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Drug Resistance Spectra and Conjugative Plasmid Carrying Rates of P.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1
作者 翁亚丽 刘雁雁 +2 位作者 贾辅忠 梅亚宁 赵旺胜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was performed on 57 clinical isolates of P. aeruginosa and 36 clinical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with 11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luding getamicin, amikacin,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was performed on 57 clinical isolates of P. aeruginosa and 36 clinical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with 11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luding getamicin, amikacin, ciprofloxacin, ofloxacin, fleroxacin, piperacillin, cefotaxime, cefoperazone/sulbactam, ceftazidime, cefoperazone and doxycycline. Transferable drug resistance plasmid carrying rates of these clinical isolates were also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 vitro activities, 52.63%(30/57)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of P. aeruginosa were susceptible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selected (except doxycycline), 41.67%(15/36) of the isolated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were susceptible to 11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sensitivity rate of P.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selected was 70% or greater to all except doxycycline. Furthermore, the sensitivity rate of P.aeruginosa to amikacin ciprofloxacin, ceftazidime, cefoperazone, 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that of Acinetobacter to cefoperazone/sulbactam, amikacin was more than 90%,among them amikacin, cefoperazone/sulbactam being the most effective. Plasmid analysis showed that 15.79%(9/57) P.aeruginosa strains and 13.89%(5/36) Acinetobacter strains carried plasmid. Conjugative plasmid carrying rates of P. aeruginosa strains and Acinetobacter strains were 7.02%(4/57), 13.89%(5/36), respectively. Conjugative plasmid did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of P.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aeruginosa ACINETOBACTER antimicrobial agents drug resistance spectra conjugative plasmid
下载PDF
Resistance Trends among <i>Pseudomonas aeruginosa</i>Isolates in a Tertiary Care Centre in South Gujarat
2
作者 Nishi Tiwari Sangita Rajdev Summaiya Mullan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7年第3期188-194,共7页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y pattern of clinical isolates especially nosocomial on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 for making strategy for effective empirical treatment & to reduce incidence of multid...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y pattern of clinical isolates especially nosocomial on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 for making strategy for effective empirical treatment & to reduce incid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ugs.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pattern of P. aeruginosa isolates from clinical samples between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received at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GMC, Surat. Clinical isolates were confirmed as P. aeruginosa by phenotypic methods/Vitek2 compact system as per availability. Genetic sequencing could not be performed due to unavailability.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by Kirby-Bauer disc diffusion method/Vitek2 compact system & Interpretation was done according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of that year [1] [2]. Seven hundred fifty seven P. aeruginosa strain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Most of the isolates were from surgery ward (62%), followed by orthopaedic ward (15%). 65% of the total isolates were from swab samples followed by urine (7%), pus, fluid (5%) & devices (4%). 60%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Ceftazidime & for other drugs resistance pattern was as follows: Cefepime (52%), Levofloxacin (49%), Ticarcillin/clavulanic acid (49%), Meropenem & Gentamycin (44%), Ciprofloxacin (43%), Amikacin (41%), Tobramycin (39%), Netlimycin (36%), Piperacillin (32%), Aztreonam (31%), Piperacillin/tazobactam (26%), Imipenem (23%) , Doripenem (12%) & Gatifloxacin (10%). As there is predominance of isolates from surgical ward in present study &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 group of drugs was also found, 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 infection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ay be nosocom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aeruginosa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drug RESISTANCE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产IMP-9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再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桂霞 卓超 +1 位作者 肖书念 钟南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部分医院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的铜绿假单胞菌泛耐株,筛检出其中产IMP-9金属酶的菌株并分析其同源性,对比2005-2007年初广州地区多家医院曾出现的产IMP-9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克隆株,分析近期广州地区是否还有该流行...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部分医院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的铜绿假单胞菌泛耐株,筛检出其中产IMP-9金属酶的菌株并分析其同源性,对比2005-2007年初广州地区多家医院曾出现的产IMP-9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克隆株,分析近期广州地区是否还有该流行株的存在。方法Q-PCR筛选产IMP-9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ERIC-PCR对产酶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收集广州7家大型医院的269株铜绿假单胞菌泛耐株,共检测出携带IMP-9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10株,均来自同一医院。ERIC-PCR检测,10株均为同一基因型的克隆株,但与前期曾出现的产IMP-9金属酶克隆株无同源性。结论产IMP-9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克隆传播仍然存在,而医院间的传播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因此,仍需继续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和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铜绿假单胞菌 泛耐药 ERIC-pCR IMp-9金属酶
下载PDF
ICU重症肺炎患者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4
作者 张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ICU重症肺炎患者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的分离情况、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送检的189例ICU重症肺炎患者样本,分别采用细菌鉴定板和纸片扩散法(K-B)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 目的:分析ICU重症肺炎患者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的分离情况、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送检的189例ICU重症肺炎患者样本,分别采用细菌鉴定板和纸片扩散法(K-B)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耐药相关基因oprD2、mexC、mexR、oprM及DHA进行检测。结果:在2020年6月-2021年12月ICU重症肺炎患者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8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PA)占15.67%;分离出7株PDRPA,占PA菌株11.67%;PDRPA对厄他培南耐药率达到100.0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亚胺培南及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85.71%,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耐药率均为71.43%,对阿米卡星耐药率57.14%,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为0.00%,其中对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安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及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均明显高于MDR-PA菌株(P<0.05);PDRPA耐药基因主要以mexC、mexR、oprM为主,检测阳性率均为85.71%。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样本中PDRPA在PA中分离率为11.67%,除多黏菌素B外,对其他9种常用抗PA药物均有较高耐药率,耐药基因主要为mexC、mexR,op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基因
下载PDF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菁菁 艾效曼 +6 位作者 胡云建 居阳 李小丹 王丹丹 李燕明 郭岩斐 孙铁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t,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相应方法分别检测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常见β内酰胺酶的表达,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及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主... 目的探讨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t,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相应方法分别检测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常见β内酰胺酶的表达,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及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主动外排系统的激活。结果 20株PDR铜绿假单胞菌中,可检出的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16株(80%):产AmpCs酶菌株16株(80%),其中产超广谱AmpCs酶(extended-spectrum AmpCβ-lactamases,ESACs)12株(60%),产ES-BLs菌株14株(70%),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1株(5%);膜孔蛋白OprD呈不同程度缺失的菌株11株(55%);主动外排系统中MexA-MexB-OprM、MexC-MexD-OprJ、MexE-MexF-OprN、MexX-MexY-OprM呈过度激活的菌株分别为5株(25%)、3株(15%)、4株(20%)、1株(5%)。65%PDR铜绿假单胞菌存在2种或2种以上耐药机制,以高产β内酰胺酶合并膜孔蛋白OprD缺失最多见。结论高产AmpCs和(或)ESBLs,合并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或主动外排泵的激活,是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下载PDF
多黏菌素B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立凡 李丹 +1 位作者 褚云卓 陈佰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27,共4页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设计法测定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单用及联...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设计法测定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0为相加作用,1.0〈FIC≤2.0为无关作用,FIC〉2.0为拮抗作用。结果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联用后,各种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均显著降低,FIC指数在0~0.5、0.5~1的百分率分别为:左氧氟沙星联合组66.67%、26.67%,亚胺培南联合组46.67%、4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联合组60%、33.33%。结论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多黏菌素B 联合用药 FIC
下载PDF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76
7
作者 糜祖煌 秦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56-1658,共3页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33株PDRPA 16S rRNA甲基化酶rmtB阳性14株(42.4%);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Ⅱ阳性17株(51.5%)...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33株PDRPA 16S rRNA甲基化酶rmtB阳性14株(42.4%);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Ⅱ阳性17株(51.5%)、aac(6′)-Ⅰb阳性14株(42.4%)、aac(6′)-Ⅱ阳性19株(57.6%)、ant(3″)-Ⅰ阳性16株(48.5%)、ant(2″)-Ⅰ阳性21株(63.6%),共有32株查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株PDR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阴性者查出16S rRNA甲基化酶rmtB基因。结论P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下载PDF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分析及Ⅰ型整合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小荣 梁天文 +2 位作者 刘配辰 蔡瑞昭 胡黎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4-768,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整合子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及所携带耐药基因盒的信息。方法收集广东省3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ERIC-PCR法分析菌株的同源性;PCR扩增整合...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整合子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及所携带耐药基因盒的信息。方法收集广东省3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ERIC-PCR法分析菌株的同源性;PCR扩增整合子及其可变区并测序分析。结果 8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为19个型别,主要的型别为S型(n=24)、P型(n=18)和R型(n=6);I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43.75%(35/80),所检出的整合子可变区有8种类型,分别为aac A4、aad A4a、aac(6')-IIaad A13-cml A8-oxa-10a、aad B-PSE-1、aad B-cml A1、aac A4-aad A2、aad A6-orf D和aac A4-cat B8-aad A1。结论某医院存在两个克隆群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传播和扩散。I类整合子是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ERIC-pCR 整合子
下载PDF
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屈艳 张崇 +2 位作者 曹开源 苗霞 余广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1-506,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甲酰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临床分离的196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7种主要的AMEs基因和2种甲酰化酶基因。结果...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甲酰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临床分离的196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7种主要的AMEs基因和2种甲酰化酶基因。结果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93.37%),其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ant(3")-I(54.59%),aac(3)-II(44.89%),aac(6')-II(43.37%),aac(6')-I(36.73%),ant(2")-I(32.14%),aph(3')-IV(19.90%),aac(3)-I(0);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AMEs基因的菌株占70.92%;未检测到甲酰化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已出现多型别流行趋势,同一菌株携带多个不同的AMEs基因现象较多;尚未发现有甲酰化酶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甲酰化酶 基因型 耐药
下载PDF
ICU与非IC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悦波 周杰 曹德生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分析比较两个病区的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K-B纸片扩... 目的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分析比较两个病区的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TE5.4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美罗培南在ICU的耐药率(61.3%)显著高于非ICU的耐药率(27.0%)(P<0.01),庆大霉素、头胞他啶、丁胺卡钠、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它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在ICU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的耐药率(P<0.01),头孢吡肟在ICU的耐药率高于非ICU的耐药率(P<0.05),ICU与非ICU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的耐药率,尤其是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ICU与非ICU 耐药性 多药耐药
下载PDF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菁菁 孙铁英 胡云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57-362,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感染的杀菌能力,寻求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方法收集20株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PDRPA,进行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MCBT),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感染的杀菌能力,寻求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方法收集20株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PDRPA,进行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MCBT),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PDRPA对多黏菌素B单药最敏感;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活性增强最显著(P<0.05);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头孢他啶与氨曲南、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表现出对部分菌株抗菌活性增强。结论对PDRPA进行个体化的MCBT可能有助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PDRPA的选择。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或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立凡 陈佰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1,44,共3页
目的评价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后,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 目的评价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后,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根据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类型,判断是否有协同或拮抗作用。结果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用后,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均显著降低,FIC指数在0~0.5百分率为60%;FIC指数在0.5~1.0的百分率为30%。结论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后,以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为主,测定出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多粘菌素B 美罗培南 联合用药 联合药物抑菌浓度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基因盒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宇 孙媛媛 张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同年度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对2006—2008年临床分离的4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检测,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 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同年度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对2006—2008年临床分离的4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检测,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并对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的扩增与测序。结果 4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16株(27.6%)检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对2006年及2008年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扩增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盒图谱,片段大小在710~2526bp,基因盒为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aadB、aadA族和介导甲氧苄啶耐药的dfrA1和dhfrXVB。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检出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携带的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基因盒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佟训靓 李明成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目趋严重。导致了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而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多种逢径产生耐药.而从分子水平对其耐药性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玉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68-1169,共2页
目的探讨医院内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的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PDRP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回顾性分析相应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P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PD... 目的探讨医院内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的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PDRP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回顾性分析相应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P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PDRPA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外科,以痰液为主,分别占泛耐药菌株标本来源的59.5%和31.0%;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使用碳青霉烯类、使用头孢菌素类、使用喹诺酮类、糖尿病、冠心病、深静脉插管、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鼻饲胃管与PDRPA感染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使用氨基糖苷类、混合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使用碳青霉烯类、使用头孢菌素类、使用喹诺酮类、糖尿病、冠心病、深静脉插管、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鼻饲胃管是P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糖尿病、冠心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袭性操作是预防和控制PDRPA院内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泛耐药 感染现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名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5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Microscan-autoscan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菌株,以药敏分析系统微量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Microscan-autoscan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菌株,以药敏分析系统微量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发生院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感染的64例患者的药物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21.9%,左氟沙星耐药率为25.0%;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率较高: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率均为100.0%,头孢噻肟为98.4%,头孢三嗪为90.6%;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0.6%,丁胺卡那霉素为32.8%,妥布霉素为32.8%;对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情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00.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4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9.7%;对单环内酰胺类代表性药物氨曲南的耐药率为45.3%;对青霉烯类代表性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2.8%。结论我院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用药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对于泛耐药菌株则可以选择多黏菌素B抗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性 泛耐药菌株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抗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奕彬 林冠文 +2 位作者 刘蕴婷 林茂锐 方晓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用和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份收治的84例PDRPA-HAP患者分为单用组(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联合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 目的: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用和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份收治的84例PDRPA-HAP患者分为单用组(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联合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参照卫计委制定的《抗生素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评价抗感染疗效。结果:两组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5,P=0.016);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1,P=0.095);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PDRPA-HAP的细菌清除率优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值得进一步扩大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原文传递
1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糜祖煌 秦玲 《世界感染杂志》 2008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了解1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PCR检测该株PDRPA菌44种基因。结果该株PDRPA菌携带TEM-1、OXA.10、PER-1、aac(3)-Ⅱ、aac(6’)-Ⅱ、ant(3”)-Ⅰ、rmtB、sull、cmlA、intⅠ1、merA基因,且伴... 目的了解1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PCR检测该株PDRPA菌44种基因。结果该株PDRPA菌携带TEM-1、OXA.10、PER-1、aac(3)-Ⅱ、aac(6’)-Ⅱ、ant(3”)-Ⅰ、rmtB、sull、cmlA、intⅠ1、merA基因,且伴有oprD2缺失。结论该株PDRPA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泛耐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及耐药机制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蔡心安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细胞,对目前临床常用的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对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6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7...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细胞,对目前临床常用的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对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6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平均敏感率为47.29%,平均耐药率为52.71%,对9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者占51.9%。敏感率最高的为多粘菌素B为100%,其他依次减少的头孢哌酮/舒巴坦78.3%,头孢他啶72.8%,亚安培南68.0%,阿米卡星66.9%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问题已十分突出,有321株多种抗生素耐药株,并出现多种耐药机制。多种抗生素耐药株的危害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机制分析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 抗菌药物 耐药机制 回顾性分析 抗生素耐药 多粘菌素B 常见致病菌 临床常用 药敏试验 亚安培南 头孢他啶 阿米卡星 临床医生 敏感率
下载PDF
外源指导序列逆转绿脓杆菌耐药性
20
作者 汪超英 张涛 +2 位作者 高美英 齐俊英 封江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312,共3页
本研究利用CaCl2 转化法 ,将构建的含针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bla的外源指导序列 (EGS)的编码序列的质粒PMMB2 0 7 AmpEGS导入绿脓杆菌A6 19菌株中 ,通过原位杂交挑选转化菌 (t A6 19) ,并检测其在含氨苄青霉素LB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 本研究利用CaCl2 转化法 ,将构建的含针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bla的外源指导序列 (EGS)的编码序列的质粒PMMB2 0 7 AmpEGS导入绿脓杆菌A6 19菌株中 ,通过原位杂交挑选转化菌 (t A6 19) ,并检测其在含氨苄青霉素LB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利用针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基因的外源指导序列 (EGS) ,能将氨苄青霉素耐药菌株A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指导序列 绿脓杆菌 耐药性 氨苄青霉素 菌株 质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