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trition impacts of non-solid cooking fuel adoption on under-five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被引量:1
1
作者 Yalin Tang Yuhe Guo +1 位作者 Gang Xie Chengfang Li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97-413,共17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utrition impacts of using non-solid cooking fuel on under-five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e draw on data from more than 1.12 million children in 62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the Demogr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utrition impacts of using non-solid cooking fuel on under-five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e draw on data from more than 1.12 million children in 62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the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DHS).Results from both fixed effects(FE)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IV)estimates show that using non-solid cooking fuel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nutrition outcomes of under-five children.Compared with their peers from households mainly using solid fuel,children from households mainly using non-solid fuel exhibit a lower probability of experiencing stunting(by 5.9 percentage points)and being underweight(by 1.2 percentage points).Our further investigation provides evidence for several underlying mechanisms,such as improved indoor air quality,induced reduction in children’s respiratory symptoms,benefits on maternal health,and reduction in maternal time spent on fuel collection or cooking.Heterogenous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nutrition benefits of using non-solid cooking fuel are more prominent among boys,children above three years old,and those from households of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rural areas,and South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olid cooking fuel nutrition benefits under-five children developing countries
下载PDF
Heat shock behavior of permanent die during non-solid near-net forming process
2
作者 张密兰 单忠德 +2 位作者 邢书明 姜超 许应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9年第S3期795-801,共7页
Heat shocks caused by alloy melt and coat spraying are the main reason of di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early fracture.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eat shock phenomenon, two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die damage... Heat shocks caused by alloy melt and coat spraying are the main reason of di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early fracture.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eat shock phenomenon, two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die damage caused by heat shock were proposed, which are heat shock plastic deformation index (HSPI) and heat shock crack index (HSCI). The effect of heat shock on di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behaviors was described quantitatively by these two parameters. HSPI represents approaching of heat shock stress to die yield stress. Plastic deformation will happen on a die if this index reaches 1. HSCI represents approaching of heat shock stress to die tensile strength. Die fracture will happen if this index reaches 1. According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theoretical models of HSPI and HSCI were establish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maller the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ITR) is, the higher the pouring temperature and die temperature are before heat shock, and the greater the HSPI and HSCI are, which can be fitted as exponential curves, linear and cubic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olid near-net forming DIE HEAT shock HEAT shock plastic deformation INDEX HEAT shock crack INDEX
下载PDF
无固相弱凝胶射孔液在渤海油田大位移井完井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艺耀 李进 +3 位作者 余建生 贾奔 乔中山 孙帅帅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了减少渤海油田完井作业过程中完井液的漏失,缩短返排时间,保障渤海油田大斜度、大位移井作业安全,降低压力亏空地层射孔作业卡枪的风险,此文分析了封堵机理及其特点,研发了无固相弱凝胶射孔液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其剪切稀释、触... 为了减少渤海油田完井作业过程中完井液的漏失,缩短返排时间,保障渤海油田大斜度、大位移井作业安全,降低压力亏空地层射孔作业卡枪的风险,此文分析了封堵机理及其特点,研发了无固相弱凝胶射孔液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其剪切稀释、触变、封堵、抗温、抑制和返排等性能。实验表明,该体系既可通过形成弱凝胶封堵射孔产生的射孔孔眼,阻止完井液漏失,减少对地层的污染;同时也可提高压力亏空地层的地层承压能力,能有效悬浮地层出砂,防止射孔枪卡钻,还具有易返排的特性。该体系在渤海油田大斜度、大位移井的成功应用,有效满足了大斜度、大位移井射孔作业的需求。应用表明,该体系能大幅减少亏空地层作业过程中完井液的漏失量,缩短油井的返排时间,储层保护效果明显,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固相弱凝胶射孔液 大位移井 储层保护 完井工程 渤海油田
下载PDF
涠洲11-1油田调整井水基钻井液优选与应用
4
作者 易鹏昌 张立权 +3 位作者 李强 申永强 敬毅 但春阳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中新统灯楼角组和角尾组是关键的地层。角尾组上部泥质含量较高,使用常规强包被型钻井液作业时,极易出现钻屑聚集形成泥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钻井效率,还可能造成起下钻过程中的遇阻...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中新统灯楼角组和角尾组是关键的地层。角尾组上部泥质含量较高,使用常规强包被型钻井液作业时,极易出现钻屑聚集形成泥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钻井效率,还可能造成起下钻过程中的遇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高角尾组中下部砂岩层的储层保护效果,通过分析已钻井的相关资料,优选了海水聚合物钻井液和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对比强包被型PDF-PLUS/KCl钻井液,海水聚合物钻井液更具分散性,可有效防止泥球形成;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剪切稀释性强,悬浮携带性能和储层保护性能更佳。在涠洲11-1油田A平台的两口调整井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所优选的钻井液有效改善了角尾组出泥球问题,同时提高了起下钻效率和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11-1油田 出泥球 起下钻遇阻 海水聚合物钻井液 EZFLOW无固相钻井液
下载PDF
LLZTO涂覆天丝无纺布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
5
作者 幸楚粤 李尧 +2 位作者 张奥捷 龙金 胡健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161,共9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用无纺布隔膜孔径分布不均的问题,采用原纤化天丝纤维制备湿法无纺布基材,结合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涂层,在收窄孔径尺寸及区间分布的同时,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化学性能。固态电解质涂层搭配低转数无纺布隔膜会导致基材侧渗... 针对锂离子电池用无纺布隔膜孔径分布不均的问题,采用原纤化天丝纤维制备湿法无纺布基材,结合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涂层,在收窄孔径尺寸及区间分布的同时,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化学性能。固态电解质涂层搭配低转数无纺布隔膜会导致基材侧渗出大量陶瓷,但对于组装后电池循环及倍率测试无影响。涂覆之后的无纺布隔膜(LC10)组装钴酸锂全电池循环后拥有较低的极化电压,且由于拥有较高的离子迁移数及更低的欧姆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其在3C高倍率循环下的容量保持率可达85.93%。未涂覆固态电解质涂层的无纺布隔膜低温性能差于商品样,低温镀锂情况较商品样更加严重,而LC10低温下的初始比容量可达124.9 mAh/g,容量保留率为9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布隔膜 固态电解质涂层 天丝纤维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韩宇飞 石志敏 +4 位作者 梁星辉 祝杰 邹锐 柳林涛 王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 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理、时频变换等科学计算为核心,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中国地震重力站网海量数据的自动清理、数据质量自动评估、数据产品自动产出,产出重力潮汐因子、时频图等24种数据产品,提升了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应用效能和地震重力站网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重力站网 连续重力观测 重力固体潮 非潮汐信号
下载PDF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高光谱成像的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
7
作者 常洪娟 蒙庆华 +7 位作者 吴哲锋 邱邹全 倪淳宇 马煜雯 桑丽婷 姚嘉炜 黄玉清 李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目的比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在预测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方面的性能。方法使用高光谱成... 目的比较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在预测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方面的性能。方法使用高光谱成像仪和全自动折光仪采集芒果的近红外高光谱及SSC数据,建立两种预测模型,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进行光谱预处理,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区间变量迭代空间收缩算法(interval variable iterative space shrinkage algorithms,IVISSA)和变量组合群体分析算法(variable combination population analysis,VCPA)提取特征波长变量,通过比较不同特征波长提取方法进一步优化对比预测模型。结果与PLSR模型相比,BPNN模型在预测SSC方面更为有效。而在IVISSA特征波长变量提取后优化的BPNN模型预测能力最佳,预测集判定系数R_(p)^(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残差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RPD)分别为0.8641、0.3924和2.7127。结论该模型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芒果的SSC,并证明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有望预测芒果的SSC,为开发在线芒果SSC无损检测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成像 芒果 无损检测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手持式黄油桃可溶性固形物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设备研制
8
作者 朱文杰 黄文倩 +1 位作者 祝清震 樊书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6-292,共7页
桃在鲜果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是衡量桃品质的重要参数,是挑选优质桃以及预测最佳采摘时期的重要决策依据。该研究开发了一款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手持式黄油桃SSC无损检测设备。该设... 桃在鲜果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是衡量桃品质的重要参数,是挑选优质桃以及预测最佳采摘时期的重要决策依据。该研究开发了一款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手持式黄油桃SSC无损检测设备。该设备的硬件系统主要由微型光谱仪、卤素灯、OLED显示屏、微控制器以及自主设计的驱动电路组成。为了评估所开发设备的检测性能,采用北京平谷区种植的黄油桃作为样品进行验证。首先,获取校正集样品在680~940 nm范围内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经5点平均平滑和最大值归一化对光谱预处理建立黄油桃SSC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用于预测集样本的SSC分析,预测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7和0.728%,单果检测时间不超过2 s。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和稳定性,将校正集和预测集合并后作为新的校正集进行建模,并将重新构建的模型对独立验证集进行预测,SSC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06,均方根误差为0.732%。采用分段直接校正算法将主机模型传递到从机。经过模型传递后,从机对独立验证集SSC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65和0.919%。该手持式SSC检测设备可将SSC预测数据以蓝牙方式传输到手机客户端,借助手机定位功能,在地图上实现黄油桃SSC空间可视化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持式SSC无损检测设备可以实现黄油桃SSC的准确测量,借助模型传递算法实现了模型在不同设备间的有效传递,避免了重复建模,可为该设备批量生产节约大量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模型 可见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黄油桃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研究
9
作者 吴虹璋 蔡红星 +4 位作者 任玉 王婷婷 周建伟 李栋梁 曲冠男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葡萄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探究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多个品种葡萄(红提、巨峰、辽峰)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分别采集了三个葡萄品种在550~960 nm波长范围内的透... 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葡萄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本文探究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多个品种葡萄(红提、巨峰、辽峰)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分别采集了三个葡萄品种在550~960 nm波长范围内的透射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小波变换(WT)、一阶求导+S-G卷积平滑组合(1stDer+S-G)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出最适合各个品种的预处理方法;然后在最佳的预处理方法下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对光谱进行特征波长选择;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建立多品种与单一品种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SSC含量无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BP-SPA建立的SSC含量模型最优,多个品种通用SSC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p 2)为0.85,表明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多个葡萄品种SSC含量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偏最小二乘 无损检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Won和P-UNIQUAC两类非电解质固液相平衡计算模型评价及改进
10
作者 王建平 赵芳磊 +3 位作者 陈玉石 赵文英 孙晓岩 项曙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非电解质固液平衡模型对石油化工流程模拟的结晶过程计算具有重要作用。采用2种不同体系的实验数据,从基于正规溶液理论和局部组成理论的6种非电解质固液相平衡模型出发,依次评价了它们对固相分率和固相组成的计算精度,并对相平衡计算... 非电解质固液平衡模型对石油化工流程模拟的结晶过程计算具有重要作用。采用2种不同体系的实验数据,从基于正规溶液理论和局部组成理论的6种非电解质固液相平衡模型出发,依次评价了它们对固相分率和固相组成的计算精度,并对相平衡计算模型进行改进。6种相平衡模型对固相分率计算结果的平均绝对偏差(AAD)介于2.58%~9.14%。研究发现,预测模型中的固液相焓差修正项影响固液相平衡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在Won、P-UNIQUAC和P-UNIQUAC(Ghanaei)相平衡模型中分别增加Pedersen、Ghanaei和DIPPR固液相焓差修正项改进模型并用实验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种改进的相平衡模型对固相分率的计算结果优于原始模型,对固相分率计算结果的AAD介于3.36%~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电解质 固液相平衡 K值关联式 焓差修正项
下载PDF
2019—2020年我国部分非铀矿山氡浓度监测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云云 宋延超 +2 位作者 张庆召 崔宏星 侯长松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1-66,共6页
2019—2020年,选择我国黑龙江等11个省(自治区)的75座非铀矿山,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累积测量矿山氡浓度,结果显示,金属矿山55座(N=416),井下氡浓度算术均值(AM)为(1334±3301)Bq/m^(3),几何均值(GM)为(317±4.6)Bq/m^(3),范围2... 2019—2020年,选择我国黑龙江等11个省(自治区)的75座非铀矿山,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累积测量矿山氡浓度,结果显示,金属矿山55座(N=416),井下氡浓度算术均值(AM)为(1334±3301)Bq/m^(3),几何均值(GM)为(317±4.6)Bq/m^(3),范围22~28314 Bq/m^(3);非金属矿山16座(N=113)AM和GM分别为(162±151)Bq/m^(3)和(125±2)Bq/m^(3),范围22~971 Bq/m^(3)。井下529个测量点,氡浓度超过300 Bq/m^(3)的测量点占测量总数的31.8%,超过1000 Bq/m^(3)和2700 Bq/m^(3)的测点分别占测量总数的19.8%和9.3%。21座金属矿山井下氡浓度超过1000 Bq/m^(3),占调查总矿山的28%。金属矿山矿工的年有效剂量均值为8.38 mSv,非金属矿山矿工的年有效剂量均值为1.01 mSv。可以看出,我国金属矿山井下氡浓度高的问题很突出。建议今后加强金属矿山工作场所氡的监测和矿工氡个人剂量监测,加强通风工程防护,并借鉴国际机构的管理模式,尽快实行分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铀矿山 氡浓度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剂量估算
下载PDF
热中子诱发^(239)Pu裂变的^(85)Kr m、^(87)Kr和^(88)Kr产额测量研究
12
作者 余功硕 李雪松 +6 位作者 师全林 王晨卿 梁建峰 凡金龙 王春杰 解峰 康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6-1075,共10页
中子诱发^(239)Pu裂变的^(85)Kr^(m)、^(87)Kr和^(88)Kr的产额是重要的核参数,目前国外实验数据较少而国内尚未见实验报道。基于西安脉冲堆跑兔系统辐照Pu靶开展了热中子诱发^(239)Pu裂变的^(85)Kr^(m)、^(87)Kr和^(88)Kr的产额测量研... 中子诱发^(239)Pu裂变的^(85)Kr^(m)、^(87)Kr和^(88)Kr的产额是重要的核参数,目前国外实验数据较少而国内尚未见实验报道。基于西安脉冲堆跑兔系统辐照Pu靶开展了热中子诱发^(239)Pu裂变的^(85)Kr^(m)、^(87)Kr和^(88)Kr的产额测量研究。纯化后的钚溶液通过滴定后阴干的方式制靶,靶辐照后结合γ无损分析和气-固分离制源测量等方式测量裂变产物。采用有机玻璃扁平面源等效石英管源、不锈钢大面源等效气体源,并结合蒙特卡罗模拟实现了3类实验样品的γ能峰探测效率曲线的等效法刻度。以相同方式制备的^(235)U靶开展气-固分离制源实验验证了钚靶中^(85)Kr^(m)、^(87)Kr和^(88)Kr气体释放率的一致性。根据实测目标产物与^(99)Mo的相对产额,以ENDF/BⅧ.0评价数据库中^(99)Mo产额为基准,经非主中子场和非主同位素影响等校正后,得到了热中子诱发^(239)Pu裂变的^(85)Kr^(m)、^(87)Kr和^(88)Kr的产额,分别为(0.559±0.020)%、(0.992±0.034)%和(1.264±0.037)%,测量结果与数据库评价值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与文献测量值相比,不确定度明显降低。所建立的实验方法及干扰扣除方法可为后续更多中子能点的气体裂变产物产额的测量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中子 产额 ^(239)Pu 气-固分离 无损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电学参数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铝文 田旭 +1 位作者 任烈弘 张梦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59,共8页
为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检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编解码和多层感知机(LSTMED-MLP,long short-term memory encoder-decoder-multi-layer perceptron)融合的介电特征预测方法。在0.158~3980 kHz频率范围内的9个频率点... 为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检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编解码和多层感知机(LSTMED-MLP,long short-term memory encoder-decoder-multi-layer perceptron)融合的介电特征预测方法。在0.158~3980 kHz频率范围内的9个频率点下,采用介电谱测量仪获取300个富士苹果的电学参数,其中每个频率点对应15项电学参数,即每个苹果对应135项电学特性参数,之后通过苹果基因组学理化分析方法,获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根据电学参数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构建苹果关键基因组学参数的回归预测模型。为简化模型输入,提取样本变量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LSTMED模型,提取每个样本的40项特征值,作为非线性回归模型多层感知机(MLP)和XGBoost的输入,建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LSTMED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且LSTMED-MLP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在校正集和预测集上,决定系数分别为0.95和0.9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7和0.84,且对不同种植模式下苹果样本的变化差异具有更强鲁棒性,LSTMED-XGBoost模型次之。因此,LSTMED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非线性特征降维提取方法,应用于农产品品质参数分级和无损检测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介电光谱 电学参数 可溶性固形物 LSTMED 非线性特征
下载PDF
气固相非催化反应——粒径不变缩芯模型的实例解析
14
作者 罗中秋 陕绍云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以钙基吸收剂吸收CO_(2)为例,讲解了化学反应工程中缩芯模型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反应过程、浓度分布和速率方程等内容。通过查阅文献、梳理理论知识点、实验等方式,进行结果验证和知识的扩展。
关键词 化学反应工程 缩芯模型 CO_(2)吸收 气固相非催化反应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三维实体单元程序计算地基沉降
15
作者 田志昌 尹烁朝 +1 位作者 张瑞雪 冯继帅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870-2874,共5页
根据三维实体单元的弹塑性理论,借助Fortran95语言具有模块分析、数组运算和多重继承等编程语言的特性,在线弹性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开发非线性阶段的三维实体单元应用程序,通过探索非线性三维实体单元有限元算法的同时为地基沉降的计算... 根据三维实体单元的弹塑性理论,借助Fortran95语言具有模块分析、数组运算和多重继承等编程语言的特性,在线弹性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开发非线性阶段的三维实体单元应用程序,通过探索非线性三维实体单元有限元算法的同时为地基沉降的计算提出一种精确、高效的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结合工况修订参数,采用程序运算计算结果,最后,通过使用本程序和SAP2000、ANSYS商业软件计算模拟地基沉降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程序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tran95 三维实体单元 非线性阶段 地基沉降
下载PDF
果园种植面源污染电混凝去除的关键设计及PAM强化
16
作者 李婷 孙辉 +3 位作者 孔庆刚 左晓俊 王涛 李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3期240-244,252,M0022,M0023,共8页
针对果园种植面源污染电混凝去除尚不明确的问题,以果园种植面源常规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察电混凝关键设计,分析pH和电导率的影响,并探讨聚丙烯酰胺(PAM)的强化条件。结果表明:电压为10 V(2.5 mA/cm^(2)),电极间距为1 cm时,电混凝处理... 针对果园种植面源污染电混凝去除尚不明确的问题,以果园种植面源常规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察电混凝关键设计,分析pH和电导率的影响,并探讨聚丙烯酰胺(PAM)的强化条件。结果表明:电压为10 V(2.5 mA/cm^(2)),电极间距为1 cm时,电混凝处理性能达到最佳,其中总悬浮颗粒物(TSS)、硝氮(NO3--N)、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6%、30.4%、78.4%、23.7%和92.1%;酸性(pH=5)和碱性(pH=9)条件均不利于这些污染物去除;电导率的增大有利于NH3-N去除,但不利于其它污染物去除;当PAM投加量为0.5 mg/L、沉淀时间为5 min时,其强化效果最明显,对TSS、NH3-N和TP去除均有强化,去除率增幅分别为39.1%、10.3%和7.5%,但对NO3--N和TN去除有一定的抑制。该研究结果可为电混凝预处理果园种植面源污染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种植面源 总悬浮颗粒物 氮磷 电混凝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直燃发电研究进展:非球形生物质大颗粒气固两相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靖良 方庆艳 +5 位作者 YIN Chungen 马仑 马启磊 乔瑜 张成 陈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3,共1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直燃发电是充分利用近零碳排放的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可行和现实途径之一。目前,国内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直燃发电的示范工程较少、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存在燃料破碎和输运、燃烧组织、锅炉受热面腐...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直燃发电是充分利用近零碳排放的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可行和现实途径之一。目前,国内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直燃发电的示范工程较少、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升,存在燃料破碎和输运、燃烧组织、锅炉受热面腐蚀等问题。计算流体力学为能源与动力装置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生物质颗粒气固两相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建议。生物质颗粒较大,且呈不规则的非球形;在国内目前缺乏成熟技术方案和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准确模拟不规则、非球形生物质大颗粒的运动轨迹是准确模拟其燃烧过程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该领域的难点。但在稀相流条件下,目前还缺乏非球形生物质大颗粒气固两相动力学通用模型。建议加强生物质颗粒高效燃烧气固两相动力学模型的基础理论研究,通过颗粒分辨的直接数值模拟获得各种典型的非球形颗粒的曳力升力系数和力矩系数的新关联式,耦合非球形颗粒平移及旋转运动,构建适用于非球形生物质大颗粒的通用气固两相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开展试验验证后应用于工业界的多相流模拟中,为揭示生物质与煤粉直燃耦合过程中的颗粒输运和热转化特性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生物质直燃耦合 非球形颗粒 气固两相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便携式双档位柑橘多品质无损检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李永玉 吴继峰 +1 位作者 王威 马劭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59-267,共9页
为了解决普通检测装置难以覆盖不同果径(25~95mm)柑橘的检测需求问题,研发了覆盖多果径柑橘的便携式双档位多品质无损检测装置。以砂糖橘(果径25.35~48.61mm)和武鸣沃柑(果径53.24~94.71mm)为研究对象,基于研发的双档位探头,在赤道部位... 为了解决普通检测装置难以覆盖不同果径(25~95mm)柑橘的检测需求问题,研发了覆盖多果径柑橘的便携式双档位多品质无损检测装置。以砂糖橘(果径25.35~48.61mm)和武鸣沃柑(果径53.24~94.71mm)为研究对象,基于研发的双档位探头,在赤道部位每隔120°采集一次光谱,平均光谱作为该柑橘的原始光谱。经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预处理,再利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抽样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筛选特征波长,分别建立了沃柑和砂糖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和水分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沃柑的SSC和水分预测模型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5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82°Brix、0.491%;砂糖橘的SSC和水分预测模型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0.93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60°Brix、0.673%。为了评估检测装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用平均变异系数分析了沃柑和砂糖橘的SSC含量和水分测定结果,并通过预测结果与标准理化值进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便携式双档位柑橘多品质光谱检测装置对不同果径柑橘内部品质检测稳定性与精度均满足现场实时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可见/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柑橘 掌上式装置
下载PDF
基于非牛顿血液模型预测主动脉夹层的形成
19
作者 王妙 姚激 +2 位作者 孙毅 王惠民 张洪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571-1576,共6页
采取体外模拟主动脉血管血流情况的手段,通过使用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来优化血液模型,并基于双向流-固耦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一个心脏跳动周期内主动脉模型中的血流速度、血管壁面压力和血管壁面应力的分布情况,讨论其与主动脉夹层... 采取体外模拟主动脉血管血流情况的手段,通过使用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来优化血液模型,并基于双向流-固耦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一个心脏跳动周期内主动脉模型中的血流速度、血管壁面压力和血管壁面应力的分布情况,讨论其与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关系,实践有限元软件在力学中的应用,得出血管内长期存在“杂乱”的血流分布、壁面压力和壁面应力的突变十分容易引起动脉血管壁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最终诱发主动脉夹层的形成,这为医生进行医疗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进一步实现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双向流-固耦合 非牛顿血液 血流动力学 高血压
下载PDF
固空枝晶微结构生长演化非等温定量相场模拟研究
20
作者 李超龙 文键 +3 位作者 王磊 雷刚 陈强 屠基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54,共9页
为了探究热-溶质耦合驱动下固空枝晶生长演化和氧溶质分布规律,建立了非等温定量相场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过冷度及边界热流条件下固空枝晶的形态演化、生长速度、氧溶质分布。结果表明:相比等温模拟,考虑凝固潜热的非等温模拟可... 为了探究热-溶质耦合驱动下固空枝晶生长演化和氧溶质分布规律,建立了非等温定量相场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过冷度及边界热流条件下固空枝晶的形态演化、生长速度、氧溶质分布。结果表明:相比等温模拟,考虑凝固潜热的非等温模拟可以更真实再现固空枝晶的生长过程,氧质量分数峰值相比等温模拟减少了8.5%~14.6%;枝晶的生长速度、最大氧质量分数和初始过冷度呈现正相关性,初始过冷度为4 K时,固液糊状区氧质量分数最大可达到0.401;边界热流的存在可显著改变计算域温度分布进而影响固空枝晶的生长模式;热输入减缓了枝晶的生长,而热提取使枝晶臂生长得更为繁盛粗壮,热提取、热输入条件下的固相率分别是无边界热流时的138%、69%,最大氧质量分数分别是无边界热流时的146%、94%。该研究可增进对液氢中固空枝晶生长行为的理解,为液氢系统的安全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空枝晶 非等温相场 形态演化 液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