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induced by hypertension
1
作者 Weipeng Wei Denglei Ma +1 位作者 Lin Li Lan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454-1462,共9页
Hypertension is a primary risk factor for the progress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caused b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the most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Howeve r,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 Hypertension is a primary risk factor for the progress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caused b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the most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Howeve r,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remains unclear.Hypertension has substantial negative impacts on brain health and is recognized as a risk factor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hronic hypertension and lifestyle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risks for stro ke and dementia,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an cause dementia and stroke.Hypertension is the main driver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which change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rebral vessels via various mechanisms and leads to lacunar infarction,leukoaraiosis,white matter lesions,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ultimately res ulting in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onstrating that the brain is the to rget organ of hypertension.This review updat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induce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the res ulting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declines in cognitive ability.We also discuss drugs to treat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brain barrier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ognitive impairment DEMENTIA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HYPERTENSION lacunar infarction NEUROINFLAMMATION TREATMENT white matter high signal intensity
下载PDF
Glymphatic system:a gateway for neuroinflammation
2
作者 Kailu Zou Qingwei Deng +1 位作者 Hong Zhang Changshe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2661-2672,共12页
The glymphatic system is a relatively recently identified fluid exchange and transpo rt system in the brain.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glymphatic function is impaired not only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 The glymphatic system is a relatively recently identified fluid exchange and transpo rt system in the brain.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glymphatic function is impaired not only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but also in systemic diseases.Systemic diseases can trigger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occasionally leading to sustained inflammation and functional disturbanc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lymphatic dysfunction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lammation.In addition,we discuss the hypothesis that disease conditions initially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 inflammation ove rwhel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lymphatic system,thereby trigger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ysfun ction,chronic neuroinflammation,and neurodegeneration.Fu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the glymphatic system in neuroinflammation may offer innova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PORIN-4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cerebrospinal fluid chronic neuroinflammation glymphatic dysfunction NEUROD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erivascular space systemic disease vicious cycle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深髓静脉可见性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孙凌辰 张敏 +2 位作者 梅雨晴 张清秀 恽文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6,共10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完成MR的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所有RSSI患者发病7 d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基底节区(BG)和半卵圆中心区的EPVS进行分级评估和体积测量,使用DMV视觉评分对患者SWI幅度图或最小强度投影图上的DMV可见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可见性较高的DMV低-中分组(评分0~12分,104例)及可见性较低的DMV高分组(评分13~18分,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MV可见性与BG-EPVS分级及体积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RSSI患者151例,平均年龄(69±10)岁,其中男92例(60.9%),女59例(39.1%)。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年龄[(76±5)岁比(65±10)岁,t=-10.875]、高血压病患者比例[78.7%(37/47)比54.8%(57/104),χ^(2)=7.879]、BG-EPVS分级、BG-EPVS体积[5.67(5.30,5.81)ln mm 3比4.61(3.66,5.30)ln mm 3,Z=-6.772]、脑白质高信号体积[7.67(6.23,8.43)ln mm 3比4.31(3.53,5.89)ln mm 3,Z=-6.501]均明显高于DMV低-中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总胆固醇[3.74(3.20,4.39)mmol/L比4.09(3.47,4.96)mmol/L,Z=-2.082]、三酰甘油[1.20(0.78,1.86)mmol/L比1.53(1.05,1.99)mmol/L,Z=-2.343]、MoCA量表评分[21.0(20.0,22.0)分比24.0(22.0,25.0)分,Z=-9.862]均低于DMV低-中分组(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年龄(OR=1.181,95%CI:1.070~1.304,P=0.001)、中重度BG-EPVS(OR=2.441,95%CI:1.186~5.024,P=0.015)、较高的BG-EPVS体积(OR=4.987,95%CI:1.218~19.350,P=0.020)和较高的WMH体积(OR=1.285,95%CI:1.044~1.582,P=0.018)与较高的DMV评分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V评分与RSSI患者的BG-EPVS分级呈正相关(r=0.613,P<0.01),与BG-EPVS体积呈正相关(r=0.549,P<0.01),与RSSI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49,P<0.01)。结论年龄、BG-EPVS分级、BG-EPVS体积和WMH体积与RSSI患者的DMV可见性相关;RSSI患者DMV的可见性越差,认知功能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髓静脉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磁敏感加权成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可视化评分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杜晓光 王鹏 +4 位作者 于力群 刘琦慧 邱晓琪 段长琦(综述) 周丽(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之一,与其他脑小血管病的病理改变、认知障碍和增龄等有关。笔者现围绕EPVS的影像学特点、磁共振可视化评分及EPV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之一,与其他脑小血管病的病理改变、认知障碍和增龄等有关。笔者现围绕EPVS的影像学特点、磁共振可视化评分及EPVS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临床医生对该领域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在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廉馨莹 高晓 +1 位作者 刘学焕 刘筠(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脑类淋巴系统是驱动脑内代谢产物清除的重要途径,其功能改变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进行无创性评估。目前,DTI-ALPS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疾病的改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 脑类淋巴系统是驱动脑内代谢产物清除的重要途径,其功能改变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进行无创性评估。目前,DTI-ALPS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疾病的改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癫痫、脑小血管病(CSVD)、脑卒中及其他系统疾病等。现介绍DTI-ALPS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进展,并就其在脑类淋巴系统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数目进展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王绍才 王伟 +3 位作者 崇立娟 徐含波 胡梦雪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脑区血管周围间隙(PVS)数目进展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5例伴有PVS患者前后两次头颅MRI检查的影像资料,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末次检查时是否合并AIS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以下简称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脑区血管周围间隙(PVS)数目进展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5例伴有PVS患者前后两次头颅MRI检查的影像资料,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末次检查时是否合并AIS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以下简称卒中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A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组既往发生脑梗比例、舒张压水平、PVS数目进展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卒中组中,基底节区PVS数目进展程度明显高于半卵圆中心(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水平、脑梗史、基底节PVS变化(ΔPVS)数目是AI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S数目的进展与AI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AI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节区 半卵圆中心
下载PDF
沿血管周围空间扩散张量成像分析在类淋巴系统障碍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程诗桐 王晓成(综述) 陈建强(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96-499,共4页
脑类淋巴系统是脑组织废物代谢清除的主要路径,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有关。目前评价脑类淋巴系统的技术有限且皆多为有创检查,沿血管周围空间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通过量化沿血管周围通道的水... 脑类淋巴系统是脑组织废物代谢清除的主要路径,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有关。目前评价脑类淋巴系统的技术有限且皆多为有创检查,沿血管周围空间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通过量化沿血管周围通道的水扩散率来评估人体类淋巴系统功能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文章对DTI-ALP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目前DTI-ALP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为与类淋巴系统障碍相关的神经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图像分析 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基于DTI-ALPS指数评价AICI患者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
8
作者 韦敏 姜乔继 +3 位作者 沙静云 严卉 姜粲然 张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利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DTI-ALP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搜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3例AICI患者(AICI组)和3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 目的:利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DTI-ALP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搜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3例AICI患者(AICI组)和3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集所有被试者的DTI参数以计算DTI-ALPS指数,用于评价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AICI组患者病灶侧大脑半球DTI-ALPS指数显著低于健侧(t=-3.11,P<0.01),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5.20,P<0.01),AICI病灶的体积、病灶至测量层面的距离与病灶侧大脑半球DTI-ALPS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38;P=0.24)。结论:利用DTI-ALPS指数能够评估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且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损害在病灶同侧大脑半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淋巴系统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弥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轻型卒中颅外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高冕 杨雄杰 周守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轻型卒中颅外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1—2023-03在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n=63)和无颈动脉硬化组(n=57),...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轻型卒中颅外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1—2023-03在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n=63)和无颈动脉硬化组(n=57),根据头颅MRI对基底节区EPVS分级并将患者分为轻度EPVS组(EPVS分级0~1级,n=61)和中重度EPVS组(EPVS分级2~4级,n=59)。比较颈动脉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硬化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基底节EPVS分级,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与基底节EPVS分级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基底节EPVS严重度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硬化组基底节区EPVS等级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颈动脉IMT、Crouse斑块积分与基底节区EPVS等级正相关(r=0.575,P<0.001;r=0.481,P<0.001)。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颈动脉IMT、Crouse斑块积分是影响轻型卒中基底节区中重度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6、0.009)。结论基底节区EPVS与轻型卒中患者颅外颈动脉硬化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轻型卒中 颈动脉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10
作者 龚晓晓 孙萍 伍国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脑小血管病的概念被提出后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能够...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脑小血管病的概念被提出后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能够更好评估脑小血管病对大脑整体功能的影响情况,国内外已对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预后方面进行着各种层面的相关研究,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进展进行预判并提前干预,以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本文着重对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脑白质高信号 血管周围间隙 脑微出血 脑萎缩
下载PDF
乳腺癌术前化疗过程中脑静息态功能活动与类淋巴功能改变及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何旋 李翠荣 +1 位作者 王艾博 王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探究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脑静息态功能和类淋巴功能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0名健康女性被试及8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乳腺癌患者均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MMSE、DSST和FACT-CogPCI评分评估被试认知功... 目的探究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脑静息态功能和类淋巴功能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0名健康女性被试及8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乳腺癌患者均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MMSE、DSST和FACT-CogPCI评分评估被试认知功能。应用rsfMRI获取反映大脑功能活动的ALFF指标。应用DTI-ALPS技术获取反映脑类淋巴功能的ALPS指数。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ALFF及ALPS变化,分析各指标与认知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ALFF与ALPS之间的相关性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MMSE、DSST及FACT-CogPCI评分均减低(P<0.05)。化疗后,左侧颞极中部、左侧丘脑腹外侧核及右侧顶后中回团块ALFF值减低,双侧颞叶、枕叶及顶叶多个脑区的ALFF值与FACTCogPCI评分呈正相关(pFDR-C<0.001)。化疗后ALPS指数相比正常被试增高(1.42±0.29 vs 1.56±0.24,P=0.011),同时ALPS指数与FACT-CogPCI评分呈正相关(r=0.241,P=0.04)。与此同时化疗后左侧舌状回ALFF值与ALPS指数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大脑功能活动和类淋巴引流均参与化疗后认知功能改变的过程,同时两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认知损伤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低频振幅 脑类淋巴功能
下载PDF
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12
作者 卢丹丹 王佩 +3 位作者 李蒙蒙 万莉 李轩 赵婧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3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患者395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n=36)及常规组(n=359),分析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 目的探讨核磁负担评分与轻型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轻型脑卒中患者395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分为恶化组(n=36)及常规组(n=359),分析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核磁负担评分、基线收缩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结果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核磁负担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核磁负担评分为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轻型脑卒中患者核磁负担评分越高,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负担评分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轻型脑卒中 脑白质疏松 腔隙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非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和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效应与脑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蔡江萍 黄小金 +3 位作者 董汉升 刘君毅 林洁 魏晓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47-354,共8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效应与脑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22年12月858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yG指数与hs-CRP中位数为界,分为低/低、低/...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效应与脑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22年12月858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yG指数与hs-CRP中位数为界,分为低/低、低/高、高/低和高/高组。分析不同分组中EPVS负担和分布。结果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低/低组比较,高/高组(OR:2.64,95%CI:1.63~4.26,P<0.001)、低/高组(OR:1.82,95%CI:1.11~2.99,P=0.017)的中重度EPVS患病风险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高/低组患病风险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61~1.70,P=0.946)。对不同部位的EPVS分析发现,与低/低组比较,高/高组的中重度CSO-EPVS患病风险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1.76,95%CI:1.10~2.82,P=0.019),低/高组的中重度BG-EPVS患病风险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OR:1.80,95%CI:1.04~3.11,P=0.036)。交互作用分析发现,TyG指数/hs-CRP联合效应、性别对EPVS的影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8.84,95%CI:3.38~23.11,P<0.001,P-交互=0.014)。结论TyG指数与hs-CRP联合效应可增加脑中重度EPVS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非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抵抗 高敏C反应蛋白 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云云 何倩倩 +2 位作者 郑雪 李敏 伏兵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伴EPVS的17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头颅MRI评估EPVS数目及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伴EPVS的17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头颅MRI评估EPVS数目及严重程度,分为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BG-EPVS)、半卵圆中心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CSO-EPVS),轻度组(0~1级,≤10个EPVS)及中重度组(2~4级,>10个EPVS)。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EPVS进展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鉴别轻度、中重度EPVS的效能。结果172例患者中,判定为轻度BG-EPVS 57例(33.14%),中重度BG-EPVS 115例(66.86%);判定为轻度CSO-EPVS 100例(58.14%),中重度CSO-EPVS 72例(41.86%)。与轻度BG-EPVS组相比,中重度BG-EPVS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病者更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SO-EPVS组年龄显著大于轻度CSO-EPVS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043)、合并高血压病(OR=2.443),以及更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水平(OR=2.227)是促进BG-EPVS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能有效鉴别轻度与中重度BG-EPVS[AUC(95%CI)=0.693(0.611~0.775),P<0.001],最佳截断值为4.00 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1.70%,特异度为80.70%。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G-EPVS的进展具有关联性,可用于鉴别诊断轻度、中重度BG-EP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纤维蛋白原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胶质淋巴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晓峰 邓文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755-760,共6页
胶质淋巴系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对于去除大脑内潜在有害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它的发现解答了临床中许多疑问,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而血管周围间隙(P... 胶质淋巴系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对于去除大脑内潜在有害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它的发现解答了临床中许多疑问,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而血管周围间隙(PVS)作为胶质淋巴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准解剖结构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回顾PVS解剖结构,胶质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胶质淋巴系统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胶质淋巴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基于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淞 孙善億 +1 位作者 刘慧 黄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0-1266,共7页
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 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功能。相比其他需要荧光示踪技术或注射造影剂的有创检查,DTI-ALPS可以通过量化不同方向上水分子的弥散率对类淋巴系统进行流体力学评估,是一种无创的在体神经影像学方法。利用DTI-ALPS方法计算出的ALPS指数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并能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因此,ALPS指数有望成为预测疾病预后及临床干预疗效的新型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崔凯迪 张文婷 +2 位作者 张清秀 恽文伟 张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RSSI患者72例。所有患者行头颅MRI、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眼底照...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RSSI患者72例。所有患者行头颅MRI、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眼底照相检查,用软件半自动分割并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复合体(GCL-IPL)厚度,通过眼底照相观察眼底出血、渗出等眼底病变情况。用视觉量化评估法对EPVS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EPVS无-轻度组32例和EPVS中重度组40例,进一步对基底节区EPVS(BG-EPVS)及半卵圆中心EPVS(CSO-EPVS)进行分级并分为BG-EPVS无-轻度组31例和BG-EPVS中重度组41例,CSO-EPVS无-轻度组39例和CSO-EPVS中重度组33例,分别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结果EPVS无-轻度组与EPVS中重度组年龄、高血压、RNFL及GCL-IPL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BG-EPVS无-轻度组与BG-EPVS中重度组年龄、高血压、RNFL及GCL-IPL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7,95%CI:1.028~1.416,P=0.021)、高血压(OR=7.264,95%CI:1.079~11.929,P=0.042)、RNFL厚度(OR=0.753,95%CI:0.617~0.915,P=0.004)、GCL-IPL厚度(OR=0.848,95%CI:0.758~0.949,P=0.004)是BG-EPVS等级的独立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NFL及GCL-IPL厚度与BG-EPVS等级呈负相关(r=-0.571、r=-0.649,P<0.01)。结论RNFL与GCL-IPL厚度是BG-EPVS等级的独立相关因素,与BG-EPVS等级呈负相关,OCT对评估RSSI患者EPVS病变程度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视神经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眼底照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下载PDF
脑深部髓质静脉及血管周围间隙评分评估脑白质高信号的意义
18
作者 吕然 傅田恬 +2 位作者 杨光钊 侯洪涛 徐志华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髓质静脉(DMV)及血管周围间隙(PVS)评分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MH)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99例WMH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DMV评分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上进行,并将DMV区域分成双侧额部... 目的探讨脑深部髓质静脉(DMV)及血管周围间隙(PVS)评分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MH)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99例WMH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DMV评分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上进行,并将DMV区域分成双侧额部、顶部、枕部6个区域。对每个区域分别依据DMV显著程度及信号连续性进行评分,最后对6个区域评分进行相加,分值范围0~18分。PVS评分采用Semiquantitative量表(0~4分)。WMH分为脑室旁WMH(PWMH)和深部WMH(DWMH),采用Fazekas量表进行严重程度评估。结果PWMH及DWMH不同严重程度间DMV评分、PV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V评分及PVS评分是DWMH、PWMH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DMV评分、PVS评分是WMH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髓质静脉 血管旁间隙 脑白质高信号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部分布关系研究
19
作者 周东杨 陈静 +1 位作者 路畅 白宏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8-1354,1368,共8页
背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与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脑卒中及卒中后不良结局等密切相关,尽早发现并给予处理极为重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EPVS脑部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 背景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与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脑卒中及卒中后不良结局等密切相关,尽早发现并给予处理极为重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EPVS脑部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完成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脑部核磁共振(MRI)的患者199例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EPVS负荷,根据EPVS分数对基底节区EPVS(BG-EPVS)及半卵圆中心EPVS(CS-EPVS)严重程度进行分组:轻度BG-EPVS组(Potter评分1分,126例)、中度BG-EPVS组(Potter评分2分,46例)、重度BG-EPVS组(Potter评分3~4分,27例);轻度CS-EPVS组(Potter评分1分,131例)、中度CSEPVS组(Potter评分2分,45例)、重度CS-EPVS组(Potter评分3~4分,23例)。根据BG-EPVS与CS-EPVS数量划分EPVS优势模型:模型1(BG>CS,119例)、模型2(BG=CS,20例)、模型3(BG<CS,60例)。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与HRV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HRV指标与EPVS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HRV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PVS严重程度及优势模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轻、中、重度BGEPVS组患者年龄、目标区间内正常间隔连续差的均方根(rMSSD)、总功率(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BG-EPVS组年龄高于轻度BG-EPVS组(P<0.05),重度BG-EPVS组rMSSD、TP低于轻度BG-EPVS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RV指标中的rMSSD、>50 ms的相邻正常间隔的百分比(PNN50)、TP与BG-EPVS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_(s)=-0.357、-0.153、-0.169,P<0.05);目标区间内每5 min正常间隔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rMSSD与EPVS优势模型呈正相关(r_(s)=0.155、0.262,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MSSD是BG-EPV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83,95%CI(0.972,0.994),P=0.002〕;rMSSD是EPVS优势模型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7,95%CI(1.006,1.028),P=0.003〕。结论rMSSD分别与BG-EPVS严重程度、优势模型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是BG-EPVS严重程度及EPVS优势模型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rMSSD下降时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可能引起血脑屏障破坏或脑中代谢废物清除减少,rMSSD参与BG-EPVS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心率变异性 大脑小血管疾病 基底节区 目标区间内正常间隔连续差的均方根 自主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应用DTI-ALPS指数分析慢性失眠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
20
作者 郑秀梅 张治 +3 位作者 梁晓 黄素华 吴麟 周福庆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8-1512,共5页
目的:基于扩散张量成像血管周围间隙(DTI-APLS)指数分析,探讨慢性失眠患者脑类淋巴功能改变及其与睡眠状况(失眠年限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慢性失眠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的常规DTI资料。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 目的:基于扩散张量成像血管周围间隙(DTI-APLS)指数分析,探讨慢性失眠患者脑类淋巴功能改变及其与睡眠状况(失眠年限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慢性失眠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的常规DTI资料。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平的投射纤维区域、联合纤维区域勾画两个体素边长(约5.4 mm)的正方形ROI,测量每种纤维在X、Y和Z轴方向的扩散率(DX、DY、DZ),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的DTI-APLS指数值,并将其与年龄、受教育年限、慢性失眠年限、焦虑和抑郁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焦虑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使用ROC曲线评估扩散相关指标(DX、DY、DZ及ALPS指数等)对慢性失眠的诊断价值。结果:慢性失眠组的ALPS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768,P<0.001)。DTI-ALPS指数与失眠年限呈显著负相关(r=-0.449,P=0.041),与年龄(r=-0.218,P=0.342)、受教育年限(r=0.015,P=0.950)、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评分(r=-0.139,P=0.549)、状态焦虑量表评分(r=-0.040,P=0.864)、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r=-0.095,P=0.682)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0.227,P=0.323)均无显著相关性。DTI-ALPS指数对区分慢性失眠与健康人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为0.811,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719。DX、DY、DZ值对区分慢性失眠与健康人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低。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脑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且其程度与失眠的病程具有相关性。表征类淋巴循环功能的DTI-ALPS指数对区分慢性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类淋巴系统 血管周围间隙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