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北平原(黄河以北)土壤盐渍化环境质量及防治分区研究
1
作者 张红军 许艳 +5 位作者 王强 张太平 赵慧 王薇 张瑞华 王奎峰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5,103,共8页
【目的】研究鲁北平原(黄河以北)土壤盐渍化现状。【方法】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构造了隶属土壤环境条件、地下水环境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3个层面,盐渍土面积占比、土壤盐渍程度、土壤含盐量、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 【目的】研究鲁北平原(黄河以北)土壤盐渍化现状。【方法】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构造了隶属土壤环境条件、地下水环境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3个层面,盐渍土面积占比、土壤盐渍程度、土壤含盐量、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形地貌与蒸降比8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鲁北平原(黄河以北)区域进行了土壤盐渍化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结果】①将鲁北平原(黄河以北)盐渍化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良好、中等、较差和差5个等级。②其中,盐渍化土壤环境质量差区面积5277.49km^(2),盐渍化土壤环境质量较差区面积6564.76km^(2),盐渍化土壤环境质量中等区面积4383.79km^(2),良好区面积5995.52km^(2),盐渍化土壤环境质量优等区面积4919.29km^(2)。针对不同的盐渍化环境质量条件。将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分区划分为3个防治区8个亚区。【结论】鲁北平原(黄河以北)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和空间差异较大。本研究可为改善该地区土壤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盐渍化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土壤环境质量
下载PDF
利用环境同位素信息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丽芝 张光辉 +2 位作者 胡乃松 刘春华 刘中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522,共8页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层位地下水中同位素2H、18O、3H的特征和水化学组成,利用同位素2H、18O和3H及水化学方法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估算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数量,揭示黄河下游平原区的水文循环特征。研究结果...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层位地下水中同位素2H、18O、3H的特征和水化学组成,利用同位素2H、18O和3H及水化学方法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估算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数量,揭示黄河下游平原区的水文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黄河水(包括引黄灌溉和黄河水渗漏),大气降水与黄河水所占的比例随距黄河的远近而变化。总补给量中,大气降水和黄河水的补给比例分别为86%和14%;深层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古代大气降水,是在比现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大气降水入渗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降水与黄河水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 补给特征
下载PDF
鲁北平原引黄典型区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异规律及开采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乃江 高佩玲 +3 位作者 赵连东 刘小媛 马艳飞 刘晓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4,共6页
揭示区域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开采适宜性,对于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在分析该区近10a(2005-2014年)地下水埋深基本特征、年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基... 揭示区域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开采适宜性,对于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在分析该区近10a(2005-2014年)地下水埋深基本特征、年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以地下水临界深度、漏斗区、超采区为评价指标,研究地下水开采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普遍较浅,10a的平均埋深为4.6m,但各县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10a间,地下水埋深变化波动较大,7个县区的CV大于10%,达到中等变异程度;2研究区10a间地下水埋深下降趋势明显,除庆云县、禹城市、齐河县和武城县外,其他区域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3研究区2005、2009和2013年的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非漏斗区(埋深≤6m)面积逐渐增大,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埋深>6m)的范围不断缩小;4研究区的可大量开采区主要位于庆元县、禹城市、齐河县等县区,总面积为2 290km^2,适宜开采区主要位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总面积为3 790km^2,限采区在各县区均有分布,总面积为4 289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引黄典型区 地下水埋深 时空变异规律 开采适宜性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影响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春华 张光辉 +2 位作者 杨丽芝 卫政润 刘中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从近10年来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的调查成果出发,论述了人类活动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征,包括浅层地下水污染、含水层疏干等的分布、形成规律及发展趋势。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三氮、砷、铅等重(类)金属,个别地... 从近10年来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的调查成果出发,论述了人类活动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征,包括浅层地下水污染、含水层疏干等的分布、形成规律及发展趋势。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三氮、砷、铅等重(类)金属,个别地方存在有机物污染。深层含水层疏干主要发生在长期以深层地下水作为生活和工业水源的德州,深层含水层疏干引发了地面沉降;浅层地下水疏干发生在以浅层地下水为农业供水水源的冠县和宁津县。通过对鲁北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的分布现状、产生原因及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 含水层疏干 地面沉降 鲁北平原
下载PDF
鲁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衰退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丽芝 胡乃松 +2 位作者 张光辉 刘春华 刘中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年第4期10-15,共6页
相对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近2倍和4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致使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不断衰退,... 相对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近2倍和4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致使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不断衰退,并产生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针对资源功能衰退问题,采取"农业节水、工业调整开采强度布局"、"加强浅层地下水均衡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本地劣质水资源化"和"保护和涵养深层地下水资源"等综合举措,修复和涵养鲁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保证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资源功能 衰退 可持续利用 鲁北平原
下载PDF
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砷的来源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中业 杨丽芝 +2 位作者 祁晓凡 张涛 刘春华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6期29-33,共5页
为了阐明养殖场中所排放的含砷废水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通过对在鲁北平原养殖场附近采集的水样中砷含量与全区采集水样的砷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初步明确了养殖场所排放的含砷废水已经对附近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养殖场所排... 为了阐明养殖场中所排放的含砷废水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通过对在鲁北平原养殖场附近采集的水样中砷含量与全区采集水样的砷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初步明确了养殖场所排放的含砷废水已经对附近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养殖场所排放废水的砷已成为浅层地下水中砷的一个重要来源。此结论为养殖场附近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治污和限制砷在饲料中的添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养殖场 鲁北平原
下载PDF
鲁北平原地面沉降现状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段晓飞 孙晓晓 +1 位作者 杨亚宾 刘毅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10期86-92,共7页
该文详细论述了鲁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多期水准测量数据为基础,以校验后的多年insar解译数据辅助,获取了鲁北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多年累积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鲁北平原年沉降速率大于50mm/a的地区面积502.73km^2,区... 该文详细论述了鲁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多期水准测量数据为基础,以校验后的多年insar解译数据辅助,获取了鲁北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多年累积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鲁北平原年沉降速率大于50mm/a的地区面积502.73km^2,区内存在2个显著的沉降中心,一个位于德州市城区西北部张庄,地面累积沉降量超过1.3m,一个位于广饶县县城东北部,多年地面累积沉降量达1.605m,200mm沉降等值线圈闭面积14 904km^2,占鲁北平原区面积的34.34%。分析了鲁北平原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建立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相关关系,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地面沉降 沉降速率 累积沉降量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菏泽市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林 曾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35-2251,共17页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多尺度多维度系统探测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多维特征耦合划分村镇聚落类型。结论如下:①菏泽市村镇聚落总体表现为点位密度较高、规模普遍偏小、形状普遍规整,国土空间集约整治潜力巨大。②村镇聚落“三维”(点位、规模、形态)空间格局特征存在尺度差异性。市域尺度“三维”分布特征均存在一定空间异质性,但分异程度不明显;县域尺度“三维”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多元复杂,表现出以乡镇为单元的局域多样性;乡镇尺度“三维”特征均趋向统一均衡,呈现单中心结构和“同质性”特征。③以乡镇为划分单元,基于“三维”特征耦合形成八种村镇聚落类型,并尝试分类提出空间优化和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空间格局 类型划分 鲁西南地区 菏泽市 北方传统平原农区
原文传递
论西周外缘区域——建立在考古材料基础上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禇晓波 张童心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西周时期,今山东地区、南方的淮河—长江流域,太行山东侧的冀北平原和西部的泾河、渭河上游等四个地区构成西周外缘疆域。考古发现揭示,西周疆域的形成有以下策略与规律,即:分封建国、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占有领土,并通过王室与诸侯国的... 西周时期,今山东地区、南方的淮河—长江流域,太行山东侧的冀北平原和西部的泾河、渭河上游等四个地区构成西周外缘疆域。考古发现揭示,西周疆域的形成有以下策略与规律,即:分封建国、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占有领土,并通过王室与诸侯国的配合或诸侯国的自发行为进行领土的扩张;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分封边疆地区诸侯国,以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带,集中防卫力量于最有效的部位,保障西周王朝核心地带和王室的安全;武力征服之外,加强先进文化影响力的辐射,将土著族群吸纳进西周王国的政治体制之中,实现疆域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疆域 外缘区域 山东地区 淮河—长江流域 冀北平原 泾、渭河上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