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and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in Yangliu Coal Mine 被引量:6
1
作者 Zha Wenhua Shi Hao +1 位作者 Liu San Kang Chang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819-823,共5页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n increase coal recovery ratio, and it is implied in many coal mines.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10416 working face tailentry in Yangliu Coal Min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n increase coal recovery ratio, and it is implied in many coal mines.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10416 working face tailentry in Yangliu Coal Min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is analysed, reasonable size of coal pillar and reasonable roadway excavation time after mining are achieved.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and are taken into field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mining of working face can be achieved. In addition, results of this paper also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under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row coal pillar Gob-side ENTRY driving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Failure laws of narrow pillar and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island coal face 被引量:16
2
作者 Yang Jiping Cao Shenggen Li Xuehu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2期271-276,共6页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law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roadway supporting of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2...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law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roadway supporting of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2107 face in Chengjiao Colliery is researched as an engineering case. Through physical mechanical test of rock,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es of rock, the analysis model of the roadway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parameters quantified. To reveal the deformation law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was studi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roadway driving. According to the field condition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coal pillar was quantified,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feature studied with different widths of the pillars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Finally, the pillar width of 4 m wa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reasonabl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in support conditions among roadway roof, entity coal side and narrow pillar side. Besides, the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for suppor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proposed. The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was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by field monitoring, support by bolt-net, steel ladder and steel wire truss used in narrow pillar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nd coal face Gob-side entry driving narrow pillar Asymmetric control
下载PDF
Top-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with narrow pillar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被引量:2
3
作者 Qi Fangkun Zhou Yuejin +3 位作者 Li Jiawei Wang Erqian Cao Zhengzheng Li 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3期417-422,共6页
A mechanical model to control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gob-side entry surrounding rock for the fully-mechanic top-coal ca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 mechanical model to control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gob-side entry surrounding rock for the fully-mechanic top-coal ca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op coal roof-sag curve is deduced with 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 By means of a calculating and analytic program, the top coal roof-sag values are calcula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upporting intensities, widths of narrow pillars and stiffness of top coal;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f-sag values and supporting intensity, width of narrow pillars and stiffness of top coal is analyzed as wel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gob-side entr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arameters of top-coal control are determined and a supporting plan is proposed for the top-coal control,which is proved to b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by on-site verification.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dvice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in gob-side entry for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变形控制 综采工作面 沿空巷道 窄煤柱 应用 沿空留巷 顶板下沉
下载PDF
胀锁型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4
作者 王军 吕顺章 +3 位作者 杨光 王波 谷长宛 王港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析,确定胀锁型对穿锚索为窄煤柱双向加固的首选。进一步通过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下煤柱承载变形规律和对穿锚索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双排紧密型对穿锚索加固试件较未加固试件峰值荷载提高了96.04%,且随着锚索排数及数量的增加,窄煤柱双向加固稳定性越来越高,胀锁型对穿锚索提高了煤柱破坏前的能量储存量和临界破坏点。最后,在济宁三号煤矿123_(下)04工作面运输巷开展胀锁式对穿锚索加固窄煤柱工程试验,监测显示对穿锚索锚固力超过220 kN,锚索加固区煤柱帮鼓量降低70%,窄煤柱整体稳定性好,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可行,为沿空掘巷工程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双向加固 窄煤柱 胀锁型对穿锚索 拉拔试验 承压性能
下载PDF
围岩加强支护留窄煤柱护巷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王浩 庞杰文 杨少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为了减少煤矿井下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研究了留设不同宽度保护煤柱时,围岩塑性区及垂直应力在施工“支护-卸压-砌墙”协同控制技术前后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未采取围岩加强支护措施时,随着停采线与回风大巷之间距离的... 为了减少煤矿井下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研究了留设不同宽度保护煤柱时,围岩塑性区及垂直应力在施工“支护-卸压-砌墙”协同控制技术前后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未采取围岩加强支护措施时,随着停采线与回风大巷之间距离的减小,煤柱垂直应力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回风大巷围岩破坏变形严重;施工“支护-卸压-砌墙”协同控制技术后,随着保护煤柱的回采,煤柱与回风大巷围岩的塑性形变区域面积占比都显著减小,且回风大巷的垂直应力峰值平均减小了25.32%,应力集中系数平均减小了27.03%;在保证煤柱及大巷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可适当的缩减保护煤柱的宽度,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并可为煤矿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塑性区 垂直应力 加强支护
原文传递
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力学特征与支护参数研究
6
作者 段计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160,共8页
为了研究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下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窄煤柱沿空巷道对称支护与非对称支护力学机理;基于马道头煤矿现场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效验方法,研究非对称支护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与稳定性... 为了研究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下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窄煤柱沿空巷道对称支护与非对称支护力学机理;基于马道头煤矿现场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效验方法,研究非对称支护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与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支护可有效降低巷道顶板弯矩,减小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变形量。模拟结果表明,煤柱内部压应力增高区与弹性核区保障了煤柱承载性能。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索+槽型钢”非对称支护,巷道顶板、窄煤柱侧巷帮与实体煤侧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00、79、62 mm,巷道松动圈与裂隙发育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沿空掘巷 非对称支护 围岩稳定 力学特征
下载PDF
切顶条件下窄煤柱护巷围岩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陈宪伟 石媛 吕振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针对上区段采空区边缘进行切顶卸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切顶高度下煤柱及巷道围岩卸压规律,分析巷道围岩与上区段采空区切断联系后覆岩中应力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可实现巷道围岩应力的主动调控,切顶条件下与未切顶条... 针对上区段采空区边缘进行切顶卸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切顶高度下煤柱及巷道围岩卸压规律,分析巷道围岩与上区段采空区切断联系后覆岩中应力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可实现巷道围岩应力的主动调控,切顶条件下与未切顶条件下,其应力分布及位移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切顶不仅降低了巷道围岩的应力峰值,同时降低了其整体位移量。增大切顶高度后,应力峰值降低程度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掘巷 窄煤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宽度优化研究
8
作者 王国召 王飞飞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4-116,共3页
针对采煤工作面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问题,以5319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煤柱宽度的计算模型,同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与现场应用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了区段煤柱留设的宽度大小,结果表明:当煤柱留设宽度低于8 m时... 针对采煤工作面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问题,以5319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煤柱宽度的计算模型,同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与现场应用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了区段煤柱留设的宽度大小,结果表明:当煤柱留设宽度低于8 m时,顶板与采空区贯通,煤柱承载能力弱,破坏严重,当煤柱宽度大于8 m时,煤柱塑性区未与采空区完全贯通。通过现场钻孔窥视,留设煤柱14 m时煤柱内部仍存在未破坏区域,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应力集中 沿空掘巷
下载PDF
窄煤柱工作面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及应用
9
作者 任高飞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主要研究了窄煤柱工作面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及应用。为了探讨煤柱的合理宽度,提出了最小煤柱宽度和最大煤柱宽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应对窄煤柱工作面的安全问题。对于窄煤柱工作面,煤柱宽度不... 主要研究了窄煤柱工作面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及应用。为了探讨煤柱的合理宽度,提出了最小煤柱宽度和最大煤柱宽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应对窄煤柱工作面的安全问题。对于窄煤柱工作面,煤柱宽度不宜过大或过小,需要在安全和经济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范围,有效避免因煤柱宽度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从而为窄煤柱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工作面 巷旁充填 沿空留巷 控制技术
下载PDF
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及围岩控制技术实践
10
作者 李勤生 杨运来 +2 位作者 王懿轩 袁涛 张无敌 《陕西煤炭》 2024年第4期33-41,65,共10页
为了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的紧张局面,改善巷道维护状况,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收率,针对花草滩煤矿实际生产条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及窄煤柱留设原则,通过理论计算及FLAC^(3D)软件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窄煤柱宽度为6 m。通过现场调研相似地质条... 为了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的紧张局面,改善巷道维护状况,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收率,针对花草滩煤矿实际生产条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及窄煤柱留设原则,通过理论计算及FLAC^(3D)软件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窄煤柱宽度为6 m。通过现场调研相似地质条件矿井的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围岩力学分析、围岩损伤和破裂分析、围岩破坏机理,并根据花草滩煤矿1109工作面地质资料及围岩状况,模拟分析部分支护参数对1109回采巷道围岩支护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的影响,经现场试验的数据整理和验证,综合对比后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制定了窄煤柱掘进期间顺槽的合理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窄煤柱 煤柱尺寸 围岩控制 支护设计
下载PDF
软煤厚硬基本顶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优化与控制技术
11
作者 吕风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5-9,共5页
本文以东庞矿2122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计算、数值分析、现场实践等多重方法,研究采场覆岩破断规律与巷道围岩破坏机制,确定了软煤厚硬基本顶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为7 m,并对其支护技术及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理... 本文以东庞矿2122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计算、数值分析、现场实践等多重方法,研究采场覆岩破断规律与巷道围岩破坏机制,确定了软煤厚硬基本顶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为7 m,并对其支护技术及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理论计算显示,窄煤柱合理宽度范围为4.94~8.1 m;②数值模拟结果显示,7~9 m煤柱尺寸时,煤柱和巷道上方围岩塑性区区域减小,弹性核区范围扩大,有利于锚杆索在顶板中的锚固;③工程实践表明,7 m窄煤柱及软煤沿空巷道综合控制技术可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大变形,巷道断面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煤层 厚硬基本顶 沿空掘巷 小煤柱 联合支护
下载PDF
窄煤柱巷道非均匀变形因素及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壮壮 李永亮 +3 位作者 杨鹏飞 肖成龙 陈正拜 李剑楠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3,共9页
为探究煤柱宽度、顶板体积模量、煤层体积模量、巷道高度与巷道宽度5因素对窄煤柱巷道非均匀变形影响的显著程度,以丰汇煤矿15104综放工作面窄煤柱巷道为工程背景,设计正交试验进行FLAC3D数值模拟。由正交试验可知,煤柱宽度对巷道的非... 为探究煤柱宽度、顶板体积模量、煤层体积模量、巷道高度与巷道宽度5因素对窄煤柱巷道非均匀变形影响的显著程度,以丰汇煤矿15104综放工作面窄煤柱巷道为工程背景,设计正交试验进行FLAC3D数值模拟。由正交试验可知,煤柱宽度对巷道的非均匀变形影响最显著,得出窄煤柱巷道非均匀变形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煤柱宽度的巷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的非均匀演变规律,最终确定煤柱宽度为8 m。将高精度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应用于相似模拟试验,综合现场调研、正交试验、数值模拟、相似模型试验得出窄煤柱巷道的非均匀变形破坏机制,基本顶破断回转对窄煤柱巷道的偏转挤压是致使巷道非均匀变形的直接原因。针对窄煤柱巷道的非均匀变形提出差异化支护方案并应用于现场,巷道非均匀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窄煤柱巷道 非均匀变形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差异化支护
原文传递
松软破碎复合顶板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与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无敌 陶红菲 +2 位作者 杨洁 王越 常治国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为了解决松软破碎复合顶板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确定及其围岩控制难题,针对某矿21210工作面沿空掘巷复合顶板松软破碎、脱落离层甚至大面积冒顶等变形破坏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等方法,综合确定其窄煤柱宽度为7 m;并提出了... 为了解决松软破碎复合顶板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确定及其围岩控制难题,针对某矿21210工作面沿空掘巷复合顶板松软破碎、脱落离层甚至大面积冒顶等变形破坏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等方法,综合确定其窄煤柱宽度为7 m;并提出了相应的围岩控制对策与技术。结果表明:内应力场宽度为11.8 m,靠近采空区侧与巷道侧的煤柱破坏宽度分别为2.5 m和1.8 m,窄煤柱合理宽度范围为5.6~7.3 m;7~11 m煤柱尺寸时,巷道顶板围岩塑性区减小,弹性核区范围扩大,有利于锚杆索在复合顶板中的锚固;采用7 m煤柱与“高强锚杆(索)槽钢桁架网+顶板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后,实现了对松软破碎复合顶板沿空掘巷围岩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沿空掘巷 窄煤柱 注浆加固 联合支护
下载PDF
深部孤岛工作面留小煤柱掘巷围岩破坏机制与控制
14
作者 王恩 谢生荣 +2 位作者 陈冬冬 刘瑞鹏 冯少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50,共10页
针对深部软碎煤体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的控制难题,以某矿围岩控制难度极大的深部软碎煤体孤岛工作面留小煤柱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煤体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难点;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留小煤柱掘巷围岩大变形破坏机制。结... 针对深部软碎煤体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的控制难题,以某矿围岩控制难度极大的深部软碎煤体孤岛工作面留小煤柱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煤体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难点;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留小煤柱掘巷围岩大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大采高工作面回采扰动引起围岩应力调整卸荷后,掘巷上覆顶板荷载主要由实体煤帮承载,得出留小煤柱掘巷围岩应力峰值区主要位于实体煤帮及其肩角深处,其垂直应力集中系数高达3.04,阐明了掘巷实体煤帮顶板肩角、煤柱帮及实体煤帮浅部塑化围岩是关键控制区域。明晰了留小煤柱掘巷稳定后顶板、实体煤及其煤柱帮塑性破坏区的延伸宽度最大分别为5.88、2.50、3.00 m,揭示了掘巷围岩分区域非对称破坏机制。分析阐明了掘巷支护设计时需将锚索等支护构件的锚固基础位于围岩深部较完整弹性区内,基于此提出了锚梁网支护+槽钢锚索加固+注浆改性等分区域联合支护技术,通过现场工程实践证实采取高强度支护加固技术及注浆改性措施有效改善了深部煤岩体软碎且易发生大变形破坏的留小煤柱掘巷围岩应力状态,试验段掘巷顶板及两帮围岩变形量均控制在500 mm以内,保障了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有序回采,为此类深部软碎煤体巷道围岩大变形的有效控制提供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小煤柱掘巷 深部软碎煤体 孤留工作面 围岩控制 分区联合支护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志维 张彦董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提升矿井采掘接续能力、实现煤炭资源的精采细采,改变以往留设大煤柱导致回采率低的现状,以石槽村煤矿211203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在研究综采工作面采动矿压显现规律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巷道3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上覆岩层协同控... 为提升矿井采掘接续能力、实现煤炭资源的精采细采,改变以往留设大煤柱导致回采率低的现状,以石槽村煤矿211203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在研究综采工作面采动矿压显现规律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巷道3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上覆岩层协同控制系统,分析窄煤柱沿空巷道围岩结构体系各组成元素对上覆岩层的协同控制作用,给出了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方法,具体优化方法为:(1)确定窄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使新掘巷道处于最佳应力环境以确保煤柱稳定性;(2)应用钻孔卸压技术、“三高”锚杆(索)支护技术增强巷道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结合现有支护经验和具体地质条件,设计了211203综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具体支护方案,重点控制煤柱三角区域、肩窝、底角等薄弱部位的稳定。应用表明现场支护效果较好,能满足巷道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沿空掘巷 支护设计 钻孔卸压技术 锚杆支护 上覆岩层 围岩变形
下载PDF
基本顶断裂位置对窄煤柱护巷的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南童昕 王超 +1 位作者 陈晓宜 杨盼盼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针对营盘壕煤矿大埋深、厚煤层留窄煤柱开掘2202工作面辅运顺槽的问题,研究沿空巷道基本顶断裂位置对窄煤柱护巷的稳定和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沿空巷道的开掘其基本顶会发生4种断裂形式,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断裂形式进行了模拟研... 针对营盘壕煤矿大埋深、厚煤层留窄煤柱开掘2202工作面辅运顺槽的问题,研究沿空巷道基本顶断裂位置对窄煤柱护巷的稳定和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沿空巷道的开掘其基本顶会发生4种断裂形式,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断裂形式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断裂位置在窄煤柱外侧3 m时,护巷效果明显;断裂位置位于巷道上方和实体煤内侧3 m时窄煤柱所受载荷较大且变形严重,窄煤柱稳定性差,无法承载覆岩载荷,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增大,对于护巷极为不利;所以巷道应开掘在基本顶断裂位置的内侧、窄煤柱上方和外侧采空区一侧,巷道围岩变形小,窄煤柱稳定有利于护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顶 断裂位置 窄煤柱 围岩变形 沿空掘巷
原文传递
坚硬顶板深孔切顶卸压留窄煤柱护巷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立虎 王晓勇 +3 位作者 霍一军 宁飞 史建恩 邸旭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9,共7页
针对坚硬顶板条件下窄煤柱及巷道围岩变形过大且矿压显现强烈的问题,以付家焉煤矿10102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对坚硬顶板深孔预裂切顶留窄煤柱护巷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顶板切顶护巷的力学推理分析,切顶后顶板由初次来压前的三边固支... 针对坚硬顶板条件下窄煤柱及巷道围岩变形过大且矿压显现强烈的问题,以付家焉煤矿10102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对坚硬顶板深孔预裂切顶留窄煤柱护巷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顶板切顶护巷的力学推理分析,切顶后顶板由初次来压前的三边固支、一边简支变成两边固支、两边简支,使得顶板更易垮落且垮落步距相应降低,缓和了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对切顶留窄煤柱护巷的关键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煤柱宽度、切顶角度、切顶深度、切顶炮孔间距是实现精准切顶的关键因素,24 m的垂直切顶深度完全的切断基本顶,有效降低了基本顶的应力联系,缩短基本顶悬臂长度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煤柱的载荷。数值模拟结果表明,8 m煤柱不切顶时支承压力最大,达41.8 MPa,煤柱的塑形破坏最大,甚至会导致煤柱留设失败;8 m煤柱切顶后,煤柱的支承压力最小,峰值为21.2 MPa,且煤柱内部压力集中区明显降低。切顶效果监测表明,随着预裂切顶的进行,对窄煤柱巷道的围岩控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窄煤柱 切顶卸压 深孔爆破 矿压显现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关键参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祥 张德兵 +1 位作者 王业征 张润兵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由于在巷道的高整体稳定性和高采出率方面的独特优点,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已成为中国沿空掘巷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沿空掘巷技术能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煤柱宽度是否合理和围岩支护方案是否有效。因此,为研究煤柱宽度与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及... 由于在巷道的高整体稳定性和高采出率方面的独特优点,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已成为中国沿空掘巷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沿空掘巷技术能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煤柱宽度是否合理和围岩支护方案是否有效。因此,为研究煤柱宽度与沿空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内蒙古A煤矿12000工作面胶带顺槽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工程实践等方法,确定了12000工作面胶带顺槽的合理煤柱宽度为5m。并对沿空掘巷的支护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对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测量,发现巷道围岩变形均在可控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为类似矿井沿空掘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沿空掘巷 关键参数 围岩控制
下载PDF
大采高大断面迎采沿空巷道窄煤柱宽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文翔 庄志鹏 +1 位作者 郭帅 杨家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472,共7页
根据山西马堡煤矿地质条件,通过极限平衡理论、内外应力场理论计算出迎采巷道煤柱宽度范围为6.48~8.97 m.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了煤柱宽度为5~9 m时,在15202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煤柱应力分布、塑性区分布及迎采沿空巷道围岩... 根据山西马堡煤矿地质条件,通过极限平衡理论、内外应力场理论计算出迎采巷道煤柱宽度范围为6.48~8.97 m.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了煤柱宽度为5~9 m时,在15202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煤柱应力分布、塑性区分布及迎采沿空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煤柱峰值应力及塑性区范围不断减小,煤柱宽度为7 m以后,峰值应力减小趋势和塑性区变化均不明显,围岩变形逐渐趋于稳定,综合考虑安全开采和资源高效利用,最终确定煤柱宽度为7 m.通过模拟煤柱不同位置在采掘过程中的应力变化,确定采掘应力叠加影响范围为采掘间距30~-30 m,并结合15202运输顺槽不同位置的围岩变形情况,给出了合理的支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采沿空掘巷 窄煤柱宽度 内外应力场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深部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留设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20
作者 张建中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4-8,共5页
以邢东矿11214运输巷为背景,应用内外应力场及极限平衡理论、工程实践的方法,确定深部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巷帮全螺纹锚杆支护+顶板螺纹钢超强锚杆支护+冷拔丝金属网配合菱形金属网双网护巷+钢绞线锚索补强支护... 以邢东矿11214运输巷为背景,应用内外应力场及极限平衡理论、工程实践的方法,确定深部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巷帮全螺纹锚杆支护+顶板螺纹钢超强锚杆支护+冷拔丝金属网配合菱形金属网双网护巷+钢绞线锚索补强支护”的围岩控制技术。理论计算显示窄煤柱合理宽度范围为6.47~9.77 m,最终确定为8 m。工程实践表明,8 m宽度窄煤柱及围岩控制技术可有效控制沿空巷道围岩变形,巷道掘出35 d后巷道收敛变形趋于稳定,稳定时顶底板、煤柱帮以及实体煤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67、57、64、62 mm,变形处于合理范围内,巷道岩体的控制效果良好,能够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窄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煤柱尺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