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碎补UPLC指纹图谱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1
作者 陈香丽 张慧敏 张紫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砂烫品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并研究骨碎补提取物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采用UPLC法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指纹图谱并通过UPLC-Q-TOF 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通过测定MG63细胞中... 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砂烫品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并研究骨碎补提取物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采用UPLC法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指纹图谱并通过UPLC-Q-TOF 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通过测定MG63细胞中ALP活性检测骨碎补提取物对MG63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UPLC特征指纹峰与其促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在标定的12个共有峰中,确定了4、5、12号峰与ALP活性呈正相关,其对应的物质依次是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儿茶素7-葡糖苷、柚皮苷,为深入研究骨碎补的促成骨分化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UPLC指纹图谱 碱性磷酸酶活性 谱效关系 人骨肉瘤细胞mg63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dox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丰涛 沈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骨肉瘤阿霉素(ADM)耐药细胞株MG63/dox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ADM(1~1000 ng/ml)和As2O3(0.25~16 μmol/L)分别单独作用于MG63和MG63/dox细胞48 h,并选取2 μmol/L As2O3联...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骨肉瘤阿霉素(ADM)耐药细胞株MG63/dox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ADM(1~1000 ng/ml)和As2O3(0.25~16 μmol/L)分别单独作用于MG63和MG63/dox细胞48 h,并选取2 μmol/L As2O3联合不同浓度ADM(1~1000 ng/ml)作用于MG63/dox细胞24、48、72 h,同时设不加任何药物处理的对照组。应用CCK-8法检测两种药物对MG63和MG63/dox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2 μmol/L As2O3、200 ng/ml ADM单独或联合处理48 h后MG63/dox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 μmol/L As2O3、200 ng/ml ADM单独或联合处理48 h后MG63/dox细胞中P-gp、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s2O3和ADM单药作用于MG63/dox细胞48 h,细胞增殖均未受到影响;4、8、16 μmol/L As2O3和100、200、400、500、1000 ng/ml ADM分别作用于MG63细胞48 h,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As2O3联合ADM抑制MG63/dox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高于ADM单药组和对照组(P<0.05),且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两药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合处理组MG63/dox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gp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联合ADM能够抑制骨肉瘤耐药细胞MG63/dox的增殖,这一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上调Bax表达以及下调P-gp和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As2O3) 骨肉瘤 mg63细胞株 mg63/dox细胞株 多药耐药 凋亡
下载PDF
二氯乙酸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雅丽 王雷鸣 《中医正骨》 2017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观察二氯乙酸钠(sodium dichloroacetate,DCA-Na)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MG6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DCA-Na组,对照组不加DCA-Na,低、中、高DCA-Na组加入DCA-Na(终浓度分别为5... 目的:观察二氯乙酸钠(sodium dichloroacetate,DCA-Na)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MG6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DCA-Na组,对照组不加DCA-Na,低、中、高DCA-Na组加入DCA-Na(终浓度分别为50μg·m L-1、100μg·m L-1、200μg·m L-1),并设1个只加等量培养基不加细胞和DCA-Na的空白组。分别在干预24 h、48 h、72 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光光度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情况,测定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计算低、中、高DCA-N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增殖抑制率=[1-(DCA-Na组OD值-空白组OD值)/(对照组OD值-空白组OD值)]×100%;分别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光光度法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法检测MG63细胞Caspase-3酶活性情况和细胞凋亡情况;并在干预48 h后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MG63细胞迁移情况。结果:1细胞增殖检测结果。干预后,低、中、高DCA-Na组MG63细胞增殖抑制明显,且随干预时间的延长,3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呈上升趋势。各时间点间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080,P=0.000),存在时间效应;干预24 h、48 h、72 h后,低、中、高DCA-Na组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低DCA-Na组<中DCA-Na组<高DCA-Na组[(10.802±3.000)%,(18.792±2.261)%,(27.080±3.133)%,F=2.795,P=0.000;(13.098±1.299)%,(25.215±2.676)%,(44.382±2.397)%,F=4.362,P=0.000;(14.728±1.177)%,(35.297±4.757)%,(64.227±4.549)%,F=5.896,P=0.000];3组间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296.412,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75.678,P=0.000)。2Caspase-3酶活性检测结果。对照组MG63细胞Caspase-3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干预后低、中、高DCA-Na组MG63细胞Caspase-3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各时间点间MG63细胞Caspase-3酶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480.792,P=0.000),存在时间效应;干预24 h、48 h、72 h后,4组间MG63细胞Caspase-3酶活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低DCA-Na组<中DCA-Na组<高DCA-Na组(0.027±0.003,0.143±0.005,0.153±0.008,0.161±0.003,F=2.320,P=0.000;0.035±0.003,0.174±0.004,0.184±0.007,0.253±0.001,F=1.014,P=0.000;0.031±0.004,0.246±0.006,0.275±0.003,0.371±0.004,F=1.000,P=0.000);4组间MG63细胞Caspase-3酶活性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624.975,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94.579,P=0.000)。3流式细胞法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对照组MG63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干预后低、中、高浓度DCA-Na组MG63细胞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各时间点间MG63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645,P=0.000),存在时间效应;干预24 h、48 h、72 h后,各组间MG63细胞凋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低DCA-Na组<中DCA-Na组<高DCA-Na组[(2.554±0.427)%,(10.708±2.012)%,(20.857±2.531)%,(27.312±2.140)%,F=6.733,P=0.000;(1.748±0.202)%,(18.604±2.721)%,(29.471±1.605)%,(36.873±2.734)%,F=9.292,P=0.000;(1.944±0.112)%,(24.071±3.921)%,(30.050±3.921)%,(38.211±1.721)%,F=8.237,P=0.000];4组间MG63细胞凋亡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46.627,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7.012,P=0.000)。4细胞迁移检测结果。干预48 h后,4组迁移细胞数[显微镜每个视野下(×200)]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45±10.45)个,(74.56±9.45)个,(65.41±5.21)个,(40.21±4.52)个,F=148.243,P=0.000)];低、中、高DCA-Na组迁移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7,P=0.001,P=0.000),且低DCA-Na组>中DCA-Na组>高DCA-Na组(P=0.012,P=0.001,P=0.000)。结论:DCA-Na可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增强MG63细胞Caspase-3酶活性,诱导和促进MG63细胞凋亡,抑制MG63细胞的迁移;且浓度越高、干预时间越长,其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二氯乙酸盐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运动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mg63细胞株
下载PDF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程萌 陈德才 卢春燕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4种不同浓度葡萄糖(5.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培养基连续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观察葡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4种不同浓度葡萄糖(5.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培养基连续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观察葡萄糖对细胞增殖、分泌活性产物的能力、凋亡以及矿化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升高的葡萄糖浓度对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增多的细胞数量并没有带来相应细胞活性的增加。相反,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能力以及矿化能力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下降,且在不考虑渗透压因素情况下,细胞凋亡比率增加。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高糖环境对细胞活性,特别是矿化能力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工作中严格控制血糖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
下载PDF
甘草次酸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NF-κB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董嵩 刘培敏 +4 位作者 杜向阳 李凤岩 曹营 林大勇 白剑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机制。方法:实验应用骨肉瘤细胞MG63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空白组、甘草次数组(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空白组为不含有甘草次酸的DMEM的培养基,甘草...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机制。方法:实验应用骨肉瘤细胞MG63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空白组、甘草次数组(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空白组为不含有甘草次酸的DMEM的培养基,甘草次酸组分别加入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的甘草次酸,阳性对照组加入白藜芦醇(40μmol/L)。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当细胞进入生长平台期后使用0.1%的胰酶消化并按1×106 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继续培养24 h。采用甲基四氮唑蓝检测细胞的增长率,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各组的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和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μmol/L甘草次酸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100μmol/L和200μmol/L甘草次酸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显著升高,而200μmol/组显著降低(P<0.05);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50μmol/L、100μmol/L组的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率也显著降低,而200μmol/L组的凋亡率则显著升高。各剂量组间比较,200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最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孵育48 h后,200μmol/L甘草次酸组的效果无论在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率还是凋亡比例其效果均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次酸对骨肉瘤细胞G63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达到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核转录因子ΚB 凋亡 骨肉瘤细胞mg63 增殖
下载PDF
M0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
6
作者 周裕凯 吴文知 +2 位作者 张兰 杨春晖 王艳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剂M0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mL含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1×106/mL的单细胞悬液加至培养皿中,分为实验组(M007-PDT组)、空白对照组(B组)、光照对照组(L组)和光敏...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剂M0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mL含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1×106/mL的单细胞悬液加至培养皿中,分为实验组(M007-PDT组)、空白对照组(B组)、光照对照组(L组)和光敏剂对照组(M007组),按分组加入不同浓度M007(0,2,4,8,16μmol/L),分别用多光源红光光照系统或暗反应处理10min。采用AnnexinⅤ-FITC/PI染色的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残存率及死亡方式;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实验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评估不同组残存细胞的增殖能力。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进行,每组重复6次。结果 M007浓度为2~16μmol/L时,其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能使超过90%的MG63细胞以晚期凋亡/坏死,或成为裸核的方式被灭活,在4~16μmol/L时,维持残存率小于1%;2~8μmol/L M007-PDT组中的残存细胞生长曲线低平,其光吸收值未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并且不能形成细胞集落,但2μmol/L M007-PDT组偶见一次16个活细胞。结论 M007浓度大于4μmol/L后,其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能完全灭活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该技术应用于肿瘤术野血液回收有着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光动力疗法 人成骨肉瘤 mg63细胞 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