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骈文的成就及后世的评价
1
作者 于景祥 宋艳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出常人的成就。不过,由于骈文观念的不同,后世骈文批评家对李白骈文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骈文 成就 贡献
下载PDF
明清女性骈文中的六朝倾向及其成因
2
作者 于景祥 孙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骈文传统的影响,二是特定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尽管六朝骈文曾因为有华而不实的弊端而受到后世的批评,但是其对文学形式美的贡献是主要的,是六朝文学的代表、骈体文的典型范式,所以明清女性骈文回归六朝的倾向是应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性骈文 回归 六朝
下载PDF
《六朝文絜》多种多样的骈文批评方法
3
作者 于信 张洪兴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许梿的《六朝文絜》在骈文批评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其中以其独特的以选达旨法为主,同时又运用了翻案批评法、史学方法、朴学方法,还有多层面、多角度的鉴赏分析法,等等,这样他关于六朝骈文的批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具有... 许梿的《六朝文絜》在骈文批评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其中以其独特的以选达旨法为主,同时又运用了翻案批评法、史学方法、朴学方法,还有多层面、多角度的鉴赏分析法,等等,这样他关于六朝骈文的批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值得我们深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梿 《六朝文絜》 骈文 批评方法
下载PDF
宋元骈文批评的文献形态与体制特点
4
作者 侯体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3,208,共12页
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宋元骈文批评的批评话语、焦点、模式都有了新的风貌。其最重要的文献形态有三种,即四六话、笔记和序跋书信,这三种形态因作者群体、撰述宗旨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体制特点。四六话是宋代诞生的新型骈文批... 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宋元骈文批评的批评话语、焦点、模式都有了新的风貌。其最重要的文献形态有三种,即四六话、笔记和序跋书信,这三种形态因作者群体、撰述宗旨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体制特点。四六话是宋代诞生的新型骈文批评著作,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建立在“应用”观念上的专门性骈文批评得以确立;笔记中的骈文批评复杂多样,相较而言有着“论事而及辞”、否定性语境和跨文体批评等特点;至于序跋书信则更多地趋于宏观性思考和表达,常常涉及骈文创作与批评中更核心、更根本的问题。理解这些文献形态的体制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骈文批评在宋元时期的特色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批评 四六话 笔记 序跋书信 体制特点
下载PDF
刘宗周与毛奇龄骈文之差异分析
5
作者 雷斌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30,共14页
刘宗周与毛奇龄皆为浙东学派代表,长于经史,但骈文成就不容忽视。毛奇龄尊崇儒家本经,对刘宗周其人其学推崇备至。在骈文创作方面,刘宗周主于实用,但不废骈文之美。毛奇龄追求唯美,然亦重视骈文根底。在骈文特征方面,刘宗周一派学者风范... 刘宗周与毛奇龄皆为浙东学派代表,长于经史,但骈文成就不容忽视。毛奇龄尊崇儒家本经,对刘宗周其人其学推崇备至。在骈文创作方面,刘宗周主于实用,但不废骈文之美。毛奇龄追求唯美,然亦重视骈文根底。在骈文特征方面,刘宗周一派学者风范,毛奇龄尽展才子深情。在骈文师法上,刘宗周与毛奇龄皆法乳于《楚辞》,但刘宗周尊唐代陆贽,雄厚笃挚;毛奇龄喜六代徐庾,古艳华润。比较刘宗周与毛奇龄的骈文,可观照浙东学派与清代骈文嬗变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毛奇龄 骈文 浙东学派
下载PDF
用典与骈文的文本形态
6
作者 李金松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5,共10页
骈文文本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典。骈文用典通过对前文本的剪裁、拼贴,不仅参与新文本的营构,而且还进行意义的生产,从而使骈文文本呈现出互文性样态。在某种意义上,骈文文本是被改写过的不同的前文本片段的聚合,是前文本片段、骈... 骈文文本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典。骈文用典通过对前文本的剪裁、拼贴,不仅参与新文本的营构,而且还进行意义的生产,从而使骈文文本呈现出互文性样态。在某种意义上,骈文文本是被改写过的不同的前文本片段的聚合,是前文本片段、骈文创构者、读者交互对话而产生新的文学空间。由于用典对前文本片段进行了解构与重构,这使骈文文本中典面与典义在意义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衍生了文本张力。而这种文本张力,也会因文本中用典文句与不用典文句思维形式的差异而呈现出来。因此,对偶、声律、藻饰这三大修辞手段不过构建了骈文文本外在的形式特征,而用典则营构了骈文文本内在的形式特征及其文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用典 文本 骈文 张力
下载PDF
毛奇龄的骈文风格与清代六朝骈文派
7
作者 张明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76-86,共11页
清初,毛奇龄以六朝文风卓立骈文坛,与陈维崧并称。毛奇龄骈文渊源主要有模仿六朝文、师法《楚辞》、谙熟八股文技法和师友影响等四方面。毛氏骈文具有独特的组句方式和章法结构:句式多变,长短句式错落相间;连排骈偶句式形成排宕气势;八... 清初,毛奇龄以六朝文风卓立骈文坛,与陈维崧并称。毛奇龄骈文渊源主要有模仿六朝文、师法《楚辞》、谙熟八股文技法和师友影响等四方面。毛氏骈文具有独特的组句方式和章法结构:句式多变,长短句式错落相间;连排骈偶句式形成排宕气势;八股文句法融入骈文;“兮”字段穿插于骈赋中,将骚体赋的抒情特长与普通赋的铺叙手法相结合,具有浓厚的艳情丽思。毛奇龄综合运用骈句、散句、八股句式、“兮”字段组织篇章,集铺叙、说理、抒情于一炉,形成疏俊排宕的骈文风格。《国朝骈体正宗》确立毛奇龄在清代骈文史上的地位,他的骈文被清代中后期骈文正宗派所尊崇,毛奇龄实为清代六朝骈文派的早期代表,是清代骈文复兴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奇龄 《西河文集》 骈文渊源 骈文风格 六朝骈文派
下载PDF
刘师培文章写作模式与骈文理论探微
8
作者 张明强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7,共10页
刘师培的学术思想主要继承以家学及扬州学派为核心的国学和以进化论、逻辑学为核心的西学,国学和西学成为其学术的两个维度,西学中源说、中国文化外来说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影响尤大。清末民初,刘氏以学术为经世之具,将学术与政治融合,... 刘师培的学术思想主要继承以家学及扬州学派为核心的国学和以进化论、逻辑学为核心的西学,国学和西学成为其学术的两个维度,西学中源说、中国文化外来说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影响尤大。清末民初,刘氏以学术为经世之具,将学术与政治融合,在投身社会活动和宣传学说过程中形成了功利性的学术理念和“理念—证据—理念”的文章写作模式,值得关注和反思。刘师培将这种写作模式运用到骈文研究中,综合凌、阮二人的骈文理论,推阐扬州学派骈文理论,运用西方名学、进化论完善骈文正宗说,揭示骈文独特性。他是清代扬州学派骈文理论的集成者,也是近代首位骈文理论的大力传播者,推动骈文研究由传统走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扬州学派 国学 西学中源说 骈文
下载PDF
阮元尊骈抑散的三种方略及其弊病
9
作者 于景祥 胡佩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清代骈文批评家阮元为了反击以桐城派为首的古文派对骈文的攻击和贬抑,采用了三种批评方略:一是以《文选》为根据,证明骈文为文,古文非文;二是以孔子为骈文之祖,以儒家经典为理论依据,从根本上动摇古文派的根基;三是以六朝时期的文笔之... 清代骈文批评家阮元为了反击以桐城派为首的古文派对骈文的攻击和贬抑,采用了三种批评方略:一是以《文选》为根据,证明骈文为文,古文非文;二是以孔子为骈文之祖,以儒家经典为理论依据,从根本上动摇古文派的根基;三是以六朝时期的文笔之辨为理论依据,将古文排斥在文的范围之外。阮元的这些理论方略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在当时的骈散之争中影响很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病。对此,骈文批评家们作了不同程度的剖析,其中章太炎、黄侃的评论和分析尤为深刻,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尊骈 抑散 方略 弊病
下载PDF
白居易中书制诰“新体”“旧体”之辨
10
作者 欧阳伟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8-51,共4页
采用实证分析的统计方法,通过抽样统计发现,中书制诰部分标记为“新体”的骈文度明显高于标记为“旧体”的,而“新体”的骈文度又与翰林制诏部分的骈文度基本相同。白居易担任翰林学士在前、中书舍人在后,中书制诰部分“旧体”很明显草... 采用实证分析的统计方法,通过抽样统计发现,中书制诰部分标记为“新体”的骈文度明显高于标记为“旧体”的,而“新体”的骈文度又与翰林制诏部分的骈文度基本相同。白居易担任翰林学士在前、中书舍人在后,中书制诰部分“旧体”很明显草拟于元稹提出制诰改革之后,是一种经过改革后的散体,“新体”则属于传统的骈体制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新体 旧体 骈文度
下载PDF
词语训释的准确性原则刍议——以徐陵书信用语补释为例
11
作者 于阔 张蕾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以《徐陵集校笺》中徐陵书信用语补释的成就与不足为例,总结骈体书信用语的训释原则。作者认为,欲求训释准确,应辨别收信人身份、顾及典故与文意的匹配、区分习语与典故、注意词义的时代变化。
关键词 南北朝文学 徐陵书信 骈文 典故训释
下载PDF
李详的扬州学派论
12
作者 刘珊珊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0-25,共6页
李详自觉梳理论述扬州学派之源与流,有意提高扬州学派的《文选》研究在清代《文选》研究的地位。同时又向汪中、阮元等扬州学派前贤取法学习,形成自然高妙为宗、单复相间为体的骈文创作主张。而且通过其论文书信,可见其对扬州学人创作... 李详自觉梳理论述扬州学派之源与流,有意提高扬州学派的《文选》研究在清代《文选》研究的地位。同时又向汪中、阮元等扬州学派前贤取法学习,形成自然高妙为宗、单复相间为体的骈文创作主张。而且通过其论文书信,可见其对扬州学人创作之推崇,这既体现出当时以李详、孙德谦等为代表的文选派骈散合一的骈文观,也透露出其有意识地对扬州学派,尤其是对其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详 清代《文选》学 扬州学派 骈散合一
下载PDF
论北齐“藻思之美、雅道犹存”的骈文创作——从邢劭的骈文谈起
13
作者 王亚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0-76,共7页
北齐骈文在北魏文坛渐重藻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时受到南方骈俪文风的影响,文章的骈俪化倾向明显增强;同时北朝重视儒家诗教观的文学传统在北齐骈文中亦有表现,以邢劭的骈文创作最为突出,他在学习南朝骈文重藻采的同时又将北朝历来... 北齐骈文在北魏文坛渐重藻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时受到南方骈俪文风的影响,文章的骈俪化倾向明显增强;同时北朝重视儒家诗教观的文学传统在北齐骈文中亦有表现,以邢劭的骈文创作最为突出,他在学习南朝骈文重藻采的同时又将北朝历来重儒家诗教的传统用于骈文创作,进一步加强了北齐骈文“藻思之美,雅道犹存”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骈文 藻思之美 雅正犹存
下载PDF
吴均《与朱元思书》--山水骈体文佳作
14
作者 邓婷允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37-39,75,共4页
《与朱元思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小品文的代表之作。吴均选择以骈体的形式和清新隽永的语言,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风光,堪称山水骈体文的美文佳作。文中抓住“奇山异水”的主要特点,用凝练的语词展现出富春江山水“天下独绝”之处。... 《与朱元思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小品文的代表之作。吴均选择以骈体的形式和清新隽永的语言,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风光,堪称山水骈体文的美文佳作。文中抓住“奇山异水”的主要特点,用凝练的语词展现出富春江山水“天下独绝”之处。文章用典意味悠长,从典故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作者的隐逸心态。文章语言简练精妙,在骈体文句中掺杂着散体句法,显示出骈散交织的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均 《与朱元思书》 山水骈文
下载PDF
“以集为子”:论六朝子书写作方式的文集化
15
作者 伏煦 《励耘学刊》 2023年第1期138-158,384,385,共23页
“以集为子”说是刘咸提出的命题,借以指以《抱朴子》《刘子》为代表的六朝子书重辞藻而轻宗旨的写作方式。葛洪《抱朴子外篇》的篇目,有赋、设论、史论和连珠等各种文学文体,在继承前代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葛洪亦在其中表现了个体的人生... “以集为子”说是刘咸提出的命题,借以指以《抱朴子》《刘子》为代表的六朝子书重辞藻而轻宗旨的写作方式。葛洪《抱朴子外篇》的篇目,有赋、设论、史论和连珠等各种文学文体,在继承前代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葛洪亦在其中表现了个体的人生选择与著述理想;《刘子》的作者则隐匿了自我,重新整合九流百家的思想,所论事理多因袭前人,而文的写作形成了更加理论化与辞章化的学术文本。整体而言,无论魏晋士人的著述观念,还是史志目录的分类,都表明子书与文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术著述,然而文集的因素影响着子书的写作,客观上推动了中古时代子书与文集兴替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外篇》《刘子》赋 设论 骈文
下载PDF
高校文学史骈文教学之省思
16
作者 刘涛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在当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中,骈文位居诗歌、散文等文体之后,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因骈文本身具有内在的特殊性,这就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体类别,如纯文学体类的诗歌。在当前各种版本的文学史教材中,关于骈文的论述都远较诗歌... 在当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中,骈文位居诗歌、散文等文体之后,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因骈文本身具有内在的特殊性,这就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体类别,如纯文学体类的诗歌。在当前各种版本的文学史教材中,关于骈文的论述都远较诗歌简略。究其原因,或许一方面是受纯文学观念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与骈文本身的特征有关,即注重形式美,讲究华丽的辞藻、繁密的典故、严谨的平仄格律与精工的对偶。过于注重形式,往往会忽视内容,由此招来形式主义的指责。另外,由于骈文中汇集了数量众多的典故与生僻字词,所以许多教师望而生畏,有意避而不谈,从而导致骈文在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勇于突破,努力创新,不断加大对骈文教学的力度,全面细致地分析研讨有关骈文的文体发展进程,阐释骈文的文体特征与美学功能等诸多问题,以期客观公正地对待骈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骈文教学 省思
下载PDF
中唐韩柳古文书写的可能与规则及其限度——以语体为视角 被引量:6
17
作者 安家琪 刘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7,共13页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雅正"。"古文"书写有其规则,书写者须明了上古汉语与中世汉语的区别,并遵守上古汉语的韵律与语法规则。由于"古文"书写者难以突破身处的思想学术传统与社会习俗的制约,故只能在部分文体上求得突破,而难以真正挑战时文的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柳 古文 骈文 语体 规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