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9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及其免疫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伊曲 朱经国 +4 位作者 覃志彪 蒋桥明 于美玲 胡庭俊 韦英益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6,共7页
试验旨在探索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将1 000尾南美白对虾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对照组,辣蓼黄酮提取物高(8.0 g/kg饲料)、中(4.0 g/kg饲料)、低(2.0 g/kg饲料)剂量试验组,连续给药35 d,于第17... 试验旨在探索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将1 000尾南美白对虾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对照组,辣蓼黄酮提取物高(8.0 g/kg饲料)、中(4.0 g/kg饲料)、低(2.0 g/kg饲料)剂量试验组,连续给药35 d,于第17、35天测定对虾体长、体重,肝胰腺指数、血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含量及肝胰腺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用药后第17天,低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终末体长、体重和增重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35天时,低中高剂量组的iNOS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中剂量试验组南美白对虾血液中ACP和TP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终末体长、体重和增重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低、中、高剂量组血液中颗粒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血液中TP、SOD、T-AOC、iNOS、ACP、AKP等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含量以及肝胰腺组织中ProPO、PE、LGBP等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升高。说明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具有促生长、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和升高相关酶活性及调节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提取物 南美白对虾 免疫功能 免疫相关因子 mrna表达水平
下载PDF
肉桂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关mRNA表达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哲 赵雯雯 +2 位作者 孙秀蕊 闫天月 张玉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3,I0016,共6页
为探讨肉桂补肾助阳的作用机制,对连续灌胃肉桂后的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关mRNA表达及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考察。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肾阳虚模型组(MOD组)、低剂量肉桂组(RG... 为探讨肉桂补肾助阳的作用机制,对连续灌胃肉桂后的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关mRNA表达及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考察。采用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肾阳虚模型组(MOD组)、低剂量肉桂组(RGL组)和高剂量肉桂组(RGH组)。RGH组和RGL组大鼠分别连续4周灌胃不同剂量的肉桂提取液(8.1 g·kg^(-1)·d^(-1)和4.05 g·kg^(-1)·d^(-1)),CON组和MOD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相关腺体脏器指数、血浆激素水平、mRNA表达,及相关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CON组比,MOD组下丘脑指数、肾上腺指数、胸腺指数、甲状腺指数和睾丸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垂体指数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血浆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睾酮(T)水平和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mRN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雌二醇(E2)水平下丘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肾上腺、胸腺、睾丸病理组织形态也发生病理改变;与MOD组相比,RGL组和RGH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损伤有所减轻。实验验证了肉桂对肾阳虚大鼠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全面调控作用相关。研究可为揭示肉桂补肾作用机制,为肾阳虚证的临床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肾阳虚证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mrna表达 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大黄素、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生长、生理生化指标、抗病原感染以及两种HSP70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明建华 谢骏 +7 位作者 徐跑 刘文斌 戈贤平 刘波 何义进 周群兰 习丙文 潘良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47-1459,共13页
选取1200尾健康的团头鲂,体重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50.3mg/kg维生素C,以L-抗坏血酸-2-多聚磷酸酯为Vc源),另外3组为试验组,投喂饲料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mg/kg大黄素、700mg/kgVc、60... 选取1200尾健康的团头鲂,体重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50.3mg/kg维生素C,以L-抗坏血酸-2-多聚磷酸酯为Vc源),另外3组为试验组,投喂饲料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mg/kg大黄素、700mg/kgVc、60mg/kg大黄素+700mg/kgVc。连续投喂60d后,检测团头鲂生长、肌肉成分、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以及两种热休克蛋白70s(HSP70s)mRNA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团头鲂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成活率,以综合评价大黄素、高剂量V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Vc组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血清中总蛋白(TP)、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诱导型HSP70 mRNA的基础表达水平,降低了饵料系数、死亡率、血清中皮质醇(COR)、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配伍组虽然血清中TP、LSZ的含量以及肝脏HSP70 mRNA水平显著升高,肝脏MDA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但均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它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还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而Vc和配伍组的CAT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一些指标如血清中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胆固醇(CHOL)、肝脏组成型HSC70mRNA的表达水平、鱼体形体指标以及肌肉组成成分等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攻毒试验也表明,大黄素和高剂量Vc组能显著提高攻毒后鱼的成活率(P<0.05),而二者配伍后效果反而下降,其相互作用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大黄素 维生素C 生长 HSP70s mrna表达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感染对不同品系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强俊 杨弘 +3 位作者 王辉 徐跑 柒壮林 何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8-968,共11页
以吉富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饲养100d后,进行海豚链球菌(2.95×108CFU/mL)感染试验,分析攻毒前后各品系罗非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另从各桶中取20尾鱼进行同样... 以吉富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埃及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饲养100d后,进行海豚链球菌(2.95×108CFU/mL)感染试验,分析攻毒前后各品系罗非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另从各桶中取20尾鱼进行同样的攻毒试验,统计攻毒后各时间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96h后,吉富罗非鱼和新吉富罗非鱼对病原较为敏感,累积死亡率分别达到36.67%和38.33%;埃及尼罗罗非鱼对病原敏感性较差,试验期间未见死亡。吉富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和红罗非鱼血清皮质醇和葡萄糖水平以及肝脏HSP70 mRNA的表达量在攻毒后明显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溶菌酶活力也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活力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低于攻毒前。埃及尼罗罗非鱼可以利用糖原和脂类产生的能量,提高了HSPS与一些特定免疫蛋白(溶菌酶、球蛋白等)的合成,增强了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罗非鱼选育过程中,需要将抗病力与生长性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注重生长速度的同时也要增强其抗应激能力,从而为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血液生化指标 HSP70 mrna表达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伯英 程立海 +1 位作者 高慧 季士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5-500,共6页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RNA点杂交和Northernblo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电针对切除卵巢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ER)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针刺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切除卵巢可导致...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RNA点杂交和Northernblo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电针对切除卵巢大鼠脑内雌激素受体(ER)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针刺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切除卵巢可导致血雌二醇(E2)水平降低,动物脑内ER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强;电针实验穴位后,去卵巢大鼠血的E2含量明显增加,脑内ER蛋白和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正常大鼠电针处理后,血E2水平和脑内ER表达均未见明显改变。上述结果提示,电针可提高去卵巢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使脑内ER表达发生改变,这种作用是一种涉及机体某些基因表达改变的长时程效应,初步看来似乎是针刺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电针 雌二醇 mrna表达
下载PDF
急性热应激对西伯利亚鲟HSP70 mRNA表达、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2 位作者 王巍 胡红霞 马国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4-350,共7页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对急性热应激的抗逆机理,将体质量为(155.47±19.50)g的鱼从17.5℃迅速转至27.5℃水中,在1h和3h取样测定HSP70 mRNA表达变化、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急性热应激时鳃、脾和脑的...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对急性热应激的抗逆机理,将体质量为(155.47±19.50)g的鱼从17.5℃迅速转至27.5℃水中,在1h和3h取样测定HSP70 mRNA表达变化、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急性热应激时鳃、脾和脑的HSP70 mRNA表达量升高,具有组织特异性,热应激1h时鳃的表达量升高最快(P<0.05),3h时保持1h时的表达水平;脾和脑热应激1h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在1h至3h时升高较快,并且脑组织的表达量升高最快(P<0.05)。热应激1h时血清皮质醇(Cortisol)含量迅速升高(P<0.05),之后快速回落。脾脏巨噬细胞呼吸暴发在热应激1h时显著升高(P<0.05),3h时降低。血清补体C3在1h时略有升高,3h时显著性降低(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LZM activity)先升高后降低差异不显著。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热应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3h时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热应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1h的短暂急性应激增强了西伯利亚鲟的非特异性免疫,3h的应激使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在热应激过程中,HSP70表达升高,其中鳃组织最快,起到应激保护作用,提高了机体热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急性热应激 HSP70 mrna表达 皮质醇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湖羊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业芬 李齐发 +4 位作者 李二林 涂飞 胡冬利 谢庄 陈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55-3661,共7页
【目的】研究湖羊卵巢组织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的相关性,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揭示湖羊高繁多胎分子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产单羔组和多羔组,发情后24~36h屠宰... 【目的】研究湖羊卵巢组织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的相关性,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揭示湖羊高繁多胎分子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产单羔组和多羔组,发情后24~36h屠宰,取卵巢,计数排卵点,记录排卵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基因mRNA在单羔组和多羔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BMP2、BMP4和BMP7基因在湖羊母羊卵巢组织内表达,而且在垂体及下丘脑、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输卵管组织中均有表达;BMP6基因仅在湖羊母羊卵巢、肾脏、肌肉和输卵管组织中表达。在卵巢组织,多羔组排卵数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且多羔组BMP4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而BMP2、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在单羔组和多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卵巢组织中,只有BMP4基因mRNA表达与排卵数呈正相关(r=0.741,P<0.05)。【结论】BMP4基因mRNA表达在单羔组和多羔组间差异显著,可能对湖羊排卵数起关键作用,是影响湖羊排卵数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排卵数 BMP2 BMP4 BMP6 BMP7 mrna表达
下载PDF
镉胁迫对家蚕脂肪体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袁红霞 褚峰 +3 位作者 秦粉菊 刘佳 何亚清 刘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探讨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Bombyxmori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示生物在镉胁迫下的酶反应及相关的基因表达。【方法】给家蚕幼虫期全龄添食镉(cd^2+),调查不同性别家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 【目的】探讨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Bombyxmori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示生物在镉胁迫下的酶反应及相关的基因表达。【方法】给家蚕幼虫期全龄添食镉(cd^2+),调查不同性别家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d^2+胁迫对雌雄家蚕MDA含量均具有浓度效应关系,MDA含量随c∥’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cd。‘胁迫下,S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OD和CAT活性变化有显著相关性(雄:R=0.770,P=0.001;雌:R=0.854,P=0.000)。雌性家蚕脂肪体中CAT活性变化和CatmRNA水平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712,P=0.003)。雄性家蚕脂肪体中GSH-Px活性随cd^2+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显示浓度一效应关系,12.5~50mg/kgCd^2+胁迫组GSH-Px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活性和GSH-PxmRNA水平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834,P=0.000);雌性家蚕脂肪体中GSH-Px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12.5mg/kgCd^2+胁迫组GSH.Px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结果表明,急性镉胁迫对家蚕脂肪体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脂质过氧化加剧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有关。家蚕对重金属镉的解毒机制有性别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重金属污染 脂肪体 丙二醛 抗氧化酶 酶活性 mrna表达
原文传递
Lep和LEPR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宝凤 周沙沙 +5 位作者 王景霖 魏琳琳 乔利英 刘建华 梁琛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4-1022,共9页
本研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Lep和LEPR2个基因在2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不同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这2个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采集2个品种2、4、6、8、10和12月龄时共计96个个体(... 本研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Lep和LEPR2个基因在2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不同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这2个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采集2个品种2、4、6、8、10和12月龄时共计96个个体(每品种公、母各半)7个部位(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腹膜后、皮下、肾周和尾部)的脂肪组织进行mRNA表达研究。结果表明,Lep和LEPR在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时空差异性。作为主效应,品种和性别基本不影响Lep和LEPR mRNA的表达,但品种与月龄间的互作对这2个基因的表达均有所影响。尽管这2个基因协同调节脂肪沉积和能量代谢,但是存在反向调节。有关结果为深入研究绵羊脂肪代谢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LEP LEPR mrna表达 脂肪组织
下载PDF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1β、IL-1ra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熳 王丽娜 +6 位作者 易春霞 孟宪芳 曾青 张静 李玲俐 施静 关新民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试验评分、炎症灶局部病理反应 ,以及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IL 1r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将完全弗氏佐剂 50 μL注入SD大鼠左后肢外踝关节皮下制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 ,电... 目的 :观察电针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试验评分、炎症灶局部病理反应 ,以及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IL 1r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将完全弗氏佐剂 50 μL注入SD大鼠左后肢外踝关节皮下制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 ,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 (刺激参数为0 .5~ 1.5V ,4~ 16Hz,3 0min) ,应用跖、背屈关节评分连续观察大鼠 7d内的痛反应曲线 ,应用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病灶局部皮肤组织炎性病理反应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IL 1β、IL 1ra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可明显减少炎症痛大鼠的疼痛评分 ,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炎性病理反应 ,并抑制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mRNA表达 ,促进IL 1ramRNA表达 ,使IL 1ra/IL 1β比值上升 (P <0 .0 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灶局部致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从根本上解除局部病灶免疫细胞的激活状态 ,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调控作用 ,从外周途径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 病灶 IL-1RA mrna表达 IL-1Β 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 方法观
下载PDF
紫草油对创面组织修复及bFG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陈君长 党晓谦 时志斌 高登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愈合率,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住院患者的皮肤创面用紫草油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两...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愈合率,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住院患者的皮肤创面用紫草油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率。用RT-PCR方法观察两组创面组织的bFGF mRNA表达。结果两组创面组织均存在内源性bFGF mRNA基因表达,观察组创面组织bFGF基因表达在各个时段均明显超过对照组,灰密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 mRNA基因表达程度相平行,而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中,作为内参的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都有表达,并且各时段GAPDH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紫草油对创面组织中bFGF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紫草油提高创面愈合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油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mrna表达 创面组织 BFGF 组织修复 创面愈合率 分子生物学机制 factor
下载PDF
飞蝗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mRNA表达特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晓健 张欢欢 +3 位作者 李大琪 崔淼 马恩波 张建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4-1271,共8页
海藻糖酶是海藻糖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在昆虫发育和能量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海藻糖酶基因的功能,本文分析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一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并对其mRNA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藻糖... 海藻糖酶是海藻糖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在昆虫发育和能量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海藻糖酶基因的功能,本文分析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一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并对其mRNA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藻糖酶(TRE,GenBank登录号:FJ795020)不含有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酶与大豆蚜Aphis glycines、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可溶型海藻糖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因此我们将该酶的基因命名为LmTre-1。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mTre-1在卵发育前期、中期的表达量都很低,卵发育后期表达量显著提高;LmTre-1在5龄若虫和成虫被检测的组织部位中均有表达,在体壁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脂肪体、肌肉、气管、精巢及卵巢中;5龄飞蝗刚蜕皮后LmTre-1在体壁中的表达量较高,随着生长发育其表达量逐渐降低;LmTre-1在成虫发育期体壁中稳定高表达。LmTre-1的mRNA表达特性与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非常相似,据此推测该基因可能与体壁几丁质的合成相关。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该基因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并为以海藻糖酶为杀虫靶标的农药筛选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海藻糖酶 序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mrna表达
原文传递
能量对蛋鸡卵巢促卵泡素受体mRNA表达及产蛋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玉 黄应祥 +2 位作者 曹果青 张桂贤 杨文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5-591,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促卵泡素受体(FSHR)mRNA表达及产蛋率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体重相近的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重复18只鸡。在蛋鸡采食其他营养成分相同... 为了探讨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促卵泡素受体(FSHR)mRNA表达及产蛋率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体重相近的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重复18只鸡。在蛋鸡采食其他营养成分相同的情况下,配制不同梯度的能量饲料,采用相对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FSHR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高能组卵巢FSHR mRNA的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对照组、低能组随周龄的增加鸡卵巢FSHR 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14周龄,低能Ⅱ组卵巢FSHR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18周龄,对照组鸡卵巢FSH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能Ⅱ组(P<0.05),除对照组外的其他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2周龄,对照组与高能Ⅱ组和低能Ⅰ组间没有差异(P>0.05),却显著高于高能Ⅰ组和低能Ⅱ组(P<0.05)。鸡22周龄卵巢FSHR mRNA表达量与22、28周龄产蛋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35周龄产蛋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46周龄产蛋率无显著相关(P>0.05)。结果提示,适当的能量水平可以提高FSHR mRNA的表达,进而提高产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能量 FSHR mrna表达 产蛋率
下载PDF
Se和VE对大鼠心肌组织TGF-β_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军 吕晓红 +2 位作者 李广生 饶明俐 孙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Se和VE对大鼠心肌组织TGF鄄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Se和VE缺乏的半合成人工饲料喂养大鼠,采用RT鄄PCR检测TGF鄄β1mRNA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特点。结果Se和VE联合缺乏组大鼠心肌可见散在微小灶状心肌坏死。与补Se补VE组比较,Se... 目的探讨Se和VE对大鼠心肌组织TGF鄄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Se和VE缺乏的半合成人工饲料喂养大鼠,采用RT鄄PCR检测TGF鄄β1mRNA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特点。结果Se和VE联合缺乏组大鼠心肌可见散在微小灶状心肌坏死。与补Se补VE组比较,Se或VE单项缺乏组TGF鄄β1mRNA表达已有所增高(P<0.01),Se和VE联合缺乏组TGF鄄β1mRNA表达增高最显著(P<0.001)。结论Se和VE缺乏可诱导大鼠心肌组织TGF鄄β1mRNA表达上调,TGF鄄β1可能亦参与了Se和VE联合缺乏所致心肌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 VE 大鼠 心肌组织 TGF-Β1 mrna表达 心肌细胞
下载PDF
能量对初情期前母猪卵巢LHR和FSHR mRNA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虚 于淼瑛 +4 位作者 刘立文 易康乐 李纯锦 陈璐 孙艳玲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5,共9页
对9头50日龄、体质量为30 kg的初情期前杜×长×大三元杂交母猪进行长期日粮能量差异饲养试验。饲养结束后屠宰,取卵巢液氮保存。半定量RT-PCR检测每头母猪卵巢LH和FSH受体mRNA的含量。结果,高能组卵巢LH和FSH受体mRNA的含量显... 对9头50日龄、体质量为30 kg的初情期前杜×长×大三元杂交母猪进行长期日粮能量差异饲养试验。饲养结束后屠宰,取卵巢液氮保存。半定量RT-PCR检测每头母猪卵巢LH和FSH受体mRNA的含量。结果,高能组卵巢LH和FSH受体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中能组和低能组(P<0.05);而低能组显著低于中能组和高能组(P<0.05)。表明,能量水平高的日粮可以显著地促进初情期前卵巢上LH和FSH受体在mRNA水平的表达,而能量水平不足的日粮则不利于这种表达。本文首次报道了日粮能量水平对母猪卵巢LH和FSH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LH FSH受体 mrna表达 初情期前母猪
下载PDF
中药成分复方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IFN-γ和IL-10的mRNA表达以及兔出血症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龙圣 胡元亮 +3 位作者 薛家宾 王芳 王德云 徐为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09-3815,共7页
【目的】研究两个中药成分复方(cCHMIs)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黄酮和人参皂苷4种中药成分组成两个复方,用MTT法和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它们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IL-10mRNA的表达影... 【目的】研究两个中药成分复方(cCHMIs)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黄酮和人参皂苷4种中药成分组成两个复方,用MTT法和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它们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IL-10mRNA的表达影响;并将两个复方作为佐剂,配合兔出血症疫苗免疫幼兔,以铝胶苗和无佐剂苗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7、14、21、35、49d用MTT法和血凝抑制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于免疫后63d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和攻毒保护率。【结果】两个复方在体外均可以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淋巴细胞IFN-γ、IL-10mRNA的表达;作为佐剂,两个复方可以显著提高免疫兔的血清抗体效价,促进体内淋巴细胞增殖,显著促进圆小囊、肠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发育,有较高的攻毒保护效果。【结论】两个复方中药成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可被开发成新型的免疫增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成分复方 兔出血症 淋巴细胞增殖 mrna表达 抗体效价 免疫器官指数
下载PDF
热应激和吡虫啉对大豆蚜hsp70和hsc70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岚岚 朱明贺 +4 位作者 董天宇 赵奎军 曲忠诚 吕洋 韩晓旭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4,共8页
【目的】昆虫在高温或农药的胁迫下,通过高效表达热休克蛋白(HSP)等建立应激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为从转录组水平上认识大豆蚜Aphis glycines在热应激和吡虫啉胁迫下hsp70和hsc70 mRNA表达分子机制,进而寻找自我保护应激反应中的薄弱环... 【目的】昆虫在高温或农药的胁迫下,通过高效表达热休克蛋白(HSP)等建立应激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为从转录组水平上认识大豆蚜Aphis glycines在热应激和吡虫啉胁迫下hsp70和hsc70 mRNA表达分子机制,进而寻找自我保护应激反应中的薄弱环节,为大豆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同源克隆、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不同热激时间和热激后不同恢复时间及不同吡虫啉浓度对大豆蚜4龄若虫hsp70和hsc70的表达影响。【结果】37℃热激后,大豆蚜4龄若虫中hsp70表达量先上调,1 h时升至对照组的10.36倍(P<0.05),然后逐渐下降。同样热激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对大豆蚜若蚜中hsp70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热激处理后,大豆蚜若蚜中hsp70立即大量表达,表达量为对照组的8.78倍(P<0.05),随后表达量下降至对照组水平,而hsc70的表达量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大豆蚜若蚜受吡虫啉的胁迫时,其hsp70和hsc70的表达量受吡虫啉的浓度及胁迫的时间的影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结论】吡虫啉诱导大豆蚜hsp70和hsc70表达量的上调;而热胁迫对hsp70和hsc70 mRNA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高温可以诱导hsp70的表达,但对hsc70没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热休克蛋白 吡虫啉 热激 mrna表达
原文传递
中药滋补肝肾方对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辉 王莒生 +6 位作者 王萍 陶毅 蔡念宁 郁卫东 杨立新 郭念筠 陈清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滋补肝肾方治疗白癜风的分子学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方法 ,观察中药滋补肝肾方对鼠B16黑素瘤细胞株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中药滋补肝肾方能使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 目的 探讨中药滋补肝肾方治疗白癜风的分子学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方法 ,观察中药滋补肝肾方对鼠B16黑素瘤细胞株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中药滋补肝肾方能使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中药滋补肝肾方能上调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 ,这是其治疗白癜风的药理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滋补肝肾方 B16黑素瘤 酪氨酸酶 mrna表达 白癜风
下载PDF
左旋咪唑对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ICAM-1、iNOS及IFNγ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邢清和 郑荣远 +2 位作者 韩钊 王永铭 贺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0-421,共2页
关键词 左旋咪唑 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 ICAM-1 INOS IFNΓ mrna表达 LMS EAE
下载PDF
绵羊LPIN1基因的克隆和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琳琳 高晋生 +8 位作者 王景霖 程俐芬 乔利英 贾夏丽 张静 杨凯捷 刘建华 梁琛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71-1379,共9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的LPIN1基因,分析其mRNA在2个不同脂尾型绵羊品种的7种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揭示该基因在绵羊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克隆LPIN1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ipin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域;利用Real-ti...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的LPIN1基因,分析其mRNA在2个不同脂尾型绵羊品种的7种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揭示该基因在绵羊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利用RT-PCR技术克隆LPIN1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ipin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域;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2、4、6、8、10和12月龄共96个个体(每品种公、母各半)在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腹膜后、皮下、肾周和尾部脂肪中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LPIN1基因CDS区长2 688bp,编码985个氨基酸。Lipin1是1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含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88个磷酸化位点,但无跨膜域和信号肽。在其氨基酸序列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各含有一段高度保守的序列,分别为Lipin-N和LNS2(Lipin/Ned1/Smp2)超家族特征序列。LPIN1mRNA在所研究的脂肪组织中都表达,其中肾周脂肪中表达最高,肠系膜脂肪中表达最低。品种、组织和月龄及其二阶互作对该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影响。LPIN1基因直接参与并间接调节脂肪代谢,对绵羊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LPIN1基因 序列特征 脂肪组织 mrna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