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保心丸对微血管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黄琪 隋向前 +4 位作者 蒋凤春 何武剑 裴德安 王士生 胡永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麝香保心丸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WF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vWF(50.93±32.98)μg/L治疗后v WF(49.65±35.12)μg/L,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前v WF(27.45±25.02)μg/L治疗后v WF(17.37±15.68)μg/L。治疗后vWF下降值麝香保心丸组(10.08±16.47)μg/L较常规治疗组(1.28±12.37)μg/L更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血管内皮保护功能,PMVA患者能从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Myocardial perfusion echocardiography and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被引量:12
2
作者 Giuseppe Barletta Maria Riccarda Del Ben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12期861-874,共14页
Our understanding of coronary syndromes has evolv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out of the obstructive atherosclerosis of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 paradigm to include anatomo-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of coronary micro... Our understanding of coronary syndromes has evolv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out of the obstructive atherosclerosis of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 paradigm to include anatomo-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of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No current diagnostic technique allows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but functional assessments of this circulation are possible. This represents a challenge in cardiology.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 was a breakthrough in echocardiography several years ago that claimed the capability to detect myocardial perfusion abnormalities and quantify coronary blood flow.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quantitative MCE an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mproved the definition of ischemic burden an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collaterals in non-critical coronary stenosis. MCE identified no-reflow and low-flow within and around myocardial infarction,respectively,and predicted the potential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unned myocardium using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MCE exhibited diagnostic performances that were comparable to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microvascular reserve and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angina patients. Overall,MCE improved echocardiographic evaluation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daily clinical practice,but the approval of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s lac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MYOCARDIAL ISCHEMIA microvascular angina Coronary flow
下载PDF
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陶诗怡 陈颖 +5 位作者 于林童 杨德爽 张兰鑫 孙梓宜 黄力 邵明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14-1321,共8页
目的:基于文献统计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CMVD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中药汤剂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 目的:基于文献统计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CMVD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中药汤剂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图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构建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交集靶点-通路图。结果:纳入文献184篇,共涉及中药汤剂70首,包括中药132味、中成药41种、注射剂13种。常用中药汤剂包括血府逐瘀汤、二陈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常用口服中成药包括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等,常用中药注射剂包括丹红注射液等。中药汤剂中高频用药包括川芎、当归、丹参、柴胡、甘草等34味,功效可归为补虚、理气、解表、活血化瘀等18类,药味多甘、辛、苦,药性多温、平,多归肝、脾、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组关联规则,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共收集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14个,核心药物组合-CMVD交集靶点29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10条主要信号通路。结论:中医药治疗CMVD以气血为要,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结的同时辅以益气通阳扶正是其主要治则治法。核心药物组合可能通过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PRKACA)、雌激素受体(ER)1、热激蛋白90α家族A成员1(HSP90AA1)或核受体辅激活物1(NCOA1)等靶点,借助癌症、雌激素信号、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达到治疗CMVD的目的,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脏X综合征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志华 葛昭 +2 位作者 刘洋希 任秋安 王贤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07-210,共4页
近年来,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问题则日渐突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CM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缺... 近年来,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问题则日渐突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CM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缺乏针对CMD的治疗策略,中医辨证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文重点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MD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旨在为CM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林波 周鹍 +4 位作者 肖华丽 黄丽君 惠嫣然 黄炫淳 林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6期969-97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成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MV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成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MV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MV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应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涉及1555例病人,试验组802例,对照组7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绞痛症状减轻[RR=1.17,95%CI(1.09,1.25),P<0.00001],心电图(ECG)运动试验持续时间延长[MD=53.88,95%CI(38.24,69.51),P<0.00001],静息ECG疗效提高[RR=1.24,95%CI(1.09,1.41),P=0.001],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升高[MD=14.43,95%CI(6.49,22.37),P=0.0004],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降低[MD=-20.34,95%CI(-27.32,-13.37),P<0.00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降低[MD=-2.01,95%CI(-3.23,-0.78),P=0.001],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现在证据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成药能减轻MVA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整体较低,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脏X综合征 常规西医治疗 中成药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方璐 丰文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以及中一东北国际医院符合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并且应用尼可地尔不耐受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 目的观察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以及中一东北国际医院符合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并且应用尼可地尔不耐受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5例,试验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西药(冠心病二级预防等药物)治疗,试验组在上述西药的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口服,观察2组治疗4个月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负荷心肌断层显像缺血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负荷心肌断层显像缺血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明显减少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肌断层显像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杨志飞 汪吴娇 +3 位作者 武玉泽 郭伶俐 林谦 万洁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394-1401,共8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4个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将检索的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进行除重后,阅读文题...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4个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将检索的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进行除重后,阅读文题与摘要,必要全文阅读进行筛选,最后使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计纳入301篇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作者合作图谱共纳入823名作者,其中核心作者32名,发文138篇,占总发文量45.8%,未形成显著的核心作者群,以毛静远、王贤良、王恒和、葛永彬、张运、王强为核心成员的研究团队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团队,发文量前3位的作者分别为毛静远14篇、王贤良9篇、王恒和7篇;机构合作图谱中共纳入271家机构,主要研究机构为中医院校及中医医院,机构间有一定的合作,西医机构相对较少,发文量前3的机构分别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篇、天津中医药大学19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9篇;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纳入405个关键词,词频≥5次的关键词有35个,高中心性的关键词8个,形成13个聚类及20个突现词。[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不断发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中医证型及治法、临床疗效观察、基础机制的研究、Meta分析以及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方法等方面,同时中西医结合研究也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建议未来各机构间加强合作、开展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微血管性心绞痛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中药复方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8
作者 周莉君 杨洛琦 +1 位作者 余林波 谢连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4期4475-4482,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联合尼可地尔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中药复方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联合尼可地尔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中药复方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及TSA 0.9Beta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临床研究,涉及1134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3,95%CI(1.15,1.31),P<0.00001],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SMD=-2.51,95%CI(-3.51,-1.52),P<0.00001]和持续时间[SMD=-1.10,95%CI(-1.36,-0.85),P<0.00001],提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SMD=2.53,95%CI(1.77,3.30),P<0.00001],降低内皮素-1[SMD=-1.89,95%CI(-2.09,-1.70),P<0.00001]、超敏C反应蛋白[MD=-2.38,95%CI(-2.72,-2.03),P<0.00001]、白细胞介素-1[MD=-33.81,95%CI(-46.65,-20.97),P<0.00001]和白细胞介素-6[SMD=-5.20,95%CI(-5.89,-4.51),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RR=0.88,95%CI(0.26,3.01),P=0.84],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复方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中药复方 尼可地尔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试验序贯分析
下载PDF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翁丽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7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建宁县总医院收治的12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9例应用常规心内科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常规组,61例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建宁县总医院收治的12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9例应用常规心内科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常规组,61例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比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同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常规组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常规组,VEGF、NO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6MWT较常规组高,cTnT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ST段压低幅度较常规组小,运动持续总时间较常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0%、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对心功能水平的提升有积极意义,且用药安全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心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宁心安眠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合并睡眠障碍临床观察
10
作者 于冠群 朱靖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4期4724-472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宁心安眠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探讨其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宁... 目的通过观察宁心安眠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探讨其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宁心安眠方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2组中医症状疗效、心绞痛疗效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PSQI)变化,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中医症状改善、心绞痛症状改善及PSQI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宁心安眠方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合并睡眠障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不寐 微血管性心绞痛 宁心安眠方
下载PDF
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中老年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雪颖 张涛 张毅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期328-331,共4页
目的 观察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中老年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就诊的年龄45~70岁的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的女性患者100例,按随机数... 目的 观察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中老年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就诊的年龄45~70岁的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的女性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对2组患者进行一般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加用尼可地尔治疗,治疗组加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胸痛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治疗3个月后,再次评估,对比前后改变程度,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九味镇心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患者,能够缓解焦虑,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味镇心颗粒 尼可地尔 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 焦虑
下载PDF
活血救心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12
作者 夏洁 马俊 +4 位作者 盖仲辉 王馨 胡文英 魏鹂蔓 魏玉洁 《山西中医》 2023年第8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救心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活血救心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活血救心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8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优于对照组87.10%(P﹤0.05);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Q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ET-1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救心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以及心绞痛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气虚血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气血理论”探讨冠脉微循环障碍病机及治法
13
作者 李艺 张艳 孙晓宁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分析中医“气血理论”在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治中的应用,指出约有59%的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提示未见明显狭窄或病变,究其原因多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相关。中医认为血液畅行于脉中,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气血调和则血... 分析中医“气血理论”在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治中的应用,指出约有59%的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提示未见明显狭窄或病变,究其原因多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相关。中医认为血液畅行于脉中,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气血调和则血行顺畅,气血失和则血行不畅,心脏失于濡养,从而出现心绞痛症状,临证尤以虚实相兼常见;治疗应注重调理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微血管性 冠脉微循环障碍 病因病机 气血理论 治法
下载PDF
心脏淀粉样变相关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佳琪 郑柳颖 耿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2期64-69,共6页
心脏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是由于不溶于水的纤维样蛋白沉积在心肌间质,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大量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未见异常的CA患者以劳力性心绞痛为表现就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oronary... 心脏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是由于不溶于水的纤维样蛋白沉积在心肌间质,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大量心外膜冠状动脉血管未见异常的CA患者以劳力性心绞痛为表现就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存在于CA患者中,但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阐明。本文结合既往的文献资料对CA相关的CMD发病机制做一综述,探讨其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淀粉样变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劳力性心绞痛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治疗进展
15
作者 高万欣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0期14-16,共3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主要指冠状前小动脉及其动脉结构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出现功能异常,最终引发以劳力性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冠状动脉微血管作为阻力血管,是心肌细胞营养...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主要指冠状前小动脉及其动脉结构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出现功能异常,最终引发以劳力性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冠状动脉微血管作为阻力血管,是心肌细胞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清除的场所,该部位病变可对下游心肌细胞的灌注造成直接影响。故积极开展科学合理诊疗干预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状动脉 微血管性心绞痛
下载PDF
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熊鹿 刘云兵 吴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给予耳迷... 目的探讨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给予耳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和运动耐量(平板运动总时间和开始运动至ST段压低0.1 mV时间)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板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压低0.1 mV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电刺激耳迷走神经能提高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 电刺激 耳迷走神经 心脏自主神经
下载PDF
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17
作者 谢春红 陈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5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灯盏生脉胶囊,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典...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灯盏生脉胶囊,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典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改善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84.44%(38/45)优于对照组的68.89%(31/45)(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平板心电图总有效率82.22%(37/45)优于对照组的71.11%(32/45)(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效果显著,且安全、经济、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微血管性心绞痛 灯盏生脉胶囊 中成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二仙汤加味治疗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玉芬 陈艳秋 +2 位作者 陈钧 刘镘利 马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二仙汤加味治疗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伍用二仙汤治疗组(治疗组)3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电图运动试验,包括ST段压低幅度的变... 目的:观察二仙汤加味治疗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伍用二仙汤治疗组(治疗组)3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电图运动试验,包括ST段压低幅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常规药物合二仙汤加味对绝经后微血管性心绞痛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二仙汤加味 心电图 运动试验
原文传递
心可舒联合尼可地尔对X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冯泽瑞 王芬 +5 位作者 常方圆 马林 许迎春 陈保增 王云鹏 叶岩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观察心可舒联合尼可地尔对X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2组患... 目的观察心可舒联合尼可地尔对X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和尼可地尔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胸痛症状改善程度、中医症状积分及内皮功能指标肱动脉内皮依据性血管合性功能(FMD)、NO和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胸痛症状改善有效(66.67%vs 56.67%)和总有效率(84.44%vs 63.33%)及中医症状积分、肱动脉FMD[(8.6±2.2)%vs(6.0±2.4)%]、NO[(35.1±3.7)μmol/Lvs(25.1±4.0)μmol/L]、内皮素1[(30.4±12.9)ng/Lvs(58.8±8.8)ng/L]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能改善心脏X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内皮 血管 微血管性心绞痛 胸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