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National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Policy on Antiviral Utilization and Expenditure for Hepatitis B in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Xinyu Zhao Min Li +9 位作者 Hao Wang Xiaoqian Xu Xiaoning Wu Yameng Sun Canjian Ning Bingqiong Wang Shuyan Chen Hong You Jidong Jia Yuanyuan Ko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SCIE 2022年第3期420-428,共9页
Background and Aims:The National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NCDP)policy was launched in China's Mainland in April 2019,with entecavir(ETV)and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being included in the procurement l... Background and Aims:The National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NCDP)policy was launched in China's Mainland in April 2019,with entecavir(ETV)and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being included in the procurement list.We conducted the current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NCDP policy on the utilization and expenditures of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CHB)in China.Methods:Procurement records,including monthly purchase volume,expenditure,and price of nucleos(t)ide analogs(NAs),were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care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from April 2018 to March 2021.The changes in volumes and expenditures of the first-line NAs and bid-winning products were calculated.The effects of price,volume,and structure related to drug expenditure were calculated by the Addis and Magrini(AM)Index System Analysis.Results:The purchase volume of N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134.3 to 318.3 million DDDs,whereas the expenditure sharply decreased from 1,623.41 to 490.43 million renminbi(RMB)or 241.94 to 73.09 million US dollars(USD).The proportions of firstline NAs rose from 72.51%(ETV:69.00%,TDF:3.51%)to 94.97%(ETV:77.42%,TDF:17.55%).A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CDP policy decreased the expenditure of all NAs(S=0.91)but increased that of the first-line NAs in the bidwinning list(S=1.13).Assuming the population size of CHB patients remains stable and a compliance rate of≥75%,the proportion of CHB patients receiving first-line antiviral therapy would increase from 6.36–8.48%to 11.56–15.41%.Conclusion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CDP polic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utilization of first-line NAs for CHB patients at a lower expenditure.The findings provided evidence for optimizing antiviral therapy strategy and allocating medical resourc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drug utilization drug expenditures Antiviral therapy Chronic hepatitis B
原文传递
Strategic Research o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in National Drug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2
作者 Yang Dianzheng Xu Wenxiu +1 位作者 Qi Yun Yang Yue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harmacy》 2022年第1期15-22,共8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drug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policy o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manufacturing generic drugs and original drugs,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m to make different str...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drug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policy o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manufacturing generic drugs and original drugs,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m to make different strategic choices.Method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n the related policies and the bidding data,the national drug centralized policie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Combined with the bid-winning price and price reduction range of the winning enterprises in the three rounds of centralized procurement,their difficulties,strategic choices and the winn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Besides,a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clarify the optimal price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drug procurement.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strategic choices of enterprises in participating national drug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ar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market share of the original varieties,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s)and cost.Therefore,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GAME STRATEGY
下载PDF
Suggestions on Foreig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Dealing with China’s Drug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 Taking the First Batch of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s an Example
3
作者 Li Yunlong Ning Bowen Yuan Hongmei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harmacy》 2022年第1期23-33,共11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batch of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on foreig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since the national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policy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pharmaceutic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batch of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on foreig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since the national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policy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pharmaceutical market,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ir marketing transformation in China.Methods Firstly,the documents of the drug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were studied,and then the sales figu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were retrieved from MiNET.At the same time,the relevant business adjustment information of foreig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was collected for analysis.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sales of related products of foreig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have dropped sharply,so they have stripped off these products and reduced their staff.It is suggested that foreig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shoul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sales team,strengthen the layout of the market in the county,and accelerate the introduction of innovative drugs to cope with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ized procurement foreign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drug price MARKETING REFORM
下载PDF
广西医疗机构落实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曾铮 巫柳岑 +7 位作者 黄振光 何文莉 宓郑成 谢祥威 苏思多 梁桂诚 廖遥灵 张宏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探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后文简称“国家集采政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施效果,为医疗机构后续开展集采药品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后的药品采购数据,以政策目标、利益相关方... 目的探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后文简称“国家集采政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施效果,为医疗机构后续开展集采药品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后的药品采购数据,以政策目标、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问题等为导向,引入并研究6个二级指标(如可获得性、可负担性、药品安全性等)、18个三级指标(如约定采购量完成率、负担水平、药占比等)。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后(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进行差异性、变化趋势等分析。结果在可获得性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参与度为92.55%,疾病覆盖率为40.16%,整体约定采购量完成率中值为287.82%,总体配送率为97.20%。在可负担性方面:2019-2022年药品价格总体的降幅为74.80%,人均住院药品费用、门诊药占比、住院药占比降幅依次为17.61%、10.22%、20.10%,除慢性病、抗肿瘤用药外,药品可负担水平均低于1。对医药的影响:202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占比为66.00%,相比执行国家集采政策前增幅为1.29%,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共12个品规,前8名的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小于20.00%。对医疗医保的影响:直至2022年基本实现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同类非中选药品使用比约为9.12%,未提出二次换药的人数占63.39%;药品费用支出减少共24.59亿元。结论国家集采政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同时还需重点关注扩大专科病种用药覆盖面、中选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优化待分配量选择方案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实施效果 可获得性 可负担性 药品安全性 制药企业影响力
下载PDF
抗菌药物集采对妇产科及小儿骨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以某三甲医院为例
5
作者 李红 任玉娇 +2 位作者 宋萌 张雪梅 李春芝 《中国医疗保险》 202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集采对妇产科和小儿骨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为推进和完善抗菌药物药品集中采购提供参考。方法:以临沂市某三甲医院为例,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第五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前半年(2021年1...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集采对妇产科和小儿骨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为推进和完善抗菌药物药品集中采购提供参考。方法:以临沂市某三甲医院为例,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第五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前半年(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和集采后半年(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药品消耗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可负担性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集采政策实施后,妇产科平均住院日由6.98天降至6.21天,降幅为14.29%,例均药品费用、例均药占比、头孢呋辛钠例均费用、DDDc分别降幅30.70%、19.26%、7.5%和12.43%;小儿骨科平均住院日由9.76天降至8.50天,降幅为12.91%,头孢呋辛钠例均费用、DDDc降幅分别为1.17%和13.69%。结论:集采政策的有效实施降低了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价格,提高了患者的可负担性、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采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可负担性
下载PDF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某院门诊药房降压药物使用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王茂 郑明琳 +3 位作者 何璐璐 王世燕 高洋洋 樊萍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5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国家集采)政策对某院门诊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2018年1月至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月至12月)23种降压药物为目标药品,共涉及10种中选品种;利用医院... 目的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国家集采)政策对某院门诊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前(2018年1月至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月至12月)23种降压药物为目标药品,共涉及10种中选品种;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目标药品的价格、销售数量和金额,比较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结果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其中11种降压药物的价格降幅为5.86%~89.70%,23种降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累计减少2705.60万元。DDDs排名前3的目标药品未发生变化,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洛活喜)、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商品名康忻)、坎地沙坦酯片(商品名维尔亚);10种中选品种的DDDs排名均居前列。DDC排名前4的目标药品未发生变化,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商品名安博诺)、厄贝沙坦片(商品名安博维)、缬沙坦胶囊(商品名代文)、氯沙坦钾片;10种中选品种的DDC相对较低,且非中选品种的DDC均降低。结论国家集采政策的实施促使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减轻了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优化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门诊药房 降压药物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下载PDF
首批药品集采品种采购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雨欣 文小桐 +3 位作者 段凤然 王越 杨莹 毛宗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首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品种采购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7”政策的25个集采品种为研究对象,对“4+7”试点、续约、扩围政策实施前后上述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药品、医疗机构、地区3个层面确... 目的探讨首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品种采购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7”政策的25个集采品种为研究对象,对“4+7”试点、续约、扩围政策实施前后上述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药品、医疗机构、地区3个层面确定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集采品种采购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4+7”试点、续约、扩围政策干预期的采购量较基期平均分别增长52.1万DDDs、-0.2万DDDs、85.8万DDDs。在试点、续约、扩围期,集采品种的DDDc降幅都与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试点和续约期,完全可替代药品品种数与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1);在试点和扩围期,一定程度可替代药品品种数与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增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续约期,三级医院集采品种的采购量增量显著小于基层医疗机构(P<0.05)。结论集采品种采购量的变化幅度与DDDc降幅相关,集采后药品价格降幅越大,其采购量的增幅就越大;集采品种的可替代药品品种数对其采购量变化有影响,但不稳定;随着政策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的“放量”效果逐渐超过三级医院,提示集采品种的用量在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集采政策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集中带量采购 采购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集采政策对医疗机构心血管药品采购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段凤然 文小桐 +5 位作者 王越 刘雨欣 罗佳 杨赐然 金雅磊 毛宗福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药品集采政策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心血管药品采购的影响,为药品集采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心血管药品在各级医疗机构的采购量变化情况,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性检验判断心血管药品采购量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 目的:分析药品集采政策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心血管药品采购的影响,为药品集采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心血管药品在各级医疗机构的采购量变化情况,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性检验判断心血管药品采购量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药品集采政策实施后,心血管药品中选产品采购量大幅增长;各级医疗机构集采品种采购量增幅随采购周期的延长而降低;试点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选产品采购量显著增长,联盟地区仅基层医疗机构非中选产品采购量显著下降,基层医疗机构可替代品种采购量呈下降趋势。结论:药品集采政策效应可能存在滞后性,且随采购周期的延长而逐渐弱化,可替代品种的采购量增长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分级诊疗 基层医疗机构 降压药 调脂药
下载PDF
3种集采与非集采注射用头孢菌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9
作者 刘璐 宋沧桑 +5 位作者 李兴德 邓雨琴 毛盼盼 张函舒 董艳珍 程瑶瑶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5-830,共6页
目的比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与非集采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注射用头孢他啶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市19家医疗机构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使用过3种集采或非集采注射用... 目的比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与非集采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注射用头孢他啶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市19家医疗机构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使用过3种集采或非集采注射用头孢菌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住院患者的病例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组间基线差异后,分别比较3种集采与非集采注射用头孢菌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结果平衡组间基线差异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各394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各472例,注射用头孢他啶集采组504例、非集采组590例。有效性方面,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的临床有效率、72 h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头孢他啶集采组C反应蛋白恢复至正常参考范围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集采组(46.9%vs.27.9%,P<0.05),但其余有效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3种注射用头孢菌素集采组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非集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头孢唑林钠集采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集采组(20.7%vs.7.1%,P<0.05),注射用头孢他啶集采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集采组(5.3%vs.1.9%,P<0.05)。此外,3种注射用头孢菌素其余实验室相关指标异常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集采注射用头孢菌素的有效性不劣于非集采品种,安全性与非集采品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注射用头孢他啶 药品集中采购 头孢菌素
下载PDF
仿制与原研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比较的真实世界研究
10
作者 冯英楠 董宪喆 +5 位作者 彭静 王可 王之舟 栾家杰 张兰 岳小林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 比较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标药品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2021年11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使用原研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的住院患者病历资... 目的 比较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标药品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2021年11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使用原研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原研药组)和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使用仿制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仿制药组),比较2组在预防和治疗癫痫方面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结果 原研药组和仿制药组治疗用药的患者分别纳入18,17例,有效率为50.00%和58.82%,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原研药组与仿制药组日均费用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55.00(255.00,510.00)元和131.78(131.78,131.78)元。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原研药组和仿制药组预防用药的患者各76例,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100.00%(P> 0.05),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原研药组与仿制药组日均费用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70.00(170.00,170.00)元和131.78(131.78,131.7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仿制与原研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在预防癫痫方面的临床疗效基本一致,安全性相当,经济性优于原研药;治疗癫痫时,两药的有效率相近,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 仿制药 原研药 疗效 安全性 经济性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量化分析
11
作者 朱欣叶 钱爱兵 +2 位作者 时孝春 阮智慧 梁晓玲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对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进行量化评估,探究政策的现有问题和优化路径,为后续政策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ROSTCM软件对16项政策进行文本挖掘,构建PMC指数模型定量分析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结果:16项政策中,6... 目的:对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进行量化评估,探究政策的现有问题和优化路径,为后续政策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ROSTCM软件对16项政策进行文本挖掘,构建PMC指数模型定量分析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结果:16项政策中,6项政策评级为优秀,10项政策评级为良好,政策总体的PMC指数得分均值为6.84。16项政策在一级变量X9政策评价(0.94)、X10政策公开(1.00)上得分较高,在X2政策时效(0.25)、X3发布机构(0.42)上得分较低。结论:研究发现,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存在政策目标制定不够合理、政策内容分布不够协调、政策工具结构有待优化、激励约束方式有待丰富问题,因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制定政策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完善政策内容,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体系建设;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发挥多种政策工具综合使用效能;丰富激励约束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政策评价 PMC指数模型
下载PDF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医疗机构药品报量准确性研究
12
作者 王彪 罗力 +2 位作者 廖鹏 唐啸宇 贾韵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医疗机构药品报量与实际需求匹配程度的现状,为提高医疗机构药品报量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全国前5批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上报需求和实际需求数据,利用差值和百分比从绝对数和相对数描述集中带量采购...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医疗机构药品报量与实际需求匹配程度的现状,为提高医疗机构药品报量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全国前5批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上报需求和实际需求数据,利用差值和百分比从绝对数和相对数描述集中带量采购药品报量准确程度。结果5个批次集中带量采购的8183组报量与实际需求对子中,6842组报量低于实际需求量,1341组报量高于实际需求量,二者差值均集中分布在>10万~100万片(支)之间;约15%的报量与实际需求相差在0.2以内,约37%的报量相差在>0.2~1.0之间,各批次在(0,0.2]的药品占比维持在13%~16%之间;药品报量准确性在药理类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地区间无差异。结论医疗机构药品报量与实际需求偏差较大,药品报量准确性不随集中带量采购批次改善,与药理类型强相关、与地区无关。建议加强对医院药品报量的精细化管理,科学开发药品用量预测模型,提高医疗机构药品报量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医疗机构 药品报量 准确性
下载PDF
伏立康唑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评价
13
作者 唐甘翎 谢祥威 +5 位作者 罗鲜丹 陆艳丽 蒋慧娴 李静怡 黄肖曼 张宏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1-836,共6页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收集本院使用集采中选伏立康唑仿制药(仿制药组)或非中选原研药(原研药组)治疗真菌感染的患者信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消除偏倚。通过临床疗效、影像学表现和微生物试验...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收集本院使用集采中选伏立康唑仿制药(仿制药组)或非中选原研药(原研药组)治疗真菌感染的患者信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消除偏倚。通过临床疗效、影像学表现和微生物试验评估综合疗效,根据感染真菌菌种、基础疾病等对不同人群进行分层并评估不同分层的疗效;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安全性;采用总费用和药品的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评估经济性。结果有436例患者被纳入,经匹配后,两组各有190例。在有效性方面,伏立康唑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有效率分别为62.63%和59.47%(P=0.528)。在安全性方面,伏立康唑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8%和7.89%(P=0.069)。在经济性方面,伏立康唑仿制药平均总费用4636.26元,原研药平均总费用8613.20元(P<0.001);仿制药在集采实施后药品替换率上升至87.30%,日均费用下降59.08%。结论伏立康唑仿制药在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似,且在治疗成本方面经济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倾向性得分匹配 真实世界
下载PDF
淮南地区5家公立医院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情况研究
14
作者 沈文文 陈旭 +2 位作者 汤波 田晶晶 王晓娟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目的为新医改政策下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推广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对5家公立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品种、采购金额占比、系统分类情况以及国家医保谈判(以下简称国谈)药品、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以下简称国家集采)的采购情况利用Ex... 目的为新医改政策下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推广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对5家公立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品种、采购金额占比、系统分类情况以及国家医保谈判(以下简称国谈)药品、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以下简称国家集采)的采购情况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5家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平均品种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43.15%、39.12%,其中中成药品种和金额仅占20.9%、20.35%;从系统分类来看,中成药及儿科、眼科用药和抗寄生虫药配备比低下;国谈涉及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和采购金额平均占比分别为14.63%、26.77%,且逐年减少;2020年第一批国家集采涉及的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数量较上一周期增长32.3%,采购金额下降73.88%,占同期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总额的19.28%,品种数和采购金额占比呈下降趋势。结论医院中成药、儿科用药及抗寄生虫药等品种配备不足,部分国家基本药物短缺,国谈品种大量落地等原因导致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和金额占比降低。建议完善儿科用药目录,将中成药纳入国家集采以提高基本药物比例,医院应完善儿科、眼科等科室基本药物品种,加强短缺药品预警和储备等措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基本药物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
下载PDF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药品集中采购对某院抗肿瘤药使用的影响
15
作者 凡雪 陈飞虎 沈爱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1-257,共7页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某院抗肿瘤原研药和仿制药使用的影响,并分析政策执行前后患者治疗的脱落情况。方法调取我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抗肿瘤药物的用药信息,时间为集中采购前后各一年。按照...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某院抗肿瘤原研药和仿制药使用的影响,并分析政策执行前后患者治疗的脱落情况。方法调取我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抗肿瘤药物的用药信息,时间为集中采购前后各一年。按照患者是否使用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法分析药品成本、患者年次均药品费用、药品总使用金额、药品使用数量占比、药品使用金额占比、患者治疗脱落等方面对我院抗肿瘤类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6438人,口服抗肿瘤药品10种。政策实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次均药品费用降幅分别为58.3%和2.0%。药品总使用金额相比政策实施前减少了2531.8万元,仿制药的使用数量提高了12.1%,使用金额提高了3.3%。政策实施后,年度患者治疗脱落人数占比下降10.7%。结论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影响下,抗肿瘤仿制药价格大幅降低,而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但采购的药物品种规格较为单一,医疗机构过于重视相关临床使用指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药需求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采购 双重差分模型 抗肿瘤药 药品费用
原文传递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供应短缺问题研究
16
作者 王彪 廖鹏 +2 位作者 唐啸宇 贾韵 罗力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供应短缺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收集全国前5批集采药品的采购和供应数据,对药品供应短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集采药品在中选后一年内出现供应短缺的占比达82%,东部和中部地区、临床用量大和价格... 目的:分析我国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供应短缺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收集全国前5批集采药品的采购和供应数据,对药品供应短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集采药品在中选后一年内出现供应短缺的占比达82%,东部和中部地区、临床用量大和价格低的集采药品供应短缺情况更为严重。结论:加强中选企业行为的履约监管,建立参与主体的信用评价制度,综合考虑地区、药理类型和价格因素,优化集采招标规则,提升集采中选药品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中选药品 供应短缺
下载PDF
药品集采中政府与公立医院间的博弈研究
17
作者 谢渝嫱 夏新斌 《中国医疗保险》 2024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究公立医疗机构完成集采任务的动力,分析影响集采工作效果的因素,为政府实施监管及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4家三级公立医院前五批国家组织集采药品采购情况,基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构建政府与医院的博弈模型,求出其纳什均... 目的:探究公立医疗机构完成集采任务的动力,分析影响集采工作效果的因素,为政府实施监管及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4家三级公立医院前五批国家组织集采药品采购情况,基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构建政府与医院的博弈模型,求出其纳什均衡解。结果:在医院落实集采政策方面,存在政府监管力度不强、公立医院药品报量逐批下降、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论:建议优化政府监管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完善激励与约束制度,提高医疗机构纯收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政府监管 博弈模型 公立医院
下载PDF
国家集采背景下某院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分析
18
作者 徐佳兰 陈喆鸣 陈惠龙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国家集采”)执行后对泉州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某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影响,拟为医院药事管理与临床用药提供优化建议。方法调取某院信息系统内各批国家集采实施前后... 目的探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国家集采”)执行后对泉州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某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影响,拟为医院药事管理与临床用药提供优化建议。方法调取某院信息系统内各批国家集采实施前后一年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数据,统计其单价降幅、用药频度(DDDs)、药品使用金额、日均治疗费用(DDC)、同类药品使用占比、节省费用和节省费用率等指标,分析国家集采政策实施效果。结果国家集采执行后,各批次中选品种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部分集采品种的DDC和使用金额均明显下降,其使用量和DDDs同比增加,药品费用节省金额为10.40万~284.49万元,费用节省率为18.79%~4340.88%。但部分同类可替代品种在集采执行后出现DDDs的增长。结论执行国家集采后,某院的口服降糖药品费用显著降低,切实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而在执行集采过程中某院仍需优化集采药品及同类可替代药品的管理方案,以促进集采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 口服降糖药 用药频度 日均治疗费用
下载PDF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策略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视角
19
作者 杨晴 蔡静 +1 位作者 李智勇 曾贱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为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集采政策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各方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性,探究其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医保局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奖惩是影响医疗机构考核... 目的为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集采政策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各方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性,探究其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医保局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奖惩是影响医疗机构考核和医生配合使用中选药品的主要因素;医保局补贴数额的增加,会影响其自身监督的概率;医疗机构考核成本的增加,使医疗机构考核、医保局监督的概率下降。结论医保局的奖惩政策、医疗机构的考核评估以及医生的配合态度都对集采的稳定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医保局奖惩并施,细化结余留用政策;医疗机构建立考核机制,进行差异化管理,同时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医生积极配合考核,辅助医疗机构成本控制,三方合作推动我国集采政策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集中采购 演化博弈 医保局 医疗机构
下载PDF
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某院中标药品的短缺原因及对策
20
作者 刘娟 黄长海 陈雯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某院中标药品的短缺现状及原因,为保障中标药品的供应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医院采购工作实践收集、汇总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地执行以来出现的中标药品短缺信息,结合文献研究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分析中标药... 目的 探讨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某院中标药品的短缺现状及原因,为保障中标药品的供应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医院采购工作实践收集、汇总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地执行以来出现的中标药品短缺信息,结合文献研究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分析中标药品短缺基本情况及原因。结果 该院67个中标药品中,购销合同期内12个中标药品出现短缺,短缺率达17.91%。短缺原因主要有生产性短缺,药品定价与监管机制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不健全。结论 随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的持续推进,在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定价与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医院可通过优化采购制度,加强中标企业供货能力评估,及时报送短缺药品信息,积极与医疗保障局和供应商沟通等方式保障中标药品的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带量采购 中标药品 药品短缺 供应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