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ing nitrogen status and quantif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requirement using a critical nitrogen dilution curve for hybrid indica rice under mechanical pot-seedling transplanting pattern 被引量:3
1
作者 YAO Bo HE Hai-bing +6 位作者 XU Hao-cong ZHU Tie-zhong LIU Tao KE Jian YOU Cui-cui ZHU Dequan WU Li-q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474-1486,共13页
Field experiments of nitrogen(N)treatment at five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s(0,75,150,225,and 300 kg ha^(-1))were conducted under pot-seedling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PMT)in 2018 and 2019.Two high-quality and high-y... Field experiments of nitrogen(N)treatment at five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s(0,75,150,225,and 300 kg ha^(-1))were conducted under pot-seedling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PMT)in 2018 and 2019.Two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ing hybrids of indica rice,Huiliangyou 898 and Y Liangyou 900,were used in this study.The N nutrition index(NNI)and accumulated N deficit(N_(and)),used to assess the N nutrition status in real-time,were calculated for the indica cultivars under PMT with a 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N_(c))dilution model based on shoot dry matter(DM)during the whole rice growth stag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NI and N_(and) with relative yield(RY)were determined,and accurate N application schemes were developed for hybrids indica rice under PM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application rate of N-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shoot DM and N in aboveground organs during the observed stages in the two cultivars for two years(P<0.05).The N_(c) dilution model of hybrid indica cultivars was N_(c)=4.02 DM^(-0.42)(R^(2)=0.97)combining the two cultivars under PMT.Root-mean-square error and normalized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the curve verification were 0.23 and 10.61%,respectively.The NNI and Nand ranged from 0.58 to 1.31 and 109 to–55 kg ha^(-1),respectively,in the two cultivars for all N treatments.NNI show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Nand during the entire growth stage(0.53<R^(2)<0.99,P<0.01).In addition,NNI showed a linear-plateau relationship with RY(0.73<R<0.92,P<0.01)throughout the observed stage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dels can accurately diagnose the N-nutrition status and support effective N-fertilizer management in real-time for hybrid indica rice under P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yield 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nitrogen nutrient index
下载PDF
生物炭和氮肥联合施用对水稻生产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刘慧 焦岩 +3 位作者 李禹韬 窦婉毓 龙学毅 裴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00,共13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污染问题。探讨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对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发现,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但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讨生物炭和...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污染问题。探讨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对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发现,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但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讨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对水稻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氮肥的施加使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改良后的土壤中细菌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Gemmatimonadetes和Actinobacteria,生物炭和氮肥配施提高了Acid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Proteobacteria和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值、硝态氮、全磷和全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标志物种丰度的主要驱动因素。生物炭与氮肥配施会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养分的代谢过程。研究结果为探索适合我国东北黑土区土壤微环境调控的最佳碳、氮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肥 16SrDNA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指标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统计的烤烟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构建
3
作者 刘力玮 刘洋 +4 位作者 张杨 聂威 吴强文 曲远凯 闫慧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97-2206,共10页
【目的】比较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的烤烟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以确定其是否可用于氮营养诊断,旨在简化和准确进行烤烟氮营养诊断。【方法】基于两年、3个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下移栽烤烟不同生长天数的... 【目的】比较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的烤烟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以确定其是否可用于氮营养诊断,旨在简化和准确进行烤烟氮营养诊断。【方法】基于两年、3个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下移栽烤烟不同生长天数的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利用各取样时期最大叶片干物质重,将所有处理样本分为生长受氮限制组和不受氮限制组。然后,分别应用贝叶斯统计和传统两步法建立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使用R语言中rjags软件包实现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算法,分析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参数A1和A2的后验分布特征,分析曲线对受氮限制和不受氮限制的区分度,拟合计算叶片临界氮浓度和氮营养指数,并比较其相对于实际观测值的差异。【结果】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烤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显著,烤烟叶片氮浓度随烤烟生长进程而降低。参数A1和A2的95%后验分布分别为2.58~2.94和0.13~0.33;拟合的烤烟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不确定性水平(95%可信区间的宽度)随着叶片干物重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曲线的不确定性水平为0.16%~0.70%。基于贝叶斯统计的烤烟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对氮限制组和非氮限制组的区分度为71%,优于传统两步法构建曲线的区分度;两种方法拟合的叶片临界氮浓度与实际临界氮浓度相关度基本一致;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的曲线拟合计算的氮营养指数略大于两步法,通过两种方法拟合计算的氮营养指数呈高度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0.96,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6%,稳定度较高。【结论】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的烤烟叶片临界氮稀释曲线为N_(c)=2.74×LDM^(−0.22)。贝叶斯曲线在拟合临界氮浓度的效果上,与两步法曲线差异不大,但较两步法曲线可以更好的区分生长受氮限制组与不受氮限制组,且计算的氮营养指数与两步法曲线的线性变异决定系数R2高达0.96,因此,贝叶斯曲线可更简单、准确地用于评价烤烟氮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临界氮稀释曲线 贝叶斯统计 不确定性 临界氮浓度 氮营养指数
下载PDF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氮营养诊断
4
作者 郝琪 梁红伟 +5 位作者 王永强 王富贵 陈天陆 王振 白岚方 王志刚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目的】明确氮肥运筹对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以氮营养指数为监测指标诊断土默川平原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氮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检测2022—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 【目的】明确氮肥运筹对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以氮营养指数为监测指标诊断土默川平原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氮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检测2022—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两试验地中3个施氮量(0、270、360 kg/hm^(2))和全生育期3次、5次施氮下玉米氮营养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统计建模的方法,研究玉米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各时期玉米冠层氮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并构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增加施氮量和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玉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增加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P<0.05);施氮量从270 kg/hm^(2)增加至360 kg/hm^(2),年平均产量提高5.79%;施氮次数从3次增加至5次,年平均产量和年平均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15%、22.25%。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为Nc=3.36W^(-0.22),R^(2)=0.94,P<0.05,验证精度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40%、11.50%和0.20%,模型稳定性较好。通过模型计算,施氮量270 kg/hm^(2)时,对应适宜施氮次数为5次,分别在4叶展期、8叶展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以15∶25∶35∶15∶10的比例追施氮肥,玉米产量最优,为14.09 t/hm^(2);玉米拔节期、9叶展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需氮量范围分别为-3.42~15.29、-16.80~22.90、-26.86~62.32、-54.65~85.14和-48.18~111.80 kg/hm^(2)。【结论】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玉米拔节期到乳熟期植株氮营养状况,通过该模型还可以计算、推荐合适的施肥量,能够实现玉米生长的按需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 滴灌玉米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营养指数 需氮量
下载PDF
中国番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
5
作者 米春娇 孙洪仁 +2 位作者 张吉萍 王尚波 张砚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8-953,共6页
为了给中国番茄测土施氮提供有效参考,使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进行中国番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番茄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3.1、189.5~303.1、11... 为了给中国番茄测土施氮提供有效参考,使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进行中国番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番茄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3.1、189.5~303.1、118.5~189.5、74.1~118.5、46.3~74.1、29.0~46.3和<29.0 mg/kg;土壤全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2.0~3.0、1.3~2.0、0.8~1.3、0.6~0.8、0.4~0.6和<0.4 g/kg;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77.3、36.6~77.3、17.4~36.6、8.2~17.4、3.9~8.2和<3.9 g/kg,其中,露地番茄土壤有机质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5.3、32.8~55.3、19.4~32.8、11.5~19.4、6.8~11.5、4.1~6.8和<4.1 g/kg,设施番茄土壤有机质第1~4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3.4、14.6~43.4、4.9~14.6和<4.9 g/kg。当氮肥当季利用率为40%、番茄目标产量为120 t/hm^(2)时,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7级的推荐施氮量依次为0、81、162、243、324、405和48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测土施肥 土壤养分 氮素 丰缺指标 施肥量
下载PDF
广东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氮素指标体系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桥 黄旭 +3 位作者 梁友强 张育灿 唐拴虎 徐培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3,共5页
通过对2007~2008年广东省多个市县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广东省水稻土壤有效氮素养分低、中低、中、中高、高5级养分丰缺指标,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水稻土壤的推荐施氮肥量。结果表明:建立的... 通过对2007~2008年广东省多个市县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广东省水稻土壤有效氮素养分低、中低、中、中高、高5级养分丰缺指标,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水稻土壤的推荐施氮肥量。结果表明:建立的水稻土壤有效氮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21.914ln(x)-19.401,水稻土壤有效氮含量与推荐施氮量的数学模型为y=-0.0817x+17.026。根据模型获得的推荐施氮肥量仍需在生产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施肥 水稻 丰缺指标 氮素
下载PDF
麦草覆盖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旱地梨树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小勇 张坤 +3 位作者 李建明 赵明新 王玮 李红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3,149,共6页
为探明覆草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旱地梨树(Pyrus bretschnei deri Rehd.)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在全园覆草条件下株施纯氮1kg(T1)、0.5kg(T2)、0.25kg(T3)和不施氮(T4,CK)四种处理,2011年至2012年测定了土壤和叶片养分、树体营养生... 为探明覆草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旱地梨树(Pyrus bretschnei deri Rehd.)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在全园覆草条件下株施纯氮1kg(T1)、0.5kg(T2)、0.25kg(T3)和不施氮(T4,CK)四种处理,2011年至2012年测定了土壤和叶片养分、树体营养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麦草覆盖条件下施氮能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钙、锌含量,明显促进了梨叶片组织结构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梨树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和百叶重量、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均能提高梨果品产量,T1、T2、T3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25.4%、17.0%、11.6%。施氮后梨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水分含量等品质指标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覆盖 施氮水平 梨树 养分含量 生长指标 果实品质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勇 王立艳 +3 位作者 高伟 赵杰 李梦琪 王景余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36-139,共4页
为了探讨小麦氮素利用与产量之间的调控关系,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施用有机肥(鸡粪)和有机肥(尾... 为了探讨小麦氮素利用与产量之间的调控关系,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施用有机肥(鸡粪)和有机肥(尾菜+秸秆)与不施肥相比小麦产量分别提高24.04%~44.98%和26.54%~47.48%。不论是单施化肥、有机肥还是有机肥化肥配施,与不施肥相比均能提升小麦的收获指数,同时提高小麦种植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其中有效磷含量可以提高44.02%~85.73%。不论是单施化肥、有机肥还是有机肥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小麦产量、氮收获指数和土壤养分含量,其中以有机肥(尾菜+秸秆)FM50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产量 氮收获指数 氮素利用率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冬小麦氮素监测 被引量:37
9
作者 刘昌华 王哲 +3 位作者 陈志超 周兰 岳学智 苗宇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7-214,共8页
精准氮素管理是一项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策略,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精确估测小麦氮素状况是必要的。试验在山东省乐陵市科技小院实验基地进行,利用八旋翼无人机搭载Mini-MCA多光谱相机于2016年获取冬小麦4个关键生育时期(返青期、... 精准氮素管理是一项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策略,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精确估测小麦氮素状况是必要的。试验在山东省乐陵市科技小院实验基地进行,利用八旋翼无人机搭载Mini-MCA多光谱相机于2016年获取冬小麦4个关键生育时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冠层多光谱数据,同步获取地上部植株样品并测定其生物量、吸氮量、氮营养指数,及成熟期籽粒产量,根据各关键生育期与全生育期分别构建植被指数与农学参数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潜力。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能够较好地估测冬小麦氮素指标(R2为0.45~0.96),决定系数随着生育期推移而逐渐增大。拔节期、孕穗期和扬花期估产效果接近且具有很好的估测能力,扬花期DATT幂函数模型对小麦氮营养指数的解释能力最强(R2=0.95)。因此,以多旋翼无人机为平台同步搭载多光谱相机对冬小麦有较好的氮素诊断潜力,可利用估测结果指导精准氮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冬小麦 植被指数 吸氮量 氮营养指数 产量
下载PDF
中国北方甜菜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洪仁 张吉萍 +4 位作者 吕玉才 郑笑冉 张利霞 宋琼 林柏森 《中国糖料》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了给甜菜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北方甜菜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给甜菜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北方甜菜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甜菜土壤碱解氮第2~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29、115~429、31~115、9~31和≤9 mg/kg。当氮肥当季利用率40%、目标产量30~90 t/hm^2时,土壤碱解氮丰缺级别第2~6级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34~101、68~203、101~304、135~405和169~50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中国北方 测土施肥 土壤碱解氮 丰缺指标 氮肥施用量
下载PDF
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孙洪仁 曾红 +2 位作者 刘江扬 徐艺泉 马悦然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5期22-27,共6页
为了给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氮素丰缺指... 为了给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碱解氮第2~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48,161~248,105~161,69~105,45~69,<45 mg/kg;土壤全氮第2~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9,2.0~2.9,1.4~2.0,1.0~1.4,1.0~0.7,0.5~0.7,<0.5 g/kg。当目标产量1.5~6.0 t/hm^2时,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8级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11~45,23~90,34~135,45~180,56~225,68~270,89~31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牧交错带 燕麦 测土施肥 碱解氮 全氮 有机质 丰缺指标 氮肥 施肥量
下载PDF
饲粮胆汁酸水平对育成期貉生长性能、氮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潘素敏 申树瑞 +3 位作者 张海华 刘欣 孔令钰 魏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87-2895,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胆汁酸水平对育成期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0日龄公貉6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100(Ⅱ组)、300(Ⅲ组)、500 mg...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胆汁酸水平对育成期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0日龄公貉6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100(Ⅱ组)、300(Ⅲ组)、500 mg/kg胆汁酸(Ⅳ组)的饲粮。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Ⅱ组的末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Ⅱ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3)Ⅱ组和Ⅰ组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Ⅳ组(P<0.05);Ⅱ组的氮沉积显著高于Ⅳ组(P<0.05)。4)Ⅳ组的血清中尿素(UREA)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Ⅲ、Ⅳ组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Ⅳ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Ⅳ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Ⅲ、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Ⅳ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Ⅳ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Ⅳ组血清胆固醇(CHOL)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胆汁酸添加水平在100 mg/kg时,貉的生长性能、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和氮沉积较高,动物机体对蛋白质和脂肪吸收较好,对貉的生长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氮代谢
下载PDF
基于养分指标相关性的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萍 于美荣 +6 位作者 张漫 张强 孙瑞 苏芳 刘璐 程奕 陈秋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644,共8页
为探究土壤间各养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选取了天津市宁河区不同区域的种植土壤,基于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主要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研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区域土壤pH值变异系数最小,整体均呈碱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 为探究土壤间各养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选取了天津市宁河区不同区域的种植土壤,基于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主要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研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区域土壤pH值变异系数最小,整体均呈碱性;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变异系数属于中等;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高。各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其他指标间不具备普遍且显著的相关性。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及pH值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的拟合性较好;另取土壤样品进行验证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养分指标 有机质 全氮 PH值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机插粳稻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于林惠 李刚华 +6 位作者 徐晶晶 杨娟娟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凌启鸿 丁艳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调查研究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大于6.7hm2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探讨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量的80%左右来自抽穗后... 调查研究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大于6.7hm2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探讨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量的80%左右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抽穗后叶片的干物质积累呈表观输出,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呈表观输入;抽穗后氮素的转运贡献率也主要来自叶片。机插粳稻对氮的吸收量随产量升高而增加,增加量主要来自抽穗后;随着产量提高,抽穗至成熟期氮积累量和积累比例均上升,对磷钾的吸收量上升但吸收比例却有下降的趋势;成熟期氮收获指数在0.51~0.61之间,磷收获指数在0.75左右,钾收获指数接近0.20;高产机插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为2.0~2.1kg,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0∶0.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机插 氮磷钾 精确施肥 参数
下载PDF
岩棉营养液栽培K、N不同浓度对番茄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艺敏 吉田彻志 福元康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4,共8页
采用岩棉营养液栽培方法探讨不同K、N水平对番茄的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N配合明显促进番茄生育,单株鲜重、干物重、茎粗、叶面积均随营养液中K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939~0... 采用岩棉营养液栽培方法探讨不同K、N水平对番茄的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N配合明显促进番茄生育,单株鲜重、干物重、茎粗、叶面积均随营养液中K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939~0.998)。N、K互作未达显著水准,但N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相关关系的斜率。随K浓度的增加,番茄开花和座果及成熟期提前;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单果重有增加倾向;优质果率明显提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滴定酸度与K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果实表面色L*a*b*与K浓度密切相关,提高K浓度有利于果实着色。高K浓度有降低叶中P、Ca、Mg含量的倾向。在高N营养条件下必须相对提高K的浓度以避免营养失调。番茄营养液栽培K的浓度以200~300mg·kg-1为宜,N浓度以100mg·kg-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营养液 营养 配合施肥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上海市淀山湖水域春夏季水质特征及环境容量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玉平 张丹 孙振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90-96,共7页
根据2011-2015年间春夏季对上海市淀山湖水域中pH、水温、溶解氧、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及总磷等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分析水体中氮磷变化特征及营养盐限制状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数... 根据2011-2015年间春夏季对上海市淀山湖水域中pH、水温、溶解氧、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及总磷等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分析水体中氮磷变化特征及营养盐限制状态,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估算淀山湖主要特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调查期间TN、TP春季与夏季存在显著差异,除2014年TP季节规律不明显外,春季TN、TP含量显著高于同年夏季;淀山湖三态氮含量排序,NO_3^-—N含量最高,TAN其次,NO-2—N最低,淀山湖水域三态氮基本达到热力学平衡;氮磷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库整体呈氧化性环境,氮磷补给具有异源性。根据水中营养物限制性分类标准分析得出,大多数情况下淀山湖水域氮磷比例合理,少数情况下营养盐限制状态以磷限制为主,氮磷限制状态交替存在的情况,可能会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演替产生影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淀山湖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2014年之前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2014年以后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环境容量分析表明除2014年夏季CODMn外,调查期间淀山湖水体CODMn、TN及TP的污染负荷现状均大于同期保护目标要求的水环境容量,为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营养盐 营养物限制性分类标准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水环境容量 淀山湖
下载PDF
平水年和欠水年渭北旱地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延荣 刘朋召 +4 位作者 郭星宇 张鹏飞 邓明珠 陈小莉 李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20-129,共10页
降雨波动大和过量施氮是限制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氮肥高效利用和高产稳产的主要因子。该研究旨在构建2种降雨年型下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分析氮营养指数诊断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为考虑降雨条件下旱地冬小麦精准施氮提供... 降雨波动大和过量施氮是限制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氮肥高效利用和高产稳产的主要因子。该研究旨在构建2种降雨年型下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分析氮营养指数诊断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为考虑降雨条件下旱地冬小麦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21年在陕西合阳县开展4 a定位施氮试验,以晋麦47为试验材料,设置0、60、120、180、240 kg/hm^(2)5个施氮水平,其中2017-2018年和2020-2021年为平水年,2018-2019和2019-2020年为欠水年。研究2种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利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基于2种降雨年型下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氮浓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施氮量、降雨年型及其二者互作效应对穗数、千粒质量、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2)2种降雨年型下冬小麦临界植株氮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但模型参数之间存在差异(模型参数a在平水年和欠水年分别为3.33、2.79 g/kg,参数b在平水年和欠水年分别为0.40、0.31)。模型拟合的植株氮浓度和实际氮浓度线性相关,平水年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 g/kg、10.30%,欠水年分别为0.14 g/kg、7.69%,均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稳定性。3)根据产量表现和氮营养指数,平水年适宜施氮量为160~180 kg/hm^(2),欠水年适宜施氮量为101~120 kg/m^(2)。该研究可为渭北旱地冬小麦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素评估和精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作物 冬小麦 临界氮 氮营养指数
下载PDF
中国5个区域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洪仁 冮丽华 +2 位作者 张吉萍 吕玉才 王应海 《中国马铃薯》 2018年第1期28-34,共7页
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的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表明,30年来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皆出现了上升趋势;不同区域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差异很大,缺氮处理相对产量90%的土... 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的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表明,30年来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皆出现了上升趋势;不同区域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差异很大,缺氮处理相对产量90%的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指标分别变动于119~262 mg/kg和1.2~2.2 g/kg;除内蒙古、福建和重庆外,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中国马铃薯土壤普遍缺氮,氮素丰缺级别集中于级别较低的第3~5级,缺氮处理相对产量大多介于60%~9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可以各采用一个外推数据,但应予以注明;可以采用"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不同氮素丰缺级别马铃薯土壤的适宜施氮量;适宜施氮量与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线性负相关,与目标产量线性正相关;当氮肥当季利用率40%、目标产量15.0~60.0 t/hm^2时,马铃薯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7级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90,45~180,68~270,90~360,113~450和135~5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施肥 土壤养分 碱解氮 全氮 丰缺指标 施肥量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菊花生长及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方馨妍 周杨 +5 位作者 汪燕 管志勇 陈素梅 房伟民 陈发棣 赵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5-1023,共9页
[目的]本研究针对目前菊花生产中肥料过量施用问题,系统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对菊花生长、养分吸收分配以及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筛选最适氮、磷、钾用量,以期为菊花优质高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菊花品种‘秦... [目的]本研究针对目前菊花生产中肥料过量施用问题,系统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对菊花生长、养分吸收分配以及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筛选最适氮、磷、钾用量,以期为菊花优质高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菊花品种‘秦淮玉莲’为试验材料,设置单株氮用量为:200(N1)、400(N2)、600(N3)、800(N4)和1000 mg(N5),单株磷用量为80(P1)和120 mg(P2)以及单株钾用量为300(K1)和500 mg(K2),并从前期预备正交试验中筛选出5个处理,及对照与水溶肥处理,共7个处理,测定‘秦淮玉莲’各生育期生长指标、种植基质化学性质及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及吸收、分配规律。[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氮、磷、钾可显著提高‘秦淮玉莲’各生育期株高、茎粗、根鲜质量、茎鲜质量、叶鲜质量、根干质量等生长指标及鲜花品质指标,其中N2P1K2和N3P2K1处理的菊花各时期生长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比,切花菊栽培基质中铵态氮含量对氮肥的响应更显著,即氮肥的施入显著提高铵态氮含量;除水溶肥处理外,栽培基质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稳。随着氮、磷、钾的施入pH值逐渐升高,而电导率EC则相反。随着切花菊‘秦淮玉莲’的生长发育,根、茎、叶中的全氮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叶、根、茎;全磷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根、茎、叶、花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全钾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茎、根;在整个生育期,‘秦淮玉莲’植株中全钾含量最高,全氮次之,全磷最少,其中N2P1K2和N3P2K1处理后花中的全氮、全钾含量最高。[结论]综合考虑切花菊生长品质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性,N2P1K2和N3P2K1处理为滴灌条件下菊花‘秦淮玉莲’氮、磷、钾最适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滴灌 生长指标 养分吸收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玉米土壤供氮能力与推荐施氮指标的构建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虹荣 李廷轩 +2 位作者 戢林 余海英 黄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7-643,共7页
本文汇总川中丘陵区2005-2010年玉米"3414"田间试验结果,旨在筛选出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可靠指标,建立氮肥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以相对产量60%、70%、80%、90%为标准,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划分为5个等级,运用养分... 本文汇总川中丘陵区2005-2010年玉米"3414"田间试验结果,旨在筛选出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可靠指标,建立氮肥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以相对产量60%、70%、80%、90%为标准,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划分为5个等级,运用养分平衡法计算最佳氮肥(N)推荐用量,比较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氮肥效应。结果表明:1有机质与缺氮区相对产量、最佳施氮量建立"直线模型",回归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686和0.2579,预测精度较高。全氮、碱解氮与缺氮区相对产量、最佳施氮量的回归决定系数R2均不足0.2。因此,有机质为反映土壤供氮能力和推荐施氮的优选指标。2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很丰富(〉35 g/kg)、丰富(25-35 g/kg)、中等(20-25 g/kg)、缺乏(10-20 g/kg)、很缺(〈10 g/kg)等级时,氮肥(N)推荐用量分别为0-110,110-170,170-200,200-270,270-350 kg/hm2。3川中丘陵区氮肥农学效率、养分回收率、增产率和肥料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11.0 kg/kg、33.0%、60.0%和43.8%,均随着土壤肥力等级的提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养分丰缺指标 推荐施肥 肥料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