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调节法分离凡纳滨对虾壳中β虾青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创 SHOICHIRO Ishizaki 吉宏武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69,共6页
采用pH调节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壳中影响虾壳红变的β虾青蛋白进行分离回收,以蛋白质回收率、纯度和二级结构含量为分离特性参数,以1.0为pH变化梯度,研究pH调节法从虾壳中提取β虾青蛋白的规律。结果显示,pH调节法... 采用pH调节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虾壳中影响虾壳红变的β虾青蛋白进行分离回收,以蛋白质回收率、纯度和二级结构含量为分离特性参数,以1.0为pH变化梯度,研究pH调节法从虾壳中提取β虾青蛋白的规律。结果显示,pH调节法的回收率为47.5%,所得蛋白质纯度为78.23%、分子量为45 000 Da。该蛋白质在pH3.0和11.0时有最大溶解度,分别为60.5%和55.7%;在pH5.0时溶解度最低为15.4%;等电点为5.6。通过圆二色光谱图分析得知β虾青蛋白是一种以α螺旋为主要二级结构存在的物质,pH调节法所得α螺旋含量为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 凡纳滨对虾 β虾青蛋白 ph调节法 分离蛋白特性
下载PDF
pH调节法优化鸢乌贼分离蛋白制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淑华 黄卉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郝淑贤 荣辉 李春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1-185,共5页
本文采用p H调节法对鸢乌贼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溶解得率与蛋白浓度作为评价因子,分析p H、料液比、溶解时间与溶解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从而优化其提取条件,并对不同溶解和沉淀p H条件下的蛋白进行聚丙... 本文采用p H调节法对鸢乌贼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溶解得率与蛋白浓度作为评价因子,分析p H、料液比、溶解时间与溶解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从而优化其提取条件,并对不同溶解和沉淀p H条件下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p H12.0、料液比1∶9(g/m L)、溶解温度4℃与溶解时间10 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分离蛋白溶解得率最高(80%);在最佳酸、碱溶解p H前提下沉淀蛋白,p H5.5沉淀条件下回收蛋白的得率最高,且酸沉得到的分离蛋白沉淀得率达60%,大于碱沉;p H对鸢乌贼分离蛋白各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PM)在各p H条件下降解速率较快,酸性条件对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降解效果影响较大,而肌动蛋白(Actin,A)在酸、碱性环境下变化较不明显。该工艺可用于工业化大规模制备鸢乌贼分离蛋白,为分离蛋白的制备及来源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提取 优化 分离蛋白 ph调节法
原文传递
pH调节法制备兔肉分离蛋白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娱乐 贺稚非 李洪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9-173,共5页
以伊拉兔兔肉为原料,用pH调节法(pH-shifting)提取兔肉分离蛋白,并对分离蛋白的性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H调节法提取兔肉分离蛋白的最佳酸溶解条件pH 3.0、碱溶解条件pH 12.0、沉淀回收条件pH 5.5。此方法下提取蛋白得率分别为酸法... 以伊拉兔兔肉为原料,用pH调节法(pH-shifting)提取兔肉分离蛋白,并对分离蛋白的性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H调节法提取兔肉分离蛋白的最佳酸溶解条件pH 3.0、碱溶解条件pH 12.0、沉淀回收条件pH 5.5。此方法下提取蛋白得率分别为酸法46.46%、碱法68.55%。酸/碱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干基)均极显著高于兔肉,脂肪含量(干基)极显著低于兔肉,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且SDS-PAGE电泳分析表示pH调节法提取兔肉分离蛋白并未造成蛋白质严重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调节法 兔肉分离蛋白 蛋白质性质
下载PDF
pH调节法提取小球藻蛋白及其基本组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娈 史智萍 +3 位作者 曹芳 潘雅娟 林巧燕 刘斌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3-29,共7页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pH调节法提取小球藻蛋白,并以蛋白溶出率为指标,考察液料比、pH、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对溶出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料比(mL/g)50∶1、pH 12.0、浸提时间120 ...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pH调节法提取小球藻蛋白,并以蛋白溶出率为指标,考察液料比、pH、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对溶出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料比(mL/g)50∶1、pH 12.0、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温度70℃的条件下,小球藻蛋白溶出率达34.9%,调pH至3.5时蛋白沉淀率达55.5%,提取物中粗蛋白含量为66.4%(干基计).SDS-PAGE显示蛋白分子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3.1 ku和30.6 ku,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小球藻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比氨基酸总量(EAA/TAA)40.14%,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调节法 小球藻蛋白 SDS-PAGE 氨基酸
下载PDF
pH调节法诱导兔肉肌原纤维蛋白性质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余娱乐 贺稚非 李洪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95,共6页
pH调节法(pH-shifting)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蛋白提取方法,可用于植物或动物分离蛋白的制备。实验以兔肉为原料,研究pH调节法对兔肉功能性蛋白肌原纤维蛋白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调节法无论酸法(pH 3.0~5.5)还是碱法(pH 12.0~5.5)... pH调节法(pH-shifting)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蛋白提取方法,可用于植物或动物分离蛋白的制备。实验以兔肉为原料,研究pH调节法对兔肉功能性蛋白肌原纤维蛋白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调节法无论酸法(pH 3.0~5.5)还是碱法(pH 12.0~5.5)均会诱导兔肉肌原纤维蛋白性质发生一定变化。酸碱处理后蛋白溶解性降低,浊度增大。蛋白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下降,总巯基含量减少,表面疏水性增大,但活性巯基含量无显著变化。pH调节还导致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强度、凝胶持水性降低,凝胶白度变化不大。2种处理条件下,酸法pH 3.0~5.5处理的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较小,更适合制备兔肉分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调节法 兔肉 肌原纤维蛋白 结构性质
下载PDF
铜掺杂SBA-15的pH调节法直接合成及其在N_2O分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英文)
6
作者 Mohd Haizal Mohd Husin Mohd Ridzuan Nordin +2 位作者 李金林 刘光荣 Chin Sim Yee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酸性条件下,用环六亚甲基四胺作为pH调节剂,采用pH调节法直接合成了铜同构替代掺杂的SBA-15中孔分子筛(Cu/SBA-15).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SEM-ED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酸性条件下,用环六亚甲基四胺作为pH调节剂,采用pH调节法直接合成了铜同构替代掺杂的SBA-15中孔分子筛(Cu/SBA-15).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SEM-ED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目标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六方中孔有序结构,且环六亚甲基四胺显著影响了铜和SBA-15硅骨架的结合,在水热合成过程中,环六亚甲基四胺分解释放出氨气,增加了体系的pH值,有助于更多的铜进入到分子筛的骨架中.该材料可用于N2O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其中Cu/SBA-15(110)在600℃下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可分解50%N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掺杂SBA-15 环六亚甲基四胺 ph调节法 N2O分解反应
下载PDF
pH调节法提取三种贝类分离蛋白及其组成、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薛高瞻 张凯 +5 位作者 郑尧 郑惠娜 周春霞 高加龙 秦小明 章超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在不同p H条件下,采用p H调节法从3种经济贝类(扇贝、文蛤和鲍鱼)肌肉中提取分离蛋白,分析了3种贝类分离蛋白(鲍鱼分离蛋白API、文蛤分离蛋白CPI、扇贝分离蛋白SPI)的组成和基本特性。结果表明,3种贝类分离蛋白碱提最佳p H值均为p H 12... 在不同p H条件下,采用p H调节法从3种经济贝类(扇贝、文蛤和鲍鱼)肌肉中提取分离蛋白,分析了3种贝类分离蛋白(鲍鱼分离蛋白API、文蛤分离蛋白CPI、扇贝分离蛋白SPI)的组成和基本特性。结果表明,3种贝类分离蛋白碱提最佳p H值均为p H 12,酸沉最佳p H分别为p H 5. 1、5. 1和4. 8。3种贝类分离蛋白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80%(干基),溶解曲线均呈现出抛物线形(p H 2. 0~12. 0条件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结果表明,SPI、CPI和API的主要吸热峰分别集中在57. 0、63. 6和61. 6℃。SDS-PAGE结果显示,3种贝类分离蛋白中肌球蛋白重链MHC、肌球蛋白轻链MLC和肌动蛋白含量丰富,提取过程中,伴有一些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根据FAO/WHO/UNU建议,3种贝类分离蛋白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符合成人和婴儿的氨基酸需求,研究结果为贝类分离蛋白作为高品质营养蛋白基料应用于保健食品生产工业中提供理论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调节法 贝类蛋白 溶解度 DSC 氨基酸组成 SDS-PAGE
下载PDF
pH调节法提取牡蛎蛋白及氨基酸、蛋白组成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郑惠娜 张晶晶 +4 位作者 周春霞 章超桦 秦小明 吉洪武 黄敏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0-235,共6页
以牡蛎全脏器为原料,采用pH调节法(pH-shifting)分离提取牡蛎分离蛋白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及蛋白组成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牡蛎分离蛋白提取最佳碱溶条件为pH 12~13,最佳酸沉条件为pH 4.5~5.1。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获得的牡蛎分离蛋白得... 以牡蛎全脏器为原料,采用pH调节法(pH-shifting)分离提取牡蛎分离蛋白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及蛋白组成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牡蛎分离蛋白提取最佳碱溶条件为pH 12~13,最佳酸沉条件为pH 4.5~5.1。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获得的牡蛎分离蛋白得率为66.7%,蛋白纯度达92.5%(干基计)。牡蛎分离蛋白各种必需氨基酸均高于FAO/WHO推荐值,约占总氨基酸的42.44%,风味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也较高。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牡蛎分离蛋白在200,97,44 ku处均出现比较明显的蛋白条带。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牡蛎蛋白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调节法 牡蛎分离蛋白 氨基酸组成 蛋白组成
原文传递
pH调节法制备河蚬蛋白质及其营养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小燕 李相前 +3 位作者 王杰 张威 吕强 夏继林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5-181,共7页
以河蚬为原料,采用p H调节法(p H-shifting)分离提取河蚬蛋白质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RSM)试验优化碱溶蛋白质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条件为:p H12.5、液料比44.3:1(v/w)、提取温度67.2℃、提取时间60 min,河蚬蛋白质提... 以河蚬为原料,采用p H调节法(p H-shifting)分离提取河蚬蛋白质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RSM)试验优化碱溶蛋白质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条件为:p H12.5、液料比44.3:1(v/w)、提取温度67.2℃、提取时间60 min,河蚬蛋白质提取率达74.97%。采用酸沉碱溶蛋白质,最佳条件为p H4.5。在最佳分离提取条件下获得的河蚬分离蛋白质得率为62.51%,蛋白质纯度达91.62%。分离制备的河蚬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和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EAA/TAA)分别为88.55%和41.55%,均高于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86.54和82.02。研究结果表明p H调节法可应用于分离制备较高得率和营养价值的蛋白质。研究结果为制备河蚬分离蛋白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河蚬蛋白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蛋白质 ph调节法 响应面 营养评价
原文传递
采用两步pH调节仿生水溶胶介质法合成磷酸钙微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至成 陈晓怡 +1 位作者 杨贤燕 苟中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0-556,共7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两步pH调节B型明胶水溶胶合成磷酸钙纳米晶多孔微球。实验采用了"两步pH调节法"对80℃明胶-磷酸钠水溶胶的pH进行预调节:用酸对水溶胶的pH值从5.6调节到3.0,再用碱调节到4.0,然后向水溶胶中滴加钙盐溶液合成磷... 本文系统研究了两步pH调节B型明胶水溶胶合成磷酸钙纳米晶多孔微球。实验采用了"两步pH调节法"对80℃明胶-磷酸钠水溶胶的pH进行预调节:用酸对水溶胶的pH值从5.6调节到3.0,再用碱调节到4.0,然后向水溶胶中滴加钙盐溶液合成磷酸钙。研究中也按常规的一步pH调节方式用酸将水溶胶的pH值从5.6调节到4.0,然后合成磷酸钙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两步pH调节法使得磷酸钙纳米晶发生有序自组装形成多孔性微球,而一步pH调节法则出现纳米晶无序聚集和生长。同时,按上述两步pH调节法还可以制备微量元素锶掺杂的多孔性微球。以上研究结果对于仿生溶液介质pH预调节方法影响磷酸钙纳米晶聚集、生长具有重要启示,同时这种多孔性磷酸钙微球在骨修复、缓释给药、细胞支架以及生物分离等方面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微球 磷酸钙 两步ph调节法 自组装 明胶
下载PDF
β-环糊精包合穿心莲内酯方法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瑜真 张卫星 谭晶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制备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降低药物苦味。方法用pH值调节法、水包合法、手工研磨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合率,选出最佳包合方法。结果以pH值调节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最高,苦味被掩盖最好。结论... 目的制备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降低药物苦味。方法用pH值调节法、水包合法、手工研磨法制备穿心莲内酯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合率,选出最佳包合方法。结果以pH值调节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最高,苦味被掩盖最好。结论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能有效掩盖药物的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Β-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率 中药 ph调节 水包合 手工研磨
下载PDF
南极磷虾蛋白质的分离特性及其组分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芳 刘俊荣 +1 位作者 梁姗姗 闫瑞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利用pH调节法对南极磷虾Euphausua superba蛋白质进行分离回收,分别采取酸处理和碱处理冷冻南极磷虾,以蛋白质溶解度和回收率为分离特性参数,以0.5为pH变化梯度,探索在不同pH条件下南极磷虾蛋白质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酸处理和碱处理... 利用pH调节法对南极磷虾Euphausua superba蛋白质进行分离回收,分别采取酸处理和碱处理冷冻南极磷虾,以蛋白质溶解度和回收率为分离特性参数,以0.5为pH变化梯度,探索在不同pH条件下南极磷虾蛋白质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酸处理和碱处理过程中南极磷虾肌肉蛋白质回收率无明显差别,在pH为1.5和12.0时有最大回收率,分别为49.8%和45.7%;通过SDS-PAGE分析,冷冻南极磷虾蛋白质主要为小分子质量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为80 000和35 000~45 000处,对比溶出物回收前后的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发现采用酸处理法能回收大部分蛋白质组分,而采用碱处理法未能彻底回收,残液里还有多种蛋白质组分;通过对分离过程中南极磷虾含氮物的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用酸碱处理法分离蛋白的得率不高,分别占南极磷虾总粗蛋白质的37.76%和3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ph调节法 分离蛋白 蛋白质回收
下载PDF
罗非鱼肉分离蛋白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诗长 周春霞 +1 位作者 洪鹏志 唐小丹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7期843-846,834,共5页
以罗非鱼鱼肉为原料,采用pH值调节法(pH-shifting),制备鱼分离蛋白,主要探讨提取条件和沉淀条件对提取蛋白得率及其应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端酸性(pH〈3)和极端碱性(pH〉10)条件下,鱼肉蛋白的溶解性较好,而在pH值5~6时溶... 以罗非鱼鱼肉为原料,采用pH值调节法(pH-shifting),制备鱼分离蛋白,主要探讨提取条件和沉淀条件对提取蛋白得率及其应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端酸性(pH〈3)和极端碱性(pH〉10)条件下,鱼肉蛋白的溶解性较好,而在pH值5~6时溶解性较差,由此选择pH值2、3、11和12条件下溶解,pH值5.5条件下沉淀,提取蛋白得率为56.06~64.95%。冷冻干燥得到的罗非鱼肉分离蛋白粉,其干基蛋白含量在95%以上,脂肪含量在1%左右,灰分含量低于2.03%;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左右。从AAS分值分析,分离蛋白完全符合成人的氨基酸需求;对于婴儿水平模式,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组氨酸,但赖氨酸评分较高,产品可用作蛋白食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ph调节 分离蛋白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中干扰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帅英 王益民 +1 位作者 陈卫平 陈琴鸣 《海峡药学》 2013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索消除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不同。采用pH值调节法和供试品稀释法均能去除干扰。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检查 干扰稀释 ph调节
下载PDF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干扰因素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新贞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10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索适宜方法,去除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干扰。方法:采用供试品稀释法、二价阳离子调节法、pH值调节法进行试验。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去除干扰。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 干扰因素 供试品稀释 二价阳离子调节 ph调节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眼用脂质体的研制及其离体角膜透过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慧慧 聂淑芳 +3 位作者 李想 李宁 王觅 潘卫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马来酸噻吗洛尔眼用脂质体的研制。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结合pH调节法制备马来酸噻吗洛尔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以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为对照,用改进的Franz立式扩散池进行兔离体角膜渗透性实验,计算渗透参数。结果:以... 目的:马来酸噻吗洛尔眼用脂质体的研制。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结合pH调节法制备马来酸噻吗洛尔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以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为对照,用改进的Franz立式扩散池进行兔离体角膜渗透性实验,计算渗透参数。结果:以硫酸铵梯度法结合pH调节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93.01±2.09)%,平均粒径为187nm,脂质体的稳态流量和表观渗透系数是滴眼剂的2.19倍。结论:采用硫酸铵梯度法结合pH调节法制备的马来酸噻吗洛尔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制备成脂质体后能够提高马来酸噻吗洛尔的角膜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噻吗洛尔 脂质体 硫酸铵梯度结合ph调节法 角膜渗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