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wo-phase cloud dispersion from liquefied CO_(2) release
1
作者 Chaojie Li Xianxin Fang +2 位作者 Meiling Sun Jihai Duan Weiwe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37-45,共9页
The knowledge of two-phase cloud dispersion mechanism from HLG(hazardous liquefied gas) releas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ccurate assessment and precise rescue of such accidents. In this paper, an experiment of two-pha... The knowledge of two-phase cloud dispersion mechanism from HLG(hazardous liquefied gas) releas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ccurate assessment and precise rescue of such accidents. In this paper, an experiment of two-phase cloud dispersion from liquefied CO_(2) hole release is performed. The source terms, such as vapour mass fraction, release velocity and mean droplet diameter,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rmodynamic theory. Taking phase transition of CO_(2) droplets to gas into account,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for two-phase cloud dispersion is established. The predicted cloud temperatures at the downstream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of 5.8% and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2.3%. The consequence distances in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and in the crosswise direction calculated through two-phase model are larger than those through single-phase model,with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of 57.8% and 53.6% respectively. CO_(2) concentration calculated by twophase model is smaller in the vicinity of release hole, and larger beyond 0.135 m downstream. A smaller leakage rate results in a lower CO_(2) concentration and a higher cloud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phase cloud Carbon dioxide CFD dispersion Phase change
下载PDF
Supercritical synthesis of platinum-modified titanium dioxide for solar fuel production from carbon dioxide 被引量:3
2
作者 Susana Tostón Rafael Camarillo +2 位作者 Fabiola Martínez Carlos Jiménez Jesusa Rincó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650,共15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perties of TiO2‐based photocatalysts synthesised under supercriticalconditions.Specifically,the characteristics of Pt dispersed on TiO2catalysts obtained in supercriticalCO2are discuss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perties of TiO2‐based photocatalysts synthesised under supercriticalconditions.Specifically,the characteristics of Pt dispersed on TiO2catalysts obtained in supercriticalCO2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mmercial TiO2.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synthesised catalysts in the CO2photoreduction reaction to produce solar fuel is tested.The mainconclusion of the study is that photocatalysts with better or similar features,including high surfacearea,crystallisation degree,hydroxyl surface concentration,pore volume,absorbance in the visiblerange and methane production rate,to those of commercial TiO2may be produced for the reductionof CO2to fuel by synthesis in supercritical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dioxide PLATINUM PHOTOCATALYST Metal dispersion Carbon dioxide photoreduction
下载PDF
Elimination of hard aggregation of bismuth-doped tin dioxide nanometer powders prepared by wet chemical method 被引量:7
3
作者 何秋星 涂伟萍 胡剑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90-1495,共6页
Bismuth-doped tin dioxide (BTO) nanometer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the wet chemical method using tin tetrachloride (SnCl4), bismuth nitrate [Bi(NO3) 3 ] and ammonia as raw materials. Non-bridge hydroxides and ca... Bismuth-doped tin dioxide (BTO) nanometer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the wet chemical method using tin tetrachloride (SnCl4), bismuth nitrate [Bi(NO3) 3 ] and ammonia as raw materials. Non-bridge hydroxides and capillary force between 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key factors causing hard aggregation of BTO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ard aggregation. The hard aggregation of BTO was eliminated effectively when the Bi-Sn precursor (BSP) was treated with post processing including dispersing with ultrasonic wave, refluxing and distilling with addition of n-butanol and benzene (DRD) and drying by microwave.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BTO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tetragonal phase structure are well crystallized, dispersed easily and the average size was less than 1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制备 铋掺杂二氧化锡 纳米粉体 硬团聚控制
下载PDF
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能和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全远霞 全学军 +1 位作者 柯良辉 李礼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31,共9页
钛白粉初品的水润湿分散性对无机包膜及应用性能至关重要。鉴于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钛白粉分散性的差异性能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钛白粉浆料的黏度、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差异,采用SEM、FT-IR、XPS、TG及表面... 钛白粉初品的水润湿分散性对无机包膜及应用性能至关重要。鉴于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初品表面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钛白粉分散性的差异性能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钛白粉浆料的黏度、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差异,采用SEM、FT-IR、XPS、TG及表面接触角测量等方法对不同初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浓度、pH、分散剂及其投加量条件下,硫酸法初品相较于氯化法初品在打浆后的黏度更低,Zeta电位的绝对值更高。XPS、TG及表面能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硫酸法初品具有更多的表面羟基和更高的表面能,因此更容易被水润湿和分散,展现出更优的分散性能。此外,在分散剂A质量分数为0.2%、TiO_(2)质量浓度为700 g/L条件下,硫酸法初品浆料黏度为138 mPa·s、Zeta电位为-62 mV;氯化法初品浆料黏度为4927 mPa·s、Zeta电位为-28.4 mV,表明硫酸法初品的浆料黏度较低,分散性更好,水湿润分散性也更为优异。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制备的钛白初品的表面结构,建立了表面结构与水分散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这为开发高端钛白粉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表面羟基 分散性 黏度
下载PDF
5-(二甲氨基)-2-甲基-5-氧戊酸甲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中的应用
5
作者 葛怀富 吴伟 +2 位作者 王健 徐红 毛志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提高部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CO 2)中上染率,补全ScCO 2分散染料染色色谱,以5-(二甲氨基)-2-甲基-5-氧戊酸甲酯作为分散染料ScCO 2染色助溶剂,通过实验探究了染料与助溶剂质量比、染色温度、染色压力对分散染料上染率的影... 为提高部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CO 2)中上染率,补全ScCO 2分散染料染色色谱,以5-(二甲氨基)-2-甲基-5-氧戊酸甲酯作为分散染料ScCO 2染色助溶剂,通过实验探究了染料与助溶剂质量比、染色温度、染色压力对分散染料上染率的影响,并对染色后涤纶纱线的力学性能、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以及耐皂洗色牢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纱线得色深度明显提高,且未对纱线色相、饱和度产生明显影响;分散黄163、分散蓝60染料滤饼上染率分别为21.61%、34.25%;加入助溶剂后,分散黄163、分散蓝60的ScCO 2染色上染率分别可达57.62%、70.97%;染色纱线得色深度显著提高,染色后纱线的K/S值分别由4.5、5.9提升至12.0、12.2;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料与助溶剂质量比1∶20,染色温度130℃,染色压力27 MPa;加入助溶剂后染色纱线的力学性能、色牢度符合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助溶剂 上染率 涤纶纱线
下载PDF
梳型共聚物P(AA-co-MPEGAA)的可控合成及其分散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玉笛 管欣悦 +4 位作者 季康 李语涵 严智辉 陈浩 李欣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4,共7页
超分散剂组成的控制对其分散性非常重要,以丙烯酸(AA)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AA)为原料制备梳型共聚物P(AA-co-MPEGA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聚合物组成,结合组成分析法测得两单体的竞聚率,实现对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控制... 超分散剂组成的控制对其分散性非常重要,以丙烯酸(AA)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AA)为原料制备梳型共聚物P(AA-co-MPEGA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聚合物组成,结合组成分析法测得两单体的竞聚率,实现对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控制。并系统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及组成控制、pH、分散剂用量等对纳米二氧化铈颗粒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成均匀的超分散剂的性能优于非均匀组成。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共聚物链中MPEGAA单元的摩尔分数为0.20,二氧化铈颗粒的综合分散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散剂 组成控制 梳型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铈 分散性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SCFX-AYRL染料的溶解性研究
7
作者 赵向阳 闫凯 龙家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F-CO_(2))中的良好溶解性是超临界无水染色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研制的超临界流体溶解度测试装置,研究了活性分散红SCFX-AYRL专用染料在SCF-CO_(2)中的溶解性,并分别从流体处理时间、温度、系统压力... 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F-CO_(2))中的良好溶解性是超临界无水染色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研制的超临界流体溶解度测试装置,研究了活性分散红SCFX-AYRL专用染料在SCF-CO_(2)中的溶解性,并分别从流体处理时间、温度、系统压力和助溶剂应用方面对该专用染料溶解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系统压力为20 MPa、温度为80~130℃时,SCF-CO_(2)中该染料在30~60 min可达到溶解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流体温度和系统压力可提高专用染料的溶解性;加入助溶剂可显著改善染料的溶解行为,提高其溶解度及溶解速率,降低温度、压力等系统因素的影响;Chrastil经验模型可实现对SCF-CO_(2)和SCF-CO_(2)/助溶剂体系中该专用染料溶解行为的良好关联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活性分散染料 溶解性 助溶剂 溶解度关联
下载PDF
基于非分散红外法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亚男 李明月 +4 位作者 康富豪 黄霖 杭岩 叶继伦 张旭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203-207,共5页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实现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精确检测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技术的国产化不断推进,近些年在国内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研究基于非分散红外法,对呼...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实现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精确检测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技术的国产化不断推进,近些年在国内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研究基于非分散红外法,对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气体采样方法、技术关键、技术进展等进行综合阐述,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该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为应用推广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检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 非分散红外 技术进展
下载PDF
高温高压染色法负载纳米TiO_(2)制备防紫外线涤纶针织物
9
作者 许展瑜 肖乐欣 +2 位作者 代爱明 周橙 吴济宏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提升普通涤纶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对涤纶织物染色并进行纳米TiO_(2)的负载,讨论了红、黄、蓝3种颜色分散染料和纳米TiO_(2)用量及一浴法和两浴法对涤纶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K/S值及耐水洗色牢度的影响。结... 为提升普通涤纶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对涤纶织物染色并进行纳米TiO_(2)的负载,讨论了红、黄、蓝3种颜色分散染料和纳米TiO_(2)用量及一浴法和两浴法对涤纶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K/S值及耐水洗色牢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0%(owf)TiO_(2)负载白色涤纶针织物时,织物UPF值从14.76提升至50+。3种颜色织物防紫外线能力排序依次为蓝色>红色>黄色。分散黄23和纳米TiO_(2)染色负载涤纶针织物时,一浴法染色负载织物UPF值提升至37.13,两浴法染色负载时织物UPF值提升至40以上,两浴法染色负载织物经耐皂洗色牢度测试工艺后,其UPF值仍在40以上,耐水洗色牢度评级均为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针织物 纳米二氧化钛 分散染料 高温高压染色法 防紫外线性能
下载PDF
生物质锅炉废气检测状况探讨与分析
10
作者 张列峰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92-94,共3页
生物质锅炉废气中含有高浓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少量二氧化硫,以及脱硝过程中产生的氨逃逸等,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监测二氧化硫甲烷将对二氧化硫的测定引入5%左右的正干扰;高浓度一氧化碳、氨气等,对常用的其它监测方法也产生干扰... 生物质锅炉废气中含有高浓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少量二氧化硫,以及脱硝过程中产生的氨逃逸等,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监测二氧化硫甲烷将对二氧化硫的测定引入5%左右的正干扰;高浓度一氧化碳、氨气等,对常用的其它监测方法也产生干扰。现对干扰存在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非分散红外法 甲烷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碳纳米管混合基质膜分离CO_(2)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趋势
11
作者 毛华中 赵元圆 +1 位作者 刘应兵 罗惠玲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被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有效方式。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和低能耗,以及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的碳捕集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 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被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有效方式。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和低能耗,以及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的碳捕集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青睐。综述了近年来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气体分离膜的主要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碳纳米管的特性、功能化改性、分散形态以及外场辅助对分离膜的影响机制,总结了不同功能化碳纳米管气体分离膜的特性。功能化复合分离膜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加入功能性填料形成的混合基质膜(MMMs),而碳纳米管(CNTs)相较于其他功能性填料,在分离膜的改性强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对CNTs进行功能基团接枝,有助于提高CO_(2)在MMMs中的扩散速度;CNTs的聚合物的改性,可加速CO_(2)在膜中的传输,提高MMMs对CO_(2)的选择性及渗透性;CNTs的均匀分散,可提高MMMs对CO_(2)的分离效率;外场(磁场和静电场)可使CNTs在聚合物基体中有序排列,为CO_(2)提供有序、长程、易传递的通道,进一步提高MMMs的渗透性。本研究总结了不同形态的CNTs对分离膜的影响,对碳纳米管复合气体分离膜,特别是碳纳米管混合基质膜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观点;并为以CO_(2)气体分离为重点的工业化应用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碳纳米管 二氧化碳 气体分离膜 混合基质膜 产业化应用 功能化改性 分散形态 外场辅助
下载PDF
Impedance Spectroscopy of Concentrated Zirconia Nanopowder Dispersed Systems Experimental Technique
12
作者 O. S. Doroshkevych A. V. Shylo +3 位作者 O. V. Saprukina I. A. Danilenko T. E. Konstantinova L. A. Ahkozov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We propose an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ntrated nanopowder dispersed systems based on compacted ZrO2.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measurement of electroche... We propose an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ntrated nanopowder dispersed systems based on compacted ZrO2.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measur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of the compacts. A possibility is shown for using the technique to study the processes of structure formation in nanopowder dispersed systems. It is shown that the technique is quite sensitive to detect subtle effects due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eactants from which the dispersed phas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particular,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the powders produced by chemical deposition possess conductiv-ity by nanoparticle volume which is several order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at for powders obtained from the chloride feedstock.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exposure to weak (H = 105 A/m - 106 A/m) pulsed magnetic fields leads to a redistribution of free charge carriers between volume and surface of the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DANCE SPECTROSCOPY NANOPOWDER dispersed SYSTEMS ZIRCONIA dioxide LOW-ENERGY Action
下载PDF
用于二氧化碳浓度红外检测的温度补偿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崎 汪磊 +2 位作者 朱向冰 刘勇 王震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77,共7页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浓度监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基础,非分散红外(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检测技术作为温室气体测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如何有效抑制温度漂移、确保长期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浓度监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基础,非分散红外(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检测技术作为温室气体测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如何有效抑制温度漂移、确保长期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研究重点。实验表明,光源光功率、气体吸收线强、滤光片中心波长等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文中提出一种红外气体检测的温度补偿方法,研制了用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红外检测的分析仪。选取以4.26μm为中心波长的CO_(2)气体吸收线;利用高低温试验箱,对分析仪进行温度补偿实验研究;配置标准CO_(2)气体浓度,对分析仪进行浓度标定实验研究。测量结果表明,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浓度测量稳定,温度补偿显著,具有快速响应、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该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监测等领域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非分散红外 温度补偿 浓度标定
下载PDF
涤纶分散染料无水染色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钒 张红娟 王际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涤纶传统水浴染色存在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着眼于涤纶分散染料的无水染色方法,着重介绍有机溶剂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硅基介质染色等技术,分析各个新型染色技术的优点与不... 涤纶传统水浴染色存在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着眼于涤纶分散染料的无水染色方法,着重介绍有机溶剂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硅基介质染色等技术,分析各个新型染色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以期能够改变涤纶传统水浴染色的三高现状,为涤纶分散染料生态染色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染料 无水染色 有机溶剂染色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 硅基介质染色
原文传递
防毒面具检测系统试验舱二氧化硫扩散数值模拟
15
作者 孔德胜 杨小兵 +3 位作者 潘宏杰 陈麒麟 吴建松 栗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4-199,共6页
为提高防毒面具检测系统试验舱对防毒面具整体防护性能的检测效果,采用Fluent软件对二氧化硫(SO_(2))气体在试验舱内的扩散情况和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分析,探究进气孔高度、净化装置位置等因素对SO_(2)在试验舱内部空间扩散的影响,并通过SO... 为提高防毒面具检测系统试验舱对防毒面具整体防护性能的检测效果,采用Fluent软件对二氧化硫(SO_(2))气体在试验舱内的扩散情况和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分析,探究进气孔高度、净化装置位置等因素对SO_(2)在试验舱内部空间扩散的影响,并通过SO_(2)试验验证Fluent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舱的进气孔位置对SO_(2)的扩散影响较大,排气孔的尾气净化装置的阻力对SO_(2)扩散均匀的时间影响较大;SO_(2)试验验证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度高,表明所研究的试验舱可有效用于防毒面具整体防护性能的检测。研究结果可为防毒面具整体防护性能检测系统试验舱的结构优化和防毒面具的检测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毒面具检测系统试验舱 数值模拟 毒气扩散 整体防护性能 二氧化硫
下载PDF
加热炉烟气中甲烷对二氧化硫浓度检测的干扰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华 《低温与特气》 CAS 2023年第1期24-27,31,共5页
二氧化硫是重点管控的废气污染物之一。在使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进行烟气中二氧化硫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在燃料气硫含量、过剩空气系数均不高的情况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往往会异常升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离线检测比对以及实验,确认了... 二氧化硫是重点管控的废气污染物之一。在使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进行烟气中二氧化硫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在燃料气硫含量、过剩空气系数均不高的情况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往往会异常升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离线检测比对以及实验,确认了甲烷干扰二氧化硫浓度检测的问题。1×10^(-6)甲烷对SO_(2)的贡献值在0.14 mg/m^(3)左右。二氧化硫的最强吸收波长7.3μm和甲烷在强吸收波段7.2~8.3μm间有很明显的重叠,造成干扰。应考虑如何有效降低甲烷含量或采取有效手段消除、减少甲烷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烟气 二氧化硫 甲烷 干扰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SO_(2)气体测定干扰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剑峰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215-217,共3页
针对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17)、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29—2011)与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三种方法在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项目过程中所存在的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干扰问题,依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通过比较... 针对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17)、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29—2011)与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三种方法在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项目过程中所存在的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干扰问题,依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通过比较日常污染源监测中三种监测方法在污染源监测中存在的数据差异,分析干扰气体对二氧化硫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监测过程中消除干扰影响的方法,并对检测过程应注意的环节作简要说明与方法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定电位电解法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干扰气体
下载PDF
温度对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18
作者 刘苢 曾宪金 +2 位作者 张贝贝 谭艳清 刘福稼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1期73-77,共5页
分析了温度对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并提出温度补偿方案。参考HITRAN数据库,以某型CO_(2)红外气体分析仪为例,分析其在5~40℃的测量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指示值与温度呈非线性正相关,原因是气体... 分析了温度对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并提出温度补偿方案。参考HITRAN数据库,以某型CO_(2)红外气体分析仪为例,分析其在5~40℃的测量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指示值与温度呈非线性正相关,原因是气体吸收、光源、滤波器、检测器、吸收池等元素交叉作用。温度是影响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准确度的重要参数。该研究对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的温度补偿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 二氧化碳 温度补偿 准确度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发泡层用钛白浆制备与应用研究
19
作者 胡正青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采用机械发泡工艺,分析颜料分散剂对水性聚氨酯发泡速率、泡孔稳定性、发泡涂层吸水率与透湿率的影响,选用合适的颜料分散剂制备水性聚氨酯发泡层用钛白浆。结果表明,与水性聚氨酯发泡稳定剂结构和表面活性接近的颜料分散剂S-110,对水... 采用机械发泡工艺,分析颜料分散剂对水性聚氨酯发泡速率、泡孔稳定性、发泡涂层吸水率与透湿率的影响,选用合适的颜料分散剂制备水性聚氨酯发泡层用钛白浆。结果表明,与水性聚氨酯发泡稳定剂结构和表面活性接近的颜料分散剂S-110,对水性聚氨酯发泡性能有协同增效作用,采用6.5%颜料分散剂S-110、70.0%金红石型二氧化钛、3.0%丙二醇于水基分散介质中制备的水性钛白浆,在水性聚氨酯发泡层中添加量为5.0%时,制备的合成革贝斯具备高遮盖力、低吸水率与高透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发泡 合成革 颜料分散剂 钛白
下载PDF
浅谈氯化法二氧化钛的分散及对水性涂料效果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穆宇同 《中国涂料》 CAS 2023年第7期64-70,共7页
通过采用大量对体系黏度、粒度、分散细度、光泽度等检测手段,研究氯化法二氧化钛浆料与不同种类分散剂组成的浆料体系在包覆膜层前后对浆料预分散体系、制成水性涂料后的分散变化趋势与效果,确定较佳的分散剂种类和方案,以便提高二氧... 通过采用大量对体系黏度、粒度、分散细度、光泽度等检测手段,研究氯化法二氧化钛浆料与不同种类分散剂组成的浆料体系在包覆膜层前后对浆料预分散体系、制成水性涂料后的分散变化趋势与效果,确定较佳的分散剂种类和方案,以便提高二氧化钛产成品在水性涂料中的分散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分散剂 水性涂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