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乐人诗的新开拓
1
作者 柏红秀 张梦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3,I0005,共12页
中唐雅乐建制整体处于停滞状态,俗乐却因为君王喜好及朝廷鼓励与政策支持、宦官集团的高度重视及藩镇的着力追求而走向全面活跃,这种发展格局带来了中唐宴乐之风的全面兴盛。由于诗歌的创作与表演是中国古代社会宴会的传统内容,宴乐之... 中唐雅乐建制整体处于停滞状态,俗乐却因为君王喜好及朝廷鼓励与政策支持、宦官集团的高度重视及藩镇的着力追求而走向全面活跃,这种发展格局带来了中唐宴乐之风的全面兴盛。由于诗歌的创作与表演是中国古代社会宴会的传统内容,宴乐之风的全面兴盛对中唐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受此风气的影响,作为中唐音乐诗重要类别的乐人诗有了新开拓:就内容而言,淡化了乐人的容貌描写,重视刻画他们的表演神态,并以容貌来反衬精湛的技术;注重乐人的技艺描写,详及表演的过程、曲目和歌辞等;全方面描绘乐人的生活,包括拜师学艺、受雇表演、日常生活和人生归宿等;深入乐人的精神世界,涉及其对音乐的热爱精通、丰富情思、文学才华及对友谊爱情的珍视等。就情思而言,不但表达对宴会主人或乐人雇主的感谢,而且涉及诗人的自我人生感怀、对社会弊端的批判以及对过往历史的反思等。全面考查音乐雅俗流变、宴乐之风及中唐乐人诗三者的关联,对于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程的丰富及审美风尚的变迁等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雅俗流变 宴乐之风 中唐乐人诗 唐代诗歌
下载PDF
古琴入诗与汉代诗、赋创作
2
作者 王娜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5期85-93,共9页
乐器作为一种题材,自汉代开始进入文学视野。古琴在汉代成为楚声楚歌的主导乐器,“援琴而歌”成为汉代诗赋中的固定意象。古琴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使其在汉代文学中成为某种符号化的象征,对汉代诗体、诗歌抒情方式及... 乐器作为一种题材,自汉代开始进入文学视野。古琴在汉代成为楚声楚歌的主导乐器,“援琴而歌”成为汉代诗赋中的固定意象。古琴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使其在汉代文学中成为某种符号化的象征,对汉代诗体、诗歌抒情方式及乐器赋与“七体”赋叙写模式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器 古琴 汉代诗歌 汉赋 影响
原文传递
汉晋诗飞鸟与音乐关系的变迁
3
作者 李嘉琦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在中国早期古典诗歌中飞鸟和音乐这两个意象往往同时出现。自汉至晋,二者间的关系呈现从紧密至松散的变迁过程。汉代诗歌中有相似的音乐引发化鸟双飞结尾的结构;建安诗歌中音乐、人、飞鸟之间仍有情感联系;晋代除个别拟古诗外,诗中飞鸟... 在中国早期古典诗歌中飞鸟和音乐这两个意象往往同时出现。自汉至晋,二者间的关系呈现从紧密至松散的变迁过程。汉代诗歌中有相似的音乐引发化鸟双飞结尾的结构;建安诗歌中音乐、人、飞鸟之间仍有情感联系;晋代除个别拟古诗外,诗中飞鸟和音乐这两个意象间的联系已不再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时期 诗歌 音乐意象 飞鸟意象
下载PDF
周以诗乐化俗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7,I0004,共7页
周用诗乐代替舞乐来教化风俗,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秩序维持了长期的稳定。诗乐可以引导正确的感官,引导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诗乐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养成顺气与和气,培植稳定的、优良的德性。诗乐可以调节夫妻间的关系,实现... 周用诗乐代替舞乐来教化风俗,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秩序维持了长期的稳定。诗乐可以引导正确的感官,引导正确的认识和行为。诗乐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养成顺气与和气,培植稳定的、优良的德性。诗乐可以调节夫妻间的关系,实现性别的和谐;可以调整君臣间的关系,实现阶层的和谐。诗乐通过从上至下的风和从下至上的谏来教化风俗,使得小的风俗统合为大的风俗,旧的风俗转化为新的风俗。跟礼制、法制和行政比起来,诗乐更深入、更持久、更稳定,是最好的教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歌诗 诗经 化俗 乐记
下载PDF
口传艺术“楚调唐音”歌吟词的音声意韵研究
5
作者 江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4-99,共6页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乐形态的分析,探寻歌吟中词的吟唱规律及其音声意韵的艺术观念,以丰富传统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艺术 “楚调唐音”歌吟 音乐形态 音韵
下载PDF
先唐西域音乐东渐与歌诗之演变
6
作者 杨贺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从音乐文化交流史的视角考察先唐西域音乐东传所带来的音乐文化的革新及其与文学演变的关系。西乐东传的过程也是其与汉地音乐广泛融合并同化为新“华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南方音乐文化优势得以凸显,奠定了以南方音乐为主导的艺术... 从音乐文化交流史的视角考察先唐西域音乐东传所带来的音乐文化的革新及其与文学演变的关系。西乐东传的过程也是其与汉地音乐广泛融合并同化为新“华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南方音乐文化优势得以凸显,奠定了以南方音乐为主导的艺术格局。汉魏西乐东渐对乐府歌诗影响深远。六朝胡戎乐东传不仅推动了南北歌诗的融合,也为音乐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艺术土壤。先唐西乐东传与民族融合、乐制更迭、佛教东传等密切相关。先唐西乐东渐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艺术内涵,催生了新的音乐文化和文学,也为音乐和文学的唐宋因革奠定了艺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 西域音乐东渐 歌诗演变
下载PDF
试论唐代诗歌与音乐的交融 被引量:7
7
作者 井华 孙科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6,共4页
在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音乐如一股股清泉融入了当时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统治者的提倡和时尚的引领,塑造了大唐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内在的艺术气质,创作了无数描绘当时社会音乐活动的精美诗歌,成为千古流芳... 在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音乐如一股股清泉融入了当时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统治者的提倡和时尚的引领,塑造了大唐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内在的艺术气质,创作了无数描绘当时社会音乐活动的精美诗歌,成为千古流芳的传世佳作。音乐的高度发展提升了诗歌创作的审美境界,同时,诗词的盛行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优美的诗歌乘着音乐的翅膀,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诗歌 音乐 交融
下载PDF
汉乐、汉赋与汉诗——汉代诗赋的音乐性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松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7,共5页
传世文献与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汉代音乐文化有着辉煌的成就。汉代音乐无疑对汉代文学产生巨大影响。汉代音乐不仅影响到作为音乐文学的汉代乐府诗,也影响到一代文学之盛的汉赋和文人徒诗(无乐之诗)。汉代文学样式空前丰富,是音乐与文学... 传世文献与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汉代音乐文化有着辉煌的成就。汉代音乐无疑对汉代文学产生巨大影响。汉代音乐不仅影响到作为音乐文学的汉代乐府诗,也影响到一代文学之盛的汉赋和文人徒诗(无乐之诗)。汉代文学样式空前丰富,是音乐与文学日趋分离的时代。文学与音乐的分离,促使汉赋和文人徒诗的兴起与成熟。汉赋和文人徒诗对音乐,一方面渐渐远离,另一方面又频频回望,不能忘怀,表现出在这个音乐与文学日趋分离时代文学的独特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 汉赋 汉诗
下载PDF
唐代乐舞文化与乐舞诗综论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冬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8-90,共3页
唐代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收并蓄的文化促使唐代宫廷乐舞诗、西域乐舞诗、边塞乐舞诗及游宴乐舞诗盛极一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文人雅士,观舞赋诗蔚然... 唐代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收并蓄的文化促使唐代宫廷乐舞诗、西域乐舞诗、边塞乐舞诗及游宴乐舞诗盛极一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文人雅士,观舞赋诗蔚然成风。双峰合壁的乐舞诗拓展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乐舞文化 乐舞诗
下载PDF
齐梁人对汉乐府古诗的再发现、拟仿及其诗史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仲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2,共8页
作为汉乐府古诗的接受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齐梁人对汉乐府古诗的再发现和拟仿与其所处的诗史、批评史坐标以及对自身体制、风格的体认与反思互为表里,复杂交织,并提炼出了从风格性词汇、成句、套语到比兴手法、抒情艺术在内的一系... 作为汉乐府古诗的接受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齐梁人对汉乐府古诗的再发现和拟仿与其所处的诗史、批评史坐标以及对自身体制、风格的体认与反思互为表里,复杂交织,并提炼出了从风格性词汇、成句、套语到比兴手法、抒情艺术在内的一系列技巧和手法,从而达到了对汉乐府古诗体制、风格的某种高仿真式再现,同时也透出尚巧变之风。对于风诗传统的重视以及吴声西曲的风靡与熏染,使得齐梁人在彰显古诗风谣特质的同时也重新激活了以《江南》《有所思》为代表的汉乐府民歌抒情一体。同时,又与对吟咏情性的追求以及自身的题材、风格趣味相结合,造就了众多以相思别离为题旨的拟古、古意、送别之篇。这些类型化、风格化的"古诗"新范式,既是唐人学习齐梁诗的重要对象,也是上溯汉魏古诗艺术体制和抒情传统最重要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古诗 拟古 齐梁诗 体制 风格 建构
下载PDF
音乐与辞章:宋词的两种传播方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金梅 《贵州文史丛刊》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词在宋代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立足于音乐,通过歌妓的演唱使之走向最广大的受众;二是立足于文字,以题写、手抄、印刷等形式在特定的人群内流传。演唱可以使词快速有效地播之四方,文字则使词得以长时间传播。
关键词 歌妓 宋词 辞章 宋代 流传 特定 形式 演唱 音乐 文字
下载PDF
唐代咏胡旋舞与胡腾舞诗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冬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胡旋舞与胡腾舞都是风靡唐代的西域乐舞。胡旋舞与胡腾舞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唐人的喜爱,并在唐代艺坛产生了震撼和影响。唐代诗人用他们细腻精致的笔触,展示了两种舞蹈的动作、形态与情调,语言生动传神,内蕴... 胡旋舞与胡腾舞都是风靡唐代的西域乐舞。胡旋舞与胡腾舞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唐人的喜爱,并在唐代艺坛产生了震撼和影响。唐代诗人用他们细腻精致的笔触,展示了两种舞蹈的动作、形态与情调,语言生动传神,内蕴价值深邃,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与文化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歌 胡旋舞 胡腾舞 乐舞文化
下载PDF
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的诗乐活动 被引量:7
13
作者 谭德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73-379,共7页
殷商甲骨卜辞记载了大量的诗乐活动,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诗乐思想,如尚声、实用功利等。这为商以降的诗乐发展确立了范型,对以诗乐为主要观照对象的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殷商 甲骨卜辞 诗乐 文学批评
下载PDF
北齐、北周及隋代的歌诗艺术考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怀荣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在北齐、北周及隋代,王室、贵族以及文人阶层高涨的歌诗艺术消费需求,直接促进了歌诗艺术的全面发展。胡人艺术家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胡乐则以其强劲的活力左右着歌诗艺术消费市场,入隋以后,南北艺人共同完成了华夏正声和胡夷之乐的融... 在北齐、北周及隋代,王室、贵族以及文人阶层高涨的歌诗艺术消费需求,直接促进了歌诗艺术的全面发展。胡人艺术家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胡乐则以其强劲的活力左右着歌诗艺术消费市场,入隋以后,南北艺人共同完成了华夏正声和胡夷之乐的融汇,开创出歌诗艺术发展的新局面,不仅使歌诗艺术的创作与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也构成了唐代歌诗发展兴盛的一个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北周 隋代 歌诗艺术 胡乐 新声 歌舞百戏 歌诗创作 歌诗消费
下载PDF
唐代咏柘枝舞诗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冬梅 《殷都学刊》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柘枝舞是流行于唐代的西域三大乐舞之一,具有炽热的节奏,艳丽的服饰和动人的舞姿。新颖独特的乐舞激起了唐代诗人心灵的震荡,他们以激昂的诗情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柘枝舞的表演过程、美妙舞姿与富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服饰,具有独特... 柘枝舞是流行于唐代的西域三大乐舞之一,具有炽热的节奏,艳丽的服饰和动人的舞姿。新颖独特的乐舞激起了唐代诗人心灵的震荡,他们以激昂的诗情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柘枝舞的表演过程、美妙舞姿与富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服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词 柘枝舞 乐舞文化
下载PDF
明代诗学论诗乐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文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0-94,共5页
诗的本质之一是其音乐性 ,明代主流诗学相当关注这一问题。如李东阳《麓堂诗话》视音乐性为诗的原生属性和根本属性 ,谢榛留意于声律的辨析。“唯乐不可以为伪”。重视诗的音乐性 。
关键词 明代 诗学 诗乐关系 音乐性 诗歌 声律 抒情性
下载PDF
另辟蹊径 独出机杼——刘正维教授《从宋词传承看元杂剧音乐》读后 被引量:2
17
作者 蒲亨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元杂剧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中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其文学剧本的成就固令人瞩目;然而,作为戏曲之"曲",其音乐是否相得益彰,亦显示出其精彩辉煌的一面?刘正维先生《从宋词传承看元杂剧音乐》一文另辟蹊径,对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与独... 元杂剧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中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其文学剧本的成就固令人瞩目;然而,作为戏曲之"曲",其音乐是否相得益彰,亦显示出其精彩辉煌的一面?刘正维先生《从宋词传承看元杂剧音乐》一文另辟蹊径,对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与独到的阐释。笔者对该文的独具特色与重要价值提出初步的分析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正维教授 《从宋词传承看元杂剧音乐》 元杂剧 音乐 传承 马鞍形低潮
下载PDF
周的歌诗文化--兼论王光祈《诗经》乐谱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赛 《音乐探索》 2022年第1期28-40,共13页
周集先秦歌诗之大成,完善了颂、雅、风歌诗体系。周传承了黄帝、颛顼、喾、尧、舜、夏、商以来祭祀音乐,制作了《周颂》和大部分《大雅》,歌颂周历代先王、周文王、周武王的功德,作为立国之本。周在继承尧、舜燕乐的基础上,制作了《小... 周集先秦歌诗之大成,完善了颂、雅、风歌诗体系。周传承了黄帝、颛顼、喾、尧、舜、夏、商以来祭祀音乐,制作了《周颂》和大部分《大雅》,歌颂周历代先王、周文王、周武王的功德,作为立国之本。周在继承尧、舜燕乐的基础上,制作了《小雅》和部分《大雅》。周收集历代先王老百姓的古老民歌以及周各地遗民的新民歌,辑成风。周歌诗表演,以器乐开场,声乐继之,整齐划一,声音雅正。声乐与器乐密切配合,以声歌、丝弦、吹管为主,有工歌、笙奏、间歌、合乐四种形式。周歌诗体制包含乐教、乐音、乐器、乐舞等职部。风反映各族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周据以考察百姓意愿与官员政绩。东周春秋末期礼乐疲弱,歌诗流失严重,孔子对周歌诗做了整理,形成了《诗经》乐谱。周歌诗记谱法应为声曲折谱。周歌诗在不同的礼仪场合展演,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巩固了周的统治基础,维护了周政权的长期稳定。王光祈是中国古谱译介的先行者,他对《诗经》乐谱的研究开启了古谱诗词的学术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歌诗 王光祈 《诗经》 乐谱
下载PDF
论唐诗的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立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唐诗在当时的传播主要有音乐传播和文本传播。音乐传播可分为徒歌与乐歌:徒歌便于操作,传播主体广泛,促进了唐诗的大众化传播;乐歌由乐工歌妓演唱,所唱之词多选自当时流传的文人诗歌。文本传播因物质媒介与书写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文... 唐诗在当时的传播主要有音乐传播和文本传播。音乐传播可分为徒歌与乐歌:徒歌便于操作,传播主体广泛,促进了唐诗的大众化传播;乐歌由乐工歌妓演唱,所唱之词多选自当时流传的文人诗歌。文本传播因物质媒介与书写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文本与流动文本,其实际发生过程则经历了单篇传播和结集传播两个阶段。唐诗的传播常常是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交互进行,因二者本身的局限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传播带给唐诗创作的影响有:确立了名篇名人;普及了诗歌;刺激了创作;形成了不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音乐传播 文本传播
下载PDF
礼乐兴衰与晋宋之际“诗运转关”别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学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东晋礼乐之衰和晋宋之交礼乐之兴的背景下,礼乐兴衰变化对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礼乐复兴促成了刘宋诗歌创作的繁荣,包括诗歌题材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宫廷诗风的形成、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更新、诗乐联系的紧密及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 在东晋礼乐之衰和晋宋之交礼乐之兴的背景下,礼乐兴衰变化对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礼乐复兴促成了刘宋诗歌创作的繁荣,包括诗歌题材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宫廷诗风的形成、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更新、诗乐联系的紧密及文人乐府诗创作的繁荣等。这些都是对以玄言诗为主导的东晋诗坛的反拨,促进了南朝诗歌基本美学风貌的形成,"诗运转关"也由此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兴衰 晋宋之际 诗运转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