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Trophic Artificial Reef Based on 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s
1
作者 HUANG Junlin LI Jiao +3 位作者 LI Yan GONG Pihai GUAN Changtao XIA X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17-327,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trophic artificial reefs,including the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a single reef under three different velocities and the ef... On the basi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trophic artificial reefs,including the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a single reef under three different velocities and the effect of spacing between reefs on flow scale and the flow state,were analyzed.Results indicate upwelling,slow flow,and eddy around a single reef.Maximum velocity,height,and volume of upwelling in front of a single reef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flow velocity.The length and volume of slow flow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inflow velocity.Eddies were present both inside and backward,and vortic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flow velocity.Space between reefs had a minor influence on the maximum velocity and height of upwelling.With the increase in space from 0.5 L to 1.5 L(L is the reef lehgth),the length of slow flow in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combined reefs increased slightly.When the space was 2.0 L,the length of the slow flow decreased.In four different spaces,eddies were present inside and at the back of each reef.The maximum vortic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ace from 0.5 L to 1.5 L,but under 2.0 L space,the maximum vorticity was close to the vorticity of a single reef under the same inflow vel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reef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s multi-trophic structure
下载PDF
Importance of kelp-derived organic carbon to the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in a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system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强 高菲 杨红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22-329,共8页
Bivalves and seaweeds are important cleaners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 systems. A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weed and bivalve in the seaweedbased IMTA system has been c... Bivalves and seaweeds are important cleaners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 systems. A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weed and bivalve in the seaweedbased IMTA system has been confirmed, but the trophic importance of seaweed-deriv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erials to the co-cultured bivalve is still unclear. We evaluated the trophic importance of the kelp Saccharina japonica to the co-cultured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in a typical IMTA farm in Sungo Bay(Weihai, North China). The dynamics of detritus carbon in the water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culturing period. The proportion of kelp-deri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diet of the co-cultured scallop was assessed via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ritus carbon in the water ranged from 75.52 to 265.19 μg/L, which was 25.6% to 73.8% of total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TPOC)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amount of detritus carbon and its proportion in the TPOC changed throughout the culture cycle of the kelp.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ultured scallop obtained 14.1% to 42.8% of its tissue carbon from the kelp, and that the percentage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detritus carbon in the water( F =0.993, P= 0.003). Evaluation showed that for 17 000 tons(wet weight) of annual scallop production, the kelp contributed about 139.3 tons of carbon(535.8 tons of dry mass). This confirms that cultured kelp plays a similar trophic role in IMTA systems as it does in a natural kelp bed. It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detritus pool and supplies a vital food source to filter-feeding scallops in the IMTA system, especially during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when phytoplankton are sca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系统 颗粒有机碳 栉孔扇贝 营养作用 海带 衍生 双壳贝类 碳同位素分析
原文传递
The impacts of suspended mariculture on coastal zones in China and the scope for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3
作者 Reece Wartenberg Limin Feng +4 位作者 Jia Jun Wu Yim Ling Mak Leo L.Chan Trevor C.Telfer Paul K.S.Lamab.c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SCIE 2017年第6期32-51,共20页
Introduction:China is responsible for more than 60%of global aquaculture production.As the frontiers of food production have expanded,the cultivation of marine organisms in coastal zones and the open ocean has grown r... Introduction:China is responsible for more than 60%of global aquaculture production.As the frontiers of food production have expanded,the cultivation of marine organisms in coastal zones and the open ocean has grown rapidly.The dominant mariculture industry in China is suspended mariculture,which uses net cages,ropes,or other structures suspended in the water column to cultivate aquatic organisms.This systematic,quantitative review provides a clear and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research that has investigated the adverse impacts of suspended mariculture in China and reviews research that has applied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systems for mitigating impacts.This work builds on 218 peer reviewed paper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English-language journals.Outcomes:Eighteen impact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chemical,ecological,physical,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Eighteen measures for improving suspended mariculture were recommended consisting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farm management,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asures.IMTA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recommended measure.The capabil-ities of IMTA for bioremediation and increased farm production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studied advantages.Seven other benefits have been explored but remain understudied.The current challenges facing the expansion of commercial IMTA include limited use of new technology,limited skills development,decreasing production of low trophic-level species,biogeographic and temporal barriers,and negative system feedbacks.Conclusion:Despite challenges,implementing commercial IMTA is a promising measure for reducing the impacts of sus pended mariculture because it presents a range of secondary benefits that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sustainability of aquaculture in the coast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CULTURE BIOREMEDIATION China IMPACTS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POLLUTION suspended mariculture
原文传递
Optimal harvest of an interval model of carbon sink fisheries with multi-trophic levels
4
作者 Yi Zhang Qiaoling Zhang Lichun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2016年第3期21-38,共18页
关键词 区间模型 最优收获 营养水平 渔业 极大值原理 最优控制器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变化与富营养状况评价
5
作者 方民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漳浦县佛昙湾垦区对“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池塘水温变动范围为17.8~25.5℃;盐度变动范围为33.1~35.2,偏高且较为稳定;pH值变动范围为7.94~9.46,...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漳浦县佛昙湾垦区对“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池塘水温变动范围为17.8~25.5℃;盐度变动范围为33.1~35.2,偏高且较为稳定;pH值变动范围为7.94~9.46,先下降后趋稳;溶解氧变动范围为7.46~10.43 mg/L,水体溶解氧充足;化学需氧量变动范围为0.57~4.57 mg/L,总体呈上升趋势。无机氮含量变动范围为0.03~0.18 mg/L,均处于低值;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动范围为0.009~0.208 mg/L,在养殖后期剧增;氮磷比变动范围为0.68~17.22,呈先升后剧降趋势。养殖水体营养状况从初期的贫营养状态演变为后期的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多营养层次养殖 海水池塘 水体理化因子 水体富营养状况 评价
下载PDF
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俊杭 房景辉 +4 位作者 方建光 于瑞海 郑小东 毛玉泽 蒋增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为探究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在2个具有代表性的牡蛎养殖区——山东荣成桑沟湾和乳山挂子场海域开展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效果对比实验。在牡蛎养殖笼中,奇数层放养长牡蛎... 为探究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在2个具有代表性的牡蛎养殖区——山东荣成桑沟湾和乳山挂子场海域开展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效果对比实验。在牡蛎养殖笼中,奇数层放养长牡蛎,偶数层放养仿刺参。实验设置3个因子:偶数层的底盘类型(普通养殖盘、无孔养殖盘和无孔养殖盘加无节网)、放养仿刺参的密度(1、2和4头/盘)和放养海域(桑沟湾和挂子场),共18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实验期为2020年11月—2021年6月。实验期间,对两海域水体6项指标(叶绿素a、颗粒有机物、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和实验动物的生长、存活等方面进行跟踪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海域叶绿素a和颗粒有机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他4项营养盐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中,两海域各处理组间牡蛎个体体重及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海参低密度处理组中,海参个体体重及成活率显著高于海参高密度处理组(P<0.05);在其他处理条件相同时,无孔养殖盘处理组的仿刺参个体体重高于普通养殖盘处理组,在挂子场海域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牡蛎养殖笼偶数层使用无孔养殖盘并放养1头仿刺参,能在降低牡蛎养殖密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仿刺参的个体体重和成活率。综上,该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可以作为牡蛎规模化养殖区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长牡蛎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生长 营养盐 水环境
下载PDF
上海大金山岛植被功能组成对草本植物、土壤动物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杨柏钰 赛碧乐 +10 位作者 杨安娜 张增可 李曾燕 张立 牟凌 王万胜 杜运才 刘海 于再平 郭超 阎恩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60-6569,共10页
揭示植物群落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的上行调控效应有助于理解不同营养级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物种多样性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而关于植被功能组成自下而上的影响研究较少。以上海大金山岛13... 揭示植物群落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的上行调控效应有助于理解不同营养级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物种多样性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而关于植被功能组成自下而上的影响研究较少。以上海大金山岛13个植物群落为对象,在分析落叶木本植物占比与树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动物和细菌多样性的关系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区分了落叶木本植物占比对土壤动物和细菌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落叶木本植物占比不仅分别对草本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动物多样性分别产生直接正效应和负效应(P<0.01;P<0.05),也会通过草本物种的级联效应间接的降低地下土壤细菌多样性(P<0.10)。然而,木本植物多样性仅与草本物种多样性显著正关联(P<0.10),与土壤动物和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关联(P>0.10)。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木本植物多样性,落叶植物占比在中亚热带北缘森林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生物多样性维持格局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植物占比 草本多样性 多营养级 上行调控 生态位互补效应 选择效应
下载PDF
运用Ecopath模型构建大水面增殖放流方案——以洈水水库为例
8
作者 范泽宇 白雪兰 +5 位作者 徐聚臣 黄路全 王晓宁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1,共10页
为科学制定大水面增殖放流技术方案、促进生态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洈水水库为例,在运用EwE软件研究水库生态容纳量基础之上,采用Ecopath模型,构建4套增殖放流方案,通过各方案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比较,遴选出最佳方案。结果显示... 为科学制定大水面增殖放流技术方案、促进生态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洈水水库为例,在运用EwE软件研究水库生态容纳量基础之上,采用Ecopath模型,构建4套增殖放流方案,通过各方案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比较,遴选出最佳方案。结果显示:(1)若以经济效益和氮、磷移除等社会环境效益为首选因子,则方案1最优,即增殖放流鲢、鳙,年放流数量分别为13.5万、49.1万尾,年最大可持续产量达486.6、1766.8 t,总产值、总利润值、单位产值分别为8040.2万、7003.7万和350.2万元/km^(2),总氮、总磷年净移除量可达130.41、36.98 t以上,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TPP/TR)值、连接指数(CI)值、系统杂食指数(SOI)值、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4.030、0.304、0.114、1.557;(2)若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健康和渔业经济效益,则方案3最优,即增殖放流鳜、黄颡鱼、鲤、鲫、鲢、鳙,年放流数量分别为0.08万、1.9万、0.9万、1.1万、4.1万、14.8万尾,年最大可持续产量分别达1.2、3.8、18.8、5.6、162.8、591.2 t,总产值、总利润值、单位产值分别为3041.8万、2562.2万、128.1万元/km^(2),总氮、总磷年净移除量可分别达46.73、13.21 t以上,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TPP/TR)值、连接指数(CI)值、系统杂食指数(SOI)值、香农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4.616、0.302、0.117、1.59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灵活运用Ecopath模型,可根据相应的渔业管理目标科学制定大水面生态渔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洈水水库 ECOPATH模型 生态容纳量 生态渔业 多营养级增殖放流方案
下载PDF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养殖生态容量 被引量:20
9
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2 位作者 郑杏雯 黄小平 李适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403,共11页
养殖容量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根据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的数据,构建了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耦合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系统特征,并估算了该系统的养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红树林种植-养殖... 养殖容量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根据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的数据,构建了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耦合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系统特征,并估算了该系统的养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生态通道模型由14个功能群构成,各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05。系统内各营养级间的平均能流效率为6.9%,其中7.2%来自碎屑,6.6%来自于初级生产者,能流转化效率低的原因在于系统大部分能量回流至碎屑,表明系统主要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系统的特征统计学参数: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为8.021,结合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243)、Finn'循环指数(FCI=0.26)和能流平均路径(MPL=2.139),综合表明该生态系统尚处于发育初期。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主要养殖品种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本研究定义养殖生态容量为不显著改变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或能流通量时的最大现存量。结果表明,系统中尼罗罗非鱼、草鱼、鲢和鳙的养殖生态容量分别为5.82t/hm2、1.81t/hm2、2.62t/hm2和4.76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通道模型 能量流动 碎屑路径 养殖生态容量 综合生态养殖
下载PDF
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与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被引量:40
10
作者 唐启升 方建光 +2 位作者 张继红 蒋增杰 刘红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和自然波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最具代表性。它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生态系统产出...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和自然波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最具代表性。它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生态系统产出质量下降,如个体较大、营养层次较高、重要的底层经济种类被个体较小、营养层次较低、中上层及经济价值低的种类所替代。研究分析表明,在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受控于多因素作用的控制机制,导致生态系统变化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并难以甄别和管理。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是应对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显著变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文内论述了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科学基础,介绍了在黄海桑沟湾构建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及其效果,评估了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碳收支与生态服务功能。最后,在结语中指出:展望未来,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的多样化发展需要特别予以关注,需要得到更多基础研究的支持。除了进一步加强养殖种类的生物学和区域生态学研究,还需要加强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动力学过程研究,关注海洋酸化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及其应采取的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生态系统 多重压力胁迫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 适应性管理对策 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
下载PDF
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海区的生态修复及生态养殖匹配模式 被引量:23
11
作者 徐姗楠 温珊珊 +1 位作者 吴望星 何培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66-1475,共10页
2006年8~9月,在浙江象山港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养殖网箱中吊养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生态修复研究。通过45d内的平面监测、定点跟踪监测和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该网箱养殖区水体呈... 2006年8~9月,在浙江象山港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养殖网箱中吊养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生态修复研究。通过45d内的平面监测、定点跟踪监测和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该网箱养殖区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状态指数(E)为32.00,其营养盐分布由高浓度的中心区向周围150m非养殖水域扩散;真江蓠对养殖区的富营养化海水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江蓠生态修复区及其相邻网箱中水体PO4-P、NO2-N、NH4-N和NO3-N含量显著低于非修复区(P〈0.01),修复区海水PO4-P、NO2-N、NH4-N和NO3-N浓度比非修复区分别降低22%~58%、24%~48%、22%~61%和24%~47%。养殖真江蓠45d后,修复区水体DO浓度和透明度显著高于非修复区(P〈0.05),DO平均提高28%,透明度平均提高30%;而修复区水体Chl-a浓度显著低于非修复区(P〈0.05),平均降低49%。通过建立基于N平衡的鱼藻生态养殖模式,每收获1kg花鲈至少需要匹配江蓠4.7 kg wetwt才可实现对鱼类排放N的完全吸收。因此网箱内栽培江蓠的混合生态养殖模式,可平衡因经济动物养殖所带来的额外营养负荷,有利于实现动物养殖环境的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 鱼类网箱养殖 生态修复 生态养殖 IMTA
下载PDF
以缢蛏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池塘氮磷流转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魏虎进 程飞 +1 位作者 朱小明 马冬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4-258,共5页
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氮(N)、磷(P)的流转及N、P利用率情况常作为评价池塘养殖模式及其水平的重要指标.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4—11月期间每月测定一个水交换周期内池塘的进排水总磷(TP... 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氮(N)、磷(P)的流转及N、P利用率情况常作为评价池塘养殖模式及其水平的重要指标.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4—11月期间每月测定一个水交换周期内池塘的进排水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根据养殖记录估算以肥料、饲料和养殖动物苗种输入的N、P含量及养殖动物生长积累的N、P含量,评估以缢蛏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池塘N、P流转情况.结果表明:在输入的N中化肥输入比例最高,约占57.0%;水动力交换输入约占12.9%;饲料输入约占24.0%.在输入的P中最主要的输入是化肥和饲料输入,分别为69.3%和16.9%;水交换输入约为11.6%;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苗输入1.1%.在N的输出中,最主要的是水动力交换输出,约占66.0%,被收获养殖动物利用的N约为29.6%,其中罗非鱼14.3%,缢蛏11.5%,对虾3.8%.在P的输出中,水动力交换输出约为69.1%,被收获养殖动物利用的P为22.2%,其中罗非鱼占13.4%,缢蛏占7.8%.约有4.5%的N和约8.7%的P通过渗漏或沉积,形成内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池塘生态系统 生态综合养殖 N流转 P流转
下载PDF
刺参与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滕炜鸣 王庆志 +5 位作者 周遵春 迟进坤 张明 刘项峰 刘思昱 张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4,共8页
为了丰富海参池塘养殖的混养种类,实验对刺参和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混养实验,红鳍东方鲀平均日增重率为1.07 g/d,特定生长率为4.06%/d,混养组与单养组红鳍东方鲀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养条件下刺参的... 为了丰富海参池塘养殖的混养种类,实验对刺参和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混养实验,红鳍东方鲀平均日增重率为1.07 g/d,特定生长率为4.06%/d,混养组与单养组红鳍东方鲀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与红鳍东方鲀混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11±0.04)g/d,特定生长率为(0.67±0.20)%/d。单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04±0.02)g/d,特定生长率为(0.35±0.19)%/d。研究表明,刺参池塘混养红鳍东方鲀模式下,红鳍东方鲀在正常快速生长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刺参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以为刺参池塘的生态复合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红鳍东方鲀 生长 生态混养
下载PDF
5种滤食性贝类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降物的摄食行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继红 吴桃 +1 位作者 高亚平 唐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734,共8页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及菲律宾蛤仔对不同浓度、质量的牙鲆粪便、残饵、沉降物的摄食行为,从摄食生理角度,分析了基于滤食性贝类的鱼+贝IMTA养殖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贝类对鱼粪、残饵...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及菲律宾蛤仔对不同浓度、质量的牙鲆粪便、残饵、沉降物的摄食行为,从摄食生理角度,分析了基于滤食性贝类的鱼+贝IMTA养殖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贝类对鱼粪、残饵及网箱周围沉降物都可摄食,但是,不同贝类对食物可获得性的反应不同。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贝类;5种贝类的吸收率、吸收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饵料对贝类的摄食行为影响显著。吸收效率(AE)都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颗粒物TPM浓度达到26.24,21.64,27.00 mg/L时,长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会产生假粪来调节摄入的能量。在牙鲆+滤食性贝类的IMTA养殖模式中,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是比较好的候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 有机物含量 摄食行为 滤食性贝类 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
下载PDF
中国经济海藻养殖技术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福利 牛建峰 +5 位作者 隋正红 单体锋 王铁杆 唐贤明 梁洲瑞 逄少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共9页
我国是全球海藻生产和消费大国。当前,我国海藻养殖种类以海带、紫菜、江蓠和裙带菜等为主体,兼有小规模养殖的羊栖菜、鼠尾藻、麒麟菜、石花菜、礁膜、浒苔、长茎葡萄蕨藻等。海藻养殖方式包括浅海养殖、潮间带养殖和陆基养殖。近年来... 我国是全球海藻生产和消费大国。当前,我国海藻养殖种类以海带、紫菜、江蓠和裙带菜等为主体,兼有小规模养殖的羊栖菜、鼠尾藻、麒麟菜、石花菜、礁膜、浒苔、长茎葡萄蕨藻等。海藻养殖方式包括浅海养殖、潮间带养殖和陆基养殖。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水污染、海岸工程等多重压力下,海藻养殖环境不佳,养殖病害多发;另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近海水域利用政策变化,对海藻养殖产业及其养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对我国海藻养殖技术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为我国海藻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海藻 养殖技术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海带 紫菜 江蓠
下载PDF
虾夷扇贝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摄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继红 吴桃 +2 位作者 徐东 高亚平 唐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2,共7页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残饵、鱼类粪便、鱼类养殖网箱沉积物及微藻的摄食行为,分析了基于虾夷扇贝的鱼+贝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IMTA)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虾夷扇... 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残饵、鱼类粪便、鱼类养殖网箱沉积物及微藻的摄食行为,分析了基于虾夷扇贝的鱼+贝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IMTA)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虾夷扇贝对鱼粪、残饵及鱼类养殖网箱沉积物都可摄食,但对微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ANOVA,P<0.01);微藻组、残饵组和鱼粪组之间的吸收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沉积物组。吸收效率(AE)与有机物比率(f)呈正相关关系:AE(%)=38.84lnf+72.7(R2=0.378);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AR=0.118×POM-0.555(R2=0.329)。假粪产生时颗粒物TPM浓度的阈值为24.09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颗粒物 有机物含量 摄食行为 虾夷扇贝 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
下载PDF
淮南矿区塌陷塘水体水质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计承富 桂和荣 +2 位作者 王和平 方文惠 王正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
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采用Margelef多样性指数、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对淮南矿区塌陷塘水体水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发现水体受有机污染严重,BOD5、CODCr、TP等指标含量较高,水质状况已趋于富营养化,其水体中氮的含量与水质变... 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采用Margelef多样性指数、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对淮南矿区塌陷塘水体水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发现水体受有机污染严重,BOD5、CODCr、TP等指标含量较高,水质状况已趋于富营养化,其水体中氮的含量与水质变化的相关性明显大于磷,而且磷受环境因素影响较明显;Margelef多样性指数也由1986年的3.20减至2005年的2.21(小于2.5),营养状态综合指数为65.18,水质级别为中度富营养(Ⅳ)。这说明塌陷塘水体水质变化一方面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内陆湖泊相比有较明显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塘 水质 Margelef多样性指数 营养状态综合指数
下载PDF
贝类生态综合养殖系统中细菌丰度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冬艳 吴维鹏 +1 位作者 朱小明 魏虎进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408-413,共6页
2011年4—10月在福建云霄,对以贝类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系统内的藻类池(A池)和贝类池(B池)逐月采样检测,并分析两池水体及B池沉积物中细菌丰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水体中细菌丰度,B池为1.01×106~4.35×106 cell/mL;A池为1... 2011年4—10月在福建云霄,对以贝类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系统内的藻类池(A池)和贝类池(B池)逐月采样检测,并分析两池水体及B池沉积物中细菌丰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水体中细菌丰度,B池为1.01×106~4.35×106 cell/mL;A池为1.09×106~6.61×106 cell/mL.A池和B池水体中细菌丰度没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但昼夜变化明显.B池水体中细菌丰度与叶绿素a、总氮、总磷、温度和盐度的关系4—7月呈明显的正相关(r=0.984,n=4);8月细菌丰度急剧下降,因采样期间有连续降雨,细菌丰度变化和降雨可能有一定的关系.A池水体中细菌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r=-0.821,n=7),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r=-0.830,n=7),温度不是影响A池细菌增殖的主要因子.B池底泥样品中细菌丰度比水体中的低,主要可能是水交换和养殖贝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采样期间发现,在阴雨天气时池塘水面会有泡沫漂浮,细菌丰度高于其所在水体达2.25×107cell/mL,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综合养殖 4’6-二脒基-2-苯基引哚(DAPI) 细菌丰度 水质因子
下载PDF
多营养级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车轩 田昌凤 +4 位作者 张俊 朱林 刘兴国 周寅 陈晓龙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品质,本研究构建了一套1.33 hm2的多营养级池塘养殖中试试验系统,主要包括草鱼养殖区、河蟹养殖区、螺蛳鲢鳙养殖区和水处理设施等。养殖的草鱼、河蟹作为饲料营养的Ⅰ级利用层级,投放的螺蛳、... 为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品质,本研究构建了一套1.33 hm2的多营养级池塘养殖中试试验系统,主要包括草鱼养殖区、河蟹养殖区、螺蛳鲢鳙养殖区和水处理设施等。养殖的草鱼、河蟹作为饲料营养的Ⅰ级利用层级,投放的螺蛳、鲢鳙作为Ⅱ级利用层级,种植的沉水植物作为Ⅲ级利用层级,按时打捞水草、螺蛳作为草鱼、河蟹的生物饵料,从而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向鱼蟹等主养对象的转化比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建立了试验系统水循环过程的1∶1比例计算模型,研究了全域水循环过程和单个草鱼养殖池的流动特性,并开展了水质调控试验,在试验系统内设置14个采样点,对一个养殖周期的水质参数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草鱼养殖池壁附近的水体流度大于轴心区域的水体流速,有利于颗粒废物的沉淀,及时集排污;系统开启运行300 s后,水体在整个系统中的流态趋于稳定,营养物质在系统各个池塘中的分布基本均匀,保证物质能量的高效循环;系统对养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显著,养殖全程的总氮质量浓度低于5 mg/L,总磷质量浓度低于1 mg/L,符合淡水养殖排放水标准,但对化学需氧量(COD)的控制效果不显著,应进一步改进系统结构,加强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本研究为多营养级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多营养级养殖 分隔池塘 养殖尾水 CFD流态模拟 营养物质 氮磷 草鱼
下载PDF
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简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枫 常志强 +2 位作者 高勇 王建波 李健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4期24-30,共7页
系统介绍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发展,对比了国内外有关该养殖模式发展方向的异同,简述了该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物质和空间利用率、改善养殖环境的原理以及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并汇总了我国沿海省份近年... 系统介绍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发展,对比了国内外有关该养殖模式发展方向的异同,简述了该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物质和空间利用率、改善养殖环境的原理以及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并汇总了我国沿海省份近年来开展该养殖模式选用的品种搭配及产量产值。指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还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绿色发展 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