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睑板腺癌手术切除合并睑缺损重建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作者 赵瑜 祁玮 +3 位作者 白蓉 郝红艳 李盛 李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45-50,5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睑板腺癌(MGC)手术切除合并睑缺损重建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4月。2位研... 目的系统评价睑板腺癌(MGC)手术切除合并睑缺损重建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4月。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MedCalc软件对复发率进行定量Meta分析,描述性分析其他结局。结果研究共纳入22项回顾性病例研究文献,包括了335名患者。使用不同的睑缺损重建方式均能改善眼睑的形态和功能,加权合并复发率为7.23%。74例患者报告睫毛缺损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MGC手术切除合并睑缺损重建后复发率低,眼睑形态功能恢复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睑缺损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睑板腺癌nm23基因mRNA和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宁宏 马萍 +3 位作者 李海燕 张劲松 亢晓丽 贾广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nm2 3和c myc基因表达与睑板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 3 3例睑板腺癌石蜡切片中nm2 3和c 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为 4 8.5 % ( 16/ 3 3 ) ,c... 目的 :探讨nm2 3和c myc基因表达与睑板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 3 3例睑板腺癌石蜡切片中nm2 3和c 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为 4 8.5 % ( 16/ 3 3 ) ,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5 4 .5 % ( 18/ 3 3 )。ⅡⅢ度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 NA表达阳性率为 63 .6% ( 14 / 2 2 ) ,Ⅰ度为 18.2 % ( 2 / 11) ,二者比较P <0 .0 5 ,中、低分化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 NA阳性表达率为 60 .9% ( 14 / 2 3 ) ,高分化癌nm2 3基因mRNA阳性率为 2 0 % ( 2 / 10 ) ,P <0 .0 5。ⅡⅢ度睑板腺癌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8.2 % ( 15 / 2 2 ) ,Ⅰ度为 2 7.3 % ( 3 / 11) ,P <0 .0 5 ;中低分化睑板腺癌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9.6% ( 16/ 2 3 ) ,高分化癌为 2 0 % ( 2 / 10 ) ,P <0 .0 5。nm2 3基因与c myc基因表达相关性检验 ,P >0 .0 5。结论 :nm2 3和c myc基因与睑板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与睑板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可能是判断其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NM23基因 mRNA C-MYC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眼睑板腺癌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浩 夏天 +2 位作者 洪海峰 夏阳 孙克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睑板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8例睑板腺癌患者切除后的手术标本,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检测其端粒酶的含...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人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睑板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18例睑板腺癌患者切除后的手术标本,采用PCR-ELISA法及PCR-PAGE法检测其端粒酶的含量及表达。结果:所选18例患者中端粒酶检测呈阳性表达16例(89%)。ELISA结果显示其中阳性病例中绝大多数呈中、高度表达,仅1例△A值<0.4,为低度表达。电泳结果显示为多少不等的梯形条带,其中16例显示为4条以上。结论:睑板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睑板腺癌的新型疗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睑板腺癌 表达 ELISA
下载PDF
Mohs法睑板腺癌切除联合自体硬腭黏膜移植眼睑重建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郝晓军 曲超 陈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估Mohs法切除睑板腺癌并联合自体硬腭黏膜移植重建眼睑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睑板腺癌患者,采用Mohs法切除睑板包块,切除范围均大于3/4眼睑长度。所有患者术中均完成1期自体硬腭黏膜移植眼睑重建及永久性睑缘融合... 目的评估Mohs法切除睑板腺癌并联合自体硬腭黏膜移植重建眼睑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睑板腺癌患者,采用Mohs法切除睑板包块,切除范围均大于3/4眼睑长度。所有患者术中均完成1期自体硬腭黏膜移植眼睑重建及永久性睑缘融合手术。术后3月剪开睑缘融合。患者在术前及剪开睑缘融合手术后1月均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测量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功能。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植入物感染和排异现象。重建眼睑形态满意,双侧眼睑的长度及高度差值均小于2mm。眼睑开闭功能正常。手术前后眼表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3~5年,眼睑睑板腺癌未复发。结论采用Mohs法切除睑板腺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自体硬腭黏膜移植是一种理想的眼睑重建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眼睑缺损 硬腭黏膜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眼睑基底细胞癌与睑板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对比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何春燕 张盛忠 +1 位作者 尹鸿雁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睑板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SC)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取发生于眼睑的BCC和SC各50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 目的观察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睑板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SC)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取发生于眼睑的BCC和SC各50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p53,Ki-67)。结果BCC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下眼睑及内眦(44例,88%),细胞较小,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向皮脂腺、汗腺以及毛囊分化;SC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上眼睑(36例,72%),细胞较大,有不同程度的皮脂腺分化,核分裂象易见,可向鳞状细胞、基底样细胞、腺样或梭形细胞分化;BCC组CK5/6强阳性(50/50),CK8/18均阴性(0/50),CK7大部分阴性(38/50),p53大部分阴性(31/50),Ki-67大部分为弱阳性(39/50);SC组CK5/6大部阳性表达(44/50),CK7、CK8/18均有阳性表达,p53大部分阳性(32/50),Ki-67半数以上强阳性(27/50);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向皮脂腺分化的BCC其CK5/6强阳性,CK7、CK8/18阴性,向基底细胞分化的SC其CK5/6强阳性,但CK7、CK8/18亦阳性。结论眼睑BCC和SC在多数情况下根据临床及组织学形态即可诊断,当两者鉴别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p53、Ki-67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瘤 基底细胞 睑板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p16蛋白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军 李贵刚 张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380-1381,共2页
目的:探讨p16在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65例石蜡包埋的睑板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在不同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睑板腺癌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p16在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65例石蜡包埋的睑板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在不同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睑板腺癌之间进行比较。结果:睑板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不同分化组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生物学行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显著,无复发组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复发转移组(P<0.01)。结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在睑板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缺失或失活是睑板腺癌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并与睑板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能力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P16 肿瘤分化
下载PDF
睑板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玲 吴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睑板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居眼睑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常被误诊为其它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而延误诊治。肿瘤具有侵袭性,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不难发现。上述各种因素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了巨... 睑板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居眼睑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常被误诊为其它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而延误诊治。肿瘤具有侵袭性,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不难发现。上述各种因素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虽然以手术为主、冷冻、放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仍为睑板腺癌的首选,但随着手术及放疗方式的改进,睑板腺癌相关基因的发现、局部使用化疗药物成为可能以及光动力疗法的出现等都为睑板腺癌的治疗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我们就睑板腺癌治疗的新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恶性肿瘤 睑板腺
下载PDF
睑板腺癌nm23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帆 吴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nm23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关系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免疫组化分析nm23在正常睑板腺与睑板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临床随访,根据原始记录和随访反馈,对临床组织病理各因素统计。结果:正常组...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nm23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关系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免疫组化分析nm23在正常睑板腺与睑板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临床随访,根据原始记录和随访反馈,对临床组织病理各因素统计。结果:正常组及肿瘤组均有nm23的表达且位于细胞膜上,肿瘤组nm23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组(P<0.05)。且nm23表达量与睑板腺癌发病年龄、病程长短、肿瘤分化程度、转移情况明显相关(P<0.05)。睑板腺癌转移与浸润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nm23表达量可能预示肿瘤低分化及低转移率。提示nm23表达与睑板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nm23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NM23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睑板腺癌切除联合异体巩膜移植眼睑重建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晓英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总结睑板腺癌切除联合异体巩膜移植眼睑重建术的疗效。方法:对31例睑板腺癌患者进行恶性肿瘤TNM分期,在Mohs切除法切除肿瘤的同时,Ⅰ期利用局部睑板、结膜做滑行瓣,结膜瓣内移植异体巩膜替代缺损睑板;再利用移行皮瓣或游离植皮... 目的:总结睑板腺癌切除联合异体巩膜移植眼睑重建术的疗效。方法:对31例睑板腺癌患者进行恶性肿瘤TNM分期,在Mohs切除法切除肿瘤的同时,Ⅰ期利用局部睑板、结膜做滑行瓣,结膜瓣内移植异体巩膜替代缺损睑板;再利用移行皮瓣或游离植皮修复缺损皮肤,睑缘缝合。结果:术后随访0.5-5年无一例复发,所有患者眼睑外形满意,除再造睑缘区睫毛缺失外,眼睑活动自如,闭合完全,取得既切除肿瘤又不毁容的效果,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少,创伤小,并发症轻,术后外观及功能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切除 异体巩膜移植 眼睑再造
下载PDF
睑板腺癌切除眼睑成形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睑板腺癌切除眼睑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确诊的睑板腺癌I期~Ⅱ期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根据病变部位、肿瘤大小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行不同的眼睑成形术。结果 13例患者术后3个月外观满意,眼睑活动功能正常,闭合完全。1例患... 目的观察睑板腺癌切除眼睑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确诊的睑板腺癌I期~Ⅱ期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根据病变部位、肿瘤大小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行不同的眼睑成形术。结果 13例患者术后3个月外观满意,眼睑活动功能正常,闭合完全。1例患者术后复发。余12例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掌握并灵活应用睑板腺癌切除眼睑成形术治疗睑板腺癌(I期~Ⅱ期)不仅能切除肿瘤还能恢复眼睑的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眼睑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睑板腺癌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建 吴晓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2期955-957,共3页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睑板腺癌的相关基因、蛋白质的文献,发现:nm23基因、端粒及端粒酶、Bcl-2基因都与睑板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相关。
关键词 睑板腺癌 基因 蛋白质 表达
下载PDF
睑板腺癌组织p21、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马宇 周利晓 刘意 《癌症进展》 2020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睑板腺癌患者,取其睑板腺癌组织及其中40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p2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21、p53蛋白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睑板腺癌患者,取其睑板腺癌组织及其中40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作为检测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p2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21、p53蛋白表达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睑板腺癌组织中p2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局部浸润情况和复发情况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2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和复发是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是睑板腺癌患者睑板腺癌组织p 53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睑板腺癌组织中p21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13,P<0.01)。结论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较高,其中p21蛋白对早期疾病和预后均存在一定影响,而p53蛋白仅对疾病早期有一定影响,且p21、p53蛋白在睑板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P21蛋白 P53蛋白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向华 李永平 +4 位作者 张平 张文忻 林健贤 郑健樑 姚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40,共4页
背景睑板腺癌是国内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的眼睑恶性肿瘤,对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均不敏感,容易复发和转移,有关其复发及转移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采用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 背景睑板腺癌是国内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的眼睑恶性肿瘤,对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均不敏感,容易复发和转移,有关其复发及转移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采用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对睑板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的34例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评价其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睑板腺癌的发病左右眼概率相同;位于上睑者26例(占76.5%),位于下睑者5例(占14.7%),上下睑同时受累者3例(占8.8%);平均发病年龄为57.5岁。首诊于当地医院临床正确诊断者13例(占38.2%),误诊为睑板腺囊肿者16例(占47.1%),误诊为鳞状细胞癌2例,误诊为睑板腺炎、泪腺混合瘤、血管瘤者各1例。16例患者初次手术时采用了睑板腺囊肿刮除术,行单纯肿物切除术者16例,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者2例。首次病理诊断为睑板腺癌者26例,占76.5%,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鳞状细胞癌者3例,占8.8%,皮脂腺腺瘤1例,另有4例术后病理资料遗失。再发或复发病例均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病理观察58.8%有派杰样浸润。对16例睑板腺癌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后患者进行5个月~8年的随访,无1例死于睑板腺癌复发转移,此外随访的16例患者与失访的18例患者之间的临床基本特征及肿瘤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癌误诊为睑板腺囊肿是导致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再发病例采用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有望阻止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 多次手术 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1和抗癌一号在眼睑板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爱莲 周蕾 李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23-527,539,共6页
目的检测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中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抗癌一号(Kangai 1,KAI1)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MG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 目的检测眼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中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抗癌一号(Kangai 1,KAI1)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MG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0例MGC和10例眼炎性假瘤组织中ALDH1和KAI1免疫反应性。结果在MGC组织中,ALDH1的阳性表达率为38.3%,明显高于炎性假瘤组织(10.0%);KAI1的阳性表达率为45.0%,明显低于炎性假瘤组织(100%)。ALDH1阳性率在肿瘤直径≥2.0cm组、伴有周围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组以及Ⅲ+Ⅳ组明显增高;而KAI1阳性率在肿瘤直径≥2.0cm组、伴有周围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组、肿瘤低分化组以及Ⅲ+Ⅳ组明显降低。二者的阳性率均与MG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等无关。此外,ALDH1的表达与KAI1表达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ALDH1阳性和KAI1阴性的MGC更易浸润和转移;在MGC患者中联合检测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其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板腺癌 ALDH1 KAI1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下载PDF
睑板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琰 尚利晓 李燕伟 《癌症进展》 2020年第9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睑板腺癌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睑板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睑板腺癌患者治疗前的肿瘤直径、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及术后用药情...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睑板腺癌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睑板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睑板腺癌患者治疗前的肿瘤直径、浸润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及术后用药情况。随访3年,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及术后辅助用药情况睑板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睑板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睑板腺癌患者中,2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6%。不同性别、年龄睑板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1 cm、侵及浆膜、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睑板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分别高于肿瘤直径﹤1 cm、未及浆膜、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低分化睑板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高于高分化、中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用药睑板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于未辅助用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术后辅助用药情况均是睑板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根据睑板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术后辅助用药情况,预估患者术后复发率,能够为改善睑板腺癌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分化程度
下载PDF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鼻咽癌放疗患者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俐娜 李肖春 +2 位作者 吕志刚 胡望远 周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应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放疗对鼻咽癌患者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放疗科确诊为鼻咽癌行放疗半年内的患者25例(50眼)为放疗组,同期非鼻咽癌放疗患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使用Keratograph 5M... 目的应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放疗对鼻咽癌患者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放疗科确诊为鼻咽癌行放疗半年内的患者25例(50眼)为放疗组,同期非鼻咽癌放疗患者30例(60眼)为对照组.使用Keratograph 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非侵入式泪河高度(NITMH)、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睑板腺缺失评分及泪膜脂质层厚度分级检查.结果放疗组与对照组比较,NITBUTf及NITBUTav缩短,睑板腺缺失评分升高,泪膜脂质层厚度分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NITM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会出现睑板腺腺体丢失和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更易引起干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 鼻咽癌 放疗 泪膜 睑板腺功能
下载PDF
p16蛋白在睑板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英文)
17
作者 HU Jun,LI Guigang,ZHANG H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ti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China,430030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p16在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65例石蜡包埋的睑板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在不同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睑板腺癌之间进行比较。结果65例... 目的探讨p16在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65例石蜡包埋的睑板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在不同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睑板腺癌之间进行比较。结果65例睑板腺癌组织中53例表达p16蛋白,30例癌旁组织中29例表达p16蛋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8,P=0.014);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不同分化组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5.000,P=0.001)。不同生物学行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显著,无复发组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复发转移组(χ2=24.890,P=0.000)。结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在睑板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缺失或失活是睑板腺癌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并与睑板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能力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P16蛋白 肿瘤分化
下载PDF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在观察鼻咽癌放疗患者泪膜及睑板腺功能变化中的应用
18
作者 汤远琳 陈永发 +3 位作者 曾静文 赵柳宁 邵东平 李巧莉 《实用防盲技术》 2022年第1期4-6,16,共4页
目的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来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鼻咽癌接受放疗的男性患者右眼共60眼,对所有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及放疗后分别行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检查及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 目的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来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鼻咽癌接受放疗的男性患者右眼共60眼,对所有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及放疗后分别行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检查及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比较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放疗后OSDI评分、睑板腺开口状况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及睑板腺缺失评分均高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76,4.914,6.452,5.84,P<0.001),但泪河高度、泪膜首次破裂时间及平均破裂时间均较放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7,4.745,4.803,P<0.001)。结论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可无创客观的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睑板腺的放射性损伤可能是导致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出现泪膜破裂时间下降、泪河高度降低等改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 睑板腺功能障碍 鼻咽癌 放疗
下载PDF
交睑皮瓣在上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宇翀 戴海英 +3 位作者 吕川 朱吉 邢新 薛春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交睑皮瓣在修复上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手术切除上睑肿瘤后,将缺损的创面适当修剪成正三角形状,在下睑设计一倒三角形的带蒂全层下睑复合组织瓣,下睑瓣切取后旋转向上修复上睑缺损,分层缝合.下睑供区切取皮瓣后形成的... 目的 探讨交睑皮瓣在修复上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手术切除上睑肿瘤后,将缺损的创面适当修剪成正三角形状,在下睑设计一倒三角形的带蒂全层下睑复合组织瓣,下睑瓣切取后旋转向上修复上睑缺损,分层缝合.下睑供区切取皮瓣后形成的继发性创面直接拉拢分层缝合,缝合困难时予下睑外眦侧设计一“Z”形皮瓣,必要时切断松解外眦韧带.下睑瓣转移修复上睑3~4.周后切断下睑瓣的蒂部,并修整上下睑缘,以恢复正常的睑缘形态.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1 ~18个月,眼睑开启与闭合功能良好,形态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对于眼睑全层缺损,用交睑皮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修复后上睑轮廓较自然,含有睫毛,并可完全恢复上睑缺损睑结膜组织的功能,不影响眼睑的开启与闭合,血运良好,愈合后肤色与周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睑皮瓣 眼睑 缺损 睑板腺癌
原文传递
睑板腺癌术后眼睑缺损的整复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彦新 马景学 +1 位作者 卫玉彩 高彦军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术后眼睑缺损的整复方法。方法睑板腺癌6例。1例上睑肿物切除后上睑缺损小于1/4,创缘直接分层缝合;1例上睑肿物切除后上睑缺损大于1/2,但未侵及睑板上缘,残留睑板结膜瓣向下滑行修复缺损;2例肿物侵及睑板上缘,切除后缺...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术后眼睑缺损的整复方法。方法睑板腺癌6例。1例上睑肿物切除后上睑缺损小于1/4,创缘直接分层缝合;1例上睑肿物切除后上睑缺损大于1/2,但未侵及睑板上缘,残留睑板结膜瓣向下滑行修复缺损;2例肿物侵及睑板上缘,切除后缺损分别大于1/2和3/4,下睑板结膜滑行修复上睑缘,上睑提肌瓣向下滑行和滑行睑板吻合;1例下睑肿物切除后缺损大于3/4,鼻颊部皮瓣转移修复;1例部分眶内容摘除植皮修复。结果术后随访观察12~19个月,1例眶内容摘除眶内皮片成活良好,其余5例眼睑外形及功能均恢复,眼睑闭合好,活动自如。结论睑板腺癌切除术后根据眼睑缺损的部位和大小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眼睑缺损 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