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智培德”类著作翻译要点探讨
1
作者 李家坤 张金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8-324,共7页
以“启智培德”类著作翻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传统典籍及其现当代衍生作品中“启智培德”类著作翻译三要点——求确义、挖内涵、理文辞。通过对《礼记·大学》和《启迪心灵的钥匙》中的篇章片段进行翻译尝试,探索了对“启智培德... 以“启智培德”类著作翻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传统典籍及其现当代衍生作品中“启智培德”类著作翻译三要点——求确义、挖内涵、理文辞。通过对《礼记·大学》和《启迪心灵的钥匙》中的篇章片段进行翻译尝试,探索了对“启智培德”类著作的言外之意进行深入挖掘、对源文本的言表和言外之意进行梳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启智培德”类著作翻译三要点予以落实的具体方法,旨在为中国传统典籍类著作外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智培德”类著作 翻译要点 求确义 挖内涵 理文辞
下载PDF
基于道德实践智慧的终身德育意识与能力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易连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共6页
基于道德实践智慧的终身德育意识与能力建构是当代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道德实践智慧与终身德育的关系,重点探讨基于道德实践智慧的终身德育意识与能力建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道德实践智慧和... 基于道德实践智慧的终身德育意识与能力建构是当代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道德实践智慧与终身德育的关系,重点探讨基于道德实践智慧的终身德育意识与能力建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道德实践智慧和终身德育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探讨,探索了道德实践智慧对终身德育意识启迪与自我德育能力提升方法。研究发现,道德实践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个体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道德判断的准确性和道德行为的实践能力。在终身德育中,借助道德实践智慧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养。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培养人们终身德育意识,帮助人们自觉地将德性修养贯穿终身,并试图为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践智慧 终身德育 德育意识 德育能力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培育与弘扬 被引量:1
3
作者 万长松 王熠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教育精神人格化和具体化过程中形成,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创新发展,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引领。从逻辑遵循和方法路径两个方面探究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育人智慧 仁爱之心 弘道追求
下载PDF
见微知著,穷神知化:复圣颜子的生命智慧
4
作者 颜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复圣颜子天生具备明睿潜纯的圣人之资,终其一生修德行仁,守善不移。他虽然身处乱世,但是洞悉天道,表现出非凡的智慧。颜子具备覆天载地的仁爱之心、恻隐之情,唯其有大仁大爱,故而能知微知彰、察往知来,具备卓越的辨识之智。作为后世景... 复圣颜子天生具备明睿潜纯的圣人之资,终其一生修德行仁,守善不移。他虽然身处乱世,但是洞悉天道,表现出非凡的智慧。颜子具备覆天载地的仁爱之心、恻隐之情,唯其有大仁大爱,故而能知微知彰、察往知来,具备卓越的辨识之智。作为后世景仰的复圣,颜子身处乱世用行舍藏,终其一生践行仁德、孜孜不倦,其智慧达到了“见微知著”“穷神知化”的弥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子 用世之智 德性之智 辨识之智 知几之智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
5
作者 陈康静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德性”与“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幸福哲学的重要概念,对于实现幸福至关重要。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的获得依靠德性会更完满,因而在对德性的两部分即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进行区别与解释后,将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提了出来,指出道德德性是... “德性”与“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幸福哲学的重要概念,对于实现幸福至关重要。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的获得依靠德性会更完满,因而在对德性的两部分即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进行区别与解释后,将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提了出来,指出道德德性是以求取适度为目的,为人的实现幸福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欲求,实践智慧是关于如何选择好的一种考虑。通过探究这两者及其与幸福的关联,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不是彼岸的想象,而是人们现世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道德德性 实践智慧 幸福
下载PDF
诗意德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实践路向
6
作者 冯铁山 戴梦姿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40-45,共6页
诗意德育研究源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诗教”,是德育民族化价值观念的坚守。“诗教”不仅是诗意德育历时性研究的起始对象,也是其理论体系及操作模式建构共时性的起始概念,而且蕴涵着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管理、评价等... 诗意德育研究源自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诗教”,是德育民族化价值观念的坚守。“诗教”不仅是诗意德育历时性研究的起始对象,也是其理论体系及操作模式建构共时性的起始概念,而且蕴涵着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管理、评价等研究对象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发展的“胚芽”,并隐藏着新时代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运用的“基因”,自然成为其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开展诗意德育实践,其路向主要是:营造诗意德育场,复活学生的新感性;回归德育生活世界,灵活运用诗性智慧;运用诗意言说方式,增强学校德育的亲和力;建构民族化的德育模式,臻于真善美圆融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德育 诗教 诗意德育场 德育生活世界 诗性智慧 诗意言说 民族化 德育模式
下载PDF
实践智慧视角医者职业公德与私德关系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旭红 李鑫 刘剑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5期528-534,547,共8页
医德的养成包括两个方面,即在医患交往中职业公德的教育与个人美德的养成。医者的德性不仅是纯粹的个人道德,多数是基于医患关系中“维系着他者联系”的职业公德。事实上,医者在医疗服务活动中需要处理和回应医患交往的互动,需要以正确... 医德的养成包括两个方面,即在医患交往中职业公德的教育与个人美德的养成。医者的德性不仅是纯粹的个人道德,多数是基于医患关系中“维系着他者联系”的职业公德。事实上,医者在医疗服务活动中需要处理和回应医患交往的互动,需要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将职业公德和个人美德把握建构在一个适当“度”的范围中,也就是,医者实践智慧的德性和能力。医术的接受者——患者及其亲属,在现实中,不仅式微而且缺乏主动与医学专业技术的对话和互动力量,相当程度上缺失专业医学知识,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从医生的职业道德出发,既要遵守医学的科学指南和职业公德,同时也要兼顾患者的意愿和期望,运用实践智慧平衡医疗利益与风险的度量,作出适合医疗案例的正确合适方案,以期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患者对医疗的美好愿望受到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定。一个稳定成熟的医患关系需要以成人、成物、成己为导向,坚守好医者作为职业人的职业公德,在为义务而履行其职责中大力提倡职业公德,并提升医者个人实践智慧德性能力。从医疗透视医学智慧的实践,从医者个人品德和职业公德的协调发展来把握医者实践的智慧,探究医者私德与职业公德在推动“仁爱之术”建构中的思考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者 职业公德 私德 实践智慧
下载PDF
通过《孟子》“充实之谓美”来看体育和体育人的道德之美
8
作者 林千枫 孟涛 +1 位作者 王刚 杨志涛 《四川体育科学》 2023年第2期10-14,25,共6页
从美学史来看,道德和美丽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本文通过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来观察体育和体育人的道德之美。孟子认为,所谓的性善,就是美与善的统一。孟子为了说明这种关系,讨论了人类感觉器官的享受和内在审美性的享受。审美性... 从美学史来看,道德和美丽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本文通过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来观察体育和体育人的道德之美。孟子认为,所谓的性善,就是美与善的统一。孟子为了说明这种关系,讨论了人类感觉器官的享受和内在审美性的享受。审美性的享受具有把人类道德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孟子为了解释这种观点,用“充实之谓美”来进行解释。充实之谓美意味着,人本性的善,通过仁义充实地表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美的人。因此,在体育中运用充实之谓美可以为体育人内在价值为何美而提供依据。就像孟子通过讨论人的内在价值从而确定人格美那样,本文讨论为何在体育中出现道德行为时,体育也具有“美”的特征。人格主体是道德主体的个人,因此,体育中关于人格美的讨论不仅使道德行为,也使表达这种行为的主体—体育人得以美。这意味着,体育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善的自觉实践行为”和“善的意志”。因此,对于体育来说,充实之谓美的应用,可以使体育中的对美的讨论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不仅如此,关于体育人人格之美的讨论,也将为体育人为什么美丽提供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充实之谓美 仁义礼智 体育人 道德之美
下载PDF
虎患与官德:清官伏虎传说的德政智慧及其伦理观念
9
作者 闫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清官伏虎传说作为代表性的德政资源,源于东汉,兴于宋元,繁于明清。这一传说以清官借助德政或祷神方式治理虎患为内容,巧妙设置人虎矛盾与治理情节,以德伏虎、祷神伏虎,经由古代生态问题而折射出天人和谐、厚生爱物的生态伦理文化,彰显... 清官伏虎传说作为代表性的德政资源,源于东汉,兴于宋元,繁于明清。这一传说以清官借助德政或祷神方式治理虎患为内容,巧妙设置人虎矛盾与治理情节,以德伏虎、祷神伏虎,经由古代生态问题而折射出天人和谐、厚生爱物的生态伦理文化,彰显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官德官风。清官伏虎传说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和清明政治理想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德政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官伏虎传说 德政智慧 生态伦理 虎患 官德
下载PDF
《礼记·大学》“明德”智慧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启示研究
10
作者 段培燕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1-45,共5页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应以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为本。传统儒家修身文化内涵丰富,开篇之作《礼记·大学》里的“明德”智慧,对“本有本善”的人性观、“止于至善”的价值观、“诚以修身”的方法论以及做人做事应遵从...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新时代,加强师德建设应以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为本。传统儒家修身文化内涵丰富,开篇之作《礼记·大学》里的“明德”智慧,对“本有本善”的人性观、“止于至善”的价值观、“诚以修身”的方法论以及做人做事应遵从的本末原则,作了深刻的哲理性阐释。这些思想精髓对承担“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大学问的高校教师,在培育师德自觉意识、树立师德价值取向、形成师德建设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大学》 “明德”智慧 师德建设
下载PDF
“医学仪器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11
作者 张博 李津 李剑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5期61-64,共4页
“医学仪器实验”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修实验课程,该实验课程涉及面广,为培养医疗器械行业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医学仪器实验”课程教学中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从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注重发挥... “医学仪器实验”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修实验课程,该实验课程涉及面广,为培养医疗器械行业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医学仪器实验”课程教学中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从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特点,将科技报国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抗挫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等思政内涵有机融入实验环节中,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德智相融的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结合调查问卷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仪器实验 课程思政 实验教学 立德树人 德智相融
下载PDF
董仲舒仁智并进理路对现代政德教育的启示
12
作者 姜淑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3-67,共5页
中国古代先哲孜孜以求,探索构建美好社会的路径,形成了追求良政善治的传统。董仲舒作为一代大儒,亦不例外,董仲舒在论证为政者修身于国家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智”并进理路,也就是德性主义和理智主义并进的治理思路... 中国古代先哲孜孜以求,探索构建美好社会的路径,形成了追求良政善治的传统。董仲舒作为一代大儒,亦不例外,董仲舒在论证为政者修身于国家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智”并进理路,也就是德性主义和理智主义并进的治理思路。“仁”和“智”二者须臾不可分离,互为补充,互为助益,缺一不可。董仲舒的“仁”“智”并进理路直接影响到汉代的具体政治,对后世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梳理挖掘董仲舒的“仁”“智”思想,对于现代领导干部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政德,提高治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仁”“智”并进理路 现代政德教育
下载PDF
智慧:结构、类型、测量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 被引量:33
13
作者 陈浩彬 汪凤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智慧是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兼备的综合心理素质,包括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两大成份。智慧可分为常规智慧与应变智慧、群体智慧与组织智慧、个人智慧与一般智慧、德慧与物慧等,可用三维智慧量表、自... 智慧是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兼备的综合心理素质,包括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两大成份。智慧可分为常规智慧与应变智慧、群体智慧与组织智慧、个人智慧与一般智慧、德慧与物慧等,可用三维智慧量表、自我评估智慧量表以及智慧发展量表等进行测量,并与年龄、性别、文化、教育、人格、思维方式、智力等存在重要关联。今后应该深入探究智慧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与教育策略以及开展中国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智力 道德 人格特质
下载PDF
中西方比较视角下的传统权变管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巩见刚 孙岩 +1 位作者 梁基平 何军航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35-1442,共8页
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权变管理思想,但管理学界对之整体而言还比较陌生。为增强传统文化与本土管理研究之融合,依托传统经典,利用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权变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其相对于西方权变理论的管理学价值进行了理论研究。研... 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权变管理思想,但管理学界对之整体而言还比较陌生。为增强传统文化与本土管理研究之融合,依托传统经典,利用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传统权变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其相对于西方权变理论的管理学价值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相对于西方权变理论,传统权变思想本质上是对日常之"经"的补充,受道义精神的严格制约,强调圣人行权,强调人之灵性的一面,属于实践智慧而非理论知识的范畴。这些特点也使得其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对西方权变理论的有效补充,解决其难以解决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变 传统文化 道德 实践智慧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智慧培育的意义及其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浩 范树成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111,共4页
道德智慧是认识和处理道德问题、道德现象的智慧,它包括生态道德智慧、生活道德智慧和人生道德智慧。道德教育具有生活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它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呼唤,是道德与道德规范的自身要求,是高校德育现状的客观需要... 道德智慧是认识和处理道德问题、道德现象的智慧,它包括生态道德智慧、生活道德智慧和人生道德智慧。道德教育具有生活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它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呼唤,是道德与道德规范的自身要求,是高校德育现状的客观需要。培育学生道德智慧要实现道德与智慧的相互转化,同时要坚持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在现实的生活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学生 道德智慧 培育
下载PDF
道德价值实现:假设、悖论与智慧 被引量:36
16
作者 钱广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1-517,共7页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值实现诉诸于人们的“自警”和“自觉”,由此而构成一种整体性的假设体系,在其指导下,社会道德规则具有虚拟的形式主义倾向,道德价值实现的结果必然出现道德悖论。中国传统儒学本质上是德性主义的义务论,克服其引起普遍化道德悖论的弊端,需要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相统一的意义上倡导道德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 道德假设 道德悖论 道德智慧
下载PDF
论自省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海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2,共5页
自省具有双重源头:道德感情——或道德志向——和道德智慧。因此,一个人要做到经常且深刻的自省,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树立诸如"美德乃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必须扩充和强大&q... 自省具有双重源头:道德感情——或道德志向——和道德智慧。因此,一个人要做到经常且深刻的自省,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树立诸如"美德乃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必须扩充和强大"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欲望、道德感情和道德志向,立志做一个君子、仁人乃至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省 道德认识 道德智慧 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
下载PDF
“德、智、体”与“德育、智育、体育”之我见 被引量:2
18
作者 柳若松 田天浩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20-22,91,共4页
“德、智、体”与“德育、智育、体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德、智、体是培养对象的三大素质,德育、智育、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三种具体教育,是实践活动."德、智、体"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的结果,德育... “德、智、体”与“德育、智育、体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德、智、体是培养对象的三大素质,德育、智育、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三种具体教育,是实践活动."德、智、体"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的结果,德育、智育、体育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施加的系统影响."德、智、体"是目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手段、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智育 体育
下载PDF
道德是什么及其在社会中的功能体现 被引量:16
19
作者 葛晨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共3页
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人的道德品质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和其他社会规范并列的道德视角的规范。作为人类的理性,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规定社会发展目标,把握和调... 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人的道德品质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和其他社会规范并列的道德视角的规范。作为人类的理性,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规定社会发展目标,把握和调整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善及其合理性。这些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深深渗透在政治、法律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无处不在地发生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理性 道德智慧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自省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自省具有双重源头:道德感情——或道德志向——和道德智慧。因此,一个人要做到经常且深刻的自省,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树立诸如"美德乃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必须扩充和强大&q... 自省具有双重源头:道德感情——或道德志向——和道德智慧。因此,一个人要做到经常且深刻的自省,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树立诸如"美德乃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必须扩充和强大"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欲望、道德感情和道德志向,立志做一个君子、仁人乃至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 效果 道德认识 道德智慧 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