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桑(Morus notabilis)枝条的药用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甄攀 倪刚 +3 位作者 郭伟强 史国茹 陈若云 于德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2,共6页
桑树的枝条是传统的中药材,以我国特有野生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的枝条为材料,提取分离药用化学成分。桑枝粉首先采用95%乙醇粗提、减压浓缩,然后分别用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C_(18)柱色谱、葡聚糖凝... 桑树的枝条是传统的中药材,以我国特有野生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的枝条为材料,提取分离药用化学成分。桑枝粉首先采用95%乙醇粗提、减压浓缩,然后分别用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C_(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以及制备型HPLC色谱仪等,对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富集和分离、纯化,共得到13种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以及与已有研究文献的相关信息对比分析,鉴定13种化合物分别为川桑素A(1)、桑辛素I(2)、桑呋喃B(3)、桑酮T(4)、桑酮C(5)、桑酮U(6)、5,5'-双丁氧基-2,2'-双呋喃(7)、异香草醛(8)、丁香醛(9)、东莨菪素(10)、反式-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川桑素L(13)。编号为2~13的12种化合物系首次从川桑中分离的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川桑素L)为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枝条 药用化学成分 色谱 波谱 川桑素L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 Fragments of 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 (LINEs) in the <i>Morus notabilis</i>Genome 被引量:1
2
作者 Bi Ma Youchao Xin +2 位作者 Lulu Kuang Fei Hou Ningjia He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7年第3期138-152,共15页
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fragments from LINE retrotransposons in the mulberry genome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heterogeneity, phylogeny, and chromosomal distribution. We amplified and characterized conserved domains... 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fragments from LINE retrotransposons in the mulberry genome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heterogeneity, phylogeny, and chromosomal distribution. We amplified and characterized conserved domains of the rt using degenerate primer pairs. Sequence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rt fragments were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rich in A/T bases. The sequence identity ranged from 31.8% to 99.4%. Based on sequence similarities, the rt fragm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eight groups. Furthermore, similar stop cod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among a series of clones in the same group indicated that they underwent a similar evolutionary process. Interestingly,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 rt fragments isolated from mulberry and 13 other plant species revealed that two distantly related taxa (mulberry and Paeonia suffruticosa) grouped together. It does not appear that this phenomenon resulted from horizontal transposable element transfe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rt fragment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subtelomeric and pericentromeric regions of the mulberry chromosomes, but that these elements were not abundant in the mulberry genome. Future studies will focus on the potential roles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 subtelomeric and pericentromeric regions of the mulberry gen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orus notabilis LINE RETROTRANSPOSONS Reverse Transcriptase CHARACTERIZATION Fluorescence in site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桑树NAC基因家族鉴定与生根粉处理下表达模式分析
3
作者 王艺琳 豆浩 +2 位作者 邓鹏 周鑫 权金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40,共12页
【目的】探究桑树NAC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研究1000 mg·L^(-1)生根粉(ABT)处理对该基因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桑树NAC转录因子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川桑NAC基因家族进行基因鉴定,并分析其理化性质... 【目的】探究桑树NAC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研究1000 mg·L^(-1)生根粉(ABT)处理对该基因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桑树NAC转录因子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川桑NAC基因家族进行基因鉴定,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树、蛋白三级结构及互作关系,并选用‘果桑大十’作为试验材料,经ABT处理后,分析其4个时期(10、20、30、40 d)NAC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桑树NAC基因家族共有92个成员,分为22个亚家族,亚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细胞核,且具有相似的保守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桑树NAC基因家族对激素具有较强的响应能力。蛋白三级结构显示同一亚家族的蛋白空间结构相似,且功能相同,这可能与其进化同源性有关。ABT处理后,NAC基因家族的表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而MnNAC91、MnNAC67、MnNAC28在对照组(CK)中呈现较高的表达水平。【结论】NAC基因家族功能相对稳定,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无明显变化;ABT可促进NAC基因家族表达,尤其是MnNAC75、MnNAC104、MnNAC7、MnNAC30、MnNAC101、MnNAC83、MnNAC1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与拟南芥的结构功能相似,推测对抗干旱胁迫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NAC基因家族 鉴定分析 生物信息 元件分析
下载PDF
桑树Aux/IAA基因家族鉴定与IBA处理下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曦 豆浩 +2 位作者 孙佳佳 孙慧娟 毕会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36-948,共13页
【目的】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桑树Aux/IAA基因家族成员,并研究在IBA处理下对该家族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桑树Aux/IAA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地川桑全基因组数据对桑树Aux/IA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包括... 【目的】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桑树Aux/IAA基因家族成员,并研究在IBA处理下对该家族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桑树Aux/IAA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地川桑全基因组数据对桑树Aux/IA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包括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系统进化树构建、基因结构分析、蛋白质三级结构及蛋白互作关联分析、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并以“强桑1号”扦插枝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1000 mg·L^(-1) IBA处理和清水对照处理,分析处理后10、20、30、40 d的MnAux/IAA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MnAux/IAA基因家族共有51个成员,分为8个亚家族,AtIAA基因家族分布在其中6个亚家族中;51个基因家族成员均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仅有1个成员无UTR;顺式作用元件表明,MnAux/IAA基因家族对光、激素、逆境胁迫等都有相应的调控作用;蛋白质同族进化序列的基因结构相似度较高,但族间差异较大;IBA处理后,47个基因表达量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基因MnAux/IAA34、MnAux/IAA33、MnAux/IAA32在表达量上有较大程度的下降。【结论】MnAux/IAA基因家族功能相对稳定,在家族进化过程中无明显变化;IBA具有促进Aux/IAA基因表达的作用;MnAux/IAA34、MnAux/IAA33、MnAux/IAA32与AtARF2同源性较高,推测具有调控叶片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Aux/IAA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the jasmonate biosynthetic and signaling pathways in mulberry(Morus notabilis) 被引量:3
5
作者 Qing Wang Bi Ma +4 位作者 Xiwu Qi Qing Guo Xuwei Wang Qiwei Zeng Ningjia H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63-672,共10页
Jasmonate (JA) is an important phytohormone regulating growth,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e in plants, particularly defense response against herbivorous insects. Recently, completion of the draft genome o... Jasmonate (JA) is an important phytohormone regulating growth,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e in plants, particularly defense response against herbivorous insects. Recently, completion of the draft genome of the mulberry (Morus notabilis) in conjunction with genome sequencing of silkworm (Bombyx mori)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this unique plant-herbivore interaction. Here, we identified genes involved in JA biosynthetic and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genome of mulberry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the majority of samples showing a tissue-biased expression pattern.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genes 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 (OPRs) and jasmonate ZIM-domain (JAZs) was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ulberry genome contains a relatively smal number of JA biosynthetic and signaling pathway genes. A gene encoding an&amp;nbsp;important repressor, MnNINJA, was identified as an alternative splicing variant lacking an 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associated amphiphilic repression motif. Having this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wil facilitate future functional study of JA-related genes pertaining to mulberry-silkworm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SMONATE mulberry (Morus notabilis) pathway silkwormCitation: Wang Q Ma B Qi x Guo Q wang x zeng Q He N (2014)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the jasmonatebiosynthetic and signaling pathways in mulberry (Morus notabilis). J
原文传递
唇鲮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30
6
作者 安苗 姜海波 +3 位作者 姜志强 李成仙 马珊 传永顺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2,共5页
采用常规测定方法分析了野生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12尾)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其体质量为(215.24±80.41)g。结果表明:唇鲮的含肉率为(75.64±4.16)%,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31±0.71)... 采用常规测定方法分析了野生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12尾)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其体质量为(215.24±80.41)g。结果表明:唇鲮的含肉率为(75.64±4.16)%,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31±0.71)%、(17.06±0.84)%、(1.51±0.084)%和(1.72±0.25)%。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的总质量分数为(82.45±0.90)%(占肌肉干重),其中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09±0.39)%,占总氨基酸总量的41.35%;4种鲜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31.26±0.37)%(占肌肉干重),占氨基酸总量的37.92%;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2.79。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4.21±0.27)%、(3.64±0.22)%,表明唇鲮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鲮 肌肉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下载PDF
桑树类甜蛋白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潮 韩利红 +4 位作者 宋培兵 王德琴 袁国芳 王海波 唐利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8-1006,共9页
为了全面分析桑树类甜蛋白家族基因特征,从桑树全基因组中鉴定类甜蛋白家族(Thaumatin-like protein,TLP)基因,并对基因结构和组成、蛋白质结构域和系统进化以及密码子使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筛选并鉴定了25个桑树TLP家族成员。多... 为了全面分析桑树类甜蛋白家族基因特征,从桑树全基因组中鉴定类甜蛋白家族(Thaumatin-like protein,TLP)基因,并对基因结构和组成、蛋白质结构域和系统进化以及密码子使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筛选并鉴定了25个桑树TLP家族成员。多数具有典型的索马甜家族标签和保守氨基酸残基。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2个TLP基因家族成员含有1个内含子,10个成员含有2个内含子,且内含子相位较保守。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桑树TLP分为8个聚类组,组内序列一致性较高。密码子偏性分析结果显示,桑树TLP家族基因密码子第3位的核苷酸使用偏性较弱,多数基因的进化主要是由碱基随机突变造成的,属于低表达基因,少数基因受自然选择压力影响,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在植物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类甜蛋白 系统进化 密码子偏性
下载PDF
单倍体川桑(M.notablis Schneid)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分化培养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茜龄 余亚圣 +3 位作者 何宁佳 赵爱春 曾其伟 余茂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5,共6页
川桑(M.notabilis Schneid.)是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山区的珍稀濒危单种桑树,资源稀少,单倍体,是桑树研究的重要材料.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培养川桑离体再生植株,保存川桑种质资源及展开桑树的基础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了选择外... 川桑(M.notabilis Schneid.)是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山区的珍稀濒危单种桑树,资源稀少,单倍体,是桑树研究的重要材料.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培养川桑离体再生植株,保存川桑种质资源及展开桑树的基础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了选择外植体、优化培养基成分和探讨生长调节物质对川桑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容易被污染、叶片只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以腋芽作为外植体大大降低了外植体的污染率,并且较好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丛生芽;植物生长调节剂TDZ、6-BA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是只有6-BA的培养基中没有丛生芽的发生;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2.0 mg/L+IAA0.02 mg/L+TDZ 0.1 mg/L+AgNO35.0 mg/L+蔗糖30 g/L+琼脂6.8g/L.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0%,丛生芽诱导率为85.7%.这为后续生根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外植体 愈伤组织 丛生芽 植物生长调节剂
原文传递
川桑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裕鹏 梁九波 +3 位作者 丁光宇 李文生 杨光伟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PI)主要参与蛋白酶活性的调节,植物SPI具有抵御病原菌侵染和昆虫取食危害的功能。通过比对MEROPS数据库以及保守氨基酸基序的分析,在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中鉴定到34个SPI蛋白。这些SPI蛋白可分为Kunitz、Se...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PI)主要参与蛋白酶活性的调节,植物SPI具有抵御病原菌侵染和昆虫取食危害的功能。通过比对MEROPS数据库以及保守氨基酸基序的分析,在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中鉴定到34个SPI蛋白。这些SPI蛋白可分为Kunitz、Serpin和PI-Ⅰ3个家族,依据氨基酸序列中的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又将Kunitz家族成员分为4类。氨基酸多序列比对表明Serpin和PI-Ⅰ家族成员在序列上相对保守。基于川桑根、皮、花、芽、叶的RNAseq数据量化的RPKM值分析发现不同类型SPI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存在差异,暗示川桑不同类型SPI行使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以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品种粤桑-69851的幼叶作为创伤处理材料,检测PI-Ⅰ家族的6个SPI基因对创伤诱导响应的表达模式,其中有4个基因不同程度地受到创伤诱导而上调表达,推测它们在桑树防御昆虫咬食危害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珠江水系唇鲮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庞世勋 王广军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 Peters)是珠江水系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文从唇鲮的形态特征、年轮特征、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繁殖习性以及食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唇鲮的年轮分为疏密型和切割型2种,新年轮形成期主要是在2~4月份;体... 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 Peters)是珠江水系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文从唇鲮的形态特征、年轮特征、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繁殖习性以及食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唇鲮的年轮分为疏密型和切割型2种,新年轮形成期主要是在2~4月份;体长(L)与鳞长(R)之间的关系可用R=0.1998L-0.7624表示,体长(L)与体重(W)之间的关系可用W=0.0236L2.9538表示;自然界中以3龄鱼为主;产卵季节为2~5月份,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相对怀卵量2350粒/g,绝对怀卵量为17575 料/ind;雌雄比例为1.91:1.唇鲮以摄食硅藻为主,对硅藻有较高的消化率,可达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鲮 珠江水系 生物学
下载PDF
美国薄壳山核桃警根瘤蚜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平 叶健 +3 位作者 曹霞 高瑾 勒栋梁 巨云为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警根瘤蚜是危害薄壳山核桃嫩叶的重要害虫之一.运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Morisita扩散型指数等7个常见的聚集度指标,分别对南京苗圃地的1年生与2~3年生美国薄壳山核桃苗上警根瘤蚜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 警根瘤蚜是危害薄壳山核桃嫩叶的重要害虫之一.运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Morisita扩散型指数等7个常见的聚集度指标,分别对南京苗圃地的1年生与2~3年生美国薄壳山核桃苗上警根瘤蚜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验证,还运用种群聚集均数概念分析警根瘤蚜的聚集度原因.结果表明,警根瘤蚜在2~3年生和1年生薄壳山核桃上虫瘿的分布型都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原因是不同的.其在2~3年生薄壳山核桃上聚集是由昆虫本身特性或由其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异质性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在1年生薄壳山核桃上个体聚集的原因是由某些环境因子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警根瘤蚜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警根瘤蚜种群动态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霞 叶健 +3 位作者 叶兼菱 徐维峰 高瑾 巨云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12,共4页
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是美国薄壳山核桃嫩叶尤其是苗期的重要害虫。为了摸清警根瘤蚜的发生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调查了南京地区警根瘤蚜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警根瘤蚜从4月下旬开始出现,5—6月虫瘿量呈不断增长态势,7—8... 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是美国薄壳山核桃嫩叶尤其是苗期的重要害虫。为了摸清警根瘤蚜的发生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调查了南京地区警根瘤蚜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警根瘤蚜从4月下旬开始出现,5—6月虫瘿量呈不断增长态势,7—8月新形成的虫瘿数量和活虫瘿数量最多,9月以后活虫瘿数量急剧减少直到本世代完成,至10月底活虫瘿基本消失。7—8月是警根瘤蚜发生的高峰期。此外,虫瘿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温度是决定警根瘤蚜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平均温度最高的7—8月也是虫瘿增长数和总数最多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根瘤蚜 薄壳山核桃 虫瘿 种群动态 温度
下载PDF
毛竹尖胸沫蝉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顺立 邓秀明 +3 位作者 蔡和谦 陈清林 张飞萍 吴晖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16,共3页
在对毛竹尖胸沫蝉为害毛竹新梢数量、每枝新梢的平均叶片数 ,以及毛竹不同径阶的株均叶片数进行测定的基础上 ,通过人工剪去新梢模拟危害 ,建立经济损失Y与危害程度X的回归模型 ,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毛竹尖胸沫蝉的防治指标为 2 60 5 7头
关键词 毛竹 尖胸沫蝉 防治指标
下载PDF
唇鲮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苗 潘光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第6期508-511,521,共5页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取鱼的肾细胞对唇鲮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唇鲮染色体数目2n=50,其中有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6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核型公式为2n=8m+10...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取鱼的肾细胞对唇鲮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唇鲮染色体数目2n=50,其中有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6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核型公式为2n=8m+10 sm+12 st+20 t,NF=68。与所属的野鲮亚科其他鱼类染色体核型比较,唇鲮是本亚科鱼类中相对原始的类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鲮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薄壳山核桃警根瘤蚜的防治初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宗庆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2期49-50,共2页
测定内吸性药剂吡虫啉、乐果和敌敌畏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noensis k.Koch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施用后警根瘤蚜的数量均大幅减少,防效均在91%以上,以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施药4个月后... 测定内吸性药剂吡虫啉、乐果和敌敌畏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noensis k.Koch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施用后警根瘤蚜的数量均大幅减少,防效均在91%以上,以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施药4个月后,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调控效应最好,株危害率和叶片危害率分别降低至3.3%和8.5%。生产上可选用6%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警根瘤蚜 防治 薄壳山核桃
下载PDF
川桑的种子萌发及染色体核型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轩亚辉 李杨 +2 位作者 王圣 向仲怀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7-960,共4页
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作为桑树基因组测序的桑种,是研究桑树染色体和功能基因的重要材料。将从四川省雅安市采集的野生川桑种子人工去皮后在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实现了野生川桑种子室内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种子... 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作为桑树基因组测序的桑种,是研究桑树染色体和功能基因的重要材料。将从四川省雅安市采集的野生川桑种子人工去皮后在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实现了野生川桑种子室内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种子萌发率高达85.7%。分别以萌发幼苗的叶片和根尖为材料,采用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鉴定,结果显示川桑幼苗组织体细胞有14条染色体,并组成7对,即2n=2x=14。川桑种子的室内萌发解决了进行川桑功能基因组研究时受材料限制的难题;染色体核型鉴定的结果验证了桑树染色体基数为7(x=7)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种子萌发 种皮剥除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竹尖胸沫蝉若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清林 程保 +1 位作者 陈顺立 林小媛 《武夷科学》 2000年第0期155-159,共5页
竹尖胸沫蝉若虫空间分布型属于负二项分布 ;聚集度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若虫是聚集分布 ;经测定M* =1.2 751+ 1.4 6 86 x,属于聚集分布。并用刀切法对 M*
关键词 毛竹尖胸沫蝉 空间格局 毛竹
下载PDF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es of cytochrome P450 genes in mulberry(Morus notabilis) 被引量:5
18
作者 Bi Ma Yiwei Luo +4 位作者 Ling Jia Xiwu Qi Qiwei Zeng Zhonghuai Xiang Ningjia H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87-901,共15页
Cytochrome P450 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physiologically important compounds in plants.These compounds often act as defense toxins to prevent herbivory.In the present study,a total of 174 P450 gene... Cytochrome P450 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physiologically important compounds in plants.These compounds often act as defense toxins to prevent herbivory.In the present study,a total of 174 P450 genes of mulberry(Morus notabilis C.K.Schn)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bioinformatics analyses.These mulberry P450 genes were divided into nine clans and 47 families and were found to be expressed in a tissue-preferential manner.These genes were compared to the P450 gene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Families CYP80,CYP92,CYP728,CYP733,CYP736,and CYP749 were found to exist in mulberry,and they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mulberry secondary metabolites.Analyses of the functional and metabolic pathways of these genes indicated that mulberry P450 genes may participate in the metabolism of lipids,o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s,xenobiotics,amino acids,cofactors,vitamins,terpenoids,and poiyketides.These result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mulberry P450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chrome P450 METABOLISM Morus notabilis pathway SILKWORM
原文传递
桑树叶片中不同环氧鲨烯环化酶类基因的表达与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光宇 梁九波 +6 位作者 王裕鹏 李文生 张少宇 刁杨洋 王刘清 来烽伟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5-792,共8页
由环氧鲨烯环化酶(OCS)催化的环化反应是氧化鲨烯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第一步反应。通过对野生桑种川桑(Morus notabilis)、栽培桑种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桑叶中不同OCS基因的表达分析及桑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检测,探究桑树... 由环氧鲨烯环化酶(OCS)催化的环化反应是氧化鲨烯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第一步反应。通过对野生桑种川桑(Morus notabilis)、栽培桑种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桑叶中不同OCS基因的表达分析及桑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检测,探究桑树中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通过与拟南芥(Arabidopis thaliana)的OCS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在川桑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12个OCS基因。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有9个OCS基因在川桑与广东桑的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MnPEN1、MnPEN2、MnPEN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个桑种的叶片中差异较明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川桑与广东桑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组成有着较大差异,川桑的叶片中含有较多的α-香树素,广东桑叶片中的羊毛甾醇含量明显较高;而与这2种化合物合成相关的MnLAS、MnPEN1、MnPEN2、MnPEN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个桑种之间也存在差异。推测在2个供试桑种的桑叶中,由于OCS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使相关三萜类化合物合成酶的活性不同,这是造成2个桑种桑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类化合物 环氧鲨烯环化酶基因 川桑 广东桑 半定量RT-PCR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福建绿竹链蚧生态学特性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开炬 詹祖仁 +3 位作者 陈锡桓 陈碧华 张龙华 杨林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在福建尤溪县调查了严重危害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is(Russell)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的发生与坡向、坡位、竹林密度、竹龄、竹秆高度、经营管理等关系密切;不同环境对生长发育影响较明显,在... 在福建尤溪县调查了严重危害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绿竹链蚧Bambusaspis notabilis(Russell)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的发生与坡向、坡位、竹林密度、竹龄、竹秆高度、经营管理等关系密切;不同环境对生长发育影响较明显,在阴湿竹林比干燥竹林发育要晚3~7 d,坡地干燥环境不同虫态自然死亡率均高于洼地阴湿环境,但阴湿环境害虫被寄生蜂寄生的比例较高;在竹秆上分布规律由害虫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所决定,虫情调查和标准地设置,要综合考虑竹秆的不同高度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竹龄、竹林密度和经营管理等因素取样。防治必须采取以生态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链蚧 生态学 绿竹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