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RF Spiral Inductor with Gradually Changed Metal Width and Space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勇 石艳玲 +5 位作者 刘斌贝 丁艳芳 唐深群 朱骏 陈寿面 赵宇航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16-1721,共6页
To decrease the metal losses of RF spiral inductor,a novel layout structure with gradually reduced metal line width and space from outside to inside is presented. This gradual changed inductor has less eddy-current ef... To decrease the metal losses of RF spiral inductor,a novel layout structure with gradually reduced metal line width and space from outside to inside is presented. This gradual changed inductor has less eddy-current effect than the conventional inductor of fixed metal width and space. So the series resistance can be reduced and the quality (Q) factor of the inductor relating to metal losses is increased.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corrobo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a 6nH inductor on high-resistivity silicon at 2.46GHz,Q factor of 14.25 is 11.3%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inductor with the same layout size. This inductor can be integrated with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to gain better performance in RF front end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 spiral inductor quality factor eddy-current effect metal losses
下载PDF
基于距离感知的金属缺陷样本标签分配算法
2
作者 朱传军 梁泽启 +1 位作者 付强 张超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4-1641,共8页
针对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正负样本分配时不考虑金属表面缺陷的宽高比、对目标分布的定位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距离感知的动态标签分配(DDA)算法。DDA不改变原有检测模型的结构也不增加计算开支,根据真实框的几何特性提出新... 针对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正负样本分配时不考虑金属表面缺陷的宽高比、对目标分布的定位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距离感知的动态标签分配(DDA)算法。DDA不改变原有检测模型的结构也不增加计算开支,根据真实框的几何特性提出新的距离损失计算范式,以优化宽高比悬殊的回归问题,将迭代过程中的回归偏移量解码为预测框坐标,最后计算预测框、锚框和真实框三者之间综合交并比信息,动态地选择正负样本以提高训练精度。在武汉某钢厂冷轧带钢表面缺陷检测中进行了验证,并引入公开的热轧带钢表面缺陷数据集进行了泛化试验,检测效果均有显著改善,对金属表面质量规范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样本选择策略 宽高比 金属缺陷检测 距离回归损失函数
下载PDF
大型双板导波天线对核电磁脉冲传输损耗和畸变特性
3
作者 吴刚 肖晶 谢霖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1320,共10页
大型导波核电磁脉冲模拟器可为系统级装备试验提供自由空间辐照环境。针对此类模拟器常用的双板导波天线可能存在的传输损耗和波形畸变问题,以电磁仿真软件和算例对比分析研究了3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的介电损耗及其抑制、前锥板... 大型导波核电磁脉冲模拟器可为系统级装备试验提供自由空间辐照环境。针对此类模拟器常用的双板导波天线可能存在的传输损耗和波形畸变问题,以电磁仿真软件和算例对比分析研究了3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的介电损耗及其抑制、前锥板向平行板转折的结构不连续、线栅阵列代替金属板的缝隙泄漏。研究结果表明:对上下极板等宽的情形,土壤损耗可使电压传输效率降低25%以上;适当展开下极板宽度可屏蔽土壤损耗;上极板转折处的结构不连续可导致平行段试验空间内电场呈现双峰交叠、幅度降低、波形畸变等特征;最大线间距0.3 m不会导致前沿显著变化。作为工程应用案例,设计了前锥长度60 m、顶高15 m、下极板拓宽3 m、由100根线栅阵列构成上极板的导波天线,试验空间超过20 m×20 m×10 m,实现了前沿2.5~3.0 ns双指数脉冲的无损耗、无畸变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磁脉冲 双板导波天线 传输损耗 波形畸变 金属线栅
下载PDF
铝加工行业中的金属损失及其控制措施
4
作者 何磊 何向问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24年第2期31-33,共3页
文章较为系统的描述了影响金属损失的各种因素,找到了能够合理降低金属损失的多种方法,对企业降本增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金属损失 烧损 渣损 机械损失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施苯菌灵抑制丛枝菌根真菌对污染土壤-玉米系统镉迁移的影响
5
作者 陈起跃 曾文增 +5 位作者 梁新然 王磊 何永美 和成忠 涂春霖 湛方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1,共7页
为探讨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污染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开展室内试验,施杀真菌剂(苯菌灵)特异性抑制土壤土著AMF,研究抑制AMF对玉米生长、Cd含量与... 为探讨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污染土壤–作物系统Cd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云南兰坪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开展室内试验,施杀真菌剂(苯菌灵)特异性抑制土壤土著AMF,研究抑制AMF对玉米生长、Cd含量与累积量、土壤Cd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苯菌灵显著抑制土壤AMF生长,导致AMF侵染率、孢子数、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GRSP)含量显著降低;并显著影响玉米生长与矿质营养,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与磷含量增加,而地上部氮钾含量降低。(2)施苯菌灵促进Cd向玉米根部和地上部迁移,主要富集在玉米地上部,导致玉米地上部的Cd含量和累积量显著增加。(3)施苯菌灵导致10cm和20cm壤中流的Cd浓度显著增加。此外,土壤GRSP含量与玉米地上部Cd累积量和壤中流的Cd流失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土著AMF有助于抑制土壤Cd向植株地上部迁移,减少壤中流Cd的流失浓度,降低污染土壤–作物系统Cd的环境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AMF 玉米 流失 镉迁移
下载PDF
一种复杂多金属硫化矿中硫精矿再选优化工艺
6
作者 郝泽飞 鲁雯 +2 位作者 何永利 景世妍 杨丹琪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8期104-106,共3页
由于某多金属铅锌矿选厂脱硫一步扫尾(硫精矿)金属损失严重,脱硫二步作业流程产出的铅锌精矿2品位较低,与分离产出的铅锌精矿1混合拉低了总铅锌精矿品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混合铅锌品位,脱硫一步扫尾再浮选,实验室以脱硫粗一扫尾为原... 由于某多金属铅锌矿选厂脱硫一步扫尾(硫精矿)金属损失严重,脱硫二步作业流程产出的铅锌精矿2品位较低,与分离产出的铅锌精矿1混合拉低了总铅锌精矿品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混合铅锌品位,脱硫一步扫尾再浮选,实验室以脱硫粗一扫尾为原矿,脱硫二步开展氧化钙、硫酸铜药剂用量试验,进一步优化脱硫二步粗、扫选工艺。铅锌2改造为活流程的方案(高原矿时铅锌2直接进入铅锌精矿,低原矿时返回脱硫一步精选作业),降低硫精矿中Cu、Pb、Zn的品位,减少金属损失,提高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矿 减少金属流失 脱硫硫精矿
下载PDF
低损耗超声波金属化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特性研究
7
作者 田婧 祝连庆 +2 位作者 姚霁峰 宋言明 张钰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5,共7页
传统胶粘式表贴封装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蠕变、老化等现象,采用性质稳定的金属材料代替高分子聚合物胶粘剂封装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超声波焊接法对FBG进行全覆盖式封装,实现了超低... 传统胶粘式表贴封装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蠕变、老化等现象,采用性质稳定的金属材料代替高分子聚合物胶粘剂封装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超声波焊接法对FBG进行全覆盖式封装,实现了超低损耗表贴式金属化封装结构,并研究了其温度和应变传感特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焊接法进行金属化封装对FBG造成的传输损耗仅为0.04dB,封装后FBG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系数为26.44pm/℃,应变灵敏度系数为1.18 pm/με,温度和应变传感拟合R-Squared均达到0.9996以上。可见,采用超声波焊接法能够实现结构简单、传感性能可靠的低损耗金属化FBG温度和应变传感器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金属化封装 超声波焊接 低损耗 传感特性
原文传递
某大型斑岩铜矿选矿金属平衡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和翠英 彭远伦 周浩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8期98-100,共3页
金属平衡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是衡量选厂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影响金属平衡的因素有计量、取制样、检测化验、金属流失及中间产品积存等。本文将分析影响理论生产量与实际生产量金属平衡的各个因素,从而提高选厂金属... 金属平衡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是衡量选厂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影响金属平衡的因素有计量、取制样、检测化验、金属流失及中间产品积存等。本文将分析影响理论生产量与实际生产量金属平衡的各个因素,从而提高选厂金属平衡管理工作,更真实的反映出生产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平衡 生产金属流失 计量 取制样 检测化验
下载PDF
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9
作者 卞立红 曲丽娜 +4 位作者 高清河 任国领 胡敏 张奕婷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了减少采油过程中因为金属离子导致的聚合物黏损,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从大庆油田腐蚀管道筛选出的降黏菌S,通过向聚合物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金属离子,将降黏菌S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 00... 为了减少采油过程中因为金属离子导致的聚合物黏损,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从大庆油田腐蚀管道筛选出的降黏菌S,通过向聚合物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金属离子,将降黏菌S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 000 mg/L的聚合物质量浓度下,向基础降黏培养基中加入10~50 mg/L的金属离子,Mn^(2+)、Fe^(2+)和Fe^(3+)的加入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降黏菌S的降黏率,最高黏损率分别为38.3%、35.6%、34.7%;K~+的加入对降黏菌S的降黏率影响不大;Cu^(2+)、Zn^(2+)的加入会降低菌S所引起的黏损;因此要控制采油体系中Mn^(2+)、Fe^(2+)和Fe^(3+)的含量,从而降低聚合物黏损;K~+离子含量也不宜太多。适当增加采油体系中Zn^(2+)、Cu^(2+),减少聚合物黏损,或者将6种离子均以质量浓度30 mg/L混合加入会降低聚合物黏损。研究成果对油田减少聚合物黏损,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降黏菌 金属离子 黏损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应用于金属转轴监测的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优化研究
10
作者 徐科峰 雷华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77,共8页
涡流损耗的存在,使得应用于金属转轴监测的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和信号传输质量下降。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金属转轴涡流损耗的分析推导,建立包含涡流损耗等效阻抗的耦合线圈电路模型,以S-S型信号注入式SWPDT系统为... 涡流损耗的存在,使得应用于金属转轴监测的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和信号传输质量下降。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金属转轴涡流损耗的分析推导,建立包含涡流损耗等效阻抗的耦合线圈电路模型,以S-S型信号注入式SWPDT系统为基础,分析其电能传输与信号传输特性,以电能传输效率和信号传输增益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系统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参数搭建实验测试平台,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案可实现金属转轴环境下46.7%的电能传输效率和250 kbit/s的信号传输速率,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 金属转轴监测 涡流损耗 无线电能传输 多目标优化
原文传递
1-苯基-3-(1-环己胺)-丙烯Schiff碱缓蚀剂在盐酸溶液中对J55钢的缓蚀效果
11
作者 方晓君 卜晓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改善酸化压裂施工造成的腐蚀问题,以肉桂醛和环己胺为原料合成了Schiff碱酸化缓蚀剂1-苯基-3-(1-环己胺)-丙烯(PCP),通过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阻抗谱、噪声)及分子动力学模... 为改善酸化压裂施工造成的腐蚀问题,以肉桂醛和环己胺为原料合成了Schiff碱酸化缓蚀剂1-苯基-3-(1-环己胺)-丙烯(PCP),通过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阻抗谱、噪声)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评价了PCP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即为目标产物PCP。在15%HCl、90℃的条件下,随着PCP浓度增加,J55钢的失重腐蚀速率及腐蚀电流密度显著减小,缓释率逐渐增大。不同PCP加量下的缓释率均可达到99%以上,缓蚀效果较好。在PCP加量达到0.15%时,腐蚀速率及缓释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整体变化不大,即缓蚀剂在J55钢表面的吸附浓度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吸附量不再发生变化。PCP同时抑制了阴极析氢和阳极溶解反应,为混合型缓蚀剂。随着PCP浓度的增加,容抗弧半径、极化电阻及噪声电阻由小到大的排序均为:空白﹤0.05%﹤0.10%﹤0.15%﹤0.20%;低频的白噪声水平在电流PSD图中随着PCP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即J55钢的腐蚀速率不断减小,与失重法及极化曲线反应的规律一致。当PCP分子与金属发生吸附并达到平衡时,整个缓蚀剂分子处于同一平面,平行吸附在J55钢表面,达到完全覆盖,从而有效减缓了腐蚀介质的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缓蚀剂 金属腐蚀 失重法 电化学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5种接地材料在汕头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12
作者 林钟楷 曹翔 王震宇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目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接地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需要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溶液腐蚀浸泡试验及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等测量技术,对比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接地材料、碳钢、镀锌钢、铜包钢和紫铜5种接地材料在汕头土壤模... [目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接地材料在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需要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溶液腐蚀浸泡试验及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等测量技术,对比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接地材料、碳钢、镀锌钢、铜包钢和紫铜5种接地材料在汕头土壤模拟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导电高分子复合接地材料在土壤模拟溶液中不发生腐蚀,紫铜、铜包钢、镀锌钢和碳钢则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导电高分子复合接地材料拥有最正的腐蚀电位和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低频阻抗模值和界面电荷转移电阻最大。[结论]相较于其他4种金属接地材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接地材料具有最优异和稳定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复合接地材料 金属 腐蚀 失重试验 电化学测量
下载PDF
金属材料在氢环境中的氢损失与氢腐蚀机理及防控策略
13
作者 张佳敏 张保平 +2 位作者 胡昕怡 何江 牛成成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0期208-210,共3页
金属材料在氢环境中容易发生氢损失和氢腐蚀,对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氢损失和氢腐蚀的机理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应的防控策略。本文通过对氢损失和氢腐蚀的机理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应的防控策略。防控策略包括材料选... 金属材料在氢环境中容易发生氢损失和氢腐蚀,对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氢损失和氢腐蚀的机理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应的防控策略。本文通过对氢损失和氢腐蚀的机理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应的防控策略。防控策略包括材料选择与设计、表面处理与涂层技术、控制氢环境与温度以及监测与检测等方面。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策略,有效预防和控制氢损失和氢腐蚀的发生,提高金属材料的抗氢腐蚀性能,确保材料的安全和可靠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氢损失 氢腐蚀
下载PDF
基于PCB线圈的钢丝绳金属横截面积损失检测方法
14
作者 王美萱 刘志亮 +3 位作者 杨磊磊 刘嘉轩 于川凯 王离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8,共7页
钢丝绳金属横截面积损失(Loss of Metallic area)直接影响钢丝绳承载强度等特性,因此其检测及定量分析对于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主磁通检测中存在的线圈绕制困难、参数确定模糊等问题,基于仿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印制... 钢丝绳金属横截面积损失(Loss of Metallic area)直接影响钢丝绳承载强度等特性,因此其检测及定量分析对于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主磁通检测中存在的线圈绕制困难、参数确定模糊等问题,基于仿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分体式线圈结构,分析了线圈匝数、线圈层数、线距等参数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建立主磁通检测模型,探究损伤宽度对主磁通检测信号的影响规律,并针对损伤宽度变化造成的信号损失设计补偿方法;最后通过钢丝实验验证金属横截面积定量检测效果,表明该方法定量误差在1%以内,能够有效检测钢丝绳的L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横截面积损失 主磁通检测 PCB线圈 钢丝绳
下载PDF
MOFs衍生的多孔材料Co/C的吸波性能研究
15
作者 曹雪芳 贾雪菲 +1 位作者 贺永亮 郭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以金属有机配合物[Co(tza)_(2)]n为前驱体,采用防爆反应釜高温煅烧法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得到碳复合材料Co/C,研究了它们的组分、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Co/C与石蜡以质量比1∶1混合后,450℃下获得的多孔纳米碳复合吸波剂Co/C-... 以金属有机配合物[Co(tza)_(2)]n为前驱体,采用防爆反应釜高温煅烧法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得到碳复合材料Co/C,研究了它们的组分、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Co/C与石蜡以质量比1∶1混合后,450℃下获得的多孔纳米碳复合吸波剂Co/C-450的吸波性能最好,在厚度1.5mm处,有效吸收带宽为4.2GHz。此外,在0~18GHz和1.0~5.5mm的范围内,Co/C-450的总有效吸收带宽为13.3GHz(4.7~18GHz),实现了雷达多频段的有效吸收。复合材料良好的吸波性能是由于磁性Co纳米粒子和碳材料的协同作用,以介电损耗机制为主,实现对电磁波的有效吸收。不仅丰富了MOFs衍生物的吸波性能调控研究和结构设计,还为碳复合材料的轻质宽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配合物 碳复合物 反射损耗
原文传递
热加工条件下金属保护涂料的制备及热失重分析
16
作者 郭占兵 黄蓓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7期35-37,共3页
为了增强金属涂料的防腐效果,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将硫化的硅橡胶与甲基硅油作为主要原料,并添加膨胀性防火剂、硅烷偶联剂、碳酸钙、氢氧化铝纳米粒子和玻璃纤维等辅料,设计了一种用于金属热加工过程中的保护性涂层。结果显示,当环... 为了增强金属涂料的防腐效果,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将硫化的硅橡胶与甲基硅油作为主要原料,并添加膨胀性防火剂、硅烷偶联剂、碳酸钙、氢氧化铝纳米粒子和玻璃纤维等辅料,设计了一种用于金属热加工过程中的保护性涂层。结果显示,当环境温度为1000℃时,使用第3种配方处理的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层最薄,厚度仅为8μm;当环境温度上升至1100℃时,3种配方的涂层都不再起作用。由同等条件下,配方3所受的应力应变相较于其他两种配方在多数时间下要大,随着配方的改善,配方3较配方1和配方2的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109.5%、47.9%,而配方3在拉伸强度上较配方1和配方2分别提高了290.8%、113.7%,表明涂层对金属表面的吸附力足够抵抗外部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加工 金属 涂料 防腐 热失重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经EDTA+CA复合淋洗后营养元素流失的研究
17
作者 张妮 黄秋语 +2 位作者 张哲 白婷婷 申小雨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268-271,共4页
在实际修复工作中,Na_(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CA(柠檬酸)都是经济有效的淋洗剂。但在淋洗修复效果评估方面仅仅是以目标污染物的含量为标准,不能真实地反映淋洗后土壤的营养元素流失状况。本文以重金属(Zn、Pb、Cd)污染的农田土壤... 在实际修复工作中,Na_(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CA(柠檬酸)都是经济有效的淋洗剂。但在淋洗修复效果评估方面仅仅是以目标污染物的含量为标准,不能真实地反映淋洗后土壤的营养元素流失状况。本文以重金属(Zn、Pb、Cd)污染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Na_(2)EDTA和CA复配淋洗剂的最佳条件对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实验,探究淋洗修复完成后营养元素的流失程度。结果表明,EDTA和CA复配淋洗剂作提取剂时,对5种矿质元素仍然有洗脱作用,洗脱率的顺序为Ca>Mn>Fe>K>Mg,分别为60.1%、44.8%、18.0%、14.5%、5.98%;同时土壤淋洗能够改变矿质元素的有效性,EDTA和CA浸提提高了土壤中Mg、Fe、Mn的有效性,降低了土壤中K、Ca的有效性。土壤淋洗也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其中土壤pH发生显著变化,从8.03下降到4.56,有机碳含量升高,全磷、有效磷、总氮以及碱性氮含量降低,损失率分别为57.8%、45.9%、25.6%、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淋洗 营养元素流失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稳定金属锂粉预锂化策略研究进展
18
作者 静若盈 侯果林 +1 位作者 杨井玉 荣峻峰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7期66-74,共9页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先进锂离子电池产生了巨大需求。然而,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和不可逆产物的生成会产生巨大的初始活性锂损失,降低了电...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先进锂离子电池产生了巨大需求。然而,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和不可逆产物的生成会产生巨大的初始活性锂损失,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应用。预锂化使电极材料提前接触额外的活性锂源,补偿其在首次循环过程中造成的活性锂损失,是目前提高锂离子电池首效和能量密度的最有效的手段。稳定化金属锂粉末(SLMP)预锂化具有超高的预锂容量,并且预锂工艺简单,是最常用的预锂化方法。综述了SLMP预锂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优势及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为稳定金属锂粉在预锂化及锂粉稳定化处理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和能量密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预锂化 稳定金属锂粉 锂损失
下载PDF
自愈式金属化膜电容器微结构演变分析及仿真
19
作者 王开正 孔德照 +3 位作者 何渝霜 孙鑫博 潘蕾 王飞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81-4590,共10页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metal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capacitors, MPPFC)在充电条件下的自愈击穿可能造成电极和介质膜的永久性损伤,导致其电容减少和介电损耗增加。基于此,本文研究了MPPFC充电过程中的宏观特征量—自愈电压、自愈...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metal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capacitors, MPPFC)在充电条件下的自愈击穿可能造成电极和介质膜的永久性损伤,导致其电容减少和介电损耗增加。基于此,本文研究了MPPFC充电过程中的宏观特征量—自愈电压、自愈能量、电极损失面积等的演变规律并结合仿真分析了介质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自愈能量随自愈电压增加呈幂函数增长,与电极损失面积正相关,受电弧放电的影响,高压电极损失面积大于地电极且形状较地电极规则,其边界分形维数平均值(1.525)小于地电极(1.665)。此外,电极孔洞缺口轴向边缘的电流密度高于切向边缘,致使金属化聚丙烯薄膜自愈击穿过程中金属化电极轴向损伤高于切向。了解这些特性对全面揭示多场耦合复杂工况下MPPFC物性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 自愈击穿 电极损失 表面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Ingredient Losses during Melting Binary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 被引量:2
20
作者 S.K.Sadrnezhaad S.Badakhshan Raz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4-488,共5页
Losses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during vacuum induction melting of the binary NiTi alloys were evaluated by visual observ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NiTi melted specimens and the scalp formed on the internal su... Losses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during vacuum induction melting of the binary NiTi alloys were evaluated by visual observ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NiTi melted specimens and the scalp formed on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crucib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sources of the losses were (a) evaporation of the metals, (b) formation of the NiTi scalp and (c) the sprinkling drops splashed out of the melt due to the exothermic reactions occurring between Ni and Ti to form the NiTi parent phas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metallic losses by holding the molten alloy for 0.5, 3, 5, 10 and 15 min at around 100℃ above the melting point inside the crucible.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an optimum holding time of 3 min during which the alloying elements were only dropped to a predictable limit. Microstructure, chemical composition, shape memor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st metal ingots were determined to indicate the appropriate achievements with the specified 3 min optimum hold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pe memory alloy (SMA) Vacuum induction melting (VIM) metallic lo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