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vel of Labor Pain, Level of Labor Pain Behaviors, and Cultural Pain Behaviors among First-Time Indonesian Muslim Mothers
1
作者 Desmawati +1 位作者 Waraporn Kongsuwan Warangkana Chatchawet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1年第1期27-39,共13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Many factors influence the expressions of pain in pr...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Many factors influence the expressions of pain in primiparous women aside from contractions of the uterus.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Objective:</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is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the level labor pain, level of labor pain behaviors based on cultural pain behaviors at 3 - 4 cm of cervical dilation or the beginning of the active phase of labor among primiparous Muslim women in Indonesia.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thods:</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is was a study with 42 primiparous Muslim women who gave birth in the labor room at Bhinneka Bhakti Husada Hospital and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Pamulang, Indonesia from June until January 2017. The women were asked to describe on a 100 mm Visual Analogue Scale the intensity of level of labor pain in their abdomen during the last contractions at 3 - 4 cm of cervical dilation, and Pain Behaviors Observation Scale to observe pain behavior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esults:</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mean score of level of labor pain at 3 - 4 cm of cervical dilation was 86.38 (SD = 4.47) and most 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high level of labor pain (97.6%). The expression of cultural labor pain behaviors including saying praises to Allah,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sm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ul hus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reciting the Qur’an,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holawat</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el of Labor pain pain Behaviors Cultural pain Behaviors PRIMIPAROUS
下载PDF
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莉 王荣忠 余少斌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甲旁亢患者7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西那卡塞治疗,观察组加用帕立骨化醇,均连...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甲旁亢患者7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西那卡塞治疗,观察组加用帕立骨化醇,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甲状旁腺体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4.29%比2.86%,P>0.05)。结论帕立骨化醇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甲旁亢的临床疗效良好,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缩小甲状旁腺体积,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立骨化醇 西那卡塞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疼痛程度 甲状旁腺体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草药直肠滴入对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曹东升 齐焕青 张庆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 探究中草药直肠滴入对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肛瘘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 目的 探究中草药直肠滴入对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肛瘘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草药直肠滴入联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 d、3 d及5 d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 (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创面愈合相关指标[纤维连接蛋白(FN)、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 d、3 d、5 d后的VAS评分分别为(3.41±0.97)分、(2.26±0.68)分、(1.15±0.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1.08)分、(3.05±0.81)分、(1.81±0.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血清EGF、VEGF、F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周、2周后的RRP、A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便血消失时间、脓苔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皮生长时间分别为(7.81±1.53) d、(5.13±0.64) d、(8.42±0.75) d、(12.15±1.42)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6±1.71) d、(6.29±0.87) d、(9.91±0.83) d、(15.37±1.9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草药直肠滴入能促进肛瘘术后患者恢复,缓解术后疼痛,调节炎性因子,改善肛肠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锰酸钾 中草药直肠滴入 肛肠动力学 疼痛程度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华尚伯 陆贤 +1 位作者 顾卯林 班笃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LRCL)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试验组行腹腔镜下LRCL。...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LRCL)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试验组行腹腔镜下LRCL。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3、5 d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术前、术后5 d的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取石成功率均为100%,无残留结石,无中转开腹。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两组NR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试验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R、AD、AC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COR、AD、ACTH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LRCL的取石成功率与LC相当,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排气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感,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保胆取石术 胆囊结石 疼痛程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规范化疼痛管理联合个性化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张雪寒 尚洋 《食管疾病》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联合个性化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联合个性化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分别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期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营养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1 d、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 d的PSQI评分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营养状态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38.50±4.75)VS(32.02±3.56),t=3.514,P<0.001]、血清转铁蛋白[(3.79±0.59)VS(3.33±0.63),t=2.755,P=0.012]。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联合个性化饮食指导可以有效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营养状态,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个性化饮食 规范化疼痛管理 疼痛程度 睡眠质量 营养状态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评价
6
作者 殷优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三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胸管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以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时,选择单孔操作术式可减轻创伤和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on Functional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with Limited Ambulation Due to Leg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7
作者 Weerasinghe Mudiyanselage Sujeewa Weerasinghe Thunpaththu Mudiyanselage Upul Sanjeewa Thunpaththu +4 位作者 Weerasinghe Mudiyanselage Sandali Anjana Weerasinghe Weerasinghe Mudiyanselage Shalindu Thushen Weerasinghe Pahala Walpola Gamarallage Shirani Walpola Dissanayaka Mudiyanselage Tharanga Padmini Dissanayaka Angelo Karunaratne 《Health》 2021年第10期1145-1169,共25页
<strong>Background and Purpose:</strong> Walking difficulties are defined as any reduction in speed, balance, or change of gait, causing limited ambulation. These difficulties are a common problem in older... <strong>Background and Purpose:</strong> Walking difficulties are defined as any reduction in speed, balance, or change of gait, causing limited ambulation. These difficulties are a common problem in older adults and may greatly affect their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restrict their personal independence and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 on lower leg pain, walking capacity, functional mobility, ankle range of motion (AROM), and QOL of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with walking difficulties. <strong>Methods:</strong> In 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34 eligible participants with self-reported lower limb pain and limited ambulation were randomized either to the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ntervention group (IPCIG) or static compression control group (SCCG). The IPCIG and SCCG were trained to receive IPC and SC respectively for both lower legs and instructed to continue the application independently at home for 15 minutes per session, 2 sessions a day, 7 days per week for 4 weeks independently at the home. Outcome measures of lower leg pain, AROM, walking capacity, and functional mobility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at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weeks after random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as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trong>Results and Discussion:</strong> IPCIG showe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the SCCG at the post-interventional stage for QOL and all the subscal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80% improved QOL” is 53% higher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IPC than with SC for 4 weeks. The IPCIG showe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6-minute walk test (6 MWT) at the third and fourth weeks compared to the SCCG. A pairwise comparison of mean values of 6 MWT over 4 weeks within the IPCIG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ll the weeks. Pairwise comparisons between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 showed that the IPCIG showe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timed up and go (TUG) test at the third and fourth weeks compared to the SCCG. Pairwise comparison of mean values of TUG test within the IPCIG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ver 4 weeks, except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weeks, fourth week, and third and fourth weeks. The IPCIG showe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ower leg pain between all weeks except the first week compared to the SCCG. Pairwise comparison of mean values of lower leg pain over 4 weeks within the IPCIG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all weekly outcomes except between 1 and 2 weeks. The IPCIG showe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eft and right ankle dorsiflexion ROM at the third and fourth weeks compared to the SCCG. <strong>Conclusions:</strong> The IPC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lower leg pain and increasing the AROM and improving the walking capacity, functional mobility level, and QOL of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with walking disabilities. Walking disability in old age is a common condition requiring physical therapy.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can be used as a physical therapy modality for this patient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Functional level Quality of Life Older Adults Limited Ambulation Leg pain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常规镇静药物用于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效果观察
8
作者 史胜哲 白耀武 +1 位作者 郑玉娟 闫宏岭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7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常规镇静药物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躁动行为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常规镇静药物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躁动行为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镇静药物麻醉,研究组患儿加用艾司氯胺酮麻醉。结果与麻醉前(T_(1))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起效时(T2)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T_(2)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停止10 min时(T_(3))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儿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麻醉苏醒后、术后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1.67%比8.33%,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常规镇静药物用于小儿腺样体切除术麻醉诱导中的效果良好,可维持患儿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躁动行为,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腺样体切除术 麻醉诱导 躁动行为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疼痛分层干预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曹晶晶 梅展展 +3 位作者 朱闪闪 杜江迪 张亚琳 温媛媛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疼痛分层干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4例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疼痛分层干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4例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分层干预组各42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疼痛干预,分层干预组患者给予多学科协作疼痛分层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时)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自我效能[中文版疼痛自我效能量表(PSEQ)]、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QOL)],以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干预质量、疼痛干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分层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分布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层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PSQI评分分别为(30.03±6.44)分、(27.44±4.51)分、(4.33±1.50)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6.85±8.29)分、(38.90±6.76)分、(6.28±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层干预组患者的GCQ评分、PSEQ评分和QOL评分分别为(83.05±11.24)分、(48.24±6.20)分、(78.34±7.79)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81±19.45)分、(42.33±5.81)分、(62.53±8.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层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干预质量评分为(19.55±3.40)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1.62±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干预组患者的镇痛干预依从率为97.6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干预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疼痛分层干预能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疼痛自我效能感、舒适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保证干预质量与患者良好疼痛干预依从性,增加护理干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疼痛分层干预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程度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小组制气道管理路径+快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疼痛程度及肺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王国娜 郑木苹 +4 位作者 江爱芳 池万忠 柯美兰 巫筱梅 苏灵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究在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小组制气道管理路径+快速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疼痛程度及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按照Excel表随机排序并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40例,E... 目的 探究在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小组制气道管理路径+快速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疼痛程度及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按照Excel表随机排序并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40例,ERAS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护理)和观察组(40例,实施小组制气道管理路径+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恢复期间疼痛程度(VAS)、肺功能、术后恢复时间、血氧饱和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峰值流速、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下床、导尿管拔出、胸腔引流管拔出均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时开展小组制气道管理路径+快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恢复期间疼痛程度,提升患者肺功能,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制气道管理路径 快速康复护理 肺癌根治术 疼痛程度 肺功能
下载PDF
RIRS术在<2.0 cm肾下盏结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李泽宇 马阔 +3 位作者 张冠英 刘沛 何岩 韩广业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65-1270,共6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在<2.0 cm肾下盏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收治的116例肾下盏结石(<2.0 cm)患者纳入研究,按随...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在<2.0 cm肾下盏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二病区收治的116例肾下盏结石(<2.0 cm)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RIRS组和mini-PCNL组,每组58例。RIRS组患者采取RIRS治疗,mini-PCNL组患者采取mini-PCN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前及术后6 h、12 h、24 h的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急性肾损伤血清双功能氧化酶1(DUOX1)、NADPH氧化酶亚基(NOX)2、NOX4蛋白表达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时的结石复发情况。结果RIR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1.26±6.32)min,长于mini-PCNL组的(43.65±5.47)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3±0.56)g/L、(3.08±0.62)d,明显少于mini-PCNL组的(6.75±1.19)g/L、(4.76±0.7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RIRS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91±0.76)分、(2.41±0.47)分、(0.91±0.23)分,明显低于mini-PCNL组的(5.78±1.02)分、(4.13±0.69)分、(1.66±0.35)分,BCS评分分别为(2.58±0.60)分、(3.03±0.51)分、(3.67±0.22)分,明显高于mini-PCNL组的(1.42±0.42)分、(2.16±0.48)分、(3.05±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RIRS组患者的NE分别为(334.48±26.53)μg/L、(302.36±20.14)μg/L、(267.52±24.10)μg/L,明显低于mini-PCNL组的(362.23±30.47)μg/L、(346.32±18.65)μg/L、(342.63±28.28)μg/L,E分别为(0.31±0.08)μg/L、(0.26±0.10)μg/L、(0.20±0.09)μg/L,明显低于mini-PCNL组的(0.45±0.10)μg/L、(0.34±0.12)μg/L、(0.29±0.08)μg/L,Cor分别为(238.24±24.57)ng/mL、(220.36±21.02)ng/mL、(204.75±19.36)ng/mL,明显低于mini-PCNL组的(286.23±28.17)ng/mL、(268.65±23.69)ng/mL、(247.42±25.3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NOX2、NOX4、DUOX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随访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RS与mini-PCNL治疗直径<2.0 cm肾下盏结石患者均能有效清除结石,安全可靠,但前者能减轻机体应激与疼痛,提高舒适度,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盏结石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疼痛程度 舒适度 急性肾损伤 应激反应 复发
下载PDF
全程优质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申晓娟 张一红 +1 位作者 王修霞 施丽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30-131,136,共3页
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于本院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42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案的34例病人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于本院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42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案的34例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舒适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NR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优质护理 肺癌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睡眠及谵妄的影响
13
作者 庄伟强 张亮 +2 位作者 吴竑鹏 谢文吉 陈晓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睡眠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医院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睡眠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医院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同时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感受,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POSD)及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的PSQ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的POSD发生率和PO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在老年THA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降低POSD、POD发生率有积极作用,并减轻了术后疼痛,有利于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术后谵妄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进程的影响
14
作者 王勤 贾筱娴 吴孝姐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28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和赋能理论组(行基于赋能理论的多...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28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和赋能理论组(行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干预),每组64例。所有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恢复进程、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后2组心理状况变化;比较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赋能理论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传统护理组(P<0.05);赋能理论组术后1 d、3 d时视觉模拟法评分均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干预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且赋能理论组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赋能理论组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尿潴留、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赋能理论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能显著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术后疼痛水平,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其生理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理论 多维护理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 疼痛程度 恢复进程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神经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对患者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15
作者 周晓琴 蒋昌宇 +1 位作者 方进龙 李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治疗中神经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对患者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收治的60例PHN患者为观察对象,参...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治疗中神经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对患者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收治的60例PHN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神经阻滞组(n=20)、脊髓电刺激组(n=20)、联合组(n=20)。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治疗后12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乏力、视力模糊、嗜睡、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PSQ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1、3、6、12周PSQI、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12周,3组患者PSQ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脊髓电刺激组、联合组患者PSQI、VAS评分均低于神经阻滞组,联合组PSQI、VAS评分均低于脊髓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电刺激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100.00%,均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电刺激组与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神经阻滞和脊髓电刺激治疗相比,神经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PHN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其疼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神经阻滞 脊髓电刺激 睡眠质量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围手术期镇痛治疗的效果研究
16
作者 植伟文 余日荣 +2 位作者 余长春 蓝玲 陆嫦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围手术期镇痛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镇痛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药师提供的围手术期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围手术期镇痛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镇痛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药师提供的围手术期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物质水平、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出院时间(9.66±0.87)d短于对照组的(10.07±0.91)d(t=2.302,P=0.023<0.05)。观察组术后12、24 h的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分别为(7.36±0.49)、(5.57±1.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63±0.57)、(6.34±1.18)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P物质(183.26±26.23)ng/ml、去甲肾上腺素(374.51±37.56)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95.62±29.41)、(392.34±32.34)ng/ml(P<0.05)。结论在普外科围术期阶段,由临床药师共同参与的镇痛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该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普外科 围术期 疼痛程度 满意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需求导向理念的换药护理对门诊伤口换药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沈香兰 葛云娣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导向理念的换药护理对门诊伤口换药患者疼痛程度、情志状况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高淳人民医院门诊换药室接收的63例伤口换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 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导向理念的换药护理对门诊伤口换药患者疼痛程度、情志状况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高淳人民医院门诊换药室接收的63例伤口换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1)。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需求导向理念的换药护理。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负性情绪、舒适度、护患信任度和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Koleaba舒适状况量表(GCQ)中生理、心理和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冈谷惠子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需求导向理念的换药护理应用到门诊伤口换药患者中,可减轻患者换药时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换药舒适度,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导向理念 伤口换药 门诊 疼痛程度 情志状况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18
作者 赵显飞 田全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黔西南州中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开窗术,观察组行PELD,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黔西南州中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开放椎板开窗术,观察组行PELD,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炎症水平、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治疗LDH效果显著,术后VAS评分低,利于腰椎功能恢复,减轻对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 开放椎板开窗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9
作者 许竞璇 陈惠华 何锦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8例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8例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术后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切口出血、切口感染、粘连型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9.23±5.16)min长于对照组的(56.05±4.19)min,术后排气时间(19.62±6.35)h、住院时间(4.15±1.21)d短于对照组的(36.51±4.18)h、(5.63±0.89)d,术中出血量(102.13±20.15)ml少于对照组的(135.51±16.98)ml(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IL-6、IL-2水平分别为(3.26±0.56)pg/ml、(26.53±6.23)ng/ml,低于对照组的(5.13±0.81)pg/ml、(36.59±5.18)ng/ml(P<0.05)。术后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3.51±0.21)、(2.01±0.15)分,低于对照组的(4.36±0.29)、(2.36±0.21)分(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9),与对照组患者的8.16%(4/4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使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价值值得肯定,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度,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炎症反应 疼痛度
下载PDF
不同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
作者 王必胜 马海军 刘学森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9-675,共7页
目的 比较症状较重侧与较轻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PVP治疗的91例老年OVC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轻... 目的 比较症状较重侧与较轻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PVP治疗的91例老年OVC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轻侧组(n=45)和重侧组(n=46)。轻侧组患者经症状较轻侧入路实施PVP,重侧组患者经症状较重侧入路实施PVP。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血清炎症-应激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前列腺素E2 (PGE2)、皮质醇(Cor)]、瘦素(LP)、脂联素(APN)水平、腰椎稳定性指标、疼痛程度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重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9.14±2.26) d、(2.81±0.33)个月,明显短于轻侧组的(20.45±2.51) d、(3.02±0.3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TNF-α、PGE2、Cor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重侧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血清CRP、TNF-α、PGE2、Cor水平明显低于轻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血清CRP、TNF-α、PGE2、Cor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侧组患者的LP明显低于轻侧组,APN明显高于轻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17±0.71)分、(1.54±0.42)分,明显低于轻侧组的(2.96±0.80)分、(1.81±0.45)分,ODI评分分别为(24.18±3.27)分、(21.67±2.70)分,明显低于轻侧组的(26.95±3.34)分、(23.15±2.81)分,RDQ评分分别为(3.12±0.86)分、(2.19±0.65)分,明显低于轻侧组的(4.27±0.94)分、(3.04±0.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7%,略低于轻侧组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症状较重侧与较轻侧入路行PVP治疗老年OVCF均能恢复腰椎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前者能减轻炎症应激,加快术后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降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症状较重侧 症状较轻侧 炎症-应激因子 腰椎稳定性 腰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