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Thesis Writing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on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1
作者 Yua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8期98-100,共3页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se developmen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hol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ven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c...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ot only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se developmen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hol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ven the later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feudal autocratic rule, any system implemented by the state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ll aspects of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it is related wit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talents. Once it become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 the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is incalculabl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ang and Song prose developmen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sis writing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on the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Eight great men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CHOLAR thesis writing eight great men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pros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下载PDF
《唐韦绚墓志》发微
2
作者 何如月 邓梦园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韦绚为唐代中期的著名文人,唐顺宗朝宰相韦执谊之子,文学家元稹之婿,其笔记小说《刘宾客嘉话》《戎幕闲谈》流传至今。因文献记载不足,故与其有关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韦绚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其家世生平、交游仕宦、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 韦绚为唐代中期的著名文人,唐顺宗朝宰相韦执谊之子,文学家元稹之婿,其笔记小说《刘宾客嘉话》《戎幕闲谈》流传至今。因文献记载不足,故与其有关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韦绚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其家世生平、交游仕宦、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宦官擅权、朋党相争、藩镇割据的政治面貌,对研究中晚唐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墓志 韦绚 笔记小说
下载PDF
清初文人雅集与文学书写——以春雨草堂为中心
3
作者 杨泽琴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6,共8页
清初的文人雅集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鼎革巨变,基于易代本身的残酷、易代史事之于汉人的严重性及其历史记忆的创伤感,置身泛地化、泛政治化的混层型社会文化群落,清初文人在公开场域的雅集唱和呈现出创作思维的... 清初的文人雅集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鼎革巨变,基于易代本身的残酷、易代史事之于汉人的严重性及其历史记忆的创伤感,置身泛地化、泛政治化的混层型社会文化群落,清初文人在公开场域的雅集唱和呈现出创作思维的趋同性和文学书写的类型化特点。寄情林泉的隐逸诗、以文会友的酬赠诗、诗酒风流的任诞诗、发幽阐微的心志诗都濡染了时代风习,是特殊历史语境下进退失据的汉族文人游寓、聚合、交际、抒怀的典型写影。清初文人雅集的泛地化流动形成了文人群落—群丛—文化圈的网络化延展,具有延续性、开放性和经典化意义。泰州宫伟鏐之春雨草堂成为彼时江南一隅的文渊诗薮、文人重要的“精神桃源”,南北文士躬亲与会,其诗文化活动成为清初江淮流域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对认识、审视清初文人雅集与文学书写具有代表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文人雅集 文学书写 春雨草堂
下载PDF
黄羊、白麦、芦酒:杜诗西北名物书写及其文学史意义
4
作者 郝润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杜甫边塞诗中对河西名物的书写具体而微,形象而确,有的名物仅杜甫一人使用过;有的在其后虽偶有出现,但在之前却找不到例证,语典也并非来自当时通行文献。汉代文献中出现的“黄羊”,其实是家养黄狗;芦酒,一作“虏酒”,或是西北草原民族... 杜甫边塞诗中对河西名物的书写具体而微,形象而确,有的名物仅杜甫一人使用过;有的在其后虽偶有出现,但在之前却找不到例证,语典也并非来自当时通行文献。汉代文献中出现的“黄羊”,其实是家养黄狗;芦酒,一作“虏酒”,或是西北草原民族常喝的马奶酒。杜甫边塞诗中西北名物的特别书写,与唐代类书编纂之风及博物学、医学发达等文化环境不无关联。杜诗中三种名物的书写,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反映了时代地域特征,成就了杜诗“体物写志”的艺术贡献,影响及于后来,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唐诗史中盛唐气象的最后展示,随着安史之乱后帝国版图的南扩,杜甫及其以后文人的文学书写视野亦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西北 名物 文学史意义 盛唐气象
下载PDF
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城乡“围城效应”的文学书写
5
作者 蔡燕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88-97,共10页
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分化促使生活于两大空间的人们在生存发展的价值判断、取舍基础上,出现了城乡“围城效应”,促成了城乡空间双向奔赴的文学书写。由乡向城奔赴的文学书写包括学而优入城的政治性和文化性流... 唐宋城市转型进程中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分化促使生活于两大空间的人们在生存发展的价值判断、取舍基础上,出现了城乡“围城效应”,促成了城乡空间双向奔赴的文学书写。由乡向城奔赴的文学书写包括学而优入城的政治性和文化性流动、富而入城与入城而富的商业性流动、村民入城的生活性空间位移,由城向乡奔赴的文学书写包括文人归田梦的精神性奔赴、衣锦还乡的炫耀性奔赴、归园田居的生活性和精神性双重奔赴。唐宋城市转型释放了城市发展的活力,使得城市在物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对于乡村的优越性渐趋加强。城乡关系逐渐失衡也带来城乡“围城效应”的失衡,文学书写中相应地隐含了对城乡文化差异的认同。所以,城乡“围城效应”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双向奔赴,更是城乡在政治地位、经济方式、文化功能等深层次博弈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城市转型 城乡关系 “围城效应” 文学书写
下载PDF
从对屈原的评价看初唐的文学批评思想
6
作者 戴永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初唐人对屈原的评价表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从肯定其“忠贞”精神,赞誉其诗“气质高丽”;到褒扬其忠正、赞美其诗才,却抨击“礼乐之道,坠于斯文”;再到褒扬其抒写真情,“不虚美”“不隐恶”,又斥责其诗“婉丽浮侈”。对屈原评价的阶段性差... 初唐人对屈原的评价表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从肯定其“忠贞”精神,赞誉其诗“气质高丽”;到褒扬其忠正、赞美其诗才,却抨击“礼乐之道,坠于斯文”;再到褒扬其抒写真情,“不虚美”“不隐恶”,又斥责其诗“婉丽浮侈”。对屈原评价的阶段性差异,反映出初唐近百年间在文学复古与新变之间的摇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评价 初唐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佛寺行香制度与唐代文人及其诗歌创作
7
作者 李谟润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些史料,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参与国忌佛寺行香的盛况。现存唐人描写国忌佛寺行香的诗歌虽不多,但仍留下一些对已故帝王功业的尊崇仰慕与对当下政权稳固的忧虑及思考等重要心理印迹和信息,透露出与唐代诗人及唐诗创作关联的诸多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行香制度 唐代文人 佛寺体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使命与认同: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诗作中的物我交融书写
8
作者 李江杰 赵佳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7-124,共8页
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深受朝廷倚重,且多熟谙汉语诗文创作,故仕宦期间以诗作表达其恪尽职守、践履西域的强烈使命感。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西戍诗歌亦表现出对治边理政的强烈责任感,将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书写与立功边塞豪情相融合形成物... 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深受朝廷倚重,且多熟谙汉语诗文创作,故仕宦期间以诗作表达其恪尽职守、践履西域的强烈使命感。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西戍诗歌亦表现出对治边理政的强烈责任感,将自然地理、人文景观书写与立功边塞豪情相融合形成物我交融的书写,诗作亦得江山之助,将豪迈超拔之气与闲适静谧之情相结合,塑造出靖边安国、建设西陲与体察民情等善理边政的主人翁形象。清代西域满族官员作为朝廷之重臣而竭尽忠诚,在西戍诗歌中寄寓忠孝情怀下的建功西陲之志,诗风雄健激昂,彰显清代西域满族居官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循此亦可寻绎清代满汉文化融合在西域边地的重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居官文人 地理景观 文学书写 物我交融
下载PDF
道举与唐代文人的文学创作
9
作者 孙文歌 吴光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道经取士的道举制度自开元二十九年始,在唐代施行了一百多年。作为联结官方崇道政策与文人读书做官的关键环节之一,道举为熟读指定道教经典、深谙老庄要义的文人提供了一条仕进途径。分析有史可考的近三十位经由道举入仕的文人资料,可... 道经取士的道举制度自开元二十九年始,在唐代施行了一百多年。作为联结官方崇道政策与文人读书做官的关键环节之一,道举为熟读指定道教经典、深谙老庄要义的文人提供了一条仕进途径。分析有史可考的近三十位经由道举入仕的文人资料,可以发现他们的文坛交游涉及一些直接描写道举活动的作品,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则或深或浅地留有道教文化的印记。道举影响了这一文人群体的外在文化特征和内在精神品格,这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有鲜明的体现。以盛唐至中唐时期的文坛大家独孤及为例,其文学创作的题材内涵与内容风格深受道举经历影响,而他表达个人思想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则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举 唐代 文人群体 文学创作 独孤及
下载PDF
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与文学书写——以水绘园与稊园为中心
10
作者 彭敏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 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书写的一大主题,是易代之际文人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生存困境后作出的安全选择。遗民园林对易代之际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象征着“精神桃源”。易代之际的遗民借助现实的文化空间,将非常态的人生境遇、改朝换代的沧桑之感揉进纵情逸乐的极致享受中,勾连起对往事的追忆与挽留,代表着一种重返故国、回归故园的人生渴望。园林的封闭性与自足性隔绝了永失故园的沉痛悲苦,代替故园成为一处超越现实的精神存在,存放鼎革之际的文化记忆,寄托着遗民们对现实世界与个人处境的迫厄之感与避世之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代 遗民 园林雅集 文学书写
下载PDF
论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的空间书写
11
作者 向铁生 邓芗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6,共8页
长安仙幻小说作为中晚唐传奇中形式独特的一类,繁复的空间书写是其突出特征。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建构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分别是长安城、仙幻异界及“庙堂”文化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空间。特殊的空间书写形式导致小说中的空间表现出... 长安仙幻小说作为中晚唐传奇中形式独特的一类,繁复的空间书写是其突出特征。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建构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分别是长安城、仙幻异界及“庙堂”文化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空间。特殊的空间书写形式导致小说中的空间表现出三个特点,即在空间跨越上具有灵活性、在文化交流上具有包容性、在情感基调上具有悲剧性。从整体来看,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的空间书写既是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继承,也丰富了唐传奇的题材类别,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长安 仙幻小说 空间书写
下载PDF
从大千世界到内在心灵——五代文人的人生模式与文学书写
12
作者 孙鸣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五代之际的文人因频繁的朝代更迭、混杂的分裂割据、多重的民族冲突和融合等环境,不得不面对“登仕”或“归隐”的命运选择,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人生择向和模式。因此五代之际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也呈现了与承平时代不同的镜像。盛唐气... 五代之际的文人因频繁的朝代更迭、混杂的分裂割据、多重的民族冲突和融合等环境,不得不面对“登仕”或“归隐”的命运选择,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人生择向和模式。因此五代之际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也呈现了与承平时代不同的镜像。盛唐气魄和复归雅正的文学理想成为消逝的风景,时代的讽谕之音和超脱的文学境界逐渐卑弱,衰世体验下的情理冲突和内在心灵的转向成为五代文学特有的书写空间。尽管五代文学没有出现慷慨激昂的变风变雅时代气象,但也着实体现了易代之际文学创作所具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和内在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代之际 登仕 归隐 人生模式 文学书写
下载PDF
唐代文学制度研究述略
13
作者 卢洁 《唐都学刊》 2024年第3期53-57,共5页
唐代“制度与文学”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和积累,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研究范式。就理论发展而言,其理论经历了从“文学制度本体论”到“文学制度层位论”的动态发展过程,调正了“制度与文学”单向的研究范式,为... 唐代“制度与文学”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和积累,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研究范式。就理论发展而言,其理论经历了从“文学制度本体论”到“文学制度层位论”的动态发展过程,调正了“制度与文学”单向的研究范式,为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就研究现状而言,唐代文学制度各层位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外层研究重在关注文学的制度环境,缺乏对文学文体性和自身规制的讨论,内层研究重在挖掘文学的内在体制,缺乏外部制度环境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文学制度 研究现状 不平衡性 意义
下载PDF
晚明吴江叶氏家族闺秀词人的交游唱和与“群体书写”
14
作者 甘松 黄星月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1-47,61,共8页
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女性词人以群体化方式涌现,出现了以家族为载体的闺秀词人群体。叶氏家族闺秀词人群以沈宜修及其三女为核心,与叶氏家族、沈氏家族成员酬唱不断,其词作有近似的题材、高频率使用的典型意象,兼具“林下风”和“闺秀气”... 晚明时期江南地区女性词人以群体化方式涌现,出现了以家族为载体的闺秀词人群体。叶氏家族闺秀词人群以沈宜修及其三女为核心,与叶氏家族、沈氏家族成员酬唱不断,其词作有近似的题材、高频率使用的典型意象,兼具“林下风”和“闺秀气”的艺术气质;叶氏家族闺秀词人在追忆与唱和中建构梦幻的艺术世界,典型地体现了晚明女性词人由“个体书写”到“群体书写”的转变。以交游唱和为视角,挖掘闺秀词人的心灵世界,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晚明女性词人群体书写的特点及其词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叶氏家族 闺秀词人 交游唱和 群体书写
下载PDF
五代墓志文“忠”观念之书写兼及唐宋间的思想转型
15
作者 仲昭龙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5-116,共12页
“忠”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个人道德中的一种核心观念,自产生伊始就在调节国家政治、社会秩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演进,“忠”观念不断变易,发展出“单向忠诚观”“双向忠诚观”“多向忠诚观”等多种形态。五代社会在传统... “忠”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个人道德中的一种核心观念,自产生伊始就在调节国家政治、社会秩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演进,“忠”观念不断变易,发展出“单向忠诚观”“双向忠诚观”“多向忠诚观”等多种形态。五代社会在传统史传视域下是一个政治混乱、道德败坏的乱世,“忠”观念荡然无存,然而在五代墓志等出土文献之中,“忠”观念作为一种书写策略被反复提及,对墓主个人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忠孝”并举、“履孝资忠”等书写模式反映了特定时代下“忠”观念的变易,“罄家输公”作为墓主“忠节”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君臣间“私”关系的维系,墓志中对“忠”的书写也渐渐从忠于国事转向忠于个人。五代墓志之“忠”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五代的历史本相,有着特殊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墓志文 “忠”观念 书写策略 唐宋变革
下载PDF
金中都与金代文学的盛世风貌
16
作者 张勇耀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迁都北京开启了金朝盛世,也是北京文学史由“地域文学”转化为“帝都文学”的开端。依托于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爱好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帝王、学养深厚的朝廷文官和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四方文士,中都由地理空间转化为多族文人交融互动的... 迁都北京开启了金朝盛世,也是北京文学史由“地域文学”转化为“帝都文学”的开端。依托于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爱好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帝王、学养深厚的朝廷文官和往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四方文士,中都由地理空间转化为多族文人交融互动的文学空间。宫阙、市井、寺院、桥梁等成为文人的书写对象,文人书写也在塑造着这些空间。文人对雪、牡丹、荷花的同题集咏折射着金朝盛世,中都空间又使文人创作呈现出典雅平和的盛世风貌。中都作家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对南渡文坛和元初文坛具有启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中都 盛世书写 文学空间
下载PDF
金华文派诗歌创作及诗学思想研究
17
作者 陈令钊 何美英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金华文派作家群是元明之际诗坛上一支重要力量,其诗学思想在崇尚平易正大诗风、注重自得之趣的同时,强调诗歌关照历史现实、体悟山水自然之美。他们追求“合乎法度”与“本乎性情”的辩证,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主张人品与诗品相结合,由... 金华文派作家群是元明之际诗坛上一支重要力量,其诗学思想在崇尚平易正大诗风、注重自得之趣的同时,强调诗歌关照历史现实、体悟山水自然之美。他们追求“合乎法度”与“本乎性情”的辩证,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主张人品与诗品相结合,由师古而师心,自成一派。金华文派的诗论不像宋代由于理学的兴盛将诗学导入艰涩,反倒是他们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成果引导诗学走向深入,为明代诗学批评的发展注入多元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之际 金华文派 诗歌创作 诗学思想
下载PDF
地理学视域下的唐代润州诗歌
18
作者 宁静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在润州居留的唐代诗人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诗歌,呈现出鲜明的润州地理文化特征。润州自然环境助推诗人羁旅漂泊之情的抒发,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咏史怀古诗作呈现出深沉的感情基调,送别诗既具地理风貌又包含多重意蕴。
关键词 唐诗 润州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玄怪录》中“非人故事”及其反映的作者写作观念研究
19
作者 郝雨晴 范学新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3期138-151,共14页
《玄怪录》中的“非人故事”分为仙人、精怪、鬼魂三类,且都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写作观念。仙人类故事多描写仙人在思想、行为、居住环境等方面高于凡人的超越性,同时暗含着作者对自身困境的观照与超越;精怪类故事注重思考精怪与人类的和... 《玄怪录》中的“非人故事”分为仙人、精怪、鬼魂三类,且都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写作观念。仙人类故事多描写仙人在思想、行为、居住环境等方面高于凡人的超越性,同时暗含着作者对自身困境的观照与超越;精怪类故事注重思考精怪与人类的和谐型与对立型关系,其中二者的和谐型关系主要涉及报恩与偶遇主题,而对立型关系又分为精怪得到处罚、人类受到报复两种结局,体现出作者在生命平等观念下对自然万物的认知与尊重;鬼魂类故事则在阴间世界的建构下,寄寓着作者对世人的劝诫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怪录》 牛僧孺 非人故事 写作观念 唐传奇
下载PDF
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浅论
20
作者 孙若梦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龙门位于洛阳的南郊,它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李峤、李白、杜甫、李贺等留下了歌咏龙门的佳作,从而建构了龙门的文学地理。唐代诗人的龙门书写,在初唐、盛唐集中表现为对盛世景象的歌颂赞美,在... 龙门位于洛阳的南郊,它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李峤、李白、杜甫、李贺等留下了歌咏龙门的佳作,从而建构了龙门的文学地理。唐代诗人的龙门书写,在初唐、盛唐集中表现为对盛世景象的歌颂赞美,在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重在“独善”“兼济”的志向抒发。龙门作为驿站又是相聚离别的场所,诗人失意宦游的伤别哀叹又构成文学主调。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的独特风貌,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龙门 唐诗 文学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