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of Eight Market Classes of Dry Bean (<i>Phaseolus vulgaris</i>L.) to Pendimethalin
1
作者 Nader Soltani Robert E. Nurse +1 位作者 Christy Shropshire Peter H. Sikkem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1年第6期835-840,共6页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tolerance of dry bean to pendimethalin.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2007 to 2009 at Exeter, Ontario and in 2008 and 2009 at Ridgetown, Ontario to evaluate tolerance of black, cra...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tolerance of dry bean to pendimethalin.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2007 to 2009 at Exeter, Ontario and in 2008 and 2009 at Ridgetown, Ontario to evaluate tolerance of black, cranberry, kidney, otebo, pink, pinto, Small Red Mexican and white bean to the pendimethalin applied preplant incorporated at 1080 and 2160 g.a.i.ha-1. Pendimethalin PPI caused minimal injury in most market classes of dry bean at 1 and 2 WAE. There was no injury in various market classes of dry bean with the low dose at 1 and 2 weeks after emergence (WAE). However, at the high dose there was 0 to 4% injury at 1 WAE and 0 to 7% injury at 2 WAE in black, cranberry, kidney, otebo, pink, pinto, SRM and white bean. Pendimethalin PPI was more injurious in white bean than in black, cranberry, kidney, otebo, pink, pinto and SRM bean. Pink and SRM bean exhibited the most tolerance to pendimethalin applied PPI at 1080 g.ai.ha-1 or 2160 g.ai.ha-1. Pendimethalin caused no adverse effect on plant height, shoot dry weight, seed moisture content and seed yield of black, cranberry, kidney, otebo, pink, pinto, SRM and white bea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re is an adequate margin of crop safety for pendimethalin applied PPI at the proposed dose of 1080 g.ai.ha-1 in black, cranberry, kidney, otebo, pink, pinto, SRM and white bean in Ont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BEAN CRANBERRY BEAN Kidney BEAN Otebo BEAN pendimethalin Pink BEAN Small Red Mexica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White BEAN
下载PDF
Kinetics of Sorption of Pendimethalin on Soil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Banks of Rivers Katsina-Ala and Benue, Central Nigeria
2
作者 Justin Kpagh Rufus Sha’Ato +1 位作者 Raymond A. Wuana Terrumun A. Tor-Anyii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Kinetics of the sorption of the herbicide, pendimethalin (3,4-Dimethyl-2,6-dinitro-N-pentan-3-yl-aniline) on four soil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banks of Rivers Benue and Katsina-Ala, in Central Nigeria was studied by... Kinetics of the sorption of the herbicide, pendimethalin (3,4-Dimethyl-2,6-dinitro-N-pentan-3-yl-aniline) on four soil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banks of Rivers Benue and Katsina-Ala, in Central Nigeria was studied by contacting 5.0 g soil samples with 100 mL 7 × 10<sup>-6</sup> M herbicide solution. The sorption was monitored by following the herbic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aqueous phase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t one hour intervals for 5 hours (at 25°C, 35°C, 45°C, 55°C and 65°C, respectively). Pseudo-first order kinetics treatment of the data showed that sorption rates as well as the accompanying activation energies were low, indicating that physical adsorption is the operative mechanism for its retention in the soils and that the herbicide tended to reside more in the aqueous phase, which raised its potential to contaminate natural water systems, when applied o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S SORPTION pendimethalin Soil NIGERIA
下载PDF
大豆对除草剂Pendimethalin抗性的遗传
3
作者 D.G.Glover W.T.Schapaugh 谢国禄 《国外作物育种》 2003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除草剂pendimethalin 抗性遗传 无纤维菜豆综合症 安全性
下载PDF
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的配比筛选及在油莎豆田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义生 刘佳遥 +4 位作者 黄淑敏 白雪 贾娇 牟忠生 苏前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55,共6页
为探索和论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复配的合理性及三者复配制剂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var.sativus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油莎豆的安全性,本试验依据除草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并借鉴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 为探索和论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复配的合理性及三者复配制剂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var.sativus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油莎豆的安全性,本试验依据除草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并借鉴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作用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藜Chenopodium album 3种杂草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三者混配比例为30∶30∶1时联合作用为增效,为最佳比例。此比例下的36.6%二甲戊·扑·丙炔SC对油莎豆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试验有效剂量在1647.0~1921.0 g/hm^(2)范围内,对油莎豆出苗、生长较安全;施药后40 d对一年生杂草的防效为91.3%~97.7%。由此可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研制新药剂具有可行性,能扩大杀草谱和应用范围,可用于油莎豆田杂草防控,适宜用量1647.0~1921.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防除 油莎豆 二甲戊灵 扑草净 丙炔氟草胺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水产品中二甲戊灵残留
5
作者 李小玲 万译文 +2 位作者 肖维 索纹纹 杨霄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5,共7页
建立了QuEChERS一种分散型固相萃取(QuEChERS)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测定水产品中二甲戊灵的方法。样品采用含0.1%(体积分数)甲酸的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经0.6 g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0.2 g乙二胺-N-丙基硅烷分散固相... 建立了QuEChERS一种分散型固相萃取(QuEChERS)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测定水产品中二甲戊灵的方法。样品采用含0.1%(体积分数)甲酸的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经0.6 g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0.2 g乙二胺-N-丙基硅烷分散固相萃取净化,40℃下氮吹浓缩近干,加入乙腈1.0 mL复溶,经0.22μm滤膜过滤,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目标化合物采用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6μm)分离,采用乙腈和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匹配内标法定性定量。结果表明,目标物在2~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5μg/kg和1.0μg/kg。以鲤鱼、克氏原螯虾和中华鳖为样品基质,在3个不同的添加水平下,二甲戊灵的平均回收率为78.9%~110.6%,RSD为3.8%~6.8%。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度与灵敏度高的优点,满足稻田水产品中二甲戊灵的残留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QuEChERS法 二甲戊灵 稻田水产品
下载PDF
Biodegradation of pendimethalin by Bacillus subtilis Y3 被引量:7
6
作者 Haiyan Ni Li Yao +5 位作者 Na Li Qin Cao Chen Dai Jun Zhang Qin He Jian 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21-127,共7页
A bacterium strain Y3,capable of efficiently degrading pendimethalin,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and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 according to its phenotypic features and 16 S rRNA phylogenetic analysis.This... A bacterium strain Y3,capable of efficiently degrading pendimethalin,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and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 according to its phenotypic features and 16 S rRNA phylogenetic analysis.This strain could grow on pendimethalin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and degrade 99.5%of 100 mg/L pendimethalin within 2.5 days in batch liquid culture,demonstrating a greater efficiency than any other reported strains.Three metabolic products,6-aminopendimethalin,5-amino-2-methyl-3-nitroso-4-(pentan-3-ylamino) benzoic acid,and 8-amino-2-ethyl-5-(hydroxymethyl)-1,2-dihydroquinoxaline-6-carboxylic acid,were identified by HPLC-MS/MS,and a new microbial degradation pathway was proposed.A nitroreductase catalyzing nitroreduction of pendimethalin to 6-aminopendimethalin was detected in the cell lysate of strain Y3.The cofactor was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 or more preferably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The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pH for the nitroreductase were 30℃ and 7.5,respectively.Hg^(2+),Ni^(2+),Pb^(2+),Co^(2+),Mn^(2+) Cu^(2+),Ag^+,and EDTA severely inhibited the nitroreductase activity,whereas Fe^(2+),Mg^(2+),and Ca^(2+) enhanced it.This study provides an efficient pendimethalin-degrading microorganism and broadens the knowledge of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pathway of pendimetha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生物降解 芳香硝基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系统发育分析 rRNA基因 微生物量
原文传递
二甲戊灵和丙炔氟草胺对棉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
7
作者 吴莉莉 钱涛 +3 位作者 陈艳 吾买尔江·拜克力 李广阔 丁瑞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90-2797,共8页
【目的】分析评价二甲戊灵乳油(EC)与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WP)单剂及其混配后对棉田一年生杂草的安全性和防治效果,为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棉田一年生杂草药后30 d株防效,45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目的】分析评价二甲戊灵乳油(EC)与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WP)单剂及其混配后对棉田一年生杂草的安全性和防治效果,为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棉田一年生杂草药后30 d株防效,45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析各处理药剂对棉花出苗的安全性。【结果】供试药剂对棉花出苗无影响,各处理出苗率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30 g/L二甲戊灵EC(742.5 g/hm^(2))+50%丙炔氟草胺WP(45 g/hm^(2))和330 g/L二甲戊灵EC(866.25 g/hm^(2))+50%丙炔氟草胺WP(60 g/hm^(2))对棉田一年生杂草30 d株防效分别为96.52%和97.91%,45 d株防效分别为95.86%和96.48%,45 d鲜重防效分别为92.89%和94.44%,2种药剂混配后对棉田一年生禾本科、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30 g/L二甲戊灵EC 866.25~990 g/hm^(2)对棉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83.58%~90.23%,50%丙炔氟草胺WP 60~75 g/hm^(2)的处理为84.58%~90.98%,二者差异不显著,该剂量下二甲戊灵对棉田一年生阔叶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82.62%~88.90%,丙炔氟草胺的处理防效为85.06%~92.21%。【结论】丙炔氟草胺对棉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优于二甲戊灵,可根据棉田优势杂草群落结构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药剂施用,合理防治棉田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一年生杂草 二甲戊灵 丙炔氟草胺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二甲戊灵对高粱种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崴 王芳 +4 位作者 闫舟 赵建国 丁保朋 淮泽勋 王翔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山西地区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的潜在机制,为科学使用二甲戊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室内盆栽和大田栽培2种方式种植高粱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处理对4种土壤酶...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山西地区土壤施用二甲戊灵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的潜在机制,为科学使用二甲戊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室内盆栽和大田栽培2种方式种植高粱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处理对4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通过传统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相结合方式对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盆栽和大田栽培2种方式下,施用二甲戊灵浓度在200~800 g·hm^(-2)范围内对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均呈激活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无显著变化。在400 g·hm^(-2)时,蔗糖酶活性达到顶峰;浓度达到600 g·hm^(-2)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被显著抑制;而浓度达到800 g·hm^(-2)时,脲酶活性达到最大。二甲戊灵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呈现激活作用,该影响随二甲戊灵施用浓度变化而变化。细菌和真菌群落对二甲戊灵浓度变化较为敏感;施用二甲戊灵会导致土壤生物活性变化。[结论]不同浓度的二甲戊灵对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被一定程度的激活,同时影响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尤其Myxococcus属细菌和Stigmalychus属真菌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土壤 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粮食中二甲戊灵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紫云 黄熙荣 +5 位作者 黄伟 黄文杰 刘珊珊 孙秀兰 丁丽 肖理文 《粮食加工》 2023年第4期158-164,共7页
粮食中二甲戊灵残留分析方法多为大型仪器检测,检测结果准确,但存在操作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层析技术来检测粮食中二甲戊灵检测方法。通过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种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为载体,利用二甲戊灵抗原... 粮食中二甲戊灵残留分析方法多为大型仪器检测,检测结果准确,但存在操作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层析技术来检测粮食中二甲戊灵检测方法。通过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种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为载体,利用二甲戊灵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进行检测的快速定量检测卡,并摸索出二甲戊灵快速定量检测卡的最佳标记工艺为羊抗鼠抗体-145~198 nm微球-二甲戊灵抗体组合标记方案,最佳划膜液为PBS与CBS体系划膜液,最佳样品垫为GL0194与JL80,最佳样品稀释液体系为BBS体系。并对检测卡进行性能检测,得出其最低检出限为7.516μg/kg,最低定量限为19.873μg/kg,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粮食中二甲戊灵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微球 二甲戊灵 快速检测 特异性反应 检出限
下载PDF
二甲戊灵对龙葵苗期主要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魏迎凤 张全成 +2 位作者 查慧 王小丽 王俊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3-2021,共9页
【目的】研究喷施二甲戊灵对龙葵苗期主要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喷施不同浓度(0、300、600、900、1200、1500 g.a.i/hm^(2))二甲戊灵,于施药后不同时间内(5、10、15、20、25、30 d)测定龙葵的株高、茎粗... 【目的】研究喷施二甲戊灵对龙葵苗期主要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喷施不同浓度(0、300、600、900、1200、1500 g.a.i/hm^(2))二甲戊灵,于施药后不同时间内(5、10、15、20、25、30 d)测定龙葵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龙葵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随二甲戊灵剂量升高整体呈下降趋势,当浓度为1500 g.a.i/hm^(2)时对其影响最为严重。其中在处理第30 d时龙葵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最小,相比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2.02 cm、0.32 cm^(2)、0.47 g。在处理前15 d时茎粗相比对照明显增粗,随着龙葵后期的生长对照茎粗明显高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在第30 d时达到最小值3.12、0.06、0.62 mg/g,且分别减少了7.82、0.05、1.05 mg/g。【结论】二甲戊灵对龙葵苗期生长发育指标及生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随药剂剂量浓度升高其各项指标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且高浓度对其影响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二甲戊灵 生长发育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二甲戊乐灵在土壤中的吸附及微生物降解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军 朱鲁生 +2 位作者 林爱军 刘爱菊 孙瑞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8-492,共5页
通过振荡平衡法和室内培养法分别研究了二甲戊乐灵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在棕壤中容易被吸附,且解吸困难,其吸附属于物理性吸附。二甲戊乐灵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其在灭菌土壤中降解速率很慢... 通过振荡平衡法和室内培养法分别研究了二甲戊乐灵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在棕壤中容易被吸附,且解吸困难,其吸附属于物理性吸附。二甲戊乐灵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其在灭菌土壤中降解速率很慢。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对其降解速率有一定影响。30%FC下二甲戊乐灵在灭菌及未灭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2.4d和162.2d;75%FC下的灭菌土壤中半衰期为97.63d,是其在未灭菌土壤中半衰期35.36d的2.76倍;在120%FC下灭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7.74d,是其在未灭菌土壤中半衰期31.80d的2.7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乐灵 土壤 吸附力 微生物降解 振荡平衡法 室内培养法 棕壤 物理性吸附
下载PDF
二甲戊乐灵的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 被引量:23
12
作者 朱鲁生 王军 +2 位作者 林爱军 张俊 赵秉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8-91,共4页
研究了二甲戊乐灵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二甲戊乐灵 1、5、1 0 μg·g- 13个浓度处理所释放的CO2 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该药对纤维素在土壤中的降解表现出促进作用 ,纤维素在 5和 1 0 μg·g- 12处理中的半衰期分别... 研究了二甲戊乐灵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二甲戊乐灵 1、5、1 0 μg·g- 13个浓度处理所释放的CO2 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该药对纤维素在土壤中的降解表现出促进作用 ,纤维素在 5和 1 0 μg·g- 12处理中的半衰期分别比CK提高 1 3 2和 2 1 4倍 ;二甲戊乐灵对脱氢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其激活强度和作用时间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加剧和延长 ;二甲戊乐灵对土壤脲酶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乐灵 土壤微生物 呼吸强度 纤维素 脱氢酶 脲酶
下载PDF
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郭文磊 王兆振 +2 位作者 谭金妮 李伟 王金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5-611,共7页
为明确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各单剂的杀草谱、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以及其在棉花与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结果显示:氟咯草酮对棉田常见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有良好... 为明确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各单剂的杀草谱、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以及其在棉花与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结果显示:氟咯草酮对棉田常见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有良好的防效,并且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的杀草谱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混用,对供试杂草马唐、反枝苋均呈现加成或增效的联合作用类型。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按质量比1:2的比例复配后,除草活性均有所提高,其在棉花与马唐和反枝苋间的选择性指数在16.6~20.3之间,与氟咯草酮和二甲戊灵单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棉花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咯草酮 二甲戊灵 乙草胺 联合作用 棉花 安全性
下载PDF
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HB-7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鲁生 林爱军 +2 位作者 王军 孙瑞莲 刘爱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0-365,共6页
利用富集培养方法 ,从环境中获得菌株HB 7,初步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实验结果表明 ,培养条件会影响HB 7的生长和降解二甲戊乐灵的效率 ,少量的蔗糖能促进菌体生长和降解 ;在pH为 6~ 9的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大、降解率高 ;二甲... 利用富集培养方法 ,从环境中获得菌株HB 7,初步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实验结果表明 ,培养条件会影响HB 7的生长和降解二甲戊乐灵的效率 ,少量的蔗糖能促进菌体生长和降解 ;在pH为 6~ 9的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大、降解率高 ;二甲戊乐灵浓度的提高抑制了菌株的生长和降解 ,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提高农药去除量 ;HB 7降解二甲戊乐灵的最佳培养温度是 30℃左右 .研究结果还表明菌株HB 7含有一个质粒 ,该质粒能产生降解二甲戊乐灵的酶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乐灵 降解 芽孢杆菌 富集培养法 生长量 培养温度 农药污染 除草剂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除草剂二甲戊灵的真菌降解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爱军 朱鲁生 +2 位作者 王军 刘爱菊 孙瑞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29-1933,共5页
富集分离了除草剂二甲戊灵降解真菌 ,并研究了其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真菌可以降解二甲戊灵 ,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环境中分离到 16株能降解二甲戊灵的真菌 ,其中 10株真菌 5d内对 10 0mg·L-1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大于 6 0 % .以其中 ... 富集分离了除草剂二甲戊灵降解真菌 ,并研究了其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真菌可以降解二甲戊灵 ,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环境中分离到 16株能降解二甲戊灵的真菌 ,其中 10株真菌 5d内对 10 0mg·L-1二甲戊灵的降解率大于 6 0 % .以其中 3株生理耐受能力强、降解能力高的真菌为例 ,研究了外加碳源浓度、初始pH值、二甲戊灵浓度和培养温度对真菌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的影响 .此 3株真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土生曲霉组 (Aspergillusterreus)、长梗串孢霉属 (Monilochaetes)和烟色曲霉组 (Aspergillusfurnigatus) .在外加碳源浓度为 0 .5 %~ 1.0 %的范围内 ,真菌生长量和降解率达到最大 ;在中性培养液中 ,3株真菌的生长量大 ,降解能力强 ;在浓度为 10 0mg·L-1时降解率和生长量都比较大 ,而绝对去除量随二甲戊灵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在 5 0 0mg·L-1时达到最大 ;真菌的生长和降解需要适宜的温度 ,2 0~ 30℃培养时 ,降解率和生长量最大 .本研究提出了 3株真菌生长和降解二甲戊灵的最佳培养条件 ,可为农药污染治理及生产污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真菌 降解
下载PDF
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二甲戊灵微胶囊形成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彦良 慕卫 +3 位作者 刘峰 韩志任 马超 陈召亮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状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分散乳化时间、搅拌速度、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影响,最终确定以... 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状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分散乳化时间、搅拌速度、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影响,最终确定以聚丙烯酸钠(PAA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SMA)按4∶1(质量比)混合作乳化剂,1 500r/m in搅拌,分散乳化60m in,酸化90m in,50℃固化90m in作为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10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包封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微胶囊 成囊条件 脲醛树脂 原位聚合法
下载PDF
高含量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优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北兴 王凯 +3 位作者 张大侠 张灿光 管磊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2-698,共7页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500 g/L的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考察了乳化剂和囊壁材料的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等对微囊平均粒径、包封率、分散状态和物理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微囊的包封情况。结果表明...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500 g/L的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考察了乳化剂和囊壁材料的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等对微囊平均粒径、包封率、分散状态和物理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微囊的包封情况。结果表明:随着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质量分数的增加,微囊的包封率逐渐增大;当MDI的质量分数为3.0%~4.0%时,可制备出包封率大于87.0%、载药量约为82.0%的微囊;当EL-4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的质量分数为1.0%和3.0%时,平均粒径分别为15.5和4.00 μ m,热贮析水率分别为25.1%和1.73%;在固化温度为40、50和60℃下制备的样品,热贮(54 ℃±2 ℃,14 d)后分别表现为团聚严重,轻微粘连和保持良好形貌、囊间无粘连;当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4~1.2×104、磺化度0.85 mmol/g的木质素磺酸钠,且其质量分数为3.0%时,制剂的析水率(热贮)仅为4.76%,粒子间无粘连,囊形圆滑;黄原胶和硅酸镁铝配伍使用可明显提高制剂的贮存稳定性,当黄原胶的质量分数为0.07%、硅酸镁铝的质量分数为1.0%时,热贮析水率仅为2.12%,而且流动性良好;FT-IR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原药大部分被包封于微囊中,且其在1 248和1 322 cm-1处硝基的吸收峰向低波段移动,变为1 231和1 307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界面聚合 微囊悬浮剂 物理稳定性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二甲戊乐灵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雅丽 毛黎娟 +1 位作者 吴慧明 朱国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47-1150,共4页
在福建和浙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二甲戊乐灵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在甘蓝中的平均半衰期为6.8d,而在土壤中的消解有较大差异,福建黄红壤中的消解较在浙江灰潮土中缓慢。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 在福建和浙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二甲戊乐灵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在甘蓝中的平均半衰期为6.8d,而在土壤中的消解有较大差异,福建黄红壤中的消解较在浙江灰潮土中缓慢。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用30%二甲戊乐灵乳油,施药1次或2次,采样距最后1次施药间隔期30d时,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1mg·kg-1。建议30%二甲戊乐灵乳油的使用剂量为990gai·hm-2时,施药1次,距甘蓝采收时的安全间隔期为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乐灵 残留 甘蓝 土壤
下载PDF
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恒智 谭金妮 +3 位作者 吕学深 赵孔平 刘伟堂 王金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15,共7页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复配制剂的联合除草类型,测定了其对不同品种棉花的安全性及其在棉花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并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温室试验结...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复配制剂的联合除草类型,测定了其对不同品种棉花的安全性及其在棉花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并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温室试验结果显示: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后,对供试杂草马齿苋、反枝苋和马唐均呈现加成或增效作用。其中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按质量比1:10复配后的除草活性高于二甲戊灵单剂,其在供试棉花品种与供试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在25.81~39.39之间,与两种单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棉花的安全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复配后综合了两种单剂的优势,对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藜和牛筋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棉花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炔氟草胺 二甲戊灵 联合作用 棉花 安全性
下载PDF
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鲁生 林爱军 +1 位作者 王军 程翠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分离鉴定了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 ,并研究了培养条件对二甲戊乐灵降解和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 2 9株细菌中有 3株在 3d内对 10 0mg·L-1二甲戊乐灵的降解率在 80 %以上 ,选择HB 1、WB 12株细菌进一步研究 ,此 2株细菌... 分离鉴定了二甲戊乐灵降解细菌 ,并研究了培养条件对二甲戊乐灵降解和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 2 9株细菌中有 3株在 3d内对 10 0mg·L-1二甲戊乐灵的降解率在 80 %以上 ,选择HB 1、WB 12株细菌进一步研究 ,此 2株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 (Pseudomonas)和玫瑰色微球菌 (Mirococcusluteus) .结果表明 2株细菌在中性培养液中外加碳源浓度为0 2 %、二甲戊乐灵浓度不大于 10 0mg·L-1、30~ 4 0℃培养的条件下 ,细菌生长量和二甲戊乐灵的降解率都达到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乐灵 细菌 降解 生长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