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飞行器的指向误差混合分布模型
1
作者 曹冬平 井庆丰 仲伟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在空间探测任务中,飞行器会受到机械冲击、跟踪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角微振动,使天线指向误差恒不为0,从而影响通信链路.针对典型的指向误差单一分布模型如高斯分布、瑞利分布和莱斯分布忽略多种误差源共同影响的缺点,提出指向误差混合... 在空间探测任务中,飞行器会受到机械冲击、跟踪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角微振动,使天线指向误差恒不为0,从而影响通信链路.针对典型的指向误差单一分布模型如高斯分布、瑞利分布和莱斯分布忽略多种误差源共同影响的缺点,提出指向误差混合分布模型,将多种误差源同时考虑在内,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首先,根据多个空间飞行器奥林巴斯通信卫星OLYMPUS、工程测试卫星ETS-VI、光学轨道间通信工程试验卫星OICETS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MICIUS角微振动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拟合指向误差信号.然后,对比单一分布模型和混合分布模型与指向误差拟合信号的确定系数R^(2),确定最优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由高斯分布和莱斯分布组成的混合分布模型拟合度最高.以OLYMPUS飞行器为例,高斯-莱斯混合分布模型的拟合度比单一分布模型中的瑞利模型提高27.44%,误比特率偏差降低2.8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角微振动 指向误差模型 单一分布 混合分布
下载PDF
面向功能表面的激光仿生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沈洪 任浩东 李海东 《空天防御》 2023年第2期12-22,共11页
为了提升飞行器的综合性能,疏水、防冰、防腐、减阻及吸波等功能表面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激光加工技术由于其材料适用范围广、加工精度高等特点,在材料加工、复杂形貌构建、微纳尺度制造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总结近年来采用激... 为了提升飞行器的综合性能,疏水、防冰、防腐、减阻及吸波等功能表面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激光加工技术由于其材料适用范围广、加工精度高等特点,在材料加工、复杂形貌构建、微纳尺度制造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总结近年来采用激光制造技术在不同材料上制备功能性仿生表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疏水、防冰、综合防腐、抗菌、减阻以及吸波等仿生表面的研究。从仿生制造角度出发,展示了自然界中拥有独特功能特性的生物表面,介绍了其实现具体功能的内在原理,并列举了使用激光加工技术进行仿生表面制造的相关研究,然后对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制造 功能性表面 激光技术 微纳加工 飞行器
下载PDF
柔性电缆PCB内电层载流量研究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雨田 陈彧欣 +4 位作者 张海礁 董淑英 徐璐 王宇晶 邱越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2,共9页
对某微小型飞行器内部柔性电缆PCB的稳态载流能力和冲击电流载流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设计。通过MIL-STD-275标准和经验公式,对柔性电缆PCB的稳态载流能力进行了复核复算;通过对照GJB4057—2000,估算出柔性电缆PCB的冲击电流载流能力。... 对某微小型飞行器内部柔性电缆PCB的稳态载流能力和冲击电流载流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设计。通过MIL-STD-275标准和经验公式,对柔性电缆PCB的稳态载流能力进行了复核复算;通过对照GJB4057—2000,估算出柔性电缆PCB的冲击电流载流能力。对于理论计算和估算值,设计了2倍理论值状态下的稳态载流测试和10倍理论值状态下的脉冲电流测试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验证了设计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在载流实验中,获取柔性PCB板在各个电流值载流状态下的温度情况,并通过Flotherm软件进行热仿真验证,模拟了PCB在各个电流值状态下的稳定温度,热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该载流量实验与仿真数据结果可为后续短时工作微小型飞行器内部PCB设计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飞行器 印制电路板 载流量 冲击电流 载流测试 实验数据 热仿真
下载PDF
仿秦岭箭竹叶微纳结构疏冰蒙皮
4
作者 燕则翔 何洋 苑伟政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3年第2期115-123,共9页
飞机结冰极大威胁飞行安全,严重时导致机毁人亡。适应恶劣寒冷环境的飞机防除冰技术是国际难题,也是中国多型飞机研制必须突破的重大技术瓶颈。本文首次提出一种仿生疏冰雪对象——秦岭箭竹,建立仿秦岭箭竹叶多层不等高微纳结构,揭示了... 飞机结冰极大威胁飞行安全,严重时导致机毁人亡。适应恶劣寒冷环境的飞机防除冰技术是国际难题,也是中国多型飞机研制必须突破的重大技术瓶颈。本文首次提出一种仿生疏冰雪对象——秦岭箭竹,建立仿秦岭箭竹叶多层不等高微纳结构,揭示了这种独特结构对过冷微小水滴形成弹跳,滚动成冰及滑落的疏冰机制;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组装的柔性大幅面微纳结构制备方法,实现仿秦岭箭竹叶疏冰结构制备;获得的仿秦岭箭竹叶疏冰表面相较于同材料光滑表面冰粘附强度降低80%,表明秦岭箭竹叶微纳结构具有优异的疏冰效果。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研制基于功率密度分区的仿生与电热相结合的疏冰复合蒙皮,据此获得的疏冰复合蒙皮成功完成中小型无人机防除冰功能飞行,并且已成功列装某型号高原型无人机,满足了高寒条件下的有效防除冰飞行要求。仿秦岭箭竹叶疏冰蒙皮也在大型运输机、直升机,以及风力发电、高速列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仿生表面 微纳结构 飞机蒙皮
下载PDF
基于齐默曼布局的微小型无人机气动布局设计研究
5
作者 付小龙 张扬 +1 位作者 付一帆 昌敏 《无人系统技术》 2023年第3期81-90,共10页
齐默曼布局是小展弦比实现大升阻比的优秀气动布局,相比于矩形翼等传统布局非常适合微小型无人飞行器使用。采用综合方法针对齐默曼布局开展小型飞行器的总体设计与气动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即通过给定设计目标对无人机任务载荷... 齐默曼布局是小展弦比实现大升阻比的优秀气动布局,相比于矩形翼等传统布局非常适合微小型无人飞行器使用。采用综合方法针对齐默曼布局开展小型飞行器的总体设计与气动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即通过给定设计目标对无人机任务载荷进行选型;基于翼载、质量和翼型之间相互迭代确定无人机总体参数;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无人机进行数值模拟,最终获得无人机具体气动参数并指导电子部件与飞控选型;通过工程试制完成样机制造并进行外出试飞实验,验证了齐默曼布局在低雷诺数下的气动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齐默曼布局在微型固定翼无人机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表现。据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一套基于齐默曼布局的高性能微小型固定翼飞行器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飞行器 齐默曼布局 飞行器设计 气动设计 数值模拟 飞行实验
原文传递
基于微服务的民机工业软件架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陆伟强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3年第7期73-78,126,共7页
工业软件作为大型复杂装备制造的核心,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角色,但我国工业软件面临卡脖子问题。本文分析民机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战略需求,引入互联网微服务架构技术,面向民机全产业链设计民机工业软件架构,并应用于某民机制造企... 工业软件作为大型复杂装备制造的核心,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角色,但我国工业软件面临卡脖子问题。本文分析民机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战略需求,引入互联网微服务架构技术,面向民机全产业链设计民机工业软件架构,并应用于某民机制造企业。该企业创新“业务+技术”理念,实现面向业务过程微服务与技术中台微服务,采用精益管理模式精细管理庞大复杂的业务模块和公共技术模块。系统试运行半年,持续发布交付版本成功率达到98%,开发的质量系数越来越高。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但通过软件测试的一次发布成功率依然明显提升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 民机工业软件 技术中台架构 组件 质量分析
下载PDF
河北冬季一次冷锋降雪云系微物理演变特征综合观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青 董晓波 +6 位作者 闫非 付娇 王姝怡 薛学武 张健南 孙啸申 崔毅 《气象科技》 2023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利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皇寺国家观测站布设的毫米波云雷达、微雨雷达结合飞机等联合观测数据,对2019年2月14日河北中南部地区一次冷锋降雪云系微物理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雷达回波与冰雪晶粒子微结构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认识该地区自然降... 利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皇寺国家观测站布设的毫米波云雷达、微雨雷达结合飞机等联合观测数据,对2019年2月14日河北中南部地区一次冷锋降雪云系微物理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雷达回波与冰雪晶粒子微结构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认识该地区自然降雪的宏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雪初生阶段表现为双层云结构,中云云顶高约4100 m,云底高约3600 m,低云云顶高约3100 m,云底高约200 m,中间存在一干层,3000 m以下高度粒子增长以凇附过程为主。降雪发展阶段上下两层云相接,雷达回波强度较强的时段地面降水量也较大,该时段降雪过程主要以凝华-聚并增长为主。降雪后期回波强度最大值减小,云顶高降低,3000 m以下高度范围内回波强度、多普勒速度、谱宽随高度降低呈增大趋势;飞机观测结果显示,降雪消散阶段逆温层底部由于水云云层较薄,催化潜力较小,冰雪晶粒子主要位于云的中上部,随着高度降低,冰雪晶粒子在下落过程中增大,与雷达观测结果一致,毫米波云雷达和微雨雷达反射率因子随高度变化与降水粒子有效粒径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83,雷达反射率因子主要受冰雪晶等大尺度粒子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降雪云系 飞机观测 毫米波云雷达 微雨雷达
下载PDF
基于微服务技术的民机工程软件工具箱架构方法研究
8
作者 孙奇楠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3年第17期44-46,共3页
在民机研制领域,由于受到适航和业务工作压力的制约,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为国外商业软件,其价格高昂且License数量有限,部分软件架构和界面老旧、使用效率低,工程软件自主可控需求迫切。针对传统工程软件可靠性和计算效... 在民机研制领域,由于受到适航和业务工作压力的制约,目前使用的大部分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为国外商业软件,其价格高昂且License数量有限,部分软件架构和界面老旧、使用效率低,工程软件自主可控需求迫切。针对传统工程软件可靠性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应用主流的微服务架构技术,利用成熟的软件开发团队,完成工程软件工具箱的开发,并逐步形成通用的工程软件集成平台,提升整体工程软件能力和质量,从而为民机行业下一代工程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微服务 工程软件 体系架构 民机
下载PDF
四旋翼微型飞行平台姿态稳定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权 黄向华 朱理化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4,79,共4页
对四旋翼飞行平台姿态稳定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使用PID控制器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基于仿真结果,设计了以TMS320F2808为核心处理器,以MIN-INA900为飞行平台测姿传感组件的飞行试验平台,进行了单通道系留... 对四旋翼飞行平台姿态稳定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使用PID控制器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基于仿真结果,设计了以TMS320F2808为核心处理器,以MIN-INA900为飞行平台测姿传感组件的飞行试验平台,进行了单通道系留试验和六自由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ID控制器能够实现对飞行平台姿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四旋翼 控制规律 试验研究 PID控制
下载PDF
一种柔性微型扑翼设计及其气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智春 李思政 +1 位作者 舒忠平 白存儒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微型扑翼机以其优良的机动性、低噪音、低成本、执行任务的多功能性以及在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得到各科技先进国家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研究工作。在我国也已经初步开展对微型扑翼机研究。但由于与微型扑翼飞行... 微型扑翼机以其优良的机动性、低噪音、低成本、执行任务的多功能性以及在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得到各科技先进国家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研究工作。在我国也已经初步开展对微型扑翼机研究。但由于与微型扑翼飞行相关的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对微型扑翼的设计研究工作尚无可供指导的成熟理论和借鉴的经验,目前微型扑翼的设计研究基本上是以试验为主。本文参照动物的扑翼飞行实例和固定翼飞行器机翼设计的经验,在对扑翼飞行基本原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种微型扑翼及扑翼的驱动机构,采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通过调节驱动电压来控制扑动的频率。并对该微型扑翼进行了空气动力特性试验,得到了微型扑翼的空气动力特性,并从中得出了影响扑动升力的一些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柔性翼面的扑翼,其产生的升力和推力较高而且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翼 微型飞行器 风洞实验 升力
下载PDF
增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在微型飞行器飞行姿态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迪 陈向坚 续志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3-1191,共9页
针对微型飞行器的姿态角摄动引起的系统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辨识的增益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首先,给出了微型飞行器姿态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对滑模控制器中由于姿态角摄动引... 针对微型飞行器的姿态角摄动引起的系统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辨识的增益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首先,给出了微型飞行器姿态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对滑模控制器中由于姿态角摄动引起的系统不确定性进行在线辨识,通过增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中的校正控制项对辨识误差及负载干扰进行补偿。最后,通过设计李亚普诺夫函数,得到闭环系统一致稳定条件下的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参数在线调整的自适应律及滑模增益自适应律。仿真对比表明,与传统的增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和基于一型模糊神经网络辨识的滑模控制器及相比,本文提出的控制器不仅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外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而且稳定误差小,跟踪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滑模控制器 姿态控制 模糊神经网络 李亚普诺夫函数
下载PDF
微型飞行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怀宇 周兆英 +3 位作者 熊沈蜀 王晓浩 叶雄英 李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70-174,共5页
介绍微型飞行器的概念及其功能特点 ,重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型飞行器的研究现状 ,归纳出微型飞行器的六大关键技术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自主飞行 微型器件 侦察机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模糊神经网络在机载相机稳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迪 陈向坚 +1 位作者 续志军 白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0-1545,共6页
针对解决微型飞行器空中拍摄的图像抖动问题,采用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及泛化能力对微型飞行器上的相机振动规律进行模拟,预测机载相机的振动矢量.该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初始规则数为零,所有规则都是... 针对解决微型飞行器空中拍摄的图像抖动问题,采用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及泛化能力对微型飞行器上的相机振动规律进行模拟,预测机载相机的振动矢量.该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初始规则数为零,所有规则都是通过结构和参数同时在线学习来产生,网络结构学习采用的是在线区间二型模糊群集,提高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及计算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将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与双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利用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对微型飞行器相机振动矢量进行预测的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递归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 实时稳像 泛化能力 微型飞行器机载相机
下载PDF
微型扑翼飞行器仿生悬停原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立民 宋笔锋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58,共3页
根据现有微型扑翼飞行器悬停技术的不足,研究了基于蜂鸟扑翼运动的仿生翻转翼悬停方式,提出了实现该种悬停方式的运动机构和控制方式,为实现微型扑翼飞行器高效悬停飞行及有效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微型扑翼飞行器 仿生悬停 机翼驱动机构 悬停控制
下载PDF
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多信息非线性融合导航方法及实现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建业 贾文峰 +1 位作者 赖际舟 吕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5-582,共8页
导航系统的完好性及可用性是微小型无人飞行器实现自主可靠飞行的重要保障。本文设计了基于ARM处理器的四旋翼飞行实验平台,提出一种采用MEMS微惯性器件、磁强计、GPS、光流图像传感器及气压计的多信息融合导航方案,针对多传感器数据更... 导航系统的完好性及可用性是微小型无人飞行器实现自主可靠飞行的重要保障。本文设计了基于ARM处理器的四旋翼飞行实验平台,提出一种采用MEMS微惯性器件、磁强计、GPS、光流图像传感器及气压计的多信息融合导航方案,针对多传感器数据更新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时间更新和量测更新分离的异步滤波方法。针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易受环境影响和多信息数据融合的非线性特点,研究了Sigma点卡尔曼滤波器(Sigma-point Kalman filter,SPKF)的应用,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四旋翼飞行器微型多信息导航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在静态和动态飞行环境下可对飞行器的姿态、速度和位置进行可靠估计和量测,能够保证四旋翼飞行器自主飞行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多种任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飞行器 多信息融合微型导航系统 多传感器 Sigma点卡尔曼滤波器
下载PDF
微型飞行器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锋 白鹏 +1 位作者 石文 李建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微型飞行器(MAVs)设计绝不是常规飞行器在尺度上的简单缩小,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其中微型飞行器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是其最为根本的技术瓶颈之一,也是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紧密结合微型飞行器技术,对这一领域中所面临的低雷... 微型飞行器(MAVs)设计绝不是常规飞行器在尺度上的简单缩小,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其中微型飞行器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是其最为根本的技术瓶颈之一,也是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紧密结合微型飞行器技术,对这一领域中所面临的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问题和近两年来该方向国内一些新的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按照MAVs飞行方式和结构特性进行分类,简单介绍微型飞行器研究中的低Re数空气动力学问题.首先介绍了二维和三维固定翼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问题:包括层流分离泡,翼型升力系数小攻角非线性效应,静态迟滞效应,以及低Re数小展弦比机翼气动特性.第2,介绍了拍动翼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前人提出的昆虫低Re数下获得高升力的多种非定常拍动翼飞行机制:Wagner效应、Weis-Fogh效应(clap-and-fling)、延迟失速效应(delayed stall)、Kramer效应(rotational forces)、尾迹捕获效应(wake capture)、附加质量效应(added mass)等.以及国内学者近几年在拍动翼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第3,介绍了柔性翼低雷诺数气动问题.研究表明柔性翼对于固定翼微型飞行器提高抗阵风能力,拍动翼微型飞行器产生足够的升力和推力.最后简单介绍了可变形翼(morphing wing)微型飞行器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指出微型飞行器技术可以通过采用可变形翼设计,突破众多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可变形翼概念可以通过在低成本,低速的MAVs上进行飞行试验,获得非常好的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微型飞行器 空气动力学 变形飞行器
下载PDF
微型飞行器新型极化电磁驱动舵机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家斌 刘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介绍一种新型的可以应用于微型飞行器的极化电磁驱动舵机机构。该舵机机构使用混合励磁方式的电磁驱动器 ,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响应快和效率高等特点。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 ,建立了电磁驱动器的电磁模型 ,详细分析了电磁... 介绍一种新型的可以应用于微型飞行器的极化电磁驱动舵机机构。该舵机机构使用混合励磁方式的电磁驱动器 ,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响应快和效率高等特点。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 ,建立了电磁驱动器的电磁模型 ,详细分析了电磁舵机的吸力和反力特性的关系 ,导出它的控制特性 ,试验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极化电磁驱动舵机 PWM 设计 混合励磁式电磁驱动器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微型四旋翼飞行器的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符长友 蔡洪斌 +1 位作者 刘昊 李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8-111,共4页
针对微型四旋翼飞行器在小型无人机领域中独具的优点,提出并采用多种传感器、蓝牙无线通信、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物联网技术,设计出一款基于物联网的微型四旋翼飞行器。详细阐述了其系统架构、硬件设计以及四元数算法、PID控制算法等。实... 针对微型四旋翼飞行器在小型无人机领域中独具的优点,提出并采用多种传感器、蓝牙无线通信、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物联网技术,设计出一款基于物联网的微型四旋翼飞行器。详细阐述了其系统架构、硬件设计以及四元数算法、PID控制算法等。实践表明,基于物联网的微型四旋翼飞行器具有易于控制、飞行姿态稳定、转向灵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四旋翼飞行器 物联网 蓝牙 四元数 PID
下载PDF
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特征飞机观测统计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增亮 毛节泰 +4 位作者 魏强 应亚江 王磊 韩志刚 李成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77,共7页
根据2001年5—6月8架次的飞机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了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宏微观特征,包括云厚、云底高度、云粒子浓度、含水量、有效半径、粒子谱分布函数等。降水性层状云厚平均约2000 m,低云含水量垂... 根据2001年5—6月8架次的飞机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了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宏微观特征,包括云厚、云底高度、云粒子浓度、含水量、有效半径、粒子谱分布函数等。降水性层状云厚平均约2000 m,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7 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 g·m^(-3)。对比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降水性层状云有效半径要达到10~1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 飞机探测 宏微观特征
下载PDF
山西省2008—2010年64架次飞机云物理观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鸿娉 李培仁 +4 位作者 闫世明 晋立军 申东东 封秋娟 李义宇 《气象科技》 2014年第4期682-689,共8页
利用山西省2008-2010年64架次云结构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地面观测和卫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层状云要达到降水,云的厚度要达到近2000 m;粒子尺度分布... 利用山西省2008-2010年64架次云结构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地面观测和卫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层状云系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层状云要达到降水,云的厚度要达到近2000 m;粒子尺度分布云粒子有效半径要达到10~14 μm,降水性层状云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 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5 g/m^3,;避光高层云-层积云、雨层云降水过冷水的最大值出现在距0℃层高度以上500 m附近,其最大值分别为0.61,0.42 g/m^3;透光高层云降水过冷水的最大值出现在距0℃层高度以上300 m附近,其值为0.28 g/m^3;云中水分按不同粒子尺度的分配可以看出,直径20、30μm的粒子含水量较高,对云中液态水含量的贡献较大,降水粒子主要由20、30μm的粒子转化;降水性层状云在垂直方向上的微物理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也是分层的.高层主要是冰相粒子,是冰雪晶,随高度降低冰雪晶的尺度增大,在4个典型温度层的观测中,液态含水量、云粒子及降水的浓度、尺度相较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 飞机探测 宏微观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