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ic changes on millennial time scales--Evidence from a high-resolution loess record 被引量:7
1
作者 任剑璋 丁仲礼 +2 位作者 刘东生 孙继敏 周晓权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5期449-459,共11页
Studies on a high resolution loess section in Huining County reveal that the behavior of climate shows high instability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Results reflect that climate in Loess Plateau oscillates on millennia... Studies on a high resolution loess section in Huining County reveal that the behavior of climate shows high instability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Results reflect that climate in Loess Plateau oscillates on millennial time scale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These can be teleconnected with the records of Dansgaard-Oeschger cycles and Heinrich events in high latitudes.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variations in the intensity of wind regime on the Loess Plateau have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global ice sheets volume. All these suggest that two-level fordngs may drive climate changes in central Asia. The first level is the volume changes of ice sheets and the second level with short time scales is superimposed upon the first level on a nearly glob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recordS CLIMATIC change millennial time scale.
原文传递
High Resolution Element Records in the LatePleistocene Xifeng Loess Profile
2
作者 易惟熙 沈承德 +2 位作者 钟红海 胡国辉 刘东生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6年第3期272-277,共6页
Eighty-one 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Xifeng loess profile and analyzed for their element abundances using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and for 10Be using the AMS method. The results ... Eighty-one 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Xifeng loess profile and analyzed for their element abundances using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and for 10Be using the AM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s of element abundance and 10Be with dept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δ18O in DSDP, and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indicator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剖面 元素分布 更新世 铍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动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3
作者 李孝波 周兴浩 +3 位作者 薄景山 黄猛 欧阳刚垒 颜灵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5,308,共9页
地震滑坡资料与实际强震动记录是开展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如何科学管理这些数据资料,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价值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以黄土高原地区7次典型历史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和125次地震(2001—2018年)... 地震滑坡资料与实际强震动记录是开展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如何科学管理这些数据资料,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价值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以黄土高原地区7次典型历史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和125次地震(2001—2018年)的强震动记录为基础数据,依托开源GIS平台+MySQL数据库,构建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动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界面规范、友好,参数获取方便,图表展示清晰、流畅,不仅为地震滑坡和强震动记录数据资料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一个科学便捷的平台,也为黄土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亦对黄土高原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地震滑坡 强震动记录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场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研究
4
作者 李孝波 欧阳刚垒 +2 位作者 宋霖君 吴义文 徐建元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1170,共10页
基于黄土高原强震动记录数据库,选取144个强震台站记录的1209条强震动数据,采用单纯形算法进行反应谱标定,探究黄土高原地区场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与震中距、震级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Ⅱ类场地类别下,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与震中距... 基于黄土高原强震动记录数据库,选取144个强震台站记录的1209条强震动数据,采用单纯形算法进行反应谱标定,探究黄土高原地区场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与震中距、震级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Ⅱ类场地类别下,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与震中距的关系较为复杂,水平向特征周期整体具有随震中距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竖向特征周期则几乎不随震中距的变化而变化(震级不大于6.5时);(2)Ⅱ类场地类别下,水平向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与震级(4.0<M<7.0)整体呈正相关的变化关系,震中距为[90,150)km时,特征周期与震级的关系可用T_(g)=0.054 M-0.017(EW向)、T_(g)=0.066 M-0.085(NS向)来表征;(3)与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 62/T 3055—2020)表3.2.3中的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值相比,文章给出的黄土高原地区Ⅱ类场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较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第二组的规定值小,但当震级大于6.0时,则较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的规定值大。研究结论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工程场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场地 强震动记录 设计反应谱 特征周期 单纯形算法
下载PDF
陕南石笋稳定同位素记录中的古气候和古季风信息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红春 顾德隆 +5 位作者 Dorte Paulsen 王非 陈文寄 尹功明 程海 R.L.Edwards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2期63-78,共16页
采自陕西省柞水县的石笋给出了过去 750a来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以及全新世和80~ 330ka之间的低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定年方法使用了石笋生长纹层计数法、2 10 Pb法和TIMS2 30 Th法。分析了石笋中δ18O和δ13C的气候含义 ,认为当δ18O和δ... 采自陕西省柞水县的石笋给出了过去 750a来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以及全新世和80~ 330ka之间的低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定年方法使用了石笋生长纹层计数法、2 10 Pb法和TIMS2 30 Th法。分析了石笋中δ18O和δ13C的气候含义 ,认为当δ18O和δ13C值变重时 ,指示干热的气候组合 ,当δ18O和δ13C值同时变轻时 ,指示湿冷的气候组合。在长时间尺度δ18O值的变化以反映温度变化为主 ,δ13C值的变化反映湿度变化为主。当δ18O变轻 ,而δ13C变重时 ,指示干冷气候。这时期的夏季风很弱而冬季风很强 ,相反 ,当δ18O变重 ,而δ13C变轻时 ,指示湿热气候 ,表明夏季风很强 ,冬季风很弱。过去 750a的记录中分为 :公元 12 50~ 152 0年的温暖中世纪 (MedievalWarmPeriod) ,公元 152 0~ 182 0年的湿冷小冰期 (LittleIceAge)和公元 182 0年以来的温热期。全新世的气候在 4 0 0 0a左右有一显著的变化。在此时之前的温度低于全新世的平均气温 ,而在此之后的温度高于全新世的平均气温。全新世气候记录可细分为 18个不同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全新世 Δ^13C 石笋 冬季风 古季风 夏季风 柞水县 记录 陕南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甘肃沙尘暴演化历史的黄土记录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戴雪荣 李吉均 +2 位作者 俞立中 师育新 王家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5-453,共9页
本文通过对兰州黄土记录的粒度分析, 探讨了末次间冰期 (即黄土磁化率第五阶段 L O M S S- 5) 甘肃沙尘暴形成演化的历史。结果表明, 此阶段沙尘暴经历了由弱到强的演化; 这与岁差周期影响下的冬季风演化有关, 表现为 5... 本文通过对兰州黄土记录的粒度分析, 探讨了末次间冰期 (即黄土磁化率第五阶段 L O M S S- 5) 甘肃沙尘暴形成演化的历史。结果表明, 此阶段沙尘暴经历了由弱到强的演化; 这与岁差周期影响下的冬季风演化有关, 表现为 5a、5c 和 5e 亚阶段 (持续约 136 ka) 相对较弱,而 5b 和 5d 亚阶段 (持续约 64 ka) 相对加强; 各亚阶段沙尘暴发生频率高低和强度大小的比较结果分别为 5c> 5b> 5a> 5d 5e 和 5d> 5b> 5a> 5e> 5c; 从极细砂含量的异常增多来看, 至少经历了 10 次强沙尘暴事件, 反映冬季风的突发性加强; 从< 450φ的粗颗粒组分含量来看,各亚阶段沙尘暴之平均强度均较 “930505”沙尘暴大得多; 沙尘暴形成演化除受轨道因素外也有某些非轨道和突发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甘肃 沙尘暴 演化历史 古气候 黄土记录
下载PDF
陇西黄土高原马兰黄土划分与末次冰期气候快速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发虎 马玉贞 李吉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陇西黄土高原马兰黄土内存在9个弱成壤组(层),记录了末次冰欺内多达22个间冰段气候的环境状况。马兰黄土中部古土壤是末次冰期大间冰段的记录,共有上、中、下3层古土壤,含11个亚层,尤以下层古土壤发育最好,表明当时气候较... 陇西黄土高原马兰黄土内存在9个弱成壤组(层),记录了末次冰欺内多达22个间冰段气候的环境状况。马兰黄土中部古土壤是末次冰期大间冰段的记录,共有上、中、下3层古土壤,含11个亚层,尤以下层古土壤发育最好,表明当时气候较温暖湿润。陇西马兰黄土记录与格陵兰GRIP冰芯记录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划分 更新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三门峡地区黄土与古季风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志中 吴锡浩 +7 位作者 蒋复初 肖华国 王书兵 田国强 刘萪 殷伟德 薛滨 王苏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9-26,66,共9页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黄土地层 ,以陕县张汴乡曹村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 1 5 3m的曹村剖面由上部厚 1 45 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红粘土沉积组成 ,黄土地层为 L1 — L33的连续风尘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 :B/ M界线位于 L7下部 ,J事...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黄土地层 ,以陕县张汴乡曹村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 1 5 3m的曹村剖面由上部厚 1 45 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红粘土沉积组成 ,黄土地层为 L1 — L33的连续风尘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 :B/ M界线位于 L7下部 ,J事件位于 S1 1 —S1 2 ,O事件位于 L2 3—L2 6,M/ G界线位于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 2 0 cm处。古季风代用指标的磁化率、碳酸盐及 >30μm的粒度组分均显示了约 2 .6 Ma以来季风变迁的阶段性特点。曹村黄土剖面具有持续时间在 4万年以上的黄土沉积所指示的 1 3次气候寒冷事件 ,所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应用粒度年龄模式建立曹村剖面高分辨率的年代地层序列 ,通过曹村剖面近 30万年来的磁化率及粒度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 ,曹村黄土剖面与深海沉积有良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 黄土 磁性地层 古季风记录 时间标尺
下载PDF
黄土沉积的地球化学记录与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39
9
作者 李铮华 王玉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47,共7页
通过对陕西岐山黄土剖面加密连续采集的样品所进行的化学全分析及某些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剖面元素组分演化的阶段与黄土—古土壤的叠置有很好的对应性,它们所揭示的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以及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以与深海... 通过对陕西岐山黄土剖面加密连续采集的样品所进行的化学全分析及某些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剖面元素组分演化的阶段与黄土—古土壤的叠置有很好的对应性,它们所揭示的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以及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以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其中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期某些地球化学指标还优于深海记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地球化学记录 古气候 陕西 岐山 沉积
下载PDF
塬堡黄土剖面15万年以来磁化率气候记录及黄土磁化率时空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曹继秀 张宇田 +1 位作者 王建民 陈发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将塬堡剖面15万年以来的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与其它气候记录信息如孢粉、有机质含量、粒度、CaCO3含量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十分吻合.文章还运用吕厚远的黄土磁化率关于降水、温度的回归方程,推算塬堡地区的古温度、古降水,其结... 将塬堡剖面15万年以来的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与其它气候记录信息如孢粉、有机质含量、粒度、CaCO3含量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十分吻合.文章还运用吕厚远的黄土磁化率关于降水、温度的回归方程,推算塬堡地区的古温度、古降水,其结果也较为理想.但是,黄土磁化率随地区而异,还随埋藏深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磁化率气候记录 磁化率时空特征 古气候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东西部全新世剖面炭屑记录的火环境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曹艳峰 黄春长 +2 位作者 韩军青 李云岗 张珊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6,共5页
对黄土高原东、西部全新世3个典型黄土—土壤剖面磁化率和炭屑浓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探讨该区域剖面中炭屑含量变化及其所记录的火环境变化特征。马兰黄土堆积时期,气候干旱而不稳定,地方性和区域性火频繁发生,炭屑含量较高;全新世早... 对黄土高原东、西部全新世3个典型黄土—土壤剖面磁化率和炭屑浓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探讨该区域剖面中炭屑含量变化及其所记录的火环境变化特征。马兰黄土堆积时期,气候干旱而不稳定,地方性和区域性火频繁发生,炭屑含量较高;全新世早期,气候由冷干向温湿过渡,但仍较干旱,炭屑含量相应也较高;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最为温暖湿润的时期,炭屑含量出现全新世时期的最低值,但在夏商文化时期和庙底沟文化时期炭屑含量出现峰值,则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全新世晚期,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人类活动加速了火的频率和强度,炭屑含量大幅度增加。在全新世不同时期,黄土高原东、西部的炭屑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黄土高原东部火活动较为微弱,而西部火活动相对频繁,这是火环境条件区域差异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全新世 炭屑记录 火环境
下载PDF
中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RH孔和洛川黄土记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滨 王苏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根据若尔盖盆地RH孔的研究成果,具体地将该孔的21个阶段和洛川黄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探讨了高原不同隆升阶段自身环境特点及其对邻近西北干旱区的影响.
关键词 RH孔 洛川黄土记录 中更新世 青藏高原 地层
下载PDF
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特征与环境记录 被引量:51
13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2,共6页
将北方黄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磁化率参数引入长江中下游下蜀黄土的研究,对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质量磁化率采样测试。磁化率变化记录了中更世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7~8次大的气候旋回变迁,与邻区风尘堆积及北方黄... 将北方黄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磁化率参数引入长江中下游下蜀黄土的研究,对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质量磁化率采样测试。磁化率变化记录了中更世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7~8次大的气候旋回变迁,与邻区风尘堆积及北方黄土高原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下蜀黄土S2以来磁化率记录可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细节上的详细对比,首次在下蜀黄土记录中发现了对应于MIS中5a、5b、5c、5d和5e亚阶段的波动特征;对比揭示,近20多万年以来,下蜀黄土堆积区对全球古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磁化率 环境记录 镇江市 古气候 氧同位素
下载PDF
理县黄土地层与环境记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书兵 蒋复初 田国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理县黄土堆积厚度为7.30 m,可分为S0、S1古土壤层和L1黄土层。光释光结果显示,理县黄土沉积始于末次间冰期,约130 kaBP。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含量等经典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表明,它们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东部气候环境变迁。环境记录显示,末... 理县黄土堆积厚度为7.30 m,可分为S0、S1古土壤层和L1黄土层。光释光结果显示,理县黄土沉积始于末次间冰期,约130 kaBP。磁化率、粒度、碳酸盐含量等经典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表明,它们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东部气候环境变迁。环境记录显示,末次冰期间冰阶(即氧同位素3阶段)期间该区呈现出极端冷湿的气候环境。理县地区气候演化更接近于印度季风强度记录的变化,而与格陵兰冰心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相似性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记录 黄土地层 理县 川西高原
下载PDF
长春腰分水岭黄土剖面常量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丰江 邓金宪 +1 位作者 温泉波 陈广善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长春腰分水岭中更新世晚期黄土剖面的野外观察和常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各层中常量化学元素的规律性变化不仅能够揭示出剖面沉积时气候干冷湿暖的多次波动 ,而且与野外各层的宏观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 ;该项研究对于恢复中更新世晚... 长春腰分水岭中更新世晚期黄土剖面的野外观察和常量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各层中常量化学元素的规律性变化不仅能够揭示出剖面沉积时气候干冷湿暖的多次波动 ,而且与野外各层的宏观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 ;该项研究对于恢复中更新世晚期古气候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腰分水岭 黄土 古气候 地球化学记录 化学元素 古环境 中更新世
下载PDF
长安四府村32~10 ka BP期间沙尘暴活动的记录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小薇 赵景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11,共3页
通过对长安区四府村剖面晚更新世后期黄土样品的粒度分析测定,探讨了沙尘暴活动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及32~10kaBP以来的沙尘暴的活动趋势。结果表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粗粉砂含量高和粘粒含量低,反映当时沙尘暴活动强烈,反之,沙尘暴活... 通过对长安区四府村剖面晚更新世后期黄土样品的粒度分析测定,探讨了沙尘暴活动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及32~10kaBP以来的沙尘暴的活动趋势。结果表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粗粉砂含量高和粘粒含量低,反映当时沙尘暴活动强烈,反之,沙尘暴活动弱。冰期沙尘暴活动强主要是冰期降水量少造成的,温度低是次要的。古土壤层S10中的粘粒既包含风尘堆积的原始组分,也包含风化成壤过程中对先前发育的黄土L21改造后的次生组分。32~10kaBP以来,沙尘暴活动具有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其中23~10kaBP间活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四府村 黄土记录 颗粒成分 沙尘暴 土壤颗粒 灾害性天气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植被物候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1
17
作者 谢宝妮 秦占飞 +1 位作者 王洋 常庆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3-160,共8页
为了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特征,该文基于AVHRR传感器获取的陆地长期数据记录(land long term data record,LTDR)V4 NDVI数据,对黄土高原1982-2011年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借助偏相关分析方法对物候与气温和降雨的关系进... 为了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特征,该文基于AVHRR传感器获取的陆地长期数据记录(land long term data record,LTDR)V4 NDVI数据,对黄土高原1982-2011年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借助偏相关分析方法对物候与气温和降雨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近30 a间春季物候提前显著(0.54 d/a,P<0.001),主要集中在北部草地和灌木植被;秋季物候推迟显著(0.74 d/a,P<0.001),主要分布在甘肃、陕北、内蒙古和山西北部等地。不同植被的春秋物候稍有差异,稀疏灌木林春季物候提前趋势最多(1.31 d/a),常绿针叶林最小(0.19 d/a);秋季物候推迟最多的为乔木园地(1.18 d/a),最少的是水田(0.17 d/a)。黄土高原植被物候主要受气温影响,降雨的变化也会对物候产生一定影响。冬季和前年秋季气温上升是春季物候提前的主要驱动因子;夏季和秋季降雨则对秋季物候休眠期延迟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评价及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遥感 气候变化 物候 陆地长期数据记录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黄土高原兰科一新分布种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毅 刘全儒 王宇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85-1487,共3页
报道了珍稀濒危植物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 S.C.Chen)在黄土高原的新分布,也是该物种首次在其模式产地辽宁省之外被发现。
关键词 珍稀濒危 双蕊兰 兰科 新分布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的气候演化与高原隆升的耦合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谢远云 李长安 +1 位作者 张序强 周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民和黄土的磁化率、粒度、CaCO3和TOC等气候载体进行综合测试分析,可以将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1.90~0.70MaB.P.段划分出7个气候阶段。对民和黄土的气候分析表明,1.10MaB.P.(民和黄土的L11黄土层)前气候差异较小,...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民和黄土的磁化率、粒度、CaCO3和TOC等气候载体进行综合测试分析,可以将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1.90~0.70MaB.P.段划分出7个气候阶段。对民和黄土的气候分析表明,1.10MaB.P.(民和黄土的L11黄土层)前气候差异较小,冬夏季风不强,对抗性较弱,黄土古土壤发育不明显,厚度较薄;1.10MaB.P.后,冬夏季风对抗性迅速增强,气候差异性增强。将民和黄土与其他地区以及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民和黄土的S8、S9和S10古土壤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21、23和25阶段较好地对应,而L9、L10和L11则分别对应22、24和26阶段。L11黄土层以下的黄土记录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可比性不是很明显。同时,民和黄土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较好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演化 高原隆升 耦合 青藏高原 黄土 磁化率 粒度 地层年代
下载PDF
黄土高原藓类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向川 郭萍 +1 位作者 卢元 王玛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7-480,共4页
目的分析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类型。方法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结果发现黄土高原藓类植物3个新纪录属,8个新记录种及1个新记录变种,其中曲喙藓属Rhamphidium Mitt.、小叶藓属Epipterygium Lindb.、毛灰藓属Homoma... 目的分析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类型。方法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结果发现黄土高原藓类植物3个新纪录属,8个新记录种及1个新记录变种,其中曲喙藓属Rhamphidium Mitt.、小叶藓属Epipterygium Lindb.、毛灰藓属Homomallium(Schimp.)Loesk.为新记录属,粗肋曲喙藓Rhamphidium crassicostom Li、紫色小叶藓Epipterygium tozeri(Grev.)Lindb、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Spathulatum(Horonsch.)Pocs、小羽藓Haplocladium capillatum(Mitt.)Broth.、多态细湿藓Campylium protensum(Bird.)kindb.、毛尖青藓Brachythecium piligerum Card、密叶尖喙藓Oxyrrhynchium savatieri(Besch.)Broth.、毛灰藓Homomallium incurvatum(Bird.)Loesk.为新记录种,尖叶提灯藓厚角变种Minium cuspidatum Hedw.Var.trichomanes(Mitt.)Chen ex Li etZhang为一个新纪录的变种。结论该记录丰富了中国藓类植物区系的划分,为黄土高原藓类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 新记录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