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鲆变态早期cDNA文库的构建和parvalbumin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4
1
作者 龚小玲 鲍宝龙 +1 位作者 杨桂梅 任大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在前期的研究中,克隆到牙鲆变态早期和变态前差异表达的parvalbumin基因片断cDNA。为了克隆parvalbumin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了变态早期(孵化后23d仔鱼)牙鲆头部的全长cDNA文库,并对文库的滴度和插入片段大小进行了评估。同时采用锚定PC... 在前期的研究中,克隆到牙鲆变态早期和变态前差异表达的parvalbumin基因片断cDNA。为了克隆parvalbumin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了变态早期(孵化后23d仔鱼)牙鲆头部的全长cDNA文库,并对文库的滴度和插入片段大小进行了评估。同时采用锚定PCR法从cDNA文库筛选出parvalbumin基因的全长cDNA。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牙鲆变态早期头部cDNA文库的滴度为1.2×106PFU·mL-1,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为1000bp左右。parvalbumin基因的全长cDNA的长度为603bp,编码109个氨基酸,含有两个EF手型钙离子结合域:DQDGSGFIEEEEL(52~64)和DSDGDGKIGVEEF(91~103),以及一个ATP/GTP结合位点模序:ACGLAGKS(33~40),是一种典型的钙离子结合蛋白。通过parvalbumin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较分析表明,牙鲆parvalbumin基因是比较保守的蛋白,与其它鱼类享有61.5%~68.8%序列同源。系统分析表明,牙鲆的parvalbumin基因与狭鳕(Theragrachalcogramma)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变态早期 全长CDNA文库 锚定PCR parvalbumin基因 钙离子结合蛋白
下载PDF
长爪沙鼠脑缺血后大脑皮质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国兴 刘求梅 彭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观察长爪沙鼠大鼠前脑短暂缺血后前额皮质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24只健康雄性长爪鼠随机分为时照组(6只)和缺血组(18只),夹闭长爪沙鼠双测颈总动脉10min... 目的:观察长爪沙鼠大鼠前脑短暂缺血后前额皮质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24只健康雄性长爪鼠随机分为时照组(6只)和缺血组(18只),夹闭长爪沙鼠双测颈总动脉10min诱导前脑缺血后,动物分别存活1天、3天或7天。用免疫组化方法、阳性细胞计数和相对平均灰度值检测了前额皮质中PV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缺血组中前额皮质中PV表达均减少。缺血再灌1天时,PV表达最弱(P<0.01);3天时PV表达开始恢复(P<0.05);7天时PV表达进一步恢复,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前脑短暂缺血后可造成长爪沙鼠前额皮质PV的表达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但随着缺血消失后时间的延长,机体可进行部分的自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脑缺血 parvalbumin(PV) 前额皮质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缺血后Parvalbumin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宁芳 杨淑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文观察了大鼠视网膜缺血后Parvalbumin(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动物分为缺血10min组、15min组、30min组及60min组等4组.动物右眼为缺血眼,左眼做自身对照眼.结果表明PV免疫反应神经元主要位于内核层及节细胞层,其突起伸向内... 本文观察了大鼠视网膜缺血后Parvalbumin(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动物分为缺血10min组、15min组、30min组及60min组等4组.动物右眼为缺血眼,左眼做自身对照眼.结果表明PV免疫反应神经元主要位于内核层及节细胞层,其突起伸向内网层第1、5亚层,神经纤维层也可见PV免疫反应纤维。缺血10min后PV免疫反应神经元未出现变化,缺血15min后数量开始减少,内网层第5亚层PV免疫反应纤维消失、缺血30min、60min后PV免疫反应神经元比缺血15min后减少明显.表明缺血15min后即出现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但各缺血时间点上其减少率低于其它类型的神经元,提示它对缺血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 parvalbumin 钙结合蛋白 神经元
下载PDF
红景天对低压缺氧损伤大鼠海马Parvalbum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祁存芳 黄明玉 +4 位作者 李长兴 张军峰 张建水 李福鑫 唐延军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67-172,共6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中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高原低压缺氧模型,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action,AAR)学习记忆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arvalbumin(PV)蛋白表达并行相...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中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高原低压缺氧模型,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action,AAR)学习记忆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arvalbumin(PV)蛋白表达并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红景天可延缓低压缺氧环境中大鼠AAR保持率的降低,增加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中大鼠PV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红景天能改善低压缺氧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V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对高原低压缺氧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缺氧 学习记忆 红景天 parvalbumin(PV)蛋白
下载PDF
大鼠纹状体parvalbumin阳性中间神经元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丽斯 穆淑花 +3 位作者 刘冰冰 朱亚西 李可一 雷万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研究纹状体parvalbumin(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在神经通路上的突触连接。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示踪方法标记SD大鼠纹状体Parv及其相关神经元,光镜和电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结构和位置关系。结果: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中等... 目的:研究纹状体parvalbumin(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在神经通路上的突触连接。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神经示踪方法标记SD大鼠纹状体Parv及其相关神经元,光镜和电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结构和位置关系。结果: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中等大小,散在分布于纹状体,以背外侧居多。光镜免疫双标记显示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与皮质、丘脑和中脑黑质的传入轴突终末形成明显的形态位置上的邻近关系,其轴突终末则与纹状体不同类型投射神经元在光镜下也形成邻近关系。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免疫电镜观察显示阳性产物主要游离于胞体、树突和轴突的胞质内。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均接受大量的非对称型突触传入。Parv阳性轴突终末平均大小为(0.62±0.28)μm,可见其与纹状体神经元的树突、胞体和树突棘形成对称型突触,其中与树突形成的突触占69.64%,与胞体和树突棘形成的突触分别为26.78%和3.58%。结论:纹状体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形态学上与皮质、丘脑、黑质以及纹状体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提示其可能在调节纹状体信息传入和输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parvalbumin 中间神经元 投射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电镜
下载PDF
MK-801诱发的小鼠精神分裂症样症状与脑内Parvalbumin异常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传响 张静 +4 位作者 郑殿杰 刘芳 刘均涛 宋亮 陈幽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目的 以中等剂量的MK-801腹腔注射制作小鼠精神分裂症样模型,检测小鼠脑内钙结合蛋白Parvalbumin(小白蛋白,PV)的异常表达部位,探讨与已知精神分裂症相关脑区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和神经化学依据.方法 雄... 目的 以中等剂量的MK-801腹腔注射制作小鼠精神分裂症样模型,检测小鼠脑内钙结合蛋白Parvalbumin(小白蛋白,PV)的异常表达部位,探讨与已知精神分裂症相关脑区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和神经化学依据.方法 雄性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MK-801组.用Sams-Dodd刻板行为评分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OPAR)检测小鼠的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内PV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 MK-801组小鼠刻板行为评分明显增高(P<0.01),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符合精神分裂症样模型小鼠的表现.②MK-801组小鼠在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杏仁核及丘脑网状核等脑区PV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隶属边缘系统的前额皮质、海马、纹状体、杏仁核及丘脑网状核等脑区内的PV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MK-801 parvalbumin 中间神经元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钙调蛋白Parvalbumin和Calbindin-28 KD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宗伟 朱亚西 +6 位作者 欧阳丽斯 詹玛琍 贾钰 马宇昕 李幽兰 阳桂香 雷万龙 《解剖学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92-95,120,共5页
目的观察证实钙调蛋白Parvalbumin(PV)和Calbindin-28KD(CB)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脊髓不同节段不同区域内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常规灌注固定,取第5~8颈髓、3~6胸髓和1~5腰髓节段;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单标记;光... 目的观察证实钙调蛋白Parvalbumin(PV)和Calbindin-28KD(CB)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脊髓不同节段不同区域内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常规灌注固定,取第5~8颈髓、3~6胸髓和1~5腰髓节段;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单标记;光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并进行计数和测量;用Excel软件对阳性神经元数量、胞体大小、突起数量进行统计处理。结果PV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后角的Ⅱ层和胸核、中间带外侧、中间内侧核、前角的Ⅷ层;CB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后角Ⅰ~Ⅱ层、中间带,前角的Ⅷ~Ⅸ层之间。后角细胞较中间带及前角细胞数量多,胞体小,突起少。在不同区域,两种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量,胞体大小,突起数目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节段同一区域的比较中,只有腰前角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比较大(P﹤0.05)。结论PV阳性神经元在胸核及中间内侧核的聚集以及阳性纤维在薄楔束和后角Ⅱ层胶状质内的密集分布提示其与机体痛觉传入﹑本体感觉及内脏感觉的联系;CB阳性神经元在前角Ⅷ~Ⅸ层之间的特征性分布说明其与闰绍细胞功能有关;两种钙调蛋白在脊髓不同节段之间的形态及分布基本无差别提示它们的功能并没有特异地对应于躯体或内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parvalbumin CALBINDIN-D28K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神经元NOS与Parvalbumin的共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淑珍 马宁芳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7年第2期40-43,共4页
用NADPH脱氢酶组化及Parvalbumin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观察了正常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NOS)与Parvalbumin(PV)的分布,结果显示NOS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内核层内缘带第二列,少数位于节细胞层,胞体圆形/卵圆形,直径8~12μm,细胞一侧发出... 用NADPH脱氢酶组化及Parvalbumin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观察了正常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NOS)与Parvalbumin(PV)的分布,结果显示NOS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内核层内缘带第二列,少数位于节细胞层,胞体圆形/卵圆形,直径8~12μm,细胞一侧发出突起伸向内网层1、3、5亚层,以第3亚层最为明显,PV免疫反应(PV—Ⅰ)神经元位于内核层最内缘第一列,少数位于第二列、中间部及节细胞层,胞体卵圆形,直径6~10μm,由胞体一端发出突起伸向内网层第1、5亚层.神经纤维层可见PV~Ⅰ纤维.内核层内缘第二列可见少数双标阳性细胞,在它们的PV免疫反应胞质内散布有NOS颗粒.实验结果表明 NOS阳性神经元与PV~Ⅰ神经元均为无长突细胞,分属不同的亚型,少效PV~Ⅰ神经元属节细胞,个别双标细胞可能为另一种亚型的无长突细胞,提示NOS与PV在视觉信息传递中可能存在某些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parvalbumin 视网膜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通路二、三级核团内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突触联系的电镜研究
9
作者 董玉琳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8-252,T044,共6页
本教研室以往的研究证实 Parvalbum in样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四级通路的各级中继核团 ,其中有 30 %~ 5 0 %为投射神经元。本研究应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一步对此通路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的 Parvalbumin... 本教研室以往的研究证实 Parvalbum in样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四级通路的各级中继核团 ,其中有 30 %~ 5 0 %为投射神经元。本研究应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一步对此通路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的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和终末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Parvalbum in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以下几种突触联系 :( 1)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与 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或树突形成轴 -体或轴 -树突触 ,其中以非对称性突触为主 ,对称性突触较少 ;( 2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分别与 Parvalbumin样阴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轴 -体或轴 -树突触 ,这些突触联系以对称性为主 ,非对称性大约占 30 %左右 ;( 3) Parvalbumin样阴性终末与 Parvalbumin样阳性树突形成以对称性为主的轴 -树突触 ,这种突触大约占所有突触联系的 5 0 %。以上结果表明 :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由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传递的过程中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可通过突触传导机制而兴奋或抑制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valbumin 突触 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通路 电镜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阳性神经元 中继核团
下载PDF
乙醇对大鼠扣带回及其皮质Parvalbumin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10
作者 李双成 石葛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7-1068,共2页
关键词 parvalbumin 阳性神经元 扣带回 乙醇 皮质 大鼠 胎儿酒精综合征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移植视网膜Parvalbumin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及其与上丘的联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晓正 杨淑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1-106,191,共7页
将65例妊娠14天SD大白鼠胚胎视网膜移植至新生第1天大白鼠中脑背面偏左侧,同时摘除新生鼠右眼。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HRP逆行追踪及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技术,观察手术后第10天至50天移植视网膜、与其相应年龄的... 将65例妊娠14天SD大白鼠胚胎视网膜移植至新生第1天大白鼠中脑背面偏左侧,同时摘除新生鼠右眼。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HRP逆行追踪及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技术,观察手术后第10天至50天移植视网膜、与其相应年龄的正常和宿主视网膜免疫反应(Parvalbuminimmunoreactive,PV-Ⅰ)神经元的发育规律和定位分布,以及移植视网膜与宿主上丘的联系。结果表明:移植视网膜具有正常视网膜各层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移植和正常视网膜PV-Ⅰ神经元是无长突细胞、移位无长突细胞和节细胞。PV-Ⅰ神经元在生后第3天移植视网膜的节细胞层出现,在生后第14天至19天移植视网膜中达很高程度,而在生后第3天移植视网膜节细胞层中有些PV-Ⅰ神经元同时具有HRP标记,提示这些细胞是节细胞,并与上丘建立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parvalbumin 免疫细胞化学 HRP 上丘 视网膜
下载PDF
人类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神经元的出生前发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1 位作者 颜焱华 孙卫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49,I007,共6页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9~40周人胎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PV)神经元及纤维的发育和形态。19周,少数含PV神经元出现于皮质板深部(相当于Ⅵ层处)。24周,含PV神经元仍仅见于Ⅵ层,但数量明显增加,...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9~40周人胎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PV)神经元及纤维的发育和形态。19周,少数含PV神经元出现于皮质板深部(相当于Ⅵ层处)。24周,含PV神经元仍仅见于Ⅵ层,但数量明显增加,多为双极细胞。26~29周,许多含PV神经元可见于Ⅵ及Ⅴ层,双级、多级及双簇细胞均可见。33~40周,Ⅴ、Ⅵ层含PV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加,并随胎龄增大依次出现于Ⅳ、Ⅲ和Ⅱ层,多为多极及双簇细胞。这些结果提示,Ⅱ-Ⅵ层含PV神经元遵循从深至浅的发育规律。另外,29~40周皮质Ⅰ层一些Cajal-Retzius神经元和水平纤维亦含PV;38~40周皮质Ⅰ层深部还可见较多含PV的小型神经元,散在分布于Ⅰ层含PV的水平纤维之间,提示PV可能参与发育过程中Ⅰ层内各种神经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小白蛋白 发育 胚胎 神经元
原文传递
Calbindin和Parvalbumin在C57BL/6J kit基因突变小鼠听觉传导通路中的表达
13
作者 张峰 沈礼 +1 位作者 梁国庆 孙霞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钙结合蛋白(CB)和小清蛋白(PV)在C57BL/6J野生型小鼠与kit基因突变型小鼠(kit+/kitW-2Bao)听觉传导通路上的表达。方法:取kit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6只,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心脏灌流固定,取大脑进行冠状位冰... 目的:观察钙结合蛋白(CB)和小清蛋白(PV)在C57BL/6J野生型小鼠与kit基因突变型小鼠(kit+/kitW-2Bao)听觉传导通路上的表达。方法:取kit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6只,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心脏灌流固定,取大脑进行冠状位冰冻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B和PV两种蛋白在小鼠听觉传导通路上的表达差异。结果:PV在野生型小鼠的腹侧耳蜗前核(AVCN)、腹侧耳蜗后核(PVCN)、下丘(IC)以及听皮层(AC)均有明显表达。CB在野生型小鼠的PVCN和斜方体核(Tz)有明显表达,在AC仅在2-3层有极少量表达。kit基因突变引起PV在PVCN、IC和AC的表达减少(P〈0.01),而Tz的表达增加(P〈0.01)。CB在基因突变小鼠PVCN表达消失,AC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PV和CB在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的听觉传导通路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kit基因突变可引起PVCN、IC、Tz和皮层的PV表达变化,PVCN、AC的CB表达变化,表明kit基因突变对听觉通路高级中枢功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KIT基因 CALBINDIN parvalbumin
下载PDF
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杏仁核中Parvalbumin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明波 黄良 +1 位作者 蒋丽珠 丁四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杏仁核中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其功能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大鼠腹膜腔注射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 mg/kg,逐日递... 目的:观察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杏仁核中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其功能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大鼠腹膜腔注射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 mg/kg,逐日递增5mg,至第10d为50mg/kg;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动物分别存活3h、3 d和14d。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相对平均灰度值检测杏仁核内PV的表达。结果:在生理盐水处理组各存活时间点,杏仁核内PV的表达相同。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3h时杏仁核内PV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第3d时,杏仁核内PV的表达减少,明显低于第3 h组(P<0.05)。至第14d时,PV的表达又开始增加,明显高于第3 d组(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杏仁核PV的表达具有时相特异性;这种变化在戒断早期可能主要与躯体依赖相关,而戒断晚期主要与精神依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成瘾 小白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中Parvalbumin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明波 童建斌 +4 位作者 黄良 吴松 卢若煌 安如俊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78,共6页
为了观察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中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其功能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大鼠腹膜腔注射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mg... 为了观察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中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其功能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大鼠腹膜腔注射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mg/kg,逐日递增5mg,至第10d为50mg/kg;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动物分别存活3h、3d和14d。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相对平均灰度值检测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结果显示:在生理盐水处理组各存活时间点,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相同。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3h时海马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前额皮质内PV的表达减少。第3d时,海马CA1、CA3、CA4、齿状回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减少,但CA2区PV表达继续增加,而前额皮质的表达开始恢复。至第14d时,CA2区PV的表达开始恢复,但CA1、CA4和杏仁核内PV的表达又开始增加,明显高于第3d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PV的表达具有区域特异性和时相特异性;这种变化在戒断早期可能主要与躯体依赖相关,而戒断晚期主要与精神依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成瘾 小白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的分布——FG逆标与免疫组化相结合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富兴 李金莲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1,共7页
已往研究证明 :三叉神经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网状结构 ( Vodm -L RF)和由三叉上核尾外侧部 ( Vsup-CL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 ( Vpdm)以及 AVM和 ADO等两个小核团所构成的“带状区”分别为三叉神经领域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 已往研究证明 :三叉神经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网状结构 ( Vodm -L RF)和由三叉上核尾外侧部 ( Vsup-CL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 ( Vpdm)以及 AVM和 ADO等两个小核团所构成的“带状区”分别为三叉神经领域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Parvalbumin( PV)是常见的钙结合蛋白。在该通路的 Vodm-LRF和“带状区”内存在许多 PV样阳性细胞。但这些 PV样阳性神经元究系属投射神经元抑或为中间神经元则未见报道。本文用 F G逆标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 1)将荧光金 ( F G)注入一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和带状区的 Vpdm、ATM和 ADO后 ,分别在对侧“带状区”和同侧 Vodm-L RF出现大量 FG逆标细胞。( 2 )上述部位有相当数量的 FG逆标细胞呈 PV样阳性。由 Vsup-CL、Vodm、AVM和ADO向丘脑投射的神经元中分别有 5 7%、5 5 %、11%和 4%呈 PV样阳性 ;而向丘脑腹后内侧核投射的 PV/ FG双标神经元分别占 Vsup-CL、Vodm、AVM和 ADO内 PV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 2 3 %、79%、5 3 %和 16%。这些双标神经元多呈中、小圆形、梨形或不规则形。由 Vodm-LRF向 Vpdm、AVM和 ADO投射神经元的 3 3 %、3 4 %和 5 0 %呈 PV样阳性 ;而向 Vpdm、AVM和 ADO投射的 PV/ FG双标神经元则分别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蛋白 丘脑 三叉神经本体觉 大鼠 Vodm-LRF
下载PDF
大鼠运动皮层投射神经元与Parvalbumin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终末的关系──免疫荧光、Confocal显微镜观察
17
作者 高文军 郑则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3-208,共6页
Parvalburnin是细胞内一种钙结合蛋白。同时又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与GABA共存的神经元亚群的特异标记物,主要标记篮状及苔烛细胞。用PAP方谈染色可见大鼠Parvalbumin免疫阳性神经终末在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周围形成包篮现象,但因... Parvalburnin是细胞内一种钙结合蛋白。同时又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与GABA共存的神经元亚群的特异标记物,主要标记篮状及苔烛细胞。用PAP方谈染色可见大鼠Parvalbumin免疫阳性神经终末在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周围形成包篮现象,但因该方法的局限性.较难明确二者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Parvalbumin阳性终未在锥体神经元脑体、树突与轴突整体上的分布状况以及运幼皮层内不同传出神经元是否均接受同样的支配,本实验利用FastBlue送行标记、固定脑片细胞内注入LueiferYellow结合免疫荧光、Confocal显微镜观察,研究运动皮层内皮质丘脑(束旁核)、皮质效状体及皮质脊髓三种投射神经元与Parvalbumin阳性终末的关系。通过1.μ连续扫描图像的分析及立体对观察,Parvalbumin阳性终末清晰可见,与LuciferYellow标记的锥体细胞的关系也容易辨别.在三种投射神经元胞体上均可见Parvalbumin阳性终末包绕,形成明显包篮现象,但三种神经元上的终末数未见明显区别·阳性终未还分布于近端树突上,距胞体越远越稀疏:但在距脑体50μm以上的顶树突、30μm以上的基树突及其二、三级分枝的远端树突上仍偶有终末分布.此外,三种神经元轴突起始段上也有少量终末接触,但未形成明显的cartridge现象.这一结果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valbumin 运动皮层 投射神经元 神经纤维
下载PDF
Parvalbumin interneurons i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regulate cognitive behaviors in methylazoxymethanol acetate model of schizophrenia
18
作者 ZHANG Xiao-qin XU Le +1 位作者 YU Zhi-peng SHEN Hao-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6-667,共2页
OBJEC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s a core disturbance of schizophrenia,appear to emerge from impaired neural activity.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is an integra⁃tion hub for higher-order thalamic inputs impor⁃ta... OBJEC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s a core disturbance of schizophrenia,appear to emerge from impaired neural activity.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is an integra⁃tion hub for higher-order thalamic inputs impor⁃tant for complex cognitive tasks such as learning and memory processes,atten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Parvalbumin(PV)interneurons could filter information at pyramidal neurons of ACC,and the abnormal PV interneurons have been observed in both humans and animal models of schizophrenia.However,the mechanisms of PV interneurons in ACC regulating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 is poorly understood.METHODS The pregnant mice were injected with methyl⁃azoxymethanol acetate(MAM)on gestational day(GD)16 for the neurodevelopmental MAM model of schizophrenia in our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ognitive behaviors by a serious of tests such as pre-pulse inhibition,Y maze,novel object and novel location recognition and the intrinsic excitability of PV interneurons and inhibi⁃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onto pyramidal cells localized in layer 5 of ACC by whole-cell record⁃ings.Further,the PV interneurons were regulat⁃ed by designer receptor exclusively activated by a designer drug(DREADD)system and the D-serine,a co-agonist of N-methyl-D-aspartate(NMDA)receptors.RESULTS①MAM mice showed the cognitive deficits and hypo-excitability of PV interneurons in ACC.②Restoration of PV interneuron activity in ACC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 in MAM mice.③Inhibition of PV interneu⁃ron activity in ACC was sufficient to caus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control mice.④NMDA recep⁃tors of PV interneurons in ACC were impaired in MAM mice.⑤Deficits of NMDA receptor sig⁃naling specifically in PV interneurons and of cog⁃nitive behaviors in MAM mice were rescued by D-serine.CONCLUSION PV interneurons in ACC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MAM model of schizophrenia and D-serine maybe a potenti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ylazoxymethanol acetate cognitive function parvalbumin INTERNEURONS D-SERINE
下载PDF
Parvalbumin和Calbindin-D28k负疫反应神经元在人胎视网膜中的分布和发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秋霞 郑德枢 +1 位作者 颜焱华 孙卫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07-213,314,共8页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19例人胎视网膜内Parvalbumin(PV)和Calbi-din-D28k(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对它们在人胎视网膜发育中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V和CaB...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19例人胎视网膜内Parvalbumin(PV)和Calbi-din-D28k(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对它们在人胎视网膜发育中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属于视网膜水平细胞,无长实细胞和节细胞的不同亚群,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还可能分属于视细胞。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主要是在胚胎中期,胎14周时它们已分别出现于视网膜内的不同部位,其各自的演变规律不同,至胚胎27周时初步建立了各自的分布模式。在整个发育过程,颞测机网膜内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密度及反应强度均高于鼻侧视网膜内的PV免疫反应神经元,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与视网膜的组织发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果提示,PV和CaBP可能在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化、迁移及突触形成中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valbumin CALBINDIN-D28K 视网膜 发育 人胎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Parvalbumin免疫反应神经元的研究
20
作者 李锦新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7-10,共4页
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平铺片为主,结合切片,全面观察了大鼠视网膜PV-I神经元(ParvalbuminImmunoreactiveneuron)的分布,对其数量进行了统计学计数。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成年大鼠视网膜PV-I神经无主要位于内核层和节细... 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平铺片为主,结合切片,全面观察了大鼠视网膜PV-I神经元(ParvalbuminImmunoreactiveneuron)的分布,对其数量进行了统计学计数。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成年大鼠视网膜PV-I神经无主要位于内核层和节细胞层,细胞染色深浅不一,大小不一,形态不同。内核层的PV-I神经元平均密度709个/mm2。细胞圆形、卵圆形和长椭国形,胞体平均直径6-10μm,主要位于内核层囊内排,也有位于第二排和中间部。节细胞层的PV-I神经元较少,平均密度6个/mm2。胞体大,平均直径13μm,有些细胞与内核层细胞大小、形态相似,PV-I纤维可见于内网层,尤其集中在第1和第5亚层,神经纤维层也有PV-I纤维。上述结果提示:这些细胞是无长突细胞、移位无长突细胞和节细胞。根据内网层PV-I纤维分布在给光中心和撤光中心反应的联系层,提示PV-I神经元在视觉信息处理、传递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valbumin 视网膜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