性高白细胞性白血病(AHL)是指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亦被称为高白细胞血症(HL),常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HL临床起病急... 急性高白细胞性白血病(AHL)是指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亦被称为高白细胞血症(HL),常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HL临床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导致该病患者的早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并且因其白细胞淤滞症、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弥漫性血管性凝血(DIC)等并发症均可威胁患者生命,而需要紧急干预,故AHL被认为是血液科危急重症.如何降低AHL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是目前相关临床研究的重点.笔者拟就AHL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及目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增多 白血病 肿瘤溶解综合征 急性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血症 早期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 白细胞淤滞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