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o-scratch test for POSS films based on vinyltrimethoxysilane and modified with titanium tetrabutoxide
1
作者 陈平 胡立江 +1 位作者 刘金成 崔津津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s (POSS) derived from vinyltrimethoxysilane (VMS) and modified with titanium tetrabutoxide (TTBO) (PVT)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catalyzed by hydrochloric acid (molar ratio:...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s (POSS) derived from vinyltrimethoxysilane (VMS) and modified with titanium tetrabutoxide (TTBO) (PVT)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catalyzed by hydrochloric acid (molar ratio: [HCl]/Si=0.05), and heating at 45 ℃ during 3 days. The PVT films (f-PVT) with different TTBO content, 5, 20 and 25wt% TTBO,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the stoichiometric amount of benzoyl peroxide (BPO) to PVT solutions in ethanol, dip-coating over glass substrates, and curing using an appropriate thermal cycle and time. The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f-PVT were tested by continuous stiffness measurement (CSM) of nanoindentation, and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were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 with a nanoscratch test.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TTBO conten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PVT was discussed. The scratch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profiles of f-PVT were illustrated. As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f-PVT with 20% TTBO showed the better scratch resistance and tribological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S 钛化合物 溶胶过程 摩擦测试 POSS薄膜
下载PDF
超精密磨削YAG晶体的脆塑转变临界深度预测
2
作者 敖萌灿 黄金星 +3 位作者 曾毓贤 吴跃勤 康仁科 高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钇铝石榴石(YAG)晶体是制造固体激光器的重要材料,超精密磨削是加工YAG晶体等硬脆材料零件的重要方法,研究硬脆材料加工表面的微观变形、脆塑转变机理对超精密磨削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实现YAG晶体低损伤磨削加工,获得高质量表... 钇铝石榴石(YAG)晶体是制造固体激光器的重要材料,超精密磨削是加工YAG晶体等硬脆材料零件的重要方法,研究硬脆材料加工表面的微观变形、脆塑转变机理对超精密磨削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实现YAG晶体低损伤磨削加工,获得高质量表面,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和压痕断裂力学,通过分析单磨粒划擦作用下材料表面的变形过程,考虑材料的弹性回复、微观下力学性能的尺寸效应,建立了脆塑转变临界深度的预测模型,并计算得到YAG晶体的脆塑转变临界深度为66.7 nm。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粒度砂轮超精密磨削YAG晶体试验对建立的脆塑转变临界深度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计算不同粒度砂轮在相应工艺条件下的磨粒切深。结果表明,磨粒切深高于脆塑转变临界深度时,YAG晶体磨削表面材料以脆性方式被去除,磨削表面损伤严重;磨粒切深低于脆塑转变临界深度时,磨削表面材料以塑性方式被去除,能够获得高质量磨削表面,加工表面粗糙度达到1 nm。建立的脆塑转变临界深度预测模型能够为YAG晶体的低损伤超精密磨削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磨削 YAG晶体 纳米压痕 纳米划痕 脆塑转变
下载PDF
(0001)面氧化锌单晶微纳米尺度划痕特性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继军 李源明 +4 位作者 张丽华 郎风超 杨诗婷 王旭东 杨文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1-238,共8页
目的对(0001)面ZnO单晶微纳米尺度划痕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ZnO单晶器件性能提升及ZnO单晶精密加工工艺优化等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erkovich金刚石压头棱向前和面向前2种划痕方式,在不同划痕速度下对(0001)面ZnO单晶进行了纳米... 目的对(0001)面ZnO单晶微纳米尺度划痕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ZnO单晶器件性能提升及ZnO单晶精密加工工艺优化等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erkovich金刚石压头棱向前和面向前2种划痕方式,在不同划痕速度下对(0001)面ZnO单晶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分析了划痕速度和划痕方式对其微纳米尺度划痕特性的影响。结果当划痕速度从2μm/s增加到100μm/s时,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深度从352.9 nm降到了326.9 nm,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深度从352.7 nm降到了289.9 nm;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切向力从4.15 mN降到了3.93 mN,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切向力从5.12 mN降到了4.45 mN;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摩擦因数从0.21降到了0.19,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摩擦因数从0.25降到了0.2;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残余划痕深度从162.2 nm降到了138.4 nm,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残余划痕深度从148.3 nm降到了129.9 nm;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残余划痕两侧塑性堆积高度从23 nm降到了17 nm,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残余划痕两侧塑性堆积高度从18nm降到了11nm。结论随划痕速度的增加,(0001)面Zn O单晶的划痕深度、切向力、摩擦因数、残余划痕深度及划痕两侧塑性堆积高度均在下降。在相同划痕速度下,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划痕深度、残余划痕深度及划痕两侧塑性堆积高度都比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要大,而棱向前划痕方式下的切向力和摩擦因数都比面向前划痕方式下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01)面氧化锌单晶 微纳米尺度 划痕特性 纳米划痕 划痕速度 划痕方式
下载PDF
单晶GaN纳米力学性能与切削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唐昆 梁杰 +2 位作者 张先源 欧旺平 张墨客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119-127,共9页
【目的】研究单晶GaN微纳米量级下的力学性能与切削特性,为微纳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也为半导体硬脆材料的超精密加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纳米压入和变载、恒载纳米刻划试验,研究单晶GaN的纳米力学性能,分析其在变载纳米... 【目的】研究单晶GaN微纳米量级下的力学性能与切削特性,为微纳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也为半导体硬脆材料的超精密加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纳米压入和变载、恒载纳米刻划试验,研究单晶GaN的纳米力学性能,分析其在变载纳米刻划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机制,探讨恒载刻划参数对材料表面切削特性的影响。【结果】单晶GaN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均值分别为6.06、92.90 GPa,弹性回复率和弹性能回复率均随压入载荷的增加而降低;材料弹塑性转变与脆塑性转变的临界载荷分别约为390、1 200 mN;切削力与摩擦系数均随刻划速度、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在390~1 200 mN法向载荷加载范围内,单晶GaN能够被塑性域去除,减少刻划过程中的脆性断裂损伤,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GaN 纳米压入 纳米刻划 力学性能 切削特性
下载PDF
水泥净浆非碳化区与脱钙碳化区的微观力学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弛 李克非 王俊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7,共8页
本工作重点讨论了如何运用压痕技术来表征水泥净浆试块上非碳化区和脱钙碳化区在微米尺度上的力学特性,并配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得出了在脱钙后,随着Ca/Si物质的量比的下降,碳化区主体C-S-H结构中部分区域微观力学性能... 本工作重点讨论了如何运用压痕技术来表征水泥净浆试块上非碳化区和脱钙碳化区在微米尺度上的力学特性,并配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得出了在脱钙后,随着Ca/Si物质的量比的下降,碳化区主体C-S-H结构中部分区域微观力学性能降低的结论。其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33%、37%。同时,运用纳米划痕、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探针,以及热重技术,依次获取了水泥净浆试块在两个区域上的表面倾斜度、表面粗糙度、元素种类、沿碳化深度方向上的元素组成与分布,以及热重试验中的质量烧失。在脱钙前的碳化过程中,水泥浆体会吸收二氧化碳而增加质量,使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增强;而脱钙后碳化会导致水泥浆体的骨架变得松散、表面变得粗糙,以及裂纹和孔隙数量增加。非碳化区和脱钙碳化区的水泥净浆试块磨制的粉末在热重试验中烧失的质量占比分别为26.7%和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体 碳化 微米压痕 热重 纳米划痕
下载PDF
单晶锗纳米尺度二次划痕特性
6
作者 张高赞 杨晓京 +2 位作者 李宗睿 李云龙 崔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40,共9页
现有的单一划痕法磨削机理研究不能反映多个磨粒随机分布所引起的多次划痕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阐明单晶锗磨削过程中多次划痕相互作用对材料去除机理的影响,采用Cube压头对单晶锗进行了不同刻划力的多次刻痕实验。结合Cube压头的几何形... 现有的单一划痕法磨削机理研究不能反映多个磨粒随机分布所引起的多次划痕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阐明单晶锗磨削过程中多次划痕相互作用对材料去除机理的影响,采用Cube压头对单晶锗进行了不同刻划力的多次刻痕实验。结合Cube压头的几何形状与刻划表面的弹性回复,建立了划痕硬度模型,并对二次刻划中的划痕深度、应力场、弹性回复率、划痕硬度和摩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第一次刻划时载荷变化对于后续刻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第一次刻划载荷的增大,二次刻划时单晶锗的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临界深度、弹性回复率和划痕硬度均在减少,幂函数对于切向力、法向力与刻划深度的拟合准确度降低;最大主应力增加,导致裂纹不断扩展,最终造成材料发生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锗 纳米划痕实验 弹性回复 划痕硬度 磨削力学
下载PDF
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传动油添加剂的齿轮承载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东山 孔宁 +4 位作者 张清东 曹学乾 鲁志斌 万晓娜 林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目的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提高传动油的耐磨性能和承载性能,满足重载高速工况下传动油在传递运动形式和能量过程中承载和耐磨性能需求。方法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传动油添加剂,以丁二酰亚胺为分散剂制备了石墨烯传动油,采用FZG齿轮试... 目的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提高传动油的耐磨性能和承载性能,满足重载高速工况下传动油在传递运动形式和能量过程中承载和耐磨性能需求。方法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传动油添加剂,以丁二酰亚胺为分散剂制备了石墨烯传动油,采用FZG齿轮试验机标准方法(NB/SH/T 0306—2013)评价了传动油和石墨烯传动油的耐磨性能和承载性能,通过SEM、Raman、EDS和XPS检测手段分析试验齿轮耐磨及承载机理。结果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将传动油的承载能力从8级提升至10级。试验齿轮在传动油中表现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齿轮磨损表面有严重的犁沟现象;试验齿轮在石墨烯传动油中磨损表面表现为抛光式的磨损,磨损表面变得光滑。通过Raman、元素面分布和XPS测试结果分析,重载高速运转条件下试验齿轮磨损表面在石墨烯传动油中形成了不连续的多元杂化润滑膜,该润滑膜是由低剪切强度相(石墨烯、硫化物)、硬度和屈服强度比较高的磨损微粒(铁氧化物)和弹性模量较低的无定形聚磷酸盐等组成。润滑膜防止了齿轮材料在高载运转过程直接接触,减小接触面间的剪切强度,提高了耐磨性能和承载能力。结论二维纳米石墨烯作为一种传动油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齿轮传动系统的承载能力,弥补齿轮材料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延长传动齿轮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纳米石墨烯 FZG测试 刮伤 承载 杂化润滑膜
下载PDF
基于纳米划痕试验的砂岩结构面宏-微观摩擦系数关系研究
8
作者 郑爽 雍睿 +4 位作者 杜时贵 何智海 钟祯 章莹莹 眭素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2-1034,共13页
基本摩擦系数是影响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常规室内试验方法所确定的基本摩擦系数往往受矿物成分、温度等因素影响,为系统揭示结构面的基本摩擦性质,分别研究了砂岩宏观摩擦系数与微观摩擦系数,并建立了两者的关系。首先,通过... 基本摩擦系数是影响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常规室内试验方法所确定的基本摩擦系数往往受矿物成分、温度等因素影响,为系统揭示结构面的基本摩擦性质,分别研究了砂岩宏观摩擦系数与微观摩擦系数,并建立了两者的关系。首先,通过X射线衍射、纳米压痕试验确定砂岩矿物组分与力学参数。其次,采用倾斜试验、直剪试验开展摩擦系数的宏观尺度研究,对规格为10 cm×10 cm×5 cm的平直结构面试样开展直剪试验,分别施加1、2、3、8、12 MPa的恒定法向应力,研究表明,摩擦系数随法向应力增加呈对数降低趋势,随剪切速率增加呈对数增长趋势。再次,采用纳米划痕试验开展摩擦系数的微观尺度研究,研究表明,低荷载条件下,长石矿物摩擦系数随荷载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保持不变的趋势,石英矿物摩擦系数随荷载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此外,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两种矿物的摩擦系数在低荷载条件下呈增长的趋势,在高荷载条件下基本保持稳定。最后,基于摩擦系数的宏-微观摩擦系数试验结果,采用速度-状态摩擦(RSF)定律建立红砂岩基本摩擦系数与矿物摩擦系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并通过直剪试验验证了该经验关系的可靠性,其误差范围为0.17%~0.91%。研究结果为基本摩擦系数的测定与取值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系数 微观尺度 直剪试验 纳米划痕 RSF定律
原文传递
纳米SiO_(2)掺入的硼铝酸盐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谢海磊 王一霏 施江 《玻璃》 2023年第11期7-16,共10页
硼铝酸盐玻璃具有超强的抗裂纹形成能力,但其硬度偏低限制了其在盖板玻璃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微晶化可有效提升其硬度,采用二次熔融浇铸法获得不同SiO_(2)含量的Li(2)O-B_(2)O_(3)-Al_(2)O_(3)(LBA)基础玻璃,研究了不同SiO_(2)含量... 硼铝酸盐玻璃具有超强的抗裂纹形成能力,但其硬度偏低限制了其在盖板玻璃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微晶化可有效提升其硬度,采用二次熔融浇铸法获得不同SiO_(2)含量的Li(2)O-B_(2)O_(3)-Al_(2)O_(3)(LBA)基础玻璃,研究了不同SiO_(2)含量对基础玻璃以及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及可见光透过率、硬度和耐划伤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SiO_(2)掺入的LBA基础玻璃经575℃保温2h晶化处理后,析出颗粒状的Li(Al_(7)B_(4)O_(17))晶相,SiO_(2)的掺入能够抑制晶相析出,有利于提高玻璃的硬度和耐划伤性能。当SiO_(2)掺入量为0.5%时,微晶玻璃显微硬度高达6.85GPa的同时仍然保持较高的透过率(88.18%),这分别得益于其内部析出的大量致密纳米级晶粒对裂纹的形成与扩展的有效阻止以及对可见光的散射与吸收较弱,使其在手机盖板玻璃方面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铝酸盐玻璃 微晶玻璃 纳米SiO_(2) 耐划伤性 透过率
下载PDF
基于变切深纳米刻划的K9玻璃表面成形特征及去除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飞虎 李琛 +2 位作者 孟彬彬 赵航 刘忠德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65-71,共7页
采用Berkovich压头,在纳米压痕仪上对K9光学玻璃进行了变切深纳米刻划试验。为探究摩擦因数与脆塑转变的深度,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法向力、切向力关于刻划深度进行了拟合,并利用相关系数r检验其可靠性。利用AFM和SEM对刻划沟槽表面... 采用Berkovich压头,在纳米压痕仪上对K9光学玻璃进行了变切深纳米刻划试验。为探究摩擦因数与脆塑转变的深度,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法向力、切向力关于刻划深度进行了拟合,并利用相关系数r检验其可靠性。利用AFM和SEM对刻划沟槽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刻划过程存在弹塑转变、塑性去除和脆性断裂三个阶段。基于Hertz接触理论求得K9玻璃弹塑转变深度,根据AFM和SEM的结果,以裂纹刚开始萌生作为脆塑转变点,获得脆塑转变的临界深度。基于脆塑转变深度,通过添加修正系数,改进WEI提出的脆塑转变表征方法,建立了用摩擦因数来表征K9玻璃脆塑转变的表达式。通过分析压头在刻划过程中与工件产生的摩擦区,对脆性断裂阶段裂纹的产生和裂纹方向与刻划方向近似呈60°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切深纳米刻划 K9玻璃 去除特征 脆塑转变
下载PDF
纳米压痕法研究金刚石薄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学敏 汪家道 +2 位作者 陈大融 刘兵 刘峰斌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39-1543,共5页
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基体上制备了大面积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硼的浓度大约为2×10^(20)/cm3。利用纳米压痕仪及其附件研究了薄膜和纳米划擦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薄膜具有较高的硬度,平均硬度约为30GPa,弹性模量约为419GPa;... 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基体上制备了大面积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硼的浓度大约为2×10^(20)/cm3。利用纳米压痕仪及其附件研究了薄膜和纳米划擦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薄膜具有较高的硬度,平均硬度约为30GPa,弹性模量约为419GPa;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薄膜发生剥落的第一次破坏力大约是4N。比较而言,薄膜中心区域的硬度高于边缘,结合强度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纳米压痕 纳米划擦 力学性能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
下载PDF
激光熔覆哈氏合金涂层与基体间界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勤英 西宇辰 +3 位作者 刘晓宇 刘双 白树林 刘宗德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733-740,共8页
为提高碳钢的耐腐蚀性能,利用高功率连续半导体激光器分别以6和12 mm/s的熔覆速度,在E235低碳钢基体上成功制备了哈氏合金涂层。利用稀硝酸溶液溶去E235钢基体后,获得激光熔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的界面,并对该界面的显微组织、化学组分以及... 为提高碳钢的耐腐蚀性能,利用高功率连续半导体激光器分别以6和12 mm/s的熔覆速度,在E235低碳钢基体上成功制备了哈氏合金涂层。利用稀硝酸溶液溶去E235钢基体后,获得激光熔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的界面,并对该界面的显微组织、化学组分以及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在涂层/基体界面上的晶界处,存在着一种特殊"边缘",而这种特殊"边缘"由真实晶界与发生晶界腐蚀后留下的腐蚀痕迹所组成。界面主要呈现出由激光熔覆后迅速冷却和Ni元素向界面扩散而导致的奥氏体组织。另外,以12 mm/s的激光熔覆速度制备的涂层及其界面比6 mm/s情况下制备的涂层及其界面具有更高的硬度,而涂层/基体界面上的晶界与对应的晶粒相比具有更高的摩擦因数。同时,激光熔覆速度越快,界面上的晶粒尺寸越细小,界面处Ni和Fe的扩散速度越低,摩擦学性能越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合金熔覆层 激光熔覆 界面 显微组织 纳米划痕
下载PDF
基于粘着摩擦理论的塑料微观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帆 温彤 +1 位作者 于建明 吴诗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5-88,共4页
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ABS塑料的弹性模量,为了研究塑料材料微观摩擦性能,设计了一套测试制样方案,采用纳米划痕技术实测了ABS塑料的微观摩擦性能,并结合粘着摩擦理论对塑料摩擦特性进行了分析。纳米压痕结果,ABS塑料弹性模量均值约为4.20 ... 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ABS塑料的弹性模量,为了研究塑料材料微观摩擦性能,设计了一套测试制样方案,采用纳米划痕技术实测了ABS塑料的微观摩擦性能,并结合粘着摩擦理论对塑料摩擦特性进行了分析。纳米压痕结果,ABS塑料弹性模量均值约为4.20 GPa;纳米划痕结果,弹性接触和塑性接触时摩擦因数分别约为0.1和0.25;对比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发现,粘着摩擦理论用于解释塑料材料微观摩擦行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纳米划痕 摩擦性能 粘着理论
下载PDF
氩离子注入单晶硅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蓉 徐洮 +1 位作者 寇冠涛 薛群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9-763,共5页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单晶硅表面进行氩离子注入处理,利用纳米压痕仪及其附件研究了单晶硅表面在离子注入前,后的微观力学性能和变形机理,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改性层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氩离子注入使单晶硅表面的断...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单晶硅表面进行氩离子注入处理,利用纳米压痕仪及其附件研究了单晶硅表面在离子注入前,后的微观力学性能和变形机理,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改性层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氩离子注入使单晶硅表面的断裂韧性得到改善, 提高了其在纳米划痕过程中的失效负荷.原因是氩离子的注入使单晶硅表面形成了硅的微晶态与非晶态共存的混合态结构的改性层,改善了单晶硅的微观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氩离子注入 纳米划痕 断裂韧性
下载PDF
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加工脆延转变临界条件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向勇 陈静 +2 位作者 白满社 任杰 张晋宽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0-504,共5页
介绍了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加工特点。基于纳米划痕技术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测得微晶玻璃材料脆延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和临界载荷的平均值分别为125.6nm和29.78mN。将实验所得临界切削深度值与基于压痕断... 介绍了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的加工特点。基于纳米划痕技术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测得微晶玻璃材料脆延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和临界载荷的平均值分别为125.6nm和29.78mN。将实验所得临界切削深度值与基于压痕断裂力学模型建立的脆延转变临界切削深度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T.G.Bifano基于显微压痕法给出的临界切削深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差别较大,结合实验结果对其公式进行了修正;基于压痕断裂力学模型建立的延性域磨削临界切削深度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小,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延性转变 临界条件 纳米划痕
下载PDF
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纳米划痕产生机理及抑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向勇 任杰 +2 位作者 白满社 陈静 张晋宽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测得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弹性-塑性与塑性-脆性转变的临界载荷分别为3.906 mN和29.78 mN.通过对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划痕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得出在纳米尺度的抛光加工过程中,抛光... 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测得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弹性-塑性与塑性-脆性转变的临界载荷分别为3.906 mN和29.78 mN.通过对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划痕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得出在纳米尺度的抛光加工过程中,抛光颗粒的载荷越接近弹塑转变临界载荷,则样品表面产生的划痕越少,越易获得无划痕的超光滑表面.通过对比抛光工艺优化前后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的抛光工艺对超光滑表面划痕的抑制效果较明显,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结果对于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超光滑表面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脆性转变 纳米划痕 超光滑表面
原文传递
全方位离子注入与沉积TiN薄膜的纳米压痕和纳米划擦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洪喜 蒋业华 汤宝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550,共6页
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D)复合改性技术在AISI52100轴承钢基体表面合成了高硬耐磨的TiN薄膜。膜层的相组成及其表面形貌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合成薄膜前后试样的力学性能经纳米压痕和划痕实验评价... 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D)复合改性技术在AISI52100轴承钢基体表面合成了高硬耐磨的TiN薄膜。膜层的相组成及其表面形貌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合成薄膜前后试样的力学性能经纳米压痕和划痕实验评价。XRD结果表明,膜层中主要存在TiN相,择优取向(200),同时含有少量TiO2和钛氮氧的化合物。AFM形貌显示出试样表面TiN呈定向排列,膜层均匀完整,结构致密。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膜层具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值分别达到22.5和330 GPa,较基体分别增长104.5%和50%。根据纳米划痕形貌和划痕深度随划痕位置的变化关系分析出,薄膜在纳米划擦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加载开裂或卸载剥落三个阶段。划擦剥落抗力达到80mN,表明TiN薄膜具有很好的弹性恢复能力和较强的疲劳剥落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 纳米压痕 纳米划擦行为 TIN薄膜 轴承钢
原文传递
单晶锗脆塑转变纳米划痕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晓京 刘浩 +1 位作者 赵彪 余证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6,共5页
为控制单晶锗脆塑转变临界状态,基于公式对单晶锗脆塑转变时的临界载荷进行了预测,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110)晶面进行了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和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分析得到单晶锗(110)晶面发生脆塑转变时的临界状态,并借助原子力显... 为控制单晶锗脆塑转变临界状态,基于公式对单晶锗脆塑转变时的临界载荷进行了预测,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110)晶面进行了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和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分析得到单晶锗(110)晶面发生脆塑转变时的临界状态,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实验表面进行扫描表征。结果表明,单晶锗(110)晶面在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下发生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和临界深度分别为41.4mN、623nm;单晶锗(110)晶面在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下发生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和临界深度分别为30~50mN、500~900nm,验证了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根据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结果修正了单晶锗(110)晶面在固定实验参数下发生脆塑转变临界深度理论计算公式,为分析单晶锗微纳米尺度塑性域切削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锗 脆塑转变 临界深度 临界载荷 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 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
下载PDF
切削速度对单晶锗脆塑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晓京 刘浩 +1 位作者 赵彪 刘宁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4,共5页
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100)(110)(111)晶面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分析不同划痕速度对单晶锗不同晶面脆塑转变临界状态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观测。结果表明:划痕速度增加,单晶锗产生塑性去除的区域增大;但... 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100)(110)(111)晶面进行了纳米划痕实验,分析不同划痕速度对单晶锗不同晶面脆塑转变临界状态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观测。结果表明:划痕速度增加,单晶锗产生塑性去除的区域增大;但划痕速度过大,就会降低单晶锗产生塑性去除的区域。预测了在超精密切削加工中切削速度对单晶锗发生脆塑转变时的临界状态的影响规律,为实际超精密切削加工单晶锗零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锗 纳米划痕实验 脆塑转变 划痕速度 临界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