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phenology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in Qaidam Basin from 2000 to 2015 被引量:14
1
作者 付阳 陈辉 +2 位作者 牛慧慧 张斯琦 杨祎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400-414,共15页
Based on TIMESAT 3.2 platform, MODIS NDVI data(2000–2015) of Qaidam Basin are fitted, and three main phenological parameters are extracted with the method of dynamic threshold, including the start of growth season(SG... Based on TIMESAT 3.2 platform, MODIS NDVI data(2000–2015) of Qaidam Basin are fitted, and three main phenological parameters are extracted with the method of dynamic threshold, including the start of growth season(SGS), the end of growth season(EGS) and the length of growth season(LG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phenology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SGS is mainly delayed as a whole. Areas delayed are more than the advanced in EGS, and EGS is a little delayed as a whole. LGS is generally shortened.(2) With the altitude rising, SGS is delayed, EGS is advanced, and LGS is shortened and phenophase appears a big variation below 3000 m and above 5000 m.(3) From 2000 to 2015, the temperature appears a slight increase along with a big fluctuati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evidently.(4) Response of phenophase to precipitation is not obvious in the low elevation humid regions, where SGS arrives early and EGS delays; whil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untain regions, SGS delays and EGS advances with temperature rising, SGS arrives early and EGS delays with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climate changes remote sensing phenology time series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世婷 刘明蕊 +5 位作者 李国娥 王明霞 马春燕 付永硕 侯扶江 刘永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02-2418,共17页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为总结植物物候研究进展,展望植物物候研究的未来发展,本文总结了主要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等)及其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分析比较了研究植物物候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揭示了...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为总结植物物候研究进展,展望植物物候研究的未来发展,本文总结了主要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等)及其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分析比较了研究植物物候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揭示了植物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解决方案。综述植物物候研究进展能够为理解环境变化条件下植物物候动态、物种共存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 地上物候 地下物候 野外试验 遥感观测 模型模拟
下载PDF
马铃薯发育期模型精度及其对升温的敏感性比较
3
作者 王孝贤 王靖 +7 位作者 李扬 陈仁伟 赵凌暄 刘霞霞 胡琦 张祯祯 赵熙玲 赵庚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9-1022,共14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发育期的准确模拟是评估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影响的基础。通过研究筛选在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发育期模拟效果最优的模型,并基于模型探究历史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差异以及模型对升温(1~5℃...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发育期的准确模拟是评估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影响的基础。通过研究筛选在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发育期模拟效果最优的模型,并基于模型探究历史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差异以及模型对升温(1~5℃)的敏感性,可为模型改进提供方向。针对当前对覆盖不同气候和品种类型的发育期模型综合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3种温度响应函数与2种日长响应函数,组合形成3种温度模型和6种光温模型,运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调参,对比其在全国8个站点模拟马铃薯全生育期的精度,结果表明:1)线性温度函数+负指数日长函数光温模型(M3)、Logistic温度函数+负指数日长函数光温模型(M6)和Beta温度函数+负指数日长函数光温模型(M9)的模拟效果最优, 3个模型模拟和观测的全生育期长度RMSE分别为7.7 d、6.8 d和7.1 d, R^(2)均大于0.90。2)基于最优模型在4个代表性站点的模拟结果显示,历史气候变化导致马铃薯生育期总体呈缩短趋势,但在不同站点模型间存在差异。3)升温1~5℃,模型M3和M6模拟的马铃薯全生育期日数呈线性缩短,每升温1℃, 4个站点的生育期缩短3.0~8.2 d;而模型M9模拟的全生育期日数呈非线性变化,随温度升高生育期缩短趋势先增加后减小。筛选出的3种光温模型均可有效模拟马铃薯发育期;基于3种模型模拟的历史气候变化总体均使马铃薯生育期缩短,但变化率不同;温度响应函数的不同,使得3种模型对升温的敏感性不同,且模型间差异随着升温而增加。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发育期模型选择和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马铃薯 生育期 温度升高 发育期模型 光温模型 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全球硅酸盐岩化学风化—二氧化碳消耗定量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白洁 郑栋宇 +2 位作者 侯明才 陈安清 马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0-474,共15页
硅酸盐岩通过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去除大气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风化产物或海洋碳酸盐岩中,是影响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的要素之一。定量计算全球硅酸盐岩通过风化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是了解地球现今与过去气候变化的关键。作者... 硅酸盐岩通过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去除大气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在风化产物或海洋碳酸盐岩中,是影响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的要素之一。定量计算全球硅酸盐岩通过风化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是了解地球现今与过去气候变化的关键。作者系统调研了5个硅酸盐岩化学风化—二氧化碳消耗定量模型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计算公式以及各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以最新的Celine模型所计算得出的二氧化碳消耗量为参考标准,对比了各模型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现有模型估计全球硅酸盐岩化学风化的二氧化碳消耗量为69~169 Tg/yr,其中各模型的主要参数包括气候(温度、径流)与岩性,次要参数包括构造隆升、火山与植物作用等。在未来探索硅酸盐岩化学风化所消耗二氧化碳的定量计算中,应考虑更多控制作用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将这些定量模型推广应用于深时地球古气候重建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岩化学风化 二氧化碳消耗定量模型 全球碳循环 气候变化 古气候重建
下载PDF
1951–2021年欧洲地区木本植物的格网物候数据集
5
作者 朱梦瑶 戴君虎 +3 位作者 王焕炯 郝雨龙 刘威 曹丽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植物物候记录了植物重复生命周期事件的发生时间,是指示全球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基础。本数据集基于过去70年欧洲物候项目(Pan European Pheno... 植物物候记录了植物重复生命周期事件的发生时间,是指示全球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基础。本数据集基于过去70年欧洲物候项目(Pan European Phenology Project,PEP725)整编的6种代表性木本植物的地面观测物候数据,采用三种考虑春季冷激和积温累积过程的物候模型(Unified、Unichill和时空耦合模型)在大洲尺度上对物候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研制了欧洲地区代表性木本植物格网物候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1951–2021年欧洲地区(34°57′N–72°3′N,25°3′W–40°3′E)6种木本植物的逐年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格网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1°,时间分辨率为天。数据集的质量评估表明,欧洲地区各物种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平均误差分别为7.9和7.6天,与其他区域尺度研究中春季物候的模拟误差接近,因此本文格网物候数据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本数据集旨在更好地表征欧洲地区大洲尺度植物物候的时空格局,为区域其他来源的植物物候数据产品提供有价值的验证参考,亦可为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模拟等研究领域提供支撑物候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气候变化 木本植物 物候模型 展叶始期 开花始期 欧洲
下载PDF
基于孢粉证据的银川盆地MIS6—MIS5气候环境演变重建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可可 毕志伟 +5 位作者 杨会峰 杨振京 宁凯 戴慧敏 刘凯 刘国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2-542,共21页
MIS6—MIS5是冰期向间冰期转变的典型时期,MIS5阶段的气候要素可以和现代暖期类比,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暖期气候变化过程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利用现代孢粉和气象数据以及季风边缘区银川盆地的地层孢粉和粒度指标,通过... MIS6—MIS5是冰期向间冰期转变的典型时期,MIS5阶段的气候要素可以和现代暖期类比,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暖期气候变化过程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利用现代孢粉和气象数据以及季风边缘区银川盆地的地层孢粉和粒度指标,通过训练集选择、主控气候参数筛选、5种重建模型的交叉验证、区域对比、显著性检验和生态学解释后认为局部加权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LWWA-PLS)重建结果最为稳健。MIS6—MIS5阶段气候演变可分为6个阶段:157~131 ka时期,年平均降水量(Pann)为424.99 mm,7月平均温度(T_(July))为22.58℃,气候较湿冷,喜湿冷乔木类植被发育;131~119 ka时期,Pann为410.95 mm,T_(July)为23.62℃,喜暖乔木、草本发育,气候转湿暖;119~111 ka时期,Pann为369.50 mm,T_(July)为22.53℃,喜冷草本、乔木发育,气候干冷;111~98 ka时期,Pann为378.39 mm,T_(July)为22.86℃,早期喜暖乔木含量高,后期喜冷乔木含量上升,气候整体干暖,温度先上升后下降;98~85 ka时期,Pann为278.24 mm,T_(July)为22.01℃,喜冷乔木较发育,该阶段气候整体最为干冷;85~78 ka时期,Pann为364.21 mm,T_(July)为23.45℃,乔木、草本均较发育,气候转湿暖。对重建的气候参数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结果较好地响应于23 ka岁差周期,与北半球中、高纬地质记录对比后认为,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北大西洋气候变动主要通过西风环流以及大洋传输带驱动东亚季风的变化,进而影响银川盆地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盆地 孢粉 定量重建模型 气候环境演化 周期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2
7
作者 陆佩玲 于强 贺庆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3-929,共7页
植物物候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些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植物生长节律的变化引起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水和碳的循环)等过程将随物候而改变。不同种类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差异,会使植物间和动植物间... 植物物候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些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植物生长节律的变化引起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改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水和碳的循环)等过程将随物候而改变。不同种类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差异,会使植物间和动植物间的竞争与依赖关系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地区均有关于春季植物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使植物的生长季延长,从而提示气候变暖的趋势。植物物候的模拟模型构成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生长季 物候模型
下载PDF
近150年北京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0
8
作者 张学霞 葛全胜 +1 位作者 郑景云 张福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4期263-267,共5页
对北京春季6种物候的计算得出其代表性指标-山桃始花期,并分析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根据气温变化态势,将历史时期气温和物候资料划分为4个时间段,并采用u检验论证时间段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和机制,得... 对北京春季6种物候的计算得出其代表性指标-山桃始花期,并分析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根据气温变化态势,将历史时期气温和物候资料划分为4个时间段,并采用u检验论证时间段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和机制,得出: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增高与降低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在同等增、降温幅度下,因降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推迟幅度较因增温而导致物候期提前幅度小;平均气温增高1℃,北京春季物候期提前2.8~3.6d.并估算了未来北京春季物候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候 响应模式 北京 山桃始花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主栽品种发育期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树岩 王靖 +1 位作者 余卫东 陈忠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9-488,共10页
为模拟气候变化对夏玉米发育期影响,本文将河南省划分为4个夏玉米主栽区,分区进行主栽品种遗传参数调试验证,确定各区域品种平均遗传参数。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 2和B 2)下,2 0 2 0 s、2 0 5 0 s和2 0 8 0 s各时段的温度和降水增量加... 为模拟气候变化对夏玉米发育期影响,本文将河南省划分为4个夏玉米主栽区,分区进行主栽品种遗传参数调试验证,确定各区域品种平均遗传参数。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 2和B 2)下,2 0 2 0 s、2 0 5 0 s和2 0 8 0 s各时段的温度和降水增量加上基准值,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夏玉米发育期的影响。模型调参验证结果表明:各区域品种遗传参数存在一定差异,豫西地区当前种植品种播种-开花所需积温高于其它地区,而豫北和豫东当前种植品种开花-成熟所需积温高于其它地区;各区开花期调参和验证误差R M S E为2-4 d,相对误差N R M S E均小于1 0%;各区域成熟期调参误差R M S E均小于4 d,验证误差R M S E为3-7 d,除豫西区外,各区域调参及验证期间的成熟期相对误差N R M S E均小于1 0%。表明C E R E S-M a i z e模型对河南省各区域夏玉米发育期模拟精度均较高。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模拟结果表明:A 2和B 2情景下,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平均缩短4.7 d和3.1 d,全生育期平均缩短1 2.9 d和8.6 d。夏玉米生育期缩短日数与各时段增温幅度趋势一致,全省4个区域中豫西区生育期日数缩短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E R E S-M a i Z e模型 气候变化 发育期 夏玉米 模拟
下载PDF
基于潜在植被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48
10
作者 於琍 曹明奎 +4 位作者 陶波 李克让 董文杰 刘洪滨 刘长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1-530,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模拟气候变化对潜在植被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影响,以潜在植被的... 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模拟气候变化对潜在植被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影响,以潜在植被的变化次数和变化方向定义植被分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的年际变率及其变化趋势定义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布格局及其区域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的总体特点为南低北高、东低西高,气候变化将会增加系统的脆弱性。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国内和区域资源情景,即IPCC-SRES-A2气候情景进行的预测模拟表明,到21世纪末我国不脆弱的生态系统比例将减少22%左右,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的生态系统所占的比例较当前气候条件下分别减少1.3%和0.4%。气候变化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布格局影响不大。不同气候条件下,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东北和西北等地区的生态过渡带上及荒漠-草地生态系统中。总体而言,华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将随气候变化而有所增加,而华北及东北地区则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自然生态系统 脆弱性 定量评价 CEVSA模型
下载PDF
草本植物物候及其物候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1
作者 符瑜 潘学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3期319-325,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草本植物物候与气候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精确的草地植被物候动态模型,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对国内外草本植物物候及有关草本植物...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草本植物物候与气候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精确的草地植被物候动态模型,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对国内外草本植物物候及有关草本植物物候模型研究进行了回顾。已有的研究表明物候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气候变化的趋势,且温度、光照和水分等环境因素作为物候的主要驱动力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物候模型从简单统计模型,逐渐向可描述生长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动态机理模型发展。但可用于天然草地植被物候模拟的模型较少,仍存在物种单一、适用范围小、缺少机理性研究等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只有加强对天然草地植被物候与非生物因子关系的分析,特别是水分对物候的影响研究,努力探索各个物候期的生理特征,不断验证完善已有物候模型,才能建立起精确的草地植被物候模型服务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物候模型 天然草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长春市木本植物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12
作者 神祥金 吴正方 +3 位作者 刘彩伶 杜海波 李明 宗盛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络长春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数学模拟方法,分析了2003—2010年长春市木本植物春季物候与温度、日照、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模拟和预报4种木本植物开花... 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络长春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数学模拟方法,分析了2003—2010年长春市木本植物春季物候与温度、日照、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模拟和预报4种木本植物开花始期的模型。结果表明:在各种气候因子中,温度对春季物候影响最大,日照、降水影响不显著;温度对春季物候影响集中在物候期前2个月,温度升高,春季物候期提前。春季物候期持续日数与1、2月份温度有关,分别与芽萌动期和展叶期成正相关和负相关。开花始期回归模型预测值与物候观测数值拟合较好,表明可以使用回归模型对长春几种木本开花期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木本植物 植物物候 开花始期 回归模型
下载PDF
过去30年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物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肖登攀 陶福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9-1545,共7页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内容。本文选用1981—2009年华北平原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冬小麦物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30...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内容。本文选用1981—2009年华北平原1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冬小麦物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30年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期、出苗期和越冬开始期推迟,而返青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物候期的提前或推迟促使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历时发生变化,出苗—越冬开始、越冬开始—返青、返青—开花等阶段呈缩短趋势,但开花—成熟阶段生育期却延长0.9 d.10a 1,整个生育期历时呈减少趋势,平均减少3.4 d.10a 1。本文采用作物模型(CERES-Wheat)模拟固定小麦品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物候变化趋势,以探讨冬小麦物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模拟结果表明,过去30年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气候变化,品种变换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气候变化对物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候 生育期 冬小麦 CERES-Wheat模型 华北平原
下载PDF
灞河流域气候因子对水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洋洋 白洁芳 +1 位作者 周维博 宋扬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8-105,122,共9页
利用灞河流域蓝田气象站和马渡王水文站1960—2012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分析灞河流域气候及水沙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多种方法探讨了该流域水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灞河流域... 利用灞河流域蓝田气象站和马渡王水文站1960—2012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分析灞河流域气候及水沙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多种方法探讨了该流域水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灞河流域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皆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气温呈上升趋势;降雨量与水沙都有重要的相关关系,1960—1990年影响径流量的气候因子敏感度由大至小依次为降雨量、气温、蒸发量,而1991—2012年则为降雨量、蒸发量、气温,当气温和蒸发量不变时,降雨量每增加1 mm,两阶段的年径流量分别增加0.14亿m3和0.08亿m3;1960—2012年影响输沙量的气候因子敏感度由大至小依次为降雨量、气温、蒸发量,当气温和蒸发量不变时,降雨量每增加1 mm,年输沙量增加0.668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 气候-水沙量化关系模型 灞河流域
下载PDF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5
作者 范广洲 贾志军 《干旱气象》 2010年第3期250-255,共6页
植物物候是指示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模拟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植物物候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影响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周期及其他因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 植物物候是指示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模拟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植物物候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影响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周期及其他因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综述了植物物候近几十年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重点介绍了当前动态物候模型的2种基本类型,基于温度(积温)或其它环境变量的物候模型和基于碳平衡的物候模型,尽管后者机理性更强,模拟效果更好,但是仍无法彻底避免要应用与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以及养分含量等的经验关系式。最后根据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物候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物候模型
下载PDF
泥炭档案气候变化重建的定量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陶发祥 洪业汤 +1 位作者 李汉鼎 冷雪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5-29,共5页
泥炭档案气候变化重建的定量模型*陶发祥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李汉鼎冷雪天(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春130024)关键词泥炭档案纤维素稳定同位素气候变化定量模型用泥炭档案定量重建大气CO2... 泥炭档案气候变化重建的定量模型*陶发祥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李汉鼎冷雪天(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春130024)关键词泥炭档案纤维素稳定同位素气候变化定量模型用泥炭档案定量重建大气CO2浓度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1],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档案 纤维素 稳定同位素 气候变化 定量模型
下载PDF
植物响应气候变化模型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双成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尽管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及幅度大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存在许多分歧 ,然而植物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模型模拟的角度进行了多层面定量研究。归纳起来 ,已有的模型可以归并为生物... 尽管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及幅度大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存在许多分歧 ,然而植物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模型模拟的角度进行了多层面定量研究。归纳起来 ,已有的模型可以归并为生物地理相关模型、生态响应面模型、立地模型、植物生理模型以及统计模型等五类。本文逐一进行了评述 ,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对模型模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响应 气候变化 定量模拟 温室气体 生物地理 立地模型
下载PDF
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析男 胡彩虹 杨帆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全球变暖导致的水文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选择河南省境内5个水文站、44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运用多元回归方法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年、月径流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 全球变暖导致的水文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选择河南省境内5个水文站、44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运用多元回归方法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年、月径流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降水量越少,温度越高,则径流越少;反之降水量越多,温度越低,则径流越多。不同流域的月径流变化对各种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且差异相对年径流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 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径流演变的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益涛 王双涛 +4 位作者 罗平平 查显宝 徐承毅 曹哲 朱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6,84,共10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使流域天然径流序列发生时空演变。对变化环境背景下径流序列演变规律、驱动因素的研究及在不同气候模式下对未来径流的预估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长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当前变化环境下径流演变趋势检...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使流域天然径流序列发生时空演变。对变化环境背景下径流序列演变规律、驱动因素的研究及在不同气候模式下对未来径流的预估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长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当前变化环境下径流演变趋势检验、径流变化归因分析及未来径流趋势预估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种检验方法组合优于单一检验,其结果更为可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在不同流域、不同时期差异较大;未来径流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源于气候模式、水文模型和降尺度方法等多个方面。研究结果可为变化环境下径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演变 变化环境 定量分析 气候模型 可能影响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浙江水蜜桃成熟期集合预报模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栋 丁烨毅 +3 位作者 金志凤 黄鹤楼 郑健 李清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1-430,共10页
物候期预报多基于单一性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度较差,难以实现业务应用。本文利用2005-2017年宁波水蜜桃主产区收集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构建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候、旬、月)和不同时间起点(固定日期、物候期)下的成熟期预报模... 物候期预报多基于单一性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度较差,难以实现业务应用。本文利用2005-2017年宁波水蜜桃主产区收集的物候期和气象资料,构建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候、旬、月)和不同时间起点(固定日期、物候期)下的成熟期预报模型集,探究集合模型在物候期精细化预报中的可行性。基于模型预报结果的精度和稳定度,分别利用算术平均法、回归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和绝对误差法确定集合预报模型成员的权重,构建不同预报时效的水蜜桃成熟期加权集合模型。结果表明:利用4种权重系数确定方法构建的加权集合模型均保持了较高的精度和稳定度,集合模型回代检验的绝对误差AE平均仅0.69(在0.56~0.87)d,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为0.90(在0.69~1.14)d,相关系数R平均达0.95(在0.92~0.98);相比单一模型,集合模型的AE和RMSE分别缩小0.5d和0.6d,R值提高0.12。基于绝对误差法构建的加权集合模型效果最佳,回代检验AE和RMSE平均值分别为0.66d和0.88d,对宁波水蜜桃主产区成熟期预报的AE≤2d。集合模型中适当融合硬核期观测能将预报误差缩小0.2~0.3d。集合预报模型为物候期精细化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 物候期预报 集合模型 预报时效 权重确定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