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秦公器看秦人早期的历史文化 被引量:8
1
作者 高士荣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96-100,共5页
不其簋、秦公簋和秦公壶是研究秦人早期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了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发展脉络,文章利用这三件秦公器实物资料,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的主要历史功绩以及秦人早期的历史文化... 不其簋、秦公簋和秦公壶是研究秦人早期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了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发展脉络,文章利用这三件秦公器实物资料,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的主要历史功绩以及秦人早期的历史文化。由秦公器可以看出,早期秦人偏处西北的陇右地区,在与周人密切交往的过程中,秦人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早期秦人的青铜器表现出对周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注意发展创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人 青铜器 不其簋 秦公簋 秦公壶 历史文化
下载PDF
论秦人早期青铜器与秦系文字的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雍际春 周晓聪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92-95,共4页
近年来在天水地区新出土的秦人早期青铜器及其铭文,为准确认识秦系文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将新出秦人早期青铜器与传世青铜器相结合,根据其制作年代考察其铭文的演变,则秦人早期青铜器目前所见最早的是秦庄公时的不其簋,其次是秦襄... 近年来在天水地区新出土的秦人早期青铜器及其铭文,为准确认识秦系文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将新出秦人早期青铜器与传世青铜器相结合,根据其制作年代考察其铭文的演变,则秦人早期青铜器目前所见最早的是秦庄公时的不其簋,其次是秦襄公受封建国时所造秦公簋与盄和钟,再次是大堡子山秦公诸器。与之对应,不其簋铭文表明秦人已经熟练模仿和使用周文字,而秦襄公时的秦公簋与盄和钟铭文标志着秦系文字已肇其端,中经大堡子山秦公诸器铭文的进一步发展,至春秋早期秦景公钟、镈铭文,秦系文字已完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人 早期青铜器 铭文 秦系文字
下载PDF
日本泉屋博古馆所见先秦私文书(三)——春秋战国青铜私文书的衰落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瑞 《日本学论坛》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日本泉屋博古馆展藏的春秋战国青铜铭文器明显少于西周,从著录的金文集里看,春秋战国的青铜铭文器数、字数及内容,与西周相比也骤然减少。其原因是奴隶制度的代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制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衰落,家庭或家族... 日本泉屋博古馆展藏的春秋战国青铜铭文器明显少于西周,从著录的金文集里看,春秋战国的青铜铭文器数、字数及内容,与西周相比也骤然减少。其原因是奴隶制度的代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制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衰落,家庭或家族的铸器铸铭之风,也必然要随其走向衰落,这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一个原因;另外,代替青铜私文书载体的其他材料如铁、竹木、玉石的大量使用,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总之,从先秦青铜私文书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的发生与发展都与其政治制度的兴起、鼎盛、衰落有紧密的联系,是社会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泉屋博古馆 中国先秦文化 青铜私文书 春秋战国
下载PDF
三门峡秦人墓的发现与研究
4
作者 赵成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5-67,共3页
本文主要针对三门峡市区及陕县、灵宝等地发掘的战国至秦汉的十几处墓地进行了分区、分类、分期。通过对墓地分布位置的规律性、墓葬形制、葬具与葬式特点、器物分类与组合方式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对考古对象的身份、地位及其迁移... 本文主要针对三门峡市区及陕县、灵宝等地发掘的战国至秦汉的十几处墓地进行了分区、分类、分期。通过对墓地分布位置的规律性、墓葬形制、葬具与葬式特点、器物分类与组合方式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对考古对象的身份、地位及其迁移来源进行了确认,得出了三门峡曾是秦人重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人墓葬 分区 分类 分期 器物群
下载PDF
秦汉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5
作者 史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1-33,共3页
我国青铜器发展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三个阶段。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承袭商周礼器的基础上,开始向实用器过渡,并在器物造型、装饰纹样、地域风格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我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关键词 秦汉 青铜器 实用性 纹饰 地域
下载PDF
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出土的战国秦汉青铜树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向 《华夏考古》 CSSCI 2001年第3期80-86,共7页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bronze trees and bronze canes discovered in Yanyuan basin,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ronze trees represented a tradition of tree worship and b...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bronze trees and bronze canes discovered in Yanyuan basin, Sichuan province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ronze trees represented a tradition of tree worship and believes that the tree worship had different meanings in varied natural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青铜 出土 盆地 山地 西南 四川
原文传递
论秦汉铜器的一体化
7
作者 吴小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秦汉铜器的一体化可划分为秦至汉初、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打破了先秦族群铜器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与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建立有关。第二阶段主要为铜礼器的一体化,与汉武帝的铜政... 秦汉铜器的一体化可划分为秦至汉初、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打破了先秦族群铜器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与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建立有关。第二阶段主要为铜礼器的一体化,与汉武帝的铜政即工官专控有关。第三阶段主要为实用器具的一体化,与铜器制作的放开、私家作坊的涌现所导致的产品商业化有关。不同阶段的铜器一体化程度不同:秦至汉初处于雏形阶段,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进程加速,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得到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铜器 礼器 一体化 商品化
原文传递
南京博物院藏楚■陵君铜器铭文新识
8
作者 魏栋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49,108,共10页
本文以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的新资料为突破口,对楚国■陵君铜器铭文所记■陵地望、器物年代与器主身份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封地■陵即《水陆里程简册》的"莪陵(津)",位于今湖北宜城市汉水之滨,同名异地及新置... 本文以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的新资料为突破口,对楚国■陵君铜器铭文所记■陵地望、器物年代与器主身份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封地■陵即《水陆里程简册》的"莪陵(津)",位于今湖北宜城市汉水之滨,同名异地及新置"■陵"的可能性较微。铜器的制作时代约在楚灭越至公元前223年楚覆亡之间,制作时代最可能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以前。综合制器年代与器主的"王子"称谓可知,■陵君应是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中某位楚王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君铜器 北大藏秦《水陆里程简册》 ■陵地望 器主身份
原文传递
郭沫若周秦诸子研究平议——以《十批判书》为中心
9
作者 李生滨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9,157,158,共17页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立足于甲骨卜辞研究、钟鼎文研究和诸子思想研究的相互贯通,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意义为旨归,而开拓了甲骨文、青铜器和周秦诸子思想等学术领域的新境界。郭沫若在古文字辨识研究基础上...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立足于甲骨卜辞研究、钟鼎文研究和诸子思想研究的相互贯通,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意义为旨归,而开拓了甲骨文、青铜器和周秦诸子思想等学术领域的新境界。郭沫若在古文字辨识研究基础上研究诸子的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流变过程,析疑辩难完成的《十批判书》,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讨与现实针砭的多重意义。郭沫若立足于新文化建设的立场对包括周秦诸子和典章器物等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阶级的研究,始终贯彻了为中国革命而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批判的远大理想。郭氏一生贯通文史和东西的学术研究,包含了高远的政治情怀、强烈的文化意识和精诚的信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周秦诸子 甲骨文 青铜器 古代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