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选区微织构AlN超浸润平板热管
1
作者 娄德元 李珩 +6 位作者 邱媛 江宏亮 杨东超 陈晨阳 董超帅 李腾 刘顿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189,共8页
目的为了提升AlN基板的散热性能,研究嵌入式一体化AlN平板热管的激光加工方法。方法通过飞秒激光微织构技术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出AlN亲疏水组合表面,并组装嵌入式一体化平板热管,测试其传热性能。通过三维表面轮廓仪、SEM、EDS和XPS分... 目的为了提升AlN基板的散热性能,研究嵌入式一体化AlN平板热管的激光加工方法。方法通过飞秒激光微织构技术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出AlN亲疏水组合表面,并组装嵌入式一体化平板热管,测试其传热性能。通过三维表面轮廓仪、SEM、EDS和XPS分别分析表面的三维轮廓、形貌、元素含量和化学成分,研究表面亲、疏水的形成机理。结果楔形亲疏组合AlN平板热管的启动时间、启动温度均最低,相较于全超亲水样品,启动时间降低了14.9%,启动温度降低了6.0%。楔形亲疏组合热管的热阻最低,热流密度最高。相较于全亲水热管,热阻降低了33%,热流密度提升了2%。结论AlN陶瓷表面经过激光织构会产生AlOx(多价铝氧化物),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呈超亲水状态。热处理能使表面充分氧化,降低表面能,呈超疏水状态。嵌入一体化AlN平板热管的设计和无化学激光选区微织构方法,为电子陶瓷基板的散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 飞秒激光 微织构 超疏水 超亲水 平板热管 传热性能
下载PDF
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流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浩腾 崔凯路 +3 位作者 张子涛 吴越 何坤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02,共11页
为探究微肋与二次通道复合结构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增强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压降、流场结构、摩擦系数、基底温度、相对努赛尔数和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并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 为探究微肋与二次通道复合结构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增强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压降、流场结构、摩擦系数、基底温度、相对努赛尔数和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并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肋二次通道微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流动特性方面,引入二次通道结构对微通道内的压降损失和相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但引入微肋结构会产生节流效应并诱发漩涡结构,导致微通道内的压降损失增大3~10倍;在传热特性方面,引入二次通道结构能够强化换热,在二次通道结构基础上增加微肋结构能进一步增强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相比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肋二次通道微通道,复合微通道换热器的基底温度最高下降13.52 K,相对努塞尔数最高增大35.36%;在综合性能方面,对于所研究的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前三角肋复合微通道具有最优的流动传热综合性能,并具有高流速、低泵功率、低热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复合微通道 二次通道 微肋 流动 传热
下载PDF
一种月面微型热管堆电源概念设想
3
作者 赵泽龙 杨睿 +4 位作者 王傲 徐驰 郭键 安伟健 胡古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18,共6页
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及月面探测等任务需解决长期稳定能源及电力供给问题,受月面复杂环境影响,月面能源供给挑战极大。核反应堆电源具有长寿命、全天候、环境耐受力强等优势,是解决月面任务长期能源需求的理想选择,热管冷却型反应堆作为... 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及月面探测等任务需解决长期稳定能源及电力供给问题,受月面复杂环境影响,月面能源供给挑战极大。核反应堆电源具有长寿命、全天候、环境耐受力强等优势,是解决月面任务长期能源需求的理想选择,热管冷却型反应堆作为一种新型反应堆电源具有系统简单、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等特点,且易于实现长寿命设计。针对目前月面能源问题,提出了采用500 W电功率月面微型热管堆电源供电的初步设想,并重点对其屏蔽设计及辐射防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屏蔽设计方案及辐射防护措施。经过初步屏蔽设计研究,该电源可采用移动式、月面固定点位布置及浅坑式布置多种方式为月面用电设备供电,质量可约束在500 kg左右,轻质且微型,为科研站月面核反应堆电源屏蔽设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月面能源需求 月面微型热管堆 屏蔽设计
下载PDF
微小通道内超临界R134a流动传热特性
4
作者 张巧玲 马祖浩 +4 位作者 于子元 刘梓俊 黄铋匀 杨振东 马浩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7-1675,共9页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super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SORC)是回收中低品位能源较理想的新型动力循环技术之一,而超临界有机工质的传热特性严重影响了系统能效,目前已成为制约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向前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本文实验研...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super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SORC)是回收中低品位能源较理想的新型动力循环技术之一,而超临界有机工质的传热特性严重影响了系统能效,目前已成为制约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向前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本文实验研究了超临界R134a在2mm微小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特性,参数范围为:热流密度60~120kW/(m^(2)·s),质量流速800~3000kg/(m^(2)·s),压力4.1~5.1MPa,工质进口温度20~100℃,探讨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压力、流体焓值等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传热系数随流体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随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热流密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减小。流体焓值在拟临界值附近出现压降平缓区。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微通道内R134a的传热关联式,该关联式预测误差均在±10%之内,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通道 超临界R134a 流动传热 有机朗肯循环 传热关联式
下载PDF
升温速率对Micro-FAST制备锰锌铁氧体磁芯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冯卫东 屈立 +2 位作者 王维 杨刚 吴明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8-141,146,共5页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烧结制备了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30℃/s、压力75 kg、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360 s的条件下,烧结制备磁芯的密度4....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烧结技术(Micro-FAST)烧结制备了MnZn铁氧体U型磁芯零件,研究了升温速率对MnZn铁氧体磁芯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30℃/s、压力75 kg、烧结温度900℃、保温时间360 s的条件下,烧结制备磁芯的密度4.87 g/cm^(3)、饱和磁化强度55.78 emu/g、剩磁1.59 emu/g、矫顽力14.83 Oe、电阻率3.88Ω·m。适当提高升温速率,可增大磁芯的密度、减少孔隙、促进尖晶石相晶粒的形核与生长以及微观组织均匀完整,从而有利于提高MnZn铁氧体磁芯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ZN铁氧体 多物理场耦合烧结 升温速率 显微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U型平板微热管LED散热器散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万 韩煜 +4 位作者 王岗 苏华山 胡涛 苏良彬 董裴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7-235,共9页
针对目前LED表面发热量较大,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该研究以平板微热管为核心传热元件,与锯齿形翅片结合,设计了一种U型平板微热管散热器。采用试验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风速、翅片结构、翅高及翅间距等关... 针对目前LED表面发热量较大,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该研究以平板微热管为核心传热元件,与锯齿形翅片结合,设计了一种U型平板微热管散热器。采用试验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风速、翅片结构、翅高及翅间距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U型平板微热管在两种室外工况下各测点试验值和模拟值,散热稳定后温度的最大误差分别为4.2%和6.7%,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风速分别为0.5和3.0 m/s时,锯齿型翅片都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当风速为3.0 m/s时,锯齿型翅片、W型翅片、直翅片散热器稳定后热源温度分别为34.3、35.5和39.1℃。为找到最佳工况和结构,进行了正交分析,当室外风速为3.5 m/s,锯齿型翅片翅高为12 mm,翅间距为8 mm时,U型热管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研究结果可为LED散热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和设计思路,拓宽LED光源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试验 散热 U型平板微热管 翅片 正交分析
下载PDF
基于微型空间相机的红外加热笼仿真与设计
7
作者 黄春玮 张旭升 郭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在航天器热控技术领域,常采用红外加热笼模拟各表面的到达外热流,但随着模拟表面特征尺寸的逐渐变小,需要重新评估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基于某微型空间相机,以对外热流最为敏感的散热面为研究对象,开展红外加热笼仿真分析... 在航天器热控技术领域,常采用红外加热笼模拟各表面的到达外热流,但随着模拟表面特征尺寸的逐渐变小,需要重新评估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基于某微型空间相机,以对外热流最为敏感的散热面为研究对象,开展红外加热笼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红外加热笼-黑片热流计的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传统红外加热笼控制方法对模拟表面总到达能量和热流密度均匀性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通过适当扩大加热笼尺寸和调整热流计粘贴位置,提高模拟表面的热流密度均匀性,保证总到达能量满足保守设计原则。对比分析得出,优化设计前后散热面热流密度的统计方差由102.0下降至27.0、均匀性提升效果显著。本文研究内容也可为其他空间微小表面外热流的准确模拟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加热笼 微型空间相机 黑片热流计 热流密度均匀性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new type of electrical storage heater based on flat micro-heat pipe arrays 被引量:3
8
作者 wang zeyu diao yanhua +2 位作者 zhao yaohua liang lin wang tengyu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A new type of electrical storage heater that utilizes latent heat storage and flat micro-heat pipe arrays (FMHPAs) was developed.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ter were tested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The st... A new type of electrical storage heater that utilizes latent heat storage and flat micro-heat pipe arrays (FMHPAs) was developed.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ter were tested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storage heater were expounded. Three rows of FMHPAs were applied (three rows with five assemblies each) with a mass of 28 kg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in the heat storage tank. Electric power was supplied to the PCM in the range of 0.2-2.04 kW, and air was used as heat transfer fluid, with the volume flow rate ranging from 40-120 m3/h. The inlet temperature was in the range of 15-24~C. The effects of heating power, air volume flow rate, and inlet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The electrical storage heater exhibited efficiencies of 97% and 87% with 1.98 and 1.30 kW of power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respectively.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storage heater can transfer electricity from peak periods to off-peak periods, and the excess energy generated by wind farms can be stored as heat and released when needed. Goo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can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t micro-heat pipe latent heat storage electrical storage heater peak load shifting wind power utilization
原文传递
油页岩传热各向异性与原位传导热采模拟分析
9
作者 张轩豪 俞凌杰 +2 位作者 马中良 李艺龙 姜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6,共7页
【目的】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传热效率差,各向异性差异显著,油页岩原位开采中存在各向异性传热差异问题。【方法】以新疆巴里坤油页岩制标准样本试件,采取多种室内试验手段对不同温度下块状油页岩水平、垂直层理传热差异进行探究,并进... 【目的】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传热效率差,各向异性差异显著,油页岩原位开采中存在各向异性传热差异问题。【方法】以新疆巴里坤油页岩制标准样本试件,采取多种室内试验手段对不同温度下块状油页岩水平、垂直层理传热差异进行探究,并进行原位开采模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各层理方向热传导系数均呈“降低”趋势,但油页岩平行层理方向的热传导系数均大于垂直层理方向;2)随温度升高,比热容先升高再降低,当温度为400℃时,油页岩比热容值最大;3)结合显微CT图,随着温度的升高,裂隙增多对垂直层理方向热量传导的影响大于平行层理方向。基于上述实验测试参数,同时利用COMSOL软件建立油页岩储层原位电加热的“热-固”耦合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的增加,各向异性传热差异逐渐开始呈现;当加热时间为120 d时,加热井附近区域温度上升,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当加热到600 d时,平行层理方向的传热区域明显大于垂直层理方向,呈“椭圆”状;加热到1 440 d时,传热区域小幅度增加,加热井控制区域页岩基本热解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各向异性 热传导系数 显微CT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逆流相分离结构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与均温性
10
作者 罗小平 侯云天 范一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4-2485,共12页
为探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参数对强化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加工制作了带有不同相分离结构的平行逆流微细通道试验段,分别为相分离结构(PSS)位置不同的PSS-1(上下游均匀分布)、PSS-2(上下游靠近中部)和PSS-3(上下游靠近两... 为探究不同相分离结构参数对强化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加工制作了带有不同相分离结构的平行逆流微细通道试验段,分别为相分离结构(PSS)位置不同的PSS-1(上下游均匀分布)、PSS-2(上下游靠近中部)和PSS-3(上下游靠近两端),其中PSS-1分为A、B、C三种,分别对应4孔、6孔、10孔。以乙醇为试验工质,在有效热通量为17.12~87.25 kW/m^(2)、入口温度为70℃、质量流速为86.11 kg(/m^(2)·s)的工况下,对截面为2 mm×2 mm的矩形微细通道开展流动沸腾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影仪对通道进行可视化研究,通过引入传热强化因子和壁面温度标准差研究了不同相分离结构对强化微细通道传热性能和均温性的影响以及相分离结构在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内的强化机制。研究表明,传热强化效果随相分离排气孔数增加而提升,相分离结构位置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在高压通道和低压通道内有所不同。PSS-1-C微细通道的温度均匀性最好,在热通量为83.11 kW/m^(2)时微细通道平均壁面温度较无相分离相同通道降低了1.9℃,温度标准差降低了14.2%。可视化图像表明,相分离结构在压差作用下能实现气相转移,进而强化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相分离结构 逆流 流动沸腾 传热 两相流 均温性
下载PDF
平板微热管阵列换热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刘正鸿 冷冰冰 +2 位作者 赵世琦 荆玲 杨金钢 《北方建筑》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平板微热管阵列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设备,在当前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平板微热管阵列换热器的优化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其传热性能主要影响因素有:平板微热管阵列的微槽尺寸、工质选择、充... 平板微热管阵列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设备,在当前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平板微热管阵列换热器的优化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其传热性能主要影响因素有:平板微热管阵列的微槽尺寸、工质选择、充液率、倾斜角度及换热器的翅片结构尺寸、热流量、运行温度、流动特性等,这些都会对其产生性能影响。在上述性能影响因素当中,对于平板微热管阵列换热器翅片结构尺寸参数的优化研究相对来说仍然较少,需要进一步的重视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微热管阵列换热器 平板微热管阵列 研究现状 传热性能
下载PDF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供热分布式数据中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正泉 张大安 范云生 《区域供热》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热源种类、管网密度、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数据种类纷繁复杂且规模巨大,供热系统调度中海量的数据处理依然依靠大量的人工,导致系统运行低效,系统调度困难、供需不平衡、综合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热源种类、管网密度、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数据种类纷繁复杂且规模巨大,供热系统调度中海量的数据处理依然依靠大量的人工,导致系统运行低效,系统调度困难、供需不平衡、综合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设计合适的中台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大连某供热公司的项目,构建了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供热分布式数据中台,实现了数据汇聚整合、数据提纯加工、数据服务的可视化等,使企业的员工能够方便高效地使用数据,且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供热 分布式 微服务 数据中台
下载PDF
300MW供热机组低压缸微出力技术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吴海建 王凤良 +3 位作者 袁明新 王晓峰 林崇诚 徐继友 《阀门》 2024年第11期1397-1400,共4页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发展,火电机组在深度调峰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低压缸微出力技术的优化升级是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中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某电厂结合自身实际对机组实施了低压缸微出力改造,通过技术改造,重点分析了...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发展,火电机组在深度调峰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低压缸微出力技术的优化升级是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中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某电厂结合自身实际对机组实施了低压缸微出力改造,通过技术改造,重点分析了机组的调峰能力和收益,结果表明:在供热量(采暖抽汽流量约300t/h,供热负荷约242MW)相同的条件下,微出力工况下机组调峰能力提升52.426MW,零出力工况调峰能力提升69.464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缸微出力 供热机组 深度调峰
下载PDF
微通道内相变流动可视化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14
作者 朱赤 刘志春 +1 位作者 幸文婷 叶晓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期49-51,55,共4页
微通道相变换热技术可较好地解决集成电路散热问题,近年来已成为传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满足国家“双碳”人才培养需求,增强本科生对新型换热技术的深入了解,研制一套微通道内相变流动可视化教学实验系统。实验系统由加热系统、... 微通道相变换热技术可较好地解决集成电路散热问题,近年来已成为传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满足国家“双碳”人才培养需求,增强本科生对新型换热技术的深入了解,研制一套微通道内相变流动可视化教学实验系统。实验系统由加热系统、可视化热沉室、测量系统以及相关管路和元器件组成,其中通道宽度为1 mm,既能形成微通道沸腾流动,又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时通过调节水流量和加热功率来控制沸腾程度,以呈现独立气泡、塞状流、弹状流、环状流等典型气泡特征及其转变过程,实验过程生动有趣、启发思考,可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学 微通道 沸腾换热 实验教学 实验系统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热泵模型的电热协同独立微网设备优化配置
15
作者 孙健 柯德平 +2 位作者 徐箭 廖思阳 孙元章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8-204,213,共8页
为实现含丰富工业余热、数据中心余热、生活污水余热等低品位热源的区域协同供能,以及提高区域清洁能源利用效率,针对区域独立微网供能系统的设备优化配置策略进行研究。基于多类型低品位热源的不同温度品位特征,提出用于提升热源温度... 为实现含丰富工业余热、数据中心余热、生活污水余热等低品位热源的区域协同供能,以及提高区域清洁能源利用效率,针对区域独立微网供能系统的设备优化配置策略进行研究。基于多类型低品位热源的不同温度品位特征,提出用于提升热源温度品位的关键电热泵设备多参数拟合模型,并生成热泵拟合模型的误差不确定性场景;考虑微网在实际运行不确定性场景下产生的供热舒适度补偿、切负荷与切光伏风险,提出基于多条件风险价值(CVaR)理论的独立微网设备容量优化配置双层模型,上层模型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年值与年CVaR值优化设备配置方案,下层模型基于场景分析法优化运行成本;采用遗传算法对双层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证明:考虑热泵拟合模型误差有效降低了系统运行风险,且低品位热源的回收利用具有较大经济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低品位热源 热泵 不确定性场景 条件风险价值 设备配置 双层模型
下载PDF
水平微肋管内R513A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16
作者 伍家豪 陶乐仁 +2 位作者 黄理浩 陶雪豹 张苏韩 《暖通空调》 2024年第7期125-132,共8页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R513A在光管和不同齿密度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性能,并通过对比冷凝换热系数实验值与关联式的预测值,探究了现有关联式对R513A的适用性,实验在冷凝温度33、35、38℃,质量流速50~150 kg/(m^(2)·s)的工况范围内进行...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R513A在光管和不同齿密度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性能,并通过对比冷凝换热系数实验值与关联式的预测值,探究了现有关联式对R513A的适用性,实验在冷凝温度33、35、38℃,质量流速50~150 kg/(m^(2)·s)的工况范围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冷凝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低质量流速区域,微肋管的冷凝换热系数增长幅度更大;随着齿密度的增加,管内换热面积增大,但管内表面张力作用增强,相应的流动阻力增强,强化传热作用被削弱;与R134a相比,微肋管对R513A的强化传热效果更优;对于光管,Bashar关联式的预测效果最佳,Cavallini关联式与Dobson关联式在低质量流速区域的预测误差偏大;对于微肋管,Yu关联式的预测效果最理想,Cavallini关联式与Kedzierski关联式均低估了管内冷凝换热特性。以Kedzierski关联式为基础,拟合了新的修正关联式,修正关联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较好,其平均绝对误差与标准差分别为7.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513A 微肋管 冷凝换热 强化传热 关联式
下载PDF
微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保温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婷婷 方灿 +1 位作者 郑竹安 石小龙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为解决微型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充电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充电保温系统。通过对加热部件-加热膜、电路以及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3方面进行设计,实现了充电保温功能和充电保温等待功能,确保充电时保持动力电池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为解决微型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充电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充电保温系统。通过对加热部件-加热膜、电路以及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3方面进行设计,实现了充电保温功能和充电保温等待功能,确保充电时保持动力电池温度在适宜范围内的效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充电保温系统可有效实现温度的调节,保证充电的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电动汽车 充电保温 加热膜 电路设计 控制策略
下载PDF
miR-552和HSP90α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妮 高芳芳 +3 位作者 王爱华 陈应超 卢岭 李鹏程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研究miR-552、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诊治的喉癌(LGC)患者87例作为LGC组,喉良性疾病患者45例为非LGC组,比较2组患者miR-552、HSP90α和临... 目的研究miR-552、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诊治的喉癌(LGC)患者87例作为LGC组,喉良性疾病患者45例为非LGC组,比较2组患者miR-552、HSP90α和临床病理因素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552和HSP90α预测喉癌患者死亡的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miR-552和HSP90α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LGC组患者miR-552和HSP90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LGC组患者(t/P=11.076/<0.001、6.591/<0.001)。低分化、肿瘤最大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喉癌患者miR-552和HSP90α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肿瘤最大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患者(t/P=5.385/<0.001、11.480/<0.001、12.796/<0.001、7.562/<0.001、10.068/<0.001、10.776/<0.001、13.340/<0.001、9.769/<0.001);miR-552、HSP90α及二项联合预测喉癌患者死亡效能的AUC分别为0.812、0.806、0.925,二项联合的AUC最大(Z/P=4.218/0.009、4.416/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552≥1.7、HSP90α≥0.8、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肿瘤最大径≥3 cm、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为喉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557(1.027~5.182)、3.068(1.161~6.377)、1.962(1.035~5.729)、2.155(1.411~4.856)、3.442(1.306~5.713)、3.593(1.149~6.315)]。LGC组患者随访至终点时死亡64例,存活23例。miR-552≥1.7且HSP90α≥0.8的喉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1.6±5.4)月短于miR-552<1.7且HSP90α<0.8患者的(38.3±6.1)月(Log-rank=7.412,P=0.003)。结论喉癌患者miR-552和HSP90α表达显著升高,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喉癌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微小RNA-552 热休克蛋白90Α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自激振荡射流微通道换热特性及热力学分析
19
作者 陈巨辉 王俊乔 +5 位作者 李丹 王妍 曲久鹤 曹希峰 刘晓刚 李九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078-6085,I0020,共9页
该文对自激振荡射流微通道内流体换热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质量流量(1.0~6.0 g/s)条件下,自激振荡器内高压区域的移动造成了微通道散热器内射流的偏转,形成射流周期性循环摆动的同时强化了流体区域的扰动。此外,经对比... 该文对自激振荡射流微通道内流体换热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质量流量(1.0~6.0 g/s)条件下,自激振荡器内高压区域的移动造成了微通道散热器内射流的偏转,形成射流周期性循环摆动的同时强化了流体区域的扰动。此外,经对比分析后发现相较射流微通道内流体区域其冲击范围更广,因此其均温性能也优于射流微通道。与此同时,该文运用热力学原理分析评价自激振荡技术对射流微通道内流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发现自激振荡器所产生的振荡射流可以减小射流微通道内流体对流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其热能传输效率高达到9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微通道 自激振荡器 熵产 热能传输效率 强化换热
原文传递
自热型方便食品包装加热释放微塑料的情况研究
20
作者 方玉林 格桑平措 +1 位作者 白玛央宗 旦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7期115-120,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常见自热型方便食品包装材料中释放微塑料的情况。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拉曼光谱分析仪等实验仪器,检测常见自热速食型的方便食品包装材料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微塑料颗粒的情况,利用细胞计数板进行微塑料... 目的研究分析常见自热型方便食品包装材料中释放微塑料的情况。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拉曼光谱分析仪等实验仪器,检测常见自热速食型的方便食品包装材料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微塑料颗粒的情况,利用细胞计数板进行微塑料颗粒计数。结果加热后,几种不同类型自热型方便食品包装材料均释放出大量的微塑料,数量从1.94×10^(9)到7.49×10^(9)个/mL,平均释放量为4.21×10^(9)个/mL,包括微米级别和纳米级别塑料。不同品牌方便食品的包装材料在重量、大小和材质上有所差异,因而释放出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形态为球状、短棒状、条状、片状和不规则形状等,主要材质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结论自热型方便食品包装材料在加热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将来食品包装微塑料检测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型方便食品包装材料 微塑料 加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