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ultra-wideband video streaming in long-reach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with wireless radiation in the 10 and 60 GHz bands
1
作者 Tiago M.F.Alves Maria Morant +3 位作者 Adolfo V.T.Cartaxo Roberto Llorente Pierre Cluzeaud Rakesh Sambaraju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33-38,共6页
Real-time video streaming using ultra-wideband(UWB) technology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along long-reach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LR-PONs) with different wired and wireless reaches. Experimental tests using exte... Real-time video streaming using ultra-wideband(UWB) technology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along long-reach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LR-PONs) with different wired and wireless reaches. Experimental tests using external and direct modulation with UWB wireless radiation in the 10- and 60-GHz bands are performed. An ultra-bendable fiber is also considered for a last-mile distribution. The video quality at the output of the optical fiber infrastructure of the LR-PON is assessed using the 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 and the link quality indicator(LQI) is used as a figure of merit after wireless radiation. An EVM below –17 dB is achieved for both externally and directly modulated LR-PONs comprising up to 125 km of optical fiber. EVM improvement is observed for longer LR-PONs when directly modulated lasers(DMLs) are used because of the amplitude gain provid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dispersion and DML's chirp. Compared with optical back-to-back operation, the LQI level degrades to the maximum around 20% for LR-PONs ranging between 75 and 125 km of fiber reach and with a wireless coverage of 2 m in the 10-GHz UWB band. The same level of LQI degradation is observed using the 60-GHz UWB band with a LR-PON integrating 101 km of access network, a last-mile distribution using ultra-bendable fiber, and a 5.2-m wireless l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 LR LQI Real-time ultra-wideband video streaming in long-reach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with wireless radiation in the 10 and 60 GHz bands EVM UWB OFDM time
原文传递
聚胺复合盐润滑防塌钻井液在孤东斜288井的应用
2
作者 厉明伟 周建民 +3 位作者 秦涛 王志 王伟 邱春阳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孤东斜288井是胜利工程公司重点定向评价井,设计井深4595.14m。孤东区块上部地层发育较厚,黏土矿物含量高,易发生缩径,造成起下钻阻卡;沙河街组地层层理、孔隙及微细裂缝发育,井壁失稳严重;地层中碳酸氢根离子含量高,钻井液易遭受流体污... 孤东斜288井是胜利工程公司重点定向评价井,设计井深4595.14m。孤东区块上部地层发育较厚,黏土矿物含量高,易发生缩径,造成起下钻阻卡;沙河街组地层层理、孔隙及微细裂缝发育,井壁失稳严重;地层中碳酸氢根离子含量高,钻井液易遭受流体污染;二开定向过程中钻井液井眼净化及润滑防卡技术难度大。优选聚胺复合盐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辅助现场钻井液施工工艺,确保孤东斜288井工程顺利施工;钻井周期较设计降低10.0%;完井周期比设计降低9.87%;全井平均机械钻速为9.78m/h,达到了优快钻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斜288井 大位移 长裸眼 聚胺复合盐 井壁稳定
下载PDF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历史变迁与河道演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渠庚 郝婕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镇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感潮段,为典型的分汊河道,长期以来其河道演变复杂多变。基于历史文献、古地图、近现代地形测图及水文资料等资料,分析了镇扬河段长期演变规律。研究表明:西汉之前镇扬河段为长江河口,泥沙在古河口逐渐落淤,北岸边... 镇扬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感潮段,为典型的分汊河道,长期以来其河道演变复杂多变。基于历史文献、古地图、近现代地形测图及水文资料等资料,分析了镇扬河段长期演变规律。研究表明:西汉之前镇扬河段为长江河口,泥沙在古河口逐渐落淤,北岸边滩发育,河道总体南移、河宽缩窄,江中泥沙落淤并逐渐发育为稳定沙洲,形成世业洲汊道与和畅洲汊道。历史时期,河道水力和输沙特性是河道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因素,南北两岸节点为控制河势的关键;20世纪50年代后,镇扬河段河道形态相对稳定,近期演变主要表现为汊道段河势格局的调整,河道内各类工程的建设等人类活动成为影响河床演变的重要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长时间尺度 分汊型河道 镇扬河段 长江下游
下载PDF
新形势下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长效机制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贵洲 姚仕明 +1 位作者 谢作涛 丁兵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是保障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供水安全、通航安全和河势稳定的基础。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沙条件、河床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 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是保障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供水安全、通航安全和河势稳定的基础。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沙条件、河床冲淤、江湖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围绕持续做好河道监测、滚动研究、崩岸预警、崩岸应急抢护、护岸岁修加固等工作,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保护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中下游 河道 治理与保护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大位移定向井录井方法分析
5
作者 冯海顺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受地下构造或是地面环境的影响,常规钻探技术的应用受到制约,合理开展大位移定向井的施工工作,能够改善油气层开发的效果,提升油气田资源开发水平。通过分析大位移定向井,提出录井方法策略,旨... 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受地下构造或是地面环境的影响,常规钻探技术的应用受到制约,合理开展大位移定向井的施工工作,能够改善油气层开发的效果,提升油气田资源开发水平。通过分析大位移定向井,提出录井方法策略,旨在为改善大位移定向井的录井工作效果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定向井 录井 方法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
6
作者 景唤 王永智 +3 位作者 宋志红 王辉 方俊 王永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4-1183,共10页
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主要风险源及作用关系进行识别,以归纳的风险要素类别为基础,采用层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依次确定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风险率等级赋分标准,建立引江济淮工... 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主要风险源及作用关系进行识别,以归纳的风险要素类别为基础,采用层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依次确定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风险率等级赋分标准,建立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泵站系统长期服役风险评估方法;基于收集的泵站系统工程特性、防洪设计参数等资料,运用构建的评估方法对袁桥、赵楼、试量、后陈楼和七里桥泵站长期服役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级泵站长期服役风险率均在(1,2]级,总体风险较低。然而,由于泵站多为串联关系且上游泵站的设计规模往往大于下游泵站,一旦上游泵站失效,下游泵站均受影响,泵站设计规模的空间差异和结构关系将显著增加系统运行风险,在后续的风险控制及运行管理中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泵站系统 长期服役风险 指标体系 综合评估
下载PDF
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电站生态水文过程调控 被引量:2
7
作者 熊明 郭卫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需求分析,开发了一种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电站生态水文过程调控方法,通过同步滚动调整启动时机和变动出库流量增幅来人工制造生态脉冲;在确定调控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电站生态水... 基于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需求分析,开发了一种面向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电站生态水文过程调控方法,通过同步滚动调整启动时机和变动出库流量增幅来人工制造生态脉冲;在确定调控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电站生态水文调控模型,并进行模型求解;在金沙江中游河段目标鱼类繁殖所需生态脉冲过程、中长期来水预测已知的前提下,将模型应用到梨园水电站生态水文调控实践,结果显示与模型类似工况的求解结果相近。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可为其他已建水电站开展生态水文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调控 产漂流性卵鱼类 中长期来水预测 梨园水电站 金沙江中游河段
下载PDF
基于分层贝叶斯模型的长江上游主汛期径流概率预报
8
作者 陈玺 章晓梦 +4 位作者 郝洁 鞠琴 戴明龙 李妍清 曹青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0,共6页
长期径流预报是水文预报的重要领域,基于气候遥相关影响区域径流量的理论基础,以长江上游干流5个水文站1954—2020年主汛期(6—8月)径流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尺度气候因子与径流相关性,通过分层贝叶斯模型开展长期径流概率预报。研究表明:... 长期径流预报是水文预报的重要领域,基于气候遥相关影响区域径流量的理论基础,以长江上游干流5个水文站1954—2020年主汛期(6—8月)径流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尺度气候因子与径流相关性,通过分层贝叶斯模型开展长期径流概率预报。研究表明:长江上游主汛期径流量明显受到多种大尺度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筛选出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等10项大尺度气候因子作为模型预测因子;以站点主汛期径流服从的对数正态分布为预测目标的先验分布,建立5条马尔科夫链,通过MCMC算法在概率空间内随机采样推求参数后验分布,概率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区间对实测值覆盖率高;通过预测结果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连续分级概率技巧评分(CRPSS)等方法对模型模拟性能评价表明模型有效地捕捉了大尺度气候因子信息,适用于长江上游径流长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径流预报 分层贝叶斯模型 长江上游 主汛期径流量 先验分布 后验分布
下载PDF
河龙区间近55a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付金霞 张鹏 +2 位作者 郑粉莉 关颖慧 高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92,207,共9页
基于河龙区间12个雨量站点1957—2011年降雨日数据及输沙量年数据,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计距平、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近55 a降雨侵蚀力和输沙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基于河龙区间12个雨量站点1957—2011年降雨日数据及输沙量年数据,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计距平、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近55 a降雨侵蚀力和输沙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定量评估了降雨侵蚀力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及贡献率。结果表明,河龙区间近55 a降雨侵蚀力在378.1~2 324.6 MJ·mm/(hm2·h·a)之间变化,其平均值为1 319.7 MJ·mm/(hm2·h·a);整个研究期内降雨侵蚀力呈不显著减小趋势,年均减小量为9.7 MJ·mm/(hm2·h·a)。近55 a降雨侵蚀力变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957—1974年为快速下降阶段,其下降率为83.7%;1975—1999年为缓慢下降阶段,其下降率为66.6%;2000—2011年为缓慢回升阶段,其上升率为42.7%。以1957—1969年降雨侵蚀力为基准,20世纪70、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2 a降雨侵蚀力分别减小了15.9%、19.5%、27.5%和22.7%。河龙区间近55 a输沙量变化介于(0.09~21.37)亿t之间,其平均值为5.6亿t。整个研究期内输沙量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0.19亿t/a。以1957—1969年输沙量为基准,20世纪70、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2 a输沙量分别减少了27.3%、64.1%、54.8%和88.7%。经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累计曲线法综合判定,1979年为河龙区间输沙量突变年份。输沙量与降雨侵蚀力具有极好的线性相关性。通过建立二者双累积曲线方程,计算得出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前12 a降雨侵蚀力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2.6%、44.3%和19.0%,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7.4%、55.7%和81.0%,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1980—1989年和2000—2011年具有基本相同的降雨侵蚀力条件,但后者的输沙量却比前者减少67.6%,表明2000—2011年河流输沙量的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人类活动每年减少输沙量2.5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龙区间 输沙量 降雨侵蚀力 人类活动 贡献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建兴 马孝义 屈金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97-200,204,共5页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龙门站...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龙门站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及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年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幅度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径流量 影响 河龙区间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巨厚盐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12
11
作者 娄铁强 杨立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0,共5页
乌兹别克斯坦浩乌扎克油田鲁克钻井项目集大位移井钻井以及巨厚盐膏层钻井两大技术难题于一身,国内油田尚无类似条件下成功钻井的先例,也无借鉴事例,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分析了巨厚盐层水平井的技术特点,通过对井眼轨迹优... 乌兹别克斯坦浩乌扎克油田鲁克钻井项目集大位移井钻井以及巨厚盐膏层钻井两大技术难题于一身,国内油田尚无类似条件下成功钻井的先例,也无借鉴事例,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分析了巨厚盐层水平井的技术特点,通过对井眼轨迹优化技术、井身结构优化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巨厚盐层井壁稳定技术、大位移井降摩阻技术和复杂事故预防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巨厚盐层较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实现在垂深近400m厚的纯度极高的盐层、盐膏层中进行定向造斜作业和稳斜段轨迹控制,盐层、盐膏层中控制井段长度达到1000m,钻成了173G较大位移水平井,井底水平位移1500m,水平段长度686m,该井的成功完钻为同类地层较大位移水平井的钻进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乌扎克 巨厚盐层 较大位移 水平井
下载PDF
基于淤地坝建设的黄河中游泥沙粒径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冉大川 郭宝群 马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30,共3页
以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及四条典型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和三川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施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前后泥沙粒径的变化,认为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龙区间粗泥沙占比(粗泥沙量占年输沙量的比例)、淤地坝减... 以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及四条典型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和三川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施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前后泥沙粒径的变化,认为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龙区间粗泥沙占比(粗泥沙量占年输沙量的比例)、淤地坝减沙量和拦减粗泥沙量均呈下降趋势,淤地坝拦减粗泥沙量的时效性较为明显;②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皇甫川、无定河、三川河流域泥沙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均有细化的趋势;③黄河中游绝大部分流域泥沙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同时变小,泥沙明显变细;④淤地坝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不仅具有减沙作用,而且还具有明显的“拦粗排细”作用。鉴于此,减少黄河粗泥沙的重点支流应首选窟野河和皇甫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粗泥沙 粒径 河龙区间
下载PDF
河龙区间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屈金娜 马孝义 张建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4,80,共4页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年际间波动趋于平缓,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分析了河口...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年际间波动趋于平缓,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分析了河口镇站和龙门站年径流量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河龙区间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河龙区间水资源有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幅度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水资源 河龙区间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区域性暴雨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雷鸣 高治定 宋伟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20,共4页
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筛选出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2—2006年243个区域性暴雨过程,按其日大于25 mm或大于50 mm降水范围分别超过2万、1万km2及持续日数情况,分为大面积暴雨、小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面积暴雨、持续性... 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筛选出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2—2006年243个区域性暴雨过程,按其日大于25 mm或大于50 mm降水范围分别超过2万、1万km2及持续日数情况,分为大面积暴雨、小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雨、持续性大雨+暴雨5类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了各类暴雨过程的发生季节和降水时空分布的定性、定量特征,综合讨论暴雨过程时空特征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探讨了气候回暖背景下出现的暴雨极值事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暴雨面积 面暴雨量 时空特征 河龙区间 黄河中游
下载PDF
创意产业与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美云 刘俊 +1 位作者 左君 刘华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4-46,共3页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的我国创意产业,需要大量从事创意产品开发的创意人才。复合型艺术人才是创意人才的中坚力量。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意产业的实践指导。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应致力于以艺术为核心,以工程背景为实践依...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的我国创意产业,需要大量从事创意产品开发的创意人才。复合型艺术人才是创意人才的中坚力量。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意产业的实践指导。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应致力于以艺术为核心,以工程背景为实践依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复合型艺术人才
原文传递
黄河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敏 穆兴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1954-2013年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计算得出的年输沙量响应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达到α为0.001的高显著性水平,随水土保持治理度的提高,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1954-2013年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计算得出的年输沙量响应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达到α为0.001的高显著性水平,随水土保持治理度的提高,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治理度的响应敏感性增加,显著程度提高;水土保持治理对减少高降雨产沙的效果明显;随着水土保持治理度的提高,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相同降雨条件响应的敏感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龙区间 年输沙量 水土保持 响应
原文传递
黄河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仿真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敏 王富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0,共4页
准确地模拟黄河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可为研究黄河泥沙变化的原因和建立黄河泥沙预测模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精细模拟该区间输沙量的变化,进一步划分了亚区,选择了23个降雨因子和一个水土保持治理... 准确地模拟黄河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可为研究黄河泥沙变化的原因和建立黄河泥沙预测模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精细模拟该区间输沙量的变化,进一步划分了亚区,选择了23个降雨因子和一个水土保持治理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河口镇至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保持治理度、陕西北片最大3 d降雨量等3个解释因子。利用这3个因子解释和仿真模拟了1954—2005年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年际波动变化与长期递减变化过程,其相关系数为0.886,显著性水平达到0.01,判定系数为0.772,说明本次研究拟定的技术路线可行,确定的解释变量合理,采用的计算数据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水土保持 仿真模拟 河龙区间 黄河
下载PDF
长距离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银博 刘德明 +2 位作者 张敏明 邓磊 杨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05-2511,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10G EPON的长距离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HPON)系统。系统下行采用商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连续模式波长转换模块OEO,上行采用响应速度快、适用于突发信号波长转换的全光波长转换模块AOWC。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对... 提出一种基于10G EPON的长距离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HPON)系统。系统下行采用商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连续模式波长转换模块OEO,上行采用响应速度快、适用于突发信号波长转换的全光波长转换模块AOWC。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对光信号进行中继放大处理,可以满足100 km接入距离的要求,顺应了接入网和城域网融合的趋势。在系统的上行引入了基于SOA的全光均衡技术,使得上行光信号的幅度保持一致,使用商用10 Gb/s连续接收机替代高成本的突发接收机,降低了系统成本。系统采用扩展盒技术,可以在现有EPON的基础上方便灵活地进行系统升级,不需要改动EPON的ONU和OLT,最大限度地保留了EPON低成本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HPON 全光均衡放大器 全光波长转换
原文传递
独立同分布检验法在水保分界年确定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维营 张攀 +1 位作者 姚文艺 冉大川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3,共2页
运用水文统计的方法对河龙区间的5条典型支流三川河、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资料序列进行了独立同分布检验。通过离差平方和的计算,确定一个分割点,使分割前后的2个样本序列不同分布,由此确定水土保持效益... 运用水文统计的方法对河龙区间的5条典型支流三川河、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资料序列进行了独立同分布检验。通过离差平方和的计算,确定一个分割点,使分割前后的2个样本序列不同分布,由此确定水土保持效益生效前后的分界年:三川河为1970年、皇甫川为1974年、无定河为1970年、窟野河为1979年,延河尚需通过统计其他指标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划分 独立同分布检验 水土保持 河龙区间
下载PDF
长期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章文 马燕 +1 位作者 唐亚 黄成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8-692,共5页
通过对位于金沙江下游流域的四川省宁南县马桑坪15个坡耕地径流小区采取13 a水土保持措施(植物篱、坡改梯)后的土壤与对照(坡耕地)土壤主要荞分含量差异分析,研究长期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通过对位于金沙江下游流域的四川省宁南县马桑坪15个坡耕地径流小区采取13 a水土保持措施(植物篱、坡改梯)后的土壤与对照(坡耕地)土壤主要荞分含量差异分析,研究长期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植物篙措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有机质的提高幅度为12%~20%;全氮提高的幅度为34%~65%;水解性氮提高的幅度为34%~44%.但坡改梯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较之对照并无显著提高.同时,植物篙处理13a后,植物篱带上、中、下各部位的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表明植物篱改造后的坡耕地巳达到稳定时期.长期试验表明植物篱不仅能保持水土,还可以显著提高坡耕地土壤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坡改梯 坡耕地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素 长期 金沙江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