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情感和认知协同的道德判断方法
1
作者 吴迪 赵妍妍 秦兵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3-1205,共13页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迅速发展,大语言模型的安全性逐渐引起了研究者和公众的密切关注.为了防止大语言模型在与人类协作中对人类产生伤害,如何确保大语言模型在日常场景中的判断能与人类道德观念相符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的挑战...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迅速发展,大语言模型的安全性逐渐引起了研究者和公众的密切关注.为了防止大语言模型在与人类协作中对人类产生伤害,如何确保大语言模型在日常场景中的判断能与人类道德观念相符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确保大语言模型在道德判断方面,能够像人类那样,针对不同的情境,灵活地调整或重新考虑预定的规则,从而使其判断与人类的道德观念保持一致.受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关于人类道德判断的情感和认知影响因素研究的启发,结合大语言模型在认知推理和情感分析能力上的优势,设计了一种模仿人类道德判断过程中情感判断和认知判断能力交互的方法,从而提升了大语言模型的道德判断表现.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在该任务上的有效性.总的来说,不仅为大语言模型的道德判断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也强调了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理论在此领域的重要性,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大语言模型安全 认知判断能力 情感判断能力 提示学习
下载PDF
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基于CNI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过琳 云祥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采用道德困境判断的CNI(Consequence,Norm,Inaction)模型,通过两个研究考察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对道德困境判断影响。研究1考察个体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主义倾向的个体在道德困境判断中表现出更强的对... 采用道德困境判断的CNI(Consequence,Norm,Inaction)模型,通过两个研究考察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对道德困境判断影响。研究1考察个体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主义倾向的个体在道德困境判断中表现出更强的对道德规范的敏感性和总体的不行动偏好,因而作出更少的功利主义道德判断。研究2探讨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自我构念的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启动个人主义自我构念的个体相比,启动集体主义自我构念的个体对道德规范更敏感,因而作出更少的功利主义道德判断。整个研究表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主要通过影响个体对道德规范的敏感性和自身的行动偏好来影响道德困境判断,但在对自身行动偏好的影响上,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倾向与启动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自我构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I模型 道德困境判断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下载PDF
“亲亲相隐”中道德认知的视角差异
3
作者 许文涛 张凯丽 汪凤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3,共9页
“亲亲相隐”问题中的道德认知易受个体自我中心的影响,因此其视角差异值得关注。通过三个研究比较了人们在当局者-旁观者视角下对“亲亲相隐”的道德认知,并考察了重要个体(自我建构和社会赞许性)和情境(错误严重性、社会关系和道德领... “亲亲相隐”问题中的道德认知易受个体自我中心的影响,因此其视角差异值得关注。通过三个研究比较了人们在当局者-旁观者视角下对“亲亲相隐”的道德认知,并考察了重要个体(自我建构和社会赞许性)和情境(错误严重性、社会关系和道德领域)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对“亲亲相隐”的道德判断具有稳定的跨视角一致性;(2)相对旁观者视角,在当局者视角下个体的道德决策体现了更低的“亲亲相隐”倾向;(3)相对旁观者视角,在当局者视角下个体对“亲亲相隐”的道德认知分离程度更低,且更高的错误严重性促进了这一差异;(4)这些视角差异未受个体自我建构和社会赞许性的显著影响,并在多种道德领域中保持稳健,且仅存在于亲近者违法犯错的情况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人对“亲亲相隐”的复杂态度,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道德认知中的关系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道德认知 道德判断 道德决策 认知视角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对道德承诺者的信任判断
4
作者 郑远霞 钟敏 +2 位作者 辛聪 刘国雄 朱莉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1-1772,共12页
学龄前儿童的选择性信任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他们对不同道德承诺者的信任判断对其道德发展有重要意义。实验1采用二元选择范式,操纵承诺的道德效价(道德vs不道德)和履行结果(遵守vs违背),考察学龄前儿童能否对不同道德承诺者做出不... 学龄前儿童的选择性信任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手段,他们对不同道德承诺者的信任判断对其道德发展有重要意义。实验1采用二元选择范式,操纵承诺的道德效价(道德vs不道德)和履行结果(遵守vs违背),考察学龄前儿童能否对不同道德承诺者做出不同的信任判断。结果显示,儿童3.5岁开始能够在对比情境中对不同道德承诺者做出差异判断,倾向于选择性信任遵守道德承诺和违背不道德承诺者,且年龄效应显著,即年龄越大该选择倾向越明显。但并不能确定儿童是否能对单个出现的道德承诺者做出信任判断。因此,实验2采用单一选择范式考察学龄前儿童对不同道德承诺者的信任程度。结果发现,儿童对不同道德承诺者的信任程度存在差异:遵守道德承诺>违背不道德承诺>违背道德承诺≈遵守不道德承诺。两个实验表明,儿童从3.5岁开始能够区分承诺的道德效价和履行结果,并做出信任判断。本研究为理解儿童的道德推理和社会学习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对学龄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承诺 信任判断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国外道德判断视角下婴幼儿社会评价研究述评
5
作者 吕雪雯 吴航 《早期儿童发展》 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
出于对道德判断起源的好奇,国外认知心理学界开启了婴幼儿社会评价的新领域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期。现有实验证据表明,婴幼儿对包括帮助/伤害、公平/不公平行为在内的道德相关事件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复杂敏感,他们有能力基于意识感知和背... 出于对道德判断起源的好奇,国外认知心理学界开启了婴幼儿社会评价的新领域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期。现有实验证据表明,婴幼儿对包括帮助/伤害、公平/不公平行为在内的道德相关事件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复杂敏感,他们有能力基于意识感知和背景信息整合展现出积极评价亲社会者的倾向,这表明婴幼儿有相当的道德意识,暗示道德判断可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遍能力。该领域未来研究可能涉及:继续验证基本结论;探明婴幼儿社会评价的影响因素;采用神经学方法厘清社会评价和道德判断的同构性问题;采取多视角、多范式探索道德判断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评价 道德判断 婴幼儿
下载PDF
当代中国司法公平正义的理论表达和实现机制
6
作者 杜宴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8,共12页
司法公平正义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体来看,它经历了从实质正义到形式正义、再到最终确立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发展演变历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公平正义的中国语境诘问,并不断进行纠偏、试错和总... 司法公平正义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体来看,它经历了从实质正义到形式正义、再到最终确立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发展演变历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公平正义的中国语境诘问,并不断进行纠偏、试错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因而这个过程也是坚守公平正义、先立后破,立足实践不断从“薄”到“厚”蜕变的过程,更是推动“两个结合”“两创”互融共进、重塑中国语境的过程。要实现这种从每个案件中感受到的公平正义,离不开完善的司法基本制度、司法改革的动态调试、以移情感受力与领悟能力为核心的审判能力现代化、指导性案例的指导,以及法律监督对个案正义的推动。只有这些制度联动耦合起来,形成该当的制度合力,期待中的司法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新时期中国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篇章正在被重新书写,情感叙事应当是公正司法以及中国法律话语该当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平正义 制度合力 “两个结合” “两个转化” 审判能力现代化 法律监督 德性正义 移情裁判模式
下载PDF
类案类判:道德应当还是法律应当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凤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类案类判具有法律应当与道德应当的双重属性,将其定位于纯粹的道德应当或法律应当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论构造层面构建两者之间的协同实现机制,探求类案类判在司法实践中的实现规程。总体而言,法律应当优先于道德应当是较... 类案类判具有法律应当与道德应当的双重属性,将其定位于纯粹的道德应当或法律应当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论构造层面构建两者之间的协同实现机制,探求类案类判在司法实践中的实现规程。总体而言,法律应当优先于道德应当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也是形式正义的基本要求,但法律应当优先并不当然否定法官道德应当的反思精神。道德应当是实现实质正义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时势变更、法律修订等特殊情形下,道德应当的地位需优于法律应当。具体而言,在理论构造层面要坚持法律应当优先前提下的道德应当优先的兼顾;在实践层面要坚持道德应当指导下的法律应当制度化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案类判 案例指导制度 道德应当 法律应当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精神病态特质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基于CNI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云祥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8期471-483,共13页
为考察精神病态特质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基于道德困境判断CNI(consequence,norm,inaction)模型,采用系列道德困境判断情境、Levenson精神病态自评量表、人际指标反应指数量表(IRI)中的观点采摘(PT)和共情关怀(EC)分量表对... 为考察精神病态特质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基于道德困境判断CNI(consequence,norm,inaction)模型,采用系列道德困境判断情境、Levenson精神病态自评量表、人际指标反应指数量表(IRI)中的观点采摘(PT)和共情关怀(EC)分量表对38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态特质促进个体做出功利主义道德判断,情绪共情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使用CNI模型分析表明,精神病态特质通过降低个体对道德规则的敏感性(N参数)和自身的行动倾向(I参数),促进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其中,情绪共情在精神病态特质降低对道德规则的敏感性(N参数)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态特质 道德困境判断 情感共情 CNI模型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身份宽度对旅游消费者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李雪 朱厘 张伟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8-1695,共8页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构建旅游消费者的旅行身份宽度影响不道德行为的关系模型,揭示道德判断的中介机制,并考察旅游消费者个体的自我建构水平的调节作用。通过两个实验,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①旅游消费者的旅行身份宽度...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构建旅游消费者的旅行身份宽度影响不道德行为的关系模型,揭示道德判断的中介机制,并考察旅游消费者个体的自我建构水平的调节作用。通过两个实验,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①旅游消费者的旅行身份宽度负向影响不道德行为;②道德判断中介旅游消费者的旅行身份宽度与不道德行为间的关系;③旅游消费者个体的自我建构水平能够调节旅游身份宽度与道德判断间的关系,具体而言,独立型自我建构水平负向调节旅行身份宽度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互依型自我建构水平正向调节旅行身份宽度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道德行为 旅行身份宽度 道德判断 自我建构
下载PDF
权力如何影响道德判断行为:情境卷入的效应 被引量:25
10
作者 郑睦凡 赵俊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4-1282,共9页
情境卷入使不同权力者与道德两难事件发生联系,并做出对他们有利的道德判断。为了验证这种假设,本研究首先采用无序句子任务分别启动高低权力,结果发现人称指向和权力差异对被试的道德判断行为没有影响,权力感主效应不显著,人称指向主... 情境卷入使不同权力者与道德两难事件发生联系,并做出对他们有利的道德判断。为了验证这种假设,本研究首先采用无序句子任务分别启动高低权力,结果发现人称指向和权力差异对被试的道德判断行为没有影响,权力感主效应不显著,人称指向主效应不显著,两变量交互作用也不显著,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被试对卷入道德事件的体验不够深刻。为此,在实验二中,我们一方面变化道德事件与自身体验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提高启动任务的情境性,结果发现不管道德事件中主人公是否和自己相关,当被试均有高情境卷入时,高低权力造成的道德判断行为差异消失了。实验三和实验四则进一步证实,在自然权力状态下,道德事件本身也会引起被试的情境卷入感,高情境卷入不但可以消解高低权力者道德判断行为的差异,还可以分化同是高权力者在道德判断行为上的一致性。以上研究证明,在面对道德两难事件时,不同权力者都会做出对他们有利的判断,但这取决于判断者卷入该事件情境的程度。情境卷入程度低时,被试倾向基于规则的道德判断,情境卷入程度高时,被试倾向基于结果的道德判断。这说明道德判断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道德判断 情境卷入 基于规则 基于结果
下载PDF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少华 郑雪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3-707,共5页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 ,本研究考察了 4、6、8岁儿童在不同侵犯程度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 :( 1 )儿童对行业者的道德情绪判断经由积极向消极发展 ,其归因模式为“个人定向—外部惩罚定向—道德定向”...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 ,本研究考察了 4、6、8岁儿童在不同侵犯程度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 :( 1 )儿童对行业者的道德情绪判断经由积极向消极发展 ,其归因模式为“个人定向—外部惩罚定向—道德定向” ;( 2 )幼儿在道德情境中的观点采择能力受制于其发展水平 ,4岁儿童在冲突性情境中尚难以区分故事中的行为者与自己作为行为者在情绪体验上的差异 ;( 3)在幼儿道德发展过程中 ,“快乐的损人者”预期是一种比较普遍性的现象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这一现象逐渐减弱 ;( 4)道德情境的侵犯程度并不影响儿童的判断和归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境 道德判断 情绪判断 归因模式
下载PDF
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杨韶刚 吴慧红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60,共6页
德国道德心理学家林德提出“道德行为与发展的双面理论”,并设计了著名的“道德判断测验”,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我们以中文版的“道德判断测验”为测量工具,以724名12-27岁青少年学生为被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德国道德心理学家林德提出“道德行为与发展的双面理论”,并设计了著名的“道德判断测验”,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我们以中文版的“道德判断测验”为测量工具,以724名12-27岁青少年学生为被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C分数随年级提高而有所提高,但不同年级之间有一定波动,说明学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但存在不稳定因素。男女生C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内部各年级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质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理论 道德判断测验 C分数
下载PDF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凌辉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1-413,共3页
本研究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探讨了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结果显示,在道德判断任务中,两组儿童在三种侵犯情景(说谎、偷拿、伤害)下均无显著差异;在情绪判断任务中,在偷拿情境和伤害情境下,高自立组对犯... 本研究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探讨了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结果显示,在道德判断任务中,两组儿童在三种侵犯情景(说谎、偷拿、伤害)下均无显著差异;在情绪判断任务中,在偷拿情境和伤害情境下,高自立组对犯过者的情绪判断为高兴/开心者显著少于低自立组,而判断为难过/羞愧者显著多于低自立组;在归因模式上,两组儿童在说谎情境下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偷拿情境和伤害情境下,高自立组个人定向显著少于低自立组,而道德定向显著多于低自立组。研究结果提示儿童自立水平越高其道德情绪判断的归因越是"道德定向"的,自立水平越低其道德情绪判断的归因越是"个人定向"的。自立行为发展水平可能是影响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 儿童 道德判断 情绪判断 归因模式
原文传递
审慎加工对形成道德判断外语效应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军 关旭 +1 位作者 花蕊 张锋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8年第4期323-333,共11页
研究以汉语为母语和英语为外语的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加工分离范式考察了审慎加工对形成道德判断外语效应的作用,结果发现:(1)相对于母语语境,外语语境下人们更倾向于结果论道德判断,表现出显著的外语效应;(2)相对于母语语境,外语语境削... 研究以汉语为母语和英语为外语的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加工分离范式考察了审慎加工对形成道德判断外语效应的作用,结果发现:(1)相对于母语语境,外语语境下人们更倾向于结果论道德判断,表现出显著的外语效应;(2)相对于母语语境,外语语境削弱了直觉加工的贡献系数,而增强了审慎加工的贡献系数。因此,直觉加工被削弱和审慎加工被增强均是导致道德判断外语效应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外语效应 直觉加工 审慎加工 加工分离程序
下载PDF
中学生宽恕风格的发展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倪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4,共7页
本研究以宽恕风格问卷和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为测量工具 ,探讨了我国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特点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 :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年级差异显著 ;总体上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但在某些情境中... 本研究以宽恕风格问卷和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为测量工具 ,探讨了我国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特点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 :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年级差异显著 ;总体上中学生宽恕风格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但在某些情境中存在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宽恕风格 道德判断能力 问卷测评法 年级差异 性别差异 宽恕教育 德育
下载PDF
8—12岁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现象 被引量:6
16
作者 岑国桢 刘京海 +1 位作者 盛逸民 许绍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7-275,共9页
从众现象的研究内容至今均为感知觉方面的认知,同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只要求被试各别地单独作出判断,故有必要探究群体情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四种群体情境,使用三种“后果/意向”式道德故事作刺激材料,被试为... 从众现象的研究内容至今均为感知觉方面的认知,同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只要求被试各别地单独作出判断,故有必要探究群体情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四种群体情境,使用三种“后果/意向”式道德故事作刺激材料,被试为8、10、12岁儿童计353名。结果表明,群体情境会使儿童的道德判断发明明显的从众变化,成人权威的群体情境最为有力、小型的和友伴群领袖的群体情境次之、微型的群体情境又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从众现象 儿童 心理
下载PDF
道德情绪判断、错误信念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损人情境中幼儿反应的一项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有云 岑国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5-1308,1304,共5页
运用投射性情境故事和Rutter量表(教师问卷)研究了204名幼儿对损人情境的道德情绪判断、错误信念水平、行为问题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男性幼儿的违纪行为显著高于女性,神经症行为得分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2)随年龄增长... 运用投射性情境故事和Rutter量表(教师问卷)研究了204名幼儿对损人情境的道德情绪判断、错误信念水平、行为问题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男性幼儿的违纪行为显著高于女性,神经症行为得分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2)随年龄增长,对成功损人者之情绪判断为积极的人数会减少、而判断为消极的人数会增加,对失败损人者之情绪判断为消极的居多、而对成功损人者情绪判断为积极的为主。(3)幼儿已经基本能完成道德情境中的错误信念任务,当接受别人的"错误"表扬时会产生积极情绪。(4)未完成错误信念任务儿童的神经症得分显著高于完成者,对成功损人者之情绪判断为积极的儿童的神经症得分显著高于判断为消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道德情绪判断 错误信念 行为问题
下载PDF
“科学”地研究道德判断的可能——Greene的道德判断冲突处理理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亓奎言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3-1148,1173,共7页
传统伦理学中的理性主义在面临冲突的道德判断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情感主义提供的解决方案又面临相对主义的危险,近年来,随着自然主义向伦理学领域的延伸,人们注意到也许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神经伦理学能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问题的进路... 传统伦理学中的理性主义在面临冲突的道德判断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情感主义提供的解决方案又面临相对主义的危险,近年来,随着自然主义向伦理学领域的延伸,人们注意到也许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神经伦理学能为我们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问题的进路,从而使科学地研究道德判断成为可能。本文着重评价JoshuaD.G reene及其同事们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道德判断冲突处理理论,并认为,道德判断有其神经生物学基础,情感和认知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是竞争性的,而其原因来自于人类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伦理学 道德判断冲突处理 神经生物学
下载PDF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文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1期32-35,共4页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强调道德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要重视培养学生理性和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
关键词 道德 认知 发展阶段 道德教育 理性 道德判断能力 德育改革 启示
下载PDF
菲茨杰拉德主要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解读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爱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90,共5页
菲茨杰拉德对其主要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的父亲形象进行了出色的设计和运用。其作品中的父亲形象主要有两类,这两类不同父亲形象的塑造间接地显示了作家的道德判断,为整部作品提供了一个道德审判标准,加剧了故事的... 菲茨杰拉德对其主要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的父亲形象进行了出色的设计和运用。其作品中的父亲形象主要有两类,这两类不同父亲形象的塑造间接地显示了作家的道德判断,为整部作品提供了一个道德审判标准,加剧了故事的悲剧内涵,对故事的完整性和主题思想的挖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创作源泉来自于他与生活中的两位“父亲”的关系和他们对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父亲形象 道德判断 悲剧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