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0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他滨联合GSK126通过调控p16基因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许嵘 欧阳超群 +6 位作者 丁小明 张文州 陈琳琳 谢志新 林阳君 唐生安 潘杰 《内江科技》 2023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目的:研究DNA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抑制剂GSK126联合应用对调节结肠癌EZH2-p16信号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结肠癌细胞株SW620分为4组,对照组、地西他滨单药组、GSK126单药组... 目的:研究DNA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与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抑制剂GSK126联合应用对调节结肠癌EZH2-p16信号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结肠癌细胞株SW620分为4组,对照组、地西他滨单药组、GSK126单药组、地西他滨与GSK126联合用药组。用细胞增殖率测定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16基因的表达。结果:地西他滨药物联合应用对SW620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16基因表达上调。结论:地西他滨联合GSK126对结肠癌SW620细胞有强大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16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p16基因 药物联合应用 SW620细胞 EZH2 细胞增殖率 联合用药 结肠癌
下载PDF
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彭秀斌 罗云辉 +2 位作者 杜中立 黄世奎 何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5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丢失率为53. 8% (28 /52),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 1% (12 /52);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有细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及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的肺癌患者,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征象者(P<0. 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分叶、有无空洞、不同增强值方面,各组的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p16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肺癌患者CT征象有关。p16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征象 周围型肺癌 表达异常 基因结构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16基因蛋白 p16基因突变 肺癌患者 免疫组织化学 外显子突变 相关性研究 第2外显子 淋巴结转移 丢失率 统计学 临床分期 病理类型 分化程度 胸膜凹陷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外源性p16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系RT112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强 李谨革 +3 位作者 孙淑清 党小荣 高占军 王利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 通过包装腺病毒介导外源性 p16基因 ,导入内源 p16基因缺失的膀胱癌细胞系 RT112 ,观察对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构建 p16腺病毒表达载体 ,通过 2 93细胞包装 ,产生假病毒 ;应用打点杂交技术及免疫... 目的 通过包装腺病毒介导外源性 p16基因 ,导入内源 p16基因缺失的膀胱癌细胞系 RT112 ,观察对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构建 p16腺病毒表达载体 ,通过 2 93细胞包装 ,产生假病毒 ;应用打点杂交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外源 p16基因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p16基因克隆入腺病毒载体中 ,并经包装后产生腺病毒 .感染外源性 p16基因的肿瘤细胞生长速率明显下降 ,出现 G1期阻滞 ,并使部分细胞出现凋亡 .结论 外源性 p16基因重表达可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基因表达 p16基因 膀胱癌 腺病毒介导外源性p16基因 RT112
下载PDF
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盘根 季江 +3 位作者 陈敏 李遇梅 李晶冰 陈志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对34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35例健康人做对比。结果: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中性... 目的:探讨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对34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35例健康人做对比。结果: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病程、PASI积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明显异常,可能参与斑块状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状银屑病 p16基因 甲基化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16基因甲基化 甲基化状态 银屑病患者 正常对照组 pASI pCR
下载PDF
初诊和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p15、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5
作者 朱传升 徐文伟 +2 位作者 刘冬梅 王焱 毕可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L)p15、p16、p18、p19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46例患者的p15、p16、p18、p19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再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结果4...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L)p15、p16、p18、p19基因失活的发生率及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46例患者的p15、p16、p18、p19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再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结果46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9例,11例p15基因失活,10例p16基因失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7例,9例p15基因失活,18例p16基因失活;均以甲基化失活为主。所有病例均无p18、p19基因失活。结论在AL发生、发展过程中,p15、p16基因失活主要是由于p15、p16基因甲基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p15 甲基化研究 聚合酶链反应(pCR)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p16基因失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16基因甲基化 p16基因失活 复发 初诊 基因外显子1 限制性内切酶 pCR方法 甲基化失活 p18 p19 疾病发生 外显子2
下载PDF
肺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及p16基因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何苡 张舒林 +2 位作者 高三友 杨丽萍 杨志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卫星标志物D3S12 5 5 ,C13 1169,IFNA ,D9S171改变及p16的异常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其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分析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微卫星标志物的... 目的 :探讨微卫星标志物D3S12 5 5 ,C13 1169,IFNA ,D9S171改变及p16的异常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其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分析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微卫星改变 2 6例 (4 6% )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2 3例 (4 1% ) ,17p上有微卫星改变 15例 (2 6 8% )。 3p、9p和 17p上微卫星改变的总检出率 69.6% (3 9/ 5 6)。 44 .6%(2 5 / 5 6)的肺癌组织标本检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 5 6例肺癌标本中 ,43 (76.8% )例至少检出一个以上的微卫星改变或p16基因异常甲基化。 2 3例肺部良性疾病的组织标本中 3p、9p和 17p上均没有发现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及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结论 :3p ,9p和 17p上微卫星改变和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遗传性改变之一 ,且与肺癌转移密切相关 ,有望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改变 肺癌组织 p16基因异常 癌发生 微卫星标志 p16基因甲基化 检出 发展关系 结论 判断
下载PDF
P16基因与肿瘤 被引量:1
7
作者 牛朝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8年第S1期78-79,77,共3页
关键词 p16基因 细胞周期调控 纯合缺失 黑色素瘤 肿瘤细胞株 p16蛋白表达 抑癌基因 星形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p16基因突变
下载PDF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p16基因的研究
8
作者 张刚利 吉宏民 张汉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结合病理学分级 ,研究复发星形细胞瘤的p16基因异常 ,探讨p16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复合PCR、PCR SSCP等方法 ,对 2 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原、复发标本进行基因缺失及点突变的检测。结果 :在全部 4 4个标本中... 目的 :结合病理学分级 ,研究复发星形细胞瘤的p16基因异常 ,探讨p16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复合PCR、PCR SSCP等方法 ,对 2 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原、复发标本进行基因缺失及点突变的检测。结果 :在全部 4 4个标本中发现纯合性缺失 14例 ,缺失率为 31.8% (14 /44 )。将Ⅰ和Ⅱ、Ⅲ和Ⅳ级分别合并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发生p16基因缺失的病例 ,依其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三组。PCR SSCP检测 ,点突变发生率为 6 8% (3/44 )。结论 :星形细胞瘤在其恶性增殖中发生p16基因缺失 ,而基因缺失可能在维持其恶性表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16基因的缺失对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转化有一定价值。点突变在星形细胞瘤进展中发生频率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 pCR-SSCp检测 p16基因缺失 p16基因异常 病理学分级 复合pCR 纯合性缺失 点突变 恶性增殖 恶性表型 恶性转化 发生频率 缺失率 显著性 发生率 标本
下载PDF
胃癌手术前后血浆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亚航 张连海 +5 位作者 任晖 张桂国 秦斐 孔广忠 邓国仁 季加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浆、对应原发肿瘤以及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检出状况,探讨其在胃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GR方法,扩增84例胃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癌旁组织、手术前血浆中pl6基因启动...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浆、对应原发肿瘤以及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检出状况,探讨其在胃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GR方法,扩增84例胃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癌旁组织、手术前血浆中pl6基因启动子区,以及上述患者中30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14~21天血浆中p16基因启动子区,以15例健康人血浆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凝胶电泳-溴乙锭显色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两种方法检测产物.结果:84例患者样品中,原发肿瘤中存在pl6基因异常甲基化26例(31.0%),癌旁组织中阳性2例(0.02%),术前血浆中阳性12例(14.3%),15例健康人血浆检测均为阴性.患者血浆阳性者同时也存在对应肿瘤组织阳性.30例同时有手术前后血浆标本的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中,原发肿瘤组织中p16异常甲基化14例,其中6例术前血浆阳性,术后5例转阴.在检测样本中,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结果与凝胶电泳-溴乙锭显色结果一致.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可以检测到与原发肿瘤一致的p16异常甲基化,手术后血浆中p16甲基化状态的变化与手术治疗有关,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便捷的技术可以应用于PCR产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前后 p16基因启动子区 p16基因异常甲基化 高效液相色谱 原发肿瘤 胃癌患者 癌旁组织 甲基化特异性 外周血浆 手术患者 凝胶电泳 肿瘤组织 pCR方法 健康人血浆 人血浆检测 甲基化状态 pCR产物 疗效评估 正常对照 患者血浆
下载PDF
p16基因突变及甲基化在砷致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潘雪莉 张爱华 +1 位作者 黄晓欣 蒋宪瑶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16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突变及甲基化的情况和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和PCR产物克隆测序技术对60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16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突变及甲基化的情况和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和PCR产物克隆测序技术对60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方法对p16基因第1外显子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燃煤型砷中毒患者p16基因第2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存在;第1外显子SmaⅠ位点甲基化分析显示:癌变组10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了甲基化,癌前组12例、一般病变组38例,均未发现甲基化存在。结论p16基因高度甲基化可能是导致砷性肿瘤中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并可能在砷致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患者 p16基因 突变 致癌 燃煤型砷中毒 肿瘤 第2外显子 位点 病变
下载PDF
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14
11
作者 范丽萍 沈建箴 +5 位作者 叶宝国 林福安 傅海英 周华蓉 沈松菲 喻爱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或复发不同阶段p16基因的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并且在基因组硫化修饰PCR后克隆测序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8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39.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为41.4%,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33.3%;初治AL患者为36.6%,而复发患者则为54.5%。82例AL患者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3%,在AML、ALL患者中分别为1.7%和20.8%。16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6基因则未发生甲基化或缺失。结论: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甲基化比p16基因纯合缺失更具有意义;p16基因表达异常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n—MSp
下载PDF
胃癌中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国海 李铁臣 +3 位作者 史良会 夏亚斌 孙惠兰 彭敦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 :调查胃癌患者p16基因的改变。方法 :采用PCR和DNA测序方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外显子 1、2和 3进行检测 ,研究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情况。结果 :发现 2例有p16基因外显子 1的纯合缺失 ,3例有外显子 3的纯合缺... 目的 :调查胃癌患者p16基因的改变。方法 :采用PCR和DNA测序方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外显子 1、2和 3进行检测 ,研究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情况。结果 :发现 2例有p16基因外显子 1的纯合缺失 ,3例有外显子 3的纯合缺失 ,缺失频率为 13 89% ,5例均为弥漫型胃癌。所有标本未检出点突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16基因 纯合缺失 基因突变
下载PDF
p16基因甲基化与地方性砷中毒发病关系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光明 乌正赉 +5 位作者 姚孝元 张世英 李振龙 白介本 蔡庆 张文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索p16基因甲基化与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进行两项1∶1配对病例对照观察,病例组选自病区确诊地砷病患者共40例,对照组分别选自病区与非病区的非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年龄、性别匹配。采用甲基... 目的探索p16基因甲基化与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进行两项1∶1配对病例对照观察,病例组选自病区确诊地砷病患者共40例,对照组分别选自病区与非病区的非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年龄、性别匹配。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鄄PCR)技术,测定病区人群血标本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病例与病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p16甲基化(P=0.1343)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无显著意义;而饮水砷(P=0.0039)和饮水年限(P=0.0154)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有显著意义。病例与非病区对照分析结果表明p16甲基化(P=0.0019)对地砷病发病的影响有极显著意义。结论p16基因甲基化与地砷病发病可能存在病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甲基化 地方性砷中毒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宫颈癌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原继荣 李钰 +1 位作者 胡双玖 李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了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异常表达在宫颈癌中的意义,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60例宫颈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PCR方法检测p16基因外显子1(E1)和外显子2(E2)纯合缺失情... 为了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异常表达在宫颈癌中的意义,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60例宫颈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PCR方法检测p16基因外显子1(E1)和外显子2(E2)纯合缺失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p16蛋白的表达缺失和减弱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织及癌旁p16基因无甲基化,且无E1和E2缺失和p16蛋白表达异常。60例宫颈癌标本的甲基化率为21.67%(13/60);p16基因缺失率为15.00%(9/60);p16蛋白表达下降或无表达为51.67%(31/60)。可见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结果提示p16基因失活在宫颈癌中多见且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16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16基因表达 甲基化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基因表达及CpG岛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建余 覃扬 +2 位作者 李波 孙芝琳 孙泽芳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基因 m RNA转录水平变化与其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的关系 ,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远癌组织及 2例正常人肝组织中 p16基因 m RN...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基因 m RNA转录水平变化与其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的关系 ,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远癌组织及 2例正常人肝组织中 p16基因 m RNA表达水平 ,以甲基化特异性 PCR分析各组织中 p16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的甲基化状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中 14例 (70 % ) p16 m RNA水平比远癌组织显著降低 ;13例 (6 5 % )显示 p16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 ,其中 84 .6 % (11例 )伴 p16 m RNA转录水平降低。结论 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高频率的 p16基因表达失活 ,其主要机制可能是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转录 ,在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细胞癌 p16基因 mRNA CpG岛 甲基化
下载PDF
E-cadherin和p16基因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莫武宁 黄光武 +1 位作者 邝国乾 韦敏怡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E-钙粘素(E-cadherin)和p16基因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炎性鼻咽部组织中E-cadherin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炎性组织E-cadh... 目的:探讨E-钙粘素(E-cadherin)和p16基因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炎性鼻咽部组织中E-cadherin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炎性组织E-cadherin和 p16显著高于鼻咽癌组织( P< 0. 05); E-cadherin和 p16保留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灶大小无关( P> 0. 05),但在颈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P< 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 E-cadherin和 p16基因可能与鼻咽癌的转移潜能有关,其确切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E-钙粘素 p16基因
下载PDF
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悦 张晓薇 +3 位作者 邓志校 谭伟坚 黄晓军 范良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17-242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P16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P16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评价P16基因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74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P16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P16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评价P16基因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74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4例宫颈癌病例中,P16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85%(63/74),P16基因阳性表达与宫颈癌预后呈正相关(P=0.041)。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85.2%,P16基因阴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低于P16基因阴性表达组(P=0.0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16基因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及LVSI呈正相关(P<0.05),而与TNM及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p16基因 预后
下载PDF
巢式MSP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3 位作者 付海英 叶宝国 范丽萍 林福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75-378,共4页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经碱变性后以亚硫酸盐修饰,再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检测其p16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都有不同程度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Molt4、K562、HL-60、Jurkat的p16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结论: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方法简单,灵敏且重复性强,可以广泛用于筛选各种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以及恶性血液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p16基因高甲基化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文天 焦焕利 +2 位作者 杨玉龙 王栋 张维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2839-284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和正常对照组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他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41例胃癌组织、40例...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和正常对照组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他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41例胃癌组织、40例癌前病变组织和38例正常对照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5′CpG岛甲基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6.1%(23/41),癌前病变组织中为17.5%(7/40),而正常对照组织中为2.6%(1/38),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1.2%,癌前病变组织中为90.0%,正常对照组织中为100.0%,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分化型胃癌组织中的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型(81.3%vs 4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无转移组的差异有显著性(81.0%vs 30.0%,P<0.05).浸润深达浆膜层的胃癌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与未达浆膜层组无统计学差异(60.0%vs 52.4%,P>0.05).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组(26.1%vs 83.3%,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有p16基因启动子5′CpG岛高甲基化,并导致其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及癌前病变组织.p16基因的高甲基化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16基因甲基化的发生,从正常、癌前病变到胃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提示其基因CpG岛高甲基化有可能作为诊断早期胃癌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DNA甲基化 p16基因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肺癌病人痰细胞中p16基因高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晋祎 安倩 +5 位作者 孙文越 黄进丰 潘秦镜 曹佳 程书钧 高燕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 分析肺癌病人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高甲基化的改变情况 ,评价该指标作为肺癌辅助诊断分子标记物的价值。方法 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 ,检测 94例原发性肺癌病人痰标本和部分对应肿瘤组织 ,以及 10例慢性炎病例... 目的 分析肺癌病人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高甲基化的改变情况 ,评价该指标作为肺癌辅助诊断分子标记物的价值。方法 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 ,检测 94例原发性肺癌病人痰标本和部分对应肿瘤组织 ,以及 10例慢性炎病例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改变。结果  74%的肺癌病人痰标本中检测到了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 ,与传统细胞学相比 ( 4 6.8%) ,痰标本中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对肿瘤的检出率灵敏度更高 (P <0 .0 1) ;痰细胞中p16甲基化检测和细胞学相结合 ,对肿瘤的检出率可达 86.17%( 81 94)。如果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高甲基化 ,其对应的肿瘤组织中p16基因亦为高甲基化。 10例慢性炎病人痰标本中仅 3例检测出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痰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是临床肺癌辅助诊断的有效分子生物标记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16基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