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布式预测控制的地铁列车运行调整
1
作者 李伟 王猛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7,共5页
列车运行调整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列车运行调整研究大多数是基于集中控制的。随着列车的快速发展和实时控制的需求,使用列车控制(VBTC)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列车调度问题。首先给出地铁环... 列车运行调整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列车运行调整研究大多数是基于集中控制的。随着列车的快速发展和实时控制的需求,使用列车控制(VBTC)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列车调度问题。首先给出地铁环线列车运行调整框架,假设每列车都是自组织的,并且和前车都能通信;接着建立基于DMPC列车运行调整优化问题,并设计相应的算法;随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的有效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与集中式控制方法相比,计算成本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调整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地铁环线 运行约束 干扰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运营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元广 郑翔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7,共5页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特征,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的独立环线、勺型环线、共线环线、组合环线等运营形式进行介绍,拓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功能和对运营模式选择的启示。基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规划和设计的研究...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特征,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的独立环线、勺型环线、共线环线、组合环线等运营形式进行介绍,拓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主要功能和对运营模式选择的启示。基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规划和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其工程概况、功能定位、线路特点及客流特征,介绍广州环线的配线设置方案,以单岛四线方案为主,辅以一岛一侧三线方案,并于车辆段对角位置设置单岛四线多列位停车线。着重研究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的运营模式,对内外环均衡发车方案、内外环均衡发车加大小交路方案、内外环不均衡发车方案进行综合对比,推荐采用内外环不均衡发车方案,并以均衡发车方案作为系统规模控制、均衡发车加大小交路方案作为突发客流应急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广州地铁 环线 运营模式
下载PDF
北京地铁环线客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照章 张铮 陈丽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04,110,共5页
现在国内外已有30多个城市修建或规划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环线。重点分析了北京地铁环线的换乘客流比例大、换乘站上下客量大,以环线为端点的出行比例高、平均远距相对较短、断面客流的不均衡系数小等客流特征,解析环线的适宜建设... 现在国内外已有30多个城市修建或规划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环线。重点分析了北京地铁环线的换乘客流比例大、换乘站上下客量大,以环线为端点的出行比例高、平均远距相对较短、断面客流的不均衡系数小等客流特征,解析环线的适宜建设条件,研究结果可供城市轨道交通的环线规划和建设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环线 客流特征
下载PDF
基于平均出行时间最小化的环线地铁隔站停靠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昱岗 周本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64,共5页
针对现行地铁"站站停"停靠方式在节约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上的不足,对于站点布局已经确定的地铁环线,提出了基于环形地铁线路上乘客平均行程站点数概率分布,以缩短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为目标的隔站停靠的组织方法。通过解析地铁出... 针对现行地铁"站站停"停靠方式在节约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上的不足,对于站点布局已经确定的地铁环线,提出了基于环形地铁线路上乘客平均行程站点数概率分布,以缩短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为目标的隔站停靠的组织方法。通过解析地铁出行过程,在分析地铁环线运营组织及客流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给出地铁环线上乘客平均行程站点数概率分布,并建立了以乘客平均出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地铁隔站数优化模型。通过示例演算,得到了乘客平均出行时间与最优隔站数的基本关系,分析了相关参数的灵敏度,验证了地铁环线隔站停靠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环线 运营组织 隔站停靠 乘客平均行程时间
下载PDF
北京地铁1号线运能现状及提高措施 被引量:13
5
作者 钱丽芳 谭喜堂 申朝旭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3,共5页
借鉴上海、伦敦、东京等世界典型大城市在列车提高运能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北京地铁l号线目前的运营状况,剖析了运能紧张的状况并就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和上线运行列车数,在现有固定闭塞信号系统的条件下,分析各种... 借鉴上海、伦敦、东京等世界典型大城市在列车提高运能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北京地铁l号线目前的运营状况,剖析了运能紧张的状况并就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和上线运行列车数,在现有固定闭塞信号系统的条件下,分析各种限速条件和增加点式环线(SpotLoop)装置计算速度码的优化组合,应是提高北京地铁l号线运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1号线 运输能力 安全速度码 点式环线
下载PDF
宁波地铁5号线环线车辆基地布局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9年第6期122-127,共6页
针对国内地铁环线车辆基地的设置情况,总结出环线运营的特点和对车辆基地设置的要求。以宁波地铁5号线工程为例,介绍其车辆基地布置方案、出入线设置方案,并从发车能力、轮对偏磨等方面论证“八”字接轨对环线运营的优势,得出环线车辆... 针对国内地铁环线车辆基地的设置情况,总结出环线运营的特点和对车辆基地设置的要求。以宁波地铁5号线工程为例,介绍其车辆基地布置方案、出入线设置方案,并从发车能力、轮对偏磨等方面论证“八”字接轨对环线运营的优势,得出环线车辆基地布局应均匀分布,设置至少1处“八”字接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线 车辆基地布局 出入线 “八”字接轨
下载PDF
首条成环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运营组织研究——以西安地铁8号线为例
7
作者 武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3,21,共8页
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大多为连接城市二环、三环的线路,而西安地铁8号线作为线网唯一环线,充当了地下“2.5环”的重要角色,串联西安最多主城区域。8号线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地铁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因此,其运营组织方案是前期研... 国内外主要城市环线大多为连接城市二环、三环的线路,而西安地铁8号线作为线网唯一环线,充当了地下“2.5环”的重要角色,串联西安最多主城区域。8号线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地铁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智慧环线,因此,其运营组织方案是前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地铁8号线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为基础,对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及编组、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研究。全线采用80 km/h速度目标值;按照5人/m 2的站立标准计算列车定员,采用A型车6辆编组;全自动无人驾驶独立运营组织模式,与线网中1、2、3、4号线等18条线路换乘;根据预测客流及网络化需求,内、外环均开行一个大交路,初、近、远期高峰开行对数为22,24,28对/h;全线设置配线8处,满足全自动运行技术要求,并对该类型地铁线路的前期研究思路、运输组织模式、行车组织方案等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环线 “2.5环” 速度目标值 车辆选型 运输模式 行车方案 运营管理
下载PDF
深圳地铁环线规划建设方案研究与思考
8
作者 杨斌 阳博 《铁道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110-114,171,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环线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和功能的线路,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重庆等多座城市建设运营环线,为推动环线高质量发展建设,有必要对地铁环线功能和规划建设条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地铁环线的规划和... 城市轨道交通环线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和功能的线路,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重庆等多座城市建设运营环线,为推动环线高质量发展建设,有必要对地铁环线功能和规划建设条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地铁环线的规划和建设情况,总结提出国内地铁环线功能以截流、串联和包络作用为主。随后以深圳为例,从环线与城市发展互通需求、不同型式环线的特征与建设效果等层面深度剖析了深圳地铁三组环线建设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环线建设应规划引领、按需建设、逐步完善;中心环线作用以截流、串联为主,外围环线作用以包络、串联为主;外围环线应设置与中心城区的直通快线;环线规划建设应充分预留好远期线路接入条件等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地铁环线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环线 截流、串联、包络 城市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