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八倍体割手密84-268血缘F2群体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俞华先 安汝东 +9 位作者 董立华 桃联安 刘家勇 田春艳 经艳芬 郎荣斌 边芯 周清明 孙有芳 张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63,共15页
本研究以100份云南八倍体割手密84-268血缘F2群体创新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茎径、锤度、有效茎数、单茎重、蔗茎产量和糖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 本研究以100份云南八倍体割手密84-268血缘F2群体创新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茎径、锤度、有效茎数、单茎重、蔗茎产量和糖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7个农艺性状数据表现出较好的正态分布、变异较丰富,变异系数在9.91%~50.76%之间,其中糖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0.76%;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蔗茎产量与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为0.9282;糖产量主要由株高、茎径、锤度、单茎重和有效茎数5个因素决定,决定系数为0.9160;主成分分析将7个农艺性状综合为3个主要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6.985%,其中第一主成分即蔗茎产量糖分因子是最重要的因子,其贡献率达47.615%;在欧氏距离为6.00处将100份创新材料分为3类,结果与主成分得分结果一致,其中第Ⅰ类群的7个性状指标均优异,共筛选出15个优质材料,其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云割F218-226-7、云割F218-226-14、云割F218-226-89、云割F218-226-48、云割F218-226-96、云割F218-226-21、云割F218-226-43和云割F218-226-5等8份材料,可以进一步筛选作为亲本材料或后备核心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八倍体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八倍体小滨麦与缺体小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傅杰 徐霞 +3 位作者 杨群慧 陈漱阳 张安静 侯文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50-357,共8页
八倍体小滨麦与缺体小麦杂交和回交,其后代BC1F1与F2相比较,染色体分离范围小,有利于41条染色体类型的分离,若用异源双单体附加作父本与缺体回交,41条染色体类型的分离率还会提高2倍左右;单体代换在自交世代的传递率... 八倍体小滨麦与缺体小麦杂交和回交,其后代BC1F1与F2相比较,染色体分离范围小,有利于41条染色体类型的分离,若用异源双单体附加作父本与缺体回交,41条染色体类型的分离率还会提高2倍左右;单体代换在自交世代的传递率为31.91%,二体代换的分离率为19.37%,异染色体的丢失率为29.34%;二体代换在自交世代的传递率为85.26%,异染色体的丢失率为9.21%;PMCMI染色体构型为20.76”+0.31’+0.03"+0.01””,相对紊乱系数为0.01,2n=21”的细胞占86.09%。选育的二体代换系,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大穗、多花、优质、抗多种病害等滨麦的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八倍体小滨麦 缺体 小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赖草属三个八倍体和两个十二倍体物种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瑞武 周永红 +2 位作者 郑有良 丁春邦 吴卫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99-105,共7页
本研究报道了赖草属3个八倍体和2个十二倍体植物的核型。核型公式如下,含糊赖草(Leymusambiguus),2n=8x=56=42m(6SAT)+12sm(6SAT)+2st(2SAT);大赖草(L.racemosus),2n=8x=56=2M+46m+8sm;毛穗赖草(L.paboanus),2n=8x=56=42m+14sm(2SAT);... 本研究报道了赖草属3个八倍体和2个十二倍体植物的核型。核型公式如下,含糊赖草(Leymusambiguus),2n=8x=56=42m(6SAT)+12sm(6SAT)+2st(2SAT);大赖草(L.racemosus),2n=8x=56=2M+46m+8sm;毛穗赖草(L.paboanus),2n=8x=56=42m+14sm(2SAT);窄颖赖草(L.angustus),2n=12x=84=62m+22sm;卡瑞赖草(L.karelinii),2n=12x=84=72m+12sm。它们的核型属2A或2B型。其中前2种的八倍体核型和2个十二倍体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属 核型 八倍体 十二倍体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抗旱小麦品种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2 位作者 赵晓农 钟冠昌 穆素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8,共5页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通过连续选择选育出抗旱小麦品种小偃597。试验结果表明,小偃597抗旱,叶组织细胞膜的稳定性(7.6%),叶片持水力(51.60%)和叶组织相对含水量(77.06%)高。株高85cm,...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通过连续选择选育出抗旱小麦品种小偃597。试验结果表明,小偃597抗旱,叶组织细胞膜的稳定性(7.6%),叶片持水力(51.60%)和叶组织相对含水量(77.06%)高。株高85cm,白粒,角质,品质优。每公顷675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普通小麦 抗旱性 选育
下载PDF
八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傅杰 陈漱阳 +2 位作者 张安静 侯文胜 杨群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对八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及附加染色体的传递及丢失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BC1F1与F2相比较,染色体分离范围小,并且分离向染色体数目减少偏移,有利于43、44条染色体的分离;双单体附... 本文对八倍体小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及附加染色体的传递及丢失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BC1F1与F2相比较,染色体分离范围小,并且分离向染色体数目减少偏移,有利于43、44条染色体的分离;双单体附加和单体附加后代异染色体丢失严重,分别为65.79%和61.99%,双单体附加分离出单体附加占10.53%,单体附加的传递率为26.92%,单体附加后代分离出的二体附加为5.56%,二体附加自交世代中,异染色体的丢失率为29.03%,传递率为56.45%;PMCMI染色体构型为21.70Ⅱ+0.05Ⅰ+0.02Ⅲ+0.01Ⅳ,2n=22Ⅱ的细胞占88.96%。选育的附加系及具42条染色体的株系,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大穗、大粒、优质、抗病等滨麦的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滨麦 小麦 杂种后代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缺体回交法”选育普通小麦异代换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学勇 李振声 陈漱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6期420-429,共10页
利用从蓝单体自交分离得到的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缺72180、缺天选15)作母本与3个不同的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84、小偃7631和小偃78829)杂交,再以缺体作为轮回亲本,从F_1或F_2开始连续回交1—2次,在回交中,缺体无论作父本或母本都得到了... 利用从蓝单体自交分离得到的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缺72180、缺天选15)作母本与3个不同的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84、小偃7631和小偃78829)杂交,再以缺体作为轮回亲本,从F_1或F_2开始连续回交1—2次,在回交中,缺体无论作父本或母本都得到了异代换系,并且发现:(1)在回交过程中,用缺体作母本比作父本更为有效;(2)F_1自交,在F_2群体中选择生长比较正常,染色体数比较少的植株回交,比F_1作母本直接回交效果更好。并对所得的异代换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发现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2n=42) 4E染色体(以下用4Ei表示)、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clongatum 2n=70)的4E染色体(带蓝粒基因,以下用4Ee表示)和4F染色体(带毛叶基因,以下用4Fe表示)均能正常补偿小麦4D染色体。异代换系生长旺盛,育性正常。初步总结了缺体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回交过程中异代换系的形成规律,证明了“缺体回交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八倍体小偃麦等人工合成的新物种,以选育普通小麦异代换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缺体 回交 八倍体 异代换系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钟冠昌 穆素梅 +2 位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王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创造了一些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选育出一个特早熟、矮秆、抗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早优504”。总结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育种程序。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普通小麦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八倍体小滨麦的形成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傅杰 陈漱阳 张安静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17-323,共7页
通过普通小麦(AABBDD 2n=42)与滨麦(JJNN 2n=28)杂种幼胚培养,获得F_17株(ABDJN 2n=35)。用秋水仙碱处理分蘖节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得到11粒种子。幼胚培养后得到BC_1F_17株(AABBDDJN 2n=56)。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至BC_1F_0代,获得3种穗型... 通过普通小麦(AABBDD 2n=42)与滨麦(JJNN 2n=28)杂种幼胚培养,获得F_17株(ABDJN 2n=35)。用秋水仙碱处理分蘖节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得到11粒种子。幼胚培养后得到BC_1F_17株(AABBDDJN 2n=56)。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至BC_1F_0代,获得3种穗型的八倍体小滨麦(AABBDDJJ或AABBDDNN)。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2—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2n=28Ⅱ的细胞占45.38—48.89%,染色体构型为1.69Ⅰ+27.07Ⅱ+0.06Ⅲ。株高89—105厘米;穗长13—16厘米;小花数96—108个;籽粒红色、大粒、不饱满,千粒重44.5—51克;自交和天然结实率分别为27.70—54.58%,49.48—58.63%;成熟期偏晚;耐寒耐旱;抗条锈、秆锈、叶锈、赤霉和白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麦 八倍体 小麦 细胞 遗传学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1 位作者 赵晓农 钟冠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7,32,共4页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普通小麦 杂交育种 品质育种 远缘杂交 亲本选配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洪刚 孔令让 +1 位作者 姜丽君 张德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8-512,共5页
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和普通小麦烟农15的六个不同杂种世代为材料,研究了自交和回交对杂种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但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中偃麦草染... 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和普通小麦烟农15的六个不同杂种世代为材料,研究了自交和回交对杂种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但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中偃麦草染色体丢失更快;回交后代PMC MI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平均交叉结数减少,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遗传重组;自交和回交世代中小偃麦类型、中间类型和小麦类型出现频率明显不同,回交能显著提高后代中倾小麦类型的频率,明显改善杂种后代的农艺性状。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新种质和新品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 回交 八倍体小偃麦 小麦 染色体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八倍体小滨麦染色体组构成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献平 傅杰 +2 位作者 张相岐 景建康 文玉香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6期582-586,共5页
应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 6种类型的八倍体小滨麦 (octoploidTritileymus)的染色体组构成进行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6种八倍体小滨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5 6。用滨麦 (Leymusmollis (Trin .)Hara) (染色体组为J... 应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 6种类型的八倍体小滨麦 (octoploidTritileymus)的染色体组构成进行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6种八倍体小滨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5 6。用滨麦 (Leymusmollis (Trin .)Hara) (染色体组为JJNN)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时 ,M842_4、M842_8、M842_12、M842_13和M842_16等 5种类型八倍体小滨麦的体细胞中都有 14条滨麦染色体 ,其染色体组成为 2n =5 6 =42Ta +14Lm (Ta =小麦染色体 ,Lm =滨麦染色体 )。M842_10中只有 12条滨麦染色体 ,其染色体组成为 2n =5 6 =44Ta +12Lm。用新麦草 (Psathyrostachysjuncea (Fisch .)Nevski) (染色体组为NN)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时 ,M842_4、M842_8、M842_10、M842_12和M842_16的结果与用滨麦DNA作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相同。而M842_13只在 14条染色体上显示较弱的杂交信号 ,与小麦(TriticumaestivumL .)_灯芯偃麦草 (Agropyronjunceum (L .)Beauv .)双二倍体 (染色体组为AABBDDJJ)的原位杂交结果相似。由此推断 ,M842_4、M842_8、M842_12和M842_16的染色体组构成为AABBDDNN ,M842_10的染色体组构成为AABBDDNN +2Ta - 2Lm (N) ,而M842_13的染色体组构成为AABBDDJJ。还对八倍体小滨麦的应用价值和八倍体小滨麦中滨麦染色体的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滨麦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组构成 遗传
下载PDF
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新龙 苏火生 +3 位作者 刘洪博 马丽 徐超华 范源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82-1386,共5页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八倍体割手密资源,选取采自云南的30份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依据6个产量和3个品质相关性状数据,对其性状变异系数、性状间及与海拔纬度相关性和材料间聚类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八倍体割手密资源,选取采自云南的30份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依据6个产量和3个品质相关性状数据,对其性状变异系数、性状间及与海拔纬度相关性和材料间聚类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品质性状丰富,其中单茎重和叶宽最为丰富;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茎径、叶长与海拔和纬度都呈显著负相关,而单茎重仅与纬度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但与海拔和纬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依据产量和品质性状的DIST遗传距离聚类结果,在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上可将所有研究材料分别聚为5个类群和4个类群,其中植株大小、蔗糖分、纤维分对类群的划分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 割手密 相关性 聚类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不同需水性小麦气孔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魏爱丽 畅志坚 +1 位作者 邢勇 李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27-1731,共5页
在温室大棚中对八倍体小偃麦(TAI 7045、中1)和不同需水性普通小麦(晋麦66、晋麦67、晋麦70和晋太170)开花期的气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八倍体小偃麦的气孔频率显著低于高水肥小麦晋麦66(P<0.01),而与中水... 在温室大棚中对八倍体小偃麦(TAI 7045、中1)和不同需水性普通小麦(晋麦66、晋麦67、晋麦70和晋太170)开花期的气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八倍体小偃麦的气孔频率显著低于高水肥小麦晋麦66(P<0.01),而与中水肥及抗旱性小麦的差异不显著(P>0.05);八倍体小偃麦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P<0.05),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高水肥品种晋麦66造成的,虽然八倍体小偃麦的气孔导度和羧化效率高于普通小麦,但差异不显著;光合速率与气孔频率呈负相关,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普通小麦 气孔特性
下载PDF
不同倍性烟草杂交获得六倍体烟草植株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烨昕 党江波 +4 位作者 刘超 吴天姣 汪卫星 郭启高 梁国鲁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4,共5页
以本实验室自行创制的云烟87八倍体(2n=8x=96)为母本,L-8四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成功获得烟草六倍体(2n=6x=72)植株。经观察统计其花器官特征,花粉特征,并通过体外萌发及杂交试验对其育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烟草六倍体花蕾和花药明... 以本实验室自行创制的云烟87八倍体(2n=8x=96)为母本,L-8四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成功获得烟草六倍体(2n=6x=72)植株。经观察统计其花器官特征,花粉特征,并通过体外萌发及杂交试验对其育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烟草六倍体花蕾和花药明显大于云烟87四倍体×L-8四倍体杂交组合四倍体(简称四倍体杂种)后代的花蕾和花药,但花粉量较少;其花粉体外萌发率仅9.78%,明显低于四倍体杂种;六倍体花粉在六倍体及云烟87四倍体柱头上只极少量萌发并穿过花柱;以六倍体为父本,与云烟87四倍体烟草品种杂交以及六倍体自交,不能坐果;而以六倍体为母本、云烟87四倍体为父本可得到一定量种子,其单果种子数与杂种四倍体作母本、云烟87四倍体为父本时差异不大,但发芽率只有21.2%。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六倍体植株作父本不育,而作母本具有一定的育性,后续研究利用中可将其用作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六倍体 八倍体 花粉 育性
下载PDF
Rht12导入八倍体小黑麦及其对小黑麦株高、单株分蘖数和种子饱满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治军 吕知敏 +3 位作者 童庆娟 海林 刘淑芬 张茹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47-751,共5页
Rht12是位于5A染色体上的显性矮秆基因.用带有该基因的普通小麦Bezostaya 1、Mercia作矮源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回交,经自交和染色体数镜检及田间、室内选择,将Rht12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获得了染色体数56的矮秆八倍体小黑麦株.在八倍... Rht12是位于5A染色体上的显性矮秆基因.用带有该基因的普通小麦Bezostaya 1、Mercia作矮源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回交,经自交和染色体数镜检及田间、室内选择,将Rht12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获得了染色体数56的矮秆八倍体小黑麦株.在八倍体小黑麦遗传背景下,基因型纯合(Rht12Rht12)时降秆能力约为41.2%,杂合(Rht12rht12)时约为31.0%.小黑麦遗传背景对该基因有修饰作用.该基因增强了八倍体小黑麦的分蘖力,延迟了熟期,对籽粒饱满度有不利影响,尚需继续回交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基因 Rht12 八倍体 小黑麦 株高 黑麦
下载PDF
异细胞质在八倍体小黑麦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聪芬 周春江 +2 位作者 王翠亭 许景升 李集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9,F003,共5页
利用 1 5个异细胞质中国春及对照中国春分别与黑麦杂交 ,结实率有所不同 ;出苗率差异显著 ;异细胞质对 F1 减数分裂中期 染色体配对有影响 ,( Ae.sharonesis)和 ( Ae.bicornis)细胞质分别促进和抑制中国春与黑麦 F1 部分同源染色体配... 利用 1 5个异细胞质中国春及对照中国春分别与黑麦杂交 ,结实率有所不同 ;出苗率差异显著 ;异细胞质对 F1 减数分裂中期 染色体配对有影响 ,( Ae.sharonesis)和 ( Ae.bicornis)细胞质分别促进和抑制中国春与黑麦 F1 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用八倍体小黑麦回交 F1 ,回交结实率差异显著。t检验表明 ,异细胞质对 F1 产生有功能雌配子有影响。继续用八倍体小黑麦回交 ,得到四种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 ,细胞学观察表明 :减数分裂不稳定 ,多价体明显增多。利用 ( Ae.juvenalis)、( T.timopheevi)等 4种细胞质可以将黑麦中有益基因直接转移给小麦 ,而 ( Ae.bicorn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细胞质 中国春 黑麦 部分同源染色体 有功能雌配子 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 育种
下载PDF
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八倍体小偃麦的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小虎 周印富 +4 位作者 张志雯 陈于和 马为民 贺字典 王洪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6-690,共5页
为了选育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桥梁种质材料,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中选育的3个小偃麦材料山农TE0537、TE0524和山农TE0543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山农TE0537农艺性状较好,... 为了选育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桥梁种质材料,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中选育的3个小偃麦材料山农TE0537、TE0524和山农TE0543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山农TE0537农艺性状较好,其主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对白粉病免疫,高抗条锈病,具有高度的细胞学稳定性,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6,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8II;山农TE0524和山农TE0543对白粉病、条锈病均表现为高抗,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5,PMC MI平均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n=2.32I+26.22Ⅱ+0.06Ⅳ和2n=1.20I+26.90Ⅱ,在细胞学上尚不稳定。研究表明,3个小偃麦材料是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良好抗源,在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八倍体小偃麦 白粉病 条锈病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和普通小麦旗叶及叶鞘光合日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爱丽 高贵喜 +3 位作者 詹海仙 魏迎冬 畅志坚 黄花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以温室大棚中栽培的普通小麦‘中国春’(对照)及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染色体组为ABDE1)、‘小偃693’(染色体组为ABDF1)为材料,采用TPS-1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及FMS-2荧光仪测定了开花期旗叶和叶鞘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荧光... 以温室大棚中栽培的普通小麦‘中国春’(对照)及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染色体组为ABDE1)、‘小偃693’(染色体组为ABDF1)为材料,采用TPS-1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及FMS-2荧光仪测定了开花期旗叶和叶鞘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以揭示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旗叶及其叶鞘的光合作用差异。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中国春’的旗叶和叶鞘光合作用均有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于上午11:00左右出现高峰,午间下降,下午又呈现上升趋势,且‘小偃693’叶片在上午时上升较快;气孔导度和荧光参数Fv/Fm、Fv/F0、ΦPSⅡ、ETR的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相似,而NPQ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材料间表现为八倍体小偃麦高于普通小麦‘中国春’,器官间表现为旗叶高于相应叶鞘,而‘小偃693’的叶鞘和‘中国春’叶片的相似。研究发现,八倍体小偃麦旗叶和叶鞘的光合效率优于普通小麦‘中国春’;‘小偃693’的光合效率因其较高的光反应活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叶鞘的光合能力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旗叶 叶鞘 光合日变化
下载PDF
十个八倍体小偃麦的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亓晓蕾 鲍印广 +4 位作者 李兴锋 钱兆国 王瑞霞 吴科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7-973,共7页
培育新的八倍体小偃麦,对于利用偃麦草遗传物质进行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选育出的10个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56、山农TE259、山农TE261、山农TE262... 培育新的八倍体小偃麦,对于利用偃麦草遗传物质进行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对从中间偃麦草与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选育出的10个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256、山农TE259、山农TE261、山农TE262、山农TE263、山农TE265、山农TE266、山农TE267-1、山农TE270和山农TE274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结果表明,10个八倍体小偃麦绝大多数单株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个别单株含有54或55条染色体;大多数2n=56单株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构型为2n=28II,少数花粉母细胞存在单价体、三价体或四价体,后期I染色体可均等分向两极,仅有极少数细胞出现染色单体提前分离等现象;10个八倍体小偃麦均含有普通小麦的全套染色体和中间偃麦草的1个混合染色体基组,其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是由来自中间偃麦草3个不同染色体基组的染色体构成的混合染色体基组,其染色体构成分别为2St+8J^S+2J+2J-St、2St+8J^S+4J、2St+8J^S+2J+2J-St、2St+8J^S+2J+2J-St、2St+8J^S+2J+2J-St、6St+4J^S+2J+2J-St、4St+6J^S+2J+2J-St、2St+8J^S+4J、2St+8J^S+4J和4St+6J^S+4J,与目前已报道的八倍体小偃麦均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这些新型八倍体小偃麦的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八倍体小偃麦 GISH 染色体构成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其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延滨 祁适雨 +3 位作者 肖志敏 白瑞珍 高智 韩方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异源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在国内外被广泛用做三锈、黄矮病的抗原材料.但其品质上的优异特性一直没有被搞清并加以利用.利用SDS—PAGE分析了中1-中7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它们的染色体组构成,并探讨了中1-中7在... 异源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在国内外被广泛用做三锈、黄矮病的抗原材料.但其品质上的优异特性一直没有被搞清并加以利用.利用SDS—PAGE分析了中1-中7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它们的染色体组构成,并探讨了中1-中7在优质麦育种过程中的应用和后代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 偃麦 麦谷蛋白 染色体组 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