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onatal 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A case report
1
作者 Hong-Jing Jiang Zhao Zhang +3 位作者 Li Zhang Yun-Jing Pu Nian Zhou Hong S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8期4772-4777,共6页
BACKGROUND 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SCAP)represents a rare,noncancerous adnexal tumor predominantly presenting at birth or in early childhood.CASE SUMMARY In this study,a 35-day-old girl was admitted to Kunming... BACKGROUND 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SCAP)represents a rare,noncancerous adnexal tumor predominantly presenting at birth or in early childhood.CASE SUMMARY In this study,a 35-day-old girl was admitted to Kunming Children’s Hospital in October 2019 due to a lesion in the right frontotemporal region since birth.The surface of the lesion was bright red,granular,and papillary and easily bled upon touch,with about 1.5 cm×4 cm in size.A subcutaneous mass was felt at the base of the lesion,with a size of about 3 cm×5 cm.Dermatoscopy showed that the skin lesion was lobular and crumby.The lesion center was reddish or white,while the edges were white or yellowish band-like.There were polymorphic vascular structures and white radial streaks in the lesion,with some vascular clusters scattered.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papilloma-like hyperplasia of the epidermis,with the epidermis partly sinking into the dermis to form several cystic depressions.Combining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the child was diagnosed with SCAP.Follow-up is ongoing,and surgical resection will be performed.CONCLUSION This was a speci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SCAP,which complement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and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onatal skin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 SCALP NEWBORN IMAGING HISTOLOGY Case report
下载PDF
A Case of Congenital 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
2
作者 Liansheng ZHONG Meilian LIU Xingqiang GAO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1年第2期79-81,共3页
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SCAP)is a rare benign skin tumor that develops from the apocrine or eccrine glands.Here,we report the case of a 2-year-old girl who presented with an asymptomatic,slowly growing lesion ... 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SCAP)is a rare benign skin tumor that develops from the apocrine or eccrine glands.Here,we report the case of a 2-year-old girl who presented with an asymptomatic,slowly growing lesion on her scalp.On physical examination,a 2 cm×1 cm red papillary plaque with a crusted surface was noted on her scalp.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papillomatous expansion of the epidermis and cystic invaginations extending from the epidermis down to the deep dermis.The cystic structures were lined by papillae with two layers of columnar epithelium,which showed decapitation secretion.Based on the above clinicopathological findings,a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scalp SCAP was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 CONGENITAL Apocrine gland Eccrine gland
下载PDF
不同部位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刘飞飞 秦瑞 +2 位作者 宫琳 陈帅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探讨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不同部位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PCR法进行蛋白标记和BRAF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9.9岁,... 目的 探讨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不同部位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PCR法进行蛋白标记和BRAF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9.9岁,男女之比为3∶1,发病部位为腭部2例、鼻腔2例、食管2例、肺部2例。镜检:肿瘤边界清楚,具有双相分化特征,包括被覆鳞状上皮的外生乳头状结构和黏膜下的内生腺样结构。管腔衬覆双层或多层上皮,内层细胞呈柱状、立方或扁平,局灶增生呈乳头状突起,细胞质嗜酸性、核小,位于细胞底部;外层基底层细胞呈梭形、扁平状或立方形,细胞质嗜酸性、稀少,两层细胞形态温和,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免疫表型:腔内上皮细胞表达CK(AE1/AE3)、CK7、CK8和BRAF V600E,基底层细胞表达CK14、CK5/6、p63、S-100、SMA,Ki-67增殖指数低(均<10%)。分子检测显示BRAF V600E突变阳性。患者均未见复发,预后良好。结论 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属于唾液腺型肿瘤,常见于口腔的小唾液腺,也可发生在鼻咽、食管及肺等其他部位,熟悉该特殊类型肿瘤可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涎腺瘤样肿瘤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头状汗腺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宇飞 陈路 +3 位作者 胡余昌 胡友斌 高艳 宋子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研究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方法收集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病理科1995~2009年存档和诊断的9例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ER、PR、CK(AE1/AE3)、CK5/6、CK7、C... 目的研究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方法收集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病理科1995~2009年存档和诊断的9例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ER、PR、CK(AE1/AE3)、CK5/6、CK7、CK20、CK(Low MW)、CK34βE12、EMA、p63、actin、CD10、S-100、Calponin、GCDFP-15和vimentin。结果9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8岁,男女比例1∶8,主要发生于外阴及肛周。临床表现为单发的直径0.5~1.2 cm大小的半球形、孤立的、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可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泡、腺管和复杂折叠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的轴心为纤维血管。腺腔和乳头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可见顶浆分泌;在柱状细胞外周见梭形或立方形的肌上皮细胞,肌上皮与内层柱状细胞形成双层排列。免疫组化检测显示:9例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均表达ER、PR、CK(AE1/AE3)、CK(Low MW)、CK7和EMA,7例表达CK34βE12,所有肿瘤的肌上皮细胞均表达p63、actin、CD10、S-100和Calponin,7例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与肌上皮同时表达CK5/6,所有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20、GCDFP-15和vimentin,但纤维间质均表达vimentin。结论乳头状汗腺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检查。完整切除肿物后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乳头状汗腺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利 王琳 +3 位作者 韩德忠 杜晓萍 冉玉平 周光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7,共2页
报道 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女, 30岁。头顶部约 1.5cm× 1.0cm肉红色疣状增生物 18年。质软,表面潮湿,有水样分泌物。微痒无压痛,无毛发生长。手术切除随访 3个月无复发。
关键词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基底细胞癌 被引量:6
6
作者 齐显龙 高剑 +4 位作者 刘玲 王小玉 胡雪慧 廖文俊 高天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报告1例皮脂腺痣患者,曾接受数次肿块平皮面削除手术后复发,全部皮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为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基底细胞癌。故皮脂腺痣皮损应彻底切除,并送组织病理检查,而不宜简单进行削平。
关键词 皮脂腺痣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基底细胞
下载PDF
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管状乳头状顶泌汗腺腺瘤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励 王雷 高天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17-718,共2页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管状乳头状顶泌汗腺腺瘤。患者女,26岁。因右侧头皮黄色无毛斑块26年就诊。体格检查示右侧头皮黄色无毛斑块,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局部糜烂渗液。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疣状增生,皮脂腺和顶泌汗腺增生...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管状乳头状顶泌汗腺腺瘤。患者女,26岁。因右侧头皮黄色无毛斑块26年就诊。体格检查示右侧头皮黄色无毛斑块,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局部糜烂渗液。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疣状增生,皮脂腺和顶泌汗腺增生。一部分顶泌汗腺与表皮相连,形成乳头状突起,其间质中有较多浆细胞浸润;另一部分顶泌汗腺位于真皮深部,不与表皮相连,形成较多管腔样结构,管腔内见顶泌汗腺呈乳头状突入管腔。结合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本病为1例罕见的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管状乳头状顶泌汗腺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 汗管囊腺瘤 乳头状 顶泌汗腺管状腺瘤 管状乳头状顶泌汗腺腺瘤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沈宏 王一玲 +1 位作者 施桂芬 许爱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探讨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SCA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 5例SCAP临床资料 ,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本组男 4例、女 1例 ;发病年龄 0~ 14岁 ,临床上皮损表现为数个丘疹呈线状排列或孤立性结节、斑块... 目的 探讨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SCA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 5例SCAP临床资料 ,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本组男 4例、女 1例 ;发病年龄 0~ 14岁 ,临床上皮损表现为数个丘疹呈线状排列或孤立性结节、斑块。组织学特征 :大小不一的乳头状突起衬以两层上皮细胞。免疫表型 :SCAP绝大多数内层柱状细胞CK7、CK19阳性 ,外层立方细胞CK5 / 8、CK7阳性。结论 SCA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错构瘤 ,鉴别诊断包括乳头状汗腺囊腺瘤、管状大汗腺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病理特征 诊断 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关杨 肖尹 +2 位作者 纪华安 薛丑文 李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94-595,共2页
报告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女,16岁。左耳前丘疹逐渐增多16年。临床表现为左耳前带状排列淡红色丘疹,部分中央有脐凹。组织病理诊断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关键词 汗管囊腺瘤 乳头状
下载PDF
野生乳头百合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佑找 赵金萍 +2 位作者 曾祥秒 李春风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56-8258,共3页
[目的]筛选野生乳头百合组织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方法]以野生乳头百合的鳞片、株芽、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采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B5和White,各培养基均附加0.03 mg/L NAA。分化培养基设置4种配方:MS+2.00 mg/L6-BA+0.20... [目的]筛选野生乳头百合组织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方法]以野生乳头百合的鳞片、株芽、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采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B5和White,各培养基均附加0.03 mg/L NAA。分化培养基设置4种配方:MS+2.00 mg/L6-BA+0.20mg/LNAA、MS+0.20 mg/L6-BA+1.00 mg/LIAA、MS+0.10 mg/LKT+0.10 mg/LNAA、MS+0.03 mg/L NAA。继代增殖培养基设6种配方:MS+0.03 mg/LNAA、MS+2.00 mg/L6-BA+0.20 mg/LNAA、MS+0.20 mg/L6-BA+1.00 mg/L IAA、MS+0.10 mg/L KT、MS+0.20 mg/LKT+0.20 mg/LNAA、MS+0.10 mg/LKT+0.15 mg/LNAA。生根培养基设置4种配方:MS+1.00 mg/L IBA、MS+1.00mg/LIBA+0.20 mg/L6-BA、1/2MS+1.00 mg/LIBA+0.20 mg/L6-BA、White+1.00 mg/LIBA+0.20 mg/L6-BA。[结果]MS为最适基本培养基;鳞片在MS+0.03 mg/LNAA上分化效果最好;株芽和叶片在MS+2.00 mg/L6-BA+0.20 mg/LNAA中分化效果最好;茎段在MS+0.20 mg/LIAA中培养效果最好;最适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10 mg/LKT+0.15 mg/LNAA;无根子球和小苗在1/2MS+0.20mg/L6-BA+1.00 mg/LIBA上易生根。在大田栽培中,以鳞片和株芽为外植体的组培苗生长状况较好,生长能力强。[结论]该研究筛选出野生乳头百合最佳的快速繁殖培养基,为野生乳头百合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乳头百合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外植体 鳞片 株芽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翟志芳 杨希川 +2 位作者 郝飞 钟白玉 叶庆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73-74,i0007,共3页
目的:研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1992~2005年共治疗的5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在20岁以前发病,男女比例1:4,主要发生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为单发或两个绿豆至蚕豆大... 目的:研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1992~2005年共治疗的5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在20岁以前发病,男女比例1:4,主要发生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为单发或两个绿豆至蚕豆大小半球形结节或由丘疹融合而成的斑块;组织病理可见自表皮向下的多个囊状扩大凹陷,上部衬以复层鳞状上皮,下部有多个乳头状突起延伸至凹陷的腔内。乳头状突起及凹陷的下部衬以由内侧的高柱状细胞和外层的立方细胞组成的腺上皮,可见顶浆分泌。结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大汗腺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和皮脂腺痣等伴发,极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皮肤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48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渊民 刘宇 +2 位作者 王刚 高天文 李春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断的48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在出生时和婴幼儿发病者38例(79%),分布于头部者34例(71%)。皮... 目的:分析总结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断的48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在出生时和婴幼儿发病者38例(79%),分布于头部者34例(71%)。皮损多表现为缓慢增大的单发丘疹、结节或斑块等多形性损害。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向下凹陷形成囊状腔,囊状腔下部可见乳头状突起伸入囊腔,凹陷的囊状腔上部衬以鳞状上皮细胞,囊状腔下部及乳头状突起衬以腺上皮细胞。18例患者同时并发有皮脂腺痣表现。结论:该病出生时及婴幼儿好发,多分布于头部,组织病理学有表皮向下凹陷形成囊状腔及囊状腔下部乳头状突起伸入囊腔的特征性表现。临床表现多样,易和皮脂腺痣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原文传递
乳头状涎腺瘤恶变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德裕 翦新春 +1 位作者 徐普 黄谢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5-676,共2页
乳头状涎腺瘤(sialadenoma papilliferu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外生性涎腺肿瘤,乳头状涎腺瘤发生恶变者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牙龈的乳头状涎腺瘤恶变病例,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随访... 乳头状涎腺瘤(sialadenoma papilliferu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外生性涎腺肿瘤,乳头状涎腺瘤发生恶变者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牙龈的乳头状涎腺瘤恶变病例,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涎腺瘤 恶变 手术切除
下载PDF
疣状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毛母质瘤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路 陈永艳 +3 位作者 袁伟 方杰 雷微 张鑫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5-716,共2页
患者女,13岁。右侧躯干黑褐色斑块13年,出现皮下结节5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病变从表皮深入真皮可见囊样凹陷,可见高柱状细胞及断层分泌及大量浆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可见嗜碱性细胞、影细胞及过渡型... 患者女,13岁。右侧躯干黑褐色斑块13年,出现皮下结节5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病变从表皮深入真皮可见囊样凹陷,可见高柱状细胞及断层分泌及大量浆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可见嗜碱性细胞、影细胞及过渡型细胞。诊断:疣状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毛母质瘤。目前仍在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痣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毛母质瘤
原文传递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木平 刘汉忠 +2 位作者 刘倩萍 胡友红 龙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3,共2页
报告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女,58岁。右侧枕部肉红色结节50年,渐增大并菜花样变8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部分表皮下陷形成囊腔样结构,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囊壁及乳头状突起由两排细胞构成,可见断头分泌;邻近... 报告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女,58岁。右侧枕部肉红色结节50年,渐增大并菜花样变8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部分表皮下陷形成囊腔样结构,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囊壁及乳头状突起由两排细胞构成,可见断头分泌;邻近一侧真皮内有数个基底样细胞形成的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管囊腺瘤 乳头状 上皮瘤 基底细胞
下载PDF
肛门乳头状汗腺瘤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星星 胡勇 +2 位作者 徐军 章太平 王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76-978,共3页
患者女,50岁。大便带血伴异物脱出感10余年。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齿状线11点见一肿块,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尚可。组织病理学检查:低倍镜下,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泡、腺管和复杂折叠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中央含... 患者女,50岁。大便带血伴异物脱出感10余年。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齿状线11点见一肿块,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尚可。组织病理学检查:低倍镜下,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泡、腺管和复杂折叠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中央含纤维脉管轴心;高倍镜下,腺管和乳头状结构均由内层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外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病理诊断:肛门乳头状汗腺瘤。患者行肿块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 乳头状汗腺瘤
原文传递
皮脂腺痣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基底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艾丽 熊琦 +2 位作者 陈永艳 袁伟 黄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5-736,共2页
患者女,47岁。头顶部淡黄色斑块47年,出现结节6年,糜烂、并增生3年。皮肤科情况:头顶部见一6cm×5cm大小淡黄色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毛发生长,质软,中央可见1.5cm×2cm大小糜烂面,表面呈肉芽样增生;斑块左后方见一约1cm... 患者女,47岁。头顶部淡黄色斑块47年,出现结节6年,糜烂、并增生3年。皮肤科情况:头顶部见一6cm×5cm大小淡黄色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毛发生长,质软,中央可见1.5cm×2cm大小糜烂面,表面呈肉芽样增生;斑块左后方见一约1cm×2cm大黑褐色结节,表面稍不平,质韧。诊断:皮脂腺痣。分别取头顶部两块皮损活检见: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基底细胞癌。皮脂腺痣同时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基底细胞癌临床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痣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基底细胞癌
原文传递
乳头状汗腺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展瑞 赵光明 +3 位作者 钱振华 李艳青 万琳琳 陆夏良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902-904,908,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分析。结果本组女性9例,男性1例,年龄31~65岁,平均44岁,9例位于外阴和肛周,1例位于肩颈部;临床表现为单发丘疹或界限清楚的... 目的探讨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分析。结果本组女性9例,男性1例,年龄31~65岁,平均44岁,9例位于外阴和肛周,1例位于肩颈部;临床表现为单发丘疹或界限清楚的皮下结节,直径0.5~2 cm;组织学上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管和相互吻合的乳头状结构组成,被覆双层上皮,内层为高柱状的上皮细胞,可见顶浆分泌,外层为梭形或矮立方的肌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显示:所有肿瘤的内层柱状细胞均ER、PR、CK和EMA(+),9例CK34βE12和CK7(+),3例AR和GCDFP-15(+),1例CK20(+),所有肿瘤肌上皮细胞均p63和S-100(+),7例肿瘤双层上皮CK5/6同时(+),Ki-67增值指数从1%~60%不等。结论乳头状汗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肛周生殖器的皮肤良性肿瘤,个别肿瘤可发生癌变,因临床表现多变,极易误诊,通过组织活检可确诊。肿瘤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汗腺瘤 皮肤 癌变
原文传递
皮脂腺痣并发生乳头汗管囊腺瘤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春梅 林熙然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生乳头汗管囊腺瘤、患者男,16岁。生下即发现左侧头部斑块并左侧颞部肿物,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斑块约4cm×20cm,表面粗糙呈疣状、结节状。颞部肿物呈菜花状,约1.5cm×1.5cm,质软,见脓性、血性分泌物肿...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生乳头汗管囊腺瘤、患者男,16岁。生下即发现左侧头部斑块并左侧颞部肿物,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斑块约4cm×20cm,表面粗糙呈疣状、结节状。颞部肿物呈菜花状,约1.5cm×1.5cm,质软,见脓性、血性分泌物肿物组织病理由囊壁及绒毛状突起构成,衬有两层上皮细胞,可见顶浆分泌。手术切除肿瘤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痣 生乳头汗管囊 腺瘤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发性乳头状汗腺瘤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明 华夏 张谊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0,共2页
报告1例发生于左上肢的多发性乳头状汗腺瘤。患者女,45岁。左上肢线状排列的结节伴瘙痒7年。皮肤科检查见左上肢数个直径2~3 cm淡红色结节,呈线状排列,质地坚实,部分皮损表面破溃、结黄褐色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及中层内肿瘤由... 报告1例发生于左上肢的多发性乳头状汗腺瘤。患者女,45岁。左上肢线状排列的结节伴瘙痒7年。皮肤科检查见左上肢数个直径2~3 cm淡红色结节,呈线状排列,质地坚实,部分皮损表面破溃、结黄褐色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及中层内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腺管、腺泡、复杂折叠的乳头状结构构成,腺腔和乳头状结构内衬单层柱状上皮,外围见一层小立方形肌上皮细胞,符合乳头状汗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汗腺瘤.多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