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Phytochemical Content and Antidiabetic Potential Investigations of <i>Panda oleosa</i>(Pierre) Used in Kisangani Areas
1
作者 Frédéric Katemo Muhoya Justin Ntokamunda Kadima +3 位作者 Njakarinala Ranarivelo Michel Frédérich Philippe Hubert Roland Marini Djang’eing’a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年第9期564-581,共18页
Panda oleosa Pierre (POP), a tropical plant tree, has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Kisangani city and around to treat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diabetes and HIV/AIDs.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hemical ... Panda oleosa Pierre (POP), a tropical plant tree, has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Kisangani city and around to treat various diseases including diabetes and HIV/AIDs.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OP extracts while setting up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for their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anti-hyperglycemic potential of trunk bark aqueous extracts of POP. Common chemical reactions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main secondary metabolic groups.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set up several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of water and alcoholic extracts while evaluat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served to induce hyperglycemia in a rabbit model. The extracts were given as 25 mg/kg, 50 mg/kg, and 100 mg/kg body weight, 30 minutes before loading animals with glucose 4 g/kg.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various times: just before extracts (T-30), before (T0) and after glucose load (T30, T60, T120, and T180). Blood glucose levels were measured with One Touch Glucometer. The identification test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saponins (3.58%), tannins (5%);alkaloids, quinones, flavonoids, and terpenes sterols could not be formerly detected by the reagents used. Interesting chromatographic spots were observed whose behaviors are of catechic tannin proanthocyanes. The extract significantly reduced glucose levels in dose dependent manner as compared to control and glibenclamide reference groups. The average of mean percentage of reduction in glucose level at T120 with the extract 100 mg/kg was close to that of glibenclamide 0.25 mg/kg (49% and 40.2%). These findings back the traditional use of the plant to treat diabetic patients and constitute a foundation for an extensive study to find a new antidiabetic phytho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DA oleosa Forest Tree PHYTOCHEMICAL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Phythomedicine ANTIDIABETIC Effect Rabbit
下载PDF
Phytochemical Study and Evaluation of the Antiradical Activity of Extracts of Oleaginous Seeds of Panda oleosa and Isolona hexaloba from Gabon
2
作者 M.-A. N’negue ép Mezui-Mbeng Darina Medza +4 位作者 Prosper Edou Engonga Ognane Bikoro Lié Lyne Mengome Nestor Engone Abougone Sophie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22年第2期165-180,共16页
Our study focused on phytochemical tests and evaluation of the anti-free radical activity of seed extracts of two oleaginous plants from Gabon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or as condiments: Panda oleosa and Isolona he... Our study focused on phytochemical tests and evaluation of the anti-free radical activity of seed extracts of two oleaginous plants from Gabon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or as condiments: Panda oleosa and Isolona hexaloba. The extra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maceration with solvents of increasing polarity: cyclohexane, trichloroethylene, acetone, ethanol and finally distilled water. The total yields of the extracts are about 69.50% for Panda oleosa and 34.28% for Isolona hexaloba. The phytochemical tests carried out on the extracts of the seeds of Panda and Isolona highlight in both seeds the presence of alkaloids, polyphenols, triterpenes, carotenoids, reducing compounds, flavonoids, total sugars, coumarins, anthraquinones, free quinones, free anthracene derivatives, and terpenoids. Isolona seeds also contain leucoanthocyanins, sterols, cardiac glycosides and saponins. Phytochemical tests revealed the absence of tannins and mucilage in both seeds.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scavenging the free radical cation of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 with gallic acid as the reference antioxidant. The results of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the aqueous and ethanolic extracts of both seeds showed that the aqueous extracts were more active than the ethanolic extracts. The IC50s of the aqueous and ethanolic extracts of Panda seeds are 40 and 60 μg·mL<sup>-1</sup>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the aqueous and ethanolic extracts of Isolona are 37.5 and 95 μg·mL<sup>-1</sup> respectively. Gallic acid, the reference antioxidant (IC50 = 0.37 μg·mL<sup>-1</sup>) is about 10 times more active than the aqueous extracts of both seeds, 16 times more active than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Panda and 25 times more active than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Isol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da oleosa Isolona hexaloba Oleaginous Seeds EXTRACTS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Antiradical Activity ABTS-+ Gallic Acid
下载PDF
Brine shrimp lethali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the bark of Schleichera oleosa
3
作者 Laxman Pokhrel Bigyan Sharma Gan B.Bajracharya 《Journal of Coastal Life Medicine》 2015年第8期645-647,共3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ntibacterial efficacy and brine shrimp toxicity of extracts(hexane,dichloromethane,ethyl acetate,methanol and water)obtained from the bark of Schleichera oleosa.Methods:The powdered bark s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ntibacterial efficacy and brine shrimp toxicity of extracts(hexane,dichloromethane,ethyl acetate,methanol and water)obtained from the bark of Schleichera oleosa.Methods:The powdered bark sample was Soxhlet extracted sequentially in hexanes,dichloromethane,ethyl acetate,methanol and water.Antibacterial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following the agar diffusion method and amoxicillin disc was used as a reference.Slightly modified Meyer’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oxicity of the extracts in brine shrimps.Results:Among the nine bacterial strains tested,the methanolic and aqueous extracts showed promising antibacterial efficacy against Serratia marcescens,Eschera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 and Micrococcus luteus.None of the extracts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toxic to brine shrimps.Conclusions: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low brine shrimp toxicity of methanolic and aqueous extracts can provide new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leichera oleosa Extract ANTIBACTERIAL POTENCY TOXICITY
原文传递
油茶籽脱壳机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0
4
作者 黄凤洪 李文林 +1 位作者 夏伏建 钮琰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7-151,共5页
采用挤压和碾磨原理以及风筛复合分离原理设计开发出了油茶籽脱壳机。油茶籽含水率和辊筒线速度是影响脱壳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的脱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含水率5%~20%,辊筒线速度8.90~10.00m/s,在此工艺条件下,油茶籽脱壳率... 采用挤压和碾磨原理以及风筛复合分离原理设计开发出了油茶籽脱壳机。油茶籽含水率和辊筒线速度是影响脱壳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的脱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含水率5%~20%,辊筒线速度8.90~10.00m/s,在此工艺条件下,油茶籽脱壳率≥98.5oA,仁中含壳≤4%、壳中含仁≤1%。油茶籽脱壳机成功投入了生产实践应用,获得了质量优良的油茶籽油和脱壳油茶籽饼粕,提高了油茶籽加工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脱壳机 油萘籽油 油萘籽饼粕
下载PDF
超滤膜法提取精制油茶皂甙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曹万新 武丽荣 +1 位作者 史宣明 魏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5-57,共3页
油茶皂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 ,可做洗涤剂和农药的原料。在小试基础上 ,采用膜技术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了生产性研究 ,确定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和设备。最终工艺路线为 :油茶饼粕→粉碎→浸提→浆渣分离→絮凝→离心分离 (或... 油茶皂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 ,可做洗涤剂和农药的原料。在小试基础上 ,采用膜技术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了生产性研究 ,确定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和设备。最终工艺路线为 :油茶饼粕→粉碎→浸提→浆渣分离→絮凝→离心分离 (或板框过滤 )→预滤→精滤→超滤→喷雾干燥→成品。用上述工艺生产的产品纯度可达 8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法 提取 精制 油茶皂甙
下载PDF
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5
6
作者 刘国清 田秉漳 +1 位作者 皮执民 刘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蜈蚣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开拓抗肿瘤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蜈蚣油性提取液加入至肝癌细胞株中一起培养 ,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2 .2± 8) % ,碘化油及对照... 目的 :探讨蜈蚣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开拓抗肿瘤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蜈蚣油性提取液加入至肝癌细胞株中一起培养 ,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2 .2± 8) % ,碘化油及对照组抑制率为 (5 3.4± 3) %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蜈蚣油性提取成份对肝癌细胞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昊蚣 油性提取液 肝癌细胞 增殖抑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红花油茶果的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华 谭惠元 罗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中的主要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红花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茶籽仁的子叶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干基)含量为60.3%,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8....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中的主要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红花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茶籽仁的子叶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花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干基)含量为60.3%,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8.8%,茶皂素(干基)含量为10.34%;红花油茶籽壳中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2.5%,粗纤维(干基)为73.4%,茶皂素(干基)含量为4.08%;红花油茶果的果皮中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4.0%,粗纤维(干基)为31.1%,茶皂素(干基)含量为20.05%。脂肪酸组成测定表明,红花油茶籽油属油酸型油脂,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油茶果 主要成分 毛细管气相色谱 细胞形态
下载PDF
红花油茶的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佳 周建平 谭惠元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参考,主要分析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脂肪酸组成,并对其两种茶籽仁的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风干红花油茶籽仁中的粗脂肪含量为63.3%,粗蛋白质含量为8.8%,茶皂素含量为13.34%,其...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参考,主要分析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脂肪酸组成,并对其两种茶籽仁的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风干红花油茶籽仁中的粗脂肪含量为63.3%,粗蛋白质含量为8.8%,茶皂素含量为13.34%,其中粗脂肪含量比普通茶籽仁高出15%以上。风干后的红花油茶籽壳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粗纤维,含量达到78.4%。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红花油茶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油茶果 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细胞形态
下载PDF
久树开花结实习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昆 孙永玉 +1 位作者 杨成源 韦宏游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久树引种到云南干热河谷区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其植株开花率约30%,19 2%开雄花,10 8%开杂性花;风媒为主;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结果率为开花数的39 9%,存果率仅为开花数的6 3%,大量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是3—4月的河谷大... 久树引种到云南干热河谷区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其植株开花率约30%,19 2%开雄花,10 8%开杂性花;风媒为主;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结果率为开花数的39 9%,存果率仅为开花数的6 3%,大量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是3—4月的河谷大风和雨季初期的大风降雨;在元江河谷区于7月下旬至8月初可采种,其它地方稍晚。久树种子育苗需对种皮进行处理,机械破壳是目前最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育苗地要选择光照和通风好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虫 久树 开花结实 育苗技术
下载PDF
斑苦竹笋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波 汪奎宏 +2 位作者 刘鹏 李琴 何奇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1,共4页
对斑苦竹(Arundinaria oleosa)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斑苦竹笋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4.83%,在几种常见的竹笋中含量最高;脂肪含量为3.43%,低于常食竹笋;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磷含量最高(6 853.50 mg/kg),其次为镁和钙,分别... 对斑苦竹(Arundinaria oleosa)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斑苦竹笋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4.83%,在几种常见的竹笋中含量最高;脂肪含量为3.43%,低于常食竹笋;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磷含量最高(6 853.50 mg/kg),其次为镁和钙,分别为2 009.14 mg/kg和1 029.25 mg/kg;斑苦竹笋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384.1 mg/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占氨基酸总量的36.35%。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斑苦竹笋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74.84,其营养价值优于常见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苦竹笋 营养成分 分析与评价
下载PDF
油茶籽油甘三酯组成的NARP-HPLC-EISD分析及其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进英 钟海雁 +1 位作者 冯纳 周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0,共7页
油茶籽油甘三酯在优化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在14种甘三酯中含量水平前三的分别为OOO+SLO(74.21%)、OOP(10.64%)和OOL+SLL(5.19%)。方差分析表明来自不同产地的油茶籽油甘三酯分布情况存在差异。油茶籽油在深层煎炸过程(180℃)中甘三酯的... 油茶籽油甘三酯在优化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在14种甘三酯中含量水平前三的分别为OOO+SLO(74.21%)、OOP(10.64%)和OOL+SLL(5.19%)。方差分析表明来自不同产地的油茶籽油甘三酯分布情况存在差异。油茶籽油在深层煎炸过程(180℃)中甘三酯的总体损失率为47.85%,ECN40、ECN_(42)、ECN_(44)、ECN_(46)、ECN_(48)和ECN_(50)区的甘三酯损失率分别为86.73%、91.52%、75.97%、45.01%和55.30%。LLL和PPL历经40 h煎炸后完全降解。与深层煎炸油样相比,加热(180℃)样品中甘三酯的降解程度相对降低。偏相关分析表明油茶籽油甘三酯在深层煎炸过程中的降解速率与极性组分的生成速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甘三酯 无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高温处理
下载PDF
紫胶蚧寄生对久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又清 王绍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研究一个世代中紫胶蚧KerrialaccaKerr寄生对久树(Schleicheraoleosa(Lour)Oken)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胶蚧寄生对整株寄主植物(久树)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被寄生的植株与对照植株之间,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幅增长比例相差2%~4%。... 研究一个世代中紫胶蚧KerrialaccaKerr寄生对久树(Schleicheraoleosa(Lour)Oken)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胶蚧寄生对整株寄主植物(久树)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被寄生的植株与对照植株之间,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幅增长比例相差2%~4%。紫胶蚧寄生对被寄生枝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长度和枝径的增长小于未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未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表面积增加的幅度比被紫胶蚧寄生的枝条的表面积增加幅度大17%。紫胶蚧寄生对枝条和整株植物的生长影响不一样,反应了紫胶蚧和寄主植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采取的防御和反防御机制。对于寄主植物而言,被寄生的枝条合成的营养成分有部分被紫胶蚧吸收,生长受到影响,如果被寄生过量,甚至会死亡;而对于整株植物而言,在害虫侵袭下,会出现超补偿行为,生长量超过未被寄生的植株。对于紫胶蚧,寄主植物这种防御行为对种群繁衍有利,其他未被寄生的枝条的超补偿生长,为紫胶蚧后代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研究紫胶蚧寄生对久树生长的影响,为充分利用紫胶蚧种虫和寄主植物资源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蚧 久树 寄主植物 寄生 生长
下载PDF
栽培条件与油茶籽品质相关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洋 李保国 +1 位作者 王森 钟秋平 《经济林研究》 2009年第4期108-113,共6页
为给油茶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详细介绍了油茶籽中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品质要素,综述了无性系选择、栽培区域、栽培措施、茶籽外部形态与品质的相关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目前改善油茶籽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为给油茶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详细介绍了油茶籽中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品质要素,综述了无性系选择、栽培区域、栽培措施、茶籽外部形态与品质的相关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目前改善油茶籽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品质 良种选育 脂肪酸
下载PDF
紫胶虫优良寄主植物久树的繁殖技术
14
作者 孙永玉 李昆 陈晓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综述了紫胶虫优良寄主植物及久树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特别是久树的种类、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与进展 ,提出了寄主植物无性繁殖研究的思路和对策 。
关键词 紫胶虫 寄主植物 久树 繁殖技术 品种类型 生物学 生理学 生态学 无性繁殖
下载PDF
油茶籽高光谱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15
作者 罗亚辉 蒋蘋 廖敦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主要完成了在PC机上基于Visual Basic 6.0的油茶籽高光谱检测系统软件开发,该软件首先读取高光谱文件(Viewspec Pro专业软件处理后的.txt文件),选取有效高光谱数据,然后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及敏感波段的提取,并采用敏感波段高光谱... 主要完成了在PC机上基于Visual Basic 6.0的油茶籽高光谱检测系统软件开发,该软件首先读取高光谱文件(Viewspec Pro专业软件处理后的.txt文件),选取有效高光谱数据,然后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及敏感波段的提取,并采用敏感波段高光谱数据结合已经建立的高光谱模型,对油茶籽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成分含量进行检测,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存储,从而实现了对油茶籽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简单、实时、快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高光谱 脂肪酸 软件
下载PDF
紫胶蚧优良寄主植物久树的繁殖栽培与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品周 李昆 +1 位作者 孙永玉 陈又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8,共5页
以紫胶蚧优良寄主植物久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其种子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枝条利用及紫胶蚧在寄主植物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破壳处理可极大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在开春(3月)采用容器育苗,雨季初期(6—7月上旬)造林;造林... 以紫胶蚧优良寄主植物久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其种子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枝条利用及紫胶蚧在寄主植物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破壳处理可极大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在开春(3月)采用容器育苗,雨季初期(6—7月上旬)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的山坡中、下部,阳坡效果更好;雨季前松土除草和追施氮肥相结合,可明显促进幼树生长;久树是紫胶蚧最优良寄主植物,冬、夏代放养结果稳定,既适于保种又适宜产胶,寄主植物每年可利用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树 造林 利用
下载PDF
海南岛白花油茶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洲辰 吴友根 +2 位作者 戴俊 周开兵 胡新文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对海南岛白花油茶(Camellia oleosa Rehd.)生物学特征和花粉粒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岛白花油茶为常绿灌木或中小乔木,树皮光滑呈灰褐色,嫩枝有粗毛,单叶互生,叶片呈深绿色,革质光滑,叶形卵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尖... 对海南岛白花油茶(Camellia oleosa Rehd.)生物学特征和花粉粒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岛白花油茶为常绿灌木或中小乔木,树皮光滑呈灰褐色,嫩枝有粗毛,单叶互生,叶片呈深绿色,革质光滑,叶形卵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长5~7 cm,叶缘有锯齿,叶柄长4~8 mm,花两性白色,顶生,蒴果,种子黄褐色,具浓毛,多呈三角状卵形、半球形或球形。(2)花粉具有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总体呈长球形,具三(拟)孔沟,外壁纹饰为穴网状。花粉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与山茶属红山茶组某些种的花粉较相似,表明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山茶属短柱茶组植物花粉形态相差较远。(3)花粉粒大小与果重呈负相关,与果形指数和产油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白花油茶 生物学特征 花粉粒形态结构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从油茶籽饼提取茶皂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永义 杨峰 +1 位作者 郭芝英 康世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67-70,共4页
研究了用不同提取剂从油茶籽饼中提取茶皂素的效果,并对这些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9~#提取剂是较好的,它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率和产品纯度高等优点。此外,还研究了139~#提取剂的最适提取条件。
关键词 油茶籽饼 茶皂素
下载PDF
德兴红花油茶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及红花油茶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齐玮 齐移民 +2 位作者 李杭玥 骆云峰 王志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红花油茶是重要的种质植物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植物,研究红花油茶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及红花油茶栽培技术,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植物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江西德兴50年的气象条件,结合红花油茶的生物学特点,系统... 红花油茶是重要的种质植物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植物,研究红花油茶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及红花油茶栽培技术,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植物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江西德兴50年的气象条件,结合红花油茶的生物学特点,系统监测红花油茶栽培过程的一系列技术及其效应,分析适宜区域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的栽培技术,并提出保障红花油茶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油茶 气候条件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油茶籽脱壳制油工艺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6
20
作者 夏伏建 黄凤洪 +2 位作者 钮琰星 王江蔚 王贤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通过研究油茶籽的物料特性,提出了油茶籽加工采用脱壳工艺的重要性。研究建立了与现有预榨浸出工艺配套的油茶籽脱壳设备,油茶籽的脱壳率在98 5%以上,所生产的产品茶籽油符合国家茶籽油标准GB11765-1989。
关键词 油茶籽 脱壳设备 脱壳制油工艺 预榨浸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