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tational Friction Damper’s Performance for Controlling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Track System 被引量:3
1
作者 Wei Guo Chen Zeng +3 位作者 Hongye Gou Yao Hu Hengchao Xu Longlong Guo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19年第9期491-515,共25页
CRTS-II slab ballastless track on bridge is a unique system in China high speed railway.The application of longitudinal continuous track system has obviously change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structure.The bri... CRTS-II slab ballastless track on bridge is a unique system in China high speed railway.The application of longitudinal continuous track system has obviously change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structure.The bridge system and CRTS-II track system form a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 speed railway(HSR)simply supported bridge-track system,nonlinear models of three-span simply supported bridge with piers of different height and CRTS-II slab ballastless track system are established.By seismic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shear alveolar in CRTS-II track system is more prone to be damaged than bridge components,such as piers,girders and bearing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onsistent displacement of bridge girder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CRTS-II track system’s damage.Then the rotational friction damper(RFD)is adopted,which utilizes the device’s rotation and friction to dissipate seismic energy.The hysteretic behavior of RFD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Results prove that RFD can provide good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with stable performance.Furthermore,the analysis of RFD’s influence on seismic response of HSR bridge-track system shows that RFD with larger sliding force is mo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excessive inconsistent displacement where RFD is installed,though response of other bridge spans could slightly deteri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onal friction DAMPER high speed railway simply supported bridge-track SYSTEM PIERS of different height CRTS-II TRACK SYSTEM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下载PDF
Analysis of flow response to fluctuation of rotational speed in a radial impeller
2
作者 XIAO Jun ZHAO Yuanyang SHU Yue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3-702,共10页
By discretizing the convection terms with AUSM+-up scheme in the rotating coordinate system,a finite volume analysis code based on multi-block structured grids wa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so as to realize the numerica... By discretizing the convection terms with AUSM+-up scheme in the rotating coordinate system,a finite volume analysis code based on multi-block structured grids wa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so as to realize the numerical solving of internal flow fields of turbomachineries.Taking an unshrouded radial impeller with the working fluid of water vapour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flow response to the fluctuation of rotational speed was calculated.By comparing the surface pressure profiles and velocity contours calculated by the code and commercial software respectively,the accuracy of flow solver was verified.The analysis of flow response data indicates that,as the working condition shifts closer towards the surge boundary,the response of flow parameters such as mass flow and aerodynamic torque will be more nonsynchronous with the fluctuation of rotational speed,and also the influence of density variation on mass flow variation will be smaller.Moreover,the transient variation region of working condition performance will deviate farther away from the steady performance curve as the working condition approaches the surge boundary.Compared to the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small mass flows,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difference load on the blade surface vary little under large mass flow conditions.The reduction of fluctuation amplitude of rotational speed exerts no influence on abating the hysteresis of flow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response AUSM+-up scheme fluctuation of rotating speed density variation pressure difference load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收缩迁移网络的复杂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仁祥 张晓 +2 位作者 朱玉清 徐向阳 杨宝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针对噪声和不同转速的复杂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残差收缩迁移网络的复杂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在深度残差收缩网络中加入领域适配层构建出具备降噪与适配能力的深度残差收缩迁移网络,从而减小噪声带来的... 针对噪声和不同转速的复杂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残差收缩迁移网络的复杂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在深度残差收缩网络中加入领域适配层构建出具备降噪与适配能力的深度残差收缩迁移网络,从而减小噪声带来的干扰及转速变化导致的分布差异。首先,利用注意力机制学习经卷积层后各特征通道的重要性自动设定一组阈值,借助软阈值化将阈值范围内的特征置为零,减少噪声带来的干扰;然后,通过边缘分布适配对齐两域特征分布,减小转速变化带来的分布差异;最后,在Softmax分类层下实现端到端的复杂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复杂工况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不同转速 残差收缩迁移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下载PDF
基于异步旋转磁极的TC4薄板双面磁粒研磨工艺研究
4
作者 刘杰 焦安源 +2 位作者 张家龙 苗永鑫 韩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206,共11页
目的为提升传统磁粒研磨TC4薄板的加工效率,改善表面形貌,设计了相对磁极产生相对转速差的双面磁粒研磨装置。方法基于两侧相对磁极的异步旋转,使两侧磁极产生相对转速差,进行磁性磨粒的受力和运动分析,对材料去除量进行计算分析。利用M... 目的为提升传统磁粒研磨TC4薄板的加工效率,改善表面形貌,设计了相对磁极产生相对转速差的双面磁粒研磨装置。方法基于两侧相对磁极的异步旋转,使两侧磁极产生相对转速差,进行磁性磨粒的受力和运动分析,对材料去除量进行计算分析。利用Maxwell软件,对不同的相对转速差进行磁场的模拟仿真,进而使用设计的双面磁粒研磨加工装置,对TC4薄板的双面进行研磨。最后,使用粗糙度仪和超景深3D电子显微镜,对研磨前后的工件表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于磁极的同步旋转,即当两侧磁极转速为500 r/min时,正面表面粗糙度Ra的平均值从0.47μm下降至0.2μm,下降幅度为57%,反面表面粗糙度Ra的平均值从0.46μm下降至0.21μm,下降幅度为54%。对于磁极异步旋转,即磁极Ⅰ转速为500r/min、磁极Ⅱ转速为600 r/min时,正面表面粗糙度Ra的平均值从0.47μm下降至0.1μm,下降幅度为78%,反面表面粗糙度Ra的平均值从0.48μm下降至0.1μm,下降幅度为79%,正面最大高度差的平均值从62.5μm下降至10.4μm,下降幅度为83%,反面最大高度差的平均值从63.2μm下降至10.3μm,下降幅度为84%,材料去除效率最高,表面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采用异步旋转双面磁粒研磨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磁性磨粒的翻滚运动,加速切削刃的更新。该装置加工时能够产生相对较高的磁感应强度,磁场梯度变化适中,有利于提升表面质量,修复工件表面的缺陷,大幅度提升了研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双面磁粒研磨 异步旋转 材料去除体积 相对转速差
下载PDF
一种基于独立轮对车辆主动导向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孔振文 穆云飞 +1 位作者 张坤 高昆仑 《铁道车辆》 202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世界各国轨道交通行业竟相开发对环境、线路和乘客“友好”的高速列车,兼备左右车轮独立旋转和可取消公共车轴特点的独立轮对为这种设计理念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独立轮对车辆理论上可完美通过曲线,同时可兼顾乘坐便利性和经济友好性等... 世界各国轨道交通行业竟相开发对环境、线路和乘客“友好”的高速列车,兼备左右车轮独立旋转和可取消公共车轴特点的独立轮对为这种设计理念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独立轮对车辆理论上可完美通过曲线,同时可兼顾乘坐便利性和经济友好性等特点。但独立轮对自身结构特点导致其缺乏导向能力。因此,文章研究了独立轮对导向控制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独立轮对导向控制的局限性和可行性,并在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车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左右车轮转速差的导向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经典PID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车速、缓和曲线长度和曲线半径优选控制增益。此外,由于车辆结构限制,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车辆的理论控制目标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文章在优选控制增益的基础上,对控制目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控制增益和控制目标可为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车辆提供良好的导向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轮对 主动导向 左右车轮转速差 PID控制 优选控制增益
下载PDF
考虑轮径差的独立旋转车轮导向控制
6
作者 王云鹏 李正武 +2 位作者 杨其林 周宇航 方晓春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轮径差作为影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独立旋转车轮导向能力的关键因素,对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轮径差对独立旋转车轮导向控制的影响,在传统转速差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轮径差补偿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 轮径差作为影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独立旋转车轮导向能力的关键因素,对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轮径差对独立旋转车轮导向控制的影响,在传统转速差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轮径差补偿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消除轮径差对独立旋转车轮导向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旋转车轮 导向控制 转速差 轮径差
原文传递
小速差双转子系统不平衡矢量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曾胜 汪希萱 李元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4期399-404,共6页
不平衡矢量的识别是小速差双转子系统现场动平衡的关键,文中根据相关原理提出了单点DFT不平衡矢量识别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相关积分时间及其可能的误差。由WLZY-350型螺旋卸料离心机的实验表明,这种方法精度高、对噪... 不平衡矢量的识别是小速差双转子系统现场动平衡的关键,文中根据相关原理提出了单点DFT不平衡矢量识别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相关积分时间及其可能的误差。由WLZY-350型螺旋卸料离心机的实验表明,这种方法精度高、对噪声不敏感,可在实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原理 不平衡量 小速差 双转子系统 机械振动
下载PDF
矿用电机车调速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胥良 李海军 吴延华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24-226,共3页
针对矿 用 直流 架 线 电 机 车在 调 速 过 程 中 采 用 落 后 的 直 流 电 机 串 电 阻 调 速 方 式 ,浪 费 大 量 电能 的 问 题 ,在 深 入 研 究 电 机 车 的 工 作 工 况 及 交 流 调 速 方 式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较 先 进 的 ... 针对矿 用 直流 架 线 电 机 车在 调 速 过 程 中 采 用 落 后 的 直 流 电 机 串 电 阻 调 速 方 式 ,浪 费 大 量 电能 的 问 题 ,在 深 入 研 究 电 机 车 的 工 作 工 况 及 交 流 调 速 方 式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较 先 进 的 交 流 调 速 方 式 ,即转 差 频率 控 制 的 变 频调 速 方 式 。经 工 业 性 试 验 证 明 ,该 变 频 调 速 系 统 起 动 平 稳 、过 载 能 力 强 、运 行 可 靠 、维 修 量小 且 节 能 显 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车 变频调速 SPWM 转差频率
下载PDF
内燃动车组辅助机组拍振现象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贺小龙 张立民 +2 位作者 邱飞力 孙梅云 高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1期83-87,105,共6页
在内燃机动车组调试过程中,其辅助柴油发电机组产生明显的带节拍的噪声。为解决此问题,引入拍振理论分析柴油机组的振动机理。首先,建立多次谐波的拍振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拍振信号随不同转速差的变化趋势。然后,联合经验模态分解... 在内燃机动车组调试过程中,其辅助柴油发电机组产生明显的带节拍的噪声。为解决此问题,引入拍振理论分析柴油机组的振动机理。首先,建立多次谐波的拍振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拍振信号随不同转速差的变化趋势。然后,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分解法和希尔伯特-黄变换对实测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绘制拍振频率与转速差的关系曲线,并以此确定消除拍振的机组转速差范围。最后,设计机组在两种转速差下运行的试验,实测验证理论分析结果:两机组转速差小于8 r/min时,机组拍振现象削弱;联立EMD和HHT方法解决拍振现象具有高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辅助机组 转速差 经验模态分解 HHT 拍振
下载PDF
涡流空气分级机工艺参数对窄级别产品粒径分布和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胜林 谌永祥 李双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3-1117,1155,共6页
在建立涡流空气分级机的窄级别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窄级别产品粒径分布和产率的影响,确定了以两级分级机的转笼转速差和第二级分级机的二次风速为实验因素,以产品的粒径分布曲线为实验指标,对涡流空气分级机的窄级别实... 在建立涡流空气分级机的窄级别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窄级别产品粒径分布和产率的影响,确定了以两级分级机的转笼转速差和第二级分级机的二次风速为实验因素,以产品的粒径分布曲线为实验指标,对涡流空气分级机的窄级别实验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差的减小,产品的粒径分布曲线变窄;随着二次风速的增大,产品中的细粉含量减少,粒径分布曲线变窄。进一步研究了窄级别产品的产率、均匀度和转速差的关系。结果表明,窄级别产品的产率随转速差的减小而降低,均匀度随转速差的减小而增加。发现存在一个最佳转速差?n0,在这个转速差?n0下得到的产品能同时满足物料的均匀度和产率的要求。实验结果对窄级别产品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空气分级机 窄级别 转速差 二次风
下载PDF
基于JCZ型传感器的扭矩和转速测量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毓明 朱建武 +1 位作者 张振利 曾璐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1-72,75,共3页
讨论了基于JCZ型扭矩转速传感器的扭矩和转速测量方法;介绍了相位差检测电路,对相位差检测电路中各结点的信号波形和检测电路输出波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P89LPC932单片机的等精度测量的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消除转速对扭矩检测... 讨论了基于JCZ型扭矩转速传感器的扭矩和转速测量方法;介绍了相位差检测电路,对相位差检测电路中各结点的信号波形和检测电路输出波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P89LPC932单片机的等精度测量的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消除转速对扭矩检测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扭矩 转速 相位差 检测电路
下载PDF
转矩传感器在柴油机低温阻力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明江 王忠 +1 位作者 祁利巧 叶飞飞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1,共3页
基于转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转矩传感器的温度和相位差补偿电路;构造了新型的柴油机低温起动阻力矩的测试方案,进行了转矩传感器的性能试验和不同低温和转速下的柴油机阻力矩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转矩传感器用来测试低温起动阻力矩... 基于转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转矩传感器的温度和相位差补偿电路;构造了新型的柴油机低温起动阻力矩的测试方案,进行了转矩传感器的性能试验和不同低温和转速下的柴油机阻力矩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转矩传感器用来测试低温起动阻力矩和转速的准确度分别达到0.6%、0.5%,满足柴油机低温起动系统测试指标的要求;准确地测得了在不同转速和不同温度下的阻力矩性能曲线,同时也能判断出柴油机的起动转速和起动功率等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为柴油机、电动机和蓄电池等低温起动部件的优化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传感器 低温起动阻力矩 起动转速 相位差 温度补偿
下载PDF
传动链动态精度检测的新方法——QL系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树人 王嘉琛 +1 位作者 胡信毅 江光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介绍一种由著者首次提出的齿轮加工机床传动链动态精度检测的新方法—QL系统。新方法具有很大的使用复盖面,它不仅适用于中等规格的机床,而且特别适用于超低速、大传动比的大型齿轮机床传动精度的检测。
关键词 数据处理 传动链 齿栅 电轴 栅数差额 转速差频 齿轮加工机床 动态精度检测
下载PDF
高渗透性地层无固相钻井液渗透率恢复值实验认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增艳 黄达全 +2 位作者 赵冲 田春雨 李家库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8,共3页
渗透率恢复值的测定结果作为评价保护油气层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一直指导着现场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的施工。但近期在评价无固相甲酸盐钻井液体系对高渗透(渗透率大于1000×10-3μm2)储层的保护效果中发现,其渗透率恢复值较低,但... 渗透率恢复值的测定结果作为评价保护油气层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一直指导着现场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的施工。但近期在评价无固相甲酸盐钻井液体系对高渗透(渗透率大于1000×10-3μm2)储层的保护效果中发现,其渗透率恢复值较低,但现场应用井的显示效果良好。鉴于此,室内对无固相体系用于高渗透性地层时的钻井液性能参数以及在测定渗透率恢复值时动态污染的实验压差、转子的转速进行了理论推导,按照接近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参数优化,并得到了与现场效果一致的室内实验效果。认为,渗透率恢复值的室内评价实验条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孔隙发育、连通性好的高渗透性储层岩心,一方面要控制无固相钻井液滤失量,另一方面应从实际出发,控制合理的压差与转速,以使室内实验结果更接近现场,更能指导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储集层 防止地层损害 渗透率恢复值 室内实验 实验条件 压差 转速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型的双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军 高德平 胡绚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2-938,共7页
建立了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同时具有不平衡故障时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给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微差速测试方法,构造了不平衡故障的非线性优化识别模型.分析了双转子可测点不平衡响应对转速与不平衡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讨论了双转子不平衡... 建立了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同时具有不平衡故障时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给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微差速测试方法,构造了不平衡故障的非线性优化识别模型.分析了双转子可测点不平衡响应对转速与不平衡量之间的灵敏度关系,讨论了双转子不平衡故障的可诊断性问题,并利用数值仿真和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当测试数据含有一定的噪声时,利用少量的测点和转子的转速信息,可较准确地识别转子不平衡量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双转子 不平衡故障 识别 子结构传递矩阵法 微差速原理 可诊断性
下载PDF
对转压气机转子间不同转差下非定常流动的PIV测量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为民 刘波 +2 位作者 赵旭民 王庆伟 曹志远 《航空工程进展》 2011年第2期220-225,共6页
针对转压气机前后转子不同转差下的转子间流场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采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前后级转子等转速及不同转差下级间通道内的流场结构,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转差条件下压... 针对转压气机前后转子不同转差下的转子间流场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采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前后级转子等转速及不同转差下级间通道内的流场结构,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转差条件下压气机转子间流场分布随转差及相位呈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前级转子叶栅尾迹分布随不同转差会对后级转子进口流场产生较大扰动,必然会对压气机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对转技术 压气机 PIV技术 转差 流场结构
下载PDF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振动信号分离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健 周保堂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10-713,共4页
为了有效地对旋转机械进行现场动平衡 ,降低机器异常振动 ,需要准确得到不平衡量大小和相位。采用常规的解“拍”方法分离具有内外双转子系统的振动信号是十分困难的 ,尤其是转子间存在微小速差的情况。研究采用基准信号作触发 ,分别对... 为了有效地对旋转机械进行现场动平衡 ,降低机器异常振动 ,需要准确得到不平衡量大小和相位。采用常规的解“拍”方法分离具有内外双转子系统的振动信号是十分困难的 ,尤其是转子间存在微小速差的情况。研究采用基准信号作触发 ,分别对内外转子进行同步采样 ,提出了一种不用解“拍”就可直接获取各转子振幅和相位的信号分离法。结合 DSP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速差 双转子系统 振动信号分离法 现场动平衡 DSP
下载PDF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不平衡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传江 张自强 +1 位作者 费敏锐 胡豁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9-33,共5页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的两个频率相近不平衡信号形成拍振,传统不平衡信号提取方法的精度和快速性不佳。提出一种以数字带通滤波后数据为样本的改进型Prony方法用于识别两个转子的频率,可以有效解决微差双转子系统中转差不易测量的难题,把最...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的两个频率相近不平衡信号形成拍振,传统不平衡信号提取方法的精度和快速性不佳。提出一种以数字带通滤波后数据为样本的改进型Prony方法用于识别两个转子的频率,可以有效解决微差双转子系统中转差不易测量的难题,把最小二乘方法用于识别已知频率的两个不平衡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可以在噪声背景下快速、准确的实现参数估计。最后给出了详细的仿真结果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速差双转子系统 不平衡信号 PRONY方法
下载PDF
活塞式压缩机气缸换热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邢万坤 谷绪英 邵继东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80-83,共4页
本文研究的是活塞式压缩机气缸换热.通过实验观察不同转速下冷却水流量对压缩机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冷却水流量,气缸换热规律.并得到小型空压机最佳冷却水流量与转速的关系曲线,这样能方便操作人员确定最佳冷却水流量.
关键词 往复式活塞压缩机 不同转速 冷却水流量 比功率 气缸换热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无砟轨道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1-47,共7页
为了解在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上应用无砟轨道的适应性,以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对桥梁结构的整体竖向刚度指标、轨道几何形位及桥面局部刚度进行了分析,通过结构设计方案优化来控制梁端竖向转角、减少梁端横向变位差... 为了解在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上应用无砟轨道的适应性,以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对桥梁结构的整体竖向刚度指标、轨道几何形位及桥面局部刚度进行了分析,通过结构设计方案优化来控制梁端竖向转角、减少梁端横向变位差。结果表明:梁体变形平缓、线形平顺,竖向刚度指标好;轨道竖向、横向变形曲线平缓,轨面平顺性好,轨道几何形位满足要求;设置纵、横梁的正交异性钢箱桥面显著提高了桥面局部刚度;布置90 m锚跨,梁端钢箱桥面设置纵腹板,可将梁端转角控制在1‰rad以内;引桥箱梁采用整体隔墙,将梁端横向变位差控制在1 mm以内;大桥具备铺设无砟轨道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桥 无砟轨道 结构刚度 几何形位 梁端转角 横向变位差 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