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Energy-Efficient Operation of a Metro Train on a Long and Steep Downhill Segment
1
作者 Deqiang He Hanqing Jian +4 位作者 Yanjun Chen Jian Miao Zhixiao Luo Chonghui Ren Lang Zhang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2356-2365,共10页
Because the standard four-stage oper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cannot fully utilize th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of a train operating on a long and steep downhill segment,this paper further improves the method ... Because the standard four-stage oper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cannot fully utilize the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of a train operating on a long and steep downhill segment,this paper further improves the method for train oper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The improved operation includes three stages of acceleration,coasting-speed limit cruising,and brak-ing.Taking the speed limit,time limit,and distance limit as the constraints,the coasting condition switching point,braking condition switching point,traction coefficient,and braking force coefficient are used as the decision variables.Then,an improved train 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and an improv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solve this model.The improved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wo long and steep downhill segments of the Nanning metro.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metho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peed limit,time limit,and distance limit.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four-stage operation,the improved train oper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can reduce train energy consumption by more than 40%on the two long and steep downhill segments;compared with other similar algorithms,the improved algorithm is more suitable for solving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efficient operation improv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long and steep downhill segment metro train
原文传递
Last train timetable optimization for metro network to maximize the passenger accessibility over the end-of-service period
2
作者 Fang Wen Yun Bai +2 位作者 Xin Zhang Yao Chen Ninghai Li 《Railway Sciences》 2023年第2期273-288,共16页
Purpose-This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passenger accessibility of passenger demands in the end-ofoperation period.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A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for last train timetable optim... Purpose-This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passenger accessibility of passenger demands in the end-ofoperation period.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A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for last train timetable optimization of the metro wa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constraints such as the maximum headway,the minimum headway and the latest end-of-operation time.The objective of the model is to maximize the number of reachable passengers in the end-of-operation period.A solution method based on a preset train service is proposed,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variables of deciding train services in the original model and reformulates it into a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Findings-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of Wuhan Metro show that the solution method can obtain highquality solutions in a shorter time;and the shorter the time interval of passenger flow data,the more obvious the advantage of solution speed;after optimization,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reaching the destination among the passengers who need to take the last train during the end-of-operation period can be increased by 10%.Originality/value-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ly consider the passengers who take the last train.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considering the overall passenger demand during the end-of-operation period can make more passengers arrive at their destination.Appropriately delaying the end-of-operation time can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assengers who can reach the destination in the metro network,but due to the decrease in passenger demand,postponing the end-of-operation time has a bottleneck in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passengers who can reach the dest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rail transit Last train of metro Timetable optimization End-of-operation period Passenger demand OD reachability
下载PDF
Metro train rescheduling by adding backup trains under disrupted scenarios 被引量:5
3
作者 Jiateng YIN Yihui WANG +2 位作者 Tao TANG Jing XUN Shuai SU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7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In large cities with heavily congested metro lines, unexpected disturbances often occur, which may cause severe delay of multiple trains, blockage of partial lines, and reduction of passenger service. Metro dispatcher... In large cities with heavily congested metro lines, unexpected disturbances often occur, which may cause severe delay of multiple trains, blockage of partial lines, and reduction of passenger service. Metro dispatchers have taken a practical strategy of rescheduling the timetable and adding several backup trains in storage tracks to alleviate waiting passengers from crowding the platforms and recover from such disruptions. In this study,we first develop a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train rescheduling plan with considerations of in-service and backup trains. The aim of train rescheduling is to frequently dispatch trains to evacuate delayed passengers after the disruption. Given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model, several linearization techniques are adapted to reformulate the model into an equivalent linear model that can be easily handled by the optimization softwar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rain rescheduling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 rescheduling backup train metro line DISRUPTION TIMETABLE
原文传递
地铁列车脱轨防护装置方案
4
作者 刘艳文 肖海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在自然灾害、车辆或轨道关键部件失效、外部冲击等不可预知的复杂状态下,地铁列车仍有可能会发生脱轨。因此,对列车被动脱轨防护装置方案的研究十分必要。[方法]建立地铁列车多体系统动力学非线性仿真模型,采用典型的车轮踏面外... [目的]在自然灾害、车辆或轨道关键部件失效、外部冲击等不可预知的复杂状态下,地铁列车仍有可能会发生脱轨。因此,对列车被动脱轨防护装置方案的研究十分必要。[方法]建立地铁列车多体系统动力学非线性仿真模型,采用典型的车轮踏面外形和典型钢轨外形匹配,根据地铁列车运行的线路特点,提出地铁列车脱轨防护装置的三种方案,对其进行了低速运行条件下的脱轨工况仿真。针对仿真结果,综合考虑防二次爬轨脱轨的效果、安装部位的强度,以及脱轨后铁轨与脱轨防护装置发生碰撞而对车辆造成的损害,提出了在构架下端安装防脱轨横向止挡作为脱轨防护装置的方案。针对该地铁列车脱轨防护装置,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并与无防护装置工况进行对比。[结果及结论]地铁列车脱轨防护装置具有明显的防脱轨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地铁列车脱轨防护装置动态包络线符合某地铁线路的限界要求,不会影响列车正常行驶,可以进行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脱轨防护装置 动力学仿真 车辆限界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域下地铁列车旅客界面需求研究
5
作者 曹淮 龚昕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8,225,共10页
目的 为了提高乘客在地铁车厢内的乘车体验,优化地铁列车旅客界面的合理性与便捷性。方法 以场景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等方法,收集现有地铁乘客的用户需求,提炼客观场景。运用Kano模型明确地铁旅客界面设计的用户需求权重... 目的 为了提高乘客在地铁车厢内的乘车体验,优化地铁列车旅客界面的合理性与便捷性。方法 以场景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等方法,收集现有地铁乘客的用户需求,提炼客观场景。运用Kano模型明确地铁旅客界面设计的用户需求权重,基于对用户需求权重的考量及QFD质量屋展开,功能需求被转化为产品特征,用以分析用户需求与产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归纳了典型地铁乘车场景,构建地铁列车乘客界面的用户需求与产品特征之间的关联矩阵,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车厢布局、信号灯提示、扶握系统和导视系统四个方面,提出了地铁列车旅客界面的配置策略。结论 从场景分析的角度结合多重定量、定性分析方法,验证场景理论对挖掘地铁乘车需求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并提出地铁列车旅客界面在提升旅客乘车体验方面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旅客界面 场景理论 KANO模型 质量功能展开(QFD)
下载PDF
用于地铁列车的主动径向装置研究
6
作者 刘慧斌 倪文波 马少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3,118,共5页
[目的]地铁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区段时会产生车轮磨耗及噪声。转向架轮对的主动径向技术作为一种理论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主动径向原理,确定了“径向导向”的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用于... [目的]地铁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区段时会产生车轮磨耗及噪声。转向架轮对的主动径向技术作为一种理论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主动径向原理,确定了“径向导向”的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用于转臂式轴箱定位转向架的可控橡胶节点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使之成为车辆的主动径向装置。阐述了该主动径向装置的主动径向导向原理,即:地铁列车运行时以信标的方式获取线路信息,径向控制器内存储有每条曲线的信息,结合列车运行速度可确定列车在曲线中位置,由此控制可控橡胶节点装置动作,进而实现轮对以径向姿态通过曲线。以列车的头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A型地铁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对采用主动径向装置的地铁列车以60 km/h的速度通过400 m曲线半径时的通过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转向架的通过性能进行对比。[结果及结论]相比于传统转向架导向轮对,主动径向转向架导向轮对的冲角和磨耗指数均大幅降低;同一转向架的两个轮对具有相近的横移量,在该位置下轮对可实现“纯滚动”;列车在小半径曲线上的通过性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主动径向导向 可控橡胶节点 曲线通过能力 联合仿真
下载PDF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性能现场对比测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航 吴宗臻 +2 位作者 马蒙 王文斌 张胜龙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196,共9页
为研究随机列车荷载作用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简称SSFST)上线运营后的减振效果,选取某地铁线路同一区间、同一曲线段内的普通无砟轨道及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典型测试断面,在同一天内开展了现场对比测试。... 为研究随机列车荷载作用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简称SSFST)上线运营后的减振效果,选取某地铁线路同一区间、同一曲线段内的普通无砟轨道及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典型测试断面,在同一天内开展了现场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线上评估结果与列车、轨道的实际运营状态直接相关;在不同列车的随机激励作用下,Z振级相对插入损失(ΔVL_(Z,max))相差超过10 dB,且部分测试样本无法满足特殊减振的设计需求;为获得保守的评价结果,应选择轮、轨平顺状态良好的运营区段开展对比测试;通过合理的养护维修,使运营列车及轨道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减振轨道区段满足振动控制需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减振效果 列车振动 地铁
下载PDF
地铁列车大功率高频辅助变流器散热系统的设计及优化试验验证
8
作者 易滔 赵清良 +7 位作者 别必龙 刘海涛 饶沛南 周帅 张云瀚 宋森 耿志东 杨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161,共8页
[目的]地铁列车大功率辅助变流器高度集成化后,散热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有必要提出散热系统新设计方案。[方法]通过系统的损耗计算、风机选型、散热风道布局等一系列正向设计,结合仿真来验证热设计的合理性。[结果及结论]仿真表明,在单台... [目的]地铁列车大功率辅助变流器高度集成化后,散热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有必要提出散热系统新设计方案。[方法]通过系统的损耗计算、风机选型、散热风道布局等一系列正向设计,结合仿真来验证热设计的合理性。[结果及结论]仿真表明,在单台辅助变流器故障工况下,中间腔室流场分布不均,导致变压器温升较高,存在热失效风险。在此基础上对风道结构进行优化,仿真确认优化后风道的流场分布较均匀,变压器温升显著降低且在器件应用温度范围内,表明优化后散热系统满足应用需求。为验证理论设计的合理性,开展了样机的温升试验,对比仿真和样机试验结果,在单台/两台满载工况下,关键器件的温升和仿真温度差控制在5℃,均在选型的应用范围内,表明风道散热系统设计合理。通过正向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流器散热系统及柜体结构,样机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大幅缩短了样机的开发周期,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为大功率高频辅助变流器设计及优化提供方法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大功率辅助变流器 散热系统设计 热仿真
下载PDF
基于TCMS的地铁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双母线并网供电控制技术方案
9
作者 杨博 刘琪 刘佳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28,232,共5页
[目的]在目前列车辅助供电系统主流的交叉供电方式及扩展供电方式下,某台SIV(辅助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将对列车上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网供电方式作为新兴的控制技术,具有其优越性,应对并网供电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目的]在目前列车辅助供电系统主流的交叉供电方式及扩展供电方式下,某台SIV(辅助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将对列车上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网供电方式作为新兴的控制技术,具有其优越性,应对并网供电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为例,针对该线第三批次购入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响应速度慢、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在第四批次新购入列车的设计上提出了基于TCMS(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控制的双母线并网供电方案。即:在中间车布置4个TLK(并联接触器),将4段单独的中压母线贯通在一起。介绍了该方案下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中压母线结构,分析了SIV内部启动阶段和并网启动阶段的动作时序,阐述了并网供电控制逻辑、SIV启动逻辑和故障保护逻辑。[结果及结论]所提方案的并网时间大为缩短(最短可达2.5 s)。双母线多TLK的中压母线拓扑避免了母线短路导致的系统功能整体失效,提高了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基于TCMS控制的并网供电技术有望成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辅助供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列车辅助供电系统 辅助逆变器 双母线并网供电
下载PDF
地铁接触网塌网时的行车组织优化
10
作者 彭章硕 何高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09,共4页
[目的]无冗余的刚性接触网在发生塌网后,须针对不同的塌网场景调整行车组织,尽量将事件影响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方法]发生接触网塌网事故后,可通过手葫芦吊起故障接触网或将故障接触网切除等,使得列车惰性通过故障点,进而提高行车效... [目的]无冗余的刚性接触网在发生塌网后,须针对不同的塌网场景调整行车组织,尽量将事件影响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方法]发生接触网塌网事故后,可通过手葫芦吊起故障接触网或将故障接触网切除等,使得列车惰性通过故障点,进而提高行车效率。通过对不同接触网塌网故障场景进行分析,逐层递进地制定优化行车方案,并进行现场实战演练,收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确定最终行车效率最高的方式。[结果及结论]在临时抢修后,基于故障具体场景,由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判断,采用惰行通过、降升单弓通过及惰行越站通过等方式,维持线路运营状态,提高行车效率。通过优化行车组织、临时抢修后的行车组织调整及线网行车组织的调整与配合,大幅缩短了接触网塌网后的行车恢复时间,降低了该类故障对地铁正常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接触网 塌网 行车组织
下载PDF
面向虚拟编组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优化调度方法
11
作者 付兵 马新源 +1 位作者 田婉琪 赖成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下运力资源的调控能力已经趋于饱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乘客出行需求,以列车虚拟编组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发展方向。为了解决虚拟编组下列车的运行调度问题,提出...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下运力资源的调控能力已经趋于饱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乘客出行需求,以列车虚拟编组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发展方向。为了解决虚拟编组下列车的运行调度问题,提出面向虚拟编组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优化调度方法,建立列车运行和客流变化模型,描述列车运行和乘客人数的动态变化;构建列车时刻表和编组策略的协同优化模型,以实现列车利用率、列车停站时间和乘客等待时间之间的平衡为目标求解优化策略,并根据最优解生成列车调度和编组方案;最后选取北京地铁亦庄线为线路仿真对象,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列车利用率,减少乘客候车时间,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控制系统 虚拟编组 列车调度 协同优化
下载PDF
地铁列车车体关键区域与车钩载荷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唐磊 武伯有 +2 位作者 徐博 毕素楠 鲍健豪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2期50-54,73,共6页
为研究车钩载荷对车体关键区域的影响,文章以北京地铁某线路列车为例,阐述了列车半永久车钩静力标定试验及获得的半永久车钩应变和车钩力拟合曲线;分析了列车正线载客试验时车体关键区域测点动应力与车钩载荷的相关性,以及车钩载荷变化... 为研究车钩载荷对车体关键区域的影响,文章以北京地铁某线路列车为例,阐述了列车半永久车钩静力标定试验及获得的半永久车钩应变和车钩力拟合曲线;分析了列车正线载客试验时车体关键区域测点动应力与车钩载荷的相关性,以及车钩载荷变化对各测点疲劳损伤值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牵引梁端部、牵引梁车钩座旁、枕梁中心销垫板外侧焊缝、枕梁下盖板与边梁端部焊缝受车钩载荷变化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车体 车钩载荷 相关性 疲劳损伤
原文传递
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空气动力学现场试验分析
13
作者 秦鸿波 李杨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为时速120 km的密闭性地铁快线列车,采用压力波保护阀。文章通过开展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空气动力学现场试验,分析了列车车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规律,并测试了压力波保护阀的执行效果,最后评估了列车运行时交... 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为时速120 km的密闭性地铁快线列车,采用压力波保护阀。文章通过开展武汉市轨道交通16号线列车空气动力学现场试验,分析了列车车内外空气压力变化规律,并测试了压力波保护阀的执行效果,最后评估了列车运行时交变气压波动下的车内压力舒适度及动态密封指数。结果表明:列车通过变截面时车内压力变化幅值相比车外压力变化幅值减小40%~70%;列车运行过程中压力波保护阀执行到位;车内压力舒适度及列车动态密封指数均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空气动力学 压力波保护阀 动态密封指数
原文传递
沈阳地铁10号线地铁列车轴箱体划线创新
14
作者 陈仁平 《中国重型装备》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轴箱体是沈阳地铁10号线地铁列车的零部件,采用整体铸钢铸造,强度高,力学性能好。但形体复杂,铸造工艺难度大。而不规范的划线操作,会给机械加工的装夹定位造成困难,带来废品风险。因此,划线创新和划线创新操作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轴箱体是沈阳地铁10号线地铁列车的零部件,采用整体铸钢铸造,强度高,力学性能好。但形体复杂,铸造工艺难度大。而不规范的划线操作,会给机械加工的装夹定位造成困难,带来废品风险。因此,划线创新和划线创新操作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本文对沈阳地铁10号线地铁列车轴箱体划线工艺设计、以及划线创新先进操作法进行详解,并为同类型零件的划线作业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轴箱体 划线创新先进操作法 立体划线
下载PDF
公轨合建盾构隧道振动荷载的动力响应特性
15
作者 杨殿勇 张西文 +3 位作者 刘鑫锦 吕颖慧 秦磊 刘广森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6,183,共10页
为了探究汽车-列车振动荷载对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进行数值模拟,通过ABAQUS软件的Dload子程序对汽车、列车振动荷载进行耦合,分别将单一振... 为了探究汽车-列车振动荷载对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进行数值模拟,通过ABAQUS软件的Dload子程序对汽车、列车振动荷载进行耦合,分别将单一振动荷载及汽车-列车振动荷载作用引入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分析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及周围土体在不同工况时加速度、位移、应力、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汽车、列车振动荷载频率不同,共同作用后产生拍频现象,导致相同方向合成荷载的振幅可能小于分荷载的振幅,当频率相同时所合成荷载的振幅最大;管片上方的土体以及非封闭弧形内衬外侧土体发生较大的应变,最大塑性应变发生于拱顶偏右侧,达到7.032×10^(-6);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内部结构中的预制箱涵牛腿柱、顶板处出现较大拉、压应变,在长期运营期间需要对预制箱涵牛腿柱、顶板位置进行定期检查和必要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合建盾构隧道 动力响应特性 汽车振动荷载 列车振动荷载 耦合振动荷载
下载PDF
广州18及22号线快慢车运营模式研究
16
作者 叶富智 范永华 +1 位作者 苏航 林保罗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针对广州18及22号线长大区间、Y型交路等复杂运营需求,提出相应的快慢车运营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测试进行数据模拟,形成快慢车运行模式下的信号系统解决方案,为类似项目的信号系统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广州18及22号线 快慢车 交汇点 运行图
下载PDF
地铁线路双向中断时长不确定下的列车运行调整
17
作者 王义惠 赵康祺 +2 位作者 王航宇 牛儒 孟令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40,共11页
针对地铁线路双向运营中断时长不确定的情况,提出以到发时刻偏差、区间车次取消数和运行间隔均匀性为目标函数的列车运行调整和车底周转一体化模型;为求解这一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在模型线性化的基础上,采用2阶段法和滚动时域优化算... 针对地铁线路双向运营中断时长不确定的情况,提出以到发时刻偏差、区间车次取消数和运行间隔均匀性为目标函数的列车运行调整和车底周转一体化模型;为求解这一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在模型线性化的基础上,采用2阶段法和滚动时域优化算法,按乐观预测和悲观预测2种策略,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的滚动优化调整和快速求解;为证明该模型及求解方法应对运营中断持续时长不确定的能力,基于北京地铁7号线某工作日下的实际运营数据构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及求解方法能够在中断时长不确定的情况下生成接近最优解的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提出的求解方法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算例中断30 min悲观预测的求解时间为157 s,为直接求解法的15.39%;2种策略均在预测值与实际值更接近时,得到更接近最优解的运行调整结果;悲观预测策略更适用于双向中断时长不确定且可能有多个预测时长时,而乐观预测策略更适用于中断时长信息较为准确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列车运行调整 运营中断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滚动时域优化算法
下载PDF
地铁列车空调机组润滑油品质检测与试验研究
18
作者 郑学林 唐仕杰 +1 位作者 臧建彬 王海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目的:随着地铁列车空调机组内润滑油的长期使用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润滑油会逐渐劣化而失效,并对制冷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润滑油在不同条件下的劣化规律、劣化后性能及其对制冷系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实测了经长期运... 目的:随着地铁列车空调机组内润滑油的长期使用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润滑油会逐渐劣化而失效,并对制冷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润滑油在不同条件下的劣化规律、劣化后性能及其对制冷系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实测了经长期运行的地铁列车空调机组的性能;介绍了反映润滑油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及各指标的检测方法;对空调机组内润滑油进行取样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分析了经长期使用的润滑油品质状况;对某常用POE(多元醇酯)油A和矿物油B开展了高温氧化试验,分析两种润滑油在高温和有氧环境下的劣化情况及其对空调机组内金属材料的腐蚀情况。结果及结论:运行十年左右的地铁列车空调机组润滑油品质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这种品质变化会使得润滑油的润滑性和密封性变差,导致制冷空调机组性能的下降;润滑油的色度并不完全反映油本身的劣化程度;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会快速氧化变质,造成黏度和酸值的升高,并快速腐蚀铜和铁等金属;通过检测润滑油的黏度、酸值、元素质量分数,可对运行异常机组进行原因分析,对运行正常机组进行隐患排查,在机组出现重大问题前预先发现异常,从而规避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列车空调 润滑油 理化指标 劣化
下载PDF
基于BERT-CNN的城轨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分类
19
作者 徐倩 张雷 +1 位作者 欧冬秀 贺云鹏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9-538,共10页
针对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车载设备故障排查困难,故障维修日志由于信息零散、语义模糊及归类混乱等导致的传统文本分布式表示与浅层机器学习算法分类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焦点损失函数BERT-CNN(bidirectional encode... 针对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车载设备故障排查困难,故障维修日志由于信息零散、语义模糊及归类混乱等导致的传统文本分布式表示与浅层机器学习算法分类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焦点损失函数BERT-CNN(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故障分类方法,建立故障处理及结论、故障现象的关系模型.利用预训练好的BERT模型微调获取故障现象的词向量,充分捕捉融合了上下文的双向语义并关注重点词汇;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进行训练,改进损失函数以缓解数据类别不平衡引起的性能下降问题.通过对某车载信号工区数据进行实验,对比基于交叉熵损失函数的BERT-CNN、单一BERT模型与word2vec-CNN(word to vector-CNN)方法,基于焦点损失函数BERT-CNN方法在分类指标上最优,对某些样本数量少的类别能够更精准分类.研究结果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智能运维故障案例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城轨列控车载设备 BERT语言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故障分类 类别不平衡
下载PDF
地铁列车荷载下类矩形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20
作者 杜明芳 杨晓晨 +1 位作者 王倩 张鹏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3-58,95,共7页
为分析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类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以郑州地铁8号线郑州东站类矩形盾构段为研究背景,使用MIDAS/GTS NX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单车运行与双车交会运行两种工况下类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计算分析,得... 为分析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类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以郑州地铁8号线郑州东站类矩形盾构段为研究背景,使用MIDAS/GTS NX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单车运行与双车交会运行两种工况下类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类矩形隧道在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铁列车作用下产生的类矩形隧道结构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均较小,隧道结构在地铁列车荷载的作用下是稳定的。地铁列车交会时最大位移发生在衬砌底部,为1.28 mm;在单车运行时,最大位移发生在衬砌行车侧右边,约为0.89 mm。在双车相向行驶时,隧道衬砌左侧的竖向应力响应大于隧道衬砌右侧,其增幅约为26.8%。因此,在地铁运营时期应多对隧道结构左侧行车线下方进行长期的变形监测,以避免在此处发生结构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响应 地铁列车荷载 数值模拟 单洞双线隧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