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6)A甲基化修饰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愚愚 刘春梦 +1 位作者 陈婕 叶河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89-595,共7页
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细胞中最普遍、最丰富和最保守的RNA内部修饰方式。m^(6)A修饰主要通过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甲基化识别蛋白调节RNA的剪接、稳定性、输出、降解和翻译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6)A甲基... 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细胞中最普遍、最丰富和最保守的RNA内部修饰方式。m^(6)A修饰主要通过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甲基化识别蛋白调节RNA的剪接、稳定性、输出、降解和翻译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6)A甲基化异常可能介导眼部的多种病理过程,参与代谢性、炎症性、退行性眼病和眼部肿瘤的发生发展,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等。本文就m^(6)A甲基化修饰在眼部组织细胞和眼科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阐明m^(6)A甲基化在眼病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可能为某些眼科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m^(6)A) RNA甲基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葡萄膜黑色素瘤
下载PDF
m^(6)A“阅读器”YTHDF1在OSCC中的预后价值
2
作者 杨松 何佳苇 +2 位作者 吕娜 高芸 孙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YTHDF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132例OSCC组织及66例癌旁组织中YTHDF1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SCC细胞系中YTHDF1蛋白的... 目的探讨YTHDF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132例OSCC组织及66例癌旁组织中YTHDF1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SCC细胞系中YTHDF1蛋白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分析YTHDF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和Cox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因素并绘制YTHDF1基因的生存曲线,评价其潜在的临床意义。结果YTHDF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YTHDF1蛋白在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较正常口腔上皮角质细胞增高(P<0.001)。YTHDF1的表达与OSCC患者的TNM分期和T分期相关(P<0.05),并且YTHDF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更短(P<0.001)。结论YTHDF1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YTHDF1可能是OSCC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m^(6)A YTHDF1 免疫印迹 预后
下载PDF
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叶棣文 张炳杨 +2 位作者 张丹彤 马万山 逯素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目的:探讨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术中赘余皮下脂肪组织,以非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组织为对照,检测组间RNA m^(6)A水平。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构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 目的:探讨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术中赘余皮下脂肪组织,以非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组织为对照,检测组间RNA m^(6)A水平。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构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HFD组,n=5,60%高脂饲料喂养16周),对照组10%低脂饲料喂养16周(CD组,n=5)。模型构建成功后,取附睾周围脂肪组织行表观转录组学m^(6)A甲基化修饰芯片检测,并借助MeRIP-qPCR实验、RT-qPCR以及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测定(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RIP)实验验证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变化;进一步观察METTL3小分子抑制剂STM2457对高脂饮食诱导下小鼠胰岛素信号转导基因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和小鼠IR模型脂肪组织中总体m^(6)A修饰水平均升高(患者200 ng RNA t=-8.375,P<0.001;患者100 ng RNA t=-3.722,P=0.006;患者50 ng RNA t=-4.937;P=0.001;小鼠100 ng RNA t=-3.590,P=0.023;小鼠50 ng RNA t=-2.760,P=0.025)。表观转录组学检测证实IR的脂肪组织中1175个基因发生高m^(6)A修饰,55个基因发生低m^(6)A修饰,同时有182个基因呈现高m^(6)A修饰且低表达,包括AKT2、INSR、PIK3R1、ACACA、SREBF1等5个胰岛素信号转导关键基因,其中AKT2、INSR、ACACA、SREBF1等4个基因被确证并证实其与METTL3存在直接结合,其m^(6)A修饰水平受METTL3正向调控。STM2457作用下,胰岛素敏感性提高,且AKT2、INSR、ACACA、SREBF1转录水平上调,提示IR表型改善明显。结论:高脂饮食通过METTL3诱导脂肪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基因AKT2、INSR、ACACA、SREBF1发生m^(6)A高甲基化修饰,诱导其低表达,阻滞胰岛素信号转导,进而参与诱发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胰岛素抵抗 RNA m^(6)A甲基化修饰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
原文传递
m^(6)A修饰调控细胞自噬参与雄性生殖疾病研究进展
4
作者 彭芃 戚星宇 +1 位作者 袁峥嵘 马毅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41-47,70,共8页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修饰是在腺苷核苷酸N^(6)位置上发生的甲基化,在多种RNA代谢过程如m RNA剪接、翻译、运输、降解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对各种生命过程产生广泛影响。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修饰是在腺苷核苷酸N^(6)位置上发生的甲基化,在多种RNA代谢过程如m RNA剪接、翻译、运输、降解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对各种生命过程产生广泛影响。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通过溶酶体对自身细胞质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本文总结了m^(6)A修饰调控细胞自噬在雄性生殖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m^(6)A修饰调节自噬水平在雄性生殖中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为雄性生殖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m^(6)A)修饰 RNA修饰 细胞自噬 雄性生殖疾病 男性不育
下载PDF
日本脑炎病毒感染宿主后m^(6)A甲基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定位研究
5
作者 欧宇达 李晓晗 +5 位作者 陈婧 赵炳枢 陈健芃 毛玎懿 周江飞 周斌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为了研究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宿主后在体内外对m^(6)A甲基化相关蛋白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本试验建立了JEV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及乳仓鼠肾细胞(BHK-21)模型,检测JEV感染后小鼠的脑、肾及BHK-21细胞的m^(6)A修饰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 为了研究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宿主后在体内外对m^(6)A甲基化相关蛋白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本试验建立了JEV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及乳仓鼠肾细胞(BHK-21)模型,检测JEV感染后小鼠的脑、肾及BHK-21细胞的m^(6)A修饰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小鼠脑、肾以及JEV感染不同时间点的细胞中m^(6)A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JEV感染细胞的m^(6)A相关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JEV后m^(6)A修饰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感染JEV的小鼠脑、肾中m^(6)A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3表达量大幅上升,细胞中METTL3表达量随感染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METTL3和METTL14的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大量由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综上所述,JEV可使体内外的m^(6)A水平和METTL3的表达水平上升,细胞中METTL3和METTL14的亚细胞定位改变,表明JEV的感染与m^(6)A修饰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为进一步研究m^(6)A及其相关蛋白调控JEV复制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m^(6)A甲基化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m^(6)A相关基因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令狐熙涛 桂佳琦 +2 位作者 梁卓智 瓦庆德 黄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11-5816,共6页
背景:m^(6)A修饰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基于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表达差异的m^(6)A基因及互作miRNAs,探寻其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并... 背景:m^(6)A修饰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基于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表达差异的m^(6)A基因及互作miRNAs,探寻其潜在发病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并下载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的mRNA表达谱数据集(GSE123568),通过R软件对数据集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及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识别差异基因中的m^(6)A差异表达基因(m^(6)A-DEGs)并对其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比较m^(6)A-DEGs的表达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Cytoscape构建m^(6)A-DEGs的PPI互作网络及筛选核心基因。使用TargetScan,miRTarBase和miRBD数据库预测m^(6)A-DEGs相关的潜在miRNAs,同时使用ChIPBase及hTFtarget数据库预测7个核心基因潜在转录因子,然后分别构建m^(6)A-miRNA与转录因子m^(6)A调控网络。最后使用数据集GSE74089验证7个核心m^(6)A-DEG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从数据集中共筛选出246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455个上调,1005个下调。②从数据集中筛选出了14个m^(6)A-DEGs,包括3个下调和11个上调基因,m^(6)A-DEGs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③m^(6)A-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主要集中在骨髓细胞分化与发育、免疫受体与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破骨细胞分化、AMPK与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④m^(6)A-DEGs前7个核心基因包括YTHDF3,YTHDF1,YTHDF2,ALKBH5,METTL3,HNRNPA2B1及HNRNPC,它们在miRTarBase,miRDB和TargetScan数据库中共有44个miRNA重叠,在ChIPBase及hTFtarget数据库中共有79个重叠转录因子。⑤在GSE74089数据集中有6个核心m^(6)A-DEGs的表达水平与GSE123568数据集一致。⑥结果证实,根据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的7个m^(6)A-DEGs可能通过调控多个miRNA、转录因子和AMPK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表达,进而影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髓细胞分化发育与破骨细胞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m^(6)A甲基化 微小RNA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差异基因 基因调控网络 核心基因
下载PDF
m^(6)A阅读蛋白YTHDF2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婕 李晓琴 +5 位作者 杨艳丽 朱萌 刘喆 马琳娜 李亚玲 舍雅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4-350,共7页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RNA修饰类型之一,在多种生理过程和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YT521-B同源性域家族2(YT521-B homology domain family proteins 2,YTHDF2)是m^(6)A修饰的重要结合蛋...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RNA修饰类型之一,在多种生理过程和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YT521-B同源性域家族2(YT521-B homology domain family proteins 2,YTHDF2)是m^(6)A修饰的重要结合蛋白之一,影响mRNAs的翻译和稳定性,研究证实YTHDF2参与了肺癌、肝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YTHDF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为基于YTHDF2的抗肿瘤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修饰 YTHDF2 肿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MeRIP-qPCR技术检测RNA m^(6)A甲基化修饰对t(8;21)AML细胞中KDM4B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李雨晴 邵杨柳 +2 位作者 李梦月 王莉莉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88,共7页
目的:通过MeRIP联合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证明WTAP介导的RNA m^(6)A修饰对伴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KDM4B基因的直接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靶向WTAP或KDM4B基因的短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沉默t... 目的:通过MeRIP联合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证明WTAP介导的RNA m^(6)A修饰对伴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KDM4B基因的直接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靶向WTAP或KDM4B基因的短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沉默t(8;21)AML细胞系Kasumi-1和SKNO-1中WTAP或KDM4B基因表达,以转染随机打乱序列(scramble)的shRNA的细胞为对照。用超纯RNA提取试剂盒(DNaseⅠ)提取细胞RNA,Magna MeRIP^(TM)m^(6)A Kit试剂盒富集甲基化修饰片段,并通过RT-qPCR检测m^(6)A甲基化修饰的RNA区域;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和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细胞中WTAP、KDM4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结果:沉默Kasumi-1细胞中WTAP的表达后,m^(6)A甲基化修饰在KDM4B mRNA 3’UTR的富集程度显著下降(P<0.01),沉默Kasumi-1和SKNO-1细胞中WTAP的表达可显著抑制KDM4B蛋白(P<0.001)和mRNA表达水平(Kasumi-1:P<0.001;SKNO-1:P<0.01)、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下降(Kasumi-1:P<0.001;SKNO-1:P<0.01)。结论:t(8;21)AML细胞系中,WTAP通过调控KDM4B基因mRNA 3’UTR的m^(6)A修饰调控KDM4B的表达,沉默KDM4B表达可以抑制t(8;21)AML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IP-qPCR 急性髓系白血病 t(8 21)染色体易位 KDM4B RNA m^(6)A甲基化修饰
原文传递
m^(6)A甲基化修饰在重度抑郁症中的作用
9
作者 曲智 段东晓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RNA中常见且可逆的mRNA修饰,属于表观遗传学修饰之一。在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及阅读蛋白的调控下,m^(6)A修饰通过介导RNA转录、剪接、翻译等过程来影响相关蛋白质的表达,调...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RNA中常见且可逆的mRNA修饰,属于表观遗传学修饰之一。在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及阅读蛋白的调控下,m^(6)A修饰通过介导RNA转录、剪接、翻译等过程来影响相关蛋白质的表达,调控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作为一种发病率高,治愈率低且极易复发的精神类疾病,其致病因素诸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学因素等,但其发病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期研究发现m^(6)A修饰与MDD发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逐渐成为研究MDD发病机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m^(6)A甲基化修饰过程及相关酶类在MD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重度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 重度抑郁症 甲基化 m^(6)A甲基转移酶 m^(6)A去甲基化酶
下载PDF
m^(6)A和miRNA协同调控北京鸭胚胎期骨骼肌发育的研究
10
作者 李盈 郭旭 +1 位作者 蒋启程 顾丽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81,共12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胚胎期mi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在北京鸭胸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了解北京鸭胸肌发育规律奠定基础。[方法]收集E13和E27两个阶段的北京鸭胚胎胸肌,利用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MeRIP-Seq)和小RN...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胚胎期mi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在北京鸭胸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了解北京鸭胸肌发育规律奠定基础。[方法]收集E13和E27两个阶段的北京鸭胚胎胸肌,利用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MeRIP-Seq)和小RNA高通量测序(miRNA-Seq)来鉴定在北京鸭胚胎胸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受m^(6)A调控的相关差异基因,再联合miRNA及其靶基因分析其功能。[结果]miRNA-Seq结果显示,差异显著miRNAs有181个,通过靶基因预测到11 176个靶标,包括m6A相关基因以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MeRIP-Seq在E13和E27组分别检测到14 344和14 016个m^(6)A峰,分别映射到8 248和7 763个已知基因。E13与E27时期m6A共3 240个,映射到2 767个差异甲基化基因(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genes, DMGs)。DMGs的GO和KEGG分析显示,DMGs主要富集于肌肉发育、脂肪沉积相关通路,同时也富集到很多和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如MTPN、MYF6和MYF5。miRNA-Seq检测到5 556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这些DEGs在Wnt信号通路、代谢途径、脂肪酸显著富集,提示DEGs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代谢过程。miRNA-Seq和m6A-Seq关联分析显示,共检测到1 517个差异甲基化和表达相关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methylation genes, DEMGs),对这些DEMGs的GO和KEGG分析显示,DEMGs主要富集在肌肉发育相关通路中。[结论]m^(6)A甲基化修饰和miRNA对北京鸭骨骼肌发育和脂肪沉积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m^(6)A甲基化修饰 高通量测序 北京鸭
下载PDF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海霞 张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一种调控真核细胞基因表达最常见的修饰方式,影响RNA的剪接、降解、稳定性以及蛋白翻译等过程。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肿瘤免疫应答的相关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一种调控真核细胞基因表达最常见的修饰方式,影响RNA的剪接、降解、稳定性以及蛋白翻译等过程。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肿瘤免疫应答的相关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m^(6)A修饰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以及相关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微环境中,m^(6)A修饰也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募集、活化和极化等,从而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起到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靶向m^(6)A修饰来干预机体免疫系统,如通过小分子抑制剂靶向失调的m^(6)A调控因子、诱导免疫细胞重编程等,可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加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m^(6)A修饰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围绕m^(6)A甲基化修饰对免疫细胞及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免疫治疗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甲基化 肿瘤免疫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环状RNA的m^(6)A甲基化修饰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洪立辉 商谨晶 +2 位作者 董叶萍 王慧 杜来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63-370,共8页
环状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非编码RNA,具有较高的分子结构稳定性、高度保守性和表达特异性。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RNA中常见的修饰。大量的证据表明环状RNA和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肿瘤的... 环状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非编码RNA,具有较高的分子结构稳定性、高度保守性和表达特异性。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RNA中常见的修饰。大量的证据表明环状RNA和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叙述了环状RNA和m^(6)A RNA甲基化修饰的概念以及二者与肿瘤的联系,汇总了肿瘤相关的具有m^(6)A RNA甲基化修饰的环状RNA,并讨论了其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方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环状RNA m^(6)A R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对结肠癌预后及免疫疗效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沈超琴 刘韬韬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目的 探讨结肠癌中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为结肠癌患者诊治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m^(6)A-脂肪... 目的 探讨结肠癌中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为结肠癌患者诊治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采用单因素、LASSO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基于lncRNA表达的风险模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ROC曲线及列线图验证风险模型的准确性。比较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结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从TCGA数据库中鉴定出670个m^(6)A相关lncRNA及1 011个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其中39个交叉的lncRNA具有预后意义。通过LASSO及多因素回归构建了包含5个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的风险模型,风险评分较高者预后较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风险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HR=11.8,95%CI 3.6~38.7)。ROC曲线显示其预测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 (95%CI 0.611~0.905)、0.793 (95%CI 0.708~0.877)和0.815 (95%CI 0.722~0.907)。相较于高风险组,低风险组肿瘤有更多的M1型巨噬细胞浸润(P<0.05),免疫检查点基因(CD44、TNFRSF9、CD40LG、CD48、CD244、IDO1、HAVCR2、CD27、ICOS、LAIR1、TMIGD2、CD28、TIGIT)表达增高(P<0.05)。结论 该m^(6)A-脂肪酸代谢相关lncRNA风险模型可用于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及免疫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6)A 脂肪酸代谢 lncRNA 免疫治疗
下载PDF
m^(6)A修饰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伟健 李柳艳 +2 位作者 曾达通 危丹明 熊丹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2-1707,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据报道,2018年全球新增病例约841000例,死亡病例约781000例[2]。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因此HCC...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据报道,2018年全球新增病例约841000例,死亡病例约781000例[2]。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因此HCC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之比接近1[3]。目前,HCC潜在的分子发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4]。探索H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HCC早期诊断、精准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RNA甲基化修饰 m^(6)A修饰 治疗
下载PDF
METTL14介导的m^(6)A甲基化修饰Snail-1蛋白对食管癌细胞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钟守平 李广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565-3571,共7页
目的:探讨METTL14介导的m^(6)A甲基化修饰Snail-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PIA分析ESCC患者METTL14的表达情况及对其生存期进行评估;实验分为si-NC组和si-METTL14组;qPCR检测M... 目的:探讨METTL14介导的m^(6)A甲基化修饰Snail-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PIA分析ESCC患者METTL14的表达情况及对其生存期进行评估;实验分为si-NC组和si-METTL14组;qPCR检测METTL14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nail-1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eRIP-qPCR检测m^(6)A修饰Snail-1的水平;加入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检测Snail-1 mRNA稳定性。结果:ESCC患者和细胞系中METTL1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METTL14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P<0.01)。si-METTL14组中METTL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显著降低(P<0.01);E-cadherin表达显著上升(P<0.01),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侵袭个数明显减少(P<0.01)。进一步发现,si-METTL14转染显著下调Snail-1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1),且显著降低m^(6)A Snail-1水平(P<0.01)以及Snail-1 mRNA的稳定性(P<0.01)。Snail-1拯救实验证明与si-METTL14+OE-NC组相比,si-METTL14+OE-Snail-1组中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ESCC细胞中,METTL14和Snail-1的表达均上调;敲低METTL14可显著降低Snail-1 mRNA的稳定性,而减少其表达,从而抑制ESCC细胞侵袭和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14 m^(6)A Snail-1 食管癌 EMT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Cav-1^(-/-)小鼠脑缺血后m^(6)A修饰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雅倩 陈博威 +3 位作者 田丰铭 刘英飞 易健 刘柏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8-73,共6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小窝蛋白1基因敲除(Cav-1^(-/-))小鼠脑缺血后N6-甲基腺苷(m^(6)A)修饰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野生型(WT)小鼠及Cav-1^(-/-)(KO)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采...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小窝蛋白1基因敲除(Cav-1^(-/-))小鼠脑缺血后N6-甲基腺苷(m^(6)A)修饰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野生型(WT)小鼠及Cav-1^(-/-)(KO)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模型,补阳还五汤组予补阳还五汤(18.5 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7 d。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试剂盒检测缺血侧皮质m^(6)A水平,HE染色观察缺血侧皮质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缺血侧皮质血管新生情况,RT-qPCR检测缺血侧皮质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肾母细胞瘤1相关蛋白(WTAP)、肥胖相关蛋白(FTO)及AlkB同系物5(ALKBH5)mRNA表达。结果与同基因型对照组比较,WT、KO模型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缺血侧皮质m^(6)A水平明显升高(P<0.01),缺血侧皮质出现病理形态损伤,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Ki-67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KO模型组小鼠缺血侧皮质WTAP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FTO和ALKBH5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同基因型模型组比较,WT、KO补阳还五汤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m^(6)A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缺血侧皮质病理形态损伤改善,VWF/Ki-67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KO补阳还五汤组小鼠缺血侧皮质WTAP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FTO和ALKBH5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WT模型组和WT补阳还五汤组各项指标优于KO组(P<0.01,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Cav-1调控脑缺血小鼠m^(6)A修饰和血管新生,从而发挥保护脑缺血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 Cav-1^(-/-) m^(6)A修饰 血管新生 小鼠
下载PDF
m^(6)A修饰在脓毒性心肌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兰咏梅 马丽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8-44,共7页
脓毒性心肌病是脓毒症在危急阶段炎症侵犯到心肌而引起的心脏器质性病变,是重症监护室过程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m^(6)A修饰是真核信使核糖核酸中最常见和最丰富的内部修饰,广泛参与并调控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研究发... 脓毒性心肌病是脓毒症在危急阶段炎症侵犯到心肌而引起的心脏器质性病变,是重症监护室过程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m^(6)A修饰是真核信使核糖核酸中最常见和最丰富的内部修饰,广泛参与并调控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在脓毒性心肌病及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均有m^(6)A修饰的参与.因此本文重点对国内外关于m^(6)A修饰与脓毒性心肌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脓毒性心肌病及相关疾病中m^(6)A修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m^(6)A修饰 脓毒症 心肌细胞
下载PDF
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颅脑损伤模型大鼠坏死性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树楷 刘仲海 +2 位作者 刘珍 蔡金城 魏入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167-3172,共6页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赖N6-甲基腺苷(m^(6)A)的调节,并与坏死性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关系尚未被研究。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赖N6-甲基腺苷(m^(6)A)的调节,并与坏死性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关系尚未被研究。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坏死性凋亡的关系,为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STAT1抑制剂)组,各10只。后2组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脑硬膜,不进行颅脑打击。颅脑损伤6 h后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水平以及脑含水量,检测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总m^(6)A RNA甲基化修饰水平、STAT1和JA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和YTHDF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JAK1和STA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与创伤性颅脑损伤组相比,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降低,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和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JAK1和STA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③提示颅脑损伤后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降低,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表达水平下降,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增加JAK1和STAT1的表达,促进细胞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m^(6)A RNA甲基化 坏死性凋亡 JAK/STAT 动物模型
下载PDF
m^(6)A甲基化酶相关基因在牛骨骼肌生成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昕冉 马鑫浩 +1 位作者 杜嘉伟 昝林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8,共14页
【目的】近年来,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肌肉发育中的作用不断被发现,通过探究m^(6)A甲基化酶相关基因,包括METTL3,METTL14,WTAP,FTO和ALKBH5,在牛肌肉组织以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SMSCs)增殖和分化过程... 【目的】近年来,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肌肉发育中的作用不断被发现,通过探究m^(6)A甲基化酶相关基因,包括METTL3,METTL14,WTAP,FTO和ALKBH5,在牛肌肉组织以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SMSCs)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同时分析体外成肌分化过程中m^(6)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为阐明m^(6)A修饰在骨骼肌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m^(6)A甲基化酶相关基因在新生和成年牛不同部位骨骼肌中的表达。随后在秦川牛肉用新品系背最长肌中分离SMSCs,通过生长曲线、免疫荧光和RT-qPCR技术验证SMSCs的增殖和成肌分化功能,使用RT-qPCR检测m^(6)A甲基化酶相关基因在SMSCs增殖期24、36、48、60、72 h和分化第0、2、4、6、8天中的时序表达谱。最后利用LC-MS/MS和Dot blot技术检测SMSCs分化过程中m^(6)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METTL3、METTL14和WTAP等m^(6)A甲基化转移酶基因在成年牛背最长肌、前腿肌和后腿肌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新生牛(P<0.01)。FTO和ALKBH5等m^(6)A去甲基化酶基因在成年牛后腿肌中的表达更高(P<0.01),ALKBH5在成年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也较高(P<0.01)。分离的SMSCs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且可正常成肌分化。在SMSCs增殖期,METTL3表达逐渐下降,但在增殖后期时明显提高。METTL14在增殖期的表达变化差异不明显,WTAP则在增殖48 h后表达逐渐降低。而FTO和ALKBH5在增殖期的时序表达类似,60 h之前变化不显著,但在72 h时显著提高。在SMSCs成肌分化过程中,METTL3、METTL14和WTAP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分化前期上升,随后下降,在分化末期表达增加。而FTO的表达随分化进行逐渐增加,ALKBH5则在分化前4天表达上升,随后不断下降。此外,在SMSCs分化过程中,mRNA的整体m^(6)A水平下降(P<0.01)。【结论】m^(6)A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在新生牛和成年牛骨骼肌中的表达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表明m^(6)A修饰可能对秦川牛骨骼肌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些m^(6)A相关甲基化酶可能参与调控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一发现为研究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骨骼肌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 m^(6)A甲基化酶 骨骼肌卫星细胞 细胞增殖 成肌分化
下载PDF
m^(6)A结合蛋白IGF2BP2的遗传变异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欣苑 冯延璐 +4 位作者 葛毅凌 许思易 李洁 王新华 梁戈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973-3979,共7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2,IGF2BP2)基因rs4402960、rs11705701、rs1470579和rs987717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胃癌发病风险的...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2,IGF2BP2)基因rs4402960、rs11705701、rs1470579和rs987717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甘肃省武威地区胃癌病例548例,健康对照706例;采用高通量Hi-SNP的方法对上述四个SNPs位点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这四个SNPs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IGF2BP2基因的rs9877179与胃癌发病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P<0.05);与TT/T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rs9877179 GG基因型携带者的胃癌发病风险显著下降;分层分析发现,与T等位基因女性携带者相比,G等位基因女性携带者的胃癌发病风险显著下降;与TT/T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携带者患中晚期胃癌的风险显著下降。此外,未发现rs4402960、rs11705701和rs1470579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结论:IGF2BP2基因的rs9877179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其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 胃癌 IGF2BP2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