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物探探测豫北灰岩区薄覆盖层隐伏断层方法研究
1
作者 朱瑞 任云峰 +1 位作者 熊奇 薛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6,共13页
隐伏断层的精准识别对于水利建设工程至关重要。物探是快速识别隐伏断层的有效方法。由于地球物理问题的多解性,单一物探方法又带有片面性。如何选用优化物探方法组合快速准确识别隐伏断层,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综合分析... 隐伏断层的精准识别对于水利建设工程至关重要。物探是快速识别隐伏断层的有效方法。由于地球物理问题的多解性,单一物探方法又带有片面性。如何选用优化物探方法组合快速准确识别隐伏断层,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综合分析豫北太行山灰岩区各类岩土体物性特征和现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对F1小尺度张扭性正断层和F16大尺度扭性平移-正断层开展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折射层析法和瞬态瑞雷面波法等综合物探方法的探测研究工作。研究发现,折射层析法和地震反射波法联合探测成果分别从横波速度和反射波同相轴变化特征完整揭示了F1断层的发育特征。而对于F16断层,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和瞬态瑞雷面波法综合探测成果异常区高度吻合,折射层析法也取得一定效果。经钻探和孔内电视验证,F16断层规模庞大,并伴生溶洞,与物探结果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反射波法和折射层析法相结合探测类似F1断层,可有效降低解译成果的多解性,节省探测成本。采用高密度电法普查、地震反射波法和瞬态瑞雷面波法详查,实现了类似F16断层的快速准确识别。两种组合探测技术能够快速确定灰岩区两类典型薄覆盖隐伏断层的位置、深度、产状和性质,有效避免探测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为类似工况的高效探测提供了新思路,也将会在该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区 薄覆盖层 隐伏断层 综合物探 精准探测
下载PDF
中部矿粮复合区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文兵 赵高博 +4 位作者 白二虎 马超 聂小军 陈俊杰 张合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8-401,共14页
河南作为中原地区产煤和产粮大省,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耕地保护、粮食增产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修复因开采煤炭导致损毁的耕地、保护矿区未损毁的耕地,同时稳定煤炭产能,是中部矿粮复合区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分析了中部矿粮复合... 河南作为中原地区产煤和产粮大省,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耕地保护、粮食增产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修复因开采煤炭导致损毁的耕地、保护矿区未损毁的耕地,同时稳定煤炭产能,是中部矿粮复合区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分析了中部矿粮复合区典型特征与其面临的瓶颈问题基础上,从采动覆岩与含(隔)水层破坏、采动地表沉陷规律与土壤退化、矿区耕地损毁及农作物长势、源头减沉控损与土地损毁修复技术等4个方面分析了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问题的研究发展历程,包括采动覆岩含(隔)水层破坏及结构失稳、采动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定义及判据、采动地表沉陷与覆岩破坏整体响应行为、地表沉陷对土壤退化与耕地损毁影响、沉陷区耕地损毁识别与农作物长势监测、煤矿开采损毁土地修复技术等;在现有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中部矿粮复合区采煤沉陷及耕地损毁的4个发展方向:采动覆岩结构失稳与含(隔)水层破坏传导机理、采动地表沉陷规律与土地损毁作用机理、矿区耕地损毁及农作物长势时空演变规律与源头减沉控损与耕地损毁高效协同修复技术,以便揭示“覆岩破坏—地表沉陷—耕地损毁—作物响应”传导驱动机制,形成中部矿粮复合区源头减沉控损与耕地损毁高效协同修复的综合技术体系,为煤矿绿色开采与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矿粮复合区 覆岩破坏 地表沉陷 耕地损毁 作物响应
下载PDF
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孙跃 张振宇 +2 位作者 冯斌 杨少平 王之峰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7-1399,共13页
随着国内覆盖区找矿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近十年来,中国地球化学勘查界在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覆盖区元素迁移机理、赋存状态以及异常形成机理研究... 随着国内覆盖区找矿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近十年来,中国地球化学勘查界在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覆盖区元素迁移机理、赋存状态以及异常形成机理研究;二是地电化学、元素活动态、地气、土壤微细粒分离、土壤热磁组分、综合气体测量等方法技术进步及大量试验示范。这些成果实现了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的持续进步,为实现覆盖区找矿突破提供新的地球化学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矿产勘查 地球化学 基础理论 新方法新技术
下载PDF
基于重力与CSAMT法对覆盖区铀煤储层的定位研究——以吐哈盆地东部黄田凸起为例
4
作者 汪来 艾虎 +3 位作者 焦智伟 祁程 陈鹏 李英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1-192,共2页
吐哈盆地是新疆三大含油气盆地之,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铀矿基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是该地区铀、煤的主要储层。盆地基底由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古生界褶皱基底组成。结晶基底主要为结晶片岩、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和各种混合岩等,褶皱基... 吐哈盆地是新疆三大含油气盆地之,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铀矿基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是该地区铀、煤的主要储层。盆地基底由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古生界褶皱基底组成。结晶基底主要为结晶片岩、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和各种混合岩等,褶皱基底主要为海相碎屑岩、硅质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等。盆地盖层为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CSAMT 覆盖区 吐哈盆地东部
下载PDF
基于室外微气候评价的住宅区地下空间覆土深度优化研究
5
作者 李素华 苏小超 +2 位作者 赵旭东 魏梦晓 张楠楠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2期40-45,共6页
为优化地下空间覆土深度改善室外微气候,提出地下空间覆土深度对地面植物群落及室外微气候的影响机理和覆土深度优化流程,运用ENVI-met对围合式住宅区在不同乔灌木比例下(2:3,1:2和1:3)由中高层和中低层植物搭配形成的植物群落下的室外... 为优化地下空间覆土深度改善室外微气候,提出地下空间覆土深度对地面植物群落及室外微气候的影响机理和覆土深度优化流程,运用ENVI-met对围合式住宅区在不同乔灌木比例下(2:3,1:2和1:3)由中高层和中低层植物搭配形成的植物群落下的室外微气候进行模拟,并根据设计者的需求优化地下空间覆土深度。结果表明:如果想要改善室外热舒适度,应采用中低层植物搭配,1/4、2/4和1/4面积的地下空间开发区域覆土深度应分别设置在800~900 mm、450~600 mm和300~4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覆土深度 住宅区 室外微气候 ENVI-met
下载PDF
浅钻地球化学测量在甘肃北山南金山金矿外围浅覆盖区的应用
6
作者 魏振宏 赵吉昌 +5 位作者 曲正钢 樊新祥 李省晔 陈海云 刘永彪 杨镇熙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1-342,共12页
南金山金矿是北山成矿带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沿NE向延伸至外围浅覆盖区,外围成矿潜力较大。为进一步实现外围浅覆盖区的找矿突破,选择开展机动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试点工作。依据覆盖层性质及厚度,利用车载空气正循环+三翼合... 南金山金矿是北山成矿带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沿NE向延伸至外围浅覆盖区,外围成矿潜力较大。为进一步实现外围浅覆盖区的找矿突破,选择开展机动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试点工作。依据覆盖层性质及厚度,利用车载空气正循环+三翼合金刮刀钻进/气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对浅覆盖区开展机动浅钻化探取样126件,采样密度16.8个点/km^(2),进一步探讨了浅覆盖区浅钻化探方法技术,包括钻进工艺选择、采样网度、采样物质、样品采集等内容;对零星基岩区开展土壤测量,采集样品278件,采样密度48.77个点/km^(2);分析测试了Au、Ag、As、Sb、Hg、Cu、Pb、Zn、W、Sn、Mo、Bi、Cr、Co、Ni等15种元素。通过上述工作,圈定化探综合异常7处,后经异常查证在基岩区新圈定金矿体6条、银矿体1条,浅覆盖区新发现隐伏金矿体2条、银矿体1条,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次研究表明浅钻地球化学测量在北山干旱荒漠戈壁景观浅覆盖区找矿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钻地球化学测量 浅覆盖区 南金山金矿 甘肃北山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地区土层地震反应的不确定性分析
7
作者 叶迎晨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5期193-202,共10页
以上海地区作为深厚覆盖层地区代表,在丰富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100 m以深地层的土层分布、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参数、密度和地震输入界面这5个不确定因素可能的分布范围,并采用逻辑树分析方法,利用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 以上海地区作为深厚覆盖层地区代表,在丰富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100 m以深地层的土层分布、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参数、密度和地震输入界面这5个不确定因素可能的分布范围,并采用逻辑树分析方法,利用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得到了这5种不确定因素在23种工况下3个超越概率、4个典型地质孔的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结果。经分析表明,100 m以深地层的土动力特性参数、剪切波速、土层分布、密度属于低敏感性因素,其不确定性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较小,峰值加速度差异基本在5%以内;地震输入界面属于高敏感性参数,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尤其是低频段)影响较大,最大差异可达30%—40%。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应合理设定地震输入界面,以避免可能对工程抗震设防参数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地区 深部地层不确定性 土层地震反应 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协同支护技术在断层破碎区中的应用
8
作者 兰鹏飞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10期235-236,239,共3页
基于燕子山矿2210巷掘进期间断层牵引影响,顶板局部断裂,严重制约着巷道安全快速掘进的问题,燕子山矿通过技术研究,对过采空区期间顶板采取“超前管棚+注浆锚索+桁架锚索+矩形钢棚”协同支护技术。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协同支... 基于燕子山矿2210巷掘进期间断层牵引影响,顶板局部断裂,严重制约着巷道安全快速掘进的问题,燕子山矿通过技术研究,对过采空区期间顶板采取“超前管棚+注浆锚索+桁架锚索+矩形钢棚”协同支护技术。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协同支护技术后7 d范围内顶板出现局部大蠕动变形现象,7 d后蠕动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顶板最大下沉量为0.17 m,相比协同支护前顶板下沉量减小了0.19 m,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上覆采空区 协同支护 蠕动变形
下载PDF
晋北黄土沟壑区综放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9
作者 张国玉 高峰 +5 位作者 张志巍 邢旭东 朱涛 刘凯文 苏继敏 郑光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89,共9页
针对晋北黄土沟壑区煤层埋深浅、厚土层、薄基岩以及综放开采强扰动的问题,综合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2种方法探究采动覆岩破坏特征。模拟结果得出:强开采扰动条件下,采动破坏性影响将逐深向浅次第传递,随着工作面回采距离增加,采动岩层位... 针对晋北黄土沟壑区煤层埋深浅、厚土层、薄基岩以及综放开采强扰动的问题,综合数值计算与现场实测2种方法探究采动覆岩破坏特征。模拟结果得出:强开采扰动条件下,采动破坏性影响将逐深向浅次第传递,随着工作面回采距离增加,采动岩层位移变形具有累积效应,采动破坏性影响存在纵向快速发展—纵向停滞横向扩展—纵向快速突破的发展过程,裂采比约为19.7。现场实测得到:10108工作面采动破坏性影响已突破基岩与土层的临界面,采动裂缝上下贯通,采空区上覆岩层已不具备阻隔水性能,采动覆岩破坏特征以高角度纵向裂隙为主,采动覆岩破坏高度将不小于198.2 m,裂采比将不小于22。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厚煤层综放开采造成上覆岩层破坏程度更加剧烈,导水断裂带较为发育,塑性强的黏性红土虽对采动裂隙的纵向发育具有抑制效应,但在工作面回采后一定时期无法自然弥合而丧失阻隔浅部松散层水和地表水,实测裂采比较之数值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分别相差10.5%和9.5%,水体下采煤应及时制定合理的防治水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覆岩破坏 数值模拟 钻孔窥视 综放开采
下载PDF
多源融合监测技术在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实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兰天龙 王东昊 +2 位作者 孙兴宇 丁磊 杜明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3,共6页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剧烈、地表沉陷规律不明、地表塌陷难以控制等关键问题,以不连沟煤矿F6207和F6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TSX和Sentinel-1数据进行多源观测融合的垂直沉降处理,通过偏移跟踪计算出工作面地表下沉范围值,从...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剧烈、地表沉陷规律不明、地表塌陷难以控制等关键问题,以不连沟煤矿F6207和F6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TSX和Sentinel-1数据进行多源观测融合的垂直沉降处理,通过偏移跟踪计算出工作面地表下沉范围值,从而得到了整个工作面的变形场。根据地表变形范围与地下开采范围计算基于InSAR多源监测的短期动态开采影响角,建立了基于多元信息融合技术的多维地表沉陷监测体系,突破了以往常规地表移动观测单一布“点”或“线”的局限性。结果表明,InSAR多源融合监测技术能有效提高地表残余变形监测的精度,解决了黄土沟壑区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与覆岩破坏规律实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黄土沟壑区 覆岩破坏 地表沉陷 InSAR监测 多源数据融合
下载PDF
地铁盾构施工下穿浅覆区、既有铁路的防护技术
11
作者 聂凯良 《价值工程》 2023年第7期54-56,共3页
地铁盾构掘进下穿既有铁路及浅覆层,为了确保铁路线路安全,避免地表下沉或隆起等安全事故。通过设置抗浮板+抗浮桩,D型便桥+扣轨托换铁路,加强盾构掘进时的管理等系列综合技术措施,确保了盾构下穿掘进时铁路运营安全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 地铁盾构 下穿铁路 浅覆区 抗浮板 D型便桥
下载PDF
唐口煤矿采空区覆岩运动规律及采动应力分布特征
12
作者 杨洋 崔保阁 王冲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1期119-122,131,共5页
以唐口煤矿530采区及相关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采空区覆岩运动规律。通过分析岩移观测数据,以地表下沉速率作为地表稳沉的临界值,推测出530采区地表稳沉时间,确定了5307工作面超前应... 以唐口煤矿530采区及相关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采空区覆岩运动规律。通过分析岩移观测数据,以地表下沉速率作为地表稳沉的临界值,推测出530采区地表稳沉时间,确定了5307工作面超前应力及侧向应力范围,为类似条件下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覆岩运动 采动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覆岩特征的卸压瓦斯地面井井位优选
13
作者 童传霞 吕红莉 +1 位作者 郝卫光 王波 《煤炭科技》 2023年第2期13-19,共7页
采动卸压瓦斯地面井抽采是煤矿瓦斯治理的有效方法,为了优化卸压瓦斯地面井井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煤层采动卸压条件下上覆岩层的裂隙发育、应力及位移变化,并由此得出了井位部署有利区域。结果表明,煤层采动后,上覆岩层逐渐下沉、垮... 采动卸压瓦斯地面井抽采是煤矿瓦斯治理的有效方法,为了优化卸压瓦斯地面井井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煤层采动卸压条件下上覆岩层的裂隙发育、应力及位移变化,并由此得出了井位部署有利区域。结果表明,煤层采动后,上覆岩层逐渐下沉、垮落,在采空区四周裂隙发育,中部重新压实,剖面上的覆岩裂隙呈现为梯形,裂隙发育区应力释放,在重新压实区应力恢复。沿倾向剖面,水平位移的形态近似为“M”形,垂向位移的形态近似为“U”形。卸压瓦斯地面井适宜布置在沿倾向方向工作面两侧裂隙区内,距巷道40 m左右的区域内是有利部署井位,终孔位置在距煤层底板42 m以上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覆岩特征 瓦斯地面井 井位优选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原高陡松散覆盖层滑塌处治技术研究
14
作者 姜文涛 《价值工程》 2023年第9期70-72,共3页
高原地区高陡边坡风化层溜滑形成的坡面覆盖层具有松散、易失稳等特征。为满足松散覆盖层滑塌处治需求,以某高原施工道路覆盖层失稳形成的土质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仿真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开展覆盖层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应急加固... 高原地区高陡边坡风化层溜滑形成的坡面覆盖层具有松散、易失稳等特征。为满足松散覆盖层滑塌处治需求,以某高原施工道路覆盖层失稳形成的土质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仿真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方法,开展覆盖层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应急加固及施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降雨入渗、工程开挖营力、岩土体自身重力作用下,高陡松散覆盖层极易形成由松动区、滑塌区和堆积区组成的土质滑坡;高陡覆盖层滑塌后可采取“裂缝夯填封闭+截排水设置+钢管桩临时支护+位移实时监测”等措施进行应急处治;高原覆盖层土质滑坡优先采取“锚索+锚杆”组合加固防护,辅以深层泄水孔排水和挡土墙支挡等措施。研究成果可向高原高陡松散覆盖层滑塌处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松散覆盖层 土质滑坡 加固防护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区域化探数据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郝立波 陆继龙 +4 位作者 李龙 莫根生 严光生 时艳香 赵玉岩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区域化探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可用于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笔者系统研究了浅覆盖区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利用水系沉积物氧化物成分,以区域岩石化学成分为约束,提出了基岩化学成分推断方法;根据水系沉积物与其... 区域化探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可用于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笔者系统研究了浅覆盖区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利用水系沉积物氧化物成分,以区域岩石化学成分为约束,提出了基岩化学成分推断方法;根据水系沉积物与其矿物化学成分间质量平衡关系,提出了基岩矿物组成推断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化学推断地质图的编制方法,并在典型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进行了试验,地质调查和钻探工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区域化探资料,提取地质填图信息,是提高浅覆盖区地质填图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填图 区域化探数据 浅覆盖区
下载PDF
“穿透性”探测技术在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孟贵祥 吕庆田 +3 位作者 严加永 邓震 祁光 薛融晖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7-650,共14页
覆盖区矿产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找矿难度大,但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在覆盖区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隐伏矿的发现中,“穿透性”探测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国内外覆盖区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和“穿透性”探测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关注成... 覆盖区矿产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找矿难度大,但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在覆盖区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隐伏矿的发现中,“穿透性”探测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国内外覆盖区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和“穿透性”探测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关注成矿带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中常用的地球物理(重磁电)探测技术,深入分析了地球物理异常多解性的物性变化和地质因素问题。通过总结地质体解译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开展覆盖区地质矿产调查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充分利用地物化综合信息,探索和发展多尺度、多参数、多方法相互约束的综合探测解译技术是覆盖区“穿透性”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隐伏矿 控矿因素 穿透性探测技术 地球物理技术
下载PDF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菁华 王祝文 +1 位作者 田钢 郝立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4,共4页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作为地质填图的辅助手段用于浅覆盖区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分析了地面能谱测量在浅覆盖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可能性,并使用圆滑处理手段来消除局部干扰,同时还分析了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岩性...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作为地质填图的辅助手段用于浅覆盖区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分析了地面能谱测量在浅覆盖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可能性,并使用圆滑处理手段来消除局部干扰,同时还分析了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岩性划分的能力,为区域地质填图提供了一种高效、轻便、快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填图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 岩性 放射性元素
下载PDF
双频激电法在我国西部两类典型覆盖区金属矿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8
作者 武炜 张宝林 +3 位作者 梁光河 李志远 沈晓丽 祁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9-675,共7页
我国西部找矿潜力巨大,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貌景观条件,严重制约着找矿效率和效果。双频激电法以其自身具有的轻便灵活、观测精度高等优点,在西部特殊地貌区金属矿预测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双频道激电... 我国西部找矿潜力巨大,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貌景观条件,严重制约着找矿效率和效果。双频激电法以其自身具有的轻便灵活、观测精度高等优点,在西部特殊地貌区金属矿预测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双频道激电法的原理和SQ-3 c双频道激电仪的特点,研究分析了该方法在西部两类典型覆盖区(云南高山植被覆盖区和新疆荒漠戈壁覆盖区)的应用效果;讨论了双频道激电法在工作设计、野外实践中遇到的装置和工作频率选择、接地电阻改善、测量出现负值等问题,及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激电 金属矿预测 西部典型覆盖区
下载PDF
浅覆盖区土壤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及其意义——以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27
19
作者 郝立波 陆继龙 马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77-482,共6页
以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例,研究了浅覆盖区土壤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指出浅覆盖区残积型土壤主要造岩元素组合继承了基岩元素组合特征;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再分配和迁移使土壤中大多数元素(氧化物)含量产生明显的“均一化”。在... 以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例,研究了浅覆盖区土壤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指出浅覆盖区残积型土壤主要造岩元素组合继承了基岩元素组合特征;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再分配和迁移使土壤中大多数元素(氧化物)含量产生明显的“均一化”。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与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评价 元素均一化 大兴安岭 浅覆盖区 残积型土壤
下载PDF
东天山玉海浅覆盖区机动浅钻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段星星 刘拓 +3 位作者 董会 张钊熔 杨帆 梁楠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199,共8页
在新疆东天山玉海戈壁荒漠浅覆盖区,开展1∶5万机动浅钻化探方法技术试验研究,在玉海矿区开展采样层位识别与采样、采样粒级选择等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样层位识别可依据物质组分、样品颜色、颗粒磨圆度、泥质含量、硬度差异、钻... 在新疆东天山玉海戈壁荒漠浅覆盖区,开展1∶5万机动浅钻化探方法技术试验研究,在玉海矿区开展采样层位识别与采样、采样粒级选择等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样层位识别可依据物质组分、样品颜色、颗粒磨圆度、泥质含量、硬度差异、钻机信息等判断;初步认为采样层位应是穿过第四系、新近系及强风化黏土层后,依据各取样孔实际层位情况,依次选择风化岩层-半风化基岩层-基岩层采集机动浅钻1m进尺内的样品;采样粒级建议选择-4^+80目。以此为依据,在玉海矿区及外围56km2的范围内,开展1∶5万机动浅钻化探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在已知矿区获取清晰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且在矿区外围发现新的矿致异常。因此,试验提出的机动浅钻化探方法技术可用于类似东天山浅覆盖区1∶5万化探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荒漠覆盖区 新疆东天山 机动浅钻 化探方法技术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