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 masquerading as 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
1
作者 Francesca Frongia Claudio Iovino +1 位作者 Nathalie Cassoux Enrico Peirett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7期1243-1244,共2页
Dear Editor,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PVRL)is a rare form of ocular malignancy and it is usually considered as a subset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An insidious onset associated with delays ... Dear Editor,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PVRL)is a rare form of ocular malignancy and it is usually considered as a subset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An insidious onset associated with delays in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gure 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 masquerading as 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
原文传递
眼睑刷上皮病变与干眼相关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美婷 晏晓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7-2020,共4页
眼睑刷上皮病变(LWE)指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区域之后的边缘处睑结膜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在使用荧光素钠或丽丝胺绿等染色剂后出现染色。目前研究认为LWE形成主要是由于眼睑刷区域与眼面之间的摩擦增加所致,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LWE常见... 眼睑刷上皮病变(LWE)指睑缘皮肤黏膜交界处区域之后的边缘处睑结膜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在使用荧光素钠或丽丝胺绿等染色剂后出现染色。目前研究认为LWE形成主要是由于眼睑刷区域与眼面之间的摩擦增加所致,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LWE常见病因包括配戴角膜接触镜、泪膜异常、瞬目异常、炎症。临床研究发现,LWE可在常规干眼指标阴性时出现,所以LWE的诊断对干眼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临床上关于LWE与干眼等指标相关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对LWE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介绍,并总结LWE与干眼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LWE的病因及LWE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刷上皮病变 干眼 泪膜 瞬目 丽丝胺绿 眼表 睑缘
下载PDF
眼睑刷上皮病变与干眼检查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爽 董红 +1 位作者 黄晓寒 唐少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眼睑刷上皮病变(lid-wiper epitheliopathy,LWE)患者的干眼相关检查结果与LW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强度,初步探讨LWE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就诊的有干眼症状的LWE患者共200例(200眼)行... 目的观察并分析眼睑刷上皮病变(lid-wiper epitheliopathy,LWE)患者的干眼相关检查结果与LW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强度,初步探讨LWE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就诊的有干眼症状的LWE患者共200例(200眼)行眼睑刷部位染色、角结膜染色、OCULUS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分析各项指标与LW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200眼)LWE患者中轻度者33例(33眼),中度者128例(128眼),重度者39例(39眼),LWE染色评分为(1.58±0.49)分。LWE染色评分与泪河高度、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程度之间存在较弱相关性(|r|≤0.4,P<0.05);与患者年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氉性(0.4<|r|≤0.6,P<0.05),与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染色评分、结膜印迹细胞学分级存在强相关性(0.6<|r|≤0.8,P<0.05)。LWE患者中有53例53眼出现瞬目异常情况,占总人数的26.5%。结论 LWE的病因与眼睑刷区域和眼表的摩擦异常有关,其中泪膜稳定性下降、黏蛋白异常、角结膜表面不光滑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刷 眼睑刷上皮病变 干眼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周丽琴 王毅 +1 位作者 房传凯 沈明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282-2285,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泪膜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169眼的非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6例83眼,行3.2mm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76例86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6mo对患...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泪膜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169眼的非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6例83眼,行3.2mm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76例86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6mo对患者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LIPCOF)和眼睑刷上皮病变(LWE)分级检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1)BUT:两组在术后1wk;1mo时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6mo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CFS评分:两组在术后1wk;1mo时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mo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两组在术后1wk;1,3mo时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mo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4)眼睑刷上皮病变:两组术后1wk;1mo时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6mo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行巩膜隧道切口手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术后晚期两种切口对泪膜的长期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 眼睑刷上皮病变 干眼
下载PDF
眼睑刷上皮病变治疗初步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爽 李海丽 晏晓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右旋糖酐70滴眼液治疗眼睑刷上皮病变(LWE)的效果,探讨LWE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诊断为LWE的有干眼症状且常规干眼检查阴性的患者70例(70眼),分为治疗组54例... 目的通过观察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右旋糖酐70滴眼液治疗眼睑刷上皮病变(LWE)的效果,探讨LWE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诊断为LWE的有干眼症状且常规干眼检查阴性的患者70例(70眼),分为治疗组54例(54眼)和对照组16例(16眼),治疗前后进行干眼症状问卷调查评分,行荧光素和丽丝胺绿双染色,观察LWE情况,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进行评分并分为轻、中、重度。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右旋糖酐70滴眼液点眼2周,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别为12.91±2.55和2.78±2.27,染色评分分别为1.79±0.78和0.19±0.31,治疗前后症状及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0,Z=-6.40,P<0.05)。其中轻度15例、中度21例、重度18例,3组治疗前后染色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轻=-3.47,Z中=-4.04,Z重=-3.74,P<0.05)。对照组患者观察2周,前后症状评分分别为12.63±2.60和12.94±2.11,染色评分分别为1.97±0.74和1.98±0.72,症状及染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Z=-0.58,P>0.05)。结论人工泪液能有效地治疗LWE,缓解患者的干眼症状,是治疗LWE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刷上皮病变 干眼 人工泪液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娟娟 黎铧 郑志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眼急性期和18眼恢复期APMPPE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比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 目的探讨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眼急性期和18眼恢复期APMPPE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比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观察不同病变阶段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该病的发展转归。结果急性期眼底自发荧光可见与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致的高自发荧光区,高荧光边缘可见一低荧光区域。部分眼底彩色照象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已显示的病灶,在自发荧光成像上尚未显现。恢复期患者眼底自发荧光可见与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一致的完全低荧光区,如尚存部分未完全死亡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则在部分区域可见强荧光。结论 APMPPE患者可根据自发荧光的强弱判断病变阶段、病变进程情况,评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彩色照像
下载PDF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激光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冀向宁 牛广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比较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为MPPE患者31例38眼,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比较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为MPPE患者31例38眼,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激光组23例23眼,药物组8例15眼。激光组采用Omni多波长氪激光,药物组采用肌苷、复合维生素B、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3周、6周的疗效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最终随访视力。结果激光组随访治疗后3周、6周治愈率分别为78.2%和91.3%,治愈时间为(2.92±0.72)周,最终随访视力为1.01±0.13;药物组随访3周、6周治愈率分别为13·3%和26.7%,治愈时间为(10.02±1.24)周,最终随访视力为0.62±0.11。激光组与药物组比较,3周和6周治愈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愈时间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随访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后复发率激光组为13.04%,药物组为20.00%。结论激光治疗MPPE比药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最终视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光凝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糖耐量低减患者(IGT)视网膜病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心铨 王燕琪 +5 位作者 张莉 赵本早 罗秀琴 曹明智 潘孝仁 李光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89年第2期83-87,129,共6页
作者等应用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82例 IGT 和220例正常糖耐量试验健康人的眼底,主要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 RPE 病变。IGT 的视网膜微血管瘤和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高血压可能是促进 IGT 形成视网膜... 作者等应用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82例 IGT 和220例正常糖耐量试验健康人的眼底,主要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 RPE 病变。IGT 的视网膜微血管瘤和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高血压可能是促进 IGT 形成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低减(IGT)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RPE病变) 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
下载PDF
儿童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伴干眼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晓波 许江涛 +3 位作者 邓敏 聂正翠 袁蕊梦 朱婷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89-93,共5页
目的全面评估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儿的干眼状况,了解其伴随干眼的临床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取2015年01至06月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患儿65例(65只眼,右眼数据)为观察组。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 目的全面评估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儿的干眼状况,了解其伴随干眼的临床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取2015年01至06月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患儿65例(65只眼,右眼数据)为观察组。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65例(65只眼,右眼数据)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症状评估、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uorescein,FL)及眼睑刷上皮病变(Lid-wiper epitheliopathy,LWE)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1)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患儿的干眼症状评分较正常儿童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589 P <0.01),其中畏光(23.59%)、异物感(18.08%)、瞬目异常(14.49%)、迎风不适(20.90%)是患儿最常见的症状;(2)春卡患儿的裂隙灯检查体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Z=-9.902 P <0.01);(3)干眼相关检查:春卡患儿的泪膜破裂时间(7.06±3.51)较正常儿童(13.34±4.82)明显缩短(Z=-6.729 P <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82±1.69)较正常儿童(0.23±0.46)明显升高(Z=-6.355 P <0.01);眼睑刷上皮病变的评分(1.03±1.00)较正常儿童(0.31±0.50)明显升高(Z=-4.463P <0.01);(4)春卡患儿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儿的体征评分相关(r=0.259 P <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体征评分相关(r=0.269 P <0.05);泪膜破裂时间与角膜荧光素染色(r=-0.283 P <0.05)及眼睑刷上皮病变(r=-0.252 P <0.05)的严重程度相关;角膜荧光素染色与眼睑刷上皮病变(r=0.307 P <0.05)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的患儿伴随明显的干眼,其干眼的严重程度与患儿结膜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进一步探讨春卡患儿病情转归过程中的干眼变化情况提供了基础,也为春卡患儿急性期使用人工泪液辅助治疗提供了用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 干眼 眼睑刷上皮病变
下载PDF
人工泪液联合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刷上皮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翠薇 莫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联合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刷上皮病的疗效。方法:观察86例172眼眼睑刷上皮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以不含防腐剂的3g/L玻璃酸钠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眼用凝胶)...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联合贝复舒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刷上皮病的疗效。方法:观察86例172眼眼睑刷上皮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以不含防腐剂的3g/L玻璃酸钠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眼用凝胶),对照组仅予以3g/L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3wk后复查。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干眼评估问卷调查评分;荧光素和丽丝胺绿双染色,观察眼睑刷区的病变情况,据病变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74眼(86%),好转12眼(14%),治愈率86%;而对照组治愈51眼(59%),好转34眼(40%),无效1眼(1%),治愈率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泪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刷上皮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刷上皮病 人工泪液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临床体征与干眼症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1
11
作者 沈明海 房传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38-541,共4页
目的:为了评估传统的和新的临床试验[眼睑刷上皮病变(LWE),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LIPCOF)]与白内障术后3mo干眼症状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预测干眼症状发展趋势的这些测试。方法:选取患有非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43例43眼,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为了评估传统的和新的临床试验[眼睑刷上皮病变(LWE),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LIPCOF)]与白内障术后3mo干眼症状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预测干眼症状发展趋势的这些测试。方法:选取患有非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43例43眼,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采用新的临床测试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进行评估,泪河高度(TMH),LIPCOF,酚红棉线测试(PRTT),角膜和结膜染色,眼睑刷上皮病变(LWE)分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估症状。结果:LWE与鼻颞侧的LIPCOF有显著相关性的(P<0.05)。LIPCOF,LWE与NIBUT和PRTT有显著相关性(P<0.01)。TMH与PRTT之间发现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OSDI分数与TMH,PRTT,LIPCOF及LWE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OSDI+/-是鼻侧LIPCOF[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AUC)下面积(AUC=0.803),TMH(0.706),PRTT(0.755),LIPCOF(颞侧/总数,0.725/0.763)和LWE(0.727)等重要鉴别指标]。鼻侧LIPCOF测试具有最佳的预测能力。结论:分别测试TMH,PRTT,LIPCOF和LWE的显著性,与OSDI分数呈适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睑缘平行的结膜皱褶 眼睑刷上皮病变 干眼
下载PDF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静 谢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99-1403,共5页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包括脉络膜增厚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肥厚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PPE指脉络膜厚度永久性异常增加,表现为脉络膜大血管层(Haller层)扩...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包括脉络膜增厚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肥厚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PPE指脉络膜厚度永久性异常增加,表现为脉络膜大血管层(Haller层)扩张,压迫其周围的中血管层(Sattler层)和毛细血管层(Choriocapillaris层),导致RPE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色素上皮病变。其余3种疾病可由脉络膜增厚性色素上皮病变进展而来,对于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的发病特征、影像学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探索该谱系疾病发病机制,为该类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治疗
下载PDF
LASIK所致的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与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巧雅 李学喜 +2 位作者 汪美华 尤小玲 叶白茹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所致的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与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2006年7月在我院行LASIK的患者中挑选无眼睑、结膜、角膜和泪器疾病史且泪膜破裂时间BUT〉10’、泪液分泌试验Schirm...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所致的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与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2006年7月在我院行LASIK的患者中挑选无眼睑、结膜、角膜和泪器疾病史且泪膜破裂时间BUT〉10’、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10mm者共105例按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史进行分组,随防1年比较术后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的发生率,术后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病例的不适症状、体征和治愈天数。结果有5年以上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的体征较重,治愈天数较长。结论加强有角膜接触镜佩戴史患者LASIK术后随防,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可提高术后用眼的舒适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 角膜接触镜
下载PDF
Intravitreous injection of conbercept for bullous retinal detachment:A case report
14
作者 Xiao-Li Xiang Yi-Hong Cao +1 位作者 Ting-Wang Jiang Zheng-Ru Hu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6期9510-9517,共8页
BACKGROUND Diffus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opathy(DRPE)associated with bullous retinal detachment is a severe variant of DRPE that is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and often improperly treated.CASE SUMMARY A 36-year-old fem... BACKGROUND Diffus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opathy(DRPE)associated with bullous retinal detachment is a severe variant of DRPE that is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and often improperly treated.CASE SUMMARY A 36-year-old female patient complained of"painless vision decline in the left eye with obscuration for 10 d".Slit-lamp microscopic fundus examination revealed white-yellow subretinal exudates in the posterior pole in both eyes,retinal detachment with shifting subretinal fluid in the left eye,and no retinal hiatus.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revealed multiple subretinal leakage foci and localized hypofluorescent lesions with patched hyperfluorescence.There was fluorescence leakage in the retinal vessels in the retinal detachment area and occluded blood vessels in the lower and peripheral areas.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revealed multifocal lamellar hyperfluorescence in the middle stage and low fluorescence in the retinal detachment area in the late stage.Retinal anatomical redu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intravitreal conbercept injections.CONCLUSION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onbercept can anatomically reattach the retina in patients with bullous retinal deta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lous retinal detachment Conbercept Diffus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opathy Bullous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青少年屈光不正在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状态下泪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东华 唐国芬 +2 位作者 乔志燕 王绍美 张铁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在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状态下的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屈光不正伴干眼患者78例中,进一步筛选出眼睑刷上皮病变阳性者56例,分为治疗组34例...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在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状态下的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屈光不正伴干眼患者78例中,进一步筛选出眼睑刷上皮病变阳性者56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2例.使用干眼评估问卷来评价干眼症状;使用眼表染色的方法来进行眼睑刷上皮病变程度分级,分别观察治疗2周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和角膜荧光染色情况来评估泪膜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27.45,P=0.00,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19.41,P=0.00,P<0.05)、Schirmer Ⅰ试验(t=16.45,P=0.00,P<0.05)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10.35,P=0.00,P <0.05)等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T(t=-24.57,P=0.00,P<0.05)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4.86,P=0.18,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 =3.18,P=0.07,P>0.05)、Schirmer Ⅰ试验(t=2.07,P=0.09,P>0.05)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 =4.05,P=0.21,P>0.0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UT(t=-3.59,P=0.12,P >0.05),各观察指标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干眼症状评分(t =-0.89,P=0.00,P<0.05)、眼睑刷染色评分(t=-6.68,P=0.00,P<0.05)、角膜荧光染色评分(t =-5.14,P=0.00,P<0.05)及Schirmer Ⅰ试验(t=-3.94,P=0.00,P<0.05)呈现下降趋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UT(t=8.39,P=0.00,P<0.05)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睑刷上皮病变是导致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屈光不正 眼睑刷上皮病变 泪膜
原文传递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辅助治疗内眼手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毅 王荣光 戴红蕾 《眼科》 CAS 2009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内眼术后各种角膜上皮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象36例(36眼)各种内眼手术后角膜上皮病变迁延不愈的患者,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5例,非大泡性角膜病变31例。方法对上述患者适当处... 目的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内眼术后各种角膜上皮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象36例(36眼)各种内眼手术后角膜上皮病变迁延不愈的患者,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5例,非大泡性角膜病变31例。方法对上述患者适当处理角膜病灶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并调整跟部用药,一旦角膜上皮愈合即摘除软镜;同一软镜持续配戴不得超过3周,否则更换新软镜。随诊6个月观察患者角膜愈合情况。主要指标角膜上皮愈合、刺激症状缓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5例(97.22%)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在3天内明显好转。至随诊6个月,30例(83.33%)完全缓解,6例(16.67%)明显缓解;30例(86.11%)视力明显提高。全部患者未出现继发感染等并发症,非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在3周内角膜病变痊愈、症状消失,摘除软镜;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中3例10周内摘除软镜,2例观察至6个月仍需配戴。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促进内眼术后各种角膜上皮病变愈合的效果显著,同时有效缓解各种伴随的眼部刺激症状,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病变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内跟手术
原文传递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光凝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志强 杨荣 +2 位作者 闫素霞 周才喜 李成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9-771,共3页
目的 观察探讨激光治疗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器和氩激光对83例110只眼进行光凝治疗.术前术后均行视力、裂隙灯、检眼镜、三面镜、荧... 目的 观察探讨激光治疗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器和氩激光对83例110只眼进行光凝治疗.术前术后均行视力、裂隙灯、检眼镜、三面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随访时间7.2月.结果 110只眼中36只眼光凝2次即获成功,43只眼3~4次,24只眼5~6次,1只眼经9次光凝后渗漏全部消失,6只眼光凝失败.结论 对于脱离范围较小的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早期激光治疗,效果显著确切,病人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脱离时间较长脱离范围大于4PD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视力恢复不甚理想,但是光凝能够缩短病程,使脱离区域的视网膜能够早期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光凝治疗 色素上皮/多发性荧光素渗漏
原文传递
眼睑刷上皮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文秀 孙旭光 《国际眼科纵览》 2016年第5期335-341,共7页
眼睑刷位于睑缘内缘处,与皮肤黏膜交界处及Marx线相邻,且与眼球表面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涂布泪液使之形成泪膜及维护眼表细胞的完整性.眼睑刷上皮层发生的病变被命名为眼睑刷上皮病变(lid wiper epitheliopathy,LWE),其发生与角膜接... 眼睑刷位于睑缘内缘处,与皮肤黏膜交界处及Marx线相邻,且与眼球表面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涂布泪液使之形成泪膜及维护眼表细胞的完整性.眼睑刷上皮层发生的病变被命名为眼睑刷上皮病变(lid wiper epitheliopathy,LWE),其发生与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以及干眼有关.发病机制主要是眼睑刷与眼球表面,或角膜接触镜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导致上皮层细胞发生病变.有关该病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检查和治疗手段,以及与其他疾病之间 的关系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刷 眼睑刷上皮病变 干眼 接触镜
原文传递
陈旧性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
19
作者 刘志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陈旧性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lheliopathy,MPPE)的眼底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10月已确诊MP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例55只眼。主要分析其主诉... 目的观察陈旧性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lheliopathy,MPPE)的眼底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10月已确诊MP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3例55只眼。主要分析其主诉,间接或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以及后极部彩色眼底照相所见的眼底表现以及FFA特征。结果眼底检查观察到视网膜有程度不同的色素变动及视网膜下增殖膜形成,FFA出现特征性的向下梯形色素条带形成,血管着色、渗漏,视网膜出现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结论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到陈旧性MPPE一系列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对此病的理解,给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 多灶性 色素上皮病变
原文传递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奕爽 苏钰 陈长征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增厚性色素上皮病变、厚脉络膜性新生血管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该谱系疾病共同存在脉络膜增厚、脉络膜血管扩张且渗透性增高的特征,是由脉络膜血管渗透性增加、脉络膜...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增厚性色素上皮病变、厚脉络膜性新生血管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该谱系疾病共同存在脉络膜增厚、脉络膜血管扩张且渗透性增高的特征,是由脉络膜血管渗透性增加、脉络膜增厚引发的疾病进展过程。对该谱系疾病发病机制及影像特征的探究可以有助于临床诊断,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增厚谱系疾病 厚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